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讲述的故事是古不列颠时期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亚瑟·潘德拉贡,作为古英国时期的传奇英雄,他带领“圆桌骑士”英勇抵抗入侵的撒克逊人,最终赢得了古不列颠的独立,并最终引领王国走向辉煌。
作为影片的主线,复仇和重新夺回王位这样的设定自始至终。
亚瑟也从一个市井混混,最终成为掌握王者之剑的大王,这样的人物设定,有一定个人主义色彩,但离不开的是他身边人对他的帮助。
富有摇滚节奏感的剪辑、黑色幽默堆积的人物形象、以及动感十足的配乐和混音。
拳拳到肉的打斗,太痛快了。
还有强大特效、盖式音乐,独特盖风给这个传统古老的大不列颠故事注入了新的灵魂。
虽然是一个人尽皆知的老故事,但是盖·里奇却凭借出色的剪辑技巧和配乐,让整个故事一点都不乏味。
电影名看得我很懵,亚瑟王我知道,斗兽争霸看起来有点《魔兽》&《哥斯拉大战金刚》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译,明明原片名是叫《King Arthur: Legend of the Sword》啊。
开头的战斗超燃,这种风格可以说是我的最爱了。
亚瑟长大的那段,节奏快又不凌乱,中间穿插着大量叙述,这个风格就很盖里奇。
裘花演的叔叔,看的人真是牙痒痒,开篇为了与哥哥争夺王位,献祭了妻子;后来为了保住王位杀死亚瑟,又献祭了女儿。
一边说着爱,一边毫不留情。
湖中女妖和最后巫师那段那段,镜头真是太美了。
乌瑟王负剑拍的很帅,感情、剧情都在里面。
这个故事里我本以为会出现梅林,没想到梅林只出现在大家的言语中。
以前看《梅林传奇》超喜欢亚瑟和梅林的互动的。
配乐是真的好听,感觉全程都很在线,一点不拉垮。
《The Devil & The Huntsman》响起的时候,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一瞬间感觉好像回到了中土世界。
可能是起点太高了。
现在只要是他的电影打分普遍会带点有色眼镜。
我觉得这几年的片子普遍偏低0.5-0.8。
不插叙不盖里奇,这片除了最后的加冕有点不过瘾其他的插叙手法还是挺爽的。
只身打马过大桥那段的bgm是特意写的吗?
押韵有点水。
哈哈哈。
亚瑟王石中剑的故事挺不好做出新意的了,这个中二角度还算可以。
控制系的女法师,加buff的剑。
一技能单体,二技能剑气,三技能狂暴,大招AOE。
就是CD有点长。
一个有巫师有魔法的世界就国王才能带技能这个设定有点扯淡。
合着全是小兵就俩英雄。
法师概略出。
总体还是挺乐的。
这帮人聚在一块不抽烟真是看不惯。
对了,小指头演正面还是差点劲儿,裘德洛演反派是第一次看,能给9分!
再对了,贝克汉姆最后应该在我出来一次看看丫怎么死的。
满足一下大众。
总之挺好看的。
-18.MAY.2017说起盖·里奇,有人想起的是《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有人想起的是《大侦探福尔摩斯》第一、第二部以及迟迟没有出现的第三部《大侦探福尔摩斯》。
不管怎么说,盖·里奇都是个让观众充满了熟悉感的导演。
这一回,盖导玩起“亚瑟王”。
果不其然,在影片类型上做到了颠覆传统,将强烈的个人风格赋予史诗电影题材之上,用迎合年轻观众的新鲜感彻底改变古老传说给人根植的刻板印象。
传说中的亚瑟被国王尤瑟托付给法师梅林,梅林将其养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
在亚瑟拔出石中剑之前并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
而在这部电影中,梅林几乎没有出现,只派遣了女巫格尼薇儿辅助亚瑟重回王座。
委身在妓院长大的亚瑟,一身痞里痞气的江湖侠士范儿,但夜里总是噩梦,魇住他的即是父母在自己眼前死去,他却不记得这一段记忆从何而来。
一个浑身痞子气的不列颠小子怎样成为后来传说中神化的不列颠之王成为电影叙述的重点。
这个重点看似简单如流水账,可真要将这本流水账讲好并不容易。
影片从开头就利用高频率的剪辑方式和极有凯尔特民族风格的配乐渲染氛围,把故事中琐碎繁杂的细节一笔带过,不仅加快了叙事节奏也迅速调动起观众对银幕的注意,以相当高效的手段推进剧情。
几次蒙太奇的使用让交代事件发生经过的冗长剧情变得富有跳跃感,在观众和已知故事之间营造间隔效果,恰到好处的陌生化使得观众对影片内容生出强大的新鲜感,从而进一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打斗场景中的特效慢镜头也让整个场面变得更加生动。
画面速度放慢,可以让观众拥有充分时间欣赏演员的肢体表演,对演员动作走向有深刻理解,对演员所塑造的英雄形象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不过,也正因为这些技巧的使用,使得影片在叙事段落中拥有让人非常兴奋的高潮点的同时,造成了某种观感上的落差。
这种信息量庞大造成的落差与电影作为这个系列开篇之作的情节拖沓相加,给观众的总体体验反而打了折扣。
所以有人会在看过影片之后同时生出兴奋与空虚的感觉。
史诗题材的电影因为故事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等等因素,很难做到像普通商业大片那样打一枪换一炮踩着鼓点揍小怪的观影体验,而盖·里奇以新罐换旧酒,将历史悠久的传说内核转化为自己擅长的黑帮混混打群架的叙事模式,使古老传奇散发出崭新的现代风味。
对于日渐颓靡的史诗题材电影类型来说,《亚瑟王:斗兽争霸》确实是一次很不错的商业化尝试。
#本文整理收集于微信公众号“一瞧ONELOOK ”(onelooker44),欢迎关注。
友情提醒:知道圣剑传奇为什么被翻译成斗兽争霸嘛?
有巨大的蛇,巨大的章鱼,巨大的蝙蝠,巨大的老鼠,3D的。
好了,做好心理准备了就去看电影吧讲真,我知道盖里奇是个特牛逼的鬼才导演,但我之前其实是把他拉进黑名单了的。
阴影就是他拍的那两部福尔摩斯(对啦,民间称大腐),我在电影院里看的时候就忍不住翻白眼,出来之后一句话都不想和我同学多讲。
后来知道是漫改,好吧,但我真的不接受把福尔摩斯拍成这样啊?
所以听说亚瑟王这片子在国外反响一般,我是有点理解但又有点疑惑的,如果说英国人从小听亚瑟王的传说长大的,不接受颠覆性的改编,看不爽痞气的亚瑟王,那福尔摩斯恶搞就接受啦?
fine 打住,我也不想在这里讨论福尔摩斯,回来说说盖里奇。
成名作两杆大烟枪,算是神作了。
豆瓣TOP36.
两杆大烟枪 (1998)9.11998 / 英国 / 剧情 喜剧 犯罪 / 盖·里奇 / 杰森·弗莱明 德克斯特·弗莱彻这部电影呢我曾经看了个开头,很不幸,看开头约等于没看,晕乎乎地人都记不住。
当时是中学时代的某个实习语文老师,因为没话讲所以说让我们挑一部他电脑里的电影看一看。
后来不知道谁上去扒拉了半天挑了这部。
一节课就那么长时间你懂的,看了十分钟没看懂大家集体失去兴趣,再过没多久就下课了。
于是我,作为一个对盖里奇了解不多印象一般,对亚瑟王这段传说了解泛泛的小白去看了这部亚瑟王,还是觉得挺震撼的。
这电影故事基本上是魔幻版的亚瑟王杂糅了哈姆莱特的感觉。
像哈姆莱特的部分是:国王的兄弟杀害先王后篡位,生活在外的王子后来得知此事回去复仇。
另外又加入了盖里奇喜欢的黑帮style,亚瑟是在街头打架抢钱活下来的街头霸王。
开头部分亚瑟从一个小孩,打架-流血-攒钱循环,成长成大流氓那段快剪就震到我了。
伴着BGM感受一下。
Growing Up Londinium 按照正常套路这部分应该是有旁白娓娓道来的感觉,但盖里奇拍得一上来就high了。
很多地方的处理都是快速闪切伴着强鼓点的BGM,把很多可能无聊的部分带过地非常带感。
开头黑甲兵小头领问他们钱和维京人的部分,后面亚瑟和反叛军首领贝德维尔讨论去找分部首领支援他们的可能反应,还有女巫和贝德维尔讨论亚瑟在黑暗之地能不能活下来的时候,人物对话和对应场景的部分来回切换,虚实结合,也很有意思。
看完电影回来之后我也做了一些关于亚瑟王的功课。
他的民间传说有很多种版本,大致上公认的情节,和本电影做出的改编有这些:首先是关于亚瑟的身世。
传说中:亚瑟是尤瑟王之子,从出生开始就被尤瑟王托付给魔法师梅林抚养,梅林偷偷将襁褓中的亚瑟带离城堡,来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将亚瑟抚养成人。
后来尤瑟王过世,国内形势开始动荡。
主教听从梅林的建议召集所有的贵族骑士,以一把插在教堂墓园石块中的“石中剑”来选定新的国王,这把宝剑上有铭文:“拔出此石中剑者,即为英格兰之王”。
然而没有人能拔出那剑。
后来,身份低贱的亚瑟意外来到那石块前,轻松地拔出了石中剑。
众人大惊失色, 但梅林出现并告诉了他们亚瑟的身世,于是亚瑟成为了新国王。
电影里亚瑟的父母是被亚瑟的叔叔伏提庚杀了的——准确的说,尤瑟最后自杀封印了剑,化成了石头。
而通过献祭自己心爱的女人而借助池中大章鱼怪的力量的伏提庚,造型看起来好像死神啊。
伏提庚知道石中剑的传说,于是他下令让全国的人都去试拔剑,是为了找出这个人从而除掉。
电影里梅林草草带过,正脸都没有出现,但石中剑是他偷了大魔王莫德雷德的手杖制成的。
石中剑在后来的一次决斗时因亚瑟违反骑士精神而断裂,失去了圣剑的亚瑟王非常悔恨。
于是大魔法师梅林指引他来到了圣湖旁,湖中的仙女手握着一柄宝剑,将其举出水面。
亚瑟王划船来到湖中,他从湖之仙女那里得到被称为“王者之剑“的圣剑Excalibur。
梅林此时告诫亚瑟:“王者之剑虽强大,但其剑鞘却较其剑更为贵重。
配戴王者之剑的剑鞘者将永不流血,你决不可遗失了它。
”但后来亚瑟王还是遗失了剑鞘,也因此他虽拥有削铁如泥的宝剑,最后仍为叛徒骑士莫德雷德所杀。
电影里用一个有点蒙太奇的手法化用了湖中仙女这一段,也是将两剑合一了。
亚瑟抗拒自己的使命,将石中剑扔进了湖里,然后痛苦地在沼泽里滚,却摸到了剑,切上另一个画面,他掉进湖里,湖中仙女把他丢掉的剑又放到他手中。
(这两个画面哪一个是真实的呢,哪个都不是啊……)亚瑟王留给后世的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圆桌骑士了。
是传说中如今圆桌会议的起源。
传说亚瑟王的骑士最多时曾达到150名,骑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在圆桌上议论国内事务。
虽然他们也会因为政见相合或相左而形成一些派系,但只有在圆桌上才没有地位差异和君臣之别,每个人都被允许自由发言。
在英国人心目中,亚瑟王和圆桌骑士是正义与希望的象征。
关于莫德雷德,传说中他也是圆桌骑士之一,是亚瑟的侄子or私生子。
在亚瑟王亲征法兰西的时候,代管王国的莫德雷德在全城散播谣言说亚瑟王已经战死的谣言,并欲强娶王后桂妮维亚,亚瑟王闻讯后急忙赶回不列颠。
在卡姆兰战役中,双方军队血流成河,两败俱伤,亚瑟王的长矛用力刺向盾牌后的莫德雷德,穿透了后者的躯体,莫德雷德发觉自己受了致命一击,卯足全力,以身抵挡亚瑟的长矛柄,双手握剑,刺向亚瑟王的头侧,头盔连带头盖被剑削去一块。
莫德雷德倒地毙命,亚瑟晕倒在地,最终与世长辞。
说实话电影开头那段我还在懵逼状态,现在已经想不太起来了,但电影对莫德雷德的改动是很大的了。
人物设置上面,有很多角色我都完全没记住,就是为了凑圆桌骑士吧。
听说华纳有意向拍系列N部曲,后面拍续集的话应该会讲圆桌骑士内讧啊找圣杯什么的。
(突然有个想法,那个背叛亚瑟的会不会改成那个父亲牺牲了的小男孩啊…)大概是为了政治正确,有一个黑人,还有一个中国人。
那个中国人形象其实感觉更像日本人诶。
演员部分,男主挺帅的,就是感觉有点老啊,比裘德洛看起来老诶,也比他爹老。
没想到亚瑟夺回王位的时候已经是中年男子了……盖里奇对裘德洛也是爱的深沉。
裘德洛其实不是我的菜,但他斜躺在白色毛衣王座上和维京人谈判的时候,那个邪魅哟。
啊,我要重点表白一下那个演小亚瑟的小演员。
<( ̄3 ̄)> 长得好水灵呀,而且演得有种看透一切的毛骨茸然的笑,阴恻恻的,爱上他了!
贝克汉姆也是帅的啊,客串了一个龙套哈哈。
他声音太好笑了2333 但我看电影的时候居然全场没人有反应,也是有点惊讶。
视效部分,开头巨大的猛犸象摧毁桥梁的场面还是挺震撼的。
这一趴可能是切题斗兽争霸的……还有后面的各种大蛇,大章鱼,大蝙蝠,大老鼠……我真的好恨啊╮(╯▽╰)╭(早知道可能就不看了…)打斗场面拍的都挺精彩的,是拳拳到肉的感觉。
最后的对决还有慢动作镜头,看得到剑交锋时候的火星四溅。
(插一句,男主身材hin好!
做噩梦起来换衣服还要秀背肌,哼。
)还有石中剑的力量,第一次发威的时候把旁边人全震开了,拍得威力像原子弹似的。
其实有挺多有意思的台词的,但是我想不起来了……但最cliche的部分就是:最后决战亚瑟和反派坦白,你问我我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野心么,都是因为你啊,是你让我成为现在这样的。
You create me. 完全猜中哈哈哈哈另外,配乐真的加分不少。
喜欢。
再贴一个主题曲。
King Arthur: Legend of the Sword
老实说,给这部电影五星纯粹是出于私心,本片的缺点非常明显:就是剧本,整部电影时间不短,但是细细一想,剧情的信息量其实并不大,很多人物的背景都没有交代,好像他/她是从石头里蹦出来,天经地义就要做这样或那样的事。
有时剧情有交代一些东西,例如小指头去行刺的时候,冒着被发现的危险也要刺杀一个军官,基本上这个按照常理来说起码要有一场谈心交代前因后果的剧情设置却完全没有按照套路来,男配角一句有仇就打发了。
而另一方面,剧情明明节省了配角们开茶话会的时间,却并没有把这些时间用在探索其他主要角色内心,还整出了一个意义不明的黑暗大陆,让男主角吃了不少苦头,仅仅把噩梦变完整了。
盖导咱能别这么烧钱吗,除此之外,整体走向的套路化非常严重,这真的不是出狮子王吗,男主角一旦愿意开启圣剑模式就所向披靡也是偷懒,最后大战裘德洛没有趁男主倒地补刀而是背对男主凹造型也是醉,都说反派死于话多,我看你也没说话啊,咱都结尾大战了,能不能严肃一点,真以为是在拍杂志封面啊。
但是缺点明显,优点更加突出,盖里奇的风格几乎全盘被带到了本片,跳脱的剪辑,高速慢镜,谜一般带感的运镜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扬,当然如果并不喜欢这些元素,可能会变成缺点,本片的几段跳跃性的叙事其实更适合福尔摩斯那样的侦探片,交代细节回忆线索妥妥的干净利落又酷炫,用在本片则明显有炫技的嫌疑,让人觉得没必要,只是我个人比较喜欢。
音乐更是没话说,只是听就有一种和其他妖艳贱货不一样的感觉,非常特别,杂糅了英伦三岛的阴雨,闷骚和疯狂,有一种大家躁起来的high,不能更带感了。
战斗的部分很厉害,近乎时间停止的效果和360度托马斯回旋镜头都有一种很新奇的感觉,国内外的网友都反映这个很像华纳自己的游戏暗影摩多,我没玩过这游戏,不好评价,但基于国内可怜的单机玩家比例,我想这个并不能给大部分观众带来既视感。
最喜欢的还是演员,查理汉纳姆本身是个硬气和柔情结合的人,平常就自带街头气质,演本片里的亚瑟再适合不过,荷尔蒙爆棚,眼见他参演的三部大制作环太平洋,猩红山峰还有本片都要扑,也是心疼,演员并没有什么问题,相反表现非常优秀,只是被其他原因拖了后腿,他和漫威的一线影星相比只是缺少一个机会,如果能有一个票房优秀的系列IP在手,相信不会比漫威的克里斯天团差,少年,要不要来演漫改啊。
女主角也是个意外,社会你女巫,人狠话不多,一副性冷淡的样子,背景几乎没有提,反而有一种简练和神秘的感觉,几次大显神通协助男主,并在其成功成为国王之后急流勇退,虽然两人之间明显有一种张力但一点也没有要发展罗曼史的意思,既不贪恋男主角的肉体也不图身为功臣会有什么奖赏,一副姐使命已成你们这些小屁孩就接着玩泥巴的样子,当真酷到没边,最后通过老鹰观察男主角,big sister is watching you。
最重要的,我想还是本片的意外感,不是剧情的意外,而是原来电影还能这么拍,电影音乐还能这么来的意外,看惯了漫威的四平八稳,这么一个棱角分明的电影反而显得难能可贵,可以预见本片口碑会两极分化,盖导风格太明显,以至于个人发挥和创新几乎到了一种不管不顾的任性地步,喜欢的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会觉得太过形式主义。
就像关于音乐,我是一个旋律党,对专辑的整体感和氛围感并不感冒,而到了电影,我会更注重气氛和感觉,剧情的工整可以退到第二的位置,在我看来,本片营造了极为出色的氛围感,让人好像嗑药一般的着迷,盖导的节奏也深得我心,剧情的缺点并不太重要,而对于另一些人,可能更加看中故事的完整,只能说大家各有所爱了。
电影比较长,坐的比较久,但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看之前听说是一部史诗剧、权力游戏之类的,就只是别人加的标签罢了,完全不是那回事啊~盖·里奇不走纪录片的套路我还是很喜欢的,人物很多、但我完全不觉得不突出主角,反而丰富了主角的内心与角色,贴身肉搏、美女如云,要啥有啥,除了点船戏😄。
盖导的剪辑依然狂放不羁,有如脱缰野马,动次打次噼里啪啦,一如既往的黑色幽默喜剧风,没那么沉重又有吸引力,我喜欢的一段是亚瑟拿着圣剑一顿狂砍,随后只有呼呼喘息声,逗😄。
配乐的穿插也很好听,尤其有一段亚瑟被毒蛇咬,奏起的那一段,我个人是很喜欢的❤️另外亚瑟和叔叔腔调的区分,贯口时的London腔,好好听😄~ps:小贝的出境,惊鸿一瞥吖~
早年丧偶、正值如狼似虎年纪的国王,抓来全国的适龄青壮年为他拔剑,拔出剑的就是born king。
噫,这和王子让全国少女试水晶鞋、谁试对了谁当皇后是一个意思(如我的友邻 C Winchester 所说,它也很像白雪公主后妈的悲剧。
这个已经很美的女人嫉恨貌美少女、在“魔镜魔镜谁最美”的问题之后恼羞成怒,下令找出比自己美的姑娘除之而后快,结果却一步步走向了预言中的结局……(和Vortigern的相同点是美!
美!
美!
)可是后妈的动机比Vortigern有理有据的多了!
这位叔叔,明明是人生赢家的路线,有颜有权,阖家欢乐,还娶了我们皇姐做老婆(知道皇姐梗的都是同道中人);哥哥Uther英俊伟岸,又疼你又信任你,还把王冠给你保管,明明就是做好了“我回不来你上位”的打算。
你和Mordred结什么盟?
你们统治了卡美洛还不是要“分享权力”?
你凭什么觉得Mordred给你的权力会多于哥哥给你的?
你是对自己的魔法很有自信吗。
[删除]如果你的魔法很厉害,为什么发际线还是这个样子。
[/删除][删除]黑魔法使人变丑,你不要脸了吗。
[/删除]如此俗气的反派让人失望:空有一张脸、废话一大堆、钟情大场面、威胁小朋友……作点一个都没落下(手下忠于他一定只是因为他长得美)。
两次杀了自己的真爱满♂足触手怪,就为得到一次性的变身超能力,用完就没了。
这么亏还不一定成功的交易你也做?
我简直要同情你了,你是想被触手play还是怎么着。
(朋友:明明可以靠脸吃饭,要什么权力)叔叔,最适合你这种又贪又欲求不满的妖艳贱货的路线,明明是远嫁海外当一个整天煽风点火的祸国妖妃好吗!
说到这里,我简直不敢相信Vortigern竟然是本片最大的亮点之一。
作为盖导路人粉和烂番茄黑,我在看片之前对其新鲜度从6%涨到25%的过程目瞪口呆,我以为这帮影评人又在作怪了。
今天看完,表示能够理解——在亚瑟拔剑之前,盖导的英国街头混混风和史诗传说的融合度其实不错,亚瑟的成长和叔叔的崛起交叉剪辑干脆利落,称得上是节奏很棒又很抓人的前情交代。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亚瑟与小伙伴汇聚之后,这部电影竟然滑向了平庸……你能想象它出自盖导之手吗!
舅舅局的灵光呢!
我们都知道商业片里英雄组队之后的故事,无非就是以少胜多靠智取、英雄经历挫折再崛起。
如何把这种套路拍得好看又脱俗,才是这类电影的关键之处。
到了盖导这里,就是一刻不停的交叉剪辑+快剪+打乱叙事,已经到了“abuse”的程度,很容易令观众从之前的“眼前一亮”逐渐变成不耐烦。
尤其在巷战这场重头戏里,快剪的缺点就显露无疑,因为它令场面琐碎而凌乱。
没有全局感,没有层次感,有的只是不停的跑与追,实际上是相当乏味的。
女巫的魔法除了劫法场时体现了其一两拨千斤的魅力,在这个场景里起到的作用近乎于无,并且毫不意外地被抓并激发了亚瑟变身(哦,女主角被救是她们的天职)。
而由此生成的王剑特效看起来还没有游戏的CG画面逼真,让人有点尴尬。
带给人的感觉则是……嗨,暗影魔多。
巷战打完,电影居然快到尾声了。
全片就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不是说还想看续集,是觉得好像漏交代了什么东西,以及“这他妈就赢了”?
那条莫名其妙的蛇,这么犯规,不是plot device是什么!
关于亚瑟王,普通观众想看到的其实是史诗级战斗画面或者亚瑟带领圆桌骑士们做任务,对于这种需求,盖导聚焦于亚瑟个人战斗的路线就显得有点小气了。
它的另类感本该体现在诸如动作场景和阴谋策略的创新上,而现在就只是“格局小”,且充满了cliche的主角光环,和本片意图“edgy”的风格是挺相悖的。
不过格局小也不见得是坏事,开场大战的格局够大,但是非常乱来,还没有配乐,有一种来不及上厕所了就随便剪剪的感觉。
上一部应该很酷很先锋、结果却拍成了俗套鸡汤还没让人爽起来的电影……是自杀小队。
两部电影似乎分享了一些相似的特质,包括预告里的虚假宣传(华纳到底在和育碧抢什么生意?
),以及美好设定的浪费(泥潭仙女的创新还是要表扬一下)。
盖导这部痞子亚瑟王,本来是多么好的设定啊。
不像其他的卡美洛影视作品,要么讲贤良淑德的梅妃,要么讲相亲相爱的圆桌骑士或者一言难尽的兰斯洛特,它开创性地改造了传说,彻底搅乱辈分和人设:Mordred成了Uther的死敌并被后者杀死;恐同者,哦不,是恐魔法师的Uther变得wizard-friendly,还下令停止大清洗;在常见的传说版本里篡位Uther父皇、找出了梅林、并最终被Uther的哥哥Aurelius Ambrosius赶跑的Vortigern,变成了Uther的弟弟——都已经这样大刀阔斧地改动了,却还是讲了一个没能让人兴奋起来的、单人玩家靠光环战胜boss的俗套故事,所有角色都十分刻板,站在任何一部商业片都为他们设计好的位置上。
如果让CinemaSin来计数,那么伴随着叮叮声还会出现:华纳。
50 seconds of logos。
你是说叔叔真的杀不掉才划船没几步的小亚瑟?
国王和他的黑甲兵能被一扇木门挡住路?
那条气势汹汹的巨蛇为什么打完就跑?
Arthur survived this!
为什么Uther没能拿剑杀死Vortigern,而亚瑟就能?
叔叔造塔背后是不是索隆在指使?
亚瑟让叔叔拔不出剑是不是向索尔学的经验?
叔叔那句“That sword, it belongs to me”……他是不是在HISHE反派小酒馆和凯洛伦成了好朋友?
嗨,eagle,AC电影的主角。
嗨,黑暗之魂3,翻滚的时间到了。
你应该带手柄进影院。
需要指出的是,外媒评论说什么扎导附体,简直是太表面了好吗,不要看到慢镜头和色彩暗就觉得像扎导。
这部电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色彩都被吸干了”。
扎导只是爱给电影加滤镜,让色彩斑斓的场景有油画效果;本片才是真·暗无天日,风景还不如BBC儿童剧。
这个系列拍五部是不太可能了,卖卖原声碟还差不多。
不过看到妖娆裘花的状态(披着白貂十分中二地指挥民众高呼其名的那场戏),我们仍然可以奶一把神奇动物2。
ps. 对了,盖导片一向JQ满满,在这部里居然只是通过言语点缀,非常soft……难怪大家不满意,都是没搅基的锅(。
pps. 我一定要批评南京万达新街口店。
ScreenX,一到大场面和王剑特效,三面是影像。
我天,我简直烦躁得要爆炸了。
非常distracting你们明白吗!
看电影本来就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块屏幕前,环绕影像会让人感觉自己没能接受到全部的信息,糟糕到想打人!
“又是一部被译名坑到重伤的影片。
”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火热也是最爆冷的季节,一方面是不适宜外出的炎热夏季,一方面是不适宜进影院的“内地影片保护月”。
万幸的是今年有《绣春刀2》,动画片《大护法》和势头正猛的《战狼2》等两三部质量优上的国产影片于这个特殊时期上映,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如某位相声演员所讲,“都是同行衬托的好”。
如果目前院线上映的影片没能给你足够动力抬起屁股,据不知道可不可靠的消息称,在内地被删减成《巳开:大勺》的《异形:契约》将于8月1日推出高清数字蓝光加长版。
其实我想说的是,这部《亚瑟王:斗兽争霸》也不错。
今年五月份在大陆和北美同步上映的《亚瑟王:斗兽争霸》票房表现不如预期,有新闻称其“恐亏1.5亿美元”,“预计亏损10亿元”。
这里的“10亿元”是人民币,没有做出标注符合某些新闻的特点,个人转念一想,反正都是亏,还不如亏的壮烈大气些。
由大导演盖里奇执导,专业秀肉演员“查宁塔图姆”主演,《亚瑟王:斗兽争霸》不仅是要啥有啥,而且是应有尽有的一部传奇魔幻冒险动作(史诗)电影。
稍微留心的人可能早已发现,这又是一部被译名坑到重伤的影片。
《亚瑟王:斗兽争霸》原名为《King Arthur: Legend of the Sword》,台湾省译名为《亚瑟:王者之剑》,香港特别行政区直接译作《神剑亚瑟王》。
可能有人和我一样好奇大陆版片名中的“斗兽”是从何而来,看下影片前两分钟就知道了。
影片拥有一个足以媲美《指环王》的宏大开场,开篇(包含各路LOGO)6分钟的时间里不仅交待了故事背景,还有黑魔法,巨型魔兽,冒蓝火的圣剑,雄脱男神与暗藏的阴谋诡计,七吵乱嚷的大把脚男,崩塌的高耸建筑,下前下前拳大火球等等。
总之就是除了梅林没出场,剩下的都出场了。
紧接着伴随影片开篇字幕和快速剪辑的画面,亚瑟王在3分钟的时间内就长大了。
在这部魔幻传奇影片中,亚瑟王不仅有一身潮爆的行头,留了一个爆潮的发型,还有低于10%的体脂率,特别活泛的大脑,以及只要怒气够,就能开无双的特殊天赋。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影片整体节奏快,略微烧脑,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暗线,和各种或振奋激昂或悠远史诗的背景音乐与诗歌吟唱。
导演盖里奇用这部极具个人特色的影片重新诠释了亚瑟王的传奇故事,包括了石中剑,湖中仙女,河神,以及梅林法师,圆桌骑士在内的一众传说得到了较为现代,甚至十分潮流的演绎,特别是亚瑟王怒气爆满,双手持剑开无双的情节,畅快凶悍,气势非凡。
演员在片中开无双容易,导演在片场掌控全局则需要一定功底。
影片中的亚瑟王手持神剑猛开无双,不仅没带来“手撕鬼子”般的虚假与空洞,还给观众一种激昂澎湃的史诗观影感受,是大导演盖里奇对影片全局完全掌控的产物,也是好莱坞电影工业发展至今的成果。
差点儿忘了,这部影片中还有贝克汉姆。
个人觉得可能相关人员观看影片不足30分钟,否则这部电影的名字很有可能译作《亚瑟王:右边前卫》或《亚瑟王:欧冠英超》。
(B+)我觉得很不错!
符合我的期待值。
前15分钟就已经引人入胜,视觉效果突出,感觉重回指环王的世界。
无论是巨大的猛兽,带感的配乐,独具一格的剪辑和现代感的诠释方式都让本片摆脱了一般史诗片固有的框架,看完就是让人觉得“太特别”了!
动作戏和亚瑟王的成长过程的段落都使用了很现代、很摇滚的配乐去展示,增添了乐趣,避免了这类影片的冗长和乏味。
几个人对话则通过押韵的台词和快速的剪辑,整成像说唱一样的节奏也非常有趣。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片中巨型大象、巨型蟒蛇、巨型的一切怪兽,还有像章鱼一样的水下女巫,很具有神话色彩。
虽然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却在这次盖里奇的全新诠释下具有了令人难忘的观影经历。
但是,在我看来,本片唯一的问题就是男主角的塑造和查理·汉纳姆,明明是主角,却沦为最平淡的角色。
查理·汉纳姆虽然是不错的演员,低调不张扬,但他缺乏魅力是事实,无论给他什么样的角色演出来都是一个样子:话不多、大胡子、脏兮兮的粗人一枚。
令人遗憾的是,每次看他演出,在他与其他人同台时,任何一个配角都能比他抢眼,天生路人的气质。
比如裘德·洛显然分分钟抢戏,而且明明是裘德·洛演他叔叔,看上去却是查理·汉纳姆像裘德·洛的叔叔。
长得老真吃亏。
其实任何一个受欢迎的男演员都有他们独特的魅力,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最重要的是有幽默感。
查理·汉纳姆却真的没有幽默感,就算给他很好笑的台词,说出来也变没有笑点了 ,最终他只能作面无表情的硬汉。
他出道以来一直在重复这类粗人的角色,却没有一个让人可以记住他,很多人看到他的脸还是无法辨识。
希望日后可以寻找其他类型的角色,拓宽戏路,让人看到他不是一个魅力绝缘体。
PS: 盖·里奇和贝克汉姆都有客串,其中贝克汉姆有化妆,但凭借他稚嫩的声音还是很容易辨识出[喵喵]
找来盖·里奇执导,就是要在类型上颠覆传统,用以迎合年轻观众的新鲜感(亚瑟)去颠覆固有的刻板印象(伏地庚)。因为对正统的亚瑟故事已经根深蒂固,所以不太习惯雅痞风的亚瑟和字字珠玑的节奏,但整体上盖里奇做到了节奏的收放自如。
hahaha大盖里奇拍出了偷拐抢骗版亚瑟王,刺客信条电影版最佳导演人选啊!
反派智商太低做尽赔本生意,权力欲和保命符全靠杀妻女成全,low到突破天际,天天阴阳怪气装深沉也救不了这萎人设,不过其他主配角也谈不上深入塑造,全线扁平,反正也是冲着视效进场的,并不算特别失望,Uther是Eric Bana演的,真王者气质,可惜戏份太短,霸气一击后很快谢幕。
巨爽,巨燃!凌厉的剪辑,拳拳到肉的打斗,太痛快了!盖导的电影美学完全是我的菜,水沟里滚出那一团居然觉得好带感!病怏怏的美人鱼蛮适合女巫这个人设,一直大爱这种外挂神助攻!照这架势小贝怕是还要客串《阿拉丁》的节奏啊……
节奏还是差了点。
这片子到底什么鬼…开场还以为是魔戒外传??整部都看的让人坐如针毡非常烦躁,浓浓的拼凑山寨感糊人一脸… 剧情Bug多到作为奇幻片也不能忍,嘴炮摇滚风用的不是地方,正反两派基本都是智障,一箭能搞定的事情非要拖个100年,翻了一下原来这导演的福尔摩斯系列我也特别讨厌啊=_.=
故事太糙了,特别简单的一个东西,也是特别常见的套路设定,无聊死了。好在盖里奇在风格上给影片增加了些东西,整体都像是街头小混混的奋斗史,配乐也比较出彩。以及,查理·汉纳姆是主要看点。
为了让大家知道是盖里奇而滥用盖里奇话痨式叙事这种事都做出来了……
「I look away. We all look away. But t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man and a king.」「Why have enemies when you can have friends?」
看海报还以为是走《角斗士》的风格,一看到像「索伦之眼」的灯塔就怀疑难不成是《指环王》那样的魔幻类型,果不其然:序幕很有战争史诗范,而紧接着亚瑟成长竟拍得酷似摇滚MV,倒是诉说往事经历凌厉的剪辑让我看到了「盖·里奇」假不正经的风格…这部《狮子王》式的《亚瑟王》好感度稍不及《石中剑》。
整部电影虽然在制作上无可挑剔,但那差强人意的剧情使电影难谈惊艳,而盖里奇在这部电影所做的也证明了自己的风格并不适合史诗的格局。
亚瑟称王之前还是很有看头 热闹 接地气 任性 痞里痞气 巷战颇为精彩 视听还耍的大烟枪福尔摩斯这一套 甚至人物塑造也颇为相似 受到神谕之后则急转直下 舅侄对峙有种打开了国产网页游戏广告的错觉 除了剪辑和配乐 最难忘的当然是植发后的秃裘回春 狂狷邪魅 王座上秃裘摊真是心颤
没有感情戏,差评。哈哈,配乐风格很显著。
无聊透顶的电影,看到结尾我一度希望&#34;小指头&#34;会拿剑把亚瑟王的脖子给割了(如果真的那样就神作了)。推荐给那些没看过几部好电影,但又特别喜欢买票到影院凑热闹的人。
叙事风格受不了........
盖里奇的快速剪辑和叙事拯救了外强中干的故事
主要是想领略一下盖里奇的商业片水平,审判完发现是真不怎么样啊……除了剪辑以外你还有啥……还有这女巫在里面兢兢业业图个啥?从龙之功第一名,那个十二座圆桌上却没有你的位置……
贝德维尔找个莫名其妙的黑人来演?我可去你妈的吧政治正确给爷爪巴
真 · 神仙打架 ——————EX · 咖喱棒!
四星半!大大大超出预期,配乐让人高潮到飞起,运镜之牛逼,剪辑之犀利,动作戏各种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给盖导献上我的膝盖!预订年度最佳原声前两名。整个影厅的人都看得亢奋了,结束时自发鼓掌,这可是个商业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