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给我的感觉就是版图再度扩张的感觉,这个扩张是多个维度的,不仅仅是怪兽宇宙系列电影再出新片,故事有了新的延续,或是地心世界又发现了神秘地区,我更想说的是导演在影片中做出了许多尝试,是对于怪兽粉来说的一种扩张,我感觉这部之后会有很多新粉加入,下一代怪兽粉要起来了哈哈哈!
与其说是版图扩张还不如说,是将怪兽宇宙的生命进行一些延续,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们记住它们。
很多人会发现这次除了怪兽宇宙电影该有的震撼刺激之外,还增加了很多元素,包括新演员的加盟、对于怪兽性格多面展现等。
在怪兽宇宙电影发展这个时候,我感觉更重要的是扩大怪兽粉的范围,延长生命线。
比如说在怪兽形象上做突破和在情感上做突破,我还记得当哥斯拉躺在罗马斗兽场时,旁边的姑娘发出了哇的声音,然后小声说好可爱啊,还有金刚炫耀自己的钢牙和撸雪魔的时候,有不少在影院里面观影的姑娘甚至是小朋友都觉得非常可爱。
另外情感方面,吉雅和博士的母女情也非常让人动容,“有你的地方就是家”,这句话直接点名了影片的核心情感思想,尤其是放在最后大团圆结局的时候,这个情感冲击更是尤为冲击,听影院里面放映,还是有很多人对这块的剧情有所感触的,应该是能戳到不少女性、年轻群体甚至是小朋友的喜欢,现在看来怪兽宇宙未来将面向的是更广的受众群体,想必也会有更多人对这一系列的电影深度关注。
1.小女孩是不是半亚裔?
和欧洲人在一起像亚洲人,和亚洲人同框又极度像欧洲人。
欧亚的头骨区别太大了,再一次感受到明显异族的感受。
亚洲人头骨和脖子的比例好好看。
我永远会觉得头小的人脖子粗显壮。
2.他们是怎样创作出特色有趣的人物的呢?
演员的表演也许也有加成。
这次是牙医,几句台词就显现出他的与众不同,蚊子什么的。
黑人的戏份则有些假和尴尬。
3.恶人的武器也是用心设计了的。
对他们来说,想象力和落地都真的好容易啊,羡慕。
4.女主好像安妮海瑟薇啊。
而且长相相像的人果然声音也很像,就像这英。
5.这次对地心奇观的展现不太多了,还好第一部已经足够满足了,第一部刷了三五遍来着。
6.和宫崎骏一起看的,所以雨林飞虫荧光探险等等常有穿越。
后来看《草木人间》却没有穿越感。
感受到中式山水和他们的确完全不同。
7.大扑楞蛾子出来,想念哥斯拉打仗的片了,还是那种大怪兽打来打去打来打去的爽啊,那部好像也刷了三五遍来着。
8.小姑娘长相正处于青春期尴尬期,但仍然不失小时候的面貌。
小时候真像小仓鼠一样可爱。
看完电影出来就遇到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顷刻间暴雨来临,想必哥斯拉朝天喷出原子吐息融化冻结天空的冰盖时,里约热内卢的海滩也下起了瓢泼大雨,也不知道四处逃窜的居民有没有停下亡命的脚步一同鼓掌。
人类角色在传奇系列怪兽电影中的地位向来尴尬,他们无法主导剧情走向,也很难在怪兽争斗时插手,只能吱吱喳喳不厌其烦地坐上斗兽争霸赛的解说位置,为观众讲解这位是谁那位是谁它们准备要干嘛。
不少角色明明已经生活在泰坦横行朝不保夕的世界里,很多时候依然动辄大惊小怪一副没有见过世面的丑态。
相较之下,怪物无言语的特效表演远胜于人类角色,至少它们不需要说出长篇大论的蹩脚台词,金刚与小猩猩之间的关系进展只需神态表演和肢体互动就能实现。
电影虽然名叫Godzilla x Kingkong,拍起来却像是Kingkong2,金刚才是经历事件全貌的人物,哥斯拉变成人气配角,功能定位更接近于金牌打手,出现时长不多,要么不登场,一登场就是随意碾压对手,毕竟它踩着基多拉的尸骸实打实拿下怪兽之王的名头,冠冕之下全是鲜血和核辐射,众多泰坦纷纷下跪臣服的场景没有掺杂半点水分。
亚当温加德的思路很明显,他只管杀不管埋,系列以往的设定和伏笔都可以为影片观赏性让位。
在他的操刀下,影片气氛其乐融融老少皆宜,昔日怪兽之王不再是移动天灾和古典神明,安分守己盘睡在罗马斗兽场的乖巧模样宛如忠心护家犬,人类由始至终没有面临真正的危机,观众情绪也有了安心的兜底防线,不是哪头怪兽都有资格当大反派,管你来者何人,能堂堂正正接下一发原子吐息才算是好汉,要是连掰手腕秀肌肉硬碰硬都办不到,谈何给地表世界带来威胁。
对手档次提不上来,怪兽之王的实力又明摆在这,电影通过肆意浪费大型怪物设计来推进剧情倒像是一种无奈之举,斯库拉和提亚玛特的草草退场,已经预兆着刀疤王和雪魔的轻易落败。
从哥斯拉的角度来看,伊维族人24小时夺命连环call比刀疤王带来更加严重的困扰,只要那头红毛猴子一天不消停,自己就没有一天可以睡够八小时。
哥斯拉的睡眠质量异常糟糕,也难怪从头到尾都显得十分暴躁,见面就来一发吐息。
怪兽们长得漂亮也打得漂亮,只是不够刺激,还差一口气提不上来,差的是骷髅巨蜥的冷酷嗜血,差的是基多拉在黑暗中振翅闪电的身影,差的是机械哥斯拉的质子尖啸,而不能充分刺激味蕾的爆米花,就是不够冰冷的雪糕,不够烫口的火锅。
菜品摆盘好看味道温和,食客自然最多,可惜对于老饕来说,饱腹之后回想起来终归还是有点遗憾。
YO《哥斯拉大战金刚2》!
又名《芭比哥总肯和无限手套金刚在夕阳下逝去青春的奔跑》!
如此梦幻的第一支先导预告!
让我们先来看看预告有什么值得注意的细节,然后再脑洞下情节。
极简概括下前作《哥斯拉大战金刚》说了什么,金刚在骷髅岛被发现后就被圈养起来,长大后实在养不下,于是决定把金刚送到南极一个通往地心世界的入口,人类认为地心世界就是所有巨兽的老家。
但在运送过程中遭遇哥斯拉的攻击,不打不相识,哥斯拉和金刚相爱相杀最后来到香港,一起干掉了机械哥斯拉,哥俩好互相就此告别。
接下来我们看预告。
一开始出logo的色调,就是自古“红蓝”出CP,严谨来说应该是粉蓝,蓝色以前是代表哥总,但现在变成粉色是哥总新皮肤了。
画面展现的是一台测震仪,这台测震仪的设计很机械,有可能这个画面是过去的时间线,来叙说人类如何寻找地心世界的。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现代使用机械的测震仪,为的是物理上计算更精确。
在前作中,地心世界已经被人类发现,其中当时已知的就有骷髅岛,南极,还有马里纳亚海沟,当然还有一个现做的香港通道。
不过预告接下来的画面,就是在一个海滩上的基地,用多根柱子围成一个圆圈。
这个海边的圈形沙滩显然不是自然形成,更像是被炸弹炸出来的。
结合上一个画面,有可能是在这附近检测到了波动,觉得这里也可以做一个通往地心世界的快捷通道,所以拿炸弹炸一炸,然后多加一个地心通道口。
要知道前作仅有的几个通往地心的入口显然不能满足人类,尤其是骷髅岛和南极洲,还有马里亚纳海沟这些入口,要想进去很是困难,所以这里可能人类直接在世界各地找最薄的岩层,多挖出几个通往地心世界的通道口。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人类了解地心世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晶体,所以根据各种仪器,发现这里是离晶体最近的区域,于是在这挖一条隧道,然后让金刚作为小领队去探路。
接下来是人类远古神秘文明金字塔,搭配着旁白,说人类原本以为生命只存在地球表面,但这是错误的认知。
之后金字塔地动山摇,金刚带着无限手...不是,机械手套呼之欲出,不难想象之后金字塔到时也会有一个通往地心世界的入口了。
这个机械手套当然就是人类为金刚打造的,干嘛用的呢,应该是增加战斗力,介于之后预告金刚在地心世界的冒险,大部分画面都没有戴着这个机械手套,因此这个戴套画面,应该会发生在影片比较后面。
合理猜测金刚这套应该是增强战斗力的,用来对抗新对手刀疤王。
不过或许这机械手套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给金刚现挖通道用的,只要金刚想到地球表面,直接在地心任何地方现挖就行。
配合这些画面的BGM,就是测震仪发出的rap节奏音,在怪兽宇宙,连地震仪都成精了。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金刚视角,进入地心世界,镜头通过倒转,侧面告诉我们进入地心后,引力会进行上下反转。
飞在空中的叶翼龙,主要还是以地心表面为引力标准,它们的脚是朝着地心表面飞。
仔细看的话,有一种晶体连接着地心上下两端山脉的表面,晶体应该是作为这次GVK2的麦高芬吧,或许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被人类发现之前,或许已经被地心世界有些智慧生命运用了。
仔细看金刚后面跟着一群类似巨型豺狼,这当然不是金刚的小兵,而是要来扑杀金刚的,结合后面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想必这里会有一场动作戏。
之后是金刚靓仔帅气的跳跃,在地心表面草原奔驰,后面跟着的是人类新研发的战机,能量颜色也改成了粉紫色。
接着是一个舱门打开,应该是人类跟随金刚,去到了某个有着高等文明建筑的地方,镜头切到给艾琳博士,几年不见沧桑了许多,长发也变成了短发。
后面跟着的花衬衫男的新角色,可能是另一名有着从军经验的保镖助理,再提亮画面,后面还有一个人,他是伯尼,老战友了。
一同跟着去的,应该还有前作的伊维族的吉雅。
根据后面的大远景画面,这次冒险旅程一共五人,所以还有一个人不知道是谁,可能又是投资这次冒险旅程的金主代表,AKA领盒饭龙套。
接着画面到了一个充满迷雾的环境,金刚手持用哥斯拉背鳍打造的战斧,但战斧没有呈现蓝色能量。
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战斧能量没有了,这次任务的目的之一,就是去寻找可以给战斧充能的能量源,因为总不能战斧要充电了,就让哥总朝着战斧喷一喷对吧,哥总很忙的。
而且在前作,战斧在地心世界就有“充电”过。
不管怎样,我更关心的是,这战斧在金刚不用时藏在哪,因为前面金刚在草原奔跑时,战斧并没有在手上,也没有在身体任何地方。
莫非金刚会像雷神那样,又或者像洛基那样。
接下来的画面是金刚要面对的是迷雾中一个巨型身影,结果真的出现却是一只幼年小金刚,这小金刚让我想到漫威某个上校但我不敢说,不过其实按物种类型角度来说,这两款不太一样,小金刚是红棕色的毛发,这个后面我会解释。
金刚看到小金刚后立刻放下战斧,根据后面的画面,似乎金刚和人类分开行动了。
我猜金刚接下来会跟着小金刚的脚步,去找到金刚群的居住点。
下一个画面是众人去到一个山头,但这山头明显有人工建造的痕迹,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类似金刚的大掌印,但这掌印手指更长显然不是金刚的。
这是刀疤王的掌印,之前释出的海报就有刀疤王的长手指掌印,不过这海报做的,电影《致命ID》直呼内行。
接下来金刚拿着战斧进入地心世界的地心世界,周围都是蓝色晶体岩石组成,GVK2是懂得套娃的,那么到了GVK3,是不是还会有个地心世界的地心世界的地心世界呢?
不管怎样在这金刚的战斧能量充满,这里似乎是一个晶体能量场,但在这也发现了不少金刚同族的遗骸。
或许在这,也有可能会有哥斯拉同族的遗骸,两个世仇之家,可能为争夺这些晶体厮杀过。
从哥斯拉蓝色背脊能量充能来看,似乎哥斯拉的能量,就是从这些晶体吸收来的。
在接下来是金刚部落的区域,花果山的猴子应该会感恩他们的猴哥给他们选的有山有水的地方。
这里呈现出岩浆,寸草不生,看起来很酷但感觉不像是可以生存的地方,只是在这聚集,远处是呈现粉紫色的能量场。
接着就是刀疤王现身,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眼睛,显得不是很正常,眼白呈现蓝色的荧光,眼珠子呈现粉紫色的荧光,这两个颜色正好就是GVK2的两大主色。
如果这不是为了呈现反派凶神恶煞的效果,而是刀疤王本身就有的话,那么刀疤王之所以能封王称霸,可能就和他吸收了地心世界蓝色和粉紫色的晶体能量有关。
怎么地呢,要搞一个有可以喷原子吐息的刀疤王吗?
我们接着这个场景的画面,是刀疤王跳入金刚群里,金刚也在其中,他胸前的抓痕很好认。
当刀疤王跳下来的时候,其他高仿金刚都慌得一比,唯有金刚坦然自若。
仔细看的话,其他高仿金刚的胸前,都有红色的印记,就像奴隶被打上烙印一样,这可能暗示这些高仿金刚,并不是真心听从刀疤王的命令和控制,而是逼不得已。
之后呈现的是一个地心神秘部落,原来地心世界不仅仅只有怪兽,还有人类,这些人类似乎还处在冷兵器时期,不过他们穿着打扮和伊维族很像,不知道是不是当初骷髅岛通道口开启时,有部分伊维族人去到地心世界,亦或是原本正统的伊维族人,就是生活在地心世界,只不过之后有部分伊维族人通过通道,来到地球表面生活。
这里有个女子的背影,可能就是这个神秘部落的首领。
值得注意的神秘部落两边是金字塔的建筑,好莱坞真的好喜欢用金字塔造型和神秘捆绑在一起就对了。
另外天梯就是玛雅文明的设计,话说这么走上去一定很累吧。
这天梯是粉紫色晶体做成的,最上面我猜是通往哥总睡觉充能的地方。
走在天梯上的是吉雅,吉雅长大了不少,所以不来一段新宝岛舞蹈吗黄磊老师。
吉雅上到天梯的时候,手上还攒着粉紫色的能量,所以这粉紫色晶体,只要是生命体靠近都能吸收吗。
这也不难理解哥总在晶体中孵化吸收能量了,哥总每部都能吸吸能,让自己换换新皮肤。
这次哥总的新皮肤响应老东家票房大卖的《芭比》,换了一身粉嫩嫩的背脊,哥总肯就此诞生!
不不不,开玩笑啦。
新升级的哥总,手臂也变得更长,还和金刚在那上演爱的追赶,说实话这画面有点难蚌,感觉幽默感多于严肃,而且少了人类和人类建筑这些参照物,再加上两者行动速度这么快,瞬间感觉哥总和金刚靓仔没有以前那么巨大了,镜头机位也给的太平,如果仰拍的话可能效果更好吧。
接下来是巴西的街头,突然爆出晶体,结合刀疤王出现在地球表面的海滩,可能这是刀疤王现身。
主战场应该也是放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最后是棕红色小金刚再来露个脸,前面说了棕红色小金刚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他的毛发颜色,和其他金刚都不一样,但唯独和刀疤王一样,所以他会不会是刀疤王的后代呢。
最后我们来总结脑洞下剧情,肯定会瞎猜错,仅供一乐,GVK2应该还是和之前一样,刚开始分两条剧情线走。
影片的反派应该就是刀疤王,他借助着晶体的能量获得更可怕的力量,统治或者说奴役着地心世界的其他金刚族群,但其实从刀疤王的肤色和类型来说,刀疤王并不属于金刚群族。
而刀疤王可能无意间惊动了哥斯拉,哥斯拉为了维护地心世界的平衡,也为了保住自己是巨兽之王的称号,哥总和刀疤王展开对战,结果哥总敌不过有超强能量的刀疤王,重伤退出。
另一边金刚开启了寻家路线,人类正好也跟着去寻找新能源,结果金刚碰到刀疤王,解救同族其他金刚的重任,就放在金刚身上。
为此人类给金刚打造了无限机械手套,然后还得去找好搭档哥总,一起对付刀疤王,结果人类发现哥总已被地心世界的神秘部落收留,神秘部落很早就把哥斯拉当神,此时的哥总身负重伤,正在晶体天梯的最上端作茧充能。
于是吉雅走了上去,她之前能和金刚手语交流,那么这部再给她来个和哥总交流的技能。
之后哥总患上粉嫩芭比新皮肤重生,然后和金刚一起组队干掉刀疤王。
好!
瞎猜完毕!
由于这只是一个先导预告,还有很多物料没公布,甚至于说,刀疤王可能都不是真正的boss,或许真boss还是和人类有关。
总之希望这个粗略的GVK2预告解析,能给你提供到有用有趣的观感!
(B+) IMAX真心值得!
这个片子里有很多巨型怪兽,很多动作戏,还有展示飞行、俯视和倒转等画面,看IMAX绝对值得!
这次出现了很多猩猩,不比不知道,一比就发现金刚还真是个帅哥,其他猩猩都太丑了。
特别是反派刀疤,确实感觉有刻意丑化它。
金刚换了金手臂后更是像冬兵一样战斗力升级。
很开心有解释为何哥斯拉变成了芭比粉色,而且粉色的怪兽还不止它一只,真心照顾女性观众了。
从本片中可以看出,真是对打的话,还是哥斯拉要更胜一筹。
摩斯拉(Mothra)还是最美的,每次出现都如圣母降临,绝对是怪兽界的女神。
石穆(SHIMO)则没有想象中那么庞大和吓人,只是一头宠物雪怪,憨厚且听话。
总体来说怪兽非常多,有很多奇特生物都尚未在预告里出现,确实是怪兽迷们所期待的终极怪兽世界了。
至于人类角色还是非常吵,但Dan Stevens这次出演的角色还算酷,基本上是一个天才医生,任何疑难杂症瞬间解决。
因为他的“高效率”让影片没有在人类身上浪费过多时间。
节奏还不错,没有太拖沓的内容,动作戏和怪兽戏份很多,最后巴西大战也是破坏力相当强,完全放开,整个排除了人类。
我个人也喜欢这样的处理的。
很多人喜欢《哥斯拉-1.0》因为人类角色塑造得好,而我真的不care人类,人类就应该在这场大战中像蚂蚁一样被完全忽视,只看怪兽就够了。
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继续讲述怪兽如何给人类带来威胁,人类如何解决,而本片并没有走这个方向,明显人类只是在协助怪兽,而怪兽之战才是主力。
这个路线是对的。
如果你也像我这样不喜欢人类角色,只想看怪兽打架,本片还是非常过瘾的。
我可能唯一要吐槽的就是猩猩多了,但特效做得一般,感觉看起来不是特别自然,特别是那个小猩猩,CG感有点强。
但其他巨兽都做得挺好。
整个怪兽世界继续延展,希望尽快打造主题乐园。
哥斯拉与金刚的关系让我想起了我的老CP:盾冬。
金刚加了那个手臂变冬兵美队则是与哥斯拉一样是个楞头葱,哪里有危险的坏人,他就会出现在哪里。
摩斯拉则是有翅膀的猎鹰 LOL。
其实目前的怪兽电影就是按照超级英雄电影的套路,只是主角是怪兽罢了。
在IMAX厅看怪兽打架太爽了吧!
专门挑选了IMAX影院来看,人不多,就零星一些。
男朋友忙而且他不感兴趣,正好我最近心情差劲,就一个人来看了,转换一下心情,在影院看真的是可以全情投入,非常喜欢。
放字幕的时候突然一看,这场除了我有三对情侣和一位大哥,都迟迟不肯离去。
没看过第一部,金刚和哥斯拉倒是都看过独立电影,怪兽宇宙爱了爱了。
开始金刚找到一群巨猿的时候,以为是找到了队伍,没想到一下子就开打了,巨猿界也是有独裁暴力的一个团队,以刀疤王为首通过控制了有巨大力量的雪魔而控制了巨猿族群,在寻找通往地表的道路以妄图重新攻陷开启大战。
哥斯拉就开始各种进化,把罗马斗兽场作为睡觉的窝着实有种萌感(周边可以出罗马斗兽场的宠物小屋了),吸收核电站的能量、吸收其他巨兽的能量,吸收地球的能量以实现进化。
人类的戏更像是在解说怪兽打架的原因,这种预告感,还有通过心灵感应的沟通方式,文戏真不多,整体是知道观众想看什么的,就是想看怪兽打架才来影院呢。
金刚+哥斯拉大战刀疤王+雪魔,最后的大战从地心打到地表。
雪魔真的太强了,最后把控制雪魔的道具毁掉,三对一才能打赢。
B站up主小约翰可汗的头像!
他真爱换
影院门口的装饰小马
影院门口的立牌,快乐合影
买了单人套餐
什么?
这片只有6.8分?
只比1高了0.5分?
是我的审美已经彻底和豆瓣偏离了嘛?
如果金刚算传奇怪兽之一,那这部就是我看的第二个系列。
一直对大型怪兽感到害怕,长嘴露獠牙,肠子动不动就挂出来往外摔着绿色浆液,光想象都会引起胃部不适。
自知之明非常多,胆小的人看看猩球崛起已经算是尽全力了。
可是最近这个阶段压力大到快爆炸,在终于交完一个阶段性材料后,我想去放松一下,按摩、运动都暂时不如哥斯拉的吸引力强,恍惚之间,已经坐在影院里开始吃爆米花了。
映前,让我极其惊讶的是,同一排,来了一家三口,小孩应该是小学前的样子,那么那么矮,还有童音,就被父母领着看哥斯拉... 看到后来,小孩妈妈还会惊叫几声都传到我这边,小孩一声没叫,这...这片也太酷了,哥斯拉就是哐哐打,吸收核能让自己升级,又为了迎合世界主题,变出了粉色铠甲,我都想买个模型摆桌子上。
看的时候,忍不住想,这故事真是简单,给个hollow world的设定,就可以了。
hollow这边有危机,意念传输到real那边,real那边的哥斯拉就感应到了,攒着劲,要来帮忙。
可是hollow这边有金刚,自古王不见王,于是出来一个蜘蛛和飞蛾的混合体,作为沟通者,都不用说话,就把2位传奇怪兽连接在一起,和另外二位代表着不爱和平只想压榨别人的怪兽,猛打。
最后,金刚在hollow world中啊啊啊啊举起大刀,哥斯拉又在斗兽场倒下睡个好觉。
已经看完好多天了,这个情节还是清晰地出现在脑子里,简单直接没有波折,可是却拍的那么好看。
人类终于知道自己是渺小的,于是他们选择闭嘴,全片怪兽之间基本没怎么说话,都靠眼神传递感情,达尔文主义下的世界,你强你就生,你弱还想去统治,那你就灭,简单到让人觉得行,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什么实力,开始展示吧。
很久不见陈法拉,祝她美国之行顺利。
目测金刚是打不过哥斯拉,但是不按武力值,哥斯拉确实更出彩。
感情戏都交给金刚完成,比如说对他人的信任、对家的依恋、对同伴的渴求、不会服输的意志力,哥斯拉... 就是打。
可是它安安静静一句话没有,睁眼睛就战,战完就睡,飞身前扑的姿态,突然让我共鸣了,这不就是一种明知那个东西很难,可是毫不在意依然扑向它要把这个东西完成的项目经理的决心嘛!
共鸣之后,哥斯拉已经不再是哥斯拉,它成了行业中的哥经理,它心无旁骛,只有目标,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理解还是不理解,别给我整那些没用的,就是要按着既定规划一步步向前。
如果力量不够,就去充电,睡醒了不会玩手机尿遁,就是直接给我继续战!
哥经理,我好佩服你,你的迫切完成目标的身影,好打动我的心。
还记得1上映时,同事说这片挺好,就是一顿打,不用费脑筋,也不用想着还给生活什么反思。
毕竟生活里需要反思的地方太多了,看个电影有的时候就是希望去看个电影而已。
可是我很怕怪兽们,听着同事的话,听完也就听完。
在看了2后,我感觉也能接受一部分怪兽电影了,就返过去看1。
2的优势立刻出来,它有自知之明,知道观众要的是什么,知道在这类电影中渺小的人类真正该扮演的角色。
1就是人类的出场戏份太多,啰哩啰嗦快30分钟,哥斯拉还没出来呢,我本来就是小屏看,真是没什么耐心继续等待,直接叉掉了。
2中,人类戏份很少,或者说是都是打辅助类型,很好,让主角更多地暴露在视野内,无关人员都往后闪。
就是那个魔斯拉,咱们不能换个别的动物吗?
一想到是放大了蜘蛛或者飞蛾的嘴部区域,就觉得好恶心。
关于哥经理的背调。
看之前,我对哥斯拉的印象就是,不是被奥特曼打的那个吗?
后来查了查资料,阿,虽然都是来自于日本公司,但是是不同的公司,二位并没有交战记录。
查资料,哥斯拉(Godzilla)首次出现在1954年由东宝公司制作的同名电影中。
这个角色最初被设定为一种受到核辐射影响而变异的巨大怪兽,代表了核战争的恐怖和破坏性。
在最初的电影中,哥斯拉是一个毁灭性的力量,袭击东京,引起广泛的破坏和人类苦难。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系列电影的发展,哥斯拉的角色经历了显著的转变。
在一些电影中,哥斯拉成为了地球的保护者,对抗其他威胁人类或地球的怪兽和外星生物。
这种转变使哥斯拉成为了一个更加复杂的角色,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特质。
比如,查到的这几部中,哥斯拉作为负面角色的电影:1.《哥斯拉》(1954年)。
在这部原版电影中,哥斯拉是由于核试验受到辐射影响而变异的怪兽,对东京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2.《哥斯拉、摩斯拉、金刚大战基多拉》(1964年)。
虽然最终与其他怪兽合作对抗基多拉,但哥斯拉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一个威胁。
3.《新·哥斯拉》(2016年)。
在这部较新的电影中,哥斯拉再次成为一种灾难性的力量,政府必须找到办法阻止它。
哥斯拉作为正面角色的电影:1.《哥斯拉对机械哥斯拉》(1974年)。
在这部电影中,哥斯拉成为地球的保护者,对抗邪恶的外星人制造的机械哥斯拉。
2.《哥斯拉vs金刚》(1991年)。
哥斯拉在这部电影中对抗邪恶的金刚,保护地球免受更大的威胁。
3.《哥斯拉:怪兽行星》(2017年)。
在这部动画电影及其系列作中,哥斯拉是人类抵抗地球上其他强大怪兽的关键力量。
看来,它和金刚的战斗史很有渊源。
金刚(King Kong)这一角色最初出现在1933年的美国电影《金刚》中,由梅里安·C·库珀(Merian C. Cooper)和埃德加·华莱士(Edgar Wallace)创造。
这部电影标志着特效电影的一大突破,金刚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怪兽之一。
它作为电影角色的主要发展历史:1.《金刚》(1933年)。
这部原版电影讲述了一只巨大的猩猩在被从荒岛带到纽约展览后发生的一系列悲剧故事。
金刚最终在纽约爬上帝国大厦,在与飞机的战斗中坠落身亡。
2.早期续集和衍生作品:1933年的电影大获成功后,同年推出了续集《金刚之子》。
此后,金刚的形象在多种媒体上被不断复制和重制。
3.《金刚》(1976年)。
这是对1933年原作的一次重制,由派拉蒙影业出品,故事和特效均有现代化的调整,再次讲述了金刚被带到现代文明社会的故事。
4.《金刚》(2005年)。
彼得·杰克逊执导的这部电影是对原始故事的一次重新演绎,不仅特效技术达到了新高度,而且对金刚的性格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探讨。
这应该也是最被国内观众熟知的一部。
当娜奥米·沃茨站在帝国大厦上与金刚依靠在一起时,这种跨越种族的理解,让人共情、共悯、震撼。
某种意义来说,在金刚进入哥斯拉这个世界后,感觉它好像是从帝国大厦的楼顶直接被移动到了hollow world中,还在生机勃勃地活着,也让心里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5.《金刚:骷髅岛》(2017年)。
这部电影是传奇影业“怪兽宇宙”系列的一部分,重新设定了金刚的故事背景,不再是纽约,而是在神秘的骷髅岛。
这个版本的金刚被描绘为一个更加英雄化的角色,保护岛上的生物免受外来威胁。
6.《哥斯拉大战金刚》(2021年)。
这部电影是金刚与另一位电影图标哥斯拉的大银幕对决,标志着两个电影怪兽传奇的交汇。
金刚的形象和故事在近一个世纪的电影历史中不断演化,从恐怖的野兽到具有复杂情感和英雄主义的角色,时代在变,电影技术在变,观众的口味在变,一切都没有绝对,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我期待未来有一天,星矢和哥斯拉金刚联合,对打蝙蝠侠的平行世界中的黑化版,有意思了。
第536篇原创影评,本文首发于电影公众号《云何电影》,有大量剧透,建议观赏影片后阅读,综合评分6.5分。
也许是受了《异形大战铁血战士》火爆的启发,巨型怪兽也搞起了跨IP大联动,于是《哥斯拉大战金刚》系列应运而生,第一部更像是美军武器装备大展示,第二部就没人类啥事了,主打的还是怪兽大战怪兽。
从第一部其实就不难看出,金刚对付些巨型动物型怪兽还算游刃有余,对付哥斯拉这种吃核武喷激光超越常规动物范畴的“怪物”真的是力不从心,更不要说从原本设定来看金刚在哥斯拉的体型前也只能算小卡拉米,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这还是电影为了拉近二者的实力差距,已经把体型改的比较接近了。
这一部本以为金刚戴上了拳套,跟钢铁侠大战浩克似的,打不过上点科技呗,没想到二者直接不打了,金刚说不仅打不过你,你的兄弟这帮开挂的我都不是个,但我可以拉着你打你兄弟,你地上称王,我地底称王,咱们各自安好。
然后中文片名就显得有点尴尬了,那还是象征性的打一下吧,再搞个魔斯拉出场2分钟当个和事佬,两个大兄弟立马握手言和,正好对面人头也送上门了,直接开干。
特效场面没啥问题,稳定发挥,就是看完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真的是全员工具人,从怪兽到人类,都是工具人,地底探险小队的组成太典型了,臭脾气的老白男,坚毅的女科学家,搞怪的黑人民科,嬉皮士前夫(男友)哥,小女孩,小女孩负责和金刚的情感联系,日复一日的演出金刚经典戏码,怪兽里面,金刚负责感情+辅助战斗,应该说是感情戏为主,不仅有和人类小女孩的,还有和自己同族的family羁绊,黄毛小猴死了爹,金刚说:“以后你就是我的儿子啦”,小女孩也是,和女主的母女情,共同组成人兽亲情账号矩阵,就差开始直播带货了。
哥斯拉更是工具的不能再工具,杀了个配角工具龙,染了个粉毛,二话不说就和来自寒武纪的东北老铁干上了,最终还是新生代干掉了老将,粉毛干掉了老登,核辐射干掉了自然冰雪,突出一个牛,然后把古罗马斗兽场当了窝,美美困觉。
这里面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地底工具人,还是个黄皮肤亚裔,有种当年哥伦布横跨大西洋发现印第安人的奇怪既视感,实在看不出其存在的必要性,大概其存在主要是为了最后一幕,土著伊维小姑娘见识了现代文明的灯塔,再也不愿回到地底当个落后的土著,fine,这很美利坚。
云何电影聊一点电影,品一味生活,不知何所云,不知云几何415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金刚IP越来越娱乐化了《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 《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这部影片不仅为我们展现了金刚这一经典角色的新篇章,同时也折射出了当前电影制作和娱乐行业的某种趋势。
金刚这一IP的演变,似乎正在逐渐消解我们对电影艺术的严肃性期待。
与漫威英雄系列相似,这些作品常常以轻松幽默、无太多深度的剧情为特点,似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很快这种模式商业遭到了失败。
然而,近期《死侍与金刚狼》的国内同步上映,又让我对漫威的这种“轻松”风格是否将再次风靡产生了好奇。
观看《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后,我不禁思考,如今的影视作品是否正朝着短视频化、娱乐化和子供向的趋势发展,而那些曾经深入人心的严肃作品,比如老版本的《金刚》,是否已被归类为所谓的“文艺片”,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这种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还是互联网时代下年轻人娱乐口味转变的反映?
1. 电影艺术走向短视频化时代我之所以谈及这些,是因为在我心中,2005年彼得·杰克逊版的《金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部影片以其超长的时长,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经历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洗礼。
高中时期的我,在观看这部电影时,仿佛世界观被重新塑造,那种强烈的真实感带给我前所未有的震撼。
那种真实感所带来的情绪压力,与《闪灵》中的压抑感相似,让人暂时忘记了娱乐的本质,完全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氛围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观看2017年的《金刚:骷髅岛》时,虽然仍能感受到一部分社会议题的探讨,但整体风格已逐渐偏向娱乐化。
再到《哥斯拉大战金刚》的第一部,这种商业化的气息愈发明显。
我在当时给出了两颗星的评分,而今天看完《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后,这种感觉愈发强烈。
这部作品似乎更多地满足了年轻观众的娱乐需求,成为了一种“子供向”的娱乐产品。
2024年6月18日,我写下这篇电影日记,以此记录刚刚看完的《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
我首先要强调的是,我并非是那种排斥爆米花电影,或用文艺片来标榜自己精神世界的人。
实际上,我挺喜欢这种商业大片带来的娱乐感。
然而,当我看到金刚这个IP在演变中逐渐从严肃的议题转向更为子供向的内容时,内心还是感到了一丝感慨。
记得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金刚这个形象时,它在我心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帝国大厦的顶端,这个来自恐龙时代一般的生物傲视着人类社会,它让我对自己所处的钢筋水泥环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反思。
它似乎在提醒我们,人类并非那么伟大,也并非那么了不起。
这些记忆,伴随着我成长,每当看到与金刚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时,总会让我回想起那段时光。
2. 彼得·杰克逊的奇迹影像2005年,当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我购买了《金刚》的DVD9碟片。
与其他的电影不同,这部电影用了三张光盘来呈现。
看完后,我深感彼得·杰克逊的才华。
他通过这部视觉奇观的作品,向观众展示了社会和地球的关系。
在那个时代,互联网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人们的思想也相对较为严肃。
我记得,当时周围的人,包括一些年纪较大的人,甚至以为这是一部真实的影像记录。
那时候,人们对于电影的期待和认知,与现在有着很大的不同。
2017年的《金刚:骷髅岛》在我看来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这部电影将金刚与一位貌美的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现代化处理,没有过于强烈的暗示。
同时,在价值观设定上,它依然延续了反战的主题,通过战争场景中的贪战恋战者的遭遇,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认为这部电影找到了真实历史与编撰历史之间的微妙平衡。
它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了我们无法直接言说的事情,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思考一些更为深刻的问题。
这种处理方式让我对这部电影赞赏有加。
3. 电影市场的“甜蜜陷阱”谈及《哥斯拉大战金刚》,无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其内容明显向子供向倾斜。
在影片中,哥斯拉在城市间肆虐,大楼坍塌的场景与日本的奥特曼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楼体的处理追求简单化和刺激化,使得除了小朋友外,成年观众在观看时很难产生代入感,仿佛是在看一部动画片。
虽然这样的设计在娱乐层面确实有其效果,但结合金刚这个IP多年的变化来看,它确实从最初的严肃性逐渐转变为更为轻松的内容。
这种变化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因为电影产业需要不断拓宽观众群,特别是吸引年轻观众,他们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对电影市场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类似地,《007》系列中的邦德角色也经历了从夸张喜剧到实打实的转变,甚至借鉴了《谍影重重》系列里,带有是使命感和沉重感。
这种变化不仅是为了迎合每个时代观众的喜好,也是为了适应传媒方式和沟通方式的演变。
虽然这样的变化并非坏事,但对我而言,金刚这个IP的转型确实让我感到一丝遗憾。
它曾经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和思考,但如今更多地被赋予了娱乐和轻松的色彩。
以上就是我对《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电影日记。
不管别人怎么看,在我这里,《哥斯拉大战金刚2》远超前一部。
首先,人类戏份比之前少了很多,弱化那些不必要的人类故事,终于在怪兽片里给人类找准了定位——辅助。
怪兽片,看的就是怪兽,人类负责穿针引线,打打辅助就好了。
这一部里完美执行了这个策略,人类负责给怪兽看牙、装机械手臂、唤醒摩斯拉……全面保障最后终极大战的完美呈现。
其次,画面明亮,特效宏大。
这一部比怪兽宇宙之前作品提亮了不少,怪兽几乎全程在白天打,很少有那种黑乎乎的雨夜场景,即使在地心世界,也是光线给足,海量奉上怪兽细节给观众看个够。
最重要的是,这一部怪兽真的多!
感觉全片80%都是特效画面,不是描绘地心世界瑰丽奇观,就是展现各种奇异的泰坦巨兽。
除了哥斯拉金刚两大男主角,还有酷似螃蟹&章鱼合体版的斯库拉、成群结队的彩翼鸟、北极泰坦提亚马特、凶猛却不知名的湖中蛟龙、震撼回归的摩斯拉、反派刀疤王和困兽雪魔,以及一整个金刚族群身形各异的猩猩们……全程看着怪兽逐一登场,越发觉得:票价可太值了!
而且,每一场对战都好看!
哥斯拉怒喷斯库拉宛若致敬哥斯拉和穆托的大战名场面,金刚对战湖中蛟龙也让人想到骷髅岛上手撕大章鱼的画面,而金刚和哥斯拉的埃及金字塔大战又炸裂又有故事感,两位宛若许久未见的老友,只是金刚心怀鬼胎想把哥斯拉骗进地心,打到后面直接拖着哥斯拉尾巴就往传送阵走,哈哈哈,场面一度又燃又搞笑!
至于最后的大战,更不用说了,怪兽团战,巅峰对决,特别爽,超级过瘾!
《哥斯拉大战金刚2》好看爱看还想再看,怪兽宇宙请继续搞下去啊!
主线剧情主打一个爱信不信自圆其说,动作戏并未超越第一部。感觉看了一部《猩球革命之复仇者联盟》。
真假美猴王,地心水帘洞,寓言工具书,人类无用处。超进化粉红,铁拳真好用,解放殖民地,恁蝶是真主。
看得我如坐针毡,全是stereotype
说实话我觉得比沙丘2好看
强如金刚牙疼也得拔,哥斯拉窝在斗兽场像个大猫可可爱爱。
刀疤王长得好像冯小刚啊
两大地球霸主联手,正邪组团开战,始终未及我想象的《哥斯拉大战金刚》。大场面较上一部升级,哥斯拉依旧成配角,人类主角戏份过多,居然还给你来个丛林遗迹探险,也许是全CGI特效成本贵的原因,动作戏被压缩,尤其压轴大战的铺设和上部一模一样。大战铺垫薄弱,刀疤王能力弱,和金刚开打的缘由不清不楚,像在看《猩球崛起》,看这种片仿佛不用文字也能听得懂怪兽交流的语言。Sythwave配乐醉耳,海底激战和里约海边组团大战最为吸睛,但终究不如上部香港大战那般吸睛难忘。金刚所戴手套像灭霸,吸收满核辐射蜕变为粉红鳞甲的哥总酷炫夺目,雪魔喷出结冰顿觉奇异,和哥斯拉上演“冰与火之歌”。剪了短发的Rebecca女神好美,嬉皮士风丹丹龙秀色可餐,两位俊男美女帅气联袂太养眼了!长大了点的小女孩好可爱,我终于可以在大银幕看到陈法拉演好莱坞电影了!
人类太坏了,为了让两个人气怪兽打架,各种给他们创造机会和误会,金刚从地底下出来,明明是为了召唤哥斯拉下去打刀疤王,编剧为了呼应片名,愣是让哥斯拉上来就打了金刚一拳,直接把金刚打懵了,哈哈哈!
原来金刚是替天行道的大侠,哥斯拉是会吸星大法的邪魔外道!
电影科技,资本,每年在好莱坞制造大量垃圾电影,随着人们越来越宅,这条路很快就走不通了
黑人好吵
果然怪兽片人类戏份变少就好看多了,打戏很过瘾,爽就够了剧情可忽略不计。
不谈逻辑,不爽就干。人族就是气氛组。浪费不少篇幅。影院里,影音享受就行了。片尾无彩蛋,差评。 3.5星,爆米花片
2.75上集可謂振奮人心的大爽片,亞當溫加德接手大幅順應民意,改以最精簡的人類支線給予怪獸戲最大發揮空間,續集依舊走這個路線,怪獸戲更多(金剛佔了一大部分),地心冒險的新鮮感是上一集人類戲鋪陳好看的原因之一,這集繼續在地心冒險中擴展新世界觀,新鮮感早已蕩然無存。金剛戲份的大幅增加相對地也壓縮了哥佬的戲份,如果金剛單獨的篇幅是好看的也就算了,但是這次的鋪陳也是索然無味,開場還直接變金剛日常番,會不會太兒戲了?真能誇的部分還是只有打鬥,在動作場面上亞當溫加德還是清楚該如何拍出怪獸大戰的爽感,最後在里約的大決戰爽度總算回到了上集的水平。人類戲的篇幅拿捏其實跟上集一樣精簡、不喧賓奪主,但這集就敗在鋪陳已無上集的新鮮感,所以終究有冗長無趣之感,對上集有多愛對本集就有多失望,只能期待-1.0早日網播了。
哥斯拉战前准备:充电
前半程是分三条线并进叙述:一条是哥斯拉为何突然躁动、连续干掉大蜘蛛和提亚马特海怪后吸收能量,似乎在为某场大战作准备;另一条是金刚在地底世界探索到一片未知区域,遭逢同族猩猩袭击,于是反击并深入对方领地;第三条是帝王组织识别到地底前哨站发来的求救信号,于是主角团深入其中发现了地底的神秘部落……后半段是怪兽间从地底打到地表、在引力变化环境下的3vs2对战。整体来说平淡,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桥段,前期悬念与揭谜&后期团战都不过瘾(想想哥斯拉vs基多拉时的氛围)。反派太弱毫无压迫感。金刚能与女孩沟通,就消除了巨兽那种捉摸不透不为人类意志转移的神性,剩下的纯粹是体量堆积,假牙机械臂一上身,颇像猩猩队长、化身变形金刚。哥总虽然进化了,却愈发像个憨憨,得摩斯拉管着,团战碰上雪魔也毫无优势,像个只能虐菜的配角了……
战斗!爽!
★★★☆:因为2014年版《哥斯拉》以及《金刚:骷髅岛》《哥斯拉2:怪兽之王》《哥斯拉大战金刚》都是在IMAX厅观看的,于是我也果断买了IMAX 3D版《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的票(安溪金逸影城IMAX厅都排本片导致我没能看到我最爱导演「宫崎骏」新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IMAX版,而那部第96届奥斯卡奖最佳动画长片才是我时隔四个月再次大老远前来县城观影的主要原因)。有些电影让我看得爽就够了,没指望它能触及心灵、引发深思、影响人生。一如既往的观感,看大怪兽们打架还算给力,不过故事剧情却有些无趣、始终没能令我足够尽兴。附注:上一部和外甥炜一起观影,这一部与外甥辉一起看片。
中学生电影……哎,有一幕竟然直接搬了avengers的cgi模型!这
金刚和哥斯拉的思维越来越像人类了,没有新奇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