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没看过1。
所以2看了之后感觉二二呼呼的。
我看懂了吗?
我没看懂吗?
就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小孩子的电影吗?
不知道。
狮子说了:同一件事儿,不可能发生两次。
我觉得它说得特有道理。
你看。
对于一件事情。
我们总是去设想1000种结局。
而最后的结局往往是第1001种。
生活。
我们永远不能预料下一秒将发生什么。
我们盼着同样的事情,重新出现在我们眼前。
可是他们不会出现了不是么。
“你为什么不像上次那样那么英勇的冲出来救我们?
”“同一件事,不可能发生两次。
”嘿嘿。
生活真神秘。
也就是这样。
生活才有意思。
所以别对一个人说,你以前怎么样怎么样。
体会生活的变化万千并且适应它们吧。
《纳尼亚传奇2》很好看,视觉效果、两场战争的渲染是本片的看点。
可惜这种弱智的剧情实在不适合十七岁以上人士,两位女主角的表演也根本不知所谓。
王子(记为A)闯入篡权的叔叔(B)的卧室、用剑指着叔叔的喉咙,婶子(C)把弩对准了王子,而神箭手女主角(D)瞄住婶子。
这是一个经典的场景,我一直想对剧中类似神箭手女主角的弱智英雄们(D)说一句:“请瞄准反一号(B)!
”理由很简单,A、D都指向B,那无论C是否干掉D,B都必死无疑!
果然,影片的发展就因为神箭手的这一弱智行为而完全改变。
中国为什么不给电影分级呢?
像《纳尼亚》这种片子完全可以分级为“十七岁以上人士仅建议陪同儿童观看”。
错过了纳尼亚的第一集。
因为当时我还没有成为C.S.刘易斯的粉丝。
这位最伟大的牛津人有着三重身份:文学史家和批评家,奇幻文学作家,基督教神学家和演说家。
对一般人而言,这三个身份要做好其中的一种,都已经不容易;而刘易斯在每个角色上都表现游刃有余——上帝一定特别爱他,这是我们常常会说的,也的确是真的;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也一定特别爱上帝。
上个世纪30年代,刘易斯和托尔金常常在牛津大学附近的一家小酒馆里聊天,异想天开地说些稀奇古怪的话题。
闲聊出真知,1931年,刘易斯在托尔金的影响下皈依了基督教。
而且两个人约定,各写一部奇幻题材的史诗。
后来,托尔金贡献了《魔戒》,刘易斯贡献了《纳尼亚传奇》。
似乎是约好了的,《魔戒》的三部曲刚刚演罢,《纳尼亚传奇》就来了。
关于《纳尼亚传奇》的评论褒贬不一,如果只是把它作为一部特技出色的儿童电影来看,那么它的动人之处的确有限;然而和刘易斯分享着共同信仰的人,却能心照不宣地从中找到真正的感动和安慰。
这是一部寓意明显的作品,狮王亚斯兰就是三位一体的上帝,他建造了纳尼亚却不插手去管理,他只在那些相信他的人面前显现,而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充满着造物主的力量和智慧……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亚斯兰?
露西的哥哥姐姐们这样问道。
也许你们并不真的想,露西怯生生地回答。
露西是四兄妹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似乎暗合着耶稣说的小孩的样式),也最清心,有着最单纯的信心和仰望。
可她也有软弱的时候,当凯斯宾王子和彼得争论着到底是攻还是守的时候,她在一旁插嘴道:为什么不等亚斯兰呢?
彼得回答说:我们已经等得太久了。
孤掌难鸣的露西也退缩了,后来,亚斯兰温柔地责备她:他们看不到,你就不来找我了吗?
我在露西的年纪第一次读到《基督山伯爵》,记得小说的最后这样说,人类的一切智慧就在这两个词里:“等待”和“希望”。
当时不明白,现在才隐约懂得其间的含义,才知道这智慧里包含着最难学的功课。
纳尼亚的困境让我联想到旧约里的以色列人,常常背弃他们的神,然后一次次地被掠夺、逃离和回归;不过上帝总不撇下他们,常常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施以拯救:出埃及,过红海,还有围困耶利哥城……这些旧约故事如同神话,挑战着当代人的理性。
然而就像小老鼠感叹的:你们人类的想象力实在是太匮乏了。
王子和彼得们的第一次攻城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他们没有等候亚斯兰,完全依靠着自己的血气,而转机常常出现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就像亚伯拉罕等得几乎心灰意冷,终于在百岁时得了以撒。
纳尼亚的拯救也毕竟来了。
虽然只是电影,虽然只是特技,虽然关于树神与河伯的神迹奇事已经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奇幻故事里,但是从来不曾像这一次,让我看得那么过瘾,那么充满力量。
战争结束后,王子和小矮人在亚斯兰面前羞愧难当,预表着人类在上帝面前的悔改;而小老鼠们愿意剪下一截尾巴补给失去尾巴的那只老鼠,象征着人类在上帝里面的彼此相爱……这真的是一个好故事。
五十多年前,刘易斯用自己宝贵的童心和想象力,把自己对上帝的理解和热爱倾注在这个故事里;五十多年来,多少位母亲给膝头的孩子讲述狮王的故事,还有骁勇善战的人马将军,会说话的熊,会奔跑的树……然而又要过多少年,这些孩子才会明白他们当年听到的、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童话,而是被造者对创造者的礼赞和爱的回应。
trailer里有一句,似乎是all you know about is change似乎是给Obama做广告啊……
在一个饱受侵略和欺凌的土地上,凯斯宾王子召唤回了传说中(其实是在地球上)的国王们(帕文西兄妹)。
他们如同救世主一样降临到纳尼亚,但面对敌人依然手足无措,损兵折将。
纳尼亚是个有点类似伊甸园的世界,即使有了亚当之子来做国王,其实也还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有一个精神领袖,就是阿斯兰。
而作为至尊王与耶稣十二门徒老大同名的彼得,在这一部的开始也放弃了对阿斯兰的信仰,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救民于水火,但他失去了很多英勇的战士,最后又面临围剿。
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阿斯兰身上。
他对阿斯兰的信,只是在现实中一次次碰壁后才不得不相信,并不如从头至尾都坚信阿斯兰的小妹妹那么坚定。
所以,只有小妹妹能看到阿斯兰,也只有在小妹妹勇敢的踏上了寻找阿斯兰之路并找到了阿斯兰后,阿斯兰才显露了他的神迹,拯救了纳尼亚。
狮王阿斯兰就像基督徒眼中的上帝,他存在,但只在信徒面前现身。
他可以创造很多神迹,但并不插手他的王国。
即使在漫长的一千多年中,他的子民被侵略,被屠杀,他也只是居高临下的看着。
因为他的子民们对他的存在产生了动摇,他的子民没有向他寻求帮助。
阿斯兰显灵,不是等来的,而是寻找来的。
听说,基督徒与上帝的沟通,通常是从“God I need your help”开始。
因为相信,才会需要他的力量,才会寻求他的帮助,他才会聆听你的话。
彼得曾问小妹妹,“为什么我看不到阿斯兰”,妹妹说:“也许你的心不够诚。
”不过即使是这样,即使纳尼亚有许多马怪牛怪和“鹿人甲”,有矮人和老鼠剑士,但这个世界的国王仍然是帕文西兄妹,因为他们是亚当之子,因为上帝把人类创造成了万物的灵长,而他们最终还是皈依了象征上帝的阿斯兰。
片尾阿斯兰送台尔马人回地球的祝福,更像是上帝对信徒们的祝福,因为这些凡人选择了相信他的力量。
所谓信我者,得永生。
正如同片尾曲唱的那样:I' ll come back, when you call me, no need to say goodbye.最后说点别的,这部片子我蛮喜欢的,有视觉效果,更有情节,中间还不时穿插一些笑料,整个片子看下来心情很愉快。
就是这部里面大哥的性格有点欠扁。
http://blog.hjenglish.com/banhanzhaoyu/archive/2008/06/07/narnia_prince_caspian.html
完全没有第一部精彩,剧本上衔接的牵强,其实只要亚斯兰出来就无敌了嘛。
同样的事情不可能出现两次,几句简单的台词就交代了亚斯兰出场的原因,有点费解。
还出现了白女巫这个超级大龙套。
总的来说像快餐,速战速决。
说实话那个王子恶心到我了,他叔叔都比他有魅力。
最出彩的就是那只老鼠骑士了,有一组对话十分经典我也最喜欢:"You are a mouse.""You people have no imagination."保持童真的方法就是别让你的"常识"拒绝任何事物存在的可能性最后放一组美图,尤其是埃德蒙!!
他在不那么臭屁、变得有担当之后,简直晋升成了少女杀手。
这个笑杀我
因为对宗教神话之类的东西不太了解,一直不明白阿斯兰这个名字有没有什么深层次的意义。
抱着虚心求学的态度我百度了一下,结果百度知道告诉我,阿斯兰是高达系列中那个蓝发绿眼的帅气小伙。
既然阿斯兰驾驶着可爱型号的扎古都能和高达们打得不分高低,那仅以我微薄的常识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狮子阿斯兰的出现能左右整个战局。
不得不说的是,阿斯兰召唤出的水神的造型实在很拉风,只是我个人不太喜欢他把背叛者消灭的方式——竟然是用吃-_-以上说阿斯兰的那段只是些玩笑话。
不过,如果要给纳尼亚系列取一个别名的话,我觉得第一部可以叫做《Saving Aslan》,而近日上映的第二部则是《Waiting for Aslan》。
就连剧中的大部分台词也都在“For Narnia”与“For Aslan”间徘徊,可见狮子阿斯兰在纳尼亚系列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阿斯兰可以驱使整个自然界,代表着统治与胜利。
如果说阿斯兰是一种无上的力量,我想导演眼中的那个力量应该就是信念。
我个人认为,Lucy的力量是拯救和信念,尽管她最为年幼无力,尽管她只有一把短匕。
但无论厮杀于战场的勇士,贤能的智者还是手无寸铁的平民都在等待着Lucy(信念)的救赎。
当阿斯兰仰天长啸的那一刻,就是人们重拾信念也就是正义战胜邪恶的那一刻。
诚然,这个立意既和谐又深刻的,导演的“野心”也昭然若揭,《凯斯宾王子》蕴含了作为一部奇幻故事所必备的元素:魔法,女巫,勇士,领袖,邪恶,正义,背叛,抗争。。。。。。
如果说第一部的视角还停留在面向儿童观众的童话故事,第二部已然成为了野心勃勃的试图挑战《指环王》等同类作品的影片。
或许是导演野心过于庞大,整部片子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像尚未学会走路的孩子正在极力的想要奔跑。
N线剧情同时发展的想法远不如让人看着明白来的实在,要是没看过《纳尼亚传奇》,之前的大段内容大可以休息会儿先,因为我看过且印象不浅都差点没看懂他们在回忆些什么。
影片上映不到几天,我就不在这里做剧透了,若我们丢弃少许的苛刻,《凯斯宾王子》也算是值回票价。
毕竟电脑屏幕和影院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抛却剧情,说说个别角色吧。
很遗憾的是白女巫在这集里彻底沦为龙套,前后加起来也没出场10分钟,而且台词除了“只要一滴血”还是“只要一滴血”导演让她出现的目的相对于让王子国王们坚定团结杀敌的信念,凸显白女巫现身时的特技想来比较靠谱。
那面华丽凝结华丽破碎的冰墙确实为本片增色不少。
说到增色,虽然用动物的表演作为笑点并不是纳尼亚系列的首创,但当我看到老鼠剑客们的表演时,仍忍不住会心的笑意,还有大黑熊时不时的搞怪表情。
难怪网络上漫天散播的动物搞笑视频会红火的议题啊糊涂最后说说片里的那个小矮人。
我在《凯斯宾王子》中最喜欢的角色就是那个固执的小矮人,比起腻到发霉的勇士和救世主们,这个满脸苦像的小矮人在我看来恨事对味。
说实话,就和我没有明白片中很多角色存在的意思一样,我也不明白如果消减这个小矮人的戏份会不会阻碍影片的流畅。
不过,这也不阻碍我对他的喜欢,或许我就是喜欢这种坚持自己的倔强。
鉴于上篇(很古老了-_-)影评一开头就错字连篇,这回仔细看了几遍才往上传。
不过,人无完人字无完对,多少还是会有疏漏的。
强忍着睡意唠唠叨叨了这么多,最后说句玩笑话:“留言里可以说我没水平,不能说我没文化。
”
国外魔幻题材的故事,似乎都喜欢一个套路,就是故事情节上在前期可以天马行空的乱搞,电影导演也配合着作者的思路,想方设法的吧场面搞大,到高潮时形式总是一边倒的有利于邪恶势力,再加上一些惊险刺激的特技和剪辑,总让你觉得正义的一方会在下一秒玩儿完!!
但是故事的基调是不变的,如果正义就这样倒下,估计也就没人看了。
所以编剧、导演无论把剧情搞得多么紧张,场面搞得多么大,即便弄得快无法收场了,也不怕。
因为故事发展到最后,总会出现一个救世主,带领着一股人类(或者兽类)无法抗拒的的力量(怎么玄乎都可以,可能是洪水、树人或者死灵),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掉数以万计的敌人,以风卷残云之势瞬间将战局扭转。
从指环王到纳尼亚传奇,无不是这样。
就像港片中警察总是在故事结尾才赶到一样。
或许,作者是为了证明,自然界才是最伟大的。
人类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显得多么的渺小......
看到车站,想起了哈利波特看到了王子,想起了魔戒1看到了城堡,想起魔戒2看到了群殴,想起了魔戒3大水怪和植物人出现,彻底相信在看魔戒了。
杰西纯真的语言和行动中,我看到了 极地特快。
那两个冰雪女王的拥护者,我想起了斯巴达三百勇士。
动物系的出现,让我想起了潘神的迷宫。
挥剑的老鼠啊,根本就是史莱克里面的猫猫剑士么。
动物世界与人类大团圆。
妖魔鬼怪全消灭!
最厉害的是植物人啊!
迪斯尼也开始变山寨了。
哈哈
没有一好看,虽然阿斯兰反复强调同一种事情不可能发生第二次,但这次的纳尼亚还是重复了上一次。。。
彼得很帅啊 阿斯兰简直就是只萌狮啊~最后那首the call惊艳
其中三颗给帅气的凯斯宾~
怪不得票房惨败。有好多都懒得交代清楚,比如,几个孩子到底还是那么年轻呢还是灵魂已经是中年人……还有故事情节到哪去了,不就是两场战争么?儿童文学偏要拍成史诗,何必呢?
完全不知道这部电影的第一集,居然还去看了第二集,如果没有滔兄在旁边给我讲解,真的没法看懂.剧情一般,但是对美国人的执行,不服不行.
Tilda Swinton露了把脸
其实纳尼亚传奇系列的主题和元素是非常丰富的,第一部主题是神的死亡与复活,元素以童真、新奇与神圣感为主,第二部主题是神迹消失以后,寻常人类的争权夺利与大自然的沉寂,中间还夹杂着青少年成长中的迷茫与失落,整体基调更沉重,第三部则直接走向未知,探索神秘新世界,更别提日后的创世纪、世纪的覆灭与重生……小时候最喜欢第二部,现在看来,二的短板与一一样肉眼可见:想要摆脱一的幼稚,走史诗路线的第二部虽然特效、战争戏全面升级,却给人两头不靠的感觉,可惜以后再也看不到魔法师的外甥、银椅等作品了
除了有点黑黑的以外,其它的都还是不错的。始终满足了偶一点小小的童话记忆。
第一遍看,没多少记忆留下;倒是第二遍看,留下了不好的感觉。那个高潮的大战,一下子变成了国王和彼得之间的小战,太坑我了。
王子很帅,跨越年龄的爱情很玄。
这一部peter是傻逼 上一部那个弟弟是傻逼 下一部又是谁逃不过编剧的魔掌
视觉效果升级,动物品种也增加不少。几个小孩故作成熟的演技还是这么不讨好。
地坑那段还蛮不错的啊。。。还是很像指环王了。。。不明白的是我看过不少比这部片子差的电影。。。骂的人却远没有这里的凶。。。
比第一部还是要强些的。土著御侮+王子复仇的主线,可惜土著并没有产生自己的像样领袖,至于寄希望的对象,王子比哈姆雷特更不靠谱,主角团倒是比第一部时有长进,虽然很有限,决战时好歹有点主角范了,然后被狮子开挂救场的蠢结局统统抵消了。
Peter和Lucy还有Ed有JQ呀,有爱有爱。观看决斗的熊一副看热闹的可爱模样。最喜欢Lucy和peter。听说第三部就没有Peter了!为什么!PS: 听声音就认出Regina Spektor了,辨识度太高了!
典型的好莱坞式狗尾续貂
整个一过家家的游戏,反正都是你们说了算嘛!第一部的魔幻色彩还挺浓,可这第二部,孩子们的权力欲真强烈,没有阿斯兰哪有胜利的可能啊,所以你们瞎折腾什么呢?!为什么他们就可以拿着那么多生灵的生命当游戏筹码??通篇铺满的主旋律配乐快要把人折磨傻了。
感觉上一个《指环王》的翻版,怪兽、树人、水人……
情节场面比1略好,整体还是比较低幼~~susan那张脸真看不出美来~~~她和caspian王子怎么就莫名其妙地勾搭上了??!!!演弟弟埃德蒙的演员萌~~
十年后二刷,一点印象也没有当新片看了。故事发生在前作的几百年后,纳尼亚已然改朝换代(期间解锁了不少新物种,尤其是谐星担当老鼠剑客雷佩契普),台尔玛人代表的新人类几乎把纳尼亚原住民赶尽杀绝,逼得前作里还互相攻伐的两派纳尼亚人要联起手来对抗人类,其中还加入了哈姆雷特式的凯斯宾王子复仇记(凯斯宾这个角色同样要串联起人类和纳尼亚两大群体)。重头戏仍旧是前作式的平原大决战,中段加入了一场偷袭敌方城堡的动作戏,CG效果延续了迪士尼的水准。阿斯兰继续是精神领袖+机械降神的设定,因此势必要在最后才出场免得破坏正反派之间的平衡。四个小孩子这种故作成熟的演技也看得人没什么好感,尤其是拖油瓶Susan,相较于战力担当两兄弟以及精神力量担当Lucy,她在电影中真是全程拖后腿,这种毫无魅力的角色写出来不知道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