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陈数有印象来自于那版的《上海滩》,让我记住了两个演员。
一个是饰演丁力黄海波,一个就是当年惊鸿一瞥的陈数。
再有印象当是在《倾城之恋》中了。
那么一个年代感十足的戏里,一个风情无限的旗袍美人白流苏。
原来只认为她能在这样的戏剧里一直美着就很赏心悦目了。
不料却看到了她塑造的另一种人物,《暗算》里的黄依依。
一个天才的密码专家,为共和国立下功劳的英雄人物。
但是我记住的却是她的勇敢和孤独。
她的勇敢不只表现在对予事业的奉献和追求。
在个人感情上的大胆和炙热才是那个年代没人懂的悲哀。
这是个让人欣赏又让人心疼的女人,只可惜错生了年代。
而最让我刮目相看的是《铁梨花》里的陈数。
铁梨花里的凤儿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在我眼里跟陈数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好的演员总是能够打破局限,创造经典,永远能够用自己的艺术生命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
演绎人物创造经典勇于突破自我,而不仅局限在一类拿手的人物上面。
这才是好演员。
祝她演绎之路常青。
原著讲的是人性,电视剧讲的是家国情怀。
四星:一星给陈数的演技、一星给陈数的巅峰期颜值、一星给巍子,多一星给我对陈数的偏爱。
郭靖宇导演后来能拍出被全网狙的《娘道》,其实在本剧中就已埋下伏笔,郭导从来没变过,是观众变了。
只要对比看看严歌苓、肖马(严歌苓父亲)的《铁梨花》原著,就不难发现导演夹带了大量“封建糟粕”私货。
电视剧改编的故事线有:1.赵府宅斗故事线;2.老虎山所有故事线;3.全部抗日故事线,及结尾赵元庚投诚故事线;4.换子疑云桥段,四奶奶通奸怀子出逃故事线;5.张吉安追捕五奶奶故事线、张吉安家庭及情感线;6.牛旦的人设及抗日故事线;7.色子一角及其全部故事线;8.胖丫一角及其全部故事线;9.栓子人设及全部故事线(栓子一角仅名字相同);10.老太太全部故事线;11.徐孝甫故事线(除了盗墓的身份);12.六奶奶海棠情感线和儿子被毒死故事线;13.原著中铁梨花没有对柳天赐穷追不舍,也没有活在柳天赐鄙视盗墓的眼光中,更没有与柳天赐生死相随的恋爱脑;14.鸳鸯枕故事线(原著中鸳鸯枕是赵元庚盗墓取得,作为老太太的陪葬品又被牛旦盗墓挖出,最后被铁梨花当众砸碎);15.“生儿砸”“生儿砸”“生儿砸”“生儿砸”“生儿砸”“生儿砸”“生儿砸”“生儿砸”.......总结下来发现,所有新增、魔改的故事线,就是导演郭靖宇最钟爱的抗日神剧、土匪剧、民国宅斗剧、封建情感大戏的必备桥段。
所以说,电视剧《铁梨花》和《娘道》一点也不矛盾。
电视剧对角色的改编:铁梨花、赵元庚、张吉安、牛旦,这四个角色在原著中也是主角团,但都被剧版改编得面目全非。
- 铁梨花原著“铁梨花”——被赵元庚抢婚后骑马逃离赵府(逃离后从未再回赵府),独自逃亡数月,后成为行走在盗墓江湖中的盗墓首领,外号“铁娘娘”,是个实打实的盗墓贼女首领(技术型首领,从不亲自动手挖洞);信奉且坚守盗圣“盗亦有道”的江湖规矩,盗墓十余年后金盆洗手,后因儿子牛旦被抓壮丁被迫重操旧业,最后独自消失于白雪茫茫中。
电视剧“铁梨花”——被赵元庚抢婚后挖洞逃离赵府,在色子陪伴下逃亡至老虎山,后在小镇卖面讨生活,清清白白、干干净净,从不盗墓;赵府罹难,放下仇恨返回赵府,成为赵府守门神,拯救赵府和赵元庚后,与色子一同离去,深藏功与名。
看似大女主,实则一半是男权视角的圣母白莲花,而这一半圣母人设,恰恰是电视剧和原著“铁梨花”一角的区别所在。
乍一看,好像剧版铁梨花也挺大女主的,但其实剧中的铁梨花从未缺少过男人的拯救和助力,是个从未离开过男人的存在:在赵府有赵元庚独宠和张吉安暗中保护、逃亡时有对她死心塌地的色子追随、老虎山有梁飞虎庇佑、小镇谋生有强壮能干的儿子和社牛属性的色子陪伴。
可以说,剧版铁梨花的魅力,很大程度要归功于陈数的观众缘和演技,以及原著中的神秘人设和当时还未大规模觉醒的女权环境。
- 赵元庚原著中赵元庚出场极少,是个典型的封建军阀,吃喝嫖赌、贪婪吝啬、阴险狡诈、无情无义,唯一优点“孝顺”也是一体两面,因为他孝顺的结果,就是把鸳鸯枕等盗墓得来的国宝据为己有,给老太太陪葬;赵追捕五奶奶并非出于深情,而是舍不下铁梨花从赵府逃走时顺走的古董宝贝。
电视剧改动最大的两个角色,一个是赵元庚,一个是牛旦,几乎是面目全非,改编后都是导演钟情的抗日大英雄,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剧版赵元庚魅力四射,霸道宠妻、家国情怀、勇武威猛、敢作敢当、有情有义,唯一缺点就是专注于“生儿砸”,但这一缺点也被他的孝顺淡化。
- 张吉安不少人会疑惑,为啥张吉安后来变得那么坏:因为变坏的张吉安就是原著中的初始人设。
原著中的张吉安是个彻头彻尾的漂亮大坏蛋(剧版形象不符),风流滥情、虚情假意、贪婪、卑鄙、勾结日本人倒卖文物、在古墓旁强暴铁梨花未果。
小说中张吉安在赵府时对铁梨花暧昧,只是他与太太们相处的通用模式,跟女人眉来眼去是他的生存之术;他离开赵府后在铁梨花身边潜伏二十余年,不受任何人指使,为的是做铁梨花盗墓的下游买家,倒卖文物、寻找鸳鸯枕,因为他深知赵元庚娶铁梨花也是看中凤儿父女二人的盗墓技艺。
张吉安对铁梨花花式表白、意欲强暴,是试图通过情感和性控制女主为他盗墓。
剧版张吉安前期甚至有点可爱,后期在情感上很封建很变态,也勾结外国人倒卖鸳鸯枕。
但电视剧里张吉安对女主的感情还算真挚,有那么点“真爱”的意思,某种程度也是“得不到的最想要”。
剧版甚至给张吉安安排了一个伟光正的革命党女儿,以他对女儿的疼爱和结尾的疯癫来洗白角色、博取同情。
- 牛旦牛旦在原著中是绝对的男一号,他与铁梨花的母子故事线是小说唯一的主线。
小说中最精彩刺激的情节,就是结尾处的母子盗墓。
电视剧版牛旦一角,除了伟光正,还是伟光正,刻意给角色设定了一些小毛病,却还是让人喜欢不起来。
小说中,赵元庚抢婚成为徐孝甫女婿后,徐孝甫在赵的指使下盗墓找到鸳鸯枕,一个月后徐孝甫被赵杀害。
徐孝甫死前拜托两个亲戚找寻并照顾铁梨花,栓子就是这两个亲戚的儿子(原著中不存在四奶奶通奸怀子出逃这一故事线)。
栓子在小说中是个正面且倒霉的角色,与自家兄弟牛旦一同盗墓丧命,被贪财想独吞的牛旦埋在墓道中。
铁梨花为了给栓子一个交代,也为了给盗墓行的道义一个交代,以同样的方式了结了亲儿子牛旦的性命。
没啥说的,堪称魔改。
“我一直在到处找你。
”他说。
“赵元庚也在到处找我。
不过,不如说他是找他儿子。
”张吉安笑起来:“你也太把他当人看了。
他把他的钱、古董当儿子。
他是找你带走的夜明珠。
你撬了他的抽屉,比撬他祖坟还让他记仇。
”“他知道他儿子还活着?
”“他又讨了一房小老婆。
还能生不出儿子?
”最喜欢原著中女主的觉醒:她凄惨地笑起来。
“我也太拿我自个儿当人,以为男人真会爱美貌。
我也误会了:以为毕竟有男人会真爱我;爱我的男人千错万错,但爱我是真的。
因为我美呀。
哎呀,这误会可闹大了。
这不怪别人,怪我。
”所以女人啊,别以为你貌美,男人就会爱你;同样的,别以为你生儿子,男人就会爱你。
人性的真相就是,美貌、生儿子,都是一时的价值,男人爱的是你短暂的价值,而这些并不唯一存在的价值,是可以被轻易取代的。
An ugly truth.
本来应该是女主对抗强权、追求自我、自由恋爱的主旨,但是4个有感情戏的男角色戏份失衡,巍子演得又好,在现在这个女性权益开倒车的时代,女主不幸沦为观众苏男主的工具人了。
张吉安,徐凤志生命中出现的最早的适龄对象。
因为家道中落曾经逃荒乞讨,被女主好心救助,后来投靠表姑一家,给表哥赵旅长当狗腿子副官为生。
身份的转变,让他坚信娶大家闺秀才能重振家族荣耀。
所以虽然真心爱慕凤儿,却嫌弃她盗墓贼女儿的出身,不肯求娶,错过了最好的机会,使得自己大半辈子都只能反过来追寻她。
很多女观众轻易忽视了女主最初的大恩和张吉安主观导致的错过,盯着女主走投无路时对张吉安反反复复的哄骗利用,心疼他。
幸好有小玲这个角色提醒大家,他并不是什么好人,舔狗舔不到也是活该。
柳天赐,第一个不介意女主身份,不嫌弃她,教她识字,平等爱她愿意娶他的男人,即使他只是一个外乡来的文弱贫困教书先生,被很多观众嫌弃憎恶,依旧做了女主的初恋白月光。
只是军阀混战、日军入侵的年代里,他的力量太弱了,未婚妻被夺,自己被强行征兵,父母被气死,想要复仇却无还手之力,大半辈子颠沛流离。
但即便处境这么艰难,他也一直信守对女主的承诺,终生不婚,收养孤儿,瞎了也努力赚钱求生,最后为了爱人牺牲自己,是座没什么用但确实善良的泥菩萨。
安排瞎子书生柳天赐上战场遇上赵元庚有机会复仇却先打日本鬼子这个戏码,能够理解是为了表现柳的大义,但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他上战场只会添乱不能帮忙,画蛇添足了。
梁飞虎,4个男人里唯一有力量且愿意与男主抗衡的,可惜戏份太少,出场晚,下线早,演员长得又很正气,对戏时的暧昧与张力都不及赵元庚。
作为虎头山大当家与徐凤志相遇后,俩人的戏份集中在赵的割袍兄弟杀夫仇人与被赵强抢怀孕却跑掉的小老婆身份的矛盾,8年的朝夕相处和10年的分离思念都略过了,只有告别重逢两段戏流露出这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他们的身份经历给他们提供了相遇相识相处的机会,但也阻碍了他们及时更进一步。
梁飞虎是个有能力的好男人,他尊重珍惜敬重爱护“梨花嫂”,算得上良配,可惜有缘无分。
赵元庚,全剧最丰满立体最出彩人气最高的角色,有头脑、能打仗、说话直接、粗中有细、脾气急却能忍耐、孝顺义气、恩怨分明、有家国情怀。
刑场上看中了徐凤志就逼柳家退婚强娶,新娘大闹婚宴于是干脆对宾客承认自己就是强娶了这个仗义的好女人。
独宠五奶奶的同时一点都没放下对她的提防,威逼利诱绝不含糊。
但是除了徐凤志无意间说中赵的秘密激怒了赵被打耳光和凤第一次骑马突围逃走赵要开枪被表弟女儿拦着两次,戏里展现的更多的是赵对凤的疼爱和在意,两人对戏时火化十足,总有糊涂观众被迷了眼,劝女主好好和男主过日子,或者诅咒她早点死自己想要进入荧幕里当赵的“小六”。
一个三妻四妾、追生儿子的军阀大将在意新欢的时候,必然忽略了旧爱。
纳了五奶奶,直到十天后,老太太因为新姨太太不来请安发了火,大太太不得不来五奶奶门口堵人,才能见到自己的丈夫和他说上话。
他在大老婆面前毫不掩饰自己对新姨太太新婚生活的满意,还让大太太给自己锤腰。
他理所应当地认为大太太早没了吃醋闹脾气的资格,要她前清二品大臣女儿的出身,倚仗她上上下下打点一切,却不肯提供一丝一毫的爱意怜惜。
曾经迷恋的四太太也早被抛到脑后,和新人闹矛盾进不去门的时候才能想起来她,却不能容忍她红杏出墙,没像真实的军阀那样毫不留情杀了,但也先困住她锁住她后派人下手。
生了唯一女儿的二太太和不会说话讨他欢心的三太太仿佛透明人,一个整颗心扑在被全家人忽略的女儿身上,一个不死心伺机而动只想要侍寝怀孕。
严歌苓改编、郭靖宇执导的《铁梨花》,前段时间在北京、上海、天津、四川四大卫视热播。
真实可感的人物、曲折跌宕的剧情、抗日爱国的主题,都是这部剧炙手可热的原因。
说起其中的人物,不得不感慨演员的精湛演技,血性仗义的主人公铁梨花,霸道孝顺的赵元庚,纠结可悲的小人物张吉安,有情有意的土匪头梁飞虎,孱弱才气的小书生柳天赐,个个被饰演得有血有肉,异常丰满。
不过要说气场最为强大的,当属二号人物赵元庚。
尽管在片中只是二号人物,戏份比“张吉安”或许还有少,但是却在观众中引起了最为热烈的讨论。
“纯爷们儿”,“嫁人就要嫁他这样的”,“赵元庚真男人,仗义”,之类的说法充斥于网络。
的确,巍子的演绎让这个本就让人又爱又恨的人物更加深入人心。
某一刻,你可能因为他强抢民女而咬牙切齿;下一刻,你可能因为年近五十的他抱着他的“猴娘”笑得像个孩子而感动;你也可能因为他草菅人命而心生愤恨;但你也会因为他的骁勇作战、奋勇杀敌而热血沸腾。
狼性和人性在他身上完美交融,成就了一个独霸一方的旧军阀。
赵元庚早年投奔起义军,片子开场已是冯玉祥手下国民党正规军的一个旅长。
纳有四房奶奶,可惜始终没有个儿子,孝顺的赵元庚和他的猴娘都十分着急。
在刑场上见铁梨花以己之命换父之命,便强娶已经许给柳天赐的铁梨花为五奶奶。
担心铁梨花和柳旧情复燃,将柳强行征兵。
铁梨花血性刚毅,最终怀着孩子逃出赵家。
赵元庚于是开始慢慢寻妻寻子路(当然是撒下天罗地网派人寻找了)。
在这些年中,听老娘安排收纳的六奶奶生下一子,可惜在其八岁生日时被歹人设计害死,六奶奶随之吞金自杀。
赵元庚气极败坏之下,对曾有过节的人家一通滥杀无辜(不过某天闯进一户人家,被三个大胆为父请命的孩子打动,事后开始反悔,命大老婆吊唁)。
同时,随着战事吃紧,赵元庚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更加充分地发挥。
为了同仇敌忾、一致抗日,赵元庚与有着血海深仇的土匪头子梁飞虎暂释前嫌,梁作为其下属师长而受到重用。
战火中,赵也越来越受到冯大将军的赏识,在讨伐张作霖、蒋介石以至抗日的过程中,从旅长升为师长直至司令。
最终在祖国江山一片红的情况下,为了城中百姓和手下兄弟的性命,投降于自己儿子(也就是铁梨花所生梁牛旦)率领的的解放军部队,城中和平解放。
片子结束于此,赵元庚从此在新中国过上了安稳的晚年生活。
赵元庚的角色在儿子、父亲、丈夫、恶霸、剿匪、军阀首领中变换,多重而复杂。
从领导科学的角度上,本文主要分析其作为军事首领而成功的个人特质。
一、领导特质领导特质理论表明,虽然没有一种特质是成功的保证,但是具有某些特质确实能提高领导者成功的可能性。
有人认为领导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具有如下特质的人,能够成为领导者:才智、自信、主动、可靠、干劲足、善解人意、体贴、感情稳定、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欲望、协调性等等。
赵元庚是个智商和情商都超高的人物,由于其军阀的特性,他不可能随时体贴、善解人意,这与他纯爷们的血性不符。
但是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胆大心细有勇有谋的特性、强烈的成功欲和荣誉感、对形势对人性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调动下属鼓舞士气的能力、重感情讲义气,这些无不是成就他一代优秀军事将领的典型特质。
赵元庚是个封建军阀,独霸一方,可是多少年来身边始终围聚着一批愿意为其效死力的弟兄。
比如肖四,从排长一直到旅长,甚至最后赵家遣散丫头婆子后全面照顾赵的起居饮食,多少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他的话说,“旅长让我当什么长我就当什么长”。
这都源自于赵作为军事首领的魅力,有担当、有血性、战场上身先士卒无比英勇,仗义的他绝不会轻易让弟兄们吃亏。
具体说到领导人的素质结构,德才识体几方面,赵元庚均由他的过人之处:1、德作为冯玉祥手下国民革命军的军人,这里的德首先应该表现为军人的坚定和奉献。
赵结识铁梨花是在铁梨花和她爹的 “盗墓行动”而被捕要杀头后,但实际上赵本身也掘墓。
不过就像在他被铁梨花质问后所说,挖出来的“珠子、宝贝换来的是枪炮子弹,我用它们来保一方平安,怎么了”?
他回答得理直气壮,说明“保一方平安”确实是他的一个目标。
也许“保一方平安”的同时保的也是他自己的一方霸主的地位,但是客观上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凭借着他的财产实力和军事实力,他确实保证了自己领地里的一方平安。
再有,当师长梁飞虎误入鬼子埋伏圈后,赵为了解救而不顾一切领着部队硬碰硬包抄鬼子。
开着吉普车冲进交锋地带,用两枚手榴弹当引子将整箱手榴弹奋力抛进敌军壕沟,从而为弟兄们杀出血路。
这种做派,颇有些个人英雄主义的味道。
但是不让下属无辜牺牲甚至为了下属而甘愿牺牲的做法,却是军事首领极具魅力的表现。
中间有一段正是小日本作战屡胜的时候,下属报告说其他地方守军都在转移,劝赵元庚转移。
赵元庚说,我哪也不去,我就在这守着,小日本屡屡得胜就因为他们全跑了。
其他军官的不战弃城与赵的坚定抵抗形成鲜明对比。
抗战结束后,他儿子梁牛旦率领的解放军部队功到城外。
赵元庚此时尽管武器精良,但已是孤军奋战,可他始终不投降,哪怕鱼死网破,甚至要举枪自杀,照他的话说,因为“他是一个军人”。
这就是作为一个军人的坚定和荣誉。
不过最终,铁梨花以全城百姓和军队弟兄的性命为由,最终说服赵元庚放弃抵抗,实现和平交接。
一方面人民解放军深受百姓爱戴早已传进赵的耳朵里,另一方面赵也清楚到“负隅顽抗”只会为跟他经历枪林弹雨而幸存的弟兄们和城中无辜百姓们招致性命之灾。
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与他的坚定性应该不相矛盾吧,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领导者也应具备的胆略。
另外,赵元庚也具备一些中国传统美德。
孝顺是他最大的特点,雄霸一方的他对着老太太,却会有孩子般的笑容,恭敬的同时却不是愚忠愚孝。
梁飞虎死后老太太高兴张罗放了鞭炮,此时赵元庚不能多责怪老太太,但他的悲痛大家历历在目。
与六奶奶订下婚期后正好战事吃紧需要赶赴前线,赵没有一味顺从老太太延迟出征,而是哄着老太太将婚期提到当天,不耽误战事的情况下满足了老太太的心意。
这样一些温暖的人性,估计也打动了赵元庚身边的弟兄,成为他们效忠于他的一个原因。
还有不得不提的一点是“仗义”。
大概看完此片,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一词便是它。
女主角铁梨花就以此为最典型特征,而赵元庚一生识人最看重的也是它。
“仗义”二字在片中被赵元庚念得有腔有调独具味道,而赵元庚的一生也将“仗义”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赵元庚看上铁梨花,放过刺杀他的梁牛旦,饶下三小孩的爹,皆因仗义二字。
跟着这样仗义的首领,手下的弟兄们也放心吧。
2、才赵元庚作为一名军事高官,应该说是具备了较高的能力水平和合理的能力结构。
军事才能自是不必多说,否则在他丧儿而滥杀无辜后,冯玉祥早已将其革职查办。
剧中一个冯性角色,作为共产党高层政工干部分析当时局势就说,中国现在不能没有赵元庚。
这自然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素质。
之前说过他领军深入解救受伏的梁飞虎,那种胆识、气魄、作战能力不用再细说。
再有,老虎山土匪力量强大,赵元庚视之为死敌多年来却也不能轻易将其剿灭,可见其实力。
而梁飞虎是老虎山大当家,十几年来带领着手下弟兄劫富济贫、行侠仗义,其胆略、才识也自不必多说。
而被招安后,他甘愿在赵元庚手下做一元猛将,这不也显示了赵元庚的军事才能。
多年的征战培养了赵元庚极度的洞察力、应变力、决断力。
而这都是军事主官必备的素质。
梁飞虎部队陷入小鬼子埋伏后,赵火速实施救援。
之后,火速使计揪出身边奸细,避免了更大的隐患。
再有,用赵元庚自己的话说,“他是使计策的祖宗”。
没有点洞察力,觉察不出情势;没有点应变力,想不出好对策;没有点决断力,计策想好了也不一定能派上用场。
从这个意义上说,赵元庚还非常有“自知之明”。
再有就是多年征战使赵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这还得益于他是个极其注重反省的人,所以才有为儿报仇后“我知道错了”的大哭,有最后及时罢手、国共军队和平交接的场面。
此外,赵还相当能鼓舞士气。
在某次解救梁飞虎那次,身先士卒就不再多说。
还有一次带军深入、后援不足的情况下,他忽然仰天长笑,吼道,“弟兄们,再跑也是个死,就在这和小鬼子拼了。
”老帅当头,哪个弟兄还愿躲着藏着。
其实,看战争片就会发现,有能耐的军事主官在激涨士气上确实个个有那么一套。
3、识这里主要是指心理素质。
个性上,赵元庚果断但不鲁莽,胆大却也心细,耐挫折、抗干扰、坚忍不拔。
有次带着张吉安独闯老虎山做客,张吉安自是忐忑不安。
但是赵元庚分析说,梁老虎极好面子,他们去做客,好面子的梁老虎按理就会极尽地主之谊。
事实当然正如其所料。
可是之后铁梨花当着老虎山众人的面说她怀的不是赵元庚的儿子,给赵扣了领巨大的绿帽子。
赵惊讶之余却没有发作,临走时还拱手道“后会有期”。
实际上,他早已料到是铁梨花在当时的情境下如果承认儿子势必给她自己和儿子招来杀身之祸。
再说耐挫折,在相继痛失儿子、六奶奶、儿媳妇和胎死腹中的孙子、老太太、大奶奶、三奶奶、二奶奶、四奶奶后,一大家子只剩年迈的他依然挺立着胸膛,带领着军队与城外的解放军对峙叫板。
这想必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心态上,赵元庚有战略的眼光,宽广的胸怀。
在抗战年代历经战火硝烟的考验,行军作战、谋篇布局所需的战略眼光应该是不在话下的吧。
这里重点说他的胸怀。
公私分明四个字,说起来轻巧,真要实践,想世间能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
然而他赵元庚却做到了。
死敌梁飞虎招安到他的麾下,俩人作战配合默契、不牵扯私人恩怨,即使赵元庚还嚷嚷战后要找梁飞虎单挑。
梁飞虎被围困后,更是不顾个人安危冒死解救。
梁飞虎的手下怀疑是赵出卖了梁,因为作战计划只有梁赵知道。
然而并非如此。
事实和人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这样的对比,也更凸显了赵的特点。
他有多少这样的机会可以弄死梁,可是没有,因为梁也是一个抗日杀敌的真汉子。
国恨当前,个人恩怨似乎很自然地抛在一边。
之前提到梁老太太在梁死后放鞭炮庆祝,那她显然就不如赵的境界高,也算是对赵的一个衬托吧。
结构上,赵的情商、智商、胆商、危机商算是整合得不错吧。
在那样一个纷乱的年代,保命已经不易,在混战的军阀中立稳脚跟,带着庞大的部队守住一方平安,救国家民族于危亡之中;达不到四商整合的境界,估计会死得很惨。
4、体这个是最不用多说的了。
年进六十的赵元庚能将整箱手榴弹引燃端起后远远地抛进敌人壕沟,这该是哪样的神力。
日本奸细也是日本司令亲弟弟的井三再次潜回来后与赵元庚对手,也是旗鼓相当长时间后才靠年轻力壮的体力优势稍占上风。
不过赵元庚最终从头顶上反手一刀将之刺死,实在漂亮。
赵元庚一向对自己的“武功”颇为自负。
上面说的是“体壮为健”,至于“心怡为康”,除了要为各种家事、国事操心担忧外,赵元庚也算“心怡”。
敢想敢做、敢作敢当,不憋屈、不窝囊,最重要的是人格健全。
句中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表弟张吉安。
此人是诡计颇多,但内心阴暗、人格欠缺而最终变成疯子,好在有个好小玲有个好女儿。
领导科学里讲究的领导人素质应该有五个方面,除德才识体外,还有一个“学”。
这大概是赵元庚作为一个旧军阀最为欠缺的吧,除了有丰富的军事知识,比起书生柳天赐来,他确实学识不足。
不过生活和战争已把他在所处年代立足的所需本领教会了他,也最终成就了他。
二、成功的其它原因事实上,赵元庚作为一个军事首领的成功,与他任务导向的领导方式,根据情境权变从而虽极度专制但又会适度放权的领导风格,独特的识人睿智的用人方式紧密相连。
与梁飞虎共事,是他任务导向的例证。
军队体制下特别是军阀做派的专制作风被赵元庚发挥到极致,但是在部署作战计划时他又会和梁飞虎商量;在寻找五奶奶和儿子的事上,他又会仅仅听取汇报而让张吉安在外忙活折腾。
有收有放,也是赵元庚厉害之所在。
就说用人,现在都讲究“疑人不用”,但是赵元庚就用“疑人”。
他用的最大“疑人”就是梁飞虎。
将死敌安排在自己身边,这不是所有将领都能做到的,即使那是个汉子。
当然,这也是建立在他对梁飞虎梁飞虎的深刻了解上。
从这个角度上说,赵元庚识人自是有一套。
三、赵元庚的狼性因为本文主要从其个人素质的角度分析赵元庚成功的原因,所以提到的都是他好的一面。
事实上客观地说,作为一个旧军阀,赵元庚有他固有的局限性。
旧军阀的独断专制、横霸一方,他都有;旧时代一夫多妻加上拈花惹草,他也有;重男轻女、滥杀无辜,他还有。
这些是他身上狼性的充分体现,也是让人对之恨之入骨的原因之所在。
而从影视剧的角度看,这样一个角色才真正丰满、有血有肉,让观众在对其又爱又恨的同时享受观剧的乐趣。
对这部剧有些失望,说实在话,当我看到赵元庚儿子被毒死他滥杀无辜,杀害那个因为给母亲过忌日,而没去参加赵元庚儿子生日宴的男人的时候,我真的有一种想掐死赵元庚的冲动!
就因为赵元庚怀疑,这个男的为了报复自己给自己儿子下毒,这种因为武断杀人,而自己丝毫不知收敛的军阀,最后居然成了抗日英雄!
就算是最后赵元庚能投诚解放军,最后也会因为是军阀出身而被打死!
这是一部超级优秀的剧,我想说说大家没有提及的一些配角。
小玲。
给我印象最深的配角莫过于小玲。
小玲是最压抑的角色,她前期为爱痴狂,甚至不惜割掉舌头。
后来被卖进窑子,遇到张吉安,搭进去一辈子,不能与女儿相认。
她的顺从,低微,简直就是好多封建女人的一面镜子,长期被压迫,满足张吉安的发泄欲。
海棠。
同样是悲剧,同样因为自己的言听计从搭进去一辈子,她比小玲更惨,老太太扼杀了她对柳天赐的爱,推向了赵元庚,最后为了儿子而死。
乔营副。
冯雷演的吧,一看就是个奸滑之人,如果旅长不杀他,恐怕他也会投递叛国。
肖四。
老肖作为为数不多角色挺到了最后,贯穿全剧。
如果说张吉安是狼,老肖真的是旅长的忠犬,一辈子献给了旅长。
而旅长一辈子那么多女人丫鬟婆子,最后还是这个兄弟陪了他,暗示兄弟忠义是旅长生命中最重要的。
三太太。
很像甄嬛传里面的齐妃,只有妇人之见,害人也很蠢。
三当家的。
壮汉一个,和色子有很多反差的地方,同时也是梁飞虎的正衬。
柳凤儿。
她不仅是让铁梨花重逢柳天赐的关键,也是栓子进入赵府后的照妖镜。
冯先生。
前半段他在梁飞虎身边的表现,为最后几集做了很大铺垫。
老徐娶的妓女。
她丈夫被杀是我童年印象最深的戏,奸夫淫妇,当时觉得铁梨花真的好厉害。
王婆子。
我觉得她才是铁梨花生命的贵人。
《铁梨花》从十几二十几集偶然开始看一直看到40集快大结局了,想想精神支柱快结束了,也该说些什么了。。
可是从何说起呢,这部剧的人物形象都很丰满(胖丫除外,太让人失望了。。
)。。
昨天中午特别想从大奶奶这个豆瓣影评上鲜有提及的人物开始。
今天却满脑子都是赵元庚的“爷们”理论,真英雄,不能不让人爱。
赵元庚是坏人吗,也许吧。
可是他霸气,血性,爷们,仗义,对女人好;他正直,嫉恶如仇,有勇有谋,浑身上下充满胆气;他心胸宽广,明辨是非,容别人所不能容;他身强体壮,中气十足,60多岁上战场仍然举枪冲锋,他是个响当当的中国军人,即使是以60岁高龄和那个20多岁的小日本井三单挑,也不占下风。
杀了那井三后,浑身是血的他对着过来扶他的铁梨花,还微笑着举臂示力,那表情很可爱很爷们。。
这样的男人是英雄,太男人了,我都觉得要个人崇拜了,不得不爱。。。
不过做老公,我还是喜欢张吉安那样温柔深情的。
虽然这家伙,不是什么好东西,畏强权,虚荣,爱财,最后还勾结日本人。
可是作为那个年代的小人物,就不多说了。。
无关人品,单从他的深情来说,还是很让人心疼的。。
从第一集开始,他一个愣头青,一个小小副官求赵元庚不要砍铁梨花的头,到赵元庚强娶铁梨花的路上,得知铁梨花割腕自杀时他跳到轿子前紧张心疼的表情,深深的体现了他是很喜欢铁梨花的,只是他还是顾及身份,没有早早去铁梨花家提亲,这致使铁梨花与他终身错过。。
他深情,他以自己的方式想要为铁梨花好,他愿意放弃他所拥有的一切和她私奔,他虽然有个女儿,却为她终身未娶,他很多次救了铁梨花的命,对铁梨花对他的怨恨却始终不放在心上,还明知不可为而之,恳求铁梨花和他一起退隐深山,他老了的时候依然会站在20年前和铁梨花分别的地方,向她的方向深情眺望。
还有到最后,张吉安已经疯了,谁也管不住,可是铁梨花一句“张吉安”就把他叫醒了,这个女人这个声音是在他心中多重的分量啊。。
这些都让我感觉很心疼他,和一个喜欢自己的人过一生未必不是一个幸福的选择,可是铁梨花注定是一个有个性的女子,且与他道不同不相为谋。。。
柳天赐,我觉得没什么大出彩的,也许在现在这个年代,文人是一种优势,温文尔雅也是我喜欢的。
但是相比较而言,在那个混战的年代,我只有一个感觉,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加上赵元庚太男人太有血有肉,张吉安太出彩,他则相比较显得太文弱也太沉闷了。。
不太喜欢他的发型,老了的时候,也不整整头发。。
但是为铁梨花档的那几枪确实有点让人心疼和感动。。。
这也是据网友说,他做的最对的一件事。。。
他是挺可怜的。。。
捡了个女儿,结果嫁错了人,最后也很惨。。
挺可怜的,抱抱。。
色子,长得很可爱,人很仗义。
只不过他有点神奇,到哪都那么多拜把兄弟,也不知是怎么当得丐帮四袋长老,且因为几个包子就跟了铁梨花一辈子。。
几个包子引发的兄弟情义。。
牛旦,就不说了,几乎完美,年轻帅气,仗义忠厚,正直善良,武功高强,集合了爹娘的优点。。
只不过最后两集让我比较讨厌他,像是被洗脑了一样,他要打自己亲生老爹,还学栓子那样威胁他娘要当大头兵,流血流汗碎脑袋。
这让我很是生气,对不认的爹就罢了,对亲娘也这样说话,够了。。。
再说说赵元庚的几个女人吧,终于轮到大奶奶了。。。
大奶奶,那可是名门闺秀,家世显赫,她爹是清二品大官。
他和赵元庚也算般配,想来当初嫁赵元庚也是明媒正娶,风光无限。
只是无奈,入门许久都不曾有一男二女。
于是赵元庚一而再再而三地纳妾,想生个儿子出来,传宗接代。
这里想说说人家大奶奶的气质,气度和精明。。
大奶奶精明置家,毋庸置疑,老太太放心把这个家交给她不是没有原因的。
大奶奶知书达礼,精明能干,孝敬老太太又一切以夫为主。
可以说在铁梨花之前,她撑起来赵家的大后方。
她和赵元庚是老夫老妻,他没能为赵元庚生下孩子,反而鼓励赵元庚纳妾。
为帮夫娶五奶奶,跪着请求老太太,言辞恳切,那心胸让一般女子汗颜。
最后,她偶然发现了女婿的可疑,但当时也没立即表现出来,反而装作什么事都没有,硬是把密码机说成报纸上说的打印机,然后紧接着找了赵元庚,帮赵元庚找到了奸细,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当时我只想说她真的不楞啊。。。
赵元庚出城前,特意拿下眼镜和大奶奶对视,那表情特可爱深情,表示大奶奶没白跟他四十多年,他们俩的感情也不仅仅是表面的夫妻而已,他们更是相互理解和支撑的吧,像伙伴像知己,默契十足。。。
只可惜,大奶奶精明干练了一世,最后却被胖丫和日本人给算计了。。
她怎么也没想到从小看着长大的胖丫竟然会给她吃毒品吧。。
随着她最后的落魄,老赵家一场血雨腥风也悄然而起。。
那个破井三,要不是最后他把大奶奶刺死,大奶奶完全可以戒毒,重新开始生活,陪赵元庚走完最后一程的,可惜啊可惜。。。
二奶奶,算是个老好人,再普通不过的封建妇女,心地也算善良,只不过没想到生的胖丫最后竟然成了那样一个东西。。。
三奶奶,唯一一个什么用都不起的坏人,我觉得。。
就知道扭啊扭的。。。
不过也怪可怜的,十四岁进赵家,却一直不得宠爱。。
四奶奶,名伶。
不太知道她为何背着赵元庚偷男人,但是其实她还是很个性的一个女人。
我还是比较喜欢她的,敢爱敢恨,心眼也不坏。
看多了也比较有气质,她和铁梨花是两种气质,妩媚。
那一排牙很齐,有时感觉她像罗海琼。。
五奶奶,主角,就不多说了。
还可以,有个性,像赵元庚说的那样她骨子里是个爷们,正直仗义,又敢作敢为。。
老太太也说了,徐凤志,有男人的志向。。
六奶奶,太配角了,就不多说了。。
老太太,这个对赵元庚至为重要的女人,不得不说演得太好了。。
老太太是老戏骨啊。。。
她绝对是强角,一个很厉害的奶奶。。
他们老赵家遗传,都身体很好,精神矍铄,还有气骨。。
赵元庚的孝和她的说不出来的一种什么感觉(敬吧,可能)配合的天衣无缝,这俩演员这俩母子简直是太绝配了。。。
老太太临走的时候,把只有两颗子弹的手枪交给了老五,这个她从一开始就不喜欢的媳妇,却成了她最后的依靠。
这两颗子弹最后一颗给了她孙女胖丫,一颗给了她以为是孙子的栓子,给他们老赵家清理了门户。。。
胖丫,不屑的说了。。
就是最后她死的时候,太不过瘾了,这么坏的人,最后怎么能才一颗子弹就死了呢,她打柳天赐还三四枪呢,太狠心了。。。
这一大家子,这么多人,费了我不少脑细胞啊。。。
最后说说这结局,太凄凉了。
老五为什么就不能陪赵元庚终老呢?
如果大奶奶没死,或者四奶奶没自杀,陪陪老赵也可以,但是为什么要让老英雄一个人生活那么久呢,很可怜。。。
那一大家子其实真的不必死光啊,挺可惜的,老太太是不是到死都不知自己有个那么有出息的孙子啊。。。
唉,不想了,头都疼了。。。
这部传奇大女主剧看着挺过瘾的,其中一些台词挺喜欢的。
家事不明各自走,己事不明早回头。
生不能同床死同穴,我要进去陪他仗义!
人怎么过都是一辈子。
我练过金钟罩铁布衫,我刀枪不入!
哎呀我的婶儿啊!
还有好多让人印象深刻,真是一部不错的剧,演技好,剧情也好。
结局貌似圆满,但如果再继续演下去会如何?
之后便是文革,赵元庚肯定是地主身份,又是国民党背景,年轻时杀人不少,这是一遭,儿子牛担虽说从小不在赵府长大背景单纯,但其丈人爹却是赵元庚的表弟,同样的地主和国名党背景,其娘凤儿又有盗墓贼的背景,哎,这必定是个悲剧。
对这部剧有些失望,说实在话,当我看到赵元庚儿子被毒死他滥杀无辜,杀害那个因为给母亲过忌日,而没去参加赵元庚儿子生日宴的男人的时候,我真的有一种想掐死赵元庚的冲动!
就因为赵元庚怀疑,这个男的为了报复自己给自己儿子下毒,这种因为武断杀人,而自己丝毫不知收敛的军阀,最后居然成了抗日英雄!
就算是最后赵元庚能投诚解放军,最后也会因为是军阀出身而被挖坟掘墓!
而且郭靖宇拍剧有个特点,就是主角以及部分配角人物必须是非黑即白的,人物性格必须是憎恶分明的,主角人物必须大义灭亲,为了突出主角人物必须黑某些配角,不黑某些配角就不过瘾!
主角最后必须投诚,必须洗白主角人物,必须让主角人物抗日,必须有主角不死光环!
主角杀害无辜之人是无可奈何!
配角杀人就是没有人性!
而且郭靖宇的剧全都是郭家班,长此以往,观众难免会有跳戏的感觉,而且这些郭家班演戏都是一个套路,剧本也是跟长篇小说似的,非要拍六七十集才过瘾,所以郭靖宇的电视剧基本没人看完整的第二遍,因为剧情太长了,看一遍还行,看第二遍就有点遭罪了!
终于看完了!!!
被迫陪伴了我一整个寒假同时引起了多次家庭纠纷的狗血电视剧必须要拥有名字
只有生儿子才有好下场,杂种被女主养大还是杂种,正统被偷情姨太太养大还是正统,好家伙
跪下!
。。。这么多好男人,她到底是为什么喜欢柳天赐啊。。。囧
和原著大不相同,彻底颠覆了书中凤儿的形象,剧中的凤儿像是一个抓到一点把柄就无限威胁利用张吉安的任性小妞儿
你说说 这半个多月 在没有网电视只有五个台的情况下 我不看他还能看什么PS. 我喜欢张吉安
暑假我哥贼喜欢,不让我换台,被迫观看
不太喜欢这种全剧人物故作视死如归的样子,好像每个表情都在说:我很勇敢,我不怕死
这部剧还不错,陈数终于要火了。
一星送这位郭导演,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夹带私活暗搓搓宣扬封建糟粕男尊女卑。
某集,赵元庚儿子八岁生日,别人送赵元庚的毒酒先被儿子喝了。之后赵元庚疯了一样去杀人,貌似几十个,不管有关的无关的。最后醒悟了之后又让自己的大太太去道歉!我真的是服了!
还记得大明湖畔的的骰子叔叔么?
看了几集,珠江台老喜欢播这种类型的,,还不如家庭狗血剧
看这种电视剧就是他妈的浪费时间
严歌苓都改成了传奇剧。
我错了。。。你就是陈数啊,演得真好。。。
烂
恶臭至极
我真的受不了杨志刚,当年觉得他像陈冠希呢,剧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