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后即焚

Burn After Reading,CIA光碟离奇失窃案(港),即刻毁灭(台)

主演:乔治·克鲁尼,约翰·马尔科维奇,蒂尔达·斯文顿,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布拉德·皮特,J·K·西蒙斯,凯文·苏斯曼,大卫·拉斯彻,理查德·詹金斯,伊丽莎白·玛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阅后即焚》剧照

阅后即焚 剧照 NO.1阅后即焚 剧照 NO.2阅后即焚 剧照 NO.3阅后即焚 剧照 NO.4阅后即焚 剧照 NO.5阅后即焚 剧照 NO.6阅后即焚 剧照 NO.13阅后即焚 剧照 NO.14阅后即焚 剧照 NO.15阅后即焚 剧照 NO.16阅后即焚 剧照 NO.17阅后即焚 剧照 NO.18阅后即焚 剧照 NO.19阅后即焚 剧照 NO.20

《阅后即焚》剧情介绍

阅后即焚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根据曾于1977年至1981年间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斯坦菲尔德·特纳的小说《高度机密:总统、中情局局长和特工》改编而成。 Osbourne(约翰·马尔科维奇 John Malkovich 饰)是CIA的资深分析员,因酗酒问题被开除。沮丧的Osbourne回到家中又不被老婆重视。他妻子Katie(蒂尔达·斯文顿 Tilda Swinton 饰)是个冷冰冰的职业医生,与财政部的Harry(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饰)偷情,在船上共度春光。Osbourne赌咒写一本自传来透露CIA的高极机密,却被一心想跟自己离婚的Katie错拿去记录调查自己的财政报告,后又不慎落在了健身房。被傻里傻气的健身房女员工Linda(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Frances McDormand 饰)和稍有点二百五的健身教练Chad(布拉德·皮特 Brad ...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狮子王未生吾为君亡浴血兄弟闪光少女朝颜爱在度假屋请寻找我不能说的事情陷曼哈顿去海边吧致命主妇不方便的记忆大冒险王之金丝玉盘正义联盟与红白黑黄:超级英雄和猎人(上)地狱屋2自恋刑警许愿人鬼怪出租车十英寸的英雄飞黄腾达晚唐花语苏沐瑾情事与事情视频恐惧症有关欧柏特不忠大笑江湖恋爱Flops不知剧情也无妨山姆之子:黑暗深渊

《阅后即焚》长篇影评

 1 ) 太棒了~

只能说太棒了~貌似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就是由这样的弱智和偏执狂们组成的,貌似全世界的官僚们和统治者们都是这样的250加白痴们组成的,貌似我们以及我们的生活,也是处处充满了loser和变态以及色情狂~呵呵,事实呢?

当两位米国公民手持一张cd大摇大摆走进俄罗斯驻美大使馆要求贩卖情报的时候……真是太牛X的想象力了……接待官员还问,这个光盘是pc还是mac的?

……感谢科恩兄弟把这样一个好的本子拍成了电影,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

另,小布同志演起白痴型或者精神病型还真是透着喜庆和找人喜欢,95年的十二猴子,99年的搏击俱乐部…… 即便是我从没看上的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这里也是拳拳到位。

 2 ) 阅后即焚,笑完走人

没采访过科恩兄弟,但我猜这神经质的片名可以顺便给观众提个醒:看过笑过就算了,管他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你就要伤感了,如果是假的,你就被忽悠了。

结果,大家在电影放完的时候,跟片子里的人一样大叫:WHAT THE F-U-C-K?(这都TMD什么玩意儿)都被忽悠了。

多好玩。

有时候我还真的相信幽默的风格什么的是有国界的,刚看完这部的时候有点儿找不着北:就这么完了?

后来的几天,越想这部越觉得好笑。

上网看小资横行的豆瓣,果然也是骂声一片。

恶趣味,冷笑话,无厘头,神经质,这样的词,听起来抽象,放这部电影里就相当具体了。

我讨厌恶搞片,觉得太低俗(不过年初的严打活动过后,低俗这个词已经很有喜感了),这部虽然搞,但不恶,相反蛮有趣。

3700万美圆的小成本制作,牛B轰轰的大导演,一水的好莱坞一线明星,如果较真起来,制作费还不够付那几个腕儿的片酬。

这票人明摆着就是在玩儿。

拍片的人都这么放松了,看片的人就不能放松点儿看?

科恩兄弟有创意。

值得表扬。

比那些装B的电影强多了。

这片类似杜琪峰去年拍的文雀,是个茶余饭后的休闲小品。

如果说杜琪峰那部是雅趣,那么科恩兄弟的这部就是恶趣味。

不少细节都很有意思,比如片头的定位系统,片头字幕上边一行英语下边一行俄语,明白着是情报光盘的很正经的主题;乔治克鲁尼在地下室做个色情的手工,镜头却在搞神秘兮兮的阴谋论;国务院,国家安全局,政府部门,CIA,FBI,听起来都很派头的名词,可是里面的人物还挺白痴。

就像乔治克鲁尼说的,这片里的人就是一个比一个傻。

—— 一堆大牌争着当白痴,这个就已经很好笑了。

哈哈哈哈;搞情报的,到头来却轻易被自己要离婚的妻子算计;电影海报俨然一副间谍大片的派头,电影配乐也是,一惊一乍,老婆准备离婚,派私家侦探跟踪老公,还用上了动作片里常用的管弦乐和交响,煞有其事。

其实仔细想想,还有点星爷的无厘头的味道。

  前几年看过一部彭浩翔的《大丈夫》,老婆抓老公偷情,拍得跟个警匪片似的,也很搞。

还有一部奥利弗斯通的《不准调头》(U-TURN),里面的西恩潘简直就是倒霉到喝凉水都噻牙。

虽然我不推崇“幸灾乐祸”这样不厚道的小人心态,就像我不怎么待见韩国那部红透半边天的《倒霉熊》——看一个傻乎乎的人一路上衰到近乎崩溃,并以此为乐,我是怎么笑怎么不舒服。

但这部《阅后即焚》实在是很傻很搞很突然,那套道德的玩意儿在这里压根用不上,等到你反应过来想批判还是骂娘的时候,电影已经结束了。

没有教化,没有媚俗,没有鲜艳的PS后的颜色,没有故作深沉,没有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叙事,没有小资文艺腔,没有好莱坞惯用的俗套伎俩,这样的电影太稀有了。

就像国内好不容易出了个宁浩,再来几部疯狂的自行车也不嫌多。

一直做聪明人,早晚吃亏,偶尔被人家耍耍,认认输,也是种生活情趣。

科恩兄弟拿中情局开涮,电影拿我们开涮,偶尔这样互相涮两下,感觉还蛮好

 3 ) 某些时刻总归是真挚的

这部片子里每一个人都不可救药。

Harry (乔治克鲁尼)对妻子不忠,倒不是感情不好,他就是这样的人,他沉迷于欺骗,对任何一名女性都假惺惺,能虚伪地吐出“我爱你”。

Osbourne (约翰·马尔科维奇 )是个傲慢的混蛋,从他第一幕被开除的场景就能看出来。

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聪明人,其他人都是蠢货(moron),所以他觉得自己被开除肯定不是因为自己酗酒而是政治迫害。

Chad(布拉德皮特)太蠢,这倒罢了,偏偏还爱做白日梦。

显然健身教练的工作太无趣,他要找点刺激,却不知道无论胆量还是智慧,他都不是那块料。

Linda(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其实不傻,只是她想要的生活和自己有的生活差得有点太大,所以她才如此执着于整形手术,真希望能从此改头换面,但这世上哪有这样的容易事?

Katie(蒂尔达·斯文顿)冷酷无情,她视自己的丈夫为狗屎,离婚争财产这事做的心狠手辣,身为儿童医生显然讨厌小孩,也不见得对 Harry 有多温情。

这些不可救药地人以为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忙忙碌碌地追寻它们,结果两手空空,不仅如此,有的连小命也丢了。

即便 Linda 是里面唯一一个达成目的的人——做整容手术——她也不太可能找到一个不 loser 的男性。

很可怜吧。

可是想想,大部分人的生活不是这样的吗?

你现在做的事,真是你想要的?

还是你以为你想要的?

我们自己永远看不清。

就像 Harry 以为自己是那个在外面逍遥的人,没想到自己也是被骗的那个。

多少现实中的恋情都上演类似的故事。

好在即便如此,还有一些动人的时刻。

即便 Harry 这样的大骗子,也费了心思给妻子做一个鸡吧摇椅,当他得知妻子出轨要离婚后拿斧子砸烂鸡吧摇椅的场景是这部影片里最动人的时刻。

很悲伤,同时又很可笑,但总归是真挚的,某些时刻。

 4 ) 简直是一部二百五的群戏!

《阅后即焚》。

8分。

伊桑·科恩、乔尔·科恩编剧、导演,乔治·克鲁尼、约翰·马尔科维奇、布拉德·皮特、蒂尔达·斯文顿主演作品。

这么有趣的片子简直太值得分享了,而且“阅后即焚”这四个字真是非常好,值得玩味。

故事改编自CIA局长亲笔写的小说,其真实性更加有意思。

奥斯本作为CIA资深分析员突然因为酗酒被开除了,于是他计划回家写点回忆录记录下当年他在局里干的那些勾当。

他的妻子凯蒂可不是省油的灯,一方面忙着和财政部的哈利偷情,一方面错拿了奥斯本的光盘还遗失在健身房。

健身房里的二百五琳达虽然身拥众多情人但依然热衷于美容整容手术,正为手术费发愁,就想着拿这个光盘敲诈下,这一想法与她的二百五情人查德不谋而合。

两人计划动手敲诈奥斯本,不成的话就送去鹅毛子大使馆。

这真是一部二百五的群戏,非常精彩,极其有趣。

一个网友的提问引发了尴尬,琳达这个丑女人同时拥有乔治·克鲁尼和布拉德·皮特两大情人,她为何还要去整容?

 5 ) 谁也没有想到是这种故事

我没有后悔去看这部电影,因为很搞,很无厘头,让人很无奈,让人很悲哀却又是笑着看完的电影。

Brad异常的搞笑, 发现他完全可以靠他那可爱的面庞来扮演20岁的小孩,甚至可以娘娘腔。

也不否认,都是演技拍的演员精湛的演出,很真实的感觉,可就是这电影太搞了。

整个就是个乱了套的社会,你怎么也想不到结局,除非是个疯子,我现在怀疑编剧就是疯了。

人人都离婚,明明就是很无辜的人就这么死了???!!

看电影时,我有心理准备这不是部特别好的电影。

可是,前面的locals 笑得也太招摇了吧,虽然我笑得也很招摇。。

WHAT'S FUCKING PERSON FOR SUCH FUCK THING!! FUCK,FUCK,FUCK...这是里面出现的最多的单词,FUCK!

真的是太异想天开了

 6 ) CIA Man

每个角色在生活中都很努力地生活着、很认真地解决问题,然后就集体制造了一出爆笑的黑色幽默剧。

片尾的CIA Man的结束曲恰到好处。

"Who can kill a general in his bed?Overgrown dictators if they’re red?Fucking-a man!CIA Man!Who can find the counteragents quick?Especially the ones themselves have picked?Fucking-a man!CIA Man!Who can plan a riot in Vietnam?Who can have the troops destroy the Cong?Fucking-a man!CIA Man!Who can buy a governmental chief?Who can pick the next one out as quick?Fucking-a man!CIA Man!Who can get a budget that’s A-rate?Who will be the 51st state?Fucking-a man!CIA Man!Who would drop secrets as Service?The one that’s got the other service nervous?Fucking-a man!CIA Man!Who can cipher anything with zeros?Not well known, but simply, well, they’re heroes,Fucking-a man!CIA Man!Who can take the sugar from the south,Pour in LSD and put it back?Fucking-a man!CIA Man!Who can squash republics like bananas,If they do not like their social manners?Fucking-a man!CIA man!Who can train guerillas by the dozen?Send them back to kill their uncs and cousins?Fucking-a man!CIA Man!Who’s the agency well known to God?The one that cut the staff and cut His rod?Fucking-a man!CIA Man!"

 7 ) 《阅后即焚》信息时代的欲望与恐慌

  前两天看新闻,垄断市场价格的奶粉巨头们在发给员工的电子邮件中提醒,为防止信息外泄,最好以口头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不要留下文字证据。

这些邮件也随即被删除,但在相关调查中,邮件又被技术人员恢复了数据,并成为巨头们垄断市场的有力罪证。

  为湮灭证据而删除信息,信息复又被恢复成为证据。

这一事件本身带有强烈的黑色幽默效果,让人想笑,却又让人不寒而栗。

膨胀的信息时代,保留隐私,几成奢望。

  可《阅后即焚》提供的,却是另一种思路,信息看似愈加透明,实际却如镜花水月。

真相只有一个,而置身其中的人却无不怀抱欲望或恐慌,倾注一己之力将信息拉向有利于自己的一边,最终将信息扯成一团模糊难辨的实物,最终走向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阅后即焚》中科恩兄弟一如既往地玩弄着多头并进的叙事方式,揪起一个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线头,最终导向同一个颠覆众人命运的开关。

一个因酗酒而被辞退的CIA探员写了一些自己的人生回忆录,却被意欲离婚的老婆当做财务信息复刻在了光盘上。

其实这本来也没什么,探员负责的也不过是三级机密,根本没人感兴趣。

而光盘丢失后,被健身房的一对男女捡到,误以为是高度机密,一场有些愚蠢的敲诈就成了将事件搞得错综复杂的导火索。

随后发生的一连串事件看似相当偶然,但又充满了必然性,每个角色的最终命运在一开始就被决定了,是谓性格决定命运。

  一篇单纯的回忆录,到了各怀鬼胎的人手中,就能发酵成了几乎影响国际关系的惊天阴谋,到最后连CIA局长也只能用Jesus Fucking Christ来总结,的确算的上是荒诞至极。

作为冷眼旁观者的观众当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如果你也置身其中,还能如此冷静么?

或者你会像Linda和Chad那样意图借此大赚一笔,或者会像Harry那样被牵涉其中疑神疑鬼,做的最好的恐怕也是像健身房店主那样吓得躲到门后,免得惹火烧身,可一心不想惹火的店主却死得最惨。

一旦某一事物与自己有所关联,不可避免地就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打量或思考,或欣喜,或渴望,或恐惧。

事物的本质还是那样,表象在人眼中却已经扭曲。

能摒弃内心欲望,直透事物本质的,那就是佛了,万法空相的境界一般人可达不到。

  既然人容易受诱惑而扭曲了对事物的看法,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的当下,很难说我们看到的什么是真相。

一则简简单单的新闻,就像探员的回忆录一样,平淡无奇,被稍一加工,就会将大众舆论引导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让你越看越迷糊。

前几天网上爆出条新闻,“王X是李XX的干爹”,这条新闻一看水分就太大了,其中的几个关键词“王X”、“李XX”、“干爹”都是时下热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为博点击率捏造的,但架不住众人对这种热词的关注度,照样有无数人相信。

  其实科恩兄弟在预测这种网络膨胀时代信息不可靠性的同时,还给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解决途径,只是这一途径在今天看来只是个痴人说梦的玩笑——Burn After Reading,如题,阅后即焚。

电影中如果一开始探员不留什么电子稿而是写成手稿的话,妻子也没法复制。

又或者Linda和Chad在捡到光盘后,看完就毁掉,也就没有后面那么多乱事。

遥想当年书信时代,一封密报如若不想被别人窥知,盖上蜡印,阅后即焚,基本上就能保证信息烂在自己心里。

人们也不上网,顶多看看报纸,乡下百姓也就能看看告示,还不一定能看懂。

信息传播渠道单一,不用担心信息过分异化和隐私的泄露。

在今天看来,那是单纯到美好的时代。

阅后即焚,也就可以看作是科恩兄弟对信息单一时代的无限怀恋。

  《手机》中费墨有过一段话:古代书生外出赶考,一去几年,回来说什么都是成立的。

这种对信息单一时代的留恋,与《阅后即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但哪有什么信息完全纯净的时代,信息庞杂也好,单一也好,无不承载着人们的欲望和恐惧。

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肯定会被异化,比如目前扑朔迷离却热闹非凡的棱镜门事件,众人都在关注斯诺登的去向和涉事国的反应,可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谁知道?

  话说回来,又有几个人真正关注真相呢?

    

 8 ) 最荒诞的撒欢打滚与最致命的真实

这是一部谈不上惊艳但绝对过瘾的典型Coen风格作品,满篇的无厘头、傻帽蠢蛋、枝节横生……被推向极致甚至是偏执的Coen式的黑色幽默和惊天意外算是打了个大礼包超值奉送了,我看完之后真是有饱餐一顿的感觉。

我算不上是Coen的粉儿,但这片子让我满意恰恰是因为它非常非常Coen,我仿佛听到两兄弟在说:“你们不是喜欢我们电影里的这些东西么?

这次统统给你们好了。

”看完[老无所依]之后我们对这部片子也许会有些不适应:不会这么轻松吧?

不会这么嬉皮笑脸吧?

不会这么恶搞吧?

但这次Coen兄弟恰恰是豁出去了彻底童心大发当一回小孩,尽情的撒欢打滚。

我在看片时仿佛看得见银幕背后两人如孩童般幼稚而恶搞的坏笑。

这种豁出去撒欢打滚的心态在这部片子中真是体现得太彻底了。

看剧情,N多个傻帽,N多条线索,几乎所有出场的角色之间都能连上线。

人物关系复杂的已经让你晕菜了,情节发展更是无法捉摸。

所有的人举动都是那么神经兮兮,所有的转折都是那么莫名其妙,整个故事都是疯狂的,都是荒诞不经的,或者说——纯属撒欢打滚的产物。

于是各位主演们也就跟着导演一起极尽撒欢打滚之能事,一个赛一个的装白痴。

就像那么多同学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一样,明知道毫无意义,但就是觉得很好玩,很纯真。

这样一部撒泼打滚的作品自然是毫不严肃了,影片中时时刻刻充满了黑色幽默和各种傻帽段子,从未见过Coen的电影能轻松成这样。

因此在这部电影中你没法要求什么,这片子真正要谈论起品质来也不见得有多好,但大家就是心照不宣的抱着同样撒欢打滚的心态欣赏一个轻松荒诞的傻帽故事。

这个故事最后也自然有人死去,也死得很突然,很残忍,但丝毫不给人悲感。

就像戏剧结束,我们也欢乐够了,主角自然要退场。

可对于Coen的作品来说,越是荒诞不经越是没有大脑越值得沉思。

在Coen的作品中,残忍、对现实的嘲弄、绝望、彻底的疯狂,这些一直是永恒的主题。

这么一想,我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凉。

从某种程度上说,越是荒诞不经的东西反而越真实。

在这部戏里,所有的人都是疯狂的,所有的举动都是无厘头的,也许这正是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那多多少少被利欲扭曲了的理智、乃至灵魂的极端反应。

如果说[老无所依]还是一种绝望的话,[阅后即焚]简直称得上是无奈了——这种真实是致命的。

也许世界本身就是这样疯狂,只不过我们同样疯狂以至于没有意识到,我们只能在这种疯狂中走向灭亡、万劫不复?

这么一想,感觉这片子比[老无所依]还灰色。

所以大家还是不要搭理我的胡言乱语吧,身临其境地做一次傻帽就好。

 9 ) 特工也是一般人

这个电影故事的内核也是一个婚外情与中年危机的故事。

但这只是故事的核。

Osbourne是CIA的资深分析员,一开始就被中情局给莫名其妙地开除了,沮丧的Osbourne回到家打算写一部自传小说透露CIA的高极机密,他妻子Katie态度冷淡,根本不把他当回事儿,还暗地里咨询婚姻专家,打算甩掉Osbourne,然后跟情人Harry在一起,Harry是财政部的公务员,原来做过特工。

Katie听从婚姻专家的意见,打算拷贝丈夫的财务报告,结果不巧用了存有Osbourne小说的磁盘,后又不慎落在了健身房,被健身房的两个活宝给捡着了,一个是傻了吧叽的Chad,一个是执意要改变自己容貌一心想做全身整容的老女人linda,这俩活宝以为得到了高级机密,就开始勒索Osbourne,不成,后就直接奔俄罗斯大使馆去了……然后冷酷的Katie、偏执的Osbourne、好色的Harry、还有Chad、Linda(请注意:所有角色都是牛演员出演的噢!

)……所有牵涉其中的人的命运都由此改变了,不是死了,就是逃到委内瑞拉了,要么就是植物人了,或者莫名其妙得到手术费了,这除了因为局中人慌慌张张把事情一件一件越搞越砸外,还因为背后CIA的一帮蠢人的“帮忙”。

在这个电影中,婚外情已经成了见惯不怪的事情,婚外情的外围是一群行动受幻觉指挥的乌合之众,即便是特工,也不例外。

这个电影的底子是1977年至1981年间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斯坦菲尔德·特纳的小说《高度机密:总统、中情局局长和特工》,科恩兄弟这次要干到,自然就是要幽中情局的默。

中情局是美国由总统直辖的最大的情报组织,911后人员得到了极大的扩充,现任局长曾坦言说:“目前的研究分析队伍,是中情局历史上最年轻的……换句让人失望的话说,这是中情局历史上最缺少经验的一支分析队伍。

”为了招聘新人,还请广告公司设计一些能够吸引眼球的招聘广告。

一个作品是一只飞舞的蜻蜓,飞到中情局的科技指导委员会,看007詹姆斯·邦德式的设备是如何研发出来的。

这个广告的广告词是:“技术领先,高度机密。

”这版广告播出后,中情局人事部门收到了3500份求职简历。

随后,中情局又为其另一个部门“国家机密部队”做了一个广告……据说现在中情局的广告已经从技术类媒体到时尚类杂志,甚至在《阿拉伯泰晤士报》上也刊登了一份广告。

中情局宣称,他们寻找的是那些会开锁、懂伪装、能说流利阿拉伯语的人……总之,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才,中情局可能都会有一个位置适合你。

想必,这部电影就是针对这一现状的吧,电影里的角色虽然性格各异,但有非常突出的共同点,那就是——易受暗示、愚蠢、贪婪、推理能力差、行事冲动无意识、情绪急躁,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无论特工、情报员、总统还是普通店员,大家都是一般人儿,彼此除了面儿上那点看上去的区别,里子底下都有一股难以自控而又源源不断的二百五劲儿。

无论如何,科恩兄弟讲故事的本事真是没的说。

 10 ) 蠢货们的小规模荡气回肠

美国大选中的侯选人,时不时就得全家人一起站出来亮相,展示相得益彰,和乐融融。

美国主流影视剧中对家庭价值观的宣扬也是不遗余力的,家庭是最后的港湾,是必须保护的湿地。

在这个片子里,家庭不值一提。

连讽刺揶揄也没有,就当做理所当然司空见惯。

片子开头,有一次派对,被开掉的光头特工男满心忿忿,满口粗话,他老婆站在一边帮着捂着他的刺儿头。

大家也都嘻嘻哈哈,没话找话,顺水推舟遮掩过去。

背后是你出墙,我偷情,黄雀螳螂,不亦乐乎,而且,看上去早已是细水长流,日久年经。

包括那个看电影和上床都一直一脸苦相的网情男,减肥女偷看他的钱包,里面有一张便条:别忘了给我带蜂蜜果核餐点。

无疑是他老婆的叮嘱。

科恩兄弟的拿手处在于一本正经,不滑向滑稽剧。

惯用手法是,无聊处不惜笔墨,重点处则一笔带过,一闪而过。

比如不拉德皮特死在衣橱里一段,不拉德皮特房前盯梢,翻墙而过,潜入房中,一步也不省略。

桥智克鲁尼哼着口哨上楼,洗澡,穿衣,费了半天,到衣橱前又闪回去。

打开衣橱,条件反射砰就是一枪。

不拉德皮特不明不白就这样血溅当场,死翘了。

然后桥智克鲁尼自己吓得咚咚咚跑下楼,半晌还心里咚咚跳地慢慢磨蹭着回到楼上,颤着声:“HELLO?

”到衣橱前,还卖了一个估计荒废多年或者从未用过的难看的侧翻滚。

拣起枪重新打开衣橱,又拨弄半天。

但不拉德皮特直躺着,脸藏在衣堆里,再没有露过。

即使不考虑是死于过时无用的国家秘密,也难免太轻如鸿毛了点。

演员和角色本身也足以构成黑色幽默。

特工男是光头,许多电影里特工角色全靠这颗光头吃饭,但这个倒霉蛋在这个片子里什么都没干,就被开,被戴绿帽子,被莫名其妙地干掉。

不拉德皮特几乎是雄性角色的代名词,在这片子里成了喜欢听恶俗动感曲扭白痴健身舞的教练。

桥智克鲁尼一向是西装男,以前即使演花花公子,也花得有型有款,这回就花得猥琐到家,看看他亲手做的那个女士摇摇椅。

还有中情局大佬门前皮鞋进出,杀人放火,既鬼鬼祟祟,又全然不当回事,俄使馆的业余,拿光盘时不忘狐疑:“PC OR MAC?

”于是,构成了这部蠢货们小规模荡气回肠的,类型片的生活情景剧。

《阅后即焚》短评

他人即是地狱

8分钟前
  • hua
  • 推荐

认识少,除了认脸,没觉得电影好看

9分钟前
  • 🎞🎞🎞
  • 较差

抱着肚子不想說話... d4

11分钟前
  • pandora刀刀
  • 推荐

我想不到布拉德·皮特和乔治·克鲁尼会合拍一部这么白痴的电影

12分钟前
  • yangyxy
  • 较差

虽说导演的导戏功力没见进步,但是250的角色Pitt果然是本色出演,再有就是McDormand大姐,从Coen第一部到这部真是纷繁姿态

17分钟前
  • wangzhy
  • 推荐

有点看得不清晰~

20分钟前
  • Near
  • 还行

很操蛋的一部電影。。。。。

24分钟前
  • FloraJZ
  • 较差

一如既往的cool,最好是年三十晚看,欢乐死了

29分钟前
  • fingcat
  • 推荐

嘘~ 最高机密!!!

32分钟前
  • 利奥波德
  • 推荐

那个光头那么二,怎么可能在巴尔干半岛当过间谍呢??

36分钟前
  • ViGgO
  • 很差

What the fuck

38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太TM黑色幽默了,镜头表演三星,一引申就四星了,这是部导演的电影

40分钟前
  • 七个愿望
  • 还行

非常不喜欢这部片。。。

41分钟前
  • 光明不会告诉你的事
  • 很差

如果是其他导演的作品,可以打4分。但这是科恩兄弟,就只能打3分了。比他们一贯水准要低一块。味道有点怪。像酒水混合物。以水的标准要求,它有点冲,以酒来要求呢,又太淡。有些看过的同志说好幽默好幽默,我可真没看出来。如果那句“从后面搞”就算是幽默的话,那可真太幽默了。要讲黑色幽默,之前评价最低的《师奶杀手》也玩得比这个好。照那个路子搞,也差不到哪儿去。兄弟俩可能还是想有点改变,想搞些生活流的黑色幽默。但生活的况味没出来,黑色幽默味又不足。不黑不白,有点灰突突的。感觉像是《老无所依》大暴发之后,兄

46分钟前
  • 胡淑芬
  • 还行

角色真是为BP量身定做的。。

49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笑死我了

54分钟前
  • Don't Panic!
  • 力荐

冷笑话的cult片

58分钟前
  • 笑子
  • 推荐

一堆衰人终于完成了一个老女人的整容梦。。我看完的感觉居然是有志者事竟成!!!PS:最爱之PITT表演。。那么2,是本色出演么。。哈哈哈

1小时前
  • 果子
  • 推荐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无聊

1小时前
  • TnegaAionarap
  • 还行

there is all the fucking thing

1小时前
  • 言午许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