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是没看豆瓣评价,随便找来看的,并没有他们一星两星所谓的那么不堪,这个电影还是挺接地气的,但并不俗,小朵对于多年来的不满和患了老年痴呆的父亲吵架那一段还是很棒的,人物性格诠释的很好,对于前夫的留念以及知道前夫有了新女友那种心酸无奈也体现的不错,傻子总唱一人饮酒醉的那种快乐与本山大叔一家糟心形成对比,本山大叔对儿子的宽容所打的那一通电话也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小朵女儿在家的那种自私状态恰恰也是一些儿女的真实生活状态,前面整体的故事叙述很扎实,后面为了贴合温暖过年主题有点烂尾,但是整体还是可以打到7分之上的,豆瓣的影评我也不太知道到底是怎么评价,我认为这种真实反映小生活的电影打分应该要高于一些商业片的电影,然而恰恰相反,好吧,我还是觉得在中国电影行业商业化,校园化的大背景下,这个片是我这两年看中国家庭类型电影里值得一看的影片,推荐!
看过过年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赵本山女儿说:你别老拿死来吓唬我!
当他女儿说这句话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很明显是害怕的,因为我也深有体会,我和我母亲吵架的时候她以前也会说到死这个字眼,我听到之后写的瞬间有说不出话的感觉,因为我无言以对,我害怕这个字眼,如果没了母亲,还有什么值得争取呢,我的一切都是母亲给的,所以,身为子女的我们应当更理智,能不和长辈争吵尽量避免!
第一次看贺岁片,挺应景儿的,每一个场景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相对应的记忆,李老师就像是千千万万老爷子的典型,朵儿也是万万千千当妈的代表,因为我是你爸我都是为你好,因为我是你妈你得听我的,而你却为所谓的自我去追求自由。
因为李莉未婚怀孕一事年夜饭没吃成,又停电了,老爷子晃晃悠悠点蜡烛祭奠老伴儿又自言自语的片段真是撮到了心坎儿上,尤其给离家出走的儿子打电话说的那句“你老爸还跟你记仇呢,赶紧回来吧,好好过年啊”,好心塞💔,老年痴呆有时候也是因为心病吧……<图片6>李二毛:因为偷李老师钱离家出走N多年从未回过家,而事实上,他一直守在李老师身边,有任何情况从来都是第一时间出现;除夕夜在车站找到李老师终于才肯露脸,父子没有隔夜仇啊!
<图片5>莉莉:典型婚姻不幸福家庭孩子,遵母命赴美留学,结果未婚先孕回国,什么都跟母亲作对,行为过激。
这个电影除了最后全网齐心协力找迷路的李老师的情节让人觉得很温暖,其他看着更多是心酸…如何使用亲情,使它恰到好处发挥作用而又没有负担,特别是不作为一种道德绑架,一生都应该好好修习的功课。
<图片4>
很早以前看的电影,一直没有来评论,是因为我怕自己评论的不客观。
坦白讲我是炎亚纶的骨灰粉,粉了他九年了。
今天心血来潮来豆瓣搜了搜评分,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低。
所以想来写一下自己的看法,并且使自己尽量客观。
我也是写过影评的人,一般写得还算诙谐有趣,属于不捧不黑的阶层。
看电影我一向习惯挑闪光点,当然也会吐槽一下实在是不能忍受的槽点,看完这部电影,其实我觉得闪光点比槽点要多。
这部剧的故事很简单,真是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很有可能就是你家隔壁老王的故事。
当然,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说故事贴近大众。
近几年上映的电影都太过远离我们的生活,娱乐圈霸道总裁手撕鬼子还有那不是我们的青春的青春剧基本囊括了大部分的电影,但偏偏有很多还很卖座,例如什么我就不说了,反正大家都懂。
先说扣掉的一星。
我本人最不喜欢片段性的东西,但偏偏这个电影片段性的东西太多。
中间的第几幕的小片段,几个女孩蹦啊蹦的我完全不知道其存在的意义。
然后就是最后面的群魔乱舞,真心看得尴尬癌都犯了。
我为什么给过年好打四星,会有一部分因为炎亚纶,但又不单单是为了炎亚纶。
可以这样说,炎亚纶也最多占了一星,剩下的三星全都是因为我在其中感悟到的东西。
让我们忽略掉扮演角色的明星,单纯看人。
首先说大海。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上学时插科打诨但现在却混得风生水起的同学,他的出现或许会让你反感,但他或许并不存在显摆的意思,他就是真真实实地想对大家好。
另外就是那个我深受触动的清洁工。
大年三十。
我们在干什么呢?
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他们夜里十二点还在清扫街上的鞭炮。
那个清洁车里面的孩子,微信里那几句吃了吃了我现在想起来都很是辛酸。
姥爷是这部剧当之无愧的男一。
不得不说,本山大叔几年不出山还是宝刀未老,把一个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空巢老人表现得十分真实。
为什么说真实,因为我曾祖母曾经就是这样的。
她会不记得自己吃没吃过饭,也不记得自己刚刚干了什么,不记得你是什么时候到了她的身边。
每次看到姥爷独自一人的画面我就想哭,因为我想,我家里的爷爷现在也是这样的吧,桌子上也一样摆着我曾祖父曾祖母和奶奶的照片。
没有电的时候摸索着打开手电,摸索着点上蜡烛,好像有了蜡烛,就有了光明有了希望,就可以透过微黄的光芒看见自己思念的人。
说到现在,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刚刚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心里有些难过。
我有时候很不懂,我们为什么都要背井离乡,有人说为了梦想,也有人说为了生存。
但任凭我怎么想我都觉得这是我们目前社会存在的一种病态,比阿尔茨海默病更加严重的病,而且近期内不可能治愈,估计,好转也没什么希望。
我能做的,只有常回家看看,不管过不过年过不过节。
最后,如果你看到我啰啰嗦嗦写到了现在,希望你也可以给家里人打个电话。
虽然不是过年,但也许,他们正在想念你。
无意中在电视上看了这片子。
分了两段看了下来。
对于漂泊在外的人,回家是情结,离家是矛盾。
触景生情。
电影中,老中青三代人,都面临着自己的问题,又都与至亲的人发生着矛盾,可能你我就是电影中的人物。
很现实也很真实的揭露了问题。
后半段一直哭着。
剧中的父女,母女间的争吵很激烈,都很真实,积怨已久的问题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在亲人面前,靠着争吵,淋漓尽致。
让人释放的地方是家。
回家过年。
过年三件宝,饺子麻将过年好。
春节回家,只跟家里人看了一部电影《过年好》。
之所以选这部电影,片名是很重要的原因,大过年的谁不想图一个吉利。
此外,本山大叔和闫妮姐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喜剧演员,让我在猫眼出票后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一部热热闹闹的东北幽默杂烩“大片”。
但是,当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观影完毕后,我发现《过年好》绝对不能简单地归入贺岁片,他更文艺、更接地气、更耐人寻味。
影片故事内容非常简单。
大年三十,东北退休教师老李头儿上街买菜过程中,老年痴呆症病发,在火车站等待女儿过年回家。
车站保安电话告知老李头女儿李羊朵,李羊朵带着留学女儿朱莉匆忙赶回家中。
在当天女儿离婚、孙女意外怀孕、儿子离家出走等种种意外被一一掀出,矛盾冲突不断。
酒过三巡之后,李老头儿离家出走,儿女们奔走告急,后在网友的帮助下成功找到父亲。
《过年好》不禁让我想起了话剧《雷雨》和《长夜》。
二者都是讲述了长夜漫漫,家族种种的秘密纠葛被无情地揭露。
《过年好》的戏剧冲突虽然不及前两者,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品读此片,影片对我最大的触动是价值观的强烈冲突。
李老头儿生于五六十年代,那个时代的人踏实肯干,思想传统且爱较“死理儿”。
在他们看来,一份稳定的国有工作,一个品质优秀的爱人,勤勤恳恳、安分守己最为重要。
所以离婚、未婚先孕在他们看来都是无解的。
李羊朵是典型70、80后的代表,他们向往事业,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认同。
与此同时,他们懂得感恩,期待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一代人。
孙女朱莉由于从小父母离异,外加少年留学所以不能完全代表当今的90后,不过从她的身上仍可以感受到年轻人追求新事物、个性张扬,却又眼高手低、自私自立的特点。
三代人的价值观在短短一夜冲突四起,但却傻傻分不清孰对孰错。
这正是我喜爱本片的原因之一,因为当你把自己当成是片中的每一位主人公时,你会发现他们所做的都是他们价值观下正确的事,所有的冲突都水到渠成。
社会在不断的变化,特别在如今的中国,每时每秒都有旧事物在淘汰、新事物诞生,仿佛打个哈欠的功夫就会被别人落下。
当岁月流逝,思维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时,也只能望洋兴叹,这个世界失控了。
电影《老炮》所反映的主要一个情怀亦是如此。
这部电影的艺术性其实也非常地道,不得不为本山大叔的演技鼓掌。
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闫妮哭喊着对本山大叔说:“我从小到大什么都听你的,你让我进国企,我进了。
你让我嫁人,我嫁了。
我整天呆在办公室里都快发霉了,现在我想有自己的选择,我想过自己的生活。
”这句话特别触动我,同样处于面临选择的人生节点,同样是面对着传统观念和新兴事物的挑战,这句话又何尝不是我自己的呼唤呢?
不过,看完本片,我最想思考的问题却是电影本身的名称《过年好》——究竟怎样才算过年好?
早在年前,身边的朋友包括自己在内都感到如今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过年没有让人期待,反倒会为岁月无情徒增烦恼。
的确,如今生活质量提高以及互联网行业的盛行,每个人的吃穿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们再也不会因为过年的一桌美味和一件新衣而欣喜若狂。
我想也仅有像老李头儿这代人才会如此在乎过年,因为过年已经成为融入他们骨髓里的一个仪式,成为他们家人团聚的一个重要日子。
看到朋友圈里大家纷纷晒出的丰盛年夜饭,看到拜年短信一条条充斥手机屏幕,看到家里亲人拿着手机为了几分钱摇一摇,看到大家为了敬业福不亦乐乎,我感觉这些都不是让我满意的答案。
自己远离家乡在外求学已长达7年。
每次回到家中,一家三口多数以手机为伴,话自然也少的可怜。
并不是我有意疏远,而是,父母不愿主动、有意回避。
聊起时,母亲说的最多的话也就是“今儿想吃点啥?
”,然后便开始到超市、厨房里忙碌。
早几年,我十分不能理解,经常抱怨道“难得回家一次,多在一起说说话不是更好?
我在大城市什么好吃的没见过?
那点时间干嘛都用来做饭?
”。
可是,渐渐地,我开始明白,父母其实并不是不想聊天,只是不知该跟我说些什么了。
大城市的节奏他们无力跟随,我的生活和思想他们搞不懂,我们注定在两条相差很大的轨迹上愈走愈远。
流水无情,在他们看来,儿子的事业他们帮不了,儿子的情感他们还是帮不了,他们能为儿子做的就,仅仅是让我能够满足地、舒服地吃一点好吃的、家乡的饭,仅此而已。
更或许,在他们的印象中,我一直都是那个喜欢吃东西、馋嘴、贪食的小孩儿。
这是无力的,却又力大无穷。
我相信天下没有哪一对父母不愿意为孩子倾其所有,保驾护航。
但是,时间就是如此无情,当他们能够承担地、理解地渐渐被这个时代所抛弃时,他们的儿女摒弃时,他们只能选择满足儿女最基本的需求。
想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到,过年好不在时间,不在地点,更不在贫富,只要时时都能感受到亲人对自己的爱并且力所能及地为这份爱付出,这就是生活中最幸福的事。
对想看这部片子的朋友说句最中肯的话 如果你有兴趣去东北的农村住一住 那你没必要花钱去看电影刚才看评论有人说觉得文章那段太神经病 为凑2小时瞎演 其实真的不是 他那段儿开头说的就是这个村子各态人的生活 我倒觉得那段很真实 因为村子里真的总有这么一号人确实很多地方太low了 直接可以删除掉 有开头没结尾 那段卖鸡本以为是给整体定了个调儿没想到单单纯只是为了搞笑开头一直在凸显日历到了也没弄明白 广告从头到尾哪哪都是不间断但还是感觉很真实 尤其本山大叔的眼睛 完了说完这句肯定会被嫌弃其实我是看到有朋友说这片子是道德绑架 过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看看老人我才码的字这和什么老年痴呆生不生病没关系 过年难道不应该回家看看父母吗 过年不应该回家团聚吗 父母难道不盼望孩子回家么 当然也许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有很多人和父母关系冰到爆平时打个电话互相都烦但是回家过年四个字绝不是道德绑架 连过年回个家看看老人这样的事儿都成了道德绑架了那过年太不好了 取消掉好了 取消取消我们过圣诞<图片4>
刚看,觉得有些评论有点偏颇,可能也是每个人欣赏不一样吧。
反正我爸在那看得说挺好的,场面拍得也挺喜庆,春节档看很温暖,美工挺不错的...反正我大学生也没啥多大的见解,总体一句话,热热闹闹。
反正我也不知道高群书是谁,也不知道这个片子跟郭敬明啥关系,贺岁嘛,还好,内容是单调了点,不过导演拍的时候用了挺多心思,有些人物矛盾冲突的时候。
演员是挺多的,不过主要演员的演技什么的都在线,主要人物也突出了。
个人感觉不错,贺岁档很合适。
记得若干年前看过一个电影叫《西风烈》,至今都为我喜欢的演员吴镇宇演这样一部垃圾感到遗憾,还有里面一妇女用陕西话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我第一次感觉什么是两眼发黑,当然这部电影最厉害的是导演对观众的糊弄,在紧张刺激的最后决战开始之前,躺在边上半死的倪大红忽然起身掏出枪把吴镇宇表演的大反派爆头了然后说:‘就这么个坏种你跟他啰嗦个屁’,这个电影到这就像个屁被放完了,从这时候起我就认识到一个神一样的导演——高群书,知道他在中国导演糊弄侮辱观众界无可争议的大师级地位。
如今这位大师又携着自己的最新力作《过年好》出现了,我们高兴地看到他不仅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糊弄观众的才能,并且发展出多种特点,体现出他活到老学到老的努力。
不知道有没有,但我国每年产生这么多的学术垃圾里应该有一大部分是探讨为什么小品不适合变成电影,而且理论已经很成熟了,但不知道为啥还是有这么多的傻逼把小品以及网剧这样的垃圾往电影上套,那种夸张化的表演耍嘴皮子的出息都是仗着观众知道还有五分钟这些傻逼就要鞠躬了才得以苟延残喘这么些年,现在妄图把这种玩意拉长到90分钟甚至120分钟,真该给他两耳光: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了你。
开头赵本山在菜市场买菜那一段,碰到那个卖鸡的大妈,两个人的对话我第一句就听不下去,他们还以屎为食愣是扯淡了几分钟,如果你看到这里,那么我告诉你,整部电影就是这几分钟的重复扩大。
那一点好的地方都没有吗,有的,就是吵架的两场戏,还是有他妈的生活的,否则整个片子只剩下婊子扮纯良的假和腥,举个例子,你让一个政界商界文化界B社会都要通吃哪个都不落下的赵本山演自甘平淡的老头,就是当观众煞笔观众也知道演不像,倒是吵架是能体现他们的生活之一隅,反正他们的生活就是为了钱为了名啥也不要,谁也不服谁,娘们不服爷们,儿子不服老子,一天打架撕扯要八百趟,这下全展示出来了,多自然,根本不用演,拿个摄像机架在他们身边就源源不断出来了。
最最牛逼的就是结尾了,一路扯了无数个麻烦,哎哟我操到底赵本山能不能去北京搞美食啊,哎哟我操闫妮到底能不能咸鱼翻身啊,哎哟我操闫妮女儿到底真退学假退学了,哎哟我操整容整的面部线条跟变形金刚似的炎亚纶能俘获丑女芳心吗,大家还想看看高大师在剩下十分钟里怎么来个结束,结果一大帮人跑到铁路上跳起广场舞了,啥王小利宋小宝也不知道啥时候露出头来,舞得跳得那叫一个浪,然后,电影就……结束了。
NMB
过年时没去电影院看这个电影真的挺遗憾的,我特别喜欢赵本山,他的小品一直很有意思,这个电影可能并不是大家以为的那么搞笑,它更多的可能是一种纪实的感动。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已经和老人聊不到一起去了,即使过年回家的时候,老人们也是那么的寂寞。
特别喜欢里面的peter,对于那么能作的莉莉真的有掐死的冲动……
极端的一个片儿,过年里人们紧绷的精神状态……整个片子都好吵,但貌似过年就是如此~最后一幕升华不少
全程全程泪点。偏要给五分。暖心动容又让人害怕。本山大叔真的老了、小时候过年春晚如今本山大叔不再出现、遥控器那边的爷爷也不在。从电影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才发现自己的自私对老人来说该是多么的恨铁不成钢的痛彻心扉、我惧怕回家、更惧怕明年的春节如期而至。是不是还在原地的举杯、然后忍不住哭泣。
除了明星大腕,整个片子混乱,故事不明晰
父女、母女吵架戏挺好的,生活段落也还行,国产最差剪辑top1,纯为朋友圈刷脸。
我真觉得挺好的,这个片子和《落叶归根》我觉的都挺好的,分有点低
还行
看到最后那群明星刷脸的时候,我快吐了
还好吧,属实没给我整笑呀
挺好
虽然没劲 但是热依扎跟炎亚纶跨越式合作有点意思
我不管 反正我看哭了 我要给五星
电影三星 情感四星
天啊 我觉得演员演的都不错。很有戏剧冲突。至于剧情就不说什么了,像排话剧。
闫妮打热依扎那大嘴巴子呼的有点晚……
一半一半,不好的地方真不好,好的地方,真好
Every family has 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本山大叔演挺好,就是一大家子全是大傻叉
我妈反感我姥爷束缚她的人生,她却执拧规划我的人生,这就是现在的人生~山叔还是那个山叔~
本山老师演得真好,热依扎也很灵
群星贺岁喜剧,如果没有那些生硬的明星客串让电影前半段有些支离破碎,电影会更好的,一年到头的家庭聚会,实际上是“有人就有江湖”,将家务琐事人际关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放大,道出了合家欢的背后,也有说不尽的酸甜苦辣。另该片充分展现了过年熊孩子们的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