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子的困惑

洋子的困惑,Yangzi's Confusion

主演:黄小蕾,郑雅匀,唐曾,宫宏佳,黄艾丽,任杰,付立加,杨玉兰,王正永,杨子枫,王溪鹭,陈宏,李珏,段作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洋子的困惑》剧照

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2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3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4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5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6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3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4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5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6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7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8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9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20

《洋子的困惑》长篇影评

 1 ) 惊喜,观影体验舒适

7.5分*多数时候,观影者在电影院中面对的是满溢屏幕的男子气概。

这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或正在影响人们的观影与审美偏好。

男性角色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而在类型上趋向贫瘠单一。

因此,这样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显得格外稀有。

*故事发生在当下,昨天、今天和明天;发生在身边,你、我和他;是日常的,普通的,又含有特殊性与各种冲突。

导演通过一个“身边”的故事,以克制的表达,尝试去触碰当下社会的复杂性,包括农村与城市,传统与当代,女性与母职,离异与家庭重组,爱情与婚姻……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深意。

*整部电影让我感到惊喜,很重要的原因是镜头语言、演员表演与情节叙述都没有用力过度。

电影最后,洋子,美惠和外婆同在镜头里的画面,没有过分渲染。

喜欢,舒服。

就怕合家欢式的、热闹的大团圆结局。

电影里,那仅是镜头定格下的一刻和解与和睦,三位女性,三代人,在那晚过后还会回到自己的处境中,那里仍会有苦闷、矛盾、迷茫、疑惑不停地衍生出来,当然也会收获新的理解、快乐、成就……*片尾与片头呼应,换了配乐。

片头的音乐是开启一个故事,流行的、当代的风格。

结尾的音乐是暂告一段落,是一段抒情。

*很有意思的是,妇女们在田间跳广场舞的音乐是动感怀旧风的电子音乐,而不是常常在公园听到的“姐就是女王 自信放光芒”类的口水歌。

 2 ) 三代女性之间的困惑

如果要结合盐津来说的话,这里以一条主路贯穿整个县城,正片开始的堵车其实也能暗喻一点主题。

作为当地人来看,盐津还有很多狭窄充满韵味的小道,如果将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城市结构很好的运用起来,这部影片想表达的困惑或许能迎刃而解了。

最后母女三代人的大和解其实有点不太能立得住(虽然黄小蕾去亲吻洋子这个部分比较戳人)我的感觉是外婆这个人物描写得有些片面,稍微多一点戏份来刻画,让这三代女性之间的一些不可言说的问题得到链结。

就是说能在大荧幕上看盐津的体验感还是不错的,整部影片最大的感受就是希望盐津能越来越好,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这部电影,看到盐津。

 3 ) 不直接表露的细腻的女性表达

首先大大感叹,黄小蕾又好看演技又好,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她的美,这部电影很适合她。

这部电影很细腻。

开头镜头是饭桌上的洋子,背景音是爸爸的聊天话语,妈妈扔掉的日记本。

可能这个结构安排只是想呈现主人公视角,离异家庭背景,以及贯穿全文的线索——日记。

这个结构安排意义不大。

视角选在洋子的困惑。

外婆、妈妈,她们都很少直接表露自己的内心,我们看到的都是她们的行为表现。

在洋子的角度观察这一切,就是困惑的,不知道她们为什么要那么选择。

三代女性主人公,似乎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局外人。

洋子在爸爸新的组合家庭里,像个局外人。

她竭力不想让弟弟知道自己不是他的亲姐姐,她努力示好,但还是感觉隔了一层。

外婆在前夫的重组家庭里,也像个局外人。

儿女们跟爸爸和继母关系处得不错,对还没有原谅过去的母亲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洋子在自己的婚姻选择里,也像个局外人。

周围人乐此不疲地为她考虑婚姻问题,甚至最后她的前夫和现任,在没有她的参与下谈论着跟她有关的事。

好多时候她的思绪游离在周围环境之外,这一刻我觉得很真实。

于美惠跟前夫背景板一样总在做饭和做家务接孩子的现任妻子相比,我觉得做单身女人挺好的。

当然,这是人与人的不同选择。

每个人能接受什么能放弃什么是不一样的。

我不知道美惠最终会不会再次走入婚姻,也许会。

但外婆一生没再走入婚姻,他们说她适合一个人过。

适合一个人过的人不代表不会孤独,但有人在身边也很可能会孤独。

没有内心的直接表露,但导演表达了很多说不明的东西,我们也领会到了那些说不明的东西,这是很厉害的。

结尾没有硬行和解,只是暂时小小的理解。

生活的事本就没那么容易解决,还大家还是会稀里糊涂一本烂账地过下去。

当然,这部电影还有稚嫩的地方。

比如,环境拍摄的时候,明显会把我拉到戏外,而不是和故事融为一体的感觉。

 4 ) 女孩洋子关于母亲美惠的困惑

女性题材文艺片,故事讲述了女孩洋子关于母亲美惠的困惑,实则导演是站在美惠的世界展开的创作,对洋子世界的描写充满了美惠的臆想。

以母与女的双视角完成两条叙事线,同时以母亲美惠的日记本这一道具完成了女儿洋子与过去的母亲美惠,或说是在缺失女儿洋子成长过程中的母亲美惠的一次对话。

影片过半了仍旧觉得美惠太坏、太笨。

对美惠内心的叙事深入了但打住了,情绪显露了但总是不够,导演总是很克制。

但是结尾真的太棒了,一场尴尬又不寻常的寿宴临界尾声,所有人都不装了也发疯了,所有关系和秩序都混乱了。

女儿洋子装作睡着,母亲美惠流着泪、动作迟缓的在女儿洋子脸上落下了一枚吻。

拍电影要拍的就是这一个动作,就是完整地把这一个动作给观众看,够慢,给够它时间,此刻也是全片中最能够体现黄小蕾表演的地方。

结局是女二洋子和母亲美惠一起为外婆端来点了蜡烛的蛋糕,在画面中外婆-母亲-女儿三人完成同框,女性的故事讲完了。

点燃蜡烛这一处是非常能够帮助观众相信故事和人物的细节,看到了导演对电影本质的理解。

但最后一颗长镜头让人觉得是为了拍而拍的,树影绰绰,很想从技术角度问问看摄影是怎么实现的。

 5 ) 看完这部电影,就读懂了当下女性的情感世界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不要试图去了解女人,确实,女人太复杂多变,太多不确定因素,总是不按常理出牌,连心理学大师都捉摸不透,很多影视作品自然只能瞎子摸象浮于表面。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由李珏执导,黄小蕾、唐曾主演的女性题材电影《洋子的困惑》另辟蹊径,没有套路和口号,既不假装坚强,也不顾影自怜,而是通过富有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叙事手法,把困扰现代女性的诸多情感症结都梳开了讲透了,无论男女观众,看完都能有共情。

片中的主人公,黄小蕾饰演的于美惠,与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女士一样,穿着漂亮的大衣,妆容、搭配、家居、汽车,都谈不上华贵,却能看得出是精心搭配,大方得体,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女性魅力。

现实中的同龄人,或多或少都与美惠相近的经历,就算与自己毫不相关,身边也会有几个类似的姐妹。

离异,独居,没有抚养权,偶尔把女儿从前夫家接回来小住,经营一家小窗帘店,生意还比较不错,不忙的时候也会开着车回到乡下,分别看看已经离婚不相往来的父母,身边有一个比较钟意的帅气男友,却始终没想好是否再进一步,现实生活,无外如此。

《洋子的困惑》不仅准确的抓到了女性的共同经历,更透过表面,抓住了情感深处的共情,她对女儿的爱,对走入下一段婚姻又爱又怕的小纠结,在离异的父母、上一段婚姻和现任男友之间的剪不断理还乱,都被展现得细致且微妙,许多没有明确言说的情绪,却能够在观众的心里形成强烈的共震。

这种共情除了横向的共同点,还有纵向的延展,透过美惠本人的成长,女儿阅读日记,以及身边亲友、闺蜜的多元视角,展开她的过去,基本上涵盖了女性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阶段,懵懂少女、初为人母,单亲妈妈,基本上尽在其中。

不止美惠,影片以点带面,由小见大,三代女性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洋子是典型重组家庭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很敏感,不想成为家庭的累赘,对亲情又渴望又抗拒,试图通过偷日记的方式,了解父母离异的真相。

洋子的姥姥则为上一代女性的婚姻观代言,离婚后一直保持相对的独立和自尊,拒绝与前夫和解,对儿女心怀愧疚。

从姥姥的拒绝和解,到美惠作为单亲妈妈,能够得体地处理失败婚姻遗留下的复杂矛盾,再到洋子试图通过日子了解妈妈,找到父母离婚的真实原因。

三代人,清晰地绘制出现代女性的成长历程,随着时代的变化,她们的爱情观、婚姻观、人生观,也在悄然转变。

三代人各有各的困扰,重组家庭的多角关系看似波澜不惊,却暗流涌动,其中既有盐米油盐的津津有味,也有甘苦自知的人生百味,制造出不少快乐与忧伤交织的戏剧冲突,譬如因为孩子打架与前任一起去见老师,譬如带帅气的男友一起回乡上坟,却对长辈说是生意伙伴,通过这些极具现实质感的场景,相信每一位观众,无论男女,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

由这些情节,《洋子的困惑》不仅解答了洋子的困惑,也解答了所有人的困惑,原来情感的真相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包容与理解。

这就是影片要传递给观众的女性态度,接受不完美的生活,努力让自己活得好一点。

有一个情节把这种态度讲得很明白,男友拿到钱之后一去无踪,美惠没哭没闹,不恨不怨,轻描淡写地告诉闺蜜,仿佛在说着别人的故事。

这样的反应非常真实,经过婚姻磨砺的现代女人,大抵都会有这样的气度,无论怎样,生活还得继续。

在影像语言方面,导演虽然年轻却有一颗慧心,惜镜如金,字字珠玑,既有现实的质感也有影像的诗意,琳琅满目的窗帘,喻示了每个家庭都有光鲜的外表,夜色中的灯火,蜿蜒的公路,随风散落的日记,没有一处是多余的场景,有时候一个简单的画面,就能把人物的内心变化呈现得清清楚楚,无需言语,却能让人感受到千言万语。

故事每一步进展,都能让观众距离人物更近一步,理解更深一点,共鸣共多几分,看完了《洋子的困惑》,就如同读懂了当下女性的情感世界。

 6 ) 洋子的困惑

电影《洋子的困惑》看完了,“不是不爱,只是不说”。

亲密关系中如何表达是我们都要去学习的课题,其实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甚至把自己的孩子放在了第一位,他们不善于表达出来,希望有机会下次带父母去看看。

整体来说:女性主义题材中等水准作品。

文化氛围塑造和核心情感问题勾勒不错,叙事节奏有点慢,但利于带入情感。

 7 ) 《洋子的困惑》:当代女性普遍面临的复杂困惑

📌于美惠离婚后经营着一家窗帘店。

女儿洋子跟着爸爸生活,偶然看到母亲的日记中是妈妈放弃了自己的抚养权。

从而揭开了一段家庭关系的秘密。

影片以洋子作为第一视角,通过她的困惑和不解,展现了家庭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剧情方面节奏有些拖沓,想表达很深层次却没有表达出来,有一点不知所云的违和感,但很多细节处理的很走心,情绪化的局部特写镜头很多,方言体现当地风情,把小城市慢节奏的感觉把控的很精准。

片头故事感很重,人物情绪随着光影慢慢递进。

3:4 的构图很有年代感,有些镜头会有身临山城的感觉。

通过女儿对妈妈日记的解读,慢慢刻画出母女两人彼此内心的双面性。

校园暴力小插曲挺好的,那种得了便宜还卖乖小人得志的样子真的让人讨厌。

美慧去探望母亲时戏曲的台词和母女两人的心境很呼应。

最后美慧妈妈六十大寿生日宴达到戏剧冲突的最高点,人物全部出场,所有人物性格都给到了很好的展开,把中国人那种都在酒里刻画的很真实。

片尾汽车缓缓驶出,与片头相呼应📌选角方面黄小蕾演什么都像她,她像任何角色,这是她的特点,她的笑容很有亲和力,把女主心气高的格格不入表现的很好,能够很自然的撑起角色。

她眉眼很有特色,片中很多车内通过后视镜表达的戏份很考验演员对于角色内心戏的把握,要把开车时对路况的注意力和交谈时分出的精力通过眼神表演传神很考验表演功底。

女儿打架后与前夫去学校时,把对女儿的担心和焦虑演的很自然,跟女儿在车内争吵后的那种自责和委屈的情绪也很能使人代入。

另外扮演洋子的小演员爆发力很强,虽然整体比较平,但是跟黄小蕾在车里对峙的戏份眼神坚定,完全接住了黄小蕾的戏📌高光台词“如果都去读书了,那哪个种庄稼”“我就没有受过伤,我就喜欢一个人”“我这个人没什么文化,我就想多赚点钱给她用”“家里有大白纸我裁裁画画就好了,家里都有”“我不是唐僧,唐僧只想取经,我只想娶你”📎整体看下来影片把单亲离异家庭的一些细枝末节都有考虑到,很多镜头的拍摄手法和角度写实又巧妙,让人惊喜,有时会觉得像是朋友视角在跟着人物进展。

确实成年人经历的多,心路历程会慢慢变得复杂,而小孩子单纯,世界里都是对错,不会理解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结尾没有很好的交代,有点意犹未尽,但这就是生活

洋子的困惑 (2023)6.8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李珏 / 黄小蕾 郑雅匀

 8 ) 洋子的困惑

电影《洋子的困惑》看完了,电影里展示了三位女性,两位母女之间的复杂性和困境。

故事情节虽然很平淡,但是却反映了现实,告诉我们母女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和关心。

最后的全家宴,所有的矛盾与复杂不过是生活的点滴。

黄小蕾演的也很好,这个演员能让人记住她。

这部电影适合一家人去看,引人深思。。。。。。。。。。

 9 ) 洋子的困惑|更适合女性独自观影的女性电影

电影评分:三星半,偏文艺的女性电影,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应属不易。

黄小蕾饰演的于美慧一个人的感情故事牵引出的三代人的情感故事,电影很有烟火气,借用洋子的角度解读于美慧,有亮点。

情感细腻,有对原生家庭问题的映射,更适合女性独自观影。

电影中我喜欢的几个地方:1、取景地:中国云南省盐津县(中国最窄县城)蛮有风格的取景,大段大段的旁白搭配着盐津弯弯绕绕的盘路段山上开车/骑摩托的镜头,不错的盐津宣传片,获得盐津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奇怪。

2、非常有烟火气的拍摄,休息时和闺蜜相约美甲店做美甲,回老家和大家吃大锅饭的场景,收拾碗筷的画面都非常真实,有点像贾樟柯,这大概也是入选平遥电影节的原因之一把。

说说缺憾1、通过日记对美惠婚姻的感受侧面进行介绍这点挺好的,但是对于美惠为何不想抚养洋子的原因介绍略显不足,毕竟这是造成双方嫌隙的最大根由,电影更多着力于呈现洋子的气愤和愤懑,但是这个缘由显得有点说服力不足,最后母女二人的和解有有点仓促。

2、电影把美惠父母和美惠夫妻之间的关系都大概描摹了一下,电影的宣传语是“只是不说,不是不爱”。

最后母亲的60大寿是作为重头戏和修罗场一样存在的,最后在三世同堂的烛光中结束电影。

但是这场戏最终也没让我感受到来自美惠母亲对美惠的爱,更多的反而是好笑。

美惠和洋子的和解虽然有但是感觉力度不够,整部电影对这个主题的呈现总好像什么都说了却又都没有说完。

 10 ) 故事饱满,演技在线,剪辑和运镜有遗憾

以写实风格拍摄的电影。

描写西南小城中,普通人的普通烦恼。

风格有点像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 和 是枝裕和,这两位导演都是擅长拍摄家庭生活题材影片,细腻纪实、自然洗练的手法。

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和《海街日记》《比海更深》等都是经典。

全程使用四川方言。

比起普通话(注意如果是纯北京话也是方言),方言往往可以更好地让剧本和场景融于一体,甚至里面的脏话都很有味道,比如「你个批婆娘。

」当然,前提是演员也必须是以方言为母语的。

本片演员都是四川或者云南人,所以这一条件满足了。

(以下小小剧透,不影响观影)五年级的洋子是美惠的女儿,美惠的妈妈早年离异。

两代母亲都有自己的执念。

美惠是有故事的女人。

她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年轻的时候曾远赴东京打工,在那里有她的初恋。

回到国内后,嫁给了前夫生下了孩子洋子。

生活打败了爱情,二人离婚了。

美惠对自己的婚姻充满遗憾,但是因为个性和工作繁忙,没能力(主观上也不太想)照顾洋子。

她向往爱情,哪怕遇到了杀猪盘 “睡了你哩人,骗了你哩钱” 。

洋子不理解为什么母亲不要她了,所以趁母亲接她来家里小住的几天,偷了母亲的日记,这就是所谓洋子的困惑。

洋子看完了日记,因为其中确认了是妈妈决定让洋子去与父亲生活,对母亲产生了怨恨。

同时,在父亲的家,她总是面临晚妈生的弟弟的竞争。

另外一方面,美惠的妈妈自从离婚后独居生活,也有自己的寂寞和执念。

直到她的前夫,也就是美惠的父亲决定帮她张罗六十岁生日。

两代人的前夫,两代子女,一起在院子里吃饭,当年的痛彻心扉,在时间和无法斩断的亲情面前都被消解了。

几位主演的演技都很在线。

这个大概要占2颗星。

另外1.5星给了故事中的人物设定——没有脸谱化地描写离异后的家庭关系。

例如,老父亲专门提醒儿女给孩子他妈摆酒祝寿,美惠的前夫在她新男朋友面前说尽好话,都是很温暖的地方。

写实的拍摄手法展示了西南小城的生活细节和日常风俗,同时又藏着导演内心的小魔幻——广场舞的桥段,用了日本的电音音乐。

镜头单个来看也都很有味道。

但是,剪辑和镜头组合欠缺火候。

有几个地方本来可以烘托起小高潮,比如小朋友发现洋子书包里的日志拿出来当众念,洋子进来前观众都在期待冲突——这种冲突不一定是打架,可以近景描写面部和细微动作。

再比如洋子因为看到日记后,不愿上妈妈的车那场戏。

机位太单一,如果能从车外先拍雨中的孩子,在拉进穿透进入车内妈妈的视角,会有更好的效果。

结尾的高潮部分,美惠亲吻装睡的洋子,镜头语言过于单一。

如果不是黄小蕾的演技在线,可能就要跳戏了。

这部戏里,如果洋子爸爸的戏份更多一些,表现的张力可能会更好。

《洋子的困惑》短评

盐津风光可以再拍的美点黄小蕾的表演可以四星鼓励

4分钟前
  • Bruce-Q
  • 推荐

缺失的陪伴成了困惑,没表达出来的爱成了误会。有的困惑和误会最终消散和解,也有的久久留存积累成憎恨。我们都不习惯表达,单向的付出在等相互的理解和爱意。

8分钟前
  • 电影已死
  • 较差

完成度不好,镜头语言过于学生气。导演的映后回答也让人哭笑不得。她也许是想利用直觉与灵光拍片,但最终呈现出的只是未上色的陶胚。

12分钟前
  • 亚眠
  • 较差

主要是实在是太亲切了,说话的口音和内容,乡下的场景和日常事务的节奏,简直就像在身边发生一样。尤其是妈妈说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的话和我妈说的一摸一样,我的反应也和洋子一摸一样,这难道就可以成为理由吗?到最后我们的关系和生活也像电影里一样,我们并不是不爱对方,却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什么都解决不了。与爱无关,而只是我们是如此的不同,又有各自的渴望,相互独立存在的生活,只有慢慢地独立成长,彼此艰难地适应着,接受着,对方本来就不完美的样子。爱自己,也就可以爱母亲。

15分钟前
  • 妫心
  • 推荐

有幸看了首映,说实话比想象中好看些,所以打6.5。女性导演的女性视角还是蛮独特的,影片出彩的地方反而是方言和接地气的表演。外婆、美惠和洋子都像特定环境里的局外人,美惠和母亲都离了婚,所以她理解母亲,洋子却还小,只知道美惠不想要她。影片的最后,我也不知道洋子会不会成长,会不会有一天明白美惠,但女性总还是要觉醒,为自己而活的。喜欢吵闹中的家长里短和人情世故,像千千万万你我身边真实发生的事,这是一部我希望能被更多普通甚至底层女性看到的电影。ps:几个长镜头和远景摇移太妙了!镜头语言很成熟!

16分钟前
  • 姜河
  • 还行

黄小蕾也算撑住了。

19分钟前
  • 此间有城
  • 较差

代入感太强了,好像是把我的童年搬上了大荧幕

23分钟前
  • 摸摸翅膀
  • 推荐

润物细无声,包括感情。

28分钟前
  • Yuimokin
  • 推荐

#6th 2.4/5 PYIFF 比较狭窄的女性主义表达,最后的修罗场令人脚趾扣地,这是在干嘛?

31分钟前
  • Yangtze
  • 较差

平淡庸长,清冷颓丧的家庭泡沫剧流水账。看完会更加恐婚恐育。剧作,表演,摄影,场景电视剧水准。废戏太多,几乎拎不出来一场像样的戏。片名有误导,中心视点一直是离异的美惠不是她女儿洋子,叫《惠子的困惑》更准确。一个离异中年妇女的生存困境。她与丈夫离婚,被生意伙伴pua ,骗财骗色,被催婚。她的父母离异,是她的悲剧之源。她婚姻失败,又是她女儿悲剧的开始。可怕的代际矛盾轮回。惠子眼里只有赚钱,没有学会做妈妈的责任。所以她与洋子的交流与陪伴是缺失的,所以母女在情感修补上一直是对抗的不可调节的。黄小蕾大女主,熟女的性感远大于母性的味道。最后的大团圆只是导演欲盖弥彰的一厢情愿,布满疮痍的亲情链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复原。一星半

33分钟前
  • 碟中谍
  • 很差

《观众的死活》

36分钟前
  • Faust Shu
  • 很差

在盐津拍的,第一个镜头就看出来了。电影里出现的场景几乎都去过了,毕竟是一个只有两条道的县城。还出现了内昆铁路和昭通——宜宾的绿皮小慢车,被当地人戏称为“地铁一号线”。洋子妈和情人看夜景的地方,我在那里拍过火车。

41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还行

看之前也没咋了解过,看完觉得比预想的好,就是宣传语和海报土土的……且我这才琢磨过来原来中国有个地方叫盐津,还有个地方叫延津,蛮容易混淆的。

42分钟前
  • Mona
  • 推荐

家庭故事

44分钟前
  • 小猫小虎
  • 较差

理智上知道女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但作为离异家庭的我真的很能共情洋子

47分钟前
  • 张佳乐(已温润
  • 推荐

3

50分钟前
  • 林中的沙发
  • 还行

还蛮喜欢最后一场饭桌戏,尴尬得怪有趣的。

54分钟前
  • 蜜獾
  • 还行

洋子的困惑,是孩子的困惑,“长大了会懂的”,但大人理应为她解惑。可实际上大人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解,“爸妈也是第一次当父母的”,但理应学着做、试着解,让孩子亲自去解,这是不恰当的,是残酷的。但生活恰恰就没有那么多恰当。所以就不做了吗?——妈妈亲了一下洋子,洋子开怀了。全片最大的问题在于对镜头的使用,不适宜的推移,泛滥的近景——不论是是习惯、喜爱还是有意为之,这种影响叙述的用意都糟糕极了,也影响了最后家庭聚餐华彩段落的整体呈现。聚餐实则也呈现了家的外延,但洋子并不,或暂不困惑于此,身为妈妈的美惠困惑于此吗?人到中年,需要困惑吗?影片起末黄小蕾都很好,片尾那段透过车窗聚焦于黄小蕾的静态长镜头倒也很妙,不过问题在于其意义何在——一切元素都应为表达服务,那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需要表达的又是什么?

56分钟前
  • 乱心清
  • 还行

看完男性视角的白塔,再来看女性视角的洋子。更喜欢白塔的影像,故事则更喜欢洋子,这两部连着看,真的想家了,可到处奔走的现代人,哪个地区才是真正的归处呢。体面是最大的道德绑架,人是贱的,总是以关心为名越界,但其中的真心不知有几,人又是善的,总是能体谅对自己的道德绑架,愿意用一辈子去和解。

59分钟前
  • 蓝白
  • 还行

毕竟青年创作者,驾驭高概念文本欠缺经验,视点非常混乱,某些桥段执行的也挺车祸,但导演仍不失高效的完成了她的表达——两代中国女性抛弃母职绑架,却仍然正视并拥抱了亲情本能。母女共同为外婆点生日蜡烛,隐喻晚辈主动为上一代女性照亮前方的路,很高级,很棒。

1小时前
  • 眼睛瞪得像铜铃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