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过来写个回答。
可能有点晚,没关系,说说心里话这部电影我没去影院看,因为上映前透露的剧情和预告没有吸引到我。
我有预感,这会是部很闷很闷的片。
果然,中途有好几个瞬间我都看了看进度条。
我不抵触文艺闷片,相反,我热衷于在文艺闷片那些对节奏有损害的镜头里试图去理解:导演想说什么。
只是,我觉得我从里理解到的有点肤浅。
老一套的缅怀放荡不羁的青春,大量无意义的一起坐着放空镜头。
如果这就是导演想缅怀的青春的话,恕我不奉陪。
这几个男角色的塑造让我无法理解。
听说电影推迟了好几年才上映,这几个男角色确实有点太老一套了。
在致青春那会上映,我有可能会买账。
现在不行,现在让我尴尬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缺陷叭,通过时间前后和冬冬失踪的事件,来撕开多年后众人的心。
如果能把前面各位角色做的再丰满些就好了,铺垫没铺好,自然结尾的直面内心不能打动到我。
当然也有优点,配乐和摄影。
这部电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结尾李冬冬去拍写真,拍完拿着钱数钱的时候。
她轻微的笑了一下,对,她笑了。
前面三皮说她从来没笑过,拿到钱后她笑了。
然后她一转头,镜头从她的红唇转到她的脸。
配上背景乐,真美。
不光是好看,还有那份感情的纯粹。
画面再转黑,让我陷入了无尽的思考和怀念。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对李冬冬的塑造是成功的和多年后众人在现实里的苟且相比,她应该在那个时候死去。
她太纯粹了希望你我都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女孩
这部剧是我朋友推荐我看的,观后感就是感觉这部电影看到最后有让我惊喜!
结尾不是那种老掉牙的男主最后与女主甜蜜的生活在一起,这也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
现实生活中不一定所有事情的结局都是美好的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没有办法改变,只能坦然接受而且男主寻找女主那么长时间没有放弃也感动到了我,但凡有女主的任何一丝消息男主都没有放弃寻找。
这很难得。
此外男主的整个造型不太像现在这个时代的审美,感觉很独特,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
还有他的眼神戏也很棒,代入感极强!
如果有同样经历的看完电影应该蛮难走出来的!
男主还有一场哭戏,备受争议,但是仔细想想,人在很绝望的时候哭真的没啥声,然后是突然爆发的那种感觉,感觉男主演绎的很好。
给了5颗星,值得一看,真的太喜欢了!
原创 丁糖飞 今天影院复工,第一部电影看的是🎬《抵达之谜》。
看这部电影不为别的,只因这里面有这一两年来很受欢迎的青年演员李现。
这是一部五年前拍的片子,如果不是因为李现红了,估计也见不了天日。
导演是First影展创始人宋文。
电影题材是青春伤痕故事,文艺片的主要内容之一,按理说应该不错,有点小期待。
看完后三颗星,一部电影成功与否很重要一点是故事讲的怎么样。
显然,《抵达之谜》导演素材太杂,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剪辑有些混乱,导致主线不明确,故事讲述的不动人。
看过一篇导演访谈,这是他自己的一个半自传,是对自己青春的疗愈。
确实,影片开篇用了大量篇幅描述几个哥们儿大量的日常生活,比如在录像厅里看《英雄本色》,熟悉到能与画面里的周润发一起说台词,确实让观众感受到青春时期哥几个一起泡妞,一起干坏事,一起无所事事,一起打架,一块挣钱,在一起时的各种热血沸腾。
但故事如果仅此那又单调无味了,于是有了设计的谭力力之死,这就有点变成了悬疑电影。
青春伤痕悬疑电影也不错,但是导演太贪心了,太想纪念自己的那些青春往事,舍不得剪掉关于四人在一起的种种,按他说法“这个电影它相对来说比较强调真实感,甚至节奏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快,一开始你还要抵抗一些散漫叙事”。
其实电影这部分镜头运用不错,摄影,音乐也挺好,但是太多太散漫.影响了整部电影。
演员方面,除李现外的几个演员年纪稍有点大,前期的痞劲成年的世故倒都演出来了。
李现演的赵小龙与李冬冬的戏份太少,铺垫不够,个人成长经历几乎零描述,唯一一场与他父亲的感情戏,导演拍得比较粗糙,所以他之后的不合时宜,追根究底要抓出凶手显得有些苍白,与演员无关,导演的问题。
但演员显然下了功夫,有一点小肚子的中年小商人还是很象的,与身姿挺拔的演员本人一点不像。
总之,如果你热爱电影,尤其文艺电影,想回忆下青春往事,与兄弟们热血沸腾的过住经历,这部电影还是可看
我觉得挺好的,文艺片题材的缘故导致你们不喜欢看吗?
————————————————————————————————————————————————————————————————————————————————————————————————————————————————————————
这部片子,本生是冲着李现去看的,其实电影的前半段是有点勉强看下去的,虽说题材是爱情片,但更有点现实题材,看到一些场景其实都有点“少年的你”的味道。
与其说是爱情片,不如说是现实题材的剧情片。
要认真去看,其实不难看懂,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情感(兄弟情、爱情)复杂又纯粹…随着年龄的成长,慢慢的骨子里的冲动越来越少,也慢慢的能学会换位思考…曾经年少时我们以为重要的,到最后会发现也不过如此。
珍惜该珍惜的,珍惜现拥有的,珍惜未来还会在的。
学会释怀,放过自己,放过回忆…学会跟自己和解。
人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不停的成长,未必会变得多好,但一定会比以前的自己更好。
电影拍的有些压抑,或许是因为题材的问题,其实我自己对影片的背景还是有些共鸣的。
我们很多人的小时候,都多多少少遇到过地痞流氓打群架,有的选择远离,有的可能也加入其中。
曾经就认为这样的人不该结交,从小大人的教育也是这样。
但其实这样的人,或许比普普通通的乖孩子更有义气,更重情重义…学会发现人性中少许的美,自己也会阳光很多。
世界上最可怕的是爱情片融入了文艺片的元素,不仅故事挺烂而且连好看的图片也都没得看(但其实有些镜头拍的很不错,感觉安徽也挺好看的刚开始还挺尴尬到了后来加入了很多沉默和空镜(人物又不说话,可能是为了表现内心的沉痛,但是很难带入,时间还是太短了感觉不仅有女性凝视(女主角就像一个谜一样的存在,虽然漂亮但是漂亮的又很诡异)还有男性凝视(不知道男演员在干嘛...)三皮到底为了啥存在???
但是关键是,到了大四揭露真相的时候,我开始明白导演前面为啥那样拍了,从那一刻开始我终于知道导演想讲啥了,有一种终于恍然大悟的清醒快乐感,但是未免把中年男人的形象刻画的太过分了一点?
用不同的滤镜和色彩表现女性因为前面实在不知道这些主角要干什么,所以好困。
对比一下就希望知道,其实就算是文艺片,也希望有带入感。
不然真的很难投入。
配乐挺好的 《野花》和 《我想你了》国内合作片外商承包的太多啦小镇青年的社交:学校,餐馆(还以为是杨德昌),偷汽油打架(非法,1995年改革开放对于内陆城市的影响),烧船,死人,分崩离析+重聚。
这些就好像是青春段落的拼接,太蒙太奇了太破碎了。
不过好像那个时候我们就是这样飘来飘起,每天什么也不想干。
片子我只看了一遍,而且开头我还有几分钟在回复消息,没有好好看,不过我也不想看第二遍去细品了。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且完全凭借影院观影后的第一印象评论,如有失实或错误,你顺着网线来打我呀 今天看了两场电影,中午是补了一遍《误杀》,还原度还可以,一些BUG也能接受,至少故事讲的不错,在影院刚恢复限制人数的情况下,上座率算是极高。
下午这《抵达之谜》就显得惨淡了,仅仅5个人,还包括我和拉我试毒的小伙伴。
先来说说剧情,故事其实很简单,简单概括一下主线:4个不学好的学生(赵小龙、方圆、三皮、大四)在1个无业游民(武义)诱导下偷了沙船的油去卖钱,结果事发起冲突被揍,于是4人又在这无业游民的挑唆下烧了艘沙船报复(还是该无业游民亲哥哥的船,人类迷惑心态)。
在烧船之前冬冬(女主)为了帮赵小龙(主角李现)还上欠船老大的油钱,拍性感挂历照(感觉就是90年代的正常美女挂历)赚钱。
可她也不认识船老大呀,就找无业游民代为转交,且坚持要当面看到武义还钱平事。
怎料武义当晚烧船决心已定,将冬冬锁在了自己船上(兄弟都有船,果然无业游民都是财主)。
武义锁人这幕正好被大四和三皮看见了,于是前来解救。
因感情线问题(下述),大四临了对冬冬说了一句不要脸,冬冬那哪能服气,两人发生争执,大四失手将冬冬推入水中(电影中含蓄表达人已死)。
此时电影已经过去三分之二,预告里的主题才刚刚出现,后面三分之一就是小龙执着的寻找了。
还有感情线:男团女团怎么相遇的我没看上,好像是打枪认识的?
(就是开头没细看那几分钟)反正就是大四和晓美走在了一起,最后也结婚了。
冬冬喜欢小龙,小龙也喜欢冬冬,但男主就该有男主的高冷,青春也就是有青春的憨憨,死活就是不说。
冬冬被气到和自我感觉良好的方圆走在了一起,可心里又还装着小龙。
而小龙心也里是执着的装着冬冬,导致冬冬失踪(死亡)后一直没有放下寻找的执念 影片大致就是这样,主线剧情和感情线其实是一体的,但我这一直不及格的语文水平,只能分开说,感觉好像和编剧一样,依然没说好。
这也是根据我观影记忆重新梳理的故事框架。
可以看到我基本没怎么提找的事情,因为.....有点不值一提。
当然中间还夹杂了许多小故事,比如男团去小片场看黄片啊,男团撩女团啊,大四和晓美没羞没臊啊,男团陪冬冬参加体育选拔啊,武义打麻将欠债啊,大四打杂歌舞厅被抓啊,小龙为了寻找冬冬,绑架武义,“审问”大四啊,武义成了一个黑心商人啊。
为什么只给一星 作为贴着剧情标签的电影,影片的叙事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节奏拖沓,以失踪寻人悬疑预告的电影,拖拖沓沓的用了一个多小时来讲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你看完电影可能会发现,三皮对剧情的推进、故事的增色、人物的刻画几乎没有贡献,删掉他的全部戏份也没有丝毫影响,同样的,还有武忠这个角色,你看我压根就没有提到他(因为他的戏份也少的可怜,有时候都认不出来这个人是武义的哥哥)。
剧情同样也是,影片充斥着意义不大的情节和画面,比如武义打麻将欠债的剧情,就算没有,我们也能从之前烧船的主线感受到武义的偷奸耍滑、黑心,这个剧情并没有让人物更加立体,删掉也完全没有影响。
又比如小龙绑架武义后有贩子敲门推销东西,为了营造紧张氛围的情节,观众完全感受不到紧张之感,只有滑稽和吐槽。
还有之后的方圆找了一个废车店当学徒的那段,也只是轻微铺垫了一下方圆成年后的营生,删掉以后凭借台词,观众也完全不会觉得突兀。
作为贴着爱情标签的电影,影片无论是从表现手法,还是故事选择、安排上,都很难带动观众的情感,很难让观众与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产生共情,观感极差,丝毫不会因为一些剧情波折而有情感上的波动,心如止水,除了想吐槽,没有别的情绪。
画面剪辑设计也有问题,举个例子,影片是怎么刻画大四和晓美的没羞没臊的,就是将很写实的正真的干柴、烈火和亲吻搂抱画面交叉剪辑,而且这个干柴、这个烈火,都缺乏美感,看了完全分泌不出亢奋的激素啊。
又如之前提到的方圆做学徒,导演特意留了方圆在店旁边将杂乱的废轮胎摞好,拿出一个,一脚踢去,轮胎滚出好远,最后倒下,我感觉这个镜头可能含有深意,可能想表达什么,但是直到看完全片再回想,还是有点云里雾里。
还有小龙在监狱盘问大四的时候,镜头给了大四嘴巴很长时间的特写,猜测导演可能是想表现大四的紧张、后悔、羞愧这种复杂的情绪,但实际画面,就像是在特写一个精神病人。
这里也牵扯到了部分演员的演技,包括主演也一样,缺乏细节的张力,让我时时感到跳戏,明明知道这里是想表达这个,但是情绪却完全带动不起来。
而主角李现,更是全程高冷脸,冬冬失踪后加入部分愤怒脸,上诉嘴巴特写后切换到李现的表情,我当场笑出了声,立马想截图当表情包,完全没有当时情况下观众该被感染到的情绪 讲故事,无非分为两个阶段:情感的累积、爆发。
该片的累积是一塌糊涂,自然也就不会有爆发。
一部电影,连基本的故事都讲不好,低分是必然的。
然而有的电影虽然故事不行,但是选角到位,有独到之处,还是有分可加的。
《抵达之谜》故事一般,叙事糟糕,制作普通,音乐...有吗?
演员演技不到位,导演画面处理有问题,甚至前半部分画面,抖动现象很严重,不知道导演想通过这种抖动表达什么,有没有知道的影视大神可以点拨一下我这个小白爱好者。
最后,存粹是一个影视小白级爱好者观影后的不吐不快(主要还是心疼我的电影票钱,有这时间,有这钱的,我再看一遍魔童,支持一下发展中的国漫不好吗),如果有不同的声音,欢迎讨论,恳请指导。
或者,你来打我呀。
年轻的时候,谁没有过老子天下第一会挽大厦之将倾的野望;谁没有过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和不甘,想冲破牢笼的束缚;在冲动的年纪,谁没有被香港电影仔蛊惑过,一言不合拳头说话义薄云天;谁没有在看完少林寺想学功夫好执剑闯天涯;谁的青春没有迷茫过,没有目标学会堕落……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的梦想都被现实磨伤,我们学会了妥协和圆滑,藏起锋芒,放弃坚持,变成了庸俗的凡人,不敢暴露出皮袍下面使劲掩藏的小,也许只有为数不多的人,一根筋,不婉转、爱较真、善坚持,像阿甘,像赵小龙。
在现今科幻片、仙侠片到处充斥着特效的今天,在每每看完一场所谓大片享受完视觉冲击后走出影院回归人间,没有真实感的今天,抵达之谜回归了最初的电影本真,用写实派手法,以纪录片的方式娓娓道来一个关于青春、爱情、悬疑、成长的故事,代入感很强,因为那是我经历过的时代…… 很喜欢电影对人性的刻画、对青春的反思,虽然故事前期稍显冗长,但对于多次参加各种国际影展的电影,对事件背景的交代是必须的。
赵小龙兄弟四人从偷油开始了一步错步步错,当几人把燃烧的油瓶抛向大船后,他们报复的快感还没来得及释放,冬冬的失踪烧尽了他们最后冲动的荷尔蒙,在寻找中都在不断成长…… 成长就是不断与过去告别,和过去的自己和解,在烦恼和探寻中割裂,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也许漫长,也许短暂,一夜成人。
谁都有不能说的秘密,像大四,像三皮;谁都会随着成长学会了妥协失去了探寻秘密的勇气,像方圆;还有谁像赵小龙一样“不识时务”,几十年的秘密说不出、放不下,为了公道,与兄弟形同陌路也在所不惜…… 李现说,23岁的自己演技很青涩,我却认为正是这样的青涩完美呈现出了青春期的赵小龙该有的样子:冲动、生涩、懵懂、痴情、执着,真真实实,自自然然,没有刻意的演绎一切却那么水到渠成,故事结尾赵小龙坐在雨幕小的车里,眼神空洞,一滴泪却滚落而下,是为冬冬讨还公道后的释然,还是对多年兄弟绝交后的怅然,亦或是对大四要去自首境遇的歉然……这滴泪打动了我!
李现的演技非常出彩,给整部剧增添了诸多色彩!
没有人生阅历的人,没有思想深度的人,不懂思考的人估计看不懂也看不下去。
作为一部多次参加各种国际影展口碑爆棚的电影,我不相信会有那么多肤浅的人,理解力不及外国人,多可笑!
不多言,五星好评!
值得推荐的好电影!
影院复工后进入影院观看的第一部电影是由李现主演的《抵达之谜》,影片里用卡带放映着港片的录像厅、歌舞厅是我们经历过的那个90年代,充满了那个年代的回忆。
年轻的懵懂、躁动、遗憾和迷茫都是每段青春的经历。
23岁有些稚嫩的小李的演绎也算是可圈可点的“眼技派”,值得一看。
#电光幻影# 《抵达之谜》,把青涩的样子遗忘在现实里,繁华的忙碌之下,背影里没有孤寂,只留刻薄。
1、爱情不能微笑的时候就会流泪人在年少青春的时代,如果不格外跑偏的话,一般来说对爱情都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憧憬的,只是每一种味道都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
有人获得了爱情,有人把握住的放手了,有人挣扎求索,有人一次次悲哀的失落,虽然形形色色的选择着,但是这像是生命无法逃开的一道选择题一般,总要有几种模式摆在那里参考,题目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
但是真正的答案里,快乐的人是少数的。
爱情不同于婚姻。
婚姻那是条条框框规定的,社会属性的意义。
爱情却是自由的,没有定义,只有每个人自己特性的爱情。
而能不能遇见专属的缘分,那也是运气来的说。
少有人不会在爱情里流泪。
很多时候我们在爱情里面是在吃糖的,可是糖吃过了,甜味却不容易持续更久,总有一些夺眶而出的冲动要打破现实,因为现实,一直锤炼着人心。
像是《抵达之谜》里这样年少的爱情,有时候看着会会心一笑,有时候又会觉得辛苦,甚至在某些时刻,感到有一点难堪。
我是从来没搞明白过异性的那些思路和感受,也是学不会着应对,但是看看别人的,总觉得有趣。
然而一眼望过去,原来人在年轻时的爱情有时候竟然可以那么尴尬,男性的憨态里藏着令人不知所措的笨拙,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青涩也只能留在镜头里,可是现实,要狡猾得多。
又或者是大环境不同,我没见过那样的相处,只能看一看,做做想象。
可是想象,好难哦。
2、青春的皮囊真的是一种资本好看的面孔与身体就是有价值的,千万别说一点价值也没有。
老天爷给出一份美,美就是要拿来欣赏的,当然你愿意打破也是可以的,但是美好的一切本来就是老天的礼物,不该被轻易的糟蹋。
影片里的一众年轻人,说好看到也都谈不上特别好看,但是胜在够青春。
于是那一张张的脸都透着水灵,不管是胖的还是没梳洗打扮的,总之顶着一张青春的面孔就特别有愉快的样子,仿佛脚步都是轻松的,时光都能倒退个三五年,看青春多好,就真的像是灵丹妙药一样,可以活了人心,也突然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人人都爱青春的面孔,就是一片太阳光芒四射的样子呗。
电影故事其实还是有意思的,可惜故事讲得有点随意。
如果说影片的前半部分过分恣意,没有铺垫好的感觉,那么影片转折之后的后半部,感觉就好像主题已经和主人公一样,不知道自己的方向目标是什么,不知道要寻找的人在哪里,胡乱地走在轨迹里,找不到自己的出口。
我以为电影会平述铺开的,实际上开始抓住很多细节喋喋不休;以为电影要着重说明的,影片里轻描淡写的带过了;以为有内涵要表达的,实际上晃一晃什么都没说就结束了;以为不需要特别强调的,电影里的人们真是咬死了不放。
我觉得我整个人的判断都凌乱了。
影片的演员们还是有一定的把控能力的,但是他们在整部电影里像是一盘散沙。
虽然每一个角色握在演员的手里,都尽了最大力气的去建立和培养,可以说,单个人物来讲其实是相对比较成型的,虽然有些时候不够立体,但是人物勾勒还是起来了。
可是他们放在同一个框架里,他们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他们讲述着同一个故事的时候,这事儿就配合得好像不在一起了。
这大概是导演需要自己好好思考的问题了,演员靠自身都努力过了。
3、不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写着写着又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但是我知道,这部影片我哭了。
当冬冬拍着画报,赚着块钱努力为那一切作补偿的时候,我在黑暗的电影院里,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或者电影是青涩的,或者有很多感受是不足够的,但是青春的岁月里,因为喜欢一个人,爱着一个人,用尽全力的去对那个人好,想方设法的为他度过难关,那样的女子,那样的爱情,多美好啊。
这一场关于死亡的故事,其实只是谁也不愿意再去提起的真相而已,但是这个真相就一直摆在那里,实际上根本没有做过任何改变。
人们都是小心翼翼的避开话题,但是埋下的雷,哑着都是威力。
多年后,年轻人们老去,他们看着属于青春的那个样子,看着画报上的美丽冬冬。
他们会想念她,他们会提起她,他们会揣测她是不是依旧活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他们会连声称赞那份持续了许久的美丽的打动,但是他们就算拿到了那份钱,也不会明白,那个女孩子,在那样匆忙的夜里,为着偿还这份金钱的报酬,而做出了怎样的奉献。
他们永远也不知道,那画报上的美丽和笑容,是为了让他们,是为了让他——小龙,可以不受制约,可以过他们继续自由的生活。
有些人悲伤的离去,而人们,甚至忘记了他们真的离去了。
我其实哭得挺难过的。
替她,不甘心。
不知道如果她还有一口气说出心情,她会不会遗憾,又会不会后悔了。
只是,这世上已经没有如果。
这世上没有真正的谜,但是有永远的看不清。
作者:小佛搞特
看完怀旧的哈利·波特接着看这个,落差极大。乏味的手段拼接完世纪末元素,却找不到故事成立与时代怀恋的价值。最烦的一段是看电影时他们在后头念台词,所以前排大哥好评。以及,无法直视大家手上的老茧了。
很喜欢这海报,比故事本身有质感多了。每次看这种青春疼痛电影就觉得我的青春真是被“一心只读圣贤书”就给概括完了。用“与过去和解”形容并不准确,但看到别人的生活都在前进而自己的时间永远停留在了原地的主角有点唏嘘。任何时候容易翻篇儿的人都活得比较轻松吧。结尾成年人际关系的粉饰太平对比“人无再少年”很是伤感。
芦苇演的最好 别的 看高赞评论吧 谢谢
首映日从外海出差回来直奔影院看完,散场一看,连我3个观众。我是去看了一场电影吗?不,我是去看了一场李现而已。至于电影,像是命题习作,老师规定要体现青春、懵懂三角恋情、友情与爱情、悬疑之类的主题和倒序插叙等表现手法。学生给交了一作业。呵呵。
青春的友情和爱情,两方面一个都没有讲好。
失焦的那几段有点故弄玄虚了,觉得可以正常的镜头啊,这个失焦奇怪的设定。
今天看了,疫情之后看的第一部电影!纪念一下!影片不错哦!
高潮戏演技太尴尬了
故事还好吧,演员选的也挺符合角色气质的。就是看的很压抑。
发现小龙寻找的身影旁边总是有方圆,就挺玄妙的。
客观说,这是一部受众非常小的文艺片,年代感也比较强。开头比较缓慢,但是我喜欢背景音的小细节,小龙和父亲谈话时,能隐约听到电视机还在屋内播放的声音,兄弟几人在屋内谈话时的雷声也让人很有代入感,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全篇几乎都在用处于黑白和彩色之间的“灰色调”来描述,除了在舞厅和参加运动会选拔那几段,几乎没有彩色,所以,肆无忌惮的笑容和校园的时光还是让人觉得放松和开心吧,其他时候便更多的是夹杂着混乱和不堪的现实。抛开这是五年前的片子不说,因为大多数人走过了大家认为理所当然的青春,但是有一部分人的青春就是有争议的。作为大部分一样从理所当然走过来的90后,我不知道你们内心是不是也存在着有争议的那一面,感触很深。突然想到一句话:时间能给出一切答案,可惜当我们等到答案的时候,问题已经不在是原来那个问题。
“这几天,老是想着江边的芦苇,毛茸茸的,摇摆不定。”这句话留下了太深的印象。看似简单却又映射了小龙的整个人设,他专一用情,一根筋里透着对冬冬的不舍。剪辑很巧妙,让人不由得与之前情节对号入座。看完才知道“抵达之谜”的命名。青春有过,野蛮生长。 音效细节处理逼真 女主太美了 绝了…剧情有些难懂要仔细琢磨
有人说如果不是李现粉丝不会给好评的,但我感觉虽说不很好但也不至于1星!我认为买票看过了,值
有一点惊喜吧,5年前的李现还是有点嫩的
作为一个影痴我不怕踩雷,我寻思着这片上了5分至少总有那么几个点值得这5分吧。但是当我看完我发现我完全错了,错的很彻底,我竟然找不到任何点能证明这片子值5分,找不到任何一个喜欢的逞强理由。无论是剧情,演技,台词等,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优秀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灾难级的烂。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0分的片子。
恨不得开启二倍速
#BIFF# 充满Cliche的成长电影。“人如何面对过去的罪”本该是个有意思的主题,但人物性格的展现流于刻板印象,笔墨的轻重和节奏、乃至演员的表演都很一般。
也就。。还行啊 剧本再好好写写
太稚嫩的电影了 强行悬疑让人难受 两颗星都给23岁的李现
个人还比较喜欢!支持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