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本人还是打心底佩服小宁导演居然有如此勇气拍摄出有如此意淫风味的抗战喜剧儿童科幻脑残片,小时候学校组织同学们一起看过,必须承认的是,我确实笑了。
如今长大了。
尼玛我不得不承认我笑的更厉害了。
意淫啊,纯粹24K意淫啊。
我不知道我党为毛要给我们灌输抗战时期我党人民如何如何机智日本兵如何如何傻X的思想,但最起码可以肯定的是制片人智商也不高。
为什么我提倡十八岁以上观众勿看?
我怕你被黑的更惨。
热血沸腾啊我去。
抗战时期日本的铁甲军队岂是我等地雷战地道战棍子打飞机搞赢的?
你弄个驴子公鸡是几万个意思?
哇这样也行,有几亿把刷子。
您真棒。
如今再看这部电影,我只觉得内心万只草泥马奔腾。
这TM完全是两帮傻B啊。
编导我求您了成吗?
你是想表达我如此强大如此牛逼如此机智如此风骚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军却被如此二楞如此艾斯比如此扯蛋如此傻缺的日本小狗兵欺负了整整八年之久是有多伟大对吗?
牢记历史是这么记的?
不如别人就是不如别人,你敢说你不佩服希特勒和冈村那货横扫欧亚的狂野军?
我们更多有的应该是不断壮大自己强化自己让自己免受欺负的决心。
而不应该是更多的对他人的憎恨,更不应该是拍摄出如此脑残成人不宜从头到尾黑人家的影片混淆视听误导下一代。
它没有枪林弹雨,虽然说也是比较的惊心动魄,但是却一点都不沉闷,非常的幽默,看完之后我相信许多的人应该都是哈哈大笑,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小日本和两个小孩,一个大叔还有一个女同事,在刚开始的时候日本侵入了我国先后遇到了游击队之后又打了起来,具体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吧,然后小日本发现了一个金雕像,就去叫司令把他给抢过来,但是却很不幸他们又遇上了游击队。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大概有几个剧情,其中有一个就是他们有一个小日本被牛给撞了之后,又遇到了两个老奶奶,把黄豆撒在了地上,小日本在爬坡的时候,真的是摔的四脚朝天,还有一个剧情就是他们遇到了两个小孩,把小日本喝的水换成了酒精,在小日本把酒精喝到嘴里之后,两个小孩放了一个鞭炮,让那个小日本直接表演了一个口喷火的表演。
我说的真的,这个电影在回老家的公家车上,看了好几遍。
我承认我笑了。
但我丝毫不承认他的搞笑价值,就像他妈看凤姐都让我笑了很多次。
没错,就像看到了凤姐尼玛好几年了,根本忘不掉那种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别的就不比了,和《鬼子来了》,都是云壤之别。
本来只想写个短评,但看到很多人洗这个电影就让人无语,说什么人家只想拍个喜剧、人家只想图一乐什么的,你们就别叫真儿了,先把我整笑了,然后又把我整无语了。
正义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抗争的道路是曲折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了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视死如归的战士不懈奋斗,我们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整个过程是十分曲折的。
先辈们用了8年的时间,以牺牲掉了数倍于日军的抗日战士和普通人民的代价换取了这一场悲壮的胜利。
这段历史催生了一大批真正的优秀的抗战神剧,比如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等。。
但影视剧一直是良莠不齐,也有一大批的抗日“神”剧被搬上了大屏幕,像什么手撕鬼子、轻功躲子弹、小石子当武器杀鬼子、手扔炸弹炸飞机,这种剧不光被观众骂上热搜,还被主流媒体点名批评过。
那么咱们回过头来再看这部电影,它和这些“神剧”有什么本质区别?
“神剧”里边的抗日战士是脱离实际的神,这部电影里的日军是脱离实际的蠢,尤其罗圈腿是无可救药的蠢。
两者对比,只是主体不同,其根本都是把抗日战争极度轻松化的国民意淫作品而已。
如果小日子集体是这智商,别说他们能在咱们的国土烧杀抢掠这么多年,他们能坐船过海而不被淹死就算不错。
为什么亮剑这样的作品能有高分的评价、能深得观众夸赞、能掀起抗日剧的热潮?
因为它不仅真实的展现了战群一心、同仇敌忾的必胜决心,也更展现出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和抗日战士、人民百姓作出的牺牲、付出的代价!!
那为什么抗战这么艰难?
因为小日子的军队不光装备优良,他们的士兵的素质也是一流的,所以打他们除了战场上直接拼枪炮,还要和他们斗智斗勇。
小日子绝不是吃猪食不觉、看着蟋蟀爬枪还去扑等等(原谅我只看了一遍,没记住那么多NT情节)的智障,如果是的话,咱们和这群货色打8年,咱们是什么?
骂敌人也等于骂自己。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但战术上重视敌人,你可以说咱们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战胜了小日子,但你千万别说小日子的军队是智障。
因为你把敌人演成智障的同时,也把观众当成了弱智。
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但历史绝不是胜利者随便瞎B胡咧咧的历史。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这部电影总是在公众场合播放得乐此不疲,甚至在我们军训的时候学校也将新生聚集起来为我们播放这部电影,但这种意淫的电影竟然获得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大笑甚至拍手叫好,实在令人费解又无奈。
毕竟这和爱国毫无关系,如果说一种信仰只是为了一些功利化的东西而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又会有什么意义,这何尝不是一种强权的表现。
当别人篡改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很愤慨,因为他们的确做错了。
但篡改别人的历史,这又怎么可以因为这是一部喜剧而毫不在意的将它掩饰过去。
更何况这部电影根本没有什么资格被称之为“喜剧”。
在那种战争的年代,在这部电影的开头,大段描写了所谓的“敌人”被“打倒”的场面,我不明白导演对于他们如何被打中并且死得方式各不相同这些细节的描写究竟有什么“涵义”,同样也不明白生命的消亡究竟能给观众带来什么乐趣。
我不知道有没有观众和我一样被强制地看完这部电影后,心中因它的粗暴而留下阴影,我只是很后悔,我看它时的几小时人生浪费得毫无意义。
小时候看得时候觉得欢乐搞笑,但是长大后再看觉得这个是抹杀先辈的努力,最近看了很多谍战片,越来越写实越发现先辈的艰难。
现在的生活是先辈用血肉之躯拼出来的。
这部影片从头到尾虽然有说斗智斗勇但是所有的成功都是意外导致敌人失败,并能有展现中国人是如何付出的,如果日本人都像影片,那么中国就不会被占那么久,历史从来都不应该拿来取乐和开玩笑的,先辈应该值得敬重。
一群人逻辑有问题吧?
在一个喜剧下面讲史实,讲反思战争,不是所有的战争电影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吧?
那法国人拍的虎口脱险是不是更丑化德国人?
怎么没见人去喷?
想看反思战争和抗战史实的,出门左转,一寸山河一寸血,看个喜剧电影还看出了优越感,你们真是太幽默了,全世界都找不出这么幽默的观众了,和喜剧电影较真,佩服!
作废言论:http://shawnj.blogone.net早听说有这么一部抗日战争喜剧电影,惹得一帮傻X爱国青年竞相观看。
对这类题材我基本不太感兴趣,一方面源于小时候所受爱国主义教育过多,产生了逆反心理;另一方面《鬼子来了》所达到的空前高度,使其他充斥假、大、空三元素的抗日影片变得虚妄空洞,不值一提。
但我还是看了这部影片,某晚上无意中转到中央6,恰巧赶上后半集。
我想说在看到演职员表之前,任谁威逼利诱我也不会承认这是冯小宁的作品。
自来抗日影片有个臭毛病,尤其爱把正面人物塑造的无比高大,把日本鬼子则塑造成十恶不赦却又外强中干的形象。
这种人物设定误导了至少三代人,使国人总认为我们是靠着聪明才智和团结一心才战胜侵略者的。
如果这样的话你们觉得是否八年抗战有点儿长了呢?
最最恶心的是日本人的弱智化处理,不堪一击一推即倒,好像他妈的日本关东军都是一群废物,而让废物所奴役压迫的民族其智商便有待商榷了。
我无意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事实摆在眼前,无论遭受侵略还是抗战胜利都有其深厚及复杂的历史原因。
而自来所强加于你我的教育都一再表明抗战胜利和国民党、美国人、苏联人没有半毛钱关系,全是靠中国人小米加步枪生生打下来的。
这样的思想很危险,它一定程度上是“天朝上国”的优渥感的变种。
我们缺乏一种批判和自省精神,一味沉湎于泱泱大国的旧梦之中,鲜少剖析自己的灵魂。
“一百鬼子,两百伪军”,正式有哪部影片去正式探讨研究一下为何在国难当头之际有那么多的国人充当侵略者的走狗,将屠刀砍向同胞的脖颈呢?
当然这里伪军的成分更加复杂,其中有朝鲜人,还有一部分台湾人,从比例来讲中国告密者和叛徒的比例又远远低于二战期间的巴黎。
但话必须两说,影片不能只强调汉奸的罪有应得,而避开从自身上寻找症结。
看病不找病因,这病如何也是无法根治的。
似乎像我这种常看日本片的人没啥资格说些症结根治什么的话,不过我一向强调政治、艺术要分开,但冯小宁这部喜剧我觉得倒很难分开讨论。
从艺术来讲《举起手来》难有可取之处,据说它是向《虎口脱险》致敬的作品,这有点儿往自己脸上贴金了。
致敬却拿不出与之相匹配的东西,反倒暴露出自己的短来。
《虎口脱险》虽然也有将德国兵弱智化的趋势,但毕竟不是一杆子打傻,而且靠着两个老顽童精湛的演技让影片妙趣横生。
《举起手来》又怎样?
合着裕仁派了一群横路敬二侵略中国,小日本们比着犯傻,潘长江演的日本兵更是唯恐别人不拿丫当傻比。
让傻比们侵略还跟丫死磕八年,究竟谁脑子有问题?
降低对手的智商以彰显自己的睿智是最最弱智的行为。
而且冯小宁的这部喜剧(与其说喜剧,不如说闹剧)严重缺乏新意,且不说其中大段模仿地雷战、地道战等经典影片的桥段,单就整部影片的构思也和多年前陈佩斯和姚二嘎主演的一部片子类似,说穿了无非资金的二次浪费。
另外从我所看的部分中发现,影片有不下四处以下三路为对象的搞笑桥段,其中一处更将镜头对准了驴的生殖器。
作为一部抗战题材的喜剧影片,势必将面向广大小学生播放,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下三路搞笑是否有待商榷。
从政治而言,它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让人担忧。
当年拍过《红河谷》、《紫日》这样经典影片的冯小宁似乎在以当愤青为流行的社会里迷失了自己,他强加了诸多一相情愿在影片之中,“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信息无非一次武士道狂热精神的异地而生。
在歌舞升平的快乐生活中,我们渐渐忘却了历史遗留下来的痛,将辛苦得来的胜利归为理所应当,完全忽视了周遭潜在的威胁。
抗日战争胜利60年之际,我们需要的是深刻的反省,而绝非举起手来的集体手淫。
手淫自己无非把一个爽字摆在脸上,却把好端端的身子淘空了。
等到别人卷土重来的时刻,恐怕早已手无缚鸡之力等着让人强暴,那时写在脸上的怕就不是那个“爽”了。
看了《鬼子来了》之后,介绍给同学,说这样的抗日电影很特别,于是她就介绍我看《举起手来》,说是巨搞笑,我怀着无比的期待和好奇看完了,觉得很烂,笑不起来。
把日本人弄得都跟低能儿似的,连个驴都不如,尤其是潘长江演的那个日本兵,说他是刚从精神病院出来我都信。
中国人民打了八年仗的对手描写成这样也太低估我们的能力了吧,丑化人家的同时不也在丑化自己么?!
对于电影中的笑料,我看是抖不起来的包袱,陈芝麻烂谷子的段子,没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看喜剧的话,倒不如去看看《冰河世纪》这样的动画片,至少笑得也痛快阿这一次,冯小宁让我失望了,后果很严重。。。
剧情毫无逻辑,演技浮夸弱智,给低端观影人群的“喜剧大餐”,其实就是一坨屎💩 看见各种恶心人的低俗的屎尿屁雷点,我是真的笑不出来,还特别费解笑得出来的人,如此低俗拙劣的片子能在过审,在CCTV6放,被大众认同,而在当下世界(除个别国家地区)政治正确的lgbt题材却成为院线电影不可触及的痛,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讽刺,这也可以看出国民素质还需提升。
也许我现在是小学二年级(再大不行了)我会很喜欢这部片子吧,毕竟可以无知无罪地像个zz一样,满怀民族自豪地笑。
恶心的一逼
挺好玩的,作为消遣的话。
10.11笑笑就行了 那么较真做什么
集傻逼之大成
第一次看的时候真觉得他是那时候最好的电影
x
这是电影还是劣质小品??
中国人看了自然欢乐,日本人看了呢??
太意淫了
不好笑。
吃猪食,吞青蛙,被雷劈,这么搞笑。
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已经需要这样的片子来证明了吗?丑化对手的同时也是在侮辱自己。
补标
其实第一部还不错的 因为当时此类型片还没泛滥成灾
当初曾经爆损过的片子,为啥变成没看过的呢?
恶搞就恶搞日本人了,怎么了!看了让老百姓高兴就行,那些JJYY中国YY的愤愤们闭嘴!
太2了...侮辱自己对手的智商就是侮辱自己
好玩。。。
曾经以为冯小宁和冯小刚是兄弟...现在却痴迷于小成本喜剧...
天朝又在yy了。小日本能有那么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