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有什么?
除了一望无际的冰原,极寒的气候,稀缺的资源,稀薄的空气外再没有其他。
沸点低到连面都煮不熟,若到冬季,更是被黑夜所包裹,昼夜难辨。
远离朋友,远离家人,爱人越来越陌生,家人越来越疏远,感觉自己已经被世界遗弃。
就是这样的南极,因为料理变的柔软。
一个懂得美食的厨子使冰冻的时间得以继续流动,让冰封的汗与泪能够挥洒,保护了内心的激情和活力。
经受了冰雪的洗礼后,回到普通的生活时发现,琐碎的烦恼都被融化了,而且——原来游乐场的汉堡是那么好吃!
我是在地铁上看完《南极料理人》的,当时感觉这部电影很慢,也很长,看的时候,走路的速度都比身边的人要慢上几个八拍,不觉得怎样,但看完了又有些暖心。
仔细想来,整个观影过程,大概和吃到心仪的美食差不多,有点开心又不那么狂喜,有点温暖又不那么炙热。
没什么特别的情绪,也没什么大起大落的内心活动。
一定说有,就是脑中涌起的美食地图上,那家店的位置突然被插了个小旗,上面写着:下次还可以再来。
可能这就是日本人拍的美食作品特别受大家欢迎的原因吧。
因为料理,说的太天花乱坠,想来也不能成为多么复杂的东西。
我们在表达幸福的时候,总觉得应该有那种怆然而涕下的情绪,内心都是满满的,眼眶湿润温热。
所以吃到美食,背后也应该像小当家一样,生出“美味”这样的字,然后突然感到人生都被救赎了。
但是像《南极料理人》这种电影,是不会给人这样的感觉的。
西村先生的料理很好,尽可能的平衡各种食材,让大家不至于在吃上发愁。
偶尔,会耍上一些花样,让困居在南极的人,生活也显得不那么无聊。
人生其实真的很无聊,我们必须从生活中寻找趣味,但身处南极,每天重复生活着,虽说今天之后只会是明天,但突然又有什么错乱了,今天不是明天,而是昨天的重复。
周而复始,整个人就会陷入困顿绝望之中。
所以,料理就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唯一可变的东西,吃变成了重要的精神载体。
想吃点不一样的、想吃点让开心的东西,让自己不止是活着,而是又盼头的生活,就成为了南极观测队员唯一在意的东西。
所以看电影的时候不觉得,看完后才发现,西村真的很重要。
他满足的不仅是人的口腹之欲,还有人心底,对生活积极的渴望。
美食有多重要,美食就有多不重要。
当西村回到日本后,他的生活又被更多的东西填充着。
妻子、儿女、游乐园、垃圾食品……料理因此退居到幕后,就像他在女儿生日会时要扮演的角色一样。
美食带给人的,始终还是小幸福。
但是,越冷的时候也许就越需要这种简单的幸福,因为坚持下去本身已经很辛苦。
只要有一点温暖,一点感动,人就能倚靠着舌尖舔舐的小小温度,挨过寂寞。
片中的食物都是我日复一日吃到腻的,所以重点并不会在食物上,而是会更偏重于影片的剧情和细节。
导演在最开始的吃饭镜头中挨个介绍了八位队员,让我很意外的是并没够分配八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只有三两个人算是能第一时间引起我注意的。
从这里开始也就意味着,要讲述八个真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了。
雅人叔从最开始的局促和小心讨好变成后来的你他妈的爱吃吃,不吃滚的态度十分有趣。
发现了制作碱水的方法之后马上输掉比赛冲去做拉面。
导演给他的镜头和笔墨很多,雅人叔自己也把握的很好,不过可能因为真的挺无聊的,所以整体来讲一个颜值稍高一些的废柴大叔,也确实无法撑起整部电影。
电话仔那一段挺有趣的,被女友抛弃之后转身投入接线员的怀抱,也是寂寞到了极点了。
不过他每次花那么多钱聊那么无聊的话也确实挺难忍的。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医生。
他似乎一直没有受到“寂寞”这股病毒感染,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出来和外面的七个凡人玩玩。
所以一直很开心。
把无人问诊的诊室搞成了酒吧,用不甚专业的手法摇出来一杯杯的鸡尾酒也是快哉!
最后让我觉得惊喜的是友花。
从她每次老爸放屁都狠狠揍一下来看,个性十足。
尤其最后雅人叔看着对镜臭美的友花,我坚定的认为那一颗屁是硬挤出来的!
他就是想看看成长到这个阶段的友花会是个什么反应。
友花果然没让我们失望,狠狠的踹了她老爸一脚。
友花自制的报纸也是臭屁十足,大家有心可以暂停看看。
总而言之不算一部很好的下饭片,但无聊的时候看看同样无聊的八个人也能找到点慰藉。
因为看过《笃姬》,对堺雅人演的德川庆祥很有好感,而这又是部以“料理”为标题的电影,毋庸置疑,那色彩定让人赏心悦目。
唯看而已。
然全剧看来,无他,唯寂寞耳!
一群男人被派到冰天雪地,冷到连企鹅和海豹都无法生存的南极圆顶基地。
每天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就是吃厨师西村淳做的山珍海味。
但怎奈各人自有各人事,再美味的饮食也抑制不了男人们的思乡之情。
一碗再普通不过的拉面竟让同事感动不已,而一向对饮食很挑剔的西村,在吃到同事们联合做的粗糙不已的炸肉后,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那太像妻子做的味道了,那就是家里的味道啊!
有着日式电影特有的慢,慢,慢啊,也很煽情,什么事情都可以美好的不像话啊,年轻的时候看,总想快进,可是当再看这部电影,真的要慢慢看才有味道,成长了就习惯看温情的事物,大概抵不住情绪起伏所带来的那种痛彻心扉或者鸡冻昂扬。
最后,觉得日式料理的真的太精致了,不一样的精致,做料理的时候的心情大概全世界都一样吧
如有如果,那么不在海上,不在海上厨房里工作的我聚焦的可能仅仅是切厚片的三文鱼刺身,丰满的海苔饭团,热气腾腾的拉面,切的厚厚的肉排。
其他的,可能只是哦一声,嗯,原来南极那么冷,-50℃,甚至-70℃;不是在南极就有企鹅和海豹的,冷的连细菌也生存不了的地方,每次小朋友问“这里有企鹅,这里有海豹吗?
有什么可爱的生物吗?
”的时候只能回答“没有。
”尴尬的笑。
多少个画面,让我看到了工作中的影子,工作生活时的影子。
若干年后,这部电影,会是我回忆这个ADVENTURE工作的另一个媒介。
· 岛1000KM以外才有另外一个基地,1人1年的食物大约是1吨,食物供给全是罐头,包装食品,冷冻食品,唯一的新鲜蔬菜是豆芽,水是最最最重要的东西,队员要集体挖冰块造水,“幸好造水的材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墙壁上随处可见“节约用水”的提醒,洗头洗澡是一种奢侈,每个人一间约5 ㎡的CABIN,厕所共用,简陋半门,大号插红旗,小号插白旗,室内的娱乐骑单车,下棋,打保龄,打乒乓,看雪花电视,通过海事卫星打电话,吃饭,过节,带上节日面具,被人追着打,赤身裸体关到门外;又或者,将果汁撒在挖好的坑里,冻成棒球的边界,挥棒跑垒,(看到他们拿铁勺子在挖红色的冰我原以为他们是冻冰激凌吃)眼之所及,白雪皑皑。
8个男人,吃相各异,聚在一起,互相取暖;生日也好,过冬至也好,爱女的牙齿掉进坑后也好,一起。
我所在的地方,则是一片汪洋,比他们要幸福的多:有网络能上网,打电话也不用钱只是信号不好;每个星期如天气好供应船会准时来到,有新鲜的果蔬;CABIN有单人房和双人房,都有独立的卫生间,水、电无限制使用;有健身房、游戏机、电视房、电脑房、祈祷室,也能到直升机甲板上散步如风力小于8级;CABIN内温度可以调节至人体舒适的26℃;室外温度还没低过15℃。
最重要的是,海上上班28天,然后就能回归陆地。
相似的是人们对食物的想念,食物也只是一个链接,让我们记得日历上真实的日子,日子里真实的社会与生活。
中秋节,几个人一起包饺子,硬邦邦的皮,牛肉馅儿,吃的很开心不亦乐乎,再在甲板上看海上的明月,吹吹海风,就这么过了。
整鸭、整鸡,鸭头、鸭爪鸭翅和鸡爪,这些下脚料老外不吃,厨师就留起来,卤牛肉顺便卤起来,犒劳我们这帮馋鬼,不肖一会儿,一大盆骨头瓜分完毕,边啃边说嗯比外面烧腊铺的还要好吃。
西村问胡子眼镜研究男,有没什么想吃的东西?
那男人想了好半天才挤出来一个“肉排”,太过笼统,西村追问,研究男掩饰自己的窘迫,不客气地说“我们来这里不是白吃饭的。
”西村大度,不鸟他,在一大块儿肉上涂满汽油点燃烧,另一个小青年玩性大起,举着烧着的肉块火棒在雪地里追着西村跑,哈哈。
做厨房的,服务行业的,往往会给别人一种印象“满脑子想着吃”,似乎除了吃我们啥都不会,这也难怪南非BT医生听我说我读过SLUMDOG MILLIONAIR的书的时候惊讶地问我居然还读过那本书?
这些人,难道没有过特别怀念某种食物的味道的刹那吗?
尤其是在雪地里,圆球的底端,南极之南,温暖的食物带来身体的能量,也是精神食粮。
电影里的SITE很像LOST故事里的那座岛。
困。
· 家有家室的人,恋爱中的人,有说不出的难处;懂事的人,会和家里人说这边一切都好,不用担心,有什么委屈心酸可说呢?
说出来只是让岸上的你们悬着心挂念,不如不说。
很喜欢西村一家,女儿在展览馆看着老爸的视频跟他讲电话,说家里的事情,轴老爸居然没听出来是女儿的声音还说:“哦你的名字和我家女儿一样哦。
”浪漫的是,曲里的歌词,尽管外面下着雨,我依然,等待你的归期。
只是这种等待,这种守候,有几个人能坚持。
· 其他在做拉面的碱水时,西村用的是ROYAL BAKING POWDER.冬至过大节的时候各位穿着西装,西村穿着厨师服戴CHEF HAT,大哥当侍应生呵呵让我想起了圣诞节当天我们从早忙到晚的情景现在是中午时分,同事们应该也在忙新年大餐了吧居然拿大龙虾来炸,暴殄天物啊....南极站的垃圾不晓得怎么处理?
我应该会选择看极光而不是吃拉面...谢谢让我在2010年末看到这部电影。
都说食物不仅拯救人的胃,还能温暖人的心。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厨子?
有精湛的手艺就够了吗?
日本人对打造一个好厨子仿佛颇有心得。
从电影《海鸥食堂》,深夜剧《深夜食堂》,再到《南极料理人》,无论是北欧不可多得的夏日,还是日本霓虹灯下的都市一角,抑或在南极的冰天雪地之间,食物神奇的治愈功能都能在心思缜密的好厨子的手下,发挥到极致。
每种食材都有它的含义,每道料理背后又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也许,食物的美味关系永远建立在人情的层面之上。
也因了这一茶一饭的温暖,才更让人胃口大开,对生活充满希望。
生活 大叔甲在雪地里狂奔,崩溃地喊着“我要回家”。
大叔乙丙丁等人在白茫茫的后头一顿追赶,好不容易按住了大叔甲,大吼着:“你再忍耐一下,再坚强一点。
”这是一个何等壮烈的场景,但下一秒,生活变得逗趣起来。
大叔乙看着含泪的大叔甲,严肃地说:“那我们现在去打麻将吧。
” 在南极,没有企鹅,没有海豹,有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冰天雪地,和八名孤独南极考察队员。
南极的生活,光是用想的就已经无聊得让人发指了。
那是一片与世界末日无异的空间。
大家如同《月球》中那个孤独的宇航员,日复一日地等待回家的日子。
但三百六十度大转弯的片头,就足以告诉观众,即便生活在南极,依然要懂得寻找快乐。
《南极料理人》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虽然八名可爱的大叔级考察队员基本没有户外活动,每天只能大眼瞪小眼,但总能自己挖掘出点儿趣事来干干,换一点快乐来尝尝鲜。
早上团聚在小小的洗手间里,排着队聊着天等刷牙、等上厕所。
在美其名曰为“中国文化研究所”的横幅下面打麻将。
跟着录像做早操。
用花生当筷子托。
在冰箱里种豆芽。
把果汁倒在雪地里,做成水果碎冰吃。
自己挖雪造水,喊出来的号子是“今晚要吃油炸大虾”。
在南极生活的日子,可以简单枯燥,却也能像一曲华尔兹一样,轻快而愉悦。
美食 食物成了他们的希望所在。
身处极寒之地,要是没有了丰盛的大餐,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所幸他们有一个温柔能干的厨子大叔。
于是,就在南极的这间小屋子的木头饭桌上,端出了各式各样美食。
从鱼子饭团,到半熟牛排,从油炸大龙虾,到精致的鹅肝。
日式料理来了,中国菜来了,豪华西式大餐也来了…… 如果说南极的寂寞是冷不丁就会疼的伤口,那么食物必定是那温柔的一刀。
都怪大叔们半夜起床偷吃拉面,把南极仅有的一点囤货都吃了个精光。
有一天,拉面没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拉面控大叔丙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任多美味的皇帝蟹也无法抚平他的痛苦。
他哭着对厨子大叔说:“我这个人是拉面做的,我的人生没有了拉面就活不下去。
” 吃着拉面,品的却是家乡日本的味道。
吃着油炸虾,想起的却是妻子和女儿肆无忌惮的大笑。
吃着巧克力蛋糕,念着的却是家人的温暖和问候。
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从电影里品出了一点美食与思念的美味关系。
任全世界的极光再耀眼,如何能比得上一碗热腾腾的拉面来得重要。
冰天雪地里,美食只是一条红线,绑住的是地球那一端深深浅浅的思念。
即便2012年世界末日真的来临,我想也总会有许多人选择用食物顶住绝望,寻求那当中百般的滋味。
一茶一饭的思念,任谁都不能不眷恋。
我们的生活很单调,但是我们很充实;我们的生活很枯燥,但是我们很快乐;我们的生活很孤单,但我们很温暖;虽然天气很很寒冷,但是我们的心里却很温暖,我们的生活远离人类居住的环境,但是我们在这里能够体会到家庭的感动,我们能吃,能喝,能拉,能睡,能玩,能工作,这就是我们的南极生活!
虽然是部小闷,情节跟流水一样的片子,但是却蛮有好感的看完了。
里面的大叔们都是好可爱的大叔。
堺雅人感觉有点儿刻意皱着脸,弄得自己很丑。
演厨师西村很到位,活生生就是那个平凡但是有幸福家庭的大叔。
头发长后躺在枕头上,表情舒缓下来实在是美貌啊,有点大叔受feel....(不好意思我腐了一下.....),如果要配对,我觉得医生配很好(我很喜欢演医生的那个演员),戴眼镜的本山大叔也不错。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样的片子,故事就好像发生在身边一样,琐碎平淡而温馨,看完之后就留下轻松美好的心情,不记录一下,很快就会淡忘。
一群科学家大叔,好像小孩和猴子的结合体,很可爱。
偷吃拉面和黄油的,不吃拉面睡不着,偷偷洗澡的,偷偷摸摸打电话给女朋友,最搞笑的是电视连线里,大叔们回答这里没企鹅和海豹,但有我们,小boy问他们有没有其他可爱的动物,再一群人僵硬的表情加上横七竖八地长相,真是非常搞笑。
片子里,一群大叔吃法国菜的时候,西装革履,正襟危坐。
上一道菜大叔们则赞叹不已,并像模像样的举刀动叉,研究生同学亦变成熟练报菜单且礼数周到的服务生。
但医生一个捡起落衣鹅肝塞进嘴巴的动作,和研究生来到后厨房大快朵颐,问西村“鹅肝是什么”的问题,将大家都在装模做样的有趣行为表现了个淋漓尽致,后来吃热烈的中国菜,大家就跟一群饿狼民工差不多,完全没有形象,抢着吃。
好细致的刻画。
的也让人觉得贴近地好像在说自己和周围的人一样。
看完好饿啊
看完了也不晓得点在哪里。。
怎么会评分这么高。典型的日式慢节奏,剧情平淡无亮点,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西村只会一直傻笑,刚开始以为是弱智,看久才发现他真的只是在傻笑。最大感想,和一个会做饭的人生活在一起,真是莫大的幸福
孤独的人,千万不要去提醒他是寂寞的。我们不害怕孤单,害怕的只是我们知道自己孤单。每当看到大家吃着美食满足的样子,厨子总是露出欣慰愉悦的表情,不被食客欣赏的厨子也是孤独的啊。(拥有一个擅长料理的男人该有多么幸福)
tempo太慢
早起加来回三小时加50元票价,结果被堺雅人矫揉造作的演技尬得中途胃隐隐作痛,永远是眯眼抿嘴卖萌三件套,尬得我冷笑话也一个没笑出来,真的感觉到电视咖和电影咖演技有壁,过于夸张的演技放在大屏幕上简直灾难。。。
起码看出南极哪旮旯无聊得厉害,得自己给自己找乐子。其实大都市里活着也这样。
我做错了什么让我在没吃饭的时候看到这个!
我还以为是就地取材的南极料理呢,结果只是放到南极大冰箱里去的普通食材正常做法,所以男主最后说他怀疑自己并没去过南极,我也是很赞同的。全程一路尬笑、尬演、尬吃,也是令人觉得冗长无比的。
雅人叔接近居家旅行驻南极必备了...拉面会凉掉哦哈哈哈
雅人大叔笑而不语的招牌表情
八个男人在南极吃吃喝喝玩玩的事情。
日式幽默~~食物很美味的样子
很好玩的电影,笑了很多次。故事不错,或者说是没有故事也不妨。画面也挺美(但是没有美到惊心动魄)。只是感觉演员的表演有时比较生硬,能够感受到摄影机为他们带来的不自在,而有的地方编得有些过于戏剧,如果是漫画改编我就一点也挑不出什么了,可是建立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就觉得假。真实性与假定性
勉强两分。这片子跟我预想不同,其实并未着力在料理上,比如厨子堺雅人要根据队员和南极的具体情况设计什么菜品、解决什么饮食问题,八个队员在这一年的相处里也没展现出什么性格上的独特魅力,电影还是以生活流的方式,去呈现八个南极队员孤独又想法排遣孤独的平淡日常,他们平时就是看电视、打棒球、用跨洋通信参加些社会活动之类,那些寡淡的笑点我觉得不好笑,只是编导在展示一种随遇而安平常心的生活态度罢了,偶尔有戏剧性的段落也设计的很粗疏——那个未婚小年轻跟女友打电话的戏一出来,你就能预判到他俩肯定熬不过异地恋而年轻人肯定搞上女接线员,剧情也真这么编的,如此烂俗和整体不搭。全片唯一一处和厨师能力有关的桥段,是队长吃不到面条有些神经质,后来吃到了也就好了,此外那些画外音解说的关于南极科考的零星知识相对还有点意思。
半夜看这个自己饿得不行了。。。(¯﹃¯)口水
hahahaha一个好厨子胜过心理医生
海报上为什么有企鹅。。。
平淡又很感人的小电影,那种平淡的温馨和苦楚都在电影里表现得很好,而且雅人叔最后说“我真的去过南极吗”,真的就是一种很奇怪得不现实感,我不时也能在长时间经过很多事情或者熬过一段时间之后感受到。
雅人叔叔萌翻了,做饭时的样子满满都是爱。一群奇奇怪怪的男人每天穷极无聊的给自己找乐子,插科打诨你踢我一脚我打你咦巴掌。眼镜小男生和接线员的爱情真是太美好了TAT!冰天雪地里那一方天地留下的是关于美食的回忆,之后不过就是一群再平凡不过的大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