•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荒城纪

荒城纪,The Lost Land

主演:李畅,郝星棋,斯琴高娃,褚栓忠,王建国,阎青妤,高军,韩三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荒城纪》剧照

荒城纪 剧照 NO.1荒城纪 剧照 NO.2荒城纪 剧照 NO.3荒城纪 剧照 NO.4荒城纪 剧照 NO.5荒城纪 剧照 NO.6荒城纪 剧照 NO.13荒城纪 剧照 NO.14荒城纪 剧照 NO.15荒城纪 剧照 NO.16荒城纪 剧照 NO.17荒城纪 剧照 NO.18荒城纪 剧照 NO.19荒城纪 剧照 NO.20

《荒城纪》剧情介绍

荒城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山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里的保长为了趋炎附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县长的儿子,并从女儿口中辗转得知了一条旱涝保收的消息:在村里建个“李忆莲祠堂”,就可以获得县里拨发的巨额救济粮和银元。虽然不太明白县里的意思,但是贪财的保长立马勾搭了村里的族长,开始筹谋这桩买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同妻俱乐部第一季爱在云霄战地狮吼奇袭60阵地苍山漫游兄弟战争富江3:重生永远活下去我的仨妈俩爸让爱飞翔巴亚拉魔幻冒险纽约传奇他爱上我的理由第二季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第六季熊猫侠名侦探柯南:红之校外旅行魔女九命藏身之处第一季家有儿女初长成丈母娘来了吸血鬼血缘寻亲肆式青春金秘书为何那样神偷次世代成人生活技能爱的方式刘少奇的故事加油!金顺

《荒城纪》长篇影评

 1 ) 荒城纪和大鸿米店

对于有过内陆贫困乡下生活经历过的人来说深知贫困的含义,尤其是长期的贫困那真是恶之土壤,和愚昧自私必然是相伴相生。

影片叙事总体很西化,有些逻辑的硬伤和不严谨,比如说与村民格格不入的李仪莲那白如莲花的人格,怎可以没有丝毫扭曲,怎可以没有丝毫世故之心,影片开头抢吃饼那幕不就是故事的明线吗?

那些个自私自利的嘴脸啊,这种生存环境居然有李仪莲这般的存在。

正如片尾猥琐族长的垂涎:可惜了多好的小寡妇啊!

还有破衣烂衫食不果腹的村民脸上居然没半点菜色,差评啊,看过大鸿米店再来看荒城纪,都是把那个时代的丑陋加大号的大写了一番,把人才辈出的民国那鲜为人知如此不堪的一面扒的干干净净

 2 ) 一场无知、迷信而单纯的悲剧

作为土生土长的黄土高坡原住民,影片看着很真实。

小的时候村里没有祠堂,不过有庙。

每年大年初一的时候,全村人抢着上早香,要说人们有多虔诚?

也不见得。

只不过像是片中的抢黄饼,自以为先到便能得到更多。

村里也有风言风语,小学的时候孩子们经常骂一个同学,说他妈妈跟另一个光棍有染,还时不时的传出某某人老婆的偷人事件。

当然那时候也没在意,现在想来那是何等的无知。

说什么民风淳朴,不过时愚昧无知罢了;说什么大好河山,不过是雪后的两三天;说什么宗法,不过是掌权者愚弄人的手段。

村里人很无知,甚至不识字。

村里人很迷信,甚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村里人有时候很单纯,中国人大多单纯。

这本没有什么,但是无知➕迷信➕单纯,演绎出的是惨不忍睹的悲剧。

因为无知,他们可以不敬畏生命,一个人说烧死就烧死;因为迷信,他们可以忽略人情,一片地一家人,说散就散;因为单纯,他们可以看着那个人被烧死,看着那家人被拆散,脸上并无同情反而似乎很有趣。

鲁迅很多年前就写了一群中国人看另一群中国人被杀头的故事,那时候这些事情到处都在发生,在战场上,在庙堂里,在村庄。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从破棉袄过渡到了阿迪达斯外套,从白馒头升级到了小龙虾。

物质生活的提升似乎使人们忘记了精神的疲乏,中国人难道不无知了吗?

难道不迷信了吗?

难道不单纯了吗?

这时候有人会大声疾呼:依然无知,依然迷信,依然单纯。

我太同意了!

也有人会说:慢慢来嘛。

五四运动过去这么久,甚至变成北大校庆日也有十几或几十年了。

五四到底有没有留下什么?

还是说后来的我们又失去了什么。

片中的底层人在小小的族长面前无能为力,族长与保长又在那什么管家面前无能为力,不知管家是不是也在县长面前无能为力?

我倒希望如此。

那么我们是否在小小的主任面前无能为力过呢?

说回电影,除了音乐其他都好。

醒醒吧,村里人上门,哪有那么摇滚。

都是不干着我就随便起哄,一干着我就立马撤退的人。

哎,城市套路深,农村套路是不多,但是招招致命。

关于贞洁牌坊,片中也说了:都是假的!

呵,女人!

呵,男人!

贞洁牌坊都是男人立起来的,牌坊作假却是女人搞出来的。

说白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人,却都要每天尽量展示君子的一面。

很可笑?

但这就是人啊。

 3 ) 为什么Mr.Tao敢拿走30万大洋

反复看了签字画押的纸条,又切换到影片开头,确认是不是自己记忆出现了偏差。

我的记忆没问题,开头是民国廿四年,画押的纸条上写了民国叁拾肆年。

所以陶管家知道了这个村子的人根本不识字,更不用提国之四维。

拿走三十万大洋除了有恃无恐,更多的是陶管家心里清楚,这个村子的人根本不配。

饥荒年代,30万大洋代表的是什么。

是粮食,是命。

但是这个年代,闭塞的村子里,30万大洋能带来什么呢?

带来保长和族长的面子,带来他们的地位。

 4 ) 一个细思极恐的细节

细思极恐的一个细节是,女主带着儿子逃出去,跑到男主家中,晚上小男孩说要出去守着报信,结果真的去给人报信了,然后就是男女主就被逮着打的镜头,然后镜头一切,是一群小孩子围着小男孩讨好他……这能说是亲儿子间接害死了亲妈吗?!

影片结尾小男孩还在骂男主不对他负责任……小孩子尚且如此,何况是那帮大人们,真是凉透人心。

 5 ) 沧海拾遗之《荒城纪》

写给《荒城纪》的主题是沧海拾遗,这不是什么哗众取宠的标题党做派,只是因为这部国产电影值得一看,却难以在各个主流商业类型片的夹缝中觅得更多的表现机会,明珠蒙尘总是让人遗憾的。

(更多精彩影评及其他资讯可微信搜索【芒果小栈】,并关注它。

《荒城纪》由青年导演徐啸力执导,斯琴高娃、李畅、郝星棋、褚栓忠等主演,影片上映于2018年5月18日,同期上映的还有《复仇者联盟3》,作为一部没有流量演员加持,没有大范围营销动作的小成本电影,《荒城纪》毫无疑问是炮灰般的存在。

影片在很大程度上与2016年上映并取得极大成功的《驴得水》类似,具体表现有二,其一是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相同,均被放置在民国时期,第二是它们同样运用了黑色幽默的表达方式去阐释深刻的主题,《驴得水》以一场教育骗局揭露了旧社会吃人的本质及人性的黑白无常善恶难辨,更重要的是女权意识的觉醒;《荒城纪》则通过一出看似荒诞的建祠堂闹剧,表现了艰难环境下人性在道德与生存中的辩证,以及集体无意识作恶,和它带来的可怕后果。

故事发生在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推动“启民智、展教育、倡有序”的“新生活文化运动”,“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作为其要旨被令全国推广。

在山西渠县,有一个偏远的村庄——李庄,李庄保长在去县府筹措救济粮的时候,嫁给县长傻儿子的女儿告诉他,如果响应政府号召,建一个“礼义廉耻堂”,不但能有救济粮,还能得到一大笔补偿款。

由于方言里的平仄混淆,目不识丁的保长错误的将“礼义廉耻堂”理解成了为村里的寡妇李忆莲建个“李忆莲祠堂”,由此引发之后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却又异常讽刺的事件。

族长虽然一开始对保长提出来给生人及和寡妇李忆莲建祠堂的事情表示怀疑,但很快他就给这个怀疑找到了绝对合理的正向解释:

另一边,此时作为事件主角的李忆莲对这事仍不知情,她忙着应付贫穷生活里的各种琐事。

寡妇门村里的女人擅长把这个作为嚼舌根的绝好题材,男人们则习惯将俏寡妇当做满足躁动意淫的最佳对象。

虽然命运多舛,但李忆莲仍然保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和村里的猎户林硭久生情愫,离正式婚嫁的只差最后一步。

在由建祠堂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吸引而形成的集体意志面前,李忆莲和林硭之间的爱情注定不可能完美收场。

李忆莲将和圣洁的神明一样被供奉,神明当然应该是贞洁烈女,怎么可能嫁给一个猎户。

到这里,李忆莲的身份完成了超级大转换,在村民眼中,她从“荡妇”变成了“圣女”,这种转变跟当事者的主观意志毫无关系,仅仅是村民们按需选择的产物。

在祠堂建起来之前,李忆莲被看管了起来,她依然在抵抗,想要寻找机会挣脱牢笼去寻找林硭。

此时的林硭在奋力守护他的土地,因为风水先生敲定他家坐落的地方正是兴建祠堂的上好地块,母亲李满真则背上行囊前往南京告御状,只是这注定是一段无法成功的行程,李满真未走出山西地界,便客死他乡。

(值得一提的是斯琴高娃扮演的李满真在本片中戏份不多,但细腻深刻的表演给电影增色不少)

李忆莲抓住一次机会逃了出来并再次和林硭相会,这彻底激怒了保长和族长这两个在李庄具有绝对话语权的意见领袖。

接下来就是本片最大的高潮,林硭被关押起来,而李忆莲则成为集体无意识罪恶下的牺牲品,村民们并没有意识到把一个人活活烧死是一种怎样恶行,他们在冲天的火光里纵歌,在飞舞的灰烬中狂欢。

他们因何狂欢?

这一段戏对无知愚昧者的讽刺,和鲁迅先生笔下的人血馒头一样强烈。

灰烬中的灵魂还未散尽余温,阻碍兴建“李忆莲祠堂”的人为障碍已经全部扫清,在变卖了宗祠里供奉的金锭之后,保长与族长也凑够了经费,于是风风火火的建设开始了,于是县府里的陶管家带着摄影师下来做戏了,于是说好的三十万补偿款在李庄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县府衙门的官爷口袋里了。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在意那个被烧死的寡妇是多么无辜,尽管李保长已经发现了“李忆莲祠堂”不是“礼义廉耻堂”。

在影片尾声,愤怒的林硭端起猎枪,影片也随着喷发的子弹一起应声而终。

观看《荒城纪》当然无法享受到《复仇者联盟》这种商业大片带来的视觉冲击,但它所反馈的信息可能更值得持久回味:村民的愚昧来自不加雕琢的先天无知,这种无知可以用后天的教化去解决,这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然而高层决策在底层的执行过程中,官僚主义的盛行,难免使它走样,这让这部电影多少带上了一些现实主义色彩。

由愚昧导致的集体无意识,造就了终极的恶,影片中的村民们是一个临崖而立的群体,为了生存,他们陷入疯狂,最终集体坠落深渊,这符合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对大众心理的描述: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群体后,他所有的个性都会被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这种群体心理我们不应该陌生,稍远些的有上世纪发生的文化革命运动,眼前则仍然充斥着大量网络法官在执行自以为正确的裁决。

 6 ) 荒的是城、是文化、更是人性

《荒城记》讲述了民国廿四年,国民政府推行“新生活”运动背景下,山西渠县李家村在兵荒马乱、天旱地荒窘、民不聊生的况下,为争取政府建“新风尚”运动补贴奖励,目不识丁的李村村民们误将“礼义廉耻堂”解读为“李忆莲祠堂”,而不惜拆婚、夺地、动用私刑、残害李寡妇性命、雇人佯装立祠场面、暴虐手腕用尽却最终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荒唐闹剧。

一场新风尚新生活运动却被注满了封建宗规、迷信算命、无道私刑、佯装做假、男盗女娼、冒名抵罪、压抑人权……与其说是闹剧,或许说悲剧更为恰当,影片荒诞讽刺的腔调中透着浓浓的悲哀。

为了李氏全族人利益,林硭被拘禁、林家旧窑洞被炸毁、李忆莲被火刑。

如此残忍私刑,竟在李家村村民们盛大如祭祖仪式一般完成。

李家村村民们表现出的激奋,让人唏嘘人心的麻木,民智的愚昧。

当然,可悲的不仅仅是被拘禁夺走未婚妻和窑地的林硭,不仅仅是因拒绝成为李村立祠闹剧中贞节烈女而被烧死的李忆莲,不仅仅是丈夫为族长抵死罪独自拉扯林硭长大的李满真,不仅仅是为多的一份救济粮爬上李保长炕头的村妇,不仅仅是为得庇护被保长爹爹送给县长呆儿子做媳妇的翠翠,还包括为钱粮私利毫无道德底线、导演、执行这出暴虐无道闹剧的李村上上下下,以及这场被扭曲被利用的新风尚运动。

当裹着白布的李忆莲被高高竖立在柴火中,任李村村民欢呼呐喊,她仿佛真的成了神,代这些愚民受难的神。

而这座渠县县城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荒城,荒的不光是天旱兵乱下荒废的庄稼地,还有暴虐荒蛮的种族主义残忍私刑,以及麻木荒芜的暴民私心……唯有在土地与人心同样寒冷的李家村上空飘起的春雪,能暂时为这肮脏黑暗的荒城遮羞,为在这愚昧讽刺透顶的新生活运动中被残害的李忆莲昭示着冤屈,为林硭与李忆莲纯粹的爱情祭奠,为这个人骗人、人欺人、人吃人的无道社会而悲哀……

 7 ) 既然少数的牺牲可以满足大多数,何乐而不为呢?

《荒城纪》的预告片出来了,不出所料,身边朋友尚未观影却都对其评价极高,似乎黑色幽默风格的电影更受时下年轻人的欢迎,这种把荒谬和痛苦杂糅进喜剧故事中的影片类型,恰巧是《荒城纪》的终极意义。

民国廿四年,山西渠县饥荒村,保长的女儿回家探亲,也顺带把“新生活运动”的风吹向了这座荒城里。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堂”在地域口音中混淆成了“李忆莲祠堂”,看似啼笑皆非的口误笑话,实则是女主李忆莲走向死亡的第一枪。

不同于多数电影里场景搭设得精致,《荒城纪》的画面始终像是刮着沙尘一般灰暗,预告片里能看出,唯一的几抹亮色,来自开篇敲鼓的鼓槌穗、保长从县城回村探亲的女儿、“礼义廉耻堂”牌匾上的红布、包裹银元的纸条、蒙住李忆莲双眼的红布和烧死李忆莲的篝火。

保长女儿和李忆莲的存在其实是相似的,保长女儿是县长的儿媳,穿着最好的绸衣,李忆莲是村里最美的寡妇,终究都逃不过时代巨变下,女性角色必然成为牺牲品的厄运。

建“礼义廉耻堂”的信息,是保长女儿传递给保长的,但她真的明白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吗?

新运在后期,将“礼义廉耻”的口号释为“牺牲自己的全部利益,全心全意奉献给国家”,把国家改成李村,李忆莲最后的牺牲也就说得通了。

影片的幽默度还是挺到位的,从预告片就能看出个大概,不论演员在口音语调上的夸张化,还是台词上小品化处理,从头至尾都透露着“黑色幽默”的既视感。

譬如族长“试睡”千年柏木做的棺材,他们期待死后能达到极乐之地,却也在人间作恶,为了人类最原始的欲望——饥饿,去迫害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先神化她,以猪鼻的形象隐喻李忆莲的任人宰割,再烧死她,因为“祠堂本来就不需要活人”正是村民集体杀人最正当的理由。

整个荒城,都描绘着一出大写的悲剧。

最让人容易联想到的就是《驴得水》,可惜后者太过于舞台剧的风格,不知道是特色还是败笔。

其实最让我害怕的是李寡妇将死之际,全村人敲锣打鼓笑容满脸赶去点燃篝火的画面,山西地区还保持着明清风格的典型民居与“荒城”融为一体,再度增强了影片的时代代入感。

已经提前观看过影片的我善意提醒大家进影院观看,《荒城纪》有太多精彩,不宜再往下剧透,不论配乐还是画面,只有影院才有最好的呈现,也只有影院的呈现,在结尾“那一瞬”,才真正让你有会心一击的感觉。

 8 ) 万愚成恶

偶然间点开的这部片子,带着些《驴得水》和《杀生》的味道,以民国山西农村为背景,荒诞戏谑的手法讲述了一段愚蠢与贪恶交织的悲剧,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山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村里的保长为了趋炎附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县长的儿子,并从女儿口中辗转得知了一条旱涝保收的消息:在村里建个“李忆莲祠堂”(礼义廉耻堂),就可以获得县里拨发的巨额救济粮和银元。

虽然不太明白县里的意思,但是贪财的保长立马勾搭了村里的族长,开始筹谋。

李忆莲是外村的寡妇,带着弟弟独居在山腰,一来二去便跟猎户林硭生了感情,打算重结姻缘,却没有想到一道“李忆莲祠堂”的族令,打破了一切对于新生活的向往。

将礼义廉耻堂听成李忆莲祠堂,是口音与无知所造成的错误,但那份贪婪的心,却也是积在无知中硬生生的恶。

愚民不知愚,第一次将李忆莲和林硭蒙着红布推搡进宗祠,两个不知道未来的人,善良的估计着一切,对着未来生出最美好的期待。

而对于保长与族长而言,拿到白花花的银元胜过一切仁义道德,毁了林硭的家,斩了李忆莲的情,一切都是在为“大家”。

林硭的父亲拯救族长于水火,却未换得多年的感恩,李满真指天声嘶力竭,丈夫的冤魂还在黄河里飘荡,而那用命挣来的土地,却要被逼收回,她想去告,告南京,告她认为不公的遭遇,她想找一个可以替她做主的地方,可遥遥南京,无知的妇人最终的结局,依然是染病路途。

带着面具张扬地扭动着身体,高高架起的柴堆,族长家的妇人用力的搓洗着李忆莲的身体,这场毫无人道的祭祀就这样拉开了帷幕,林硭被关在槛栏中,村中的召集的锣鼓,敲了三遍,一辆板车捆着被灌了鸦片的李忆莲走向祭祀高台,钉在十子板上的她,神情涣散,鸦片带来的幻觉冲击着她的思维,她仿佛又看到了自己三岁做童养媳,六岁被卖到北方,几次辗转,终于遇到可以过下半生的人,终于将要重新的生活。

烈火从底部一点点的攀上高台,仿佛一条条毒蛇吐着信子,慢慢的逼近,火焰升高,已经看不清李忆莲的脸,狂野的舞动伴随着祭祀之乐达到顶峰。

面具下的每个人仿佛都是吃人的狂魔,饮人血剜人肉,高台上死去的不过是一个外姓的寡妇,而后能换来的就是救济粮和白花花的银元,他们并非无知到不知杀人作恶,只是那心中的贪念早已胜过了所有的善念。

卖了宗祠中祖宗手里的金锭锭,雇上 500 名工人,虚声虚势的开展祠堂的建设,欲望所带来的滚雪球般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愚蠢所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近。

盖了印的收据,被抬走的银元,更大的贪席卷了愚蠢,折腾一圈的结局令人唏嘘。

放了林硭后的复仇,显得更加的悲怆,没有心爱的人,没有家中的老母亲,没有生活了数年的房子,他的孤注一掷也不过是尽数全失。

万愚可成恶,而这恶不仅仅来自于无知 ,更是那泯灭人性的贪念!

 9 ) 为了大家的幸福,你就死了吧!

01前年读过一本书,美国作家托马斯·卡思卡特的《电车难题》,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

一辆有轨电车失控,前方轨道上恰好有五个人,如果电车继续前进,这五个人必死。

而此时在另一条轨道上有一个人,如果通过扳道岔将电车改道,便可以救了那五个人,但却会将这一个无辜的人撞死。

此时,路人A恰巧在道岔处,他果断扳动道岔,使电车转道,最终救了五个人,却因此牺牲了另一个无辜的人。

问,路人A的行为是否有罪?

书中假设了一个社会法庭,检察官、法官、律师、教授、宗教人士、心理学家、学生等等代表不同利益阶层的人士纷纷发表意见,争论得不亦乐乎,但最终却没有得出一个众人皆服的结论。

也许,只要关乎人类生命,就注定是一个永远没有正确答案的两难选择。

2018年5月,国内上映了一部国产影片,片中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民国时期,与这个“电车难题”相类似的故事。

唯一不同的是,片中的选择者们,在众人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而且选得那么理直气壮、合乎民心。

只是,这种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的汹涌民意,却叫我心头发堵、后背发凉。

这部影片就是《荒城纪》,豆瓣评分6.8。

02警告:下文有部分剧透!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当时国民政府正在蒋委员长的亲自号召下,开展轰轰烈烈的新生活运动。

在山西的一个偏僻农村,保长将自己漂亮的女儿翠翠,嫁给了县长家的傻儿子,而因为这门亲事,保长的村子,总能多领到救济粮。

一天,女儿翠翠给保长透露了一个内幕消息:政府正在搞新生活运动,对于修建“礼义廉耻堂”的村子,政府会给30万大洋的补贴和救济粮。

这个内幕消息令保长大喜过望,觉得十分有利可图。

只是,这个祠堂的名称让他犯了迷糊。

李忆莲祠堂?

为啥政府要给村里的寡妇李忆莲修祠堂呢?

观众看到这里已经明白,因为山西方言的缘故,保长将“礼义廉耻堂”听成了“李忆莲祠堂”,而他们村里,恰好就有一个名叫李忆莲的寡妇。

于是,围绕着一个啼笑皆非的误会,在这个偏远农村,发生了一幕幕越来越荒谬甚至残酷的故事。

而在这充满黑色幽默的故事背后,我闻到了掩盖在“礼义廉耻”牌匾下的血腥味。

03保长回村与族长商量修建祠堂的事,族长更是迷惑不解。

其一,自古没有给寡妇修祠堂的先例;其二,李忆莲又不是本族人;其三,这个李忆莲还活着呢!

哪有给活人修祠堂的呢?

但面对保长言之凿凿的保证,以及那30万大洋补贴和救济粮的诱惑,族长也就顾不上详细论证这件事的合理性了。

这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影片,粗粝的质感,荒诞的剧情,残酷的结局,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民国版的蛮荒世界。

《荒城纪》与去年热映的影片《驴得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的民国背景,同样的荒诞故事,同样的贪婪成性,同样的女性悲剧。

导演徐啸力没有迷失在为黑色而黑色、为批判而批判的歧路上,整部影片还是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主干枝叶齐全,合乎自然生长规律,观众看得也就比较有代入感。

剧中的村民,包括保长和族长都大字不识一个,但导演把这些人物的性格刻画的既复杂立体,又真实可信。

一个个人物在看似憨傻蠢愚的背后,显露出的是自私贪婪和残暴。

04保长,为了村里人能在乱世吃到救济粮,不至于村塌人散,于是把女儿嫁给了县长家的傻儿子。

这看似舍小家为大家的义举,其实却掩盖了保长内心的鬼胎。

他在县里以每人三十升的标准领救济粮,但回村发放时,却只给每人发两升,其余全部私藏。

拥有粮食,就意味着在村中拥有了无上权力,不但会令村民们俯首帖耳,甚至还可以作为筹码交换其他利益。

比如村里老实巴交的一个村民,他的老婆就是跑到保长家的炕头上,才领回了十升粮食。

族长,禁止外姓入祠堂,看似宗族传统的坚定维护者,但为了现实利益,又随时会将祖宗规矩抛诸脑后。

族长召开宗族大会,通过了两条事项,第一宣布为寡妇李忆莲建祠堂,第二强制征收村民林硭家的宅院修祠堂。

这两项决定,统统都与祖宗规矩相违背,但族长丝毫没有犹豫。

之后因为资金紧张,族长和保长,更是不惜将祖宗雕像手中的金锭偷去换钱。

族长这个角色,属于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他坚守的所谓信仰与传统,只不过是为他获取现实利益的遮羞布罢了。

至于一众村民们,更是一群没有是非只问利弊的乌合之众。

保长答应多分粮食,他们便助纣为虐,拿枪拿棍呼啸而至,帮保长去强拆林硭家的房子。

族长说李忆莲挡了村里的财路,村民便如豺狗扑食般群起而攻之,丝毫不露怜悯之心。

为了所谓全村人的利益,保长、族长以及村民,共同合谋,实施了“多数人的暴政”。

不但禁止寡妇李忆莲与林硭再婚,而且将她软禁供养起来。

之后又因为李忆莲逃跑去找林硭,丢了“贞洁”,与修祠堂的精神不符,于是动用宗族家法,一把火烧死了她。

反正,祠堂也是给死人建的。

当熊熊大火冲天而起,村民围绕火柱欢呼起舞。

在村民们看来,寡妇李忆莲就是他们乞求老天赐予粮食的祭品,因为救了全村人,所以她的死是值得的。

而保长和族长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李忆莲这么一个好看的寡妇,烧了,还真有点可惜了!

05之后,县长的代表陶管家,带着牌匾、大洋和记者,来到村里举行授匾仪式。

保长和族长听了半天陶管家的讲话,也没听出来这个祠堂和寡妇李忆莲有啥关系。

虽然隐隐觉得出了大差错,但此时他们已经无路可退,只能硬着头皮将错就错。

只要牌匾上的字数一样,他们就没有错。

一幕幕荒诞的剧情,一出出黑色且残酷的举动,在众声喧哗中,剧中人物各得其所。

保长和族长得了政府的一块礼义廉耻匾,官员得了功绩和贪污的大洋,村民得了粮食。

唯有寡妇李忆莲,牺牲了小我,保全了大家,也许还会被正在修建的一座祠堂永世纪念。

只是,这个祠堂恐怕永远也建不起来了!

李忆莲这个角色,影片中也有多处台词与镜头的隐喻,将其比作了祭祀用的猪,暗示了其作为祭品的悲惨命运。

比如宗族议事,因为事关李忆莲,所以由村中的妇女为她洗涮更衣。

那个大婶一边熟练地刷洗李忆莲,一边说,“进宗祠,一定要刷得白白的,往年上贡的大猪,都是俺俩刷的,一根毛都不剩。

另一个镜头里,被软禁的李忆莲低头盯着上贡的猪头发呆,此时她的半个脸与猪嘴同在一个画面中,合二为一。

这个漫画一般的怪异形象,既搞笑,又再一次暗示了她作为祭品的悲剧结局。

这种笑中带泪的幽默,颇有一些周星驰喜剧的味道,这也是我比较欣赏本片的原因之一。

06哲学家康德在他的著作《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曾说,“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当我们为了实现一个“光明伟大”的目标,不惜踩踏着少数人的尸体前行时,我们内心是否产生过一丝犹豫?

那个踩在众人脚下,充当铺路石的尸体,他的生命,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

此时,再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本《电车难题》,以及书中的那个道德困境: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否可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

若是影片中的保长、族长和村民来回答,恐怕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可以!

舍小家为大家嘛!

大河没水小河干,大家的利益保证不了,个人的利益更无从谈起。

”若是你来回答呢?

 10 ) 看完内心一阵荒凉,可悲的在于这女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

大晚上的为什么要选择看《荒城纪》简直是找堵[捂脸]… 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封建礼教吃人再现江湖……节奏慢了点,可能是导演风格?

看的时候很多弹幕diss配乐,然而个人觉得恰巧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配乐,给这个荒凉荒诞的故事添一抹反差色彩。

最震撼的是愚昧的村民烧死李忆莲的戏,仿佛回到了黑暗的中世纪…… 另外就是林硭和李忆莲以为村里为他俩的事儿大势张罗,但最后却得知是要为李忆莲建祠堂,导演的处理很有意思,全世界都是黑白色,只有象征着两个人火热内心喜事的红布条显出颜色,可以说是相当讽刺……这种手法不是他第一个用,但在这个戏里令人印象深刻

《荒城纪》短评

无非就是以黑色幽默表达人性,可是这表达太刻意直白,就非常的无趣,典型的想表达却不会表达。打光什么的看在低成本就不吐槽了,但叙事完全不及格,剪辑的很不流畅,镜头很生硬,寡妇死后就很崩。这基本功都做不好的电影怎么会有7.1分,靠主题和意识形态吗

3分钟前
  • 王仙客
  • 较差

在家里投屏到TV上看的

8分钟前
  • 熊仔饼干
  • 还行

充满了刻意模仿的痕迹,不伦不类

9分钟前
  • HT:ツェペリ
  • 较差

还以为是喜剧,没想到还有点重口味

13分钟前
  • 避开目光
  • 推荐

四星,杀生+驴得水,八十年代风的蓬勃乡土野心,镜头和配乐加分,有些演员是短板但新生代导演的够胆带种五星鼓励

18分钟前
  • 洛水之渊~~
  • 力荐

杀生+驴得水,荒诞讽刺的手法表现国民劣根性,有点像鲁迅的小说,但总体过犹不及。从李忆莲到林硭再到大管家,还有一众村民,愚昧、腐朽、盲从等人性元素,再加上针砭时弊,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最后哪方面都不深刻,还是有些遗憾

20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这是个普通话推广公益广告?还是暗讽浙江省大力推广的文化礼堂?

22分钟前
  • 梁少侠
  • 较差

11137——人性善者不忍伤害别人,人性恶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2022.11.8

23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推荐

5

28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还行

没有将荒诞进行到底,风格有点杂糅,最出戏的就是慢镜头还有煽情音乐

29分钟前
  • 平湘独静
  • 还行

比较像《驴得水》,但剧本和节奏没有那么自然、精炼。演出和风格掌握很有问题,一个黑色幽默的故事,中间插了几段恢宏气质的烘托与表现手法,莫名且生硬。

30分钟前
  • 时间
  • 还行

有点《白鹿原》+《我不是王毛》的黑色讽刺混合体,蒋中正=讲忠贞,礼义廉耻堂=李伊莲祠堂,这梗黑得漂亮。如实记录了当时那个贫瘠混乱黑暗腐败的年代下黄土高坡农民饥寒交迫又愚昧无知的生活常态,片子俯视航拍以及大摇臂跟拍的几个长镜头意味深长,几次祠堂的元宝特写也很棒,8分,值得一看的国产电影

35分钟前
  • 黄皮肤的布拉德
  • 推荐

开头有惊艳预期,但剧本摄像剪辑配乐都一路崩塌,以至于最后惨不忍睹,空有架势没有内核,滥用的结果只能是过犹不及,照虎画猫

40分钟前
  • 泽利格
  • 较差

有了那些天才之作,我们真的不需要四不像。主题老旧,技法刻意,大哥拍纪录片电视剧出身吧!处理方式不高级,从第一个镜头就没年代感,时刻出戏,配乐纪录片配法,加入现代乐的部分还以为自己处理的很天才,真是拙劣。因为这些细节,所有的幽默都不是幽默,悲喜剧都不成立。只剩下无趣和卖弄。。。

41分钟前
  • 西西弗推巨石
  • 很差

很多慢镜头都浪费时间,有些地方构图可以,但是形式大于内容,高开低走。

43分钟前
  • 嗯哼
  • 较差

3.5

46分钟前
  • 欧阳
  • 还行

揭露了那个年代的人性,看了挺有感触的

50分钟前
  • dac
  • 还行

味不够,力不足

53分钟前
  • 海角七号
  • 还行

作为导演处女作,不错!斯琴高娃、高军的戏不多,精彩!全片舞台味过浓,镜头运用比较呆板,演员表演也是戏剧腔十足,不够自然。故事整体还算耐看,暗讽意味强烈。看看如此荒诞、贫困的社会,难怪红色革命能够成功。

54分钟前
  • 天D行者
  • 还行

做作的慢镜头,故作玄虚的故事,电视剧镜头感十足。

56分钟前
  • wungfong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