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奥马尔回家
Abu Omar,オマールの父,Abu Omar
导演:罗伊·克里斯佩尔
主演:卡伊斯·纳塞夫,Avi Cohen,Ella Daniel,Shachar Mor Haim,Uri Halevi,Miki Leon,Ben Mandola,Hila Mezger,Tal Bartov,Abad Al-Rahman Natur,Yosiel Ne'eman,Janet Sabag,Shany Verchik
类型:电影地区:以色列,法国语言: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年份:2020
简介:生活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男子萨拉赫不幸失去幼子奥马尔,按习俗要带子回乡安葬。天气炎热,萨拉赫为了能尽快回乡,决定用一只行李袋包裹幼子穿越边境。然而巴以边境正在实施严格的军事管制,他的旅途因此变得异常艰难。米莉是一位怀孕的单身女性,在商场工作时遇到了萨拉赫。了解这位父亲的困难后,米莉决定尽其所能地帮助他。在这场短暂却..详细 >
从开头就被深深吸引,泪珠滚滚,情感表达张力强,故事情节简单但非常打动人心,回忆起曾经旅行中东国家的经历而觉得深有感触。
题材很加分,但过多的儿女私情把故事搞得有点不高不低,浪费了女主的演技,但仍不失为本届SIFF的一大惊喜。愿这样的悲剧不再,人间不必有这样的千里之行。Mark the end of the 24th SIFF 第20部 20210614@Lmall百丽宫LUXE
巴以冲突。冷暖自知。
siff 6/13 悲伤细腻的故事。虽然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做到了真实可信。台词很少,但人物做决定的动机都有演员精湛的眼神表演支撑着。又是一部高于预期的片子。
2021年6月19日13、30在荔枝广场6楼2号厅观影《带奥马尔回家》一部悲情故事,讲述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打工,孩子在襁褓中去世,按了一俗要带子回乡厚葬,但巴以边境封锁,这是一段充满…之路。
嗯.............“未上路的公路片”。主角话很少……我完全能理解这种写不出话语的悲怆,但演技不够凑。个人喜欢如果无言就来很多细节,细碎的琐事自带的脆弱感。但导演喜欢压着,通过略显神经质地、爆发地、突兀地拥抱、抚摸、投向眼神带出。如果不细致、敏感地品味很难被带进去情绪里,是风格。也需要继续打磨。但压抑在此电影中很重要。情绪的、情欲的、爱与友谊的、道德追求的和笼罩之上的政治的压抑。|其实本来是冲着“运尸回家”去看的,还抱有着对婴尸腐烂等颓废暴力美学的期待....是我猥琐小人了,也落空了ˊ_>ˋ甚至对气味、腐水的描写也是几笔带过
24thSIFF杭州分会场。故事设定很有趣,可惜被男主沉默的性格拉垮了。
上影节#4 故事切入点还是很新颖的,男女主演技很好,但我觉得近两小时的电影,讲述的点只有巴以冲突(战争)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还是有点太弱了,而且很多以人际为主的情节确实是生硬了点。/希伯来语也蛮好听的!
看之前以为是带奥巴马回家,太尴尬了,还不错,巴以冲突的背景下,小人物的无可奈何,设想到自己的身上真的会绝望,男主的演技不错,把一个悲惨的父亲演绎的很到位,女主不顾一切帮助男主的态度有点工具人的感觉,另外备胎真的有点惨。
#2021上影节第四部#很平铺直叙的一个故事,一直在兜圈圈送亡婴回家,就是过不了巴以的防线,最后竟然就是解除了宵禁就过了。令人惊讶的男主连一句谢谢都没跟陪他兜圈圈的女主说,巴以之间的冷漠竟然已经如此了么。
6.12百丽宫.略显尴尬的公路片,简单点到了种族与政治的沟壑之深
内容挺伤感和无奈的 结局又四两拨千斤了导演要是再cut掉几段就更好了 四颗星
上海电影节苏州场次,一般,没有深入巴以矛盾
怀孕的母亲救助了丧子的父亲,编剧的鬼斧神工。一个没有下文的故事,民族隔离、封锁战乱,将这种没有下文划上了加粗的句号。女人是可爱的,母亲是可敬的,这样可爱又可敬的存在让一片大地上多少能残存些希望和美好。#2021SIFF##心电影2021_73#
深情的离别,静默而短暂。 @ 2021.6.13 一带一路长三角放映电影周 合肥长江剧院
邻居来到楼上探望,并不知道主人冰箱里放着死婴。游客来到死海旅游,并不知道酒店冰库里放着死婴。那个叫奥马尔的孩子在以色列辗转,只能在冰块里安眠。当命运要令人为难,在自动饮料机前都会缺少零钱。边防宵禁,一个孩子无法回到故土,却遇上了好心的女士。父亲失去了孩子,就像约旦河两岸无法弥合。
用这部电影开启了今年属于自己的上影节。故事有些沉重,但细节里有很多温情
带尸体回家这个动机从一开始就很抓人,没想到是如此心碎的上不了路的公路片,个人命运被朝令夕改的政策随意拨动着,带奥马尔回家很难也很简单。感慨是以色列的公职人员好多女性(包括出场的警察也是女的),感觉挺厉害的。 @2021SIFF 百丽宫ifc
Cross the border / 女主角张力 🐂
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