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调天后

Florence Foster Jenkins,走音歌后(港),走音天后(台),跑音天后,弗洛伦斯·福斯特·詹金斯,弗洛伦斯,Florence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休·格兰特,丽贝卡·弗格森,西蒙·赫尔伯格,内芙·加切夫,妮娜·阿里安达,大卫·海格,克里斯蒂安·麦凯,大卫·曼金,豪尔赫·莱昂·马丁内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跑调天后》剧照

跑调天后 剧照 NO.1跑调天后 剧照 NO.2跑调天后 剧照 NO.3跑调天后 剧照 NO.4跑调天后 剧照 NO.5跑调天后 剧照 NO.6跑调天后 剧照 NO.13跑调天后 剧照 NO.14跑调天后 剧照 NO.15跑调天后 剧照 NO.16跑调天后 剧照 NO.17跑调天后 剧照 NO.18跑调天后 剧照 NO.19跑调天后 剧照 NO.20

《跑调天后》剧情介绍

跑调天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佛罗伦斯·佛斯特·珍金丝是20世纪早期美国女高音歌唱家,以糟糕的唱功和绝佳的娱乐才能,得到了观众的欢迎。影片中作为威尔第俱乐部的赞助者,佛罗伦斯·佛斯特·珍金丝通常只为她的会员歌唱,并且她的表演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柯思梅·麦克穆恩应聘成为佛罗伦斯的钢琴伴奏师,却在陪同她进行声乐练习时发现她唱歌跑调,麦克穆恩认为这将辱没他的声誉,但在佛罗伦斯的丈夫圣克莱尔·贝菲尔德的劝说下,他继续留了下来。经过声乐练习,佛罗伦斯愈发有自信,她灌录了唱片,开了独唱会,随后她决定在卡耐基音乐厅举办独唱会。在后台看到众多名人到场的佛罗伦斯紧张不已,在贝菲尔德和麦克穆恩的鼓励下她登上了舞台,但她的演唱引得台下的观众唏嘘不已,这时曾经嘲笑过佛罗伦斯的史塔克夫人站出来让大家为全心全意歌唱的佛罗伦斯喝彩。第二天,纽约邮报登出了关于佛罗伦斯演唱的差评,并被佛罗伦...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本·霍尔传奇爱的故事广州篇蝙蝠侠和超人:超凡双子之战浪子燕青之好汉归来贫乏姐妹物语马德琳·柯林斯完整的爱很有态度鬼声波再爱24小时神明余战谁在说谎恶灵春梦积极的生活吧情剑钻石也疯狂Idolls!复仇计划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恶名爱人育成别拿自己不当干部我们的追星之路列车怎么办黑暗处这个警察不太冷冬荫功死后文假想友

《跑调天后》长篇影评

 1 ) BY BBC

我在墨尔本上学, 离我住的不远的地方有个小电影院。

flo是在那里看的。

电影院很小且便宜,但排片很牛。

很多电影大电影不放(可能放了不挣钱),但是从那里能看到。

不知道为什么。

举例子,没有超人大战蝙蝠侠,美队, 和MA15. 有daniel Blake,Flo。

原因不知道。

可能这才是小影院的市场。

说这个的原因是为了交代关于电影背景是个不挣钱的,非大商业化的,不是举家去看的,小成本电影。

人人心里都有自己对电影的标准和看法,并且以此去看待一个电影的好坏。

所以好坏没有绝对。

我的标准是, 看完之后,还会是不是的想起某个剧情,某个对话,或者正在看的时候,决定特别有感触,事情好想也发生在我身上一样,就是好的。

起码这类评分都很高。

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生活的主题原来是这样的。

导演把你带进了他的世界,他把要完全呈现给你了,你感受到了。

一定去看Whiplash, Lala Land。

先打个铺垫。

1, 英国的东西都很有意思,小动物有路虎,捷豹。

fashion icons。

电影也很有特点。

英国人拍的电影很细腻,往往是从小处见真情。

不是靠场面大,全靠演技。

一个眼神,一个笑。

以小博大。

靠细腻来表达内心,这不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吗,表达人类的情感。

表达内心无以言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

这点就非常了不起(歧路父子情,when did you last time saw your father),从生活中发现美!

并不是说只有打打杀杀才是戏,吃喝拉撒更是戏。

生活往往比戏更精彩。

生活中充满了惊喜和惊吓,情节比电影更出奇。

可能是他们的这种国民性格吧。

这个电影,FLO FO, 也是一样,拍了一个平凡的女人,老女人,名老女人。

白云大妈。

唱歌难听的人很多,我唱歌也很难听,但导演有野心去为她构造出一个属于她自己的世界,一个属于她自己的音乐世界,只属于5个人的世界。

08年有纪录片叫 Florence Foster Jenkins: A World Of Her Own、同期Marguerite。

故事情节波澜不惊,好像前列腺病人的尿不尽一样。

试图去搞一个华丽丽的旧纽约的镜头也很阳痿,但是只用演员的功力刻画出了性格各异的人物,达到了饱满的效果。

HUGH GRANT,英国人心目中标准的浪货,去看briget jones baby。

St. Clair Bayfield, 他的相公兼经记人,实际上并没领证,只是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他和她的对话,所以发现他有小三,不要心慌,正常。

mr mcmoon简直是表情帝,不,是表情包。

真不知道为什么,全电影院的人都傻乎乎得笑他的表情。

感情戏份比较多 。

这点跟美国人就不一样,他们的擅长是用一个很傻逼的故事情节,再用逼真的细节去填充。

例子比如,美队群殴,为了打而打,ANTMAN出来cosplay了个奥特曼。

2, 英国人还有个毛病,和一切BBC 拍的东西一样,就是他们在拍之前先假设你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大概。

所以可能看得时候不能完全明白,完事之后东可能要再去查一下背景资料才恍然大悟。

也有可能是是文化差异,不太明白他们的潜规则。

或许,你得先大概知道这个跑调的名老女人是谁,到底是何方妖孽,你才能体会到他们拍的多好。

她是哪个寨子的,唱什么山歌这么出名。

下面是一首诗概括flo的个人私生活。

FLO爹是个大富豪,房子地皮少不了。

少时钢琴弹得好,手部受伤停止撩。

老爸老妈离了婚,一心跟男私了奔。

穷的来到了newyork,又把钢琴教一教。

中年亲爹死翘翘,她和她妈解了套。

有钱能使鬼推磨,从此想把歌唱好。

四十才算出了道,又被人说跑了调。

电影讲的的确没有把整个前因后果说全,还是要看书再了解下。

上次在书店里看见了原著,等我买了看完之后我读完再改一下影评,不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去读一篇dogshit。

感谢这部电影,还有BBC的很多电影,举例子傲慢与偏见,唐顿庄园。

通过她的嬉笑怒骂,我们看到了她的人生中的很多好的和不好的事。

听到了,她剪短但真挚的遗言,或者宣言. You can say i can't sing, but you couldn't say i didn't sing. 我奶奶没有上过学,高等教育,但是我很敬佩她,很有智慧,生活,人与人之间,人群道场。

会教会更多。

让我们知道了,有很多人在同时和我们自己一样,小人物,大人物,都会经历着一样挣扎与绝望, 无助和彷徨,哪怕是生活中一件再小不小过的小事。

 2 ) 《走音天后》:大家都愛梅姨

四分之一世紀前,英國導演史蒂芬佛瑞爾斯推出葛倫克蘿絲使壞經典《危險關係》,更以《致命賭徒》捧紅了安妮特班寧,說他擅拍壞女人嗎?

也未必,2006年《黛妃與女王》力助海倫米蘭橫掃包括奧斯卡在內的數十座影后獎,幾無漏勾。

這麼會捕捉女性風韻神采導演,終於要跟地表最厲害女演員梅莉史翠普合作,教影迷怎能抗拒!

取材自真人真事的《走音天后》,聚焦二十世紀初紐約一位社交名媛佛羅倫絲珍金斯,五音不全的她從小愛唱歌,也夢想有朝一日成為偉大女歌手。

自我感覺良好,加上家境富有、經紀人丈夫悉心守候,逐夢倒也一路順坦,終而登上卡內基音樂廳一展歌喉……勤快一點的影迷,Google一下圖片、維基百科(光是『自稱是少數瞻仰過林肯遺容』這件事就很有哏),配上Youtube令人瞠目結舌的原音呈現,珍金斯本尊形象簡直呼之欲出。

本片最大「看點」當然是梅莉史翠普的演技,早從80年代,梅姨就不斷藉由細膩的表情層次、乃至口音變化,來揮毫她的表演傳奇。

直到邁入二十世紀,年事漸高的梅姨,以退為進,另闢一條浮誇路線,每每Kuso地將自己塞入主人翁模子裡,成績倒也斐然。

《走音天后》戲路走法無可避免讓人想起《美味關係》裡浮誇的線條,兩者相近的時空,又饒富趣味的遙繫起人們對四O年代女性的想像——那股用錢完成夢想的執著、霸氣,又誤打誤打坐收掌聲的傻人傻福。

甚至可以說,浮誇是權宜之計,一方面修飾梅姨遲暮容顏的亮度,一方面聚焦人物特寫和肢體表現,也能順理成章省去雕琢布景的成本。

梅姨「把戲演大」的本領,似也間接決定了本片「大塊大塊接合」的結構,場次偏少,僅以鮮活的喜感、聲音表現,牽引住觀眾的笑淚,難免予人一種過癮卻不飽足的缺憾,說穿了,欠缺天賦的自我實踐者,應有更多道德面向、乃至心靈風景堪可探討,像《阿瑪迪斯》就將善妒的薩列里一角撕扯得暢快淋漓、深刻入裡。

可惜,史蒂芬佛瑞爾斯不是要拍一部《阿瑪迪斯》,他只是輕輕鬆鬆向商業靠攏,用卡通化的輪廓,模糊掉觀眾對考究的要求,某種程度也像妥協文藝片已非主流這個現實。

  不過,身為一位擅拍女性的導演,史蒂芬佛瑞爾斯不是沒積極利用梅莉史翠普這塊強大招牌,比方,電影後段他試圖複製《穿著Prada的惡魔》那種主人翁表面活躍,私下卻蒼白、孱弱的高反差。

種種層次,咱們梅姨當然都沒交白卷,然而,比起佛瑞爾斯前作《遲來的守護者》任由茱蒂丹契滿臉皺紋自由舒展、呼吸的襟懷與高度,《走音天后》梅姨的逗趣線條,充斥著擠弄、自嘲的精準操作,身為多年粉絲的我,說不悵然所失是假的。

休葛蘭飾演的丈夫一角,亦耐人尋味。

編導巧妙地將出軌這條副軸,銜接在夫妻恩情猶在這個彼端,一拉一扯,說不上深刻入微,卻也讓人會心一笑。

滿頭銀髮的休葛蘭,已非當年那個風流小生,也挺努力跟年長他十一歲的梅姨擦撞火花,其招牌笑容依舊適時發揮「即溶性」,難怪遊走遲暮髮妻、美艷外遇之間,毫無違和感。

就可惜,烽火連年的年代,「戰爭」之於本片,也僅只於蜻蜓點水,缺乏共體時艱的波頻。

對上流社會舉措的描繪,也流於片面。

只能說,劇本化繁為簡的切理,省略太多可能的有趣枝節,殊為可惜,比方維基百科記載:「1943年,珍金絲搭計程車出了意外,傷後竟能飆到高音F,故撤銷訴訟,反送司機一盒昂貴雪茄。

」這麼有哏、富人情味的段落,電影卻付之闕如,著實令人費解。

片末,卡內基音樂廳反敗為勝的重頭戲,觀眾反應則流於一廂情願,尤其尷尬。

撇去梅姨意料之內的精湛,賽門海柏格飾演的伴奏鋼琴手康是美,則是本片最大驚喜。

憑電視影集《宅男行不行》竄出頭角的他,此次深入丑角核心,琴弦般細膩的表情彈跳,適時輔助了電影的喜劇節奏,誠如梅姨所言:「沒有他,本片難以成立。

」可惜,我們可以確定,奧斯卡不會輕易提名這類配菜型的甘草,休葛蘭才是較具競爭力的男配角人選。

  說了那麼多,《走音天后》仍屬笑果十足、彈無虛發的。

在梅姨賣力詮釋下,這位五音不全卻魅力無窮的一代奇葩,堪稱栩栩如生,影迷反應也大抵跟得上銀幕上的劇院觀眾,古今兩組人馬的疊合、互為表裡,應也是史蒂芬佛瑞爾斯的創作本意。

給個形容,聽珍金絲唱歌,宛如肚子不舒服直衝廁所,一陣苦戰後,疏通腸胃,一切豁然開朗!

昔往,梅姨大銀幕開嗓讓人何止驚艷,《來自邊緣的明信片》、《絲克伍事件》、《大家來我家》,不只口音多變,彷彿連心肺都能順著片子變形,《走音天后》片末貼心地提供幻覺情境,給梅姨秀一下好歌喉,影迷固然歡喜,卻也擺明這是部梅姨的電影,而非珍金絲的電影了。

這位地表最偉大女演員,一推出新作,便無條件納入奧斯卡女演員獎種子名單,也是大家司空見慣。

但事實上,近年梅姨作品參差不齊,比起她8、90年代高峰期,好多片子都是演技高出電影品質好幾頭身,稍嫌差強人意,《鐵娘子:堅固柔情》適時封后,或許解了一些死忠影迷的渴,但沿著《八月心風暴》、《魔法黑森林》一路看下來,邁入2010的這十年,梅姨代表作其實還沒正式登場。

但比起早年《蘇菲亞的選擇》轟炸機似的演遍女人一生所有情緒層次,邁入晚年的梅姨,面向雖不能說有限,但確仰賴一些技巧性的操作,諸如誇大妝髮、口音、Kuso化角色調性,以護駕角色平安降落。

像跑車,某類性能漸衰,便得強化周邊配件;中老年女星於好萊塢難覓好角色,是眾知的現實,然而看著近年海倫米蘭、梅莉史翠普等年約古稀上下的女星,依舊主配不拘的活躍於可觀的文藝片型,也堪稱令人快慰了。

不論如何,還是忍不住要想像一下,《走音天后》若拍成劇情片,會否神似近期鬧雙胞的《巴黎走音天后》?

抑或稍稍拉抬一下梅姨的奧斯卡聲勢?

……講這些有什麼用呢?

唉,沒辦法,誰教多數影迷對梅姨的饑渴,早提升到「什麼時候要拿第四座奧斯卡以打平凱薩琳赫本紀錄」這種超高標的需索了!

梅姨,你不是凡人,大家都愛你!

本文原載於6月號新視聽雜誌

 3 ) 一直生活在梦里,又有何不可?

许久没有看过落泪的片子了。

众人笑我痴,我只独醉而不醒。

剧情很俗套,富家女为圆梦,挥金如土。

失意老公,为爱为钱两面生活。

周围龙套友谊出演。

为了爱,为了梦,又有何不可?

一开始都是光鲜的绸缎,慢慢展开出背后的疤。

年少轻狂的错,要用一生来弥补。

即便后面遇到了贴心爱人,也难掩悲伤。

梅姨的演技还是一如即往的精湛,休格兰特的演绎是自洛丁山后最棒的一次。

钢琴师在初听梅姨歌声时的表情,颇为华彩。

全篇透着旧日纽约的浓浓风情。

即使是要钱,即使是要欲,但是还是有爱,责任和坚持。

这种老派作风着实让我感动。

 4 ) 伟大的演员

圣克莱尔是个成功而伟大的演员。

是他细心的呵护成就了florence的梦想。

而无畏与有爱,终究盖住了一切走音。

生活,比音乐,更美。

影片的几个细节颇打动人。

休格兰特在片中朗诵的莎士比亚;生活大爆炸工程师竟然会弹肖邦;无论是否自知走音,她对音乐和诗歌的热爱是无比真切的,它们也给足了她慰藉。

她右手和钢琴师左手一起合奏的肖邦前奏曲,我差点哭出来。。。

(题外话,这两天刚巧听到两种不同方式演绎的肖邦,一次是在一个一般的国产电视剧中听见28之7,我以前每次弹都觉得好忧伤,最近一两年是彻底忘记怎么也弹不出来了。。。

电视剧却用了轻快的节奏变成了轻松调节气氛的串场曲。

对啊,为什么不可以呢?

另外就是今天听见前奏曲被以这样的方式弹奏,florence说她的左手神经坏了无法弹奏,但她的右手还依然记得旋律,当本来只是可能因为钱或其他原因而不得不接受荒唐工作的钢琴师一起弹奏时,我相信他开始把她当友人了。

是啊,前奏曲并不只有忧伤,它也可以微笑着哭)所以,看完此片,感谢伟大的演员,出演这部片子的人们,以及被演的曾经真实的人物们,他们也真正演好了自己的生命角色。

有莎士比亚的词,有肖邦的音乐,有天鹅,哦,还有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配乐大师的配乐,就是顺着找他的专辑才让我看到这么好的一部影片。

最后,作为英语老师,此片的含蓄礼貌的英语,以及很多言下之意,简直太可以作为教材了。

sing, for life, cheers

 5 ) 世界最差女高音的逆袭

【媒体用稿,请勿转载】 刘松弢 / 文 “人们或许可以说我歌唱得不好,但无人可以说我没有歌唱过。

” 弗洛伦斯•福斯特•詹金斯(Florence Foster Jenkins,1868-1944),一位上世纪初活跃在纽约社交圈的社会贤达,一位热衷于扶持艺术事业的赞助人,一位曾在白宫演奏过钢琴的少女,一位情路坎坷的贵妇人,一位热衷于幻想自己是歌剧主演于是在家穿上浮夸服饰的cosplay爱好者,一位歌唱家——业余歌唱家。

弗洛伦斯女士恐怕是20世纪初爱乐圈最Cult的人物了,她的故事我们似曾相识,但又觉得无比传奇:她丧心病狂的歌唱功力、她乐善好施的爱乐生涯、她给后人留下的“选择生活在谎言中,还是将谎言当成真实人生”的困惑,似乎只有二十世纪初那个充斥着喧哗与躁动的纽约,才能诞生出这样奇妙(或曰奇葩)的人物。

2016年上映的电影《跑调天后》以弗洛伦斯生平最后几年的故事为主线,借由三位主演——奥斯卡影后梅里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英伦情人休•格兰特(Hugh Grant)和因《生活大爆炸》而走红的西蒙•赫尔伯格(Simon Helberg)——的明星脸,将这位业余女高音令人喷饭、同时也让人动容的爱乐生涯搬上了银幕。

爱乐人生 弗洛伦斯1868年出生在宾州一户富裕的人家,家里坐拥大片土地,父亲从小便是阔少,后来当了律师之后,更是跻身当地的上流社会。

弗洛伦斯从小热爱艺术,据传7岁时就在白宫为时任美国总统的卢瑟福•海耶斯表演钢琴。

高中毕业之后,弗洛伦斯便想去当时古典音乐大本营的欧洲继续学习音乐,但或是讲求实用主义,或是舍不得独女远游,父亲拒绝了弗洛伦斯的请求。

弗洛伦斯一气之下便与比自己大了16岁的詹金斯先生私奔外逃,并于1885年结婚。

婚后第二年,弗洛伦斯就被丈夫感染上了梅毒,她旋即断绝了与詹金斯的来往,但梅毒让她的手出现了问题,她不得不与梦想中的钢琴家事业说了再见。

1900年她与母亲移居到了纽约,并在1909年结识了她后来的终身伴侣圣克莱尔•贝菲德先生(St. Clair Bayfield)。

同年,弗洛伦斯的父亲去世,作为独女弗洛伦斯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于是她开始大手笔地资助音乐活动,聘请名师学习声乐技巧,举办私人的演唱会,甚至还在1917年创办了“威尔第歌剧俱乐部”的爱乐组织,并任命自己为俱乐部主席。

这个俱乐部成立后会员人数迅速达到了400人,连著名男高音卡鲁索都是俱乐部的名誉成员。

在音乐厅后台,常常能看见那种仗着有点钱就要宴请音乐家藉此跟旁人炫耀的粗俗商人,或是跟音乐家合个影就满世界炫耀“他/她是我最好的朋友”的暴发户,弗洛伦斯显然不属此列。

她对于艺术家的态度热情而又真诚,很多音乐界人士虽然不敢恭维她的嗓音,但却着实拿她当朋友相待。

在弗洛伦斯的通讯录上都是莉丽•庞斯(Lily Pons)、卡鲁索、比彻姆爵士、科尔•波特(Cole Porter)这样的乐界大腕。

她通过自己慷慨地资助,深度地参与,有号召力地组织,热情地鼓动,得到了整个纽约音乐界对她的喜爱。

——哪怕她的歌唱水准是如此低劣。

碍乐人声 弗洛伦斯的钢琴造诣并不算低,但是感染梅毒使得她的手失去了控制力,更严重的是,梅毒也给她的听觉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弗洛伦斯在告别钢琴之后,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了唱歌上,但是她从音调到节奏,再到气息分句,全都惨不忍睹。

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想要试唱某段音乐作品,相比职业歌唱家,虽然音色无疑相差甚远,高音部分和炫技段落肯定也是力有不逮,但大部分的段落,普通人还是能做到简单地歌唱,至少在曲调、音准等一些基本层面不会偏离原作过远。

但弗洛伦斯的演唱完全就是颠覆性的,就我们今天所能听到的录音来说,她的演唱准确地定义了“五音不全”的概念。

弗洛伦斯歌唱时一般比应有的音准都要低,几乎不掌握任何意义上的换气技巧(这也使得她的演唱充满了大量莫名其妙的停顿),节奏变化丰富,以至于她的钢琴伴奏必须使用大量的rubato技巧来配合(迁就)她的演唱,在传世的录音中,我们能听到弗洛伦斯的钢伴科斯梅•马克穆恩(Cosmé McMoon)不得不在钢琴上做出大量急就章地伴奏音型、移调、降调、切分和被迫“留白”来补救弗洛伦斯的歌唱缺陷——从录音中钢琴“即兴”的程度而言,弗洛伦斯每一次歌唱也应都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否则钢伴也不至于如此手忙脚乱。

有趣的是,拥有如此奇葩的演唱水准,弗洛伦斯本就连简单的歌曲都无法唱好,但她却热衷于选择演唱那些超高难度的歌曲,比如莫扎特《魔笛》中夜后经典的花腔唱段《怒火在胸中燃烧》,或是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中的《阿黛尔的玩笑》。

一次弗洛伦斯乘坐的出租车与另一辆车相撞,受惊的弗洛伦斯尖叫了一声。

回到家后,她在钢琴上确认自己刚才叫到了之前从未能唱到的High F(至少她自己是如此认为的)。

弗洛伦斯欣喜若狂,不仅没有起诉任何人,还送给了出租车司机一包昂贵的香烟,以感谢他的神助攻。

或许是不忍拂了这位贵妇人的面子,或许是真心听不懂古典音乐,弗洛伦斯身边的朋友们很少指出她演唱中的问题。

他的朋友作曲家科尔•波特每次听她唱歌,都需要用手杖戳着自己的脚才能避免笑出声,值得注意的是,波特不肯错过每一场弗洛伦斯的音乐会。

而另一位歌剧大神卡鲁索虽然只听过一次弗洛伦斯的演出,但也在后台留下了他的评价:“我此生从未听过如此演唱”——当然弗洛伦斯把这当成了对她由衷的赞美。

弗洛伦斯生前就自费出版了自己的唱片。

1944年去世之后,她留给世界的这份珍贵录音又在1954年和1962年两度再版。

1990年代弗洛伦斯热再度复燃之后,索尼古典和Naxos都翻录了她的唱片——索尼古典1992年再版时,给唱片起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名字:《声乐演唱的荣光(呵呵...)》(The Glory [????] of the Human Voice);而Naxos也不甘于后,他们2003年再版时将专辑起名为《弗洛伦斯和她的朋友们:一起针对高音C的谋杀案》(Florence Foster Jenkins & Friends: Murder on the High Cs)。

2004年,好事的唱片公司Homophone Records更是做了一个非常损的企划,他们将弗洛伦斯与其他11位有着车祸演唱的作品结集出版(此外还包括了对弗洛伦斯的钢琴伴奏马克穆恩的简短采访),取名为:《缪斯之上:弗洛伦斯与棋逢对手的11唱将》(The Muse Surmounted: Florence Foster Jenkins and Eleven of Her Rivals)。

唱片的出版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除了人们觉得这样消费弗洛伦斯有些太不厚道之外,唱片中还收录了黑人女高音歌唱家杰西•诺曼(Jessye Norman)的老师杜斯查克(Alice Gerstl Duschak)的一段车祸录音——杜斯查克是当之无愧的声乐教育名师,但名师也有发挥失常的时候,相当数量的乐迷非常不爽唱片公司出于噱头,将杜斯查克与弗洛伦斯等人混为一谈。

哀乐人生 弗洛伦斯知道自己唱得很糟糕么?

在电影《跑调天后》中,她在临死之前,都完全沉浸在对自己声乐演唱艺术的自我陶醉之中,她身边的人们也都善意或是宠溺地“骗”她,让她得以活在自己的爱乐世界之中。

梅姨版的弗洛伦斯天真烂漫,有着儿童般单纯的心智,虽然偶尔能透露出一丝忧郁和感伤,但在大部分时间她都是活在周围所有人呵护中的小公主,从不知道自己的演唱可以有多么的可怖。

而在2015年以弗洛伦斯为原型改编的法国电影《玛格丽特》中,欧洲人显示了他们对于心灵鸡汤地厌恶。

本片中,玛格丽特身边的人都出于利己的目的,将玛格丽特隔绝于真相之外,他们有人是贪图她的赞助,有人是贪图她的财产,有人是出于礼貌,有人是出于愚忠,曲终人散时她终于了解了真相,之前懵懵懂懂,之后恍然大悟。

真实世界远比电影要冷漠许多。

从逻辑上看,弗洛伦斯就算不知道自己唱得到底有多糟糕,她也至少知道自己唱得并不动听。

弗洛伦斯早年还有一个钢琴伴奏埃德温•麦克阿瑟(Edwin McArthur),但是因为在演出时,麦克阿瑟与台下强忍不乐的观众双目相对、会心一笑,弗洛伦斯一气之下解雇了这位捅破了“皇帝新衣”的钢琴师。

弗洛伦斯一生中大部分的音乐会,也都严格控制观众来源。

她的歌唱会一般在她的住所、私人俱乐部和利兹•卡尔顿酒店的舞厅举行,来宾都是精心挑选、私人邀请的听众,他们要么是弗洛伦斯经营的威尔第歌剧俱乐部的会员,要么是跟弗洛伦斯在上流社会交谊深厚的友人。

跟弗洛伦斯不认识的人一概没有,乐评人更是不在邀请之列。

而隔日报刊上的乐评,则多为她的朋友(或是她本人)撰写——很难想象一个真正以自己声乐水准为豪的人,会对观众的构成这样讳莫如深。

而她生前曾对朋友说:“人们或许可以说我歌唱得不好,但无人可以说我没有歌唱过。

”——我们几乎可以断定,这种防御性修辞的背后,是弗洛伦斯无可掩藏的自知之明。

1944年,弗洛伦斯终于租下了卡内基音乐厅,要完成她人生中第一次的公演。

演出票数周前就销售一空,人们抱着各种各样地心态前来观看这场“事先张扬”的世纪神演。

大概有2000余名观众因为没票只能在音乐厅门外守候,演出现场更是名流荟萃。

但《纽伦堡名歌手》中的奇迹并未出现,未经“精心挑选”的现场3000多名观众哄做了一团,一位著名的女演员因为笑岔了气被人架出了包厢。

而第二天的各大报纸上满是语带嘲讽的乐评。

这一切彻底击毁了弗洛伦斯,5天后她心脏病发作倒在了一家乐谱店,一个月后,与世长辞。

爱乐邪典 弗洛伦斯的故事沉寂了将近半个世纪,却突然在上世纪90年代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1994年,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上演了以弗洛伦斯为主角的话剧《珍人稀品》(Precious Few),其后南非开普敦、英国爱丁堡艺穗节(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和美国百老汇在之后的10年,又上演了这位跑调天后的故事——剧名也都更为直率:开普敦版话剧名为《歌之女神》(Goddess of Song),爱丁堡版则叫《歌剧女神万岁》(Viva La Diva)。

2005年伦敦西区上演了名为《绝赞!

》(Glorious!

)的话剧,由著名话剧演员、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获得者莫琳•利普曼(Maureen Lipman)饰演弗洛伦斯。

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甚至提名了英国戏剧界最高奖项奥利弗奖(Olivier Award)的最佳喜剧提名,之后更是在超过40个国家以27种语言上演。

2015年6月,一本名叫《弗洛伦斯•福斯特•詹金斯:噪音女神》(Florence Foster Jenkins: The Diva of Din)的52页小书出版,一年之后,此书的扩充版(208页)由Overlook Press出版,书的副标题改成了更为亲民的“世界最差歌剧女高音的一生”(The Life of the World's Worst Opera Singer)。

而再最近十年,更是有4部电影来演绎弗洛伦斯:1)纪录片《弗洛伦斯•福斯特•詹金斯:自成一世界》(Florence Foster Jenkins: A World of Her Own,2007)、2)法语拍摄的改编自弗洛伦斯生平的《玛格丽特》(Marguerite,2015)、3)《跑调天后》(2016),以及4)由美国著名次女高音乔伊斯•迪多纳托(Joyce DiDonato)讲解的纪录片《弗洛伦斯列传》(The Florence Foster Jenkins Story,2016)。

为何这个五音不全的业余“歌唱家”,会在近20年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

她像病毒一样席卷了戏剧界、电影界和出版界。

弗洛伦斯的再度流行对于她本人来说,或许是一种偶然,但对于大众文化来讲,却是一种必然。

弗洛伦斯的粉丝团中,不仅有那些同时代与她交好的音乐家,同时她也得到了来自后世的高度评价。

今年刚刚去世的英国摇滚巨星大卫•鲍威(David Bowie)在其15岁时听到了弗洛伦斯的唱片,然后声称这张唱片“改变了他的人生”。

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更是在1968年接受采访时称,弗洛伦斯和雷•查尔斯(Ray Charles,灵魂音乐、布鲁斯大师)是她最心仪的两位音乐家。

20世纪的大众文化经历了风起云涌的转变,古典乐无可辩驳的没落,取而代之的则是爵士乐、摇滚乐和其他流行音乐,音乐的主要消费群体也从教堂、王公贵族、资产阶级,逐渐演变成了以普罗大众为主体的“民主化”过程。

曲高和寡的歌剧艺术已然在音乐市场上被极度地边缘化了,但弗洛伦斯所代表的“参与”、“共谋”的音乐表达,却与1990年代以后兴起的KTV、卡拉OK、草根选秀等传媒属性不谋而合。

KTV隔音小包厢内那些陶醉在自己降Key歌声中的普通人们,既代表了突出自我(或曰自恋)的时代主旋律,也将“拿着话筒歌唱”的权力(某种程度上)下放给了任何愿意为之付款的客户,而KTV包房里,人人都是唱将,人人也都有听众。

弗洛伦斯无疑是将KTV和卡拉OK的时代提前到了20世纪初,她沉醉于自恋的声乐表达,也有一帮愿意听她唱歌的听众。

就经济条件而言,她是毋庸置疑的权贵;但就艺术水准而言,她却是毫无疑问的草根。

人们不经意间对她得以任性而为的万贯家财一笔带过,却不由得欣赏她的纯真,她的勇气,以及她将阳春白雪的庙堂艺术以下里巴人的歌唱技术演绎出来的属于草根的麦霸精神。

这个时代的娱乐,是属于普罗大众的。

人们乐于行使手中的权力选出“超级女声”,人们也乐于看到其貌不扬的邻家大妈一鸣惊人。

无论是受尽观众评委嘲笑的苏珊大妈用她的金嗓子换来了满堂的喝彩,还是饱受争议的曾轶可引发的全民吐槽,艺术娱乐的大众化是属于草根们的逆袭。

弗洛伦斯的逆袭流行,恰巧完全应和了这个时代的心理预期,这位史上最差的歌剧女高音如同先知般的,将即将要衰落的古典音乐演绎地支离破碎,但却用她的自我/自恋、自信/自负、自豪/自大向我们预示了那个“艺术民主化”时代的来临。

 6 ) 要相信爱自有创意

最触动我的,竟然是 Florence 的恋人 Mr. Bayfield。

Florence 的乐观、善良和坚持自我,在梅姨出神入化的演绎之下虽然成为了整个电影起承转合的关键,让人在这 110 分钟的电影里笑泪相替,但仍然无法掩盖主核心的略显“老套”。

唯独一点,Florence 和 Mr. Bayfield (由 Hugh Grant扮演)之间对爱情的理解和维系,独特的相处模式,给了我 2016 年最后的一点感动。

继承了父亲遗产的 Florence 富得流油,但这是有代价的。

Florence 必须要按父亲的意愿来行事,这包括了她的第一次婚姻,然而丈夫却在新婚当晚将梅毒传染给她。

#当时梅毒仍然未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在 Florence 与 Mr. Bayfield 相遇的第一天起,寻常情侣之间的性成为了他们不可跨越的一道槛。

但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平衡,Florence 默许了 Mr. Bayfield 在外面拥有自己的情妇,Mr. Bayfield 将除了性爱之外的其他给予了 Florence,包括自己的演艺事业。

“三观正”的人或许会质疑 Florence 的软弱、Mr. Bayfield 的自私,认为“真爱”可以战胜一切,包括对性欲的追求。

我呸说这话的人,若能脸不红心不跳的,也不失为一条好(女)汉,我敬佩你的大义凛然和完美人生,希望你真的拥有自己所宣称的如此纯洁的爱情和人生。

大部分的时候人生并不能尽如人意,能把爱情经营得长久,靠的是两人的善良和对对方的信任。

是的,是善良和信任。

善良到可以体贴对方的实际需要,信任到可以坚信这不是对方伤害自己的借口。

#渣男/女请不要用这个贴来做出轨的正名#两个人相遇相知,总未能 100% 地相配,挡在 Florence 和 Mr. Bayfield 之间的是梅毒,有些人遇到的则是年龄相差太大、有些则是“性别相同,怎么谈恋爱”、又或者是长距离恋爱、父母不同意等等。

在遇到这样的困境时,我希望你们都可以仔细想想,怎么样的决定才是自己想要的。

想一下影响自己做这样或那样决定的因素是什么,再想一下现在正在考虑的因素是为别人而考虑的,还是为自己所考虑的。

人生在世,能开心的时刻不多,遇到可以让自己开心的人也不多,而遇到一个让自己开心,而自己又能够让对方开心的机率就更少,实在想不到有什么理由不去继续这样的一段感情。

所以即使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也请尽力用着善意和信任去解决,迎难而上。

也有人反驳说,这样的恋情能有结果吗?

定义一下什么是结果?

领证结婚?

生子?

如果是一心奔着结婚去的,不如直接相亲来得简单省事?

结婚不是我们的必然命运,只是人生的一个选择,合适的时间出现合适的人罢了。

恋爱(我更倾向于用 Fall in Love 来表达)不能以长期(所谓的“开花结果”)为目标,见步行步才是正确的恋爱观,不然就失去了恋爱的意义。

今天刚好有个大龄女青年跑来问我说,要不要和年龄相差将近 10 年的小朋友在一起,怕人言可畏。

我只回了一句:鲜肉都让你吃了,人言可畏算个毛。

自然是半开玩笑地回答,但我真心希望在面对感情的时候,少一些对外在因素的忌惮,多一些对自己幸福的大胆追求。

幸福有千万种,属于自己的那一种才是最真实的,切勿让世俗眼光局限了爱的形式。

 7 ) 太宰治喜欢的人物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Sophia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374188/为什么美国走音歌者Florence Foster Jenkins能名声大噪, 她的丈夫为她买通人脉,搭建了她是女歌唱家的舞台。

纽约时报的记者不配合演出“皇帝的新装”,写出真相来抨击这种自欺欺人的荒诞行为。

但是另一些人咂出鸡汤“you do not have to be good to be great.“这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精神,或者“People may say I can’t sing, but no one can ever say I didn’t sing.”这样我执着于存在在我想存在的地方的执着。

好像深入得还不够。

纽约时报的记者义愤填膺,他以他认定的正义去所谓揭穿,在他的立场他的行为和结果是正当的。

但是每个人都会找寻有关what we live for our life(英语有没有错…)的意义。

当走音选手一直热诚得在最好的舞台上歌唱,记者眼中的欺骗却是Florence Foster Jenkins活着的意义,你们也可以把意义当作每个人都会认定的假象,而大家会忽视的一点是舞台自有展示性功能,台上演者与台下观众自会去找平时难以找寻的有关being的真相。

这真相各有说辞,自在人心中。

也许这也是舞台的意义---形式的意义。

 8 ) 《跑调天后》讥笑她的人终被她征服

音乐传记片《跑调天后》还原了美国三四十年代名噪一时的女高音歌唱家弗洛伦斯·福斯特·珍金丝(梅丽尔·斯特里普饰)的传奇故事,她热爱音乐,热心公益,乐善好施。

沉醉于自己美妙的歌声中,沉溺于追捧者的爱戴里。

坐拥庞大的遗产,身伴爱侣对她悉心照顾打点前后,生活对于她来说是那么美妙与幸福。

而事实却是弗洛伦斯这个造梦者,一开始编制这个美妙的时候已经自带缺陷,可贵的是那些先天的和后天的缺陷终究都没能戳破她的梦境。

奇特的她,让人惊叹大家都知道流行歌手举办演唱会也好,歌唱家举办高雅音乐会也好,无论大型的四面台,或是小型的迷你场地,主办方和歌手都会希望售票情况越多越好。

但是弗洛伦斯举办的大小音乐会都限制了门票的发售,可见她的目的一定并非盈利。

另外,就算限量发售门票,也可以视为一种饥饿营销,越快抢购的人就能占得先机到时进场当观众欣赏表演。

想要现场听到弗洛伦斯演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的丈夫兼经理人圣克莱尔先生(休·格兰特饰)为观众设置门槛,每一位购票入场的人士都必须经过他亲自严格心细的筛选。

首先不能是热爱音乐,纯粹追求听觉上享受的人,其次是否听过弗洛伦斯的歌声,如果是新观众基本上会拒之门外。

天真的她,被人讥笑弗洛伦斯在朋友的支持和一小撮观众的追捧下,一直以为自己的歌声美妙至极,可以与当时的几位女高音歌唱家齐名。

她甚至不满足自己的小型音乐会,要与乐坛新星争光辉,不顾后果地势要在卡内基音乐大厅举办三千人的公开音乐会。

丈夫因为她的这个任性的追求,煞费不少苦心去维系那个脆弱的真相。

那就像纸团保不住的熊火,弗洛伦斯太热爱自己的音乐事业了,她听见收音机里面的点歌,于是乎将自己的歌声灌录到黑胶唱片里面。

她要将这样美妙的音乐带给那些正在接受战争(正值1944年)苦难的人们,她将唱片送到电台播放。

年轻人争着要弗洛伦斯的唱片,只为在大众留声机之下,以这样荒唐刺耳的歌声取乐。

不仅如此,弗洛伦斯擅自赠送1000张门票给开往前线打仗的战士们,因为她认为音乐可以治愈战士受伤的身心。

音乐会当晚,士兵们第一次现场感受这样的走音,他们发出了夸张的嘘声并宣泄着恶意的嘲笑。

热忱的她,将人征服弗洛伦斯一向出手阔绰,乐于助人,在音乐圈收获不少大师级别的友谊。

年轻的钢琴演奏师一开始为了得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信心满满地参加了伴奏遴选。

因为得到这份演奏工作,钢琴师很高兴,但当他知道以以弗洛伦斯这样糟糕的唱功也要在卡内基音乐大厅演出时,他表示拒绝演奏,钢琴师认为为这样一名走调的所谓歌唱家演奏会坏了他自己的名声。

直至每日为弗洛伦斯演奏,看着她卖力地练习与沉湎于音乐中的自我满足,她对于音乐的追求热情消除了病痛带来的折磨。

潜移默化之下钢琴师竟也被她打动了,希望为她作最好的伴奏,认为那是一件值得实践的壮举。

到了音乐会当晚,弗洛伦斯看见士兵们哄堂大笑的场景,她怯场了,不是因为她意识到了真相,而是她认为那很怪异,她感到不解。

这个时候,于第一次笑场的两位观众却为她站了起来,呵责那些没有礼貌的士兵,并带动全场鼓励弗洛伦斯表演下去。

音乐会一首又一首地进行下去,士兵们停止了骚动与不满,也许连他们也诧异自己会在这样另类的歌声里面找到了美好的东西,可以静静地欣赏下去。

音乐会完满地结束了,弗洛伦斯的音乐梦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她靠着那样无知无畏的热忱打动和征服了众人。

也许这是音乐史上的一件怪事,如果你不介意那走调的非主流,这又何尝不是音乐史上的一件盛世呢。

作者:cherie chik文章编号:CF037日期:2016年11月7日公众号:wordshowu转载请与本人联系,未经许可禁止随意抄袭,侵权必究,特此声明,请自重

 9 ) 谁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记得曾经有句很流行的话:“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女主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个被世界温柔以待的幸运儿。

尽管唱歌跑调,但在周围人善意的谎言中相信自己是优秀的歌者;尽管身患重症,但依然有个爱她并支持她的丈夫;尽管被真相击倒,但最终又领悟到了“歌唱”的真谛……我喜欢这个女主,她热心公益、纯真善良。

即便已经70岁了,依然像个不曾长大的小公主,被亲人朋友温柔的爱着,在大家合力营造的童话故事里随性徜徉,学习声乐、开俱乐部、公开表演,她可以做一切想做的事,总是有人在赞美她、鼓励她、支持她。

如果可以这样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也不失为一个完美的结局。

然而,一个严肃的音乐评论家,打破了大家苦心经营的幻境。

面对残酷的真相,公主显得手足无措、急火攻心,一病不起,比起批评和质疑更大的伤害是发现身处的世界竟然和认知中的世界不一样,就像《楚门的世界》里描述的一样,一切都是“真人秀”。

还好女主天生乐观,虽然几近崩溃,但最终领悟“他们也许说我不会唱歌,但不能说我不曾歌唱”……相信有很多人都希望能像女主这样被“温柔以待”,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纽约的音乐人们或多或少的都接受过她的帮助,自然会“技巧的”恭维她;有专业人士背书又名声在外,那些不太能欣赏她的音乐的人,也会附庸风雅的赞赏她;有钱、有音乐、有人爱,这样的人内心一定充满了阳光,这样的人格魅力自然会吸引更多人喜欢她,爱她。

所以,这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的。

如果有起点的话,我相信是“有钱”。

没有穷过的人,不知道人性的险恶。

想想为什么《窈窕淑女》里赫本扮演的卖花女,说话声音难听带有“下层”腔调,被中产阶级语言学教授刻薄对待;想想为什么超模吕燕成名前,不少人说她长相丑,后来脸还是这张脸,但评价却从丑变成了“高级脸”;想想你有没有朋友/领导家的孩子明明很熊,你却要违心的说:他很聪明、很有创造力。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最后熬一锅鸡汤,撒大把鸡精——虽然没有丰厚的遗产可以继承,但至少我们可以努力成为有钱人,因为“只有穷困潦倒的老姑娘,才会成为大家的笑柄”(《爱玛》台词),而富有的老姑娘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所以,赚钱吧!

少女!

题外话:我以前真不能理解喜欢杨超越的人,看完这部电影以后就理解了,她也许唱跳都不行,但她有她的魅力,也许就某一个闪光点就让你无可救药的成为她的粉丝,哪怕她唱歌走调、跳舞划水,依然值得你兴高采烈的为她欢呼喝彩。

怎么办?

突然也有点点喜欢杨超越了呢。

 10 ) Jenkins真实又充满谎言的一生

(一篇逻辑不清的评价,还望谅解)对这部电影的期待是很高的,因为有我很爱的梅姨,而且,这种期待没有落空,确实是一部值得期待小半年的电影。

引用片中的原话说,“Jenkins宠坏了她身边所有的人”,而她自己,也确实被身边所有的人“宠坏了”。

原以为Jenkins是知道自己唱歌不好听的,也知道自己身边的人都在恭维自己而只是想要从她这里得到资助;原以为Jenkins身边的人是因为钱才夸耀她歌声动听。

但是,后来的故事发展狠狠的打了我的脸。

所以说一切都不要看表象,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点,比如声乐老师(指挥家)那在钢琴师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夸耀,就好像是装出来的一样,我确实很就是这样想的,这不是摆明了睁眼说瞎话吗?

但是,我看见的仅仅是这一段声乐老师对Jenkins歌声赞美的片段的故事,而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其他故事(脑补中)。

再比如钢琴师(他在生活大爆炸中的角色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致于我很难客观的看待这个角色),看见他小声说话的样子,觉得是因为来艺术家的家中应聘所以要低调,而且也因为他在面试时耍了一点“小聪明”,而后发现他确实就是这么一个性格的人物(不过这种性格真的好可爱呀)还有丈夫,丈夫有情人这件事也是意料之外但是又情理之中的一件事吧,后续的发展也可以说逐步揭示了其原因还有丈夫的真实态度。

在Jenkins拿出包里的遗嘱的那一刻还是蛮惊讶的,厚厚的一大本,也不知道是高考单科历年真题的几倍。

因为钢琴师鼓励她,她感觉到了这种真心的鼓励,因而在遗嘱中加入了钢琴师的名字,可见遗嘱的内容是多么的详细,以及涉及的范围之广,毕竟她和钢琴师之间认识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不是很浅的。

可见Jenkins对她身边的 人的真心。

正是因为她的真心,朋友们才真心的为她喝彩,媒体们的评论也都是赞誉,其实媒体们的评论还是蛮客观的,几乎都没有评价Jenkins的歌声。

但是最后一位不买账的评论家说出了实话。

Jenkins说她一生没有收到过如此的奚落,可见大家对她的评价应该几乎都是好的,至少在她面前是这样的,还有在大众传媒上,而其原因则不外乎是Jenkins的善良、友好、温柔。

从那位来借钱的歌唱家也可以看出来,因为丈夫都已经不耐烦了,但是Jenkins还是很乐意借给他,还说这一次歌唱家给了自己一张唱片呢!

(Jenkins语气)关于丈夫,丈夫对Jenkins的感情是一步步的显现的。

首先演出结束后,在Jenkins的床头“讲床边故事”(然而我不知道是哪里的台词,羞愧)直至Jenkins睡着。

之后出现转折,丈夫离开家来到了另一栋房子里,里面还有自己的情人,便使得我还以丈夫对Jenkins的爱是真是假,之后再Jenkins练习唱歌的时候不断夸奖她,更让人觉得丈夫是为了Jenkins的钱才呆在Jenkins身边的(从床边故事可以看出Jenkins和丈夫之间的关系看起来是极好的)。

后来Jenkins开小型独唱会,丈夫也是特意挑选合适的观众,层层把关,为了让Jenkins不觉得自己唱歌很差,其实是很用心的。

之后Jenkins私自把录制的唱片给广播公司和订卡内基班演唱会,是在那一天丈夫和情人去约会的一天,那一天丈夫不在身边,Jenkins失魂落魄,可见Jenkins有多爱她的丈夫,也可见丈夫其实几乎每时每刻都要待在Jenkins身边,而他自己的事业呢?

他是个演员,他说他想作为一个演员大放异彩。

丈夫和情人在小酒馆约会的时候看见有人在嘲笑Jenkins的歌声,气急败坏,不顾自己当时陪伴的是情人,而对嘲笑者出手,可见丈夫对Jenkins的爱超过对情人的喜欢更多些,而且还有丈夫也一直在对Jenkins隐瞒自己有情人的事实,即使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如果不是知道丈夫是真的爱Jenkins,一定会觉得他是为了钱在这在做的,但其实,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保护Jenkins,保护这个真实、善良、纯净的Jenkins,保护她不受伤害。

丈夫是个演员,他说他想作为一个演员大放异彩,他说他是Jenkins人生中一生的演员,为了“欺骗”她,为了保护她,因为爱她,因为爱这个爱着自己的她,因为在她的纯净、真实,爱这个原本的她。

丈夫在Jenkins的人生中作为演员大放异彩,只为Jenkins一人“表演”。

其实,最让我触动的是Jenkins和钢琴师之间的那种不知道怎么形容的感情。

当丈夫对钢琴师说I know you love her的时候还蛮惊讶的,觉得这都被你猜出来了!?

但是丈夫接着又说she regards you as her friend(之类的)的话,原来此love非彼love啊,是我太独断了啊,抱歉。

但是,确实存在love,一开始钢琴师在第一次练习之后是笑着回去的,是嘲笑,笑Jenkins的歌声,之后也不止一次的说自己不想给Jenkins做演唱会的现场伴奏,怕自己没有前途,但是,每一次的最后他还是都在场上,在钢琴前,在Jenkins身边,在最后去卡内基演唱的时候也是迟到了很久,但是最后还是出现了,虽然他说他是被那些海军拦住了去路,但实际上应该是他在内心纠结要不要去这次演奏。

这次,他也开始“欺骗”Jenkins了,但是“欺骗”的开始,就是爱的开始吧。

Jenkins在卡内基演唱会之前十分紧张,一直在找钢琴师,其实,对于Jenkins而言,钢琴师也是那个支撑她内心的一股力量吧。

那天Jenkins去钢琴师家的时候,给钢琴师洗碗,可见Jenkins是一个多么温和的人,待所有人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即使钢琴师家只是在一个小巷子的一户人家的大约阁楼的位置,但是,Jenkins对待钢琴师的心是真的。

之后Jenkins想要弹琴,但是因为病情的缘故左手没办法弹奏,于是用右手弹奏,这是我在想的是钢琴师快点上去和她一起谈呀,之后也确实一起弹了,不过即使在希望之内,也让我很触动,这是一种内心的情感的认同或者说是交融吧,不仅仅是因为两个人一起完成一部曲子,还有和你一起弹琴,让你能够弹琴,让你能够弹你喜欢的曲子的那种为你满足现在的确实的心愿。

有多少朋友会在你只能一只手弹琴时帮你完成另一只手的部分呢?

之后再卡内基的演唱会,钢琴师及时赶到,是用真心在鼓励Jenkins,让她充满勇气和信心上台演唱,以致于Jenkins感受到这种发自内心的鼓舞后把钢琴师的名字加在了她的遗嘱里。

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情感是一定可以传达到你想要传达的人心里的。

在Jenkins昏迷不醒的那段时间里,钢琴师一直在她的身边伴奏,没有离去,那时Jenkins的身边只有三个人,丈夫、女仆和钢琴师,丈夫是Jenkins的一生所爱,是精神上的寄托,女仆是生活上的管理,那么钢琴师呢?

他留下的用处在哪里?

他留下也许是因为他想要留下,想要陪伴在Jenkins身边,想要陪伴到Jenkins直到好转或者直到Jenkins生命的最后一秒,因为钢琴师把Jenkins视为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人,而不仅仅是那个雇佣他来帮助联系唱歌和演唱会伴奏的雇员。

医生说Jenkins患有梅毒还能活到现在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事,丈夫说那是因为Jenkins一生都是为了音乐而活着,音乐在支撑着她的人生。

在Jenkins人生的最后,她听见了自己的歌唱,看见了满堂观众的喝彩,她听见了自己唱的那首动听的歌,那首在她的脑海中一直围绕着的歌,关于她和丈夫的那首歌,那首唱给她丈夫的歌。

支撑着Jenkins的正是音乐,是这首歌,是她对丈夫的爱。

《跑调天后》短评

东航上海-昆明机上看的。顺便温习了la la land

10分钟前
  • Raison d'Être
  • 还行

人因梦想而伟大?“跑调天后”的事迹有种诠释“献丑”一词的感觉。& 人们可以说我不会唱,但不能说我没唱过!——…虽然珍金斯女士的父母与丈夫都不鼓励她走音乐这条路,但是他们的遗产与离婚赡养费却帮助她完成了开演唱会的梦想(上网查了下她的相关资料,发现电影故事和真实历史还是有蛮多出入的)。

1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讲真 演跑调也不容易。休叔虽一把年纪可是配梅姨还是老少配得很违和。//这是最诚挚的声音。。

13分钟前
  • M.
  • 还行

据说原型人物是因为其前夫沉迷于烟花柳巷,并把梅毒传染给她。这才导致了她的“严重跑调”。

17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大叔是真爱女主。在绝望中是需要活下去的支柱。“也许有人认为我不会唱,但谁也不能说我没有唱”

21分钟前
  • 后皇嘉树
  • 推荐

温馨。生活不易,我们要珍惜美好的。适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4分钟前
  • 贾宝气
  • 力荐

现在无论看梅姨演啥都是冷漠脸:知道啦知道啦,反正你演什么都最像啦

28分钟前
  • 殇潮|Enigma
  • 还行

这不就是皇帝的新装,关键是女主自己也知道自己唱的难听,自己还沉浸其中了,选择始终活在谎言中,也就是他有钱,不然在现在早就被做成选秀基金供人娱乐了,另外越来越觉得斯特里普的表演痕迹严重了,演什么都像自己,休格兰特的声音真的好听

32分钟前
  • 迷糊2073386
  • 较差

"People may say I can't sing, but no one can ever say I didn't sing."

35分钟前
  • Vulpecula.h
  • 推荐

5.6分左右。一般好笑,一般励志,一般纪实。

36分钟前
  • 一骞个人
  • 较差

真幸福

40分钟前
  • 司令
  • 还行

让人又哭又笑的一部电影

41分钟前
  • 无优无律
  • 推荐

休演太好。

46分钟前
  • 浴巾小狼
  • 还行

三星半。比想象中要好,相比对Jenkins糟糕唱功的展现,影片对两人爱情的描绘反而更动人一些。梅姨的表演固然不错,但休格兰特更值得一个男配提名~

51分钟前
  • Granite_花花
  • 还行

竟然还不错,梅姨和休叔很卖力。

53分钟前
  • 帕拉
  • 还行

这个和去年的“玛格丽特”应该是同一故事吧?很难想象世界上还有另一个跑调跑得如此惊世骇俗的人物原型了。比较起来明显法国版更胜一筹,讽刺同时又不忘投注淡淡的怜悯,美国版完全走心灵鸡汤路线了。梅姑=奥斯卡真毒瘤...

5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这是一部没看懂的电影,给分的理由是演员们的演技。皇帝的新衣一样的故事。好像社会对一个失智老年少女的保护。温馨吗?是的,当STARK太太向士兵们叫嚣时,似乎溢出了温情。莫名其妙吗?是的,当大家对跑调的歌者仍抱以欢呼时,我是一点也不明白。有钱,有梦想,就可以为所欲为且为人称。我总结的。

1小时前
  • 紫霞小姐
  • 推荐

斯特里普的表演逆天,故事讲的也很讨喜,但归根结底还是小且平庸。丑角女性英雄作为主角,也许正是女性电影极度边缘化的真实写照。

1小时前
  • 西木的风
  • 还行

这种奇葩还是在欧洲更有市场,要不法国拍完英国又拍,感觉跟美国没什么关系了。

1小时前
  • 皮革业
  • 较差

故事烂的一塌糊涂,休叔帅的一塌糊涂。好久没遇上对我这么有性吸引力的中老年男性了。。竟比他三十多岁的盛年时期还要迷人啊啊啊啊啊我的天 只想穿越屏幕但求一睡

1小时前
  • 曼仔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