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毒液:最后一舞》,很民主党的电影,强调从精神层面解放个人,为此革命者宁愿承受千万痛苦,甚至牺牲自己告别他的人们,这样的电影在共和党看来是反动的,随着川普上台,美国民众审美能力的提高(川普上台是结果),后期好莱坞精神影片流行起来的概率会下降,宗教的鸦片已经不管用了。
但我还是为之动容,看之前就告诫自己别被洗脑,但一想到被奴役压迫人们的痛苦,又怎么不渴望响应自由女神撒旦(毒液也是魔鬼)的号召呢:“把你的疲乏困倦交给我,把你的贫穷疾苦交给我,那渴望自由呼吸的蜷缩身躯,那彼岸无情遗弃的悲惨魂魄。
不论是无家可归,不论是饱受颠簸,全都给我,全都给我!
”看完我又恢复了冷静,理智告诉我改革路线不是这么走的,诚然它有教育意义的鼓舞价值,但物质生产方面的力量欠缺考虑,就从美国想解放全世界来看,本国若是生产力有限,又谈何去解放世界呢?
何况,民主党以破坏生产力的方式达到平等,那账单支付上除了依赖科技垄断寡头,又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共和党要在美国执政多年了,来一波拨乱反正,将美国掰回正轨,也许它也会犯错连连,民主党作为在野党可以监督抨击,但批判水平要提高,美国虽然没有提倡马克思主义,但运动规律始终符合马克思主义,共和党和民主党都要从马克思那里汲取营养,这样有利于两党合二为一,最后连一都没有,就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了。
十月份的电影太冷了,比气温降得都厉害。
先是国庆档全军覆没,拉了一堆大的。
再是《小丑2》被吐槽区团建。
直到汤老师的《毒液3:最后一舞》上映,这我就精神了。
根据The Wrap数据,《毒液3》北美的周五票房收入是2200万美元(包括首映场),预计首周末票房仅为5200万美元。
这个成绩是三部曲中最低的一部,远低于早前7000万美元的票房预测。
不过这个成绩并不算太差,这是今年超英电影第二高的票房成绩,仅次于首周2.1亿美元的《死侍与金刚狼》。
并且影片75%的票房收入其实来自于国际市场。
其中仅在国内就获得了3.24亿人民币的首周票房,其中周三工作日上映首日票房就6693万人民币,是2019年《蜘蛛侠:英雄远征》以来,漫改超英电影在国内取得的最好的成绩。
再加上出色的成本控制,整部影片成本只有1.2亿美元,回本甚至盈利的压力不大。
其中2000万美元是作为主演、编剧、制片人的汤老师的酬劳。
这个片酬乍看有点多,占了制作成本的1/6。
但考虑到汤老师身兼数职,又饰演了埃迪和毒液两个角色,这个价格还是值得的。
而且他演得是真的好,把身体不受控制的疯癫状态演得活灵活现,几乎可以说是独创的表演方法了。
但评价层面,影片口碑是两极的,恨的观众说这是系列最差,甚至不如《小丑2》。
喜欢的观众说这是合格的好莱坞大片,作为娱乐片已经完成了任务。
看完电影,我更倾向于同意第二种意见。
故事紧接《毒液2》,是很标准的双线叙事结构。
一条线是外星人派出外星噬菌体怪物一路追杀埃迪,要拿到codex key解放大反派纳尔。
他们两个一路跌跌撞撞前往纽约,路上遇到了去51区探寻外星人的“蜥蜴博士”一家。
最后在51区与噬菌体怪物厮杀。
另一条线是51区地下,一个秘密研究共生体的55区实验室。
由“Mordo法师”带领的军方一边调查纳尔的邪恶目的,一边抓捕埃迪。
逃亡线套的是公路片的外壳,负责提供娱乐性。
而军方基地则是负责调查幕后阴谋,推进故事发展。
电影的问题是,剧情的构建上比较随意不合逻辑。
一上来就是反派纳尔的镜头,自言自语的说我是谁谁谁,共生体做了什么什么,我的计划是怎样怎样,噬菌体你们快去吧!
有点能力的导演都会用画面和情节来讲故事。
像《毒液3》这么刻意的台词解释背景,要么就是导演能力太差,要不就是影片生怕观众看不懂,所以开门见山地“一分钟讲电影”。
然而整条55区的线,都是围绕着调查纳尔和抓捕埃迪展开的,纳尔动机一开始就交代清楚,导致故事没有任何悬念,整条线都废了。
电影里还有个设定,是只要埃迪和毒液合体就会被噬菌体怪物发现,分开了怪物就看不到他们了。
我能理解埃迪要追下瀑布,毒液不得已与埃迪合体救他姓名。
可我不能理解为了跟陈太太跳舞而暴露行踪的意义是什么,为了花掉经费真的不顾逻辑了。
并且这个设定本身就很扯淡,即便他们在怪物眼前分开,也瞬间在它的视线里隐身,理论上来讲他们就不可能被抓住。
还有追踪外星人的“蜥蜴博士”一家子,这么无聊且无意义的一条线,值得编剧再好好打磨一下。
设置这几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打酱油的目击者,戏份么能不能适当砍一砍?
而我最不能忍的其实是佩恩博士,大众脸娃娃音,行事愚蠢没有存在感。
开头铺垫她被闪电击中过,莫名其妙。
直到结尾她变成了“紫光闪电毒液侠”?
真的希望这个角色不要出现在之后的续集中,或者至少换个演员。
看佩恩这位演员的时候莫名觉得有点眼熟。
看了她的作品表才发现,《元年》里的圆脸小姐姐竟然是她演的。
原来挺好看的,不知道这些年怎么进化得尖嘴猴腮的。
说了这么多不满意的地方,下面说说我为什么还是被娱乐到了。
重点就在汤老师和毒液这条爱情线。
虽然已经第三遍了,不如第一集初次相遇的时候来得惊艳,但比起第二部的生硬卖腐要好太多。
何况这是三部曲的终章,因为知道这段旅程即将结束,则路上的点滴变得格外美好。
那些海誓山盟,说一遍少一遍,让人恋恋不舍。
虽然埃迪这个人物,从第一部开始就没什么成长和变化,毕竟整个三部曲其实就发生在一年之内。
但因为知道以后看不到他们谈情说爱了,又加上这三部电影都挺短小精悍的,所以并没太大的审美疲劳。
更更重要的是,电影的动作场面值得一看,节奏也不拖沓。
当你想看一部两个小时以内的纯娱乐电影,就发现这样的类型在电影院里已经很少见到了。
所以说对于《毒液3》,我觉得喜欢汤老师或者喜欢毒液系列,是完全值得一看的。
最后的最后,批评一下索尼,不明白索尼的蜘蛛侠宇宙到底想怎么拍。
毒液出现在《蜘蛛侠:英雄无归》彩蛋中,结果碰完瓷就自顾自的演起了自己的二人转。
很明显索尼旗下的电影没有全盘考虑,发挥极不稳定。
等到蜘蛛侠也没热度的时候,这些阿猫阿狗也必将消失不见。
《毒液:最后一舞》是由凯莉·马塞尔编剧并执导,汤姆·哈迪、朱诺·坦普尔、切瓦特·埃加福主演的电影。
该片于2024年10月2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2024年10月25日在北美上映。
—百度百科 《毒液:致命守护者》,索尼蜘蛛侠宇宙的开端,亦是唯一有续集的电影。
索尼在电影大卖后推出了它的续集《毒液2》,但显然这部电影的质量远不如第一部。
在此之后索尼又推出了两部电影《暗夜博士:莫比亚斯》和《蜘蛛夫人:超感觉醒》,然而这两部电影的质量不能说是低于《毒液2》,也可以算是比肩与它了。
在三部电影的失利后,索尼推出了毒液系列的终章,《毒液:最后之舞》。
《暗夜博士:莫比亚斯》&《蜘蛛夫人:超感觉醒》 说实话,这部电影大体上并没有什么致命的问题。
但节奏过快以至于让人无法感受到这是一个三部曲的完结。
可能是因为三部曲每一部的风格都不协调,所以这一部的节奏也出了问题。
并且本片在开场和艾迪开启公路旅程之间的大量毫无情感起伏,用于交代本片设定的大量文本也使观众感到无聊。
至少动作戏和音乐弥补了观感上的缺陷。
毒液三部曲 本片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出在情感上的渲染。
结合本片作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和它的副标题“最后一舞”,总体来说给人一种英雄迟暮,背水一战的感觉。
但事实上这部电影的确有类似的情节,像毒液牺牲自己与艾迪分离。
但却没能让观众感受到悲伤的情绪,这一方面是由于影片节奏过快而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本片过于看重喜剧效果,就连汤姆·哈迪的表演都看起来像是一个喝断片了的中年人。
汤姆·哈迪并且这部电影的反派也没能给人足够压迫感,本身纳尔的出场频率就不够多,而主要的反派还是它手底下的杂兵。
使用杂兵作为主要的反派也不符合毒液前两部的传统。
漫画里的纳尔况且说到传统,本片确实有意在遵循某些毒液系列的传统,陈太太继续出现在了这部电影中。
但她的出现也只是给本片加入了一些喜剧元素和一段用于对应副标题的“最后之舞”。
但换一种角度去理解,这是本片用于衔接第二段和最后一段的过渡段,只不过过于生硬。
陈太太但还有一个非常令人在意的地方,毒液和其他共生体的设计展现出了狂野和残暴。
一看它的一排尖牙,就让人感觉它的战斗方式一定很血腥暴力,结果这部电影却是PG-13。
这种观感不亚于95版X战警动画剧集里金刚狼的钢爪无法抓伤敌人一般令人无语。
毒液&金刚狼抛开电影本身质量不谈,这部电影或者说索尼蜘蛛侠宇宙也一直没有完全满足观众的预期。
本身我们回顾一下索尼蜘蛛侠宇宙的历史,早在该宇宙还叫作索尼漫威宇宙的时候,很多项目被盲目的确立。
这些项目例如《人狼》,《黑猫与银貂》还是《神秘客》,都与蜘蛛侠这个角色有很大的联系。
但问题是无一例外都是边角料角色。
而且其实观众更愿意看到的是蜘蛛侠。
蜘蛛侠是主菜,而这些其次的项目顶多充其量算是小菜或零食。
用零食和小菜充当主菜显然是不可取的。
而索尼又在各种地方打与蜘蛛侠有关的擦边球,像《毒液2》和《蜘蛛侠:英雄无归》的重量级彩蛋。
这种种迹象都是观众坚信很快就要见到蜘蛛侠在索尼蜘蛛侠宇宙的亮相了,但很可惜在这部电影中仍连蜘蛛侠的影子也摸不到。
所以这部电影引入了纳尔也是在有意在建立自己宇宙的主线剧情,且尽量往隔壁有蜘蛛侠的漫威电影宇宙靠拢。
电影彩蛋那既然这样,这部电影做好了一段新的主线的开端了吗?
我真不觉得这个开头开的有多么的引人入胜,还是回到之前提到关于纳尔的部分,压迫感不足。
说实话,如果让纳尔只在结尾出场可能还好点,但纳尔在片中反复出现了两三次,有点破坏了它的神秘感。
所以索尼究竟能不能把握住纳尔的机会呢?
我只能说,难说。
如果你关注索尼蜘蛛侠宇宙最新作品的动态的话,可以发现最快会和我们见面的作品是电影《猎人克莱文》和《暗影蜘蛛侠》电视剧。
关于其他作品还是未知的变数更多一些。
索尼肯定会继续挖掘毒液这个IP的剩余价值的。
如果索尼能暂时专注于发展主线的话会更好,因为现阶段这个宇宙实在是有点混乱,为避免重蹈DC拓展宇宙的覆辙,还是在多发展主线为好。
《猎人克莱文》&《暗影蜘蛛侠》(拍摄中)关于本片的其他角色我只想说,有一些角色的出现甚至没有任何意义。
比如佩恩博士,她的故事线的作用也就仅仅是弥补了本片没有主要角色为女性的空缺,关于她如何面对童年创伤的故事也只能说是俗套到不能再俗套,且无人在意。
好在本片除了我之前提到具有大量文本的那段之外,叙事总体来说还是以毒液和艾迪为主。
说了这么多缺点,这部电影还是有优点的。
比如雷克斯将军,虽然说本片的节奏很快,但还是塑造了一位相对饱满的角色。
虽说这位将军的人物设计有些老套,但总体来说还是及格的。
先是以敌对关系登场,再到最后的牺牲自我,公式化但及格。
还有本片最大的加分项就是音乐了,如果不是音乐选的好,这部片会更烂。
再一个就是本片的创新点,更多的共生体登场,毒液附身不同的动物。
这些创新无疑带给观众们惊喜且满足了部分观众的好奇心。
毒液附身不同生物所以总的来讲这部电影还是至少在超英电影的及格线上的。
但是索尼会因为这次久违的成功而急功近利的推出更多低质量作品还是会认真打磨接下来的作品就不好说了。
回过头来,索尼蜘蛛侠宇宙这个草台班子竟然已经6周年了,总的来说作为粉丝还是希望它好的,那么最后就希望索尼蜘蛛侠宇宙能够越发展越好,向着十周年,进发!
《毒液3:最后一舞》,2024年10月23日在我国内地上映,上映时间比北美地区早2天。
影片出品国别为美国,出品方为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类型为动作、科幻、惊悚,影片时长1小时49分钟,片尾有两个聊胜于无的彩蛋。
影片发行有2D、3D和IMAX版本,IMAX版本有部分特殊画幅。
基于影片画面亮度比较昏暗,特效水平比较劣质,大家如果真的要看这部电影的话,请尽量选择2D版本。
影片导演是凯莉·马塞尔,此前没有执导过任何作品,也就是说本片属于她导演生涯的出道作,她同时也是毒液系列的编剧,不过并没有为电影成品带来什么优势。
影片主角依然是英国演员汤姆·哈迪,他继续出演埃迪·布洛克的角色,表演状态无比糟糕,已经完全不复当年在《盗梦空间》(2010)和《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2015)魅力四射的模样。
截止本文发布为止,《毒液3:最后一舞》在我国内地上映8天,累计票房超过3.8亿元人民币,从目前趋势来看,最终票房成绩应该无法到达6亿元人民币。
下面正式开始评价环节,如果你已经看过《毒液3:最后一舞》,并且愿意了解我对电影的具体评价,那么可以继续往下翻。
如果你还没看过本片,不想被剧透(虽说也没什么值得剧透的内容),希望亲自坐在大银幕前一探究竟的话,那么可以就此打住,只是记得千万不要选择3D版本。
我在豆瓣上给《毒液3:最后一舞》的评分是两颗星,倒也不是因为这部所谓的完结篇特别糟糕,它只是保持了系列一贯水准。
当年我给两部前作影片的评分分别是三颗星和两颗星,如今想来,当初我对电影评分实在过于宽容。
毒液系列能够持续拍摄是一件令我费解的事情,埃迪·布洛克和毒液的角色塑造是另一件令我费解的事情,这两件事情重叠起来,一度让我的大脑过载宕机。
回顾过往,毒液三部曲每部都在更换导演,实际上换汤不换药,影片质量不升反降,故事剧情是原地踏步的,人物形象是没有发展的,埃迪·布洛克和毒液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要大薅特薅的,拍到了第三部都已经薅秃了,还是没能薅出什么花样。
两位主角无论在性格和认知上都没有构成互补关系,一旦到了展示两者互动的情节,要么就是嘴碎吵两句,要么就是肢体和触手不协调乱甩一通破坏场景道具,循环往复,不止不休。
彼此之间既没有不同种族的观念分歧,也没有彼此为生存带来的利益冲突,更不用谈毒液的寄生会给宿主带来好处或是危害。
《毒液》系列电影对角色塑造是敷衍了事的、是自暴自弃的,尤其是在关于外星寄生生物和宿主之间的互动关系上,远远不如作为后辈的《寄生兽》。
《毒液》系列电影对正面角色的处理又俗又媚,埃迪·布洛克和毒液与其说是并肩作战的友人,还不如说是宿醉邋遢大汉和他的高隐匿性暴躁变形猎犬,从角色功能性的层面来看,他们甚至没有帮助彼此实现成长。
《毒液3》的埃迪·布洛克和毒液,与《毒液1》的埃迪·布洛克和毒液,是一模一样的,是毫无变化的。
本片配角更是莫名其妙,他们的存在既无法构成B故事,也未能对主线故事作出贡献。
在公路上疾驰要见外星人的一家人有什么用?
女博士被雷劈的回忆又有什么用?
铺垫了大半天的穆里根警探又有什么用?
在我看来,他们本质上都是让电影时长注满一个半小时的水分,完全可以被合并或者删减。
电影对反派角色的设计更是偷懒,《毒液1》和《毒液2》的最终反派只是不同名字和颜色的共生体,彼此互换都不会对故事造成影响。
到了《毒液3》直接安排一位宇宙版阿尔萨斯坐在黑暗马桶上唠唠叨叨,放出几条名为异噬体的量产型杂鱼,就将主角方打得落花流水,什么共生体军团连者战队,什么美利坚749局,通通都在排队领饭盒,无法造成任何威胁。
主创团队根本没有考虑到设定逻辑的问题,要知道异噬体是要多少有多少的量产型杂鱼,若非坐在马桶上的纳尔同志过于吝啬,不愿意按照《复仇者联盟1》纽约大战的强度派出杂鱼大军,主角方哪里有还手之力呢?
只要认真一想,就能知道结局决战纯粹是为了让毒液牺牲而制造出来的困境,派出的异噬体数量刚好控制在毒液自我牺牲就能解决的范围内,刻意煽情就显得不自然、不真诚。
与其让毒液带着几头异噬体一同被酸液融化,还不如让毒液与敌对的共生体队伍同归于尽,异噬体再也找不到法典位置,全部灰溜溜地离开。
片尾彩蛋还向观众预告纳尔会脱离困境,毒液也会归来,但哪怕你能继续拍下去,谁又能对付坐在马桶上的纳尔呢?
难道主创团队就没有思考过,步子迈得太大,裤子只会裂开。
看汤姆哈迪一脸的疲惫,想必整个剧组也跟他一样赶着拍完这个无聊的系列电影。
我坐在观众席上的感受也一样,看到片尾闪回剪辑的时候,内心毫无波澜,只有一个想法,求求你快结束吧。
因为本片关于埃迪·布洛克和毒液在逃亡路上的所有情节都是割裂的,就连路上遇见的人是可以互换先后顺序的,并非所有公路逃亡电影都能拍成暮狼归乡。
如果说本片略有一些优点,那就是毒液展现七十二变,先后寄生马、鱼、蛙的设计,但这也仅局限于设计本身。
本片评价环节到此结束,接下来是外延环节。
这些年来,观众总算是亲眼见证了超级英雄电影的衰亡。
这就像过去的西部片、黑帮片、驱魔片、功夫片、僵尸片等类型电影一样,单一题材主宰电影市场的时间是有限的,主创团队的灵感会枯竭,制片厂的胃口会不休止地变大,于是同类电影数量激增、质量下滑,然后观众审美厌倦,不买账不愿看,最终迎来该类型电影衰亡的时刻。
在《蜘蛛侠:英雄远征》上映的时候,我对超级英雄影视作品依然抱有信心,相信人才济济的好莱坞有能力讲好下一阶段的故事。
然而漫威电影多元宇宙搞得一塌糊涂,诸如《永恒族》《雷神4》《黑豹2》《蚁人3》《惊奇队长2》等卧龙凤雏层出不穷,难得的少数优秀作品也因后续作品影响也变成沧海遗珠,无以为继。
比如《旺达与幻视》就在《奇异博士2》瞎搞一通后变成笑话,本可以作为顶梁柱大放异彩的猩红女巫沦为反派草草收场。
基于《奇异博士1》片尾彩蛋,我一度期望《奇异博士2》能够往超自然犯罪和探案的方向拍摄,这种设计也能回应主演曾经饰演过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演艺经历,但现实往往不如人愿。
《蜘蛛侠:英雄无归》更是一大遗憾,影片好不容易凑齐两位前辈和历代反派,却是用响亮的噱头讲了一个烂俗无比的故事,让我终于认识到当年马丁斯科塞斯老爷子对超英电影的判断是正确的,这玩意就是个主题乐园,压根不是cinema。
我目睹着超英电影一步步发展,又一步步走下坡路。
从《钢铁侠》开始另辟蹊径,探索超英电影与类型电影融合的道路,看着《美国队长2》融合谍战,《银河护卫队》变成韩索罗闯入印第安纳琼斯,《奇异博士》对空间视觉特效大展拳脚,《美国队长3》加入武侠片式恩怨情仇,一切都是那么新颖独特、趣味横生。
只是超英电影就像过山车,下坠之时才发现自身已过命运的高点,此后全是加速跌落,一部又一部作品落入窠臼、抛开主线、议题先行,自《复仇者联盟4》之后,漫威宇宙的电影真的还成宇宙吗?
又有哪一部能够脍炙人口呢?
就连最新推出的《死侍与金刚狼》,也不过是看着嘻哈热闹,本质还是抱着《金刚狼3:暮狼归乡》的尸体余温取暖。
隔壁DC可谓世纪惨案,华纳兄弟高层和扎导的恩怨纠葛让DC超英电影彻底成了一个JOKE。
如果说漫威好歹是吃饱了再走下坡路,DC就是由始至终满脸菜色,饿得骨瘦如柴。
现在超英电影的下坡路都要走到尽头,詹姆斯古恩才走马上任,领航DC重新拍一部超人电影。
在如今这个时代,超人又能拍成什么模样呢?
至于哥伦比亚索尼拍摄的蜘蛛侠反派宇宙,更是无比荒诞。
我至今都没想明白哥伦比亚索尼那帮人究竟在想什么,他们是想要借着拍电影洗钱,还是想要以开盲盒的方式去拍电影呢?
几个月前,小罗伯特唐尼宣布要回归漫威影业饰演反派毁灭博士,我感觉大事不妙。
超英电影的形势究竟有多恶劣,才会需要一名明确告别角色的演员重回超英舞台呢?
这对于观众的感情和角色的生死来说,究竟是一种温暖的再见,还是一种无情的伤害呢?
一切都不好说。
我只是猜想,人们想见到的是那个跪在废墟上打出响指的钢铁侠,而不是一个长着同样面貌却恶贯满盈的超级反派。
在《复仇者联盟4》落下帷幕的时候,故事已经讲完了,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早就错过了说再见的最佳时刻。
这几天贴吧报来最新消息,《蚁人3》的净利润是8万元美金,这跟亏本又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我们真的还有那种机会,抱着幻梦、遐想和祝福,珍重地去跟超英电影说一声再见吗?
参加了首映礼,算是给这个“出场石破天惊(第1部),却不料中途拉了坨大的(第2部)”的IP做了个告别。
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估计就是毒液的寄生性能了,已经达到了next level,不止毒液马、毒液蛙,最后的大混战竟然会有一种五颜六色假面骑士鱼贯而出执行任务的即视感。
不过很遗憾,没有等到蜘蛛侠的联动,前作结尾的彩蛋算是兑现了个寂寞。
以及因为补拍的缘故,汤老湿颜值极其不稳定,海报上那个骑着摩托车的印度丑男真的是他。
(不过好像官方已经把那张海报全面撤下,谢谢你,海报侠。
)硬说评分的话,对我来说这部应该介于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不会太难看,至于你说结尾的分别戏有没有泪点,我的评价是毫无,毕竟这可是谁都能复活的漫威啊,你说是吧,量子力学?
刚刚去看完最新上映的《毒液3:最后一舞》,综合体验其实是可以的,它虽然有着很多值得诟病的地方,但在主人公的羁绊关系塑造上还是有点滋味的,而这点滋味就足够给观众带来不错的感动了。
首先说说这部新续作的槽点。
《毒液3》一如既往延续了最近几年超英爆米花电影的恶习,比如工具化问题比较突出,人物行为不太合理等等。
在这些槽点的影响下,最近几年的超英电影也就有了那种为了拍而拍,就纯纯用敷衍态度来收割粉丝口袋的不好滋味。
具体到《毒液3》中,那就是诸如最后将反派怪兽消灭的“浓酸武器”,这武器强大是强大,但整部电影也就在开场略微提及了一下子,而哪怕那群怪物已经强大到摧枯拉朽和刀枪不入,以及明明已经展示过强大的恢复力,连迫击炮都奈何不了它们了。
但那群人类士兵就愣是没有动用浓酸武器的念头,同时该念头也是莫名其妙就被男主提出,并用作消灭反派的终极杀器。
这样的剧情编排就属于纯纯的工具化敷衍,同时该敷衍也会带来一些“能力崩坏”的体验。
一群在前90%的剧情中强无敌的反派怪物,居然这么简单的就用两罐浓酸就能杀死了?
那这样的设定究竟是对谁的侮辱呢?
是毒液为首的共生体?
还是比宇宙诞生还早的反派主人?
亦或者是银幕前的观众呢?
类似的槽点问题我们还能在将军和女科学家身上看到。
对于前者来说,他会很轻易就相信共生体告诉他的事情,如人家说反派就是要来抢主角身上的“钥匙”,以及告诉他毒液和男主随便一个死亡都能摧毁钥匙的秘密,然后这位将军就真将一切信以为真,并立即执行主角团的逮捕行动。
不过同样让人莫名其妙的是,这位将军居然没在逮捕现场就将已经和毒液分开的男主处决掉,他偏要抓回基地再枪杀,而该行为也给男主的反击留下空间。
当然,男主的反击成功还离不开另一群槽点人物的帮助,那就是基地里的女科学家,是她们完全出于第六感的对共生体们的怜悯和信任,认定它们来地球只是迫不得已的逃难,相信它们对人类没有一丝恶意...在种种圣母心的作用下,才有了女科学家擅自拿出毒液细胞,并在危险之际拯救男主的事情发生。
这般用圣母心来推动关键剧情反转的操作,同样是对工具味的强化,是制作人纯纯不想动脑的敷衍而已。
不仅如此,这部新续作除了在关键设定和人物行为逻辑上沾有工具味外,它在“时长”上方也有着强行塞时长的那意思,比如男主和毒液在拉斯维加斯的一系列遭遇就几乎是多余的,什么捉弄门卫,教训随地大小便的顾客,在赌场里撒野,以及和老朋友载歌载舞等等行为都是几乎没有意义的存在...它们不仅不搞笑,甚至对主线故事没有一丝的推动作用,你甚至可以认为这就是赌场植入的一段广告而已。
同时为了让这段“广告”能够承接上主线剧情,制作人还不得不让毒液犯傻,让它在明确知道反派能够追踪自己的情况下,居然亮出了完全体,而随后也才有了主角和反派怪物一同走进基地,并在那里拉开终极大战的事情发生。
可以说《毒液3》的很多情节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同时也会给观众带来一定程度的恰似某些爆米花烂片的收割感。
但是注意了,从整体上来说,这部新电影依旧不算是一部烂片,而原因就在于它拥有一个不俗的“主题”塑造过程。
《毒液3》的主题便是“对家的渴望”。
这不是一个常见于超英电影的主题,一般的超英电影也会聊到“家”,但多数是对家园的守护,或者关于家园被摧毁的仇恨报复等等,很少很少有超英作品会把“希望拥有一个家庭”来作为主题论述的。
但不可否认,这样的主题确实能带来更大的深情。
为了论述好这个主题,制作人安排了方方面面的设定。
比如让共生体抵达地球不为侵略,只为寻找避风港;也比如让男主和毒液遭到正派军队和反派怪物的共同追击,从而营造出主角团的颠沛流离,而该处境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对家的渴望。
不过最有意思的刻画,那还得是让主角和那群前往51区寻找外星人的人类家庭的相遇。
后者便是典型且友爱的普通家庭,他们没有任何超能力(包括异能和资本实力),他们有且仅有的也只是相互尊重和彼此爱戴的真心,然后他们就能够每天都沉浸在愉悦和幸福之中。
这就是男主和毒液共同渴望的生活状态,尤其在经历一系列颠沛流离之后,他们对此“平常”也就有了更为强烈的渴望。
同时因为这份渴望的影响,也才有了男主在拉斯维加斯刚下车时对路边那一对对新人的深情注视。
在我看来,这段“渴望”的塑造过程确实将两位主角的人设给立体化了很多很多,它不再让观众将他们理解成只懂得喊出“我是最强毒液”的傻大粗,而是内心装满柔情的铁汉,而该“柔情铁汉”的特征无疑也是《毒液》系列能被观众追捧的关键原因。
当然,这份“渴望”的塑造还不止步于此,在最后的最后它还被用作主角走向牺牲的根本动力,因为彼时的他们非常清楚一个事情:对方的存在,才是一个家庭存在的根本。
这当然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刻画方式,尤其站在这部电影还拥有前两部故事,以及《毒液3》所强调的“最后一舞”的基础上,这种双向奔赴双向牺牲的刻画方式也就能将羁绊感给拽拉到相当高的程度,让观众动情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所以总的来说,《毒液3》在主题和情感的刻画上是处理得不错的,哪怕过程中存在不少槽点,但它依旧是毒液粉丝们不容错过的存在。
看到最后也没有看明白到底是不是真的是最后一舞,好像还有续集,那么多彩蛋都暗示,另外剧情真的是一般般,场面和特效没有新意,前期看到了太多宣传视频吧,要不是冲着哈迪,其实没啥看的,哈迪是制片人投资人和编剧和主演,也是拼了啊,如果这部票房不好,估计下部就没了吧。
还有就是这次国内先上映,美国后上映,确实对国内观众诚意满满,值得称赞啊,不容易啊。
不得不指出,《毒液:最后一舞》与《749局》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相似性。
无论是从故事背景的设定,即两者均采用了写实风格的怪兽片元素,还是从主角对自身超能力的互斥到互融,乃至它们在市场上被归类为备受争议的超级大烂片,并遭受各种讽刺与批评的境遇,都让人深感这两部影片的相似。
在此,我并非有意贬低《749局》,亦非刻意抬高《毒液:最后一舞》,而是在观影过程中,这种相似性让我感到颇为诧异。
在欣赏这两部电影时,我一直在思考,为何此类影片在今年会遭受如此多的非议?
这些非议究竟源自哪些人群?
基于个人经验,我渴望深入剖析并描绘出这一类人群的特征,以期探究究竟是谁在排斥《毒液:最后一舞》,谁又在反感《749局》。
从《749局》透视超级大片的批评者群像《毒液:最后一舞》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观看《毒液:最后一舞》后,不难发现,该影片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一部非常特别的超级英雄片。
超级英雄片自《钢铁侠》及漫威系列崛起以来,已历经十余载,几乎成为了一种备受追捧的类型,既叫好又叫座。
然而,在持续十年之后,众多大导演开始对这一类型进行反思。
此时,超级英雄片面临着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拓展自身的可能性,以避免陷入单调与乏味。
当我看到《毒液:最后一舞》时,发现它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它像《第九区》一样,尝试将恐怖元素与现实紧密结合,打造出一种写实风格的恐怖怪兽片。
换言之,《毒液:最后一舞》在保持写实基调的同时,并未涉及无聊的穿越时空或复杂的时间线,尽管片头有一幕涉及平行时空。
总体而言,《毒液:最后一舞》是一部正儿八经的科幻片,且属于较为严肃的硬科幻系列。
如前所述,软科幻系列往往涉及平行时空、时空倒流等元素,如《彗星来的那一夜》。
而《毒液:最后一舞》则属于硬科幻系列,更多地关注人类与外星文明接触的目的、意义及可能性。
因此,我认为《毒液:最后一舞》是一部较为严肃的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的角色最终回归到了一个核心点,即无论面对何种文明,我们都应学会牺牲与奉献。
影片中段,一位女研究院与军官在讨论时提到:“在这个时候,科学就是一种牺牲。
”这句台词瞬间让我联想到了《749局》。
因此,我认为从严肃的写实题材科幻角度出发,可以将这两部影片进行比较。
在《749局》上映时,尽管差评如潮,但我曾制作视频为其辩护,呼吁大家不要仅凭个人观点就否定一部作品。
1. 主旋律下的地域文化喜欢《749局》的观众中,不乏正在上学的年轻人,他们可能因时间和能力限制,无法录制视频或撰写文字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观点。
而一些25至26岁、30岁甚至40岁的观众则不断抨击《749局》。
这种现象颇为诡异。
我曾提及这一现象,但当时并未明确指出究竟是哪类人在排斥《毒液:最后一舞》和《749局》。
然而,如今我渴望系统地描绘出这类观众的特征,以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人的观影偏好。
首先,这两部影片共同具备一个显著特点,即对某一地域特定文化的宣传方式极为直接。
在《毒液:最后一舞》中,自由女神像与拉斯维加斯的赌场等元素以正能量、主旋律的方式呈现,宛如一部当地风光纪录片。
同样,《749局》也包含类似设定,如强调团队精神和牺牲精神,在重大灾难面前个人需做出取舍。
这些内容与前者如出一辙,可以说,此类影片均属于主旋律影片的范畴。
事实上,好莱坞在主旋律影片的制作上并不是没有,而是对此类影片的驾驭可谓游刃有余。
从另一角度审视,在展现牺牲精神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细微之处。
《749局》中,当怪兽冲击城市时,镜头掠过城市景象,透露出小城市、小县城的特色,包括古风亭台楼阁以及略显脏乱、陈旧的小县城环境,还有那些不太整洁的城市空间。
这一特点在《毒液:最后一舞》中也有所体现,尽管该片没有直接讲述的墨西哥文化,但毒液却似乎难以融入拉斯维加斯,展现出一种与大城市格格不入的特质。
同样,《749局》中的小县城风格,虽试图借鉴大城市的风貌,却始终无法摆脱乡镇特色。
2. 对大城市幻想与对家乡摒弃的双重矛盾因此,我认为《749局》与《毒液:最后一舞》这类电影的目标受众,是那些出身于物质条件相对落后,当然他们精神层面不一定落后的人群。
他们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却怀揣着对大城市生活的幻想。
例如,《毒液:最后一舞》中的主角出身于小地方,却向往着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和大城市生活;而《749局》中的小城市青年,则梦想着前往北京、上海、广州等时尚大都市。
这种从下到上的落差,塑造了一批心怀梦想的小青年。
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小青年因长期承受父母的压力,渴望摆脱小县城的生活,如同王俊凯在《刺猬》中的角色一样,对影片中展现的家乡元素感到摒弃和愤怒。
他们渴望看到大城市的小资生活,而非与老家相似的场景,因此可能会觉得影片不够高级。
另一种可能性是,一部分学龄阶段的年轻人,由于家庭压力较小,对离开小县城的渴望并不强烈。
他们在观看这类影片时,可能会觉得影片还不错,没有明显的问题,甚至觉得自己的小县城也挺好。
然而,无论这两种观点如何,这两部分人群在网络上发声的能力都相对有限。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当前电影观众的主力军主要是居住在大城市中的人群,而县城或乡镇的观众则相对较少,他们仿佛被困于各自的地域之中。
对于那些身陷大城市却难以回归故乡的人来说,当他们观看电影时,往往需要强制自己去看电影中展现的大城市生活的美好,那是他们的理想国。
然而,当电影转而描绘小城市的美丽与宁静时,他们往往难以接受这样的设定。
例如,当年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人表示,他们好不容易从乡村走向大城市,现在却被告知家乡同样美好,这种设定让他们难以接受。
3. 从《钢铁侠》到《毒液》因此,对于那些讨厌《毒液:最后一舞》的人来说,他们的形象可以逐渐具体。
他们是在过去十年中努力摆脱小县城身份的人群,但如今在大城市中仍未找到合适的位置,无论是物理空间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在没有归属感和位置感的情况下,当他们看到电影再次提及他们曾试图逃离的故乡时,往往难以接受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即使这些故事涉及宽恕、压力、牺牲和原谅等主题。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故事才是观众能接受的呢?
例如,《钢铁侠》这样的故事就满足了观众对富豪英雄的幻想。
主角是富二代,不想继承家族的巨型科技公司,却因一次意外成为新型富豪。
这类故事满足了大众对霸总形象的想象,也催生了诸如清洁工爱上霸总等流行文化现象。
尽管这些作品在某些人看来可能较为低俗,但《钢铁侠》等作品更多地与金钱相关,缺乏对环境的深刻反思。
这些作品的出现,归根结底反映了社会群体的某种戾气。
实际上,我本人对《749局》和《毒液:最后一舞》并无特别喜好。
但我的初三大外甥和三年级小外甥却非常喜欢这些作品。
他们能在其中看到自己身边小县城的元素,不再像我们那一代人对港片中的大城市生活充满向往。
我认为,他们这一代人已经放下了对大城市生活的过度追求,这样的心态转变是积极的。
以上就是我对《毒液:最后一舞》这部电影的电影日记。
4/10 较烂 比毒液2好看6个749局 毒液这个系列可以说是相当波折,第一部出来时我是蛮喜欢的,因为里面不管是剧情的连贯度、战斗场面的处理还是喜剧元素的添加都让我觉得这部电影很不错,而当时看完第二部以后可以说是相当炸裂的,拍的真的是一坨狗史,也因此我对这一部电影期待吃辣的也是很低,毕竟是第二部的编剧来做导演和编剧,看完以后只能说没有辜负我的期待。
剧本写的依托,全片充斥着意义不明的文戏,意义不明的对话以及强行的煽情。
首先是人物塑造方面。
登场人物太多,而且完全没有处理好,导致人物情感铺垫过少,而其中那个博士更是令人讨厌。
都这年头了,为什么还要在电影里加圣母角色,那一句"科学伴随着牺牲"简直蠢到家了。
毒液在这一部电影里也是强行降值,唯一正常人就只有埃迪了。
看外星人的那一家子的人物塑造也是充满了对美国公路旅行的刻板印象,中途唱space oddity那一段真是看得我尴尬症犯了,埃迪那个状态跟我一模一样。
并且本片中对于纳尔这个角色可以说是相当浪费,不知道是因为后面索尼还想在这个勾式宇宙里面给他什么戏份还是什么原因。
虽然说毒液根本不可能打过,但是把他在这个电影里放出来真的有一点强行穿插的感觉,都到最后一部电影了,还要加很多新的设定。
不过那个异噬体的设计还算挺帅的,从嘴里进去会被像绞肉机一样绞成碎渣设计的还是蛮酷的,但是后面异噬体眼看着毒液变回埃迪还不知道法典在哪这一点确实有点弱智。
莫度男爵在这部电影出现的也是莫名其妙,本来以为会有什么彩蛋之类的结果完全没有。
蜥蜴人在这部电影也是莫名其妙,就是个家人侠。
里面很多片段也看得我很尴尬,尤其是酒店跳舞的一段看得我想把眼睛抠出来。
全片的节奏也相当有问题,本来是一场很紧张的追逐之旅,硬是被拍成了轻松电影。
全片反派完全没有一点压迫感和宁静的威胁感,直到最后一场大战到直升机里面坐着的时候才有一点点那种感觉。
文戏和打戏的穿插过于奇怪且没有逻辑,有几场本来比较爽的戏还没有爽到就切到了文戏,而有几场本来应该渲染情绪的文戏也是戛然而止,整体的剧情是想一出写一出,尤其是拉斯维加斯的那个片段,让我感觉添加的过于生硬。
并且本片中很多flag立的也相当明显并且套路化。
比如说要去看自由女神像,这一点在前两部中根本没有提出来,突然就在这一部里加上真的很不自然。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是毒液二拍的实在是太烂了,以至于这一部在回忆毒液二的剧情时让我也感觉完全没有情感共鸣点。
当然本片还是有优点的,首先是汤老师的演技确实能撑起这部电影,而且特效做得还不错,几场战斗场面还是看得比较爽的,而且结尾做得也还可以,算是给了毒液和爱迪一个比较好的结局,就是电影结尾断的太突然了。
如果要看这部电影就去IMAX看,不然就没有必要看,里面有不少时间是用IMAX画幅拍的(感觉很浪费)
我是一个猎物,被抓到了就会死,而且还可能搞个宇宙毁灭之类的事情,只要我躲起来就没事,但是我偏偏要在这关键时刻出来跳一支毫无意义的舞,让所有敌人知道我在哪里。
但是这没关系,因为编剧说这是为了点题,反正我跳不跳最终肯定不影响剧情,甚至中间所有的剧情观众不看都不影响最后的剧情。
我是一个猎人,我可以再生,可以穿越宇宙,一跳就是几十公里远,还有完全可以克制猎物的武器(声波),但我就是不用,诶就是玩,最终把自己玩死了。
我是一个普通人,啥特长都没有,撒也不是,但是我拿着一个火箭筒把搞死几十个军人的外星怪物一炮轰没了,我真牛逼。
我是一把枪,我的主人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军人,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为了抓一个人要跳到河里去,还要在河里拔枪,而对方是一个记者,我们甚至没有收到可以对对方随意开枪的命令,最后我把我的主人打死了。
我是一个观众,我看到最后十几分钟,以为还有什么剧情,结果直接没了。
甚至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穿越多元宇宙的,也不知道这个多元宇宙的设定除了做彩蛋有什么用。
最后回忆的剪辑简直low到不能再low了,建议负责最后这段剪辑的人直接拉去枪毙。
还有我,我是撒比。
太重……太沉重……令人窒息……
sooooooo intense
老影迷阅片打卡~(照例贴几张截图)
制片人最后拿话筒铿锵有力地说:反性骚扰!反性侵和强奸!
Nine days after his death, Abraham had not yet been buried, in fulfillment of Abraham's final message: "There will be no funeral until Martha comes home." Martha's return from Sabah, Malaysia, was certainly a joy for her family, especially her mother Orpa and her sister Bertha. However, after two years abroad, Martha turned out to be seriously depressed due to the rape she experienced while working as a laborer on an oil palm plantation. As head huo87.com of the family, Orpa must also be a strong woman. However, because the environment was less conducive, Martha again became a victim of sexual harassment.
这必须得屠村
appreciate the effort, but really angry at virtually every character in the movie, especially the mother. The person introducing the film before showing said we’ll like the ending, but I feel no relief from it. If you live with wolves, it is your fault for not using your own claws to protect your children, crying does nothing.
不错
太沉重了…看得好难受…这么好的片为什么没什么人看啊
妈妈好可怜,两个女儿都遭受不幸,好在坏人都有惩罚。岛上的风景很不错,被风吹应该蛮舒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