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壬拓扑学
Topology of Sirens
导演:乔纳森·戴维斯
主演:考特妮·斯蒂芬斯,Whitney Johnson,杰夫·科伯,萨曼莎·罗宾森,兰利·海明威,苏珊·克劳利,Sarah Davachi,Mark Toscano,Curtis Berak,Ben Boye,Kevin Elms,埃里克·伯格,Jake Boldt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简介:After discovering a set of cryptic microcassettes in her new home, Cas is drawn into a meditative mystery of environmental sound and experimental music.详细 >
倒影那段挺神
完全没看懂,后来的超现实几乎没看出来。声音和画面很有契合度
喜欢极了,再次证明对媒介历史的探索,就是对知觉系统的再认识。在对技术的哲学面向进行探索这件事上,电影具有天然的优势,它混合不同层次的感知,让科学和艺术成为一个整体。
超级喜欢后半段,但无法说出任何喜欢的理由,因为边看边散发掉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就这,里维特甚至阿逼插棒都笑不动了,这呜呜对口型唱歌的一按Pad贝克汉姆就出来了,这不是牛逼蒙太奇?😂😂😂😂😂
一个个碎片拼凑成了我看不懂的样子。
会让耳朵怀孕的电影,没在影院欣赏这部的视听真是遗憾,一场追寻声音之旅,满眼的绿色,大自然的声音配上奇妙的有声源音乐让情操在缓缓的镜头移动中得到陶冶,诱人的声音在连续变换下有着其不变的本质。
作者在召唤观众对现实声音的回归和审视。声音在这里是不随时空变化的一种定量。是一种使我们与历史产生交流的可能性。17世纪听到的水声与此时此刻的水声不因距离产生本质变化。导演不仅很有意识地在探寻真人世界声音和视觉的关系,也在探寻影像中声音存在的意义。屏幕上的观看和现实中的观看本质上的区别在于:现实的观看先回馈到了听觉,而屏幕放大了视觉效应。影片通过现场带耳机听棒球赛录音同时观看,以及片尾的纯远观现场棒球赛完美传达了这种观看效应先反馈于听觉的事实。在全片的所有场合,自然背景音、真实事件的噪音与主人公耳机内的实验音乐声,都近乎分不清主次地完美融合。作者用实验音填补或者说是直接成功模拟了静止时刻我们颅内的回响(我们的脑颅从不生活在静音感之中)。
《记忆》+《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导演的功力非常强,摄影、剪辑、音效都是顶配
希腊神话的Siren作为文眼,制作上更注重声音设计而非固定时间线上的呈现,“拓扑学”直接进标题更是明示全部要素之间的连通性,只考虑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的形状和大小,还能保持原有的一些不变的性质。从发出声音的各种装置媒介的技术考古学到声音与空间而非影像的对位关系(某种程度上像阿彼察邦),继而随着声音媒介延展开来的类似解谜游戏的叙事结构(第一反应就是潘佩洛),利用拓扑学最早期的含义使线索导向不同的地貌特征(棒球场、貌似中式园林以及海岸森林),再到人物视角的转换方式,从现实的人物变成神话-图像的再现,通过声音在水中传播所造成阵阵涟漪的波纹效果;最终声音-图像成为相互转化的流体,从而形成完整的影片氛围。后半段真的看呆了,一些新的东西的超验时刻。
有些瞬间非常美妙。
声音用的蛮好,最后15分钟两个人到处逛和我平时拍摄工作也太像了,哈哈哈哈哈哈
耳畔不断被撩骚,独立、复古、迷离,时而像“文献综述”,时而像“解谜游戏”,我以为我点开了阿彼察邦,努力依靠听感支撑注意力。
声音与承载声音之物,从手摇弦琴、磁带导向塞壬与水;两位“塞壬”的段落略尬
8.6 遵循有机的生成,从一个声场连绵至下一个,在紊乱的波形中寻找秘密的可能,也许会如神话一般轻盈,没有包袱的侦探写作。
理科女学阿彼察邦就会拍成这样:用声音去唤醒感知,去触摸自然,去聆听世界。影片声画极富动感,只是不明白这跟拓扑学有啥联系。
本片似乎不是我所能评价的,不过既然看不懂,也只能遵从本心表示对此沉闷无比的故事表示不喜。尽管气质很独特,但这样一个费解的故事的确不适合我
+
不要在神志不清的时候打开电影,不要once-in-a-while式地看电影,不要把忙里偷闲辩解成陶冶情操,不要在看电影时游荡于三界五行中。当然,以上行为并没有阻碍我觉得这是一场比《Memoria》还要别开生面、追本溯源的声影交织的实验之旅。镜头在原汁原味的自然与古典的城市间穿梭,在意识间转换,结尾女主独自坐在棒球谷边端详环境的噪音不知怎地让我想到了《La Notte》。
+ 如果说一个作品神秘,那是因为被摄影机所见证的一切物质中,包含了饱满纯粹的意识与时间,令其和宇宙自身的意识相连,而人物也像一件乐器一样被弹拨,在振动中生成音乐与电流般的信号——一次轻快的自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