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本题,看了电影,看了介绍,一部关于美国飞行员在中国被救的故事,竟然不是中美合拍的,是中国和丹麦合拍,由丹麦导演比利·奥古斯特,如果说跟美国有什么关系的话,就是男主杰克由美国演员埃米尔·赫斯基主演!
不过不管是不是中美合拍,看完了,还是想说点感受!
这是真实事件改编,这个真实事件不用说,每个熟悉那段历史的人,或是说愿意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
二战中,小日本及其猖狂,就像一个实力强劲的疯狗,到处狂吠,侵略中华及东南亚各国、挑战苏联、偷袭美国,可谓疯狂。
纵观历史,这只疯狗能够横行霸道,有其自身的实力,其实力来源,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
1931年,日军在中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起开始侵华战争,霸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在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时候,西方大国如美国奉行“绥靖政策”,当吃瓜群众,小日本看吃瓜群众吃的起劲,很是不爽,1941年12月7日清晨,给这个群众的珍珠港撂了一堆炸弹,美总统罗斯福相当生气,吃个瓜吃出一堆炸弹,是可忍孰不可忍,定义这是“国耻”!
12月8日,美对日宣战,同日,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抗击日本数年之久的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
宣战就要干!
美国曾派出16架B-25轰炸机袭击日本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的油库、工厂和军事设施,当时B-29轰炸机还没有制造出来,这16架轰炸机基本上是有去无回的操作,回程地点只能降落在中国大陆,关于这段的电影作品也有不少,2001年上映的《珍珠港》就是其中之一,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这次轰炸效果只是象征性的,直到B-29生产出来,1944年11月一1945年8月,美军对日本98座城市实行战略轰炸以及后面的核轰炸才起到决定性作用。
(以上是个人浅见,错误之处欢迎指正!
)说回电影,电影展现的就是这个事件下,一个普通中国妇女和普通中国人民的抉择,如果你了解那段历史,就知道为何中国人冒死救下一个美国飞行员,飞行员,在那个年代的价值,不是用人数和金钱能够衡量的。
村长说他是美国人,他们也在和日本人打战,就是我们的朋友,村长宁死不愿说出飞行员杰克下落,国民党军官的遗孀英子,眼睁睁看着日本人枪杀了村长后,毅然决然的担起拯救飞行员的重任,甚至不惜违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讲男人带回自己家中。
这些朴素的中国人的情怀与坚韧、善良与果敢,在丹麦导演手中展现出来。
拯救毕竟不可能顺风顺水,期间游击队损失惨重,妞妞失去了妈妈,杰克的被感动, 结草衔环,将妞妞带往美国想亲自抚养,然而面对更大的责任,再次出征,也使得英子等人的牺牲有了更大的意义。
电影故事基本完整,叙事平缓,加上中国乡村的风貌,彰显在平静的叙事背后,那段惊心动魄的战争岁月。
杰克只是被救的几十个美国飞行员中的一个,每一背后都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和不舍的牺牲,只是,将一个中国寡妇和一个美国飞行员在几天的相处时间中产生凄美的爱情故事,需要多少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也证实一句话:爱,无国界,无语言隔阂,在爱面前,一切技术手段介是尘土!
小姑娘演的挺好,罗嘉良的普通话,没有字幕竟然没有听懂!
最后说一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的中国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巨大牺牲,这段历史,应该被铭记!
亦菲对待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认真,她自身做了许多突破,只是开始半小时,我不太清楚导演意图,这是导演叙事的一种方法,这期间,亦菲作为一个在日军占领区的弱女子,的确是非常紧张,又不能表露出来她紧张的原因,所以亦菲镇定自若的确是非常好的表现那感觉不到气氛升级,主要在导演的方法,既然找美国兵,应该是日军挨家挨户搜查,对周围残暴,比如殴打亦菲扮演的寡妇,还有寡妇的父母。
还有周围人看到日军的恐慌。
衬托亦菲的镇定,更加鲜明。
只是杀一个村长,只是村长镇定自若的回答,无法烘托,而且村长抢戏了,镇定的必须只有亦菲亦菲照顾美国兵的步骤是对的,让美国兵上来活动也是对的。
这里,导演比国内的好,懂的亦菲最性感的脸角度是30-75度这个位置。
所以利用光暗搭配的非常好。
这种紧张体现出的苍白,高压下的麻木,就能表现出来。
而这些通过前三十分钟日军高压才能体现。
后面40分,导演进入状态了,亦菲扮演的寡妇,被日军军官的调戏,到施暴,亦菲做的很像,看出在自身突破上的功夫。
同时,然后就是三人吃饭的场景,这时候才感觉到导演表达的是温馨,亦菲的确适合演温馨家庭剧。
如果这不是一个战争环境,只是一个普通家庭剧,也是非常好的,因为侧面的亦菲,笑起来很美,又有些僵硬,很能体现出被占领下,的艰辛,艰辛到笑都是那么艰难。
这里感受到了温馨。
如果把那种外部日军严密搜查,再升级一下,就会更体现这种短暂温馨的来之不易。
毕竟亦菲扮演的寡妇要面对的是死亡。
再就是撤离时候非常好,只是亦菲扮演的寡妇,的确不应该这么跑。
应该是日军追杀,为了引开日军,故意制造动静,向另一边跑去,然后日军开枪后追了过去。
这时候,导演要么让美国军人冲回去,杀了日军,然后深情的看着她,要么就是妞妞跑过去抱着亦菲,然后被拉走,吻戏其实没必要,这时候,不该接吻,而是两个人靠近,做到一起,然后互相紧紧拥抱,脸贴着脸,感受到对方身上仅存的温暖,从而给对方一丝安慰,而外面应该传来巨大响声,枪声,炮声,突出日军找不到指挥官,恼羞成怒,而且声音越来越近。
而此时,只有双方体温才能给安慰。
电影《烽火芳菲》以独特的视角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与美国飞行员共同维护正义与和平的革命史诗。
有幸提前观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部作品。
电影《烽火芳菲》以各式各样的小人物为叙事中心,不仅对人性进行了真实的刻画,同时以波澜不惊的表现方式让我感受到了“爱”在不同国籍,不同事件和不同人物关系中的震撼力。
它立足于普通人,立足于那些惊心动魄的大事件中的小人物,它真正的诠释了“二战的胜利来源于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这一主题。
导演及主演不得不说Bille August导演对抗战片的描述格外的与众不同。
电影没有对某个人物做非常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渲染,每个人物做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有条不紊的进行。
无论是村长,老师,还是英,在救助美国飞行员的过程中,他们没有神乎其神的技能,也没有扭转乾坤的本领,更没有高深的政治理念和信仰,但他们执着的做着一件事,这些普通的小人物,都在尽着自己的努力,做着救人的接力赛。
是接力赛,因为没有见过世面,因为不够睿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在牺牲,但他们也坚定的从彼此的手中接过救助的义务,这就是普通人,但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欲望的个体。
他们也有想要得到或者已经在守护的美好,也在经历着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折磨,也有对更好生活的默默努力和向往。
但他们在完成突如其来的救助义务的过程中牺牲了。
电影的主人公英较为全面的展现了这种人物的命运。
她可以织出倍受货郎夸赞的生丝,她为了女儿努力攒钱憧憬着去城里生活,但她也一直遭到公婆和旧时社会观念的畸形约束和指责。
她不是先进的知识分子,但也不是愚昧无知的村妇。
她一直紧守本分,却也因为“意外”而滋生传统观念所不能容忍的欲望。
她在无措与紧张的生活中收获了难得而真挚的爱,但芳华也只绽放于瞬间。
她在各种风险和考验中救助了美国飞行员,但也牺牲于微末。
在观影过程中,最直接触动我的地方是导演对英的牺牲场景的展现,是真正抵达像我这样的小人物的内心世界的一个很短很短的片段,当然,这种感动其实来源于整部电影精准的表现力,让我在不经意间流泪,甚至后知后觉发现自己竟然哭了。
电影海报借用刘亦菲微博中的一句话作为对电影《烽火芳菲》的总结——Keep it simple。
我对该片和这句话的理解是:因为简单,所以直达人心!
导演对英所处的环境和她的人物形象的表现是以完全展开的状态呈现的,他把国人习以为常甚至认为不需要表现的细节和观点直白而简单的呈现在银幕上,个人认为这是非常巧妙和高明的做法。
正是因为没有隐晦和曲折的情节,影片全力而自然的表达了“爱”、“正义”和“和平”这些主题,并使普通观众获得了最直达人心的感动。
光影不仅记录历史,也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去认识、缅怀和谨记那些为和平与正义牺牲了生命和爱的所有英雄们!
感谢电影《烽火芳菲》剧组所有的创作者和参与者,感谢所有铭记历史的艺术工作者!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请指出)
我认为这是刘亦菲演技最好的一部片子:微表情,眼神都很真实传神。
伴随着淡淡的曲调,上世纪四十年代淳朴的农村映入眼帘。
即使是农妇的打扮,没有了丝毫的粉黛,刘亦菲塑造的英子依旧秀气外露,盖不住的颜值。
虽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但村子里仍旧显得格外宁静。
英子的丈夫是国军的一个军官,在战争中牺牲。
英子带着唯一的女儿妞妞生活,虽然平淡,但也温馨,带给观众的是温暖的人间烟火气。
而一架美军飞机闯入了她们的生活。
这是轰炸东京的美军轰炸机,因燃料不足,只能降落到中国。
飞行员Jake正好被英子所救。
而日军也随即赶到。
文化的碰撞,战争的冲突,Jake的到来在英子平稳的生活里荡起了涟漪,带给了英子危险的同时又给她带来了似曾相识却又逝去已久的那份温暖。
慢慢的他们产生了情愫。
英子知道这一切不会长久,但她却仍珍惜此刻短暂的幸福。
结局也在情理之中,英子最后死于日本鬼子的毒手。
英子虽然走了,但她回忆的最后时光确是幸福珍贵的。
淡淡的音乐再次响起,而留给观众的确是深深的伤感。
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叹幸福的不易,珍贵的幸福一刻也是值得的!
历史背景还是很感动的!
珍珠港事件后,为了鼓舞士气,美国时任总统下令轰炸东京。
在任务完成后,由于燃油耗尽,杰克·特纳上尉以及他的队员迫降在中国浙江省境内。
英子和她女儿无意中发现了昏迷的杰克,尽管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英子依然没有放弃这位需要救助的美国人。
尽管他们语言不通,但这段感情注定将会影响他们一生。
刘亦菲是有那么一丝丝的进步 但刻意的表演还是使本该很感动的剧情失色了!
(终归是看片前的猜测推介稿,善意为多,但口碑看来确实不行。
至今未看片,先按豆瓣评分评上三星,以后看片了再改。
)烽火有时惊暂定《烽火芳菲》片名凄婉,实则暗藏了一段极其骇人的历史。
彼时仍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为了鼓舞美国民众士气,罗斯福总统派遣由64名飞行员组成的杜立特飞行队(即“飞虎队”前身)以牙还牙地轰炸东京,结果因为燃油不足,他们迫降浙江省天目山。
当地老百姓救出其中56名,帮助他们重返故土。
但这起充满人道主义的救助事件却引起日本不满,遂以空袭、地面围剿屠杀及细菌战等惨绝人寰的手段前来报复,最终,25万名中国百姓丧生。
这一段极其酷烈的磨难,比起南京大屠杀,有过之而无不及。
《烽火芳菲》相中了这段国人未必熟悉的悲壮历史作为故事背景,预先为电影打下了残酷的基调。
最明显的一个定性,就是《烽火芳菲》可谓一部战争片。
于是可以预料,无论是多么稀松平常的故事,都会被提升到国仇家恨的高度,甚至拖曳到和平与正义的层面。
中美日三方,因战争而产生生死攸关的联系,任何挑衅与复仇,救援与杀戮,都不会仅仅停留于个体的范畴。
因此,善恶果报的失衡,能够在《烽火芳菲》中成为更让人唏嘘叹谓的底本,但即便在并不如烟的往事过后再度回望,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反战的寄望,总该能在这类电影中得到不同寻常的发挥。
观望这段历史时,导演比利·奥古斯特被战争的冷酷无情与中国百姓的人性、大爱深深打动。
他透露,第一次看到《烽火芳菲》的剧本,就觉得这是一部中国版的《拯救大兵瑞恩》。
诚然,同样是在烽火连城时,主角不计代价地开展了救援行动。
但若说《拯救大兵瑞恩》成全了国家意志的宏伟与悲悯,那么《烽火芳菲》谈的,更多是民间的自发的救助,只是最终被国与国的仇恨用作一个闸口,倾泻丧失人道的罪行。
视角的偏移,又注定了《烽火芳菲》“不是”一部战争片。
比利·奥古斯特也做出过界定,“我想拍的其实并不是一部战争片,重点主要放在这两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之间的感情”。
诚然,这一段悱恻的情缘,正是加入了战争的元素,变得扑朔迷离,身不由己,也变得更为死生契阔,更为荡气回肠。
芳菲触目已萧然《烽火芳菲》的英文译名,正是“中国寡妇”。
在这战火纷飞的时代,导演把镜头对焦在这一个不同寻常却又极具代表性的女子身上。
刘亦菲便出演这位名叫英子的遗孀。
她生活在浙江的小镇,通过纺丝营生,照顾女儿妞妞以及公婆。
她丈夫生前是国民党的军官,后来在南京战死,这一段经历,让这个身处乡下的“平凡”女子,有着与周遭不甚相似,甚至格格不入的生活习惯以及思想意识。
正因如此,她之后能够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美国上尉杰克,并在面对日军残暴的搜寻报复时与他并肩作战,互生情愫,也就有了合情合理的伏笔以及更具感染力的冲击。
这一角色,原本花落余男。
挑选一个出演过多位乡间女子,并且屡屡展现出坚毅神采的国际知名演员,无疑是个明智的保险选择。
但后来,比利·奥古斯特表示,“在选角色之前我看了很多影片,其中刘亦菲的一些片断非常打动我,让我觉得她一定能够胜任这个角色。
”哪怕制作人曾去明言“偶像派”“演不了厚重的人物”,导演还是坚持下了这一步“险棋”。
导演也许倾向于用纯美与酷烈的反差来提升《烽火芳菲》的意境,而演惯缥缈仙女与娇羞女子的刘亦菲,其实也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去展现跳出窠臼的决心,以及彰显可能到达的表演高度。
她也说了,“对我来讲,这是一个很完整的女人的故事,它给我去表达和深层挖掘自己的机会”,而且,“它的框架不华丽,每个人在里边都很真实,这是剧本中最触动我的地方”。
在电影中,确实能看到她的努力。
在形象的塑造上,刘亦菲就以粗衣布鞋的素颜示人,参与的都是蓬头垢面的家庭劳作。
拍摄时常遇雨天,环境本就恶劣,而片中还有大量山林追杀的戏份,需要一天下来都在800米海拔的山间泥水里冒雨奔跑,刘亦菲也都坚持不用替身,而这些,都让这位屡被指摘演技的“女星”,与“演员”之间拉近了好些距离。
英子这一经受过诸多萧条惨淡的人物,需要在战乱年代,体现那种勇毅、刚强、隐忍与善良的气质。
刘亦菲坦白表示,“饰演这个角色是一种挑战,但一想到25万这个血淋淋的数字,便感觉身上背负了一种责任,也给了自己力量”,而她也觉得,演员需要做的,就是赋予任何一个角色以深度的灵魂。
最终,比利·奥古斯特则惊喜地看到她成功完成了形象的塑造,表示“她给这个角色所带来的深度以及多样性,让我印象深刻”。
诚然,英子能在突然遭遇人生剧变之际,把平日与人为善的做派,转换成一种更具坚强与智慧的大爱,这样的磨砺与成长,使得这位大女主有了相当可歌可泣的神采。
就像是刘亦菲所说的,英子与杰克并不靠语言与常态的铺垫,而会有许多“突发状况”的情绪,但“突然性可能会比设计的东西更有力量”。
而电影片名从之前的“营救飞虎队”改成“烽火芳菲”,也就有了更深刻、更有味道的意蕴。
烽火万里芳菲意说到底,《烽火芳菲》希望能在残暴的战争以及浪漫的感情中,折射出人性至真、至善、至纯的一面。
这部电影跨越了地域与民族,见证了语言不通、经历不同的人如何贴近,它又跨越了时间与空间,让所有观众能有机会理解、接纳或是感怀一段旷世的感情。
在背后起推动作用的,正是人性。
而让比利·奥古斯特愿意放弃乔治·卢卡斯的邀请以及千万片约,远赴中国接手这样一个项目,同样是人性在内里驱动。
他自己就说过,“我认为爱是不分国界的,我有信心让观众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通过《烽火芳菲》“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美好”。
熟悉比利·奥古斯特作品的观众应该知道,这位摘下戛纳金棕榈、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顶级国际大奖的丹麦名导,极其擅长在作品中深刻挖掘发光的人性。
《儿童之城》、《征服者佩尔》、《善意的背叛》等连串作品,都是明证。
《烽火芳菲》是又一个让比利·奥古斯特觉得必须要执行的项目。
他觉得英雄不一定都出自战场,并“希望能够把这部电影做成一部完美的影片”,于是年近七旬的他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编剧多次往返历史发生地,并在农村体验生活。
他着重探索当年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研究江浙本地的风土人情,以及琢磨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此外,还进行了大量阅读,看了很多中国电影,并跟中国香港的编剧张婉婷接触,“尽一切可能去了解这位女主角的处境”。
终于,耗费六年心血,集结七国团队,打造出这部电影。
电影在阵容上、排场上的商业考虑必不可少,但对于善与真的内核,主创团队也有自己的追求。
就像是刘亦菲之前所说的,“看这个电影没有野心,不会为了感动观众去煽情或者故意拍得非常的文艺”,而又因为“没有过于煽情,它更像个纪录片”,但当中的“真”以及“简单”,正是“这个电影最有灵魂的地方”。
(原载于《看电影》)
冲着男主角和女主角去看的。
看之前瞄了下评分才5.9,看了之后给了5星。
错过了电影院,一年多之后才在家看了。
感人。
感动我。
故事简单而真实又残酷。
刘亦菲和公公婆婆的关系,说明编剧还是比较理解中国文化。
小女孩交给洛杉矶中国人夫妇,也是先知了,不用继续经历中国之后几十年的那么多变故了,而且也是微妙,没有跨种族养育,或多或少呼应了整个故事里面男女主角语言都不通,却有一种白人和中国人相敬如宾的感觉。
从大的方面说,那会儿中美关系真的很好,也怪不得罗斯福力排众议推中国当联合国5常之一,后来联合国宪章蒋介石还是第一个签字人。
小的方面没那么多转折,却简洁又真实。
想到了小时候学的课文,一个美国伞兵躲到法国人家,促使那家丈夫被德国人杀了,伞兵再次躲,妇女没有犹豫地继续庇护。
也想到了拯救大兵瑞恩,为了救一个平凡之人,不幸牺牲了好多生命,只因为那是该做的事。
这部片播的时候,我没去看,然后默默等着线上观看,可惜国内一直没上,前几天在微博无意间刷到刘亦菲粉丝的网盘分享,就决定先看看。
下午四点多开始看的,结束六点左右,一直很投入,部分地方还倒退回味好几次,比如英子和美国大兵的几次对视。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子叙事十分平淡,但是一路看下来竟然也觉得一点都不难熬,相反,相当好看,剧情平稳推进,却并不寡淡,心一直被牵着。
死人死的十分干脆,干脆得让人emmm……比如英子死的时候,我以为她多少要说个一个字半个字的……结果跨擦一下就死了……emmmm 在这点上,我觉得不能不佩服大师,金棕榈得主就是金棕榈得主。
感情线推进隐而不发,非常深沉,其实我觉得最后那晚那个吻没有必要haha……还有很多想说的,但我妈叫我去吃饭了。
另外,虽然我妈喊我吃饭但我还是要夸完刘亦菲!
实话,我很喜欢刘亦菲,她的电影除了四大名铺系列,我基本都看了,但是没有哪部片子让我代入感这么深的……看她哭我想哭看她和大兵对视老子三次爬起来离开屏幕去撸猫(冷静冷静……太脸红……)这种含蓄深沉的演技真让人欢喜。
好了我妈开始骂人了我要走了。。。。。
我要给满分,两分送给让我哭又让我脸红天仙村姑!
我特意从网上现下的豆瓣来对该电影进行评论。
首先我不觉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已经沦落到被随意消费的地步…这部电影拍出来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洗黑钱吗🤔?
制作组尊重历史吗?
但凡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日本人前脚刚把村长这个角色打死。
眼睁睁看了全过程的女主角就敢大摇大摆在日本人的军营门口若无其事的路过3个来回-🤒?
正常情况不会躲着走吗?
小女孩的台词怎么多?
我妈都说她是不是话唠😇 就真不怨内个老婆婆怀疑自己儿媳妇会出轨,那美国人进家门藏地窖里一共还没有3天……临走俩人亲上了🤡……这打仗呢知道吗?
啊?
不考虑什么背景是吗?
那游击队也是,哎!
就那战斗力…不言而喻😑。
忽高忽低,前脚刚把追自己的飞机用枪打掉,不出5分钟!
被日本人全灭🤡…全灭呀!
甚至交火时都没有日本人中弹的镜头,开了外挂了是吗?
那腰间挂的手榴弹是干什么用的?
我不说你绝对猜不到…一颗没扔留着下蛋呢是吗🤢?
哎!
对对对!
有用!
留着自雷🤡…哎,真有你的呀。
看完以后,我就一个问题…导演你有没有夹带私货?
哦!
不对,您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才指导出来这么一部片子呢🤪?
我看的电影少…这是我为数不多的看过的觉得侮辱观众智商的片子😬
有大量剧透!
慎入(不举例子我可能不太会写评论)我相当佩服刘亦菲的打戏身段,因此对她有偏爱。
我相信从她学武打的刻苦程度来看,她是真的想成为一名优秀演员。
如果一个角色的情感起伏有一条曲线的话那么她可以表演出人物某些关键情感,但是一个点并不能真正让观众产生共鸣,一条情感曲线的产生是需要无数个情感点的堆积才能真正看出起伏,换言之,情感的爆发固然很重要,但是无数细小的角色细节也同样是人物塑造的重点。
很高兴在这部影片中她展现出了相当数量的细节演技,比如对公婆无理取闹的委屈,洗衣服时发现敌人的警觉,甚至是开场与人换钱时的略显急迫,都演的较到位。
这些看似与救人的主线不太相关,但都是对人物生动性的重要补充。
配乐很不错,不错在它一开始放字幕的时候看着崇山峻岭的画面就带起了一种哀伤的情绪(不排除是我多愁善感)。
从画面来看,就如主持人介绍所说,这部电影仍然可以看到导演的风格,比如男主从山洞醒来时,男女主对视时,女主做饭时的光影,真的是,好看。
烟雨中的江南小镇,真的如诗如画般美丽。
故事是简单的故事,但是带入那时的人民而言,再简单也不简单。
看这片子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到血色湘西的结局,谁不是敢爱敢恨的儿女啊,为了抗战谁又会贪生怕死啊!
这部电影也是有不足的,当然这个不足因人而异。
故事节奏是对的,但是氛围渲染还有欠缺,当然这也可能是留白艺术,具体大家可以自己看看。
故事本身也有一些可推敲的点,比如某些“可怕的错误”,定时上线推动剧情发展的霓虹人,某些比较西化的台词等。
我的观点是,瑕不掩瑜。
最后想说一下男女主的感情线,导演用了好几个铺垫情绪转变的点来完成这条线,使得最后的情感爆发不至突兀,我感觉完成度不错,给最后情感爆发的眼神戏点赞。
但是我想说的是电影中间男女主的一段对视。
女主到男主到女主到男主最后到女主,前两次女主与男主对视,最后一次女主侧脸,英的眼神,有感动,幸福,悲伤,和幸福;杰克与英感同身受,为这段戏爆灯!
很开心刘亦菲的演技有了进步,希望她能和越来越多的优秀导演合作,不断学习,成为优秀的演员。
浙江人听口音非常出戏……两星半
#上影节开幕#没解释好这段历史,让中国人看起来特傻,给吃给喝送老婆还带个女儿。刘亦菲有在努力,但还需要提高,好害怕她拿影后。
外国人蠢得厉害
挺好的,怎么也得7分吧
作为一个浙江人,我是真的知道这段历史,之前在家乡某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看到过相关照片和文字说明,依稀有印象。当时脑子里就在写美国大兵和中国少女的爱情故事,恕我想象力着实丰富了点😂除却战争,异国总是情怀。
故事平淡而不寡淡 明明可以按套路往煽情了拍夸大战争的血腥与历史的深刻 导演却选择战争中的小人物讲了一个带点温情的故事 历史中那些像电影里平凡人给予英雄的救赎很少有人记得 可她们也同样值得敬仰与铭记
电影很好看,很完整圆满的电影…怎么说呢,哎就是“优秀”吧,从影片质量的角度。从内容的角度,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人心塞……刘亦菲演技很好,不过度也不露怯,就是自然真实滴呈现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其他人也是如此。另外,额,到豆瓣来之后发现,很多人尬黑很尴尬啊…又是没上映就开始黑…
朴实的神仙姐姐救了美国队长,故事还不错,但是爱情有点扯淡。可惜的是最后牺牲的那些人,看完后我想灭掉25万日本人~
刘亦菲好漂亮
题材说不上很新颖,相比国内ip剧跟各类改编电影,我们不妨给这类小众电影一种期待。相信各位演员在拿捏剧本,琢磨剧本时也更加用心。大伙期待着吧,我认为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剧情有点无聊,但刘亦菲演的不错
匪夷所思的剧情,如果谈得上有剧情的话。刘亦菲还是美
刘亦菲在这部电影中的演技不错,一直觉得她的表演很有潜力和张力,期待未来的花木兰。
奥古斯特的叙事节奏很稳,画面很美,置景考究,不过刘亦菲的演技配不上如此精致的服道化。虽有多处细节纰漏,不掩整体出色,格局不大,却点点俱到。
电影全片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线索也基本合理。片中的日本军官是很残忍,我想也许能突破抗战片模版的时候还是发生了固有剧情。教书先生推断出飞行员在女主家中,如果他是汉奸的话这故事就长了。 导演演绎的江南村庄风景真的很美,竹林也很有味道。片头交代了太多结局 导致失去了一部分悬念 比较遗憾
整体叙述很完整,特别真实,音乐也非常棒,节奏稍微慢了些。叙述都是以西方人的视角来说的,所以有些对白会感觉突兀。演员表现的也很不错,刘亦菲算是突破以往仙女的形象,表现的可圈可点,最后死的时候有泪点,影院里好几个人偷偷抽泣。不是现在流行的商业大片,是需要静下心感受的影片
战地爱情,跨国合拍,扑街体质已然很明显,但是我想说不定呢,万一擦出了别样的光华呢,见证刘亦菲蜕变之作呢,事实证明,真应该拿这钱去买点鸭脖回家啃的。
越简单的反而是越深入人心 最贴近生活的 刘亦菲把这个角色塑造的有血有肉 不管是与男主相互对视那种暗生的情愫 还是独自抚养女儿的艰难 都能从她身上看到 最后电影结束时那一行字幕感触很深 庆幸生在和平年代 愿烽火不再 芳菲依旧♡
我平时不喜欢看这种战争片的,但是这部很惊喜,故事很完整也很抓人,BGM非常加分。虽然台词翻译部分有的地方不太准确但是瑕不掩瑜。几个演员很出彩,严宽也太帅啦!!!刘亦菲进步很大,台词情感表现的都很棒。
说实话剧情和要表达的中国人民的牺牲都挺好,无奈刘亦菲虽美但演技太坑了:几乎感觉不到情绪的波动,喜怒哀乐害怕都没有啊,还是去让她去演机器人女朋友之类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