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三个未婚妈妈

三个未婚妈妈,All For Love

主演:车永莉,爱新觉罗·启星,居文沛,苏有朋,张嘉益,黄磊,佟大为,陈茂林,郑毓芝,文章,斯琴高娃,蒲巴甲,沙溢,颜丙燕,祝希娟,杨幂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三个未婚妈妈》剧照

三个未婚妈妈 剧照 NO.1三个未婚妈妈 剧照 NO.2三个未婚妈妈 剧照 NO.3三个未婚妈妈 剧照 NO.4三个未婚妈妈 剧照 NO.5三个未婚妈妈 剧照 NO.6三个未婚妈妈 剧照 NO.13三个未婚妈妈 剧照 NO.14三个未婚妈妈 剧照 NO.15三个未婚妈妈 剧照 NO.16三个未婚妈妈 剧照 NO.17三个未婚妈妈 剧照 NO.18三个未婚妈妈 剧照 NO.19三个未婚妈妈 剧照 NO.20

《三个未婚妈妈》剧情介绍

三个未婚妈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都市白领叶晓萌、暴发户的情妇美玲、女企业家阿文,三个原本素不相识的女人,因为一个宝宝走到了一起。叶晓萌和男友,美玲和情夫,阿文和婆婆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个宝宝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在善良和爱心的作用下,啼笑皆非的误会被一一化解,而这个宝宝身世之谜也一点点被揭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尘行者雄狮2Oh!我的幽灵鬼稍后见,汉娜!下一站…天后编号174:错命逆行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听说桐岛要退部玛利亚危情风云真人秀一夜四十万北方的金丝雀50米生死线焦土社会性抹杀丈夫的5个方法束手无策海龟故事侏罗纪游戏烈火雄心青叶家的食光小绿和小蓝第二季祖母的生日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黑魔术杀人事件后篇真假美猴王之大圣无双我是警察圣女魔咒第五季愿无岁月西班牙女佣

《三个未婚妈妈》长篇影评

 1 ) 白瞎了两位老婆

罗南的眼神真的很灵动很聪明,罗比可塑性也好强,但是服装设计…可能和现在的审美有些差距。

两位老婆演的玛丽女王,预告片打着双女王撕逼的幌子,但是完全不是,以至于没有看明白它到底要讲个什么东西,尤其我还对于中世纪胡子拉碴的众多男性完全脸盲以至于看到结尾都不知道谁是谁,在讲什么混乱无章的剧情。

不过,在男权政治中心生了孩子的玛丽成了“whore”进而被废黜,而无婚无子的伊丽莎白一世显然活得更长🤫

 2 ) 女王对女王:玛丽为什么注定在宫斗中输给伊丽莎白

英国王室的故事是富矿,常能被影视剧取材并带来创作灵感。

在2019好莱坞颁奖季,讲安妮女王的《宠儿》夺人眼球,但另一部讲英国王室的电影《玛丽女王》却没扑腾出太多水花,在奥斯卡只提名了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

这个玛丽女王并不是指“血腥玛丽”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而是苏格兰女王,就是历史上因谋杀伊丽莎白一世未遂而被处死的那位。

其实《玛丽女王》的演员阵容还是很强的,由都提名过奥斯卡影后的两位90后女星担纲,“伯德小姐”西尔莎·罗南(饰演玛丽)和“小丑女”玛格特·罗比(饰演伊丽莎白)——以前大银幕上流行双雄,现在受女性题材崛起的影响,流行起双姝。

导演是70后英国女导演乔西·洛克,她之前主要是执导舞台剧。

主要男演员也都是90后,杰克·劳登(《敦刻尔克》里的Collins)、乔·阿尔文(他也出演了《宠儿》),可以说是青春版的英国宫斗了。

对了,华裔的嘉玛·陈也演了个配角(伊丽莎白的贴身侍女),她最近出现在了《惊奇队长》里。

影片开篇是1587年的英格兰,是玛丽女王被砍头的时刻。

历史上玛丽女王以美貌著称,西尔莎·罗南不是第一眼美人,但长了一张电影脸,是很有情绪的脸。

玛丽女王死时是45岁,罗南这张脸看着还是太年轻了。

然后时间线转到1561年的苏格兰。

这时候玛丽的法兰西国王丈夫刚去世(注:历史上玛丽出生六天后即位为苏格兰女王,17岁时还成了法国王后,但在18岁就成了寡妇),她受婆婆的气加之迫于苏格兰国内局势动荡(玛丽母亲去世),玛丽返回苏格兰亲政。

虽然玛丽从水路登陆时很狼狈,但缓过劲来后神情还是一派意气风发,配以广袤的地貌和宏大的音乐。

不过抵达爱丁堡圣十字宫后,气氛马上就微妙起来。

玛丽同父异母的哥哥莫里伯爵此时掌权,他也接受着英格兰方面的资助,但由于血统不正无法登基,他对玛丽自然不会全心辅佐。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知道消息后,态度是她愿意接受玛丽为代表的斯图亚特家族为表亲,作为回报玛丽也必须得接受她在英格兰的地位。

当时的情况是,苏格兰王公信奉新教,玛丽是天主教徒,玛丽为异教徒,而英格兰贵族信奉罗马天主教,伊丽莎白是新教徒,伊丽莎白也被视为异端。

罗马教廷不承认伊丽莎白的继位权,如果成功罢黜伊丽莎白,玛丽大有可能继承英格兰王位。

需要说明的是,电影是艺术化的表达,对于历史它不是忠实呈现,有简化、有删减、也有改编。

不太了解玛丽和伊丽莎白生平的中国观众,可能看起电影来有点云山雾罩,但即使了解历史的,电影剧情又未必和史实对得上号——例如历史上伊丽莎白一世应该是玛丽的表姑,但电影里二人是以表姐妹相称;例如历史上玛丽和伊丽莎白是一生之敌,电影里却为升华主题演绎起了“姐妹情深”。

所以啊,就纯粹就电影论电影好了。

玛丽给伊丽莎白去信说,希望不要由男人掌控左右,两个女王来签订协议,玛丽愿意承认伊丽莎白在英格兰王室的合法地位,条件是要提名玛丽为伊丽莎白的继任者,还提出面谈的建议,“我们也许会处理好我们的命运”。

伊丽莎白让自己的情人罗伯特伯爵去苏格兰向玛丽求婚,为的是把玛丽收在掌控之下。

玛丽原本拒绝嫁给罗伯特,但用侍女勾引伊丽莎白的使臣打探到伊丽莎白患了天花之后,她写信给伊丽莎白说答应,条件还是指定她在英格兰王室的继承权。

言辞间还各种夹枪带棒,把伊丽莎白刺激得崩溃。

这时候杀出来一个亨利·达恩利,他也是斯图亚特家族的,但他是英格兰子民,他从英格兰来到苏格兰,也对玛丽表达了爱慕和忠诚。

两人很快滚了床单,玛丽提过她和法兰西国王丈夫只圆房过一次,那次房事还不怎么成功,基本上还算处女,她对男女床笫之事充满好奇和欲望。

玛丽被激情罩顶,一意孤行要嫁给亨利,并觉得他无造反谋权之心——但亨利在婚礼当晚就本性毕露,不仅醉酒失态,而且还睡了一个男人里奇奥,这男人还是玛丽心腹(游吟诗人,玛丽的私人秘书)。

玛丽下嫁大大得罪了哥哥,他愤而退出王廷,于是追随他的新教徒们引发苏格兰内乱,英格兰还驰援了叛军。

玛丽亲自率队作战,确实还挺像个英姿飒爽的女王。

玛丽取得大胜,并在莫里生死存亡之际放了他一马,没要他性命,只是流放。

亨利毫无建树,却自high得像个凯旋的将军。

玛丽和亨利的夫妻矛盾很快发展到互相动手,不过玛丽也许是故意激怒亨利好让他勃起,玛丽只是想要亨利的种,她要生育,以此巩固和拓展王权——子嗣有英格兰血统,企图同时拥有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继承权。

玛丽如愿怀孕了。

而亨利的野心也更大了,想当有实权的国王。

亨利问玛丽:你爱我吗?

玛丽说:你已经给了我两个王位继承人,这比爱重要得多。

玛丽的哥哥从流放之地潜回,和亨利的父亲勾结想再次造反,造谣玛丽和里奇奥通奸,从而质疑玛丽腹中胎儿的血统。

王公们发动宫变,亨利也签了协议。

他们杀了里奇奥,一人捅一刀,把里奇奥捅成马蜂窝,亨利在父亲的逼迫下捅了最后一刀。

玛丽被软禁在房间里,她对亨利洗脑,说那些王公只是利用他,下一个就要对付他。

哄着亨利带她外出后,在外面集结的玛丽党羽迅速围住了亨利,从而玛丽夺回了王廷控制权。

对丈夫,玛丽自然是失望透顶,但对同父异母的哥哥,她不仅没降罪,还大打感情牌,说自己的孩子想交由他抚养,哥哥被感动得哭了,哈哈。

临盆前,玛丽又给伊丽莎白写信,说希望放下分歧,还请伊丽莎白做孩子的教母。

玛丽生下一个儿子,承袭外公和舅舅的名字,叫詹姆士。

多年来一直效忠和保护玛丽的博斯威尔也造反了,强迫玛丽嫁给她,玛丽从了。

玛丽和亨利举行的是天主教婚礼,和博斯威尔则是新教婚礼。

叛党杀死了亨利并嫁祸给玛丽,称玛丽为妓女女王,鼓动新教信徒们推翻玛丽统治。

那个年代宗教是总能蛊惑人心的,统治者都企图用宗教让臣民死心塌地效忠。

王公们逼玛丽退位,答应詹姆士长大后继承国王,现在由孩子舅舅当摄政王。

被罢黜的玛丽走投无路去求助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因为天花容貌变丑,还脱发,所以她涂很厚的粉,还戴夸张的假发套。

玛丽和伊丽莎白唯一的会面、仅有的一场对手戏,被安排在一片影影绰绰的纱帘间。

隔着纱布,说的自然都是不痛不痒的辞令。

玛丽一把扯开白纱,直面伊丽莎白:如果你拒绝我建立军队,那就当面跟我说,别逼我在你身后祈求。

当玛丽看到衰败的伊丽莎白容颜,她愣了愣。

伊丽莎白:保证你在英格兰的安全,是我能给你的全部了。

玛丽:那么多人背叛我,我现在孤身一人。

伊丽莎白:我也是,孤家寡人。

玛丽:那就做我姐姐、我儿子的教母,我们在一起,可以征服所有那些质疑我们的人,别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中,他们就希望我们争锋相对呢。

我知道你的内心,比那些给你建议的男人更强大。

伊丽莎白:我现在不只是个女人,王位让我成为这样的人,但我对你毫无敌意。

玛丽:除了一次次背叛?

一次次欺骗我?

伊丽莎白:如果你还想继续寻求我的庇佑,注意你的言辞。

玛丽:我不会接受下属的责难。

伊丽莎白:你的下属?

玛丽:我是斯图亚特家族的人,我比你更有权执掌英格兰。

这时,伊丽莎白摘下自己的假发套。

伊丽莎白:我曾经嫉妒你,你的美貌,你的勇气,你的娘家出身,你各方面都强过我,可现在,我找不到嫉妒的理由了,你的天赋,使你垮台!

玛丽:那现在呢?

伊丽莎白:我还会继续庇护你,只要你听我的,只要你不去挑衅我的敌人,你不用害怕任何事。

你的命运就在自己的手上。

玛丽:如果我去帮助你的敌人,都是你把我推向他们的怀抱,你应该杀了我,记住,你杀了你的妹妹,杀了你的女王。

历史上玛丽和伊丽莎白从没见过面,电影这么安排是为了爆发戏剧张力,也是女导演擅长的舞台感。

两位女王互述心声,女性间的互相理解但不能接受,各自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心路历程,被西尔莎·罗南和玛格特·罗比演绎得有血有肉,让观众颇为动容。

伊丽莎白其实是不想弄死这个妹妹的,觉得这世上只有玛丽才能感知她的艰辛,但玛丽只要活着一天就始终是她王位的隐患,在英格兰议会施压下还是签了死刑令,伊丽莎白的心声是“愿你的灵魂能宽恕我”。

行刑那天,玛丽在黑袍底下身着一袭红色,表明她是一个天主教殉教者。

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愿我们安息。

后世广为流传的则是另一句:In my end is my beginning!

(18年后,老娘又是一条好汉)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无子,从未指定继承者,在位近45年。

玛丽唯一的儿子詹姆斯活了下来,并在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成为了第一位同时统治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君主。

《玛丽女王》视效精良,画面有古典学院派油画的质感,每一帧都经得起观众凝视。

而且还有辉煌壮丽的景色,科埃峡谷、爱丁堡城堡、林利思哥宫、布莱克内斯城堡(电影里被用来演绎荷里路德宫)……营造出史诗氛围。

两位女主的表演也堪称精湛,那么为什么《玛丽女王》会扑街呢?

豆瓣6.0分,IMDb 6.3分,MTC 60分,烂番茄鲜度63%,在颁奖季也几乎收获。

《玛丽女王》会输,就跟玛丽女王为什么会输,其实是输在同一条:自身定位不准。

《玛丽女王》划分在历史、传记、剧情片,但明明和历史出入太多,没有很好地解决史实与艺术表达的矛盾,观众很出戏。

像《宠儿》是划分在喜剧、同性、剧情片,它的剧情算是架空的,用了真实人物当角色原型,讲了个和历史关系不大的故事。

《玛丽女王》的女导演是剧场出身,拍电影还是太想夹带私货,表达女权方面的理念:在男人堆里做事,女人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即使,你是女王。

而玛丽女王呢,也是输在不自量力想太多。

她出身显赫,王位是奉天承运,年纪轻轻、斗争经验不够连苏格兰的烂摊子都还整理不好,却一直心心念念英格兰的王位,按王室继承规则她是有这样的权利,但她并没有相应的权力来支撑她达成目的啊,而且身为女王太过敢爱敢恨、无所顾忌,面对爱情没舍掉少女的狂傲与天真。

伊丽莎白则不同,她的王位是拼争来的,为了守住王位不婚不育,抛弃掉自我意识,甘愿被王位控制住一言一行。

但也很难说,玛丽和伊丽莎白谁的人生路就更精彩,就看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了。

不过就像盛明兰说的,这世上人与人之间,往往是看谁比谁豁得出去。

既要王位,又要自我,大忌。

 3 ) 在男人的世界里做女王真难

两个女王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男性的世界,一个不婚理智,一个恋爱脑感情化,想想武则天和慈禧吧,不强悍不会计谋的耿直女是做不了女王的。

不是宿命,是自己不够强而被男人们牵着鼻子往坑里跳,没有铁腕就只能听凭自己任人宰割。

只有女人懂得女人,却又何苦相逼相杀?

纵然不是出于本心,也双手染上鲜血。

 4 )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看完了西尔莎罗南和玛格丽特罗比主演的这部姑侄撕逼大战的英国宫廷剧:《玛丽女王》,剧情太玛丽苏太狗血了,这部电影证明了英国被称为“大腐国”简直是由来已久自上而下基腐起来的,女王的男闺蜜和女王的老公搞到了一起,哈哈哈哈,简直了!

西尔莎罗南和玛格丽特罗比的颜值还是很能打的,杰克劳登也是标准的英伦帅哥,唯独男二乔阿尔文简直丑哭了,长了一张很丧很颓的脸,辣眼睛!

风流成性放荡不羁的亨利八世一生妻妾众多,风花雪月的同时却也直接推动了英国宗教改革,也因为他产生了后来改变英国历史的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玛丽女王,也才有了后来日不落帝国的辉煌荣耀!

讽刺的是现如今英国人却要臣服于自己曾经的“儿子”美国人的脚下,唯美国马首是瞻,多么讽刺而又残忍的事实,更加可悲的是现如今还有好多英国人依然活在日不落帝国的美梦里,不愿醒来!

所以说啊,这个世界从来就不讲求什么长幼尊卑,先来后到,谁的实力更胜一筹谁就是爷,大国博弈实力交锋,输者和弱势一方只能当孙子,成王败寇,历史永远只是胜利者的宣言!

 5 ) 不成功的改编

整体混乱,苏格兰、英格兰王廷的暗潮汹涌都没有表现出来,战争或政变几乎没有前期铺垫,如龙卷风一般来去。

打仗场面简陋得像山野土匪干架,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想要表达女权思想的内核过于生硬,反而喧宾夺主,玛丽或伊丽莎白的政治手腕都没有体现,有表现力的段落只有两人见面的对话,还是虚构的。

玛丽死前所说的遗志,到底是什么并不清晰,是她的天主教信仰抑或统一英格兰苏格兰的野心?

若是如此,她与伊丽莎白之间隐约的惺惺相惜又显得十分荒谬。

苏格兰高地确实风景秀丽,拍出的画面相当怡人,可惜美景与双女主出色的演技并不能拯救前后逻辑断裂的剧情,可惜了。

 6 ) 戏说历史,小妞要革命

看了《玛丽女王》西尔莎罗南,我喜欢的年轻女星,饰演玛丽·斯图亚特,苏格兰女王,信天主教。

顺便说一句,这个玛丽不是因为残酷屠戮新教徒,被称为“血腥玛丽”的英格兰女王玛丽·都铎。

血腥玛丽是之前的,她曾经囚禁妹妹伊丽莎白,她死后,伊丽莎白继承王位,成为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小丑女饰演的伊丽莎白·都铎,英格兰女王,即是伊丽莎白一世。

因为血统不正,是私生女,受到表侄女玛丽·斯图亚特的威胁,后来囚禁了玛丽20年,最后处死了她。

玛丽被砍头的时候第一斧子居然没砍断,又砍了一刀,可谓非常惨了,悲情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是玛丽·斯图亚特的表姑妈,血腥玛丽是伊丽莎白同父异母的姐姐。

关系很乱没办法,欧洲王室就是亲戚互相结婚,名字又就那么几个,又都叫queen。

两个女王的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

《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红王后和白王后,总是要砍人头的红王后,原型就是血腥玛丽,也或许是把两个玛丽合一了。

白王后是伊丽莎白一世。

因为美国是新教国度,美国电影里新教是虔诚洁净、朴素正直的正义一方,是新生的蓬勃力量。

而天主教则是老欧洲的淫靡堕落、保守顽固,是没落的反派。

伊丽莎白一世在历史上是胜利者,电影里往往把她塑造为不让须眉的巾帼豪杰,不向世俗婚姻和政治联姻妥协。

又有情夫,把男人玩弄鼓掌的女权先锋,是站在她的一边叙述的。

而玛丽则是冥顽不化的保守势力代表,痴肥愚蠢,没有头脑。

或者把她表现为陈腐落后的可怜虫,脑子转不过弯的殉教者,可怜的小女人。

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伊丽莎白女王》就把伊丽莎白一世塑造成一代明君,英明神武,周旋于各国之间,不得不终身独身,操纵那些对她和王位有野心的男人,而不被他们操纵。

率领英国舰队大败西班牙,一举开创日不落帝国。

也不乏女性的善良温柔,杀玛丽是出于不得已,自己也很悲伤,君王的无奈云云。

这个电影倒过来了,玛丽成了天性自由、思想开明、政治正确的新女性,纯真善良,享受爱欲,追求女人的幸福,敢爱敢恨、敢想敢做、独立自主。

她的女仆也是多种肤色的,还有个基佬男仆。

她甚至轻易原谅了男仆和丈夫搞基,因为“你遵照自己的内心”,完全是个现代的自由开放腐女。

也许有点太任性小妞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以自我为中心。

伊丽莎白成了个压抑扭曲、保守顽固的老女人,为了权力牺牲自我的政治动物,活在规矩教条里,没有个人幸福可言。

还长了一脸天花,丑陋吓人,头发也掉光了,戴假发,要靠白粉掩盖。

这是对新教伦理的批判么?

或许只是小妞要革命的傲娇,总之这是这个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

影片戏说成分极大,英格兰大使居然是黑人,还有女王老公和意大利人搞基,嘉玛陈饰演的华裔女仆,显然和真实历史差别过大,像是披着古装的新时代小妞电影,伯德小姐变成伯德女王。

我认为,饰演伊丽莎白的玛格特·罗比演的更好,饰演一个不讨喜的角色难度更大。

还有,据传,伊丽莎白一世能活过天花,是因为宫廷御医采用了中医的方法——发汗。

当时女王感染天花,西医药物一筹莫展之际,御医准备铤而走险,运用中国传来的办法,让她裹着被子烤火发汗,结果真的治愈了。

实乃我中医神威的历史佐证。

如果没有中医,女王就死了,就不会有英国舰队打败西班牙,就没有日不落帝国和殖民扩张,就没有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想多了。

因为两位女王的战争被拍过无数次,实在拍不出新意了,所以就只能这样了。

和奥斯卡提名电影《宠儿》有相似处,都是非常戏说的历史,过于现代化,女人战争,给女性看的。

还有,乔·阿尔文又又又饰演一个可有可无的男花瓶,怯懦的小白脸,他在《宠儿》里也是这样。

 7 ) 《玛丽女王》影评:西尔莎·罗南和玛格特·罗比一起玩得很开心

这是一个关于权力和继承的历史问题,但非常有趣的故事。

人们常说的故事应该有一个很好的理由。

我们是否还需要另一幅苏格兰的玛丽·斯图尔特的戏剧性肖像,以及她与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争夺认可、权力和继承权(如果没有这些,就无法生存)的斗争?一不做,二不休。

这个故事不会放弃:它有一种永恒的、复杂的、骇人听闻的魅力。

这是一部德国歌剧,一部意大利美声歌剧,一部凯瑟琳·赫本和一部凡妮莎·雷德格雷夫的电影。

现在是《玛丽女王》,Working Title电影公司制作过伊丽莎白和凯特·布兰切特的高格调造型的制作人,把另一个澳大利亚人变成了女王贝斯,玛格特·罗比,同时把爱尔兰口音塑造成苏格兰口音——考虑到她在法国的成长经历,这在历史上是值得怀疑的——为西尔莎·罗南饰演的玛丽。

这家电影制作公司的座右铭是:“我们做创造性的变态,你喜欢它。

”我们确实喜欢由印度导演谢卡·卡普尔执导的《伊丽莎白》。

也许是多国主义和创造性的多民族使电影史活跃起来?如果你不赞成在新电影中出现黑人伦道夫勋爵,因为女王的穿梭外交官绝对是白人,那就太糟糕了。

如今,歌剧和舞台剧中的“色盲选角”已经越过了卢比孔河,就像法国血统的玛丽横渡北海,为她的王室表亲提供挑衅和政治问题一样。

戏剧导演乔西·洛克擅长在银幕上热情洋溢地喧嚣。

Netflix的《纸牌屋》编剧鲍尔·威利蒙的剧本帮助了她。

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一种主导的激情:在某些情况下是几种。

达恩利勋爵是一个迷人的金发女郎,他对深肤色的里齐奥以及苏格兰女王和她的婚床都很着迷。

在那张床上,他和玛丽赋予了“口述历史”全新的意义。

与此同时,在伦敦,罗比饰演的浮夸的伊丽莎白与电影的化妆和假肢团队所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作斗争——钩鼻,脸上出痘——向领主、情人和走狗喷火。

如果这部电影再有趣一点,它就几乎不合法了。

这可能已经被顶尖大学的历史教授们宣布为非法。

玛丽和伊丽莎白相遇,带着和席勒和多尼采蒂一样的虚构的自由主义。

(这是一个巧妙的画面,充满了迷宫般的窗帘和帷幔:实际上,这两位穿着戏服的女演员直到拍摄这部电影才认识。

)约翰·诺克斯提供了一种怒斥的天赋,他在影片中表现出对抗性的发脾气和诅咒的说教。

加上争斗和不守规矩的争吵,我们会想,“英国政治从来不会真的如此混乱、古怪和荒唐,对吧?”然后我们看着镜子里的现在,想,“啊。

是的。

忘了我问过的吧。

”By:Nigel Andrews

 8 ) 不错的历史剧

每次提到这位mary都有人傻傻分不清她和血腥玛丽的区别。

这段英国史可以看《都铎王朝》或者《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就懂了hhh还有一部叫《风中的女王》讲的也是mary,但那个绝对是青春爱情剧了orz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结尾玛丽和伊丽莎白对话那段

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路吧,谁也没有必要觉得别人更好,嘿,加油

 9 ) I am more man than woman now.

杰克·劳登和乔·阿尔文太帅了,西尔莎·罗南和玛格特·罗比气场强大,举手投足间尽显王者之风,欧美的年轻演员,演技确实扎实。

为了不受政治婚姻的束缚,为了维持国内的稳定,伊丽莎白将自己奉献给了王位,她有遗憾,也会去羡慕,嫉妒玛丽。

玛丽从法国回到苏格兰,为了收回王位,两人互相博弈,斗智斗勇,也很精彩。

男人远比女人要残忍,女王一旦结婚,不仅要面临丈夫争权的风险,还要面临生子之后,有了继承人,自己的地位被削弱的隐患,从权力的巅峰到阶下囚,也不过顷刻之间,两人的结局也是鲜明的对比。

I am more man than woman now. The throne has made me so.

 10 ) 人物原型对比

剧中傻白

皇后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三个未婚妈妈》短评

影像连贯性不足,现代映射有趣但些许露骨;Jack好美,Margot太棒,罗南的表演令人上头

5分钟前
  • 唐那啥
  • 还行

服化道真的有看点 JACK也有看点 有几个关键帧很有戈雅和伦勃朗的味道 ... 只是感觉过于美化两个历史人物

8分钟前
  • KAPO
  • 推荐

表演都太可以了,完美的作死小能手vs天命之女。

9分钟前
  • 水晶化身豆腐时
  • 推荐

乍一看给血腥玛丽洗白,其实监督鸡贼逻辑。玛丽的失败是因为她更像一个传统的女性?然后傻白甜因为被渣男下套之后又因为太爱孩子各种心太软而被夺权?伊丽莎白的成功是因为这里的可怕台词,神马自己是man more than women?你确定她老原话不是married to the kingdom? 比起这个直男YY出来的烂剧,我更愿意相信流俗的版本。血腥玛丽为了给她被伊丽莎白她妈害死的母亲报仇而穷尽心机,多生孩子少种树,大施母权政治魄力,使劲利用人设丈夫。伊丽莎白因为她老爸砍了自己妈的脑袋,从小阅尽人情冷暖鹅明白了一个事实:问题的关键压根不是成为不成为男人的问题。而恰恰是,女人和掌权男人的婚姻,本质上是镶金的子宫才是政局不稳和内斗的根源。所以最后玛丽的儿子在她死后统一全国难道不是她有意为之?

13分钟前
  • 好公民库尔蕾丝
  • 还行

看的时候全程懵逼。她怎么回去就夺她哥实权了?怎么就威胁英格兰王位了?为什么要杀她?史实都讲不清楚。

15分钟前
  • 格兰德河的火车
  • 还行

好奇这段历史看了这个电影,没看完,真的怪不得评分这么低,到底想讲什么?玛丽女王一生经历很多,电影拍的简直没重点.

20分钟前
  • four8
  • 较差

我单方面宣布玛丽就是最牛的同妻!!导演很会拍呀又正统又狗血,好多小细节,伊丽莎白阴影下的肚子印象最深,玛丽有头脑懂权谋但却从不收敛自己的野心,因为她一直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哪怕为此殉道。最近刚刚重温小妇人,罗南真的好喜欢这种角色和表演方式啊,罗比一如既往优秀!

22分钟前
  • 19431818
  • 推荐

想要恶补英国历史以及马克第一次在Paris Theater看电影✔️

25分钟前
  • Erzählerin
  • 还行

剧情竟如同网文一般,充满了玛丽苏般的开挂桥段。本片在思路上像极了一个从中世纪穿越过来的干尸,腐朽至极,让人丝毫产生不了对角色的认同。在视觉上,则是全方位坍塌,亚裔,女权,黑人,LGBT解放等元素出现在了他们本不该出现的时代,充满了算计,体现着团队不顾历史真实的傲慢。冗长,乏味,无趣,唯有服化道和音乐还值得一看。

27分钟前
  • 查理曼大帝
  • 较差

如果电影都是这样,请给我来一打让我没日没夜地看下去

28分钟前
  • 鱼罕兔
  • 力荐

化妆师跟女主有仇?画的这么丑

29分钟前
  • 何欧点益
  • 很差

乖乖不得了,金球影后罗南妹子睥睨天下的霸道眼神,真的震撼了我。也许真的对历史类演绎很感兴趣,这部电影堪称《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which is 我另一部5星电影),一并堪称都铎王朝双花。这两部电影都用精美的服化道,宏大的声场,悲剧与希望的对撞,殉道和信念的融合,讲述了残酷而又浪漫,原始但不失优雅的一段历史。亨利八世残暴但给了英格兰鲜活的信仰,前传留下了小女孩,开启了英格兰黄金时代,而留着亨利八世血液的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处死苏格兰的玛丽女王,留下了詹姆斯一世,不列颠共主的永久和平看到了希望。历史!这就是历史。女人、女王,牵绊、权利,嫉妒、渴望,生存、生活,男权社会下的QUEEN,这个电影,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展示。最后的自白,怎么像是英格兰在向苏格兰喊话呢,在一起,在一起!!23333

30分钟前
  • 蛤蟆不哭
  • 力荐

对于音乐和服装印象非常深刻 以及Ronan的演技 她越来越值得期待了

33分钟前
  • veridisquo
  • 推荐

完全靠Saoirse Ronan和Margot Robbie撐起來的電影。兩個人真的不愧是新一代演技派的傑出代表。但是電影本身節奏把握不好,缺乏張力。不果想要表達的意思還是傳遞出來了。當年歐洲的monarch並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很多情況下仍然被貴族管制而身不由己。尤其女性monarch身邊的桎梏更多。那個時代的宮廷政治鬥爭歷史真的很有意思。

37分钟前
  • 風颭雲
  • 还行

和盛产宫斗剧的中国比起来,太小儿科了。@俄航

38分钟前
  • levitating
  • 较差

笑死,不要和gay做姐妹,会睡你老公。 ps槽点有些多。堂堂荣光女王年华正好,搞成这鬼样,玛丽一副年少over confident的小笨蛋drama一堆堆,谈恋爱的时候是真实情侣上线了吗,我直接出戏… 这片亮点就是撮合了罗南和老邓 美丽的gemmachen也是很没必要

43分钟前
  • ''Sycamore
  • 还行

很难说本片演绎的是真实的历史。因为我确实不太相信16世纪的英格兰会有黑人当大臣或者当大使,以及宫廷侍女中会有东亚裔。不过英格兰女王和苏格兰女王同时存在确实挺酷的。似乎几百年前的英伦三岛已经领先全人类提前进入了女权主义时代。 西尔莎·罗南和玛格特·罗比的表演各有千秋。但罗比的难度更大。

45分钟前
  • lgowen
  • 还行

IFFAM-10/《玛丽女王》亚洲首映颁奖季两部古装热门都看完了,《宠儿》是正儿八经宫斗,喜剧色彩、戏剧张力都强,可看性高一些,而《玛丽女王》是历史正剧严肃范,虽然节奏有些温吞,且电影质感这块比《宠儿》差了些,但有嚼头,有余味,个人更喜欢这部。导演乔西·洛克之前是导戏剧的,很多场戏的调度都不乏仪式感,配乐尤其加分,看完就想扒原声了。戏份方面,罗南比重更多,但罗比的表演真的将其完全盖过,值一个女配奥提。

49分钟前
  • cult
  • 力荐

戏说玛丽胡兰为统一抛头颅撒热血。

51分钟前
  • B-side K
  • 较差

种草了好几个月,终于看完。玛丽女王的故事从风中的女王这部剧开始就感兴趣,也看了书,也看了纪录片。这部片子不在于宫斗,而在于女性统治者在当时男权下的定位,伊丽莎白可以说是为了王位放弃了很多,但是内心仍是有母性,这也是她嫉妒玛丽女王的地方。罗南小姐姐真的很棒!玛丽最后一袭红衣真的惊艳

53分钟前
  • 元默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