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葬生火海,生成新的我。
灵魂许久不曾被触动,直到看到一个简单又平凡的故事,名字叫没有过去的男人。
故事平平无奇,一个男人被打晕失忆,在生活在边缘地区的底层人善意的照料下走向新的生活,每一个善意都非常微小,却足以另一个人走向光明,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编成了一个真实的美好的世界,正如我所走过的路,唯一不同的是,我带着记忆,而他没有。
整个电影快到终点,才出现一次他的名字,是的,没人知道他的名字,他自己也不知道,看过这个故事的人,也没人会记住他的名字,他的名字只出现一次,当他的名字出现的时候,不是走向过去,而是走向当下。
一个人,和过去挥手告别是一件极难的事情,有人把过去,一直带到生命终了,一生执迷其中,而有人,在一次次机缘巧合下,开始了第二段人生,我们把它叫浴火重生,是的,我也正期望如此。
打动人心的绝不是震天撼地的大事,而是一些细微的小事,灵魂为此而震颤。
整部电影在平静的微小的事件中,展示了一个消失已久的,我们祈盼已久的世界,想要抵达,原来是如此的简单,而我们在一次次迁徙动荡中早就把它丢失了。
全片有暴力,勒索,歧视,赌博,反叛等等,都是平静的发生,像极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从没有惊天动地,连爱也是平常的发生,全片没有一个爱字,导演却用了一个个微小的善意,诠释了爱与新生。
我们都有一段过去,一段记不清的过去,只能在他人口中,找到自己当时的样子,像是听着别人的故事。
这时,我们才真正的放下了过去,把自己投入现世的生活,平常平静的活着。
对于常常陷入虚无主义的我,在此,找到了活着的意义。
世间哪有什么鲜事,导演完完整整的还原了生活原本的样子,生活的本身,生活的哲学被轻描淡写的勾勒了出来,演员扎实的演技,也是同样的动人。
这是一部十分的电影,没有之一。
是的,我也是那个没有过去的男人,没有名姓的活在这苍茫的平常的人间,平常的生老病死,仅此而已。
狼嚎是因为孤独吗?
一个孤独的中年男人半夜提着行李在公园游荡,是因为孤独吗?
不是的。
他只不过是在北方的生活过得很不好,他想要逃离,所以他来到了南方寻找工作重新开始。
他在北方有一个妻子,可是他们感情并不和睦。
他不酗酒,但是他好赌,他输光了家里任何值钱的东西,为此和妻子大打出手直到了离婚。
感情不顺,丢了事业,他想要逃离的是人生低谷,于是他在南方的公园里被流氓殴打半死不活,最终变成了一个没有过去的男人,他失忆了。
一个单身的中年妇女半夜听着狂躁的音乐作为催眠曲,是因为孤独吗?
我想应该是的。
她从来没有恋爱过,她没有爱过谁,大概也没人爱她。
内心善良的她并不能阻挡她的性格孤僻,她热心做着公益事业,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她始终帮不了自己内心的孤独。
树会为落叶伤心吗?
本是流浪人,再见流浪人,还会心怀热心吗?
也许会。
流浪汉夫妇给失忆的男人喂食养伤,钱财不多的老汉会大方地请失忆的男人喝啤酒,老板娘会给捉襟见肘的失忆男人剩下的饭菜吃,同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愿意帮失忆的男人寻找睡垫,即便是看似冷酷无情的警察也愿意租给他集中箱做房子,虽然是交易。
没有名字,会伤心,但生活依然要继续;没有金钱,会伤心,但生活依然要继续;居无定所,会伤心,但生活依然要继续。
生活给这个男人开了个玩笑,既然眼前一切不顺利,干脆让你一键清零、一无所有。
不管如何,男人终于还是接受了新生活,开始布置简陋的家,开始做着低薪的工作,开始给生活寻找音乐,开始给生活寻找爱情。
生活即便晴天霹雳,依旧要昂首挺胸向前进。
我想,影片中的失忆男人是幸运的。
前半生过得乱糟糟的,是失败的,这时候生活给了他一个机会,流氓给了他当头一棒让他忘记了一切,就像系统重装,过去一键清零。
他开始了一个全新的人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朋友,虽然生活依旧不易,但每一个人都尽量互帮互助的,最后还找到了爱情。
虽然演员的表情略显呆滞,虽然他们的行为举止刻板又木讷,虽然他们的台词简单却又富有深意。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很喜感会发出笑声,有时候你可能又会被他们前言不搭后语的台词所吸引,有时候你可能又会被他们对生活的努力追求而感动。
认真讲故事的电影,总是显得那么可爱。
86之前写《女友的男友》的时候我说这是我理想的轻巧的被随便地爱一下的爱情,那这部《没有过去的男人》就是硬硬的理想爱情。
女友色调清新,氛围像阳光下少女脸上软软的绒毛,让人心里痒痒的,《过去》室外的色调冷硬,让人想到很多个冬天寒冷寂寥的清晨和傍晚,你不想多说话只想赶紧经过(但室内装修很可爱,小小的半截窗帘,小小的锅,温柔的沙发)。
女友色彩干净是无人城的白天,这部肃穆,冷冽,拥有无人城夜晚的美。
想来想去还是只能说这是部奇妙的电影,好几个地方有让人笑出声的冷幽默,有一种荒诞的不合时宜的搞笑,劫匪说数清楚我一分都不多要,柜员回答你放心我业务很好,被锁在钱库里两个人甚至不对视面无表情说哦那就是说我们要死在这里。
男主是个像北野武一样看上去严肃,粗犷,暴躁,做起事来却荒诞又浪漫的人,被混混群殴醒来失忆了。
男主丢了记忆却没有丢失好好生活和爱人的能力,执意要修一个破烂留声机,建议年轻的乐队改革听摇滚乐,在陌生的地方爱上了救助站一丝不苟的“老处女”,说自己怕黑能不能跟她一起回家,用老套的但在他身上显得可爱的“你眼睛里进东西了”这种借口骗走了女主的初吻然后说抱歉我不是个绅士。
女友是青少年的爱情状态,直接反复因为搞不清楚而难过,这部虽然男女主都是中年人但却像小孩一样真诚完全不加顾忌地爱着,第一次约会煮了难吃的菜但都吃光了,挑了喜欢的音乐一起听在氛围好的时候接吻,第二次去森林采蘑菇,采了一堆但一半有毒,心满意足收集起另外一半当晚餐,离别的时候说“我不会忘记你,你是我的初恋”,再相见说“你没有离开多久呀”。
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确定了男主的身份,男主有妻子,于是只能和女友分手回到自己家里,回去之后发现已经离婚,问了几句“我喝酒吗”“我们以前打架吗”,“不喝”“打过很多很多次”,前妻的男友提议决斗,男主说没有必要也许你能带我去火车站(回去找女友)。
希望感情里的任何一方都不要抱着决斗的斗志,不用头破血流视死如归,不是有你没我,不是除了赢就是输,大家都轻巧的“随便的”爱着吧。
“我想我们不需要决斗。
”
随便下的电影,看完才知道是考里斯马基的作品。
感觉是我看过最纯粹的浪漫的电影了。
一点都不矫情,一切都是那么的直白而真诚。
电影里底层人民的生活也充满了欢乐。
对白总是显得那么有哲理。
配乐每一首都完全打动了我。
不能再喜欢了,就是看得过程是断断续续的。
好喜欢那段手风琴配乐,和教堂的乐队。
福利社的女人和流浪汉的爱情才是最浪漫的!
阿基考里斯马基的片子里老是有一个男人被人后脑闷棍一击钱被抢走。
医生拒绝抢救,因无主。
他活着走出医院。
失去记忆的他如同被抛弃到地球上的成年人。
活在人群中,却像鲁宾孙,自己种土豆。
有人住在垃圾车里。
他趁机吻了下那个说地球上的人应互相帮助的老处女,她说你偷走了我的初吻。
他懂得让呆板的乐队听饶舌嘻哈,改变曲风。
“人类的心灵是狭隘的,广阔的大地却是无穷的。
”没有名字就要被逮捕。
强悍的律师跟拘捕官员理论法律。
有热情的人,但还是冷漠的居多。
尽管这样,热情的人遇到一个就够了。
回到老家,妻子说“你不酗酒,但赌博,玩大老二,输光了所有的唱片”
我忍不住去想如果我有一天突然失忆了,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醒来,我会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慌张 无所适从 大概是我的标签。
但是这里的男主好像从骨子里散发着一种高贵和诗意,如果我没有过去,那我的未来是无穷多的可能性,懂音乐,呆呆的却又充满了浪漫情怀。
哦,真是该死的理想主义啊,没有缘由的善意是抵抗这世界冷色调的最好武器吧。
男主第二次回到被敲晕的地方的时候,保安和手持工具的人们的突然出现我竟然还生出了很大的暖意。
还有男主和前妻告别的拥抱也是悠长又珍重的样子。
你过去赌博,唱片都输光了 但我现在没有过去了,从一无所有开始,渐渐有了爱有了光有了音乐,还有这该死的浪漫和理想。
哦对了,还有一件红衬衣。
要我说这个片子真的好温暖。
不知道是不是像有的评论说的芬兰人民也这么呆萌又善意hhh
这是对生命最美好的想象如果你已倦怠了此生那天我头缠绷带倒在冷冷的水边也就在这里苏醒了我的第二次生命有马铃薯、艾尔玛、汉尼拔和音乐会的世界
《没有过去的男人》是导演“芬兰三部曲”第二部,他通过一个人的失忆反映了当代社会疏离冷漠的本相以及社会角色和自己的寂寞成为鲜明的反差。
出身贫寒的导演始终站在同情底层人民的立场上,他的可贵是他不加自己任何的道德评判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我们看见了官僚制度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麻木和抛弃,在一大堆规矩和程序面前救助形同虚设,特别工作人员对M的歧视更加凸现了这个社会公益的虚假和不可接近。
他们的刻板、冷漠无情和那家善良平民之间热心相帮成为了鲜明对照。
而救助他的人首先是可爱的孩子,这或许代表了导演对明天的希望。
这部投资仅150万芬兰币的低成本电影却已它的人道主义主题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打动了国际戛纳,影片获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而Kati Outinen获最佳女演员奖。
导演也以赫尔辛基黄昏的星星灯火反映了这种人心的向往。
同样通过M种土豆和拣到电唱机后的自娱自乐让观众理解生命如何战胜生活的窘境。
在M和抢劫者的对话里我们读出了导演对于社会不公的呐喊,导演更以抢劫者的自杀将愤怒推自剧情的高潮。
影片里卡蒂演的女童子军非常有意思,一个本来应该是流浪汉救星的人却最终为流浪汉M救助,爱情打开了这个老处女的心扉。
这种变化反映了僵化的社会机制只能让人吃饭,救济心灵的是需要一颗主动的心,这个不露声色的细节给人以启迪,M虽然失忆,但是,他一步步靠自己随遇而安、不放弃的乐观精神改变了自己和别人的命运。
童子军的劝世歌和乐队最终的摇滚音乐展示表达着刻板传统和民众需求间的差异。
在镜头上平实的推进和在人脸上的停驻都会加深观众的关注程度。
失忆的题材非常多,而导演的创意将一个平庸的命题化成了一个非常具有警世意义的电影,他让观众明白,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自己如何赢得他人的尊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看这部电影的冲动,来自仁科提到它时说的一句:“你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哪怕到了神智不清的时候。
”现在我,或许就处于这样神智不清的时刻,于是,我打开了它。
一次遭人殴打致脑部受伤的意外,让他成为一个没有名字,没有身份,没有过去的人。
看着头缠绷带的他空洞的眼神,我突然陷入一种恐慌,那是对自身存在的恐慌:如果我被迫从长久以来稳定、坚固的过去中抽离,被剥夺已习惯的、确定的身份角色和心理状态,猝然地,孤零零地,面对一个庞大而陌生的世界,我何以保持清醒?
我将如何确证自我,我究竟是谁?
我会不会感到虚无?
什么能成为理由让我有信心活下去?
考里斯马基真是一个极致清醒,又极致温柔的人,他让我们看到人,如何能把生命虚无的废墟,转化成“灾后重建”的基点,他在生活冷硬、残酷的器皿里,轻轻地放入,我所能想象的,一切纯粹而美好的小小花种。
在他的镜头下,破旧的集装箱社区,人们过着朝不保夕的困顿生活,可天空那么纯净清晰,流浪汉用手风琴拉出的悠扬旋律,让人的心与天空融为一体。
看着废弃、脏乱的集装箱屋子,被从河里打来的清水一点一点冲洗干净,放上一台废旧的刚修好的录放机,音乐溢出的那一刻,我的心仿佛也有了重新开始的希望。
没想到,主人公之前是放纵堕落的赌鬼,没有了过去,现在却能凭自己的双手努力生活;之前与妻子关系很恶劣,没有了过去,现在却重新找到爱与被爱的能力。
这么说,没有了过去所限定的价值和意义,他反而活得更自由;虚无之上,反而生出他重新开始的自由。
上学时学存在主义,总觉得虚无说到底还是令人绝望的,后来慢慢理解,虚无并不直接导致消极绝望,我们感到绝望其实是因为心底还是相信表象背后有一个绝对本质,人生得依赖一个坚固稳定的本质才能找到价值和意义,当得知这个东西并不存在,就感觉无所依凭,就是绝望的打击。
但如果一开始就打破幻觉,不期待一个终极意义,也就无所谓绝望了,这样一来,无意义反而成了个体随时重新开始的基点——人随时通过自由选择并承担责任来发现新的自己。
那么,是否像主人公一样遗忘过去就可以解决问题,就可以随时重新开始了?
很大程度上,遗忘是一剂消除痛苦的良药。
考里斯马基创设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情境:人由于一些外在因素被强行剥夺了过去的记忆,在这种极端境遇下人可以不受过去记忆困扰。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能完全摆脱过去。
因为人在行动中是不断流动的状态,所有过去的选择也是流动的你的一部分,共同形成了现在的你,然后在新的选择中流向未来的你。
而且,我觉得重要的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你要找到从过去到现在,能支撑你这个人的生命力的东西。
陈嘉映老师说,良好的生活不是说自己快乐就可以了,而是要有某种“气”充盈在你的生命里,你还有真正在意的东西,那么你这个人就不是干瘪瘪的,不是麻木的,可怕的是连在意的东西都没有。
这让我将电影里最打动我的一个镜头联系起来:当下面这首关于心灵的歌曲响起,一群目光空洞的,正机械、麻木地吃着施舍的粥的穷人们,表情慢慢有了细微的变化,他们对生命的感受力、对爱的感受力正在被唤醒,一个接一个,他们牵起身边的陌生人开始起舞。
“人类的心灵是狭隘的广阔的大地却是无穷的在这里你会找到你的梦想世界上的爱与恨财富带来的快乐,是忧郁和悲伤宜人的爱情和悲伤的毒剑这些都可以在人的心中找到幸福和喜悦啊肤浅的想法 和崇高的理想烧毁的感情和麻木的感觉这些都可以在人的心中找到全都是造化在弄人”我们要找的不是本质、价值和意义,而是让我们有生命力,不再麻木的心灵体验,这种体验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它无所谓过去现在或未来,也不论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只要它是让你感觉你自己正“活”着的珍贵力量,就足够了。
博尔赫斯《深沉的玫瑰》里写道:“我在空濛的下午不懈地仿效,沙漠和海洋的夜莺,你在记忆、兴奋和童话里在爱情中燃烧,在歌声中死去。
”也许会有人觉得,不选择遗忘过去的痛苦而是记住痛苦,是沉迷过去无法自拔,自寻苦果,是荒唐的。
我想到博尔赫斯的另一首诗《梦魇》:“当我的肉体静止、灵魂孤寂的时候,我身上为什么绽开这朵荒唐的玫瑰?
”我甘愿,做这样一支荒唐的玫瑰,无论是甜蜜还是痛苦的体验,都是我生命血液的一部分,我都会默默承受,而不会遗忘。
我确实是清醒的,这种甜蜜与痛苦会让我迷茫、不安与挣扎,但不会击溃我。
我确实是充盈着激情的,只因为,对我而言,恰恰是它们,凝聚了我所曾拥有的,所将拥有的,满腔的生命力和热望。
——紫雨林,作于2023年1月21日
#五色电影#《没有过去的男人》20230125 推荐指数五颗星很有意思的一部芬兰电影,2002年上映,获得当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电影很北欧风格,人的秉性脾气一般和当地的气候有关,芬兰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
所以芬兰人说话也直接硬朗,在真实的直白中又碰撞出一种很有意思的黑色幽默。
有对比,有意外,有反转,遭遇不测后又有温情。
虽然剧情中故事发展的对比有些强烈 ,但剧情转换又意想不到得丝滑,不会出人意料得不可思议,但反转处又会让人会心一笑。
医生说是赖活着不如好死,但男主竟然奇迹般地活过来。
意外被暴打、失忆、两次被救、被接济、帮助乐队演出、相遇女主、被进警局、被释放、返家、回来、与女主又在一起。
男主一年内的经历倒霉反转又倒霉又反转,似乎生活就是一个意外接着一个意外,但希望总是不经意间来临,事情总有另一个结果。
人世间不就是这样的吗,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但不要失望,另一个新的图景又会来临,不一定是你期待的,但也不会多糟糕。
因为至少热爱生活呀,有音乐、有人与人的温情,生活曲折,好在我们可以抱团取暖。
电影的节奏看似平淡,配乐也很温和,但电影中的故事却有平静中的精彩。
有两样东西会让人闪闪发光和魅力耀眼——音乐和爱情。
电影中的歌唱和配乐很赞哦!
五色电影,五彩人生!
特别成熟,有一种老男人的沉稳感,配色布光都舒服极了。故事也很喜欢,既简单又有很多发挥的空间,而且也确实发挥得很有脑洞,整个故事有一种蠢蠢的纯洁感。当得知了“男人”本来的形象之后形成的反差,竟然让他显得还挺帅的。阿基真是玩弄节奏的高手,太舒适了(只是都有点短,戛然而止,每次都好像不是结尾)。
最出色显眼的,感觉是那几个配角
这种电影没有意义,真的,你信我
好闷好无聊的童话故事 @2022-08-31 08:57:48
在阿基的童话里,人们握手、转身、离开,没有牵挂。
从头到尾都是黑的
看得昏昏欲睡
如果直到最后,男人仍然没有身份,没有过去,那才更好,所有的身份都是与周围建立的关系的产物。
音乐好听,情节莫名
我想看这部电影 2008-11-18
全集装箱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到明天。
我竟然被Aki温暖了!对白太有爱了!
一猜就是这导演的片,风格浓郁,简洁缓慢,诗性。过去没什么了不起,我们真的可以从零开始。
没有表情的人物,想通过台词去理解,仍不知道要理解什么,感受什么。阿基导演的作品我还是轻易不要碰了。
有点考里斯马基集大成的感觉,以往作品中由内到位的戏剧元素可谓面面俱到且鳞次栉比,不同的是这部更多的利用了类型桥段,让“失忆”这一常见的商业化元素成为粘合剂,取巧的使本片的流畅性强于以往。两处细节使人印象深刻:钢铁面具和医院惊醒的氛围质感,以及佩龙帕的遗像。
阿基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总是很有味道,但在大的剧情转折上处理得都不太好,要么是用更加的荒诞来遮盖角色自身的荒诞,要么是把角色削薄后硬转,不太在乎现实逻辑,你也只能接受。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没有记忆,就没有人生。全芬兰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一起歌颂这伟大的爱情吧!像这样全程面瘫的表演风格,也没啥复杂的调度,阿基拍片速度应该很快吧?
we can start from anywhere
简洁舒缓,又纯又丧,神奇的风格
片子很一般,个人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