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道

望道,宣言,Manifesto

主演:刘烨,胡军,文咏珊,王锵,吴晓亮,奚美娟,吕星辰,董畅,王紫逸,苏豪,梁霆炜,魏尊,曹可凡,蒋昌建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望道》剧照

望道 剧照 NO.1望道 剧照 NO.2望道 剧照 NO.3望道 剧照 NO.4望道 剧照 NO.5望道 剧照 NO.6望道 剧照 NO.13望道 剧照 NO.14望道 剧照 NO.15望道 剧照 NO.16望道 剧照 NO.17望道 剧照 NO.18望道 剧照 NO.19望道 剧照 NO.20

《望道》剧情介绍

《望道》长篇影评

 1 ) 很奇怪,最打动我的竟然是背景音乐

刘烨和胡军的实力一如既往地稳定输出,文咏珊的表演也算过的去。

故事情节算是流畅,画面非常有质感。

但是很奇怪,最打动我的竟然是背景音乐。

望道的BGM,有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表现力和深沉感。

特别是陈望道翻译剧本,陈蔡火车站分别,和杨阿龙就义三场戏,音乐都特别特别打动我……(虽然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偶尔跳戏)最后幸亏是有一个交响乐的片尾曲,要是停在Rap上就尬了…网上搜了一下没有原声带专辑,要是有原声专辑就好了。

电影的视听语言真的很有诚意,作为主旋律电影算是难能可贵了。

百年前那些把国家前途扛在肩上的真实人物的故事也很感动我。

买票不亏,值得一看。

 2 ) 摸鱼写的忍不住写超了短评字数来写伪影评了

(因为放弃了这么多年首映见面会来老实参加党日活动看的电影,所以难免想美化自己选的路……早知道翘课看青春疼痛文学去了……)先说好的,很喜欢电影的光影处理,尤其在陈望道翻译出宣言后的阳光在眼睛里流转的变化绝了,其他场景的光影效果处理得都很不错;二是故事选得很好很讨巧,私以为甚至可以就《觉醒年代》的人物做一个“五四宇宙”,望道算是不错的探索;三是杨逢林的名字起得太好了,出来看到是虚构的有点子生气。

然后说不适的,女性是工具人已经习惯了,能不能假结婚不要强行kiss,能不能不要让蔡慕晖回国得这么突兀还来个雨中相拥;情节设计太碎了,电影后我去查百度百科都比在影院看得完整,电影没有交代陈望道的dy身份变化,所以有些剧情看着真的很云里雾里,讲历史讲不清楚,写虚构写得太虚,连贯程度堪比大学生做历史人物生平简介 说跳就跳了;最后我不认为这是刘胡两人应有的演技,中规中矩吧。

 3 ) 不讲信用就不要讲信仰

不讲信用的胡军,还讲什么信仰,真是玷污了革命先烈,胡军代言玖富悟空理财诈骗老百姓血汗钱,是男人敢作敢当,不要缩头,北京玖富悟空理财,明星代言,太平洋保险公司本息保障,尊敬的公安部门的领导,您好!

我们恳请北京市房山区公安部门介入玖富诈骗事件,对玖富进行公正的立案调查。

尊敬的公安部门的领导,您好!

我们恳请北京市房山区公安部门介入玖富诈骗事件,对玖富进行公正的立案调查。

现在国家信访局,北京12345 还有社会全部职能部门将我们玖富受害人的投诉,全部推到房山区玖富化解专班。

令我们所有受害人惊慌失措的现状是: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在2021年10月的信息公开回复中,明确说明:无此机构。

也就是说替玖富14个月挡住一切投诉的玖富化解专班,是假专班,是房山区政府不承认的专班。

玖富自2020年7月案发以来,涉案34万人390亿,做尽一切龌龊之事,用尽一切诈骗之术欺上瞒下。

再次恳请国家公安相关部门,体恤我们34万老百姓的苦,全家几代人的积累被玖富用计谋豪横抢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请求公安依法用情善待帮助我们34万受害人。

我们在为世人和后代谱写我们的受骗史,而各位领导也在为世人和后代谱写您和部门的功德史。

34万玖富受害人叩谢

 4 ) 所以施存统和陈望道到底有什么矛盾?

看完这部片子,老实说,优缺点都非常明显。

最大的优点就是【杨阿龙林茵和杨逢林】这条线讲得非常好。

虽然前期杨阿龙和林茵的感情来得有些莫名其妙,但配合演员的表演,反而有一种战火纷飞年代青春烂漫的感觉,可以说是CP感十足。

可惜中间的FLAG注定了杨阿龙的悲惨结局,而英勇就义之前居然未能听到孩子啼哭,这种反常的情节处理进一步加重了时代的悲剧,令人泪目。

然而如果说这条线前期处理已经非常不错,那尾声处杨逢林身世的揭晓则是拔高了整部电影的高度。

这一刻,历史宛如一个粗糙的圆,为了磨平它,无数人为之牺牲,但革命的烈火最终通过一本小书传到后人手中,这不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传承。

而林茵呢?

从一个无法为自己选择夫婿的闺阁小姐,到工人夜校的女代表,再到面对丈夫牺牲只能嚎啕大哭的弱妇女,最后进化成为家中唯一的幸存者、义无反顾的革命者,种种身份的转变尽管只是匆匆一瞥,一如历史洪流中每个无法留名的普通人,可正是这种速写式的描绘反而为观众勾勒出了一位民国女性艰难的一生。

不需要更多的镜头,这一门英雄将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第二个优点就在于【凄美的镜头】。

本作的运镜展现出了同类题材少有的超高审美。

尤其是四一二惨夜,没有太多的镜头语言,也不需要刻意渲染战斗的残酷,只需要数个如油画般精雕细琢的定格,电影就能让人意识到这场屠杀是何等血腥。

染血的雨水、下垂的手臂、坚挺的旗帜,这种对静态画面的用心描绘不仅给了观众美学上的深厚体验,更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灵魂上的震撼,个别镜头甚至能直接把人看哭,无疑为本作增添了具有说服力的时代旁白。

说实话,在这部片子里,配角的表演远比主角精彩许多,让人看到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人生。

这种人生可以是悲惨的,可以是理想化的,可以是与主角分道扬镳的,甚至可以是走上歧路的。

但无论如何,正是因为有了无数这样的人组成了这样一个时代,最终主角的成功才看起来如此难以可贵。

相比之下,主角阵营的表演就有些【过于圣贤】了。

不知道是刘烨、胡军和文咏珊的明星效应太显著,还是表演真的有问题,和那些轻薄、灵活、充满朝气的配角相比,三个主角像是三个皮影戏的人偶,被人强行推上舞台,按照章法一板一眼地表演圣贤的样子,最后草草收尾。

比起那些动不动挨打的学生、工人,诚然主角陈望道遭遇过威胁、痛苦、病痛,但他给人的感觉就是没受过什么像样的苦难,没经历过什么像样的挫折。

他最大的挑战是被人烧了新闻馆,而杨逢林至少还为新闻真相挨了一棍,更符合报道真相的价值观。

和四一二惨案中的遇难工人相比,我实在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反动派只抓革命学生而不抓他们的老师。

明明这些学生都是老师教出来的,明明这些老师一直在护着学生,但学生随便杀,老师却完全不去动,难道就没人认为革命者可以是个成年人吗?

这种对主角处处留情的情节虽然可能是符合历史的,但这样处理总让人觉得哪里很怪。

这实际上引出了电影的第二个大问题,那就是【陈望道的人生篇章太少了】。

除了前期的翻译小书和后期的新闻馆,他的人生在革命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的浓墨,所以中间选择了用十七年后这种字幕来直接忽略,从上海跳到重庆。

可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即当所有人都在忙于自己的事业时,陈望道看起来像是什么事都没干。

比如为什么他原来在上海大学任教结果突然跑去了重庆?

为什么日军突然在炸重庆?

第一版错版小书印发后,后期到底有没有再版?

以及做重要的,陈望道为什么不肯原谅施存统?

这个问题我到电影尾声都没看明白。

一开始我以为施存统是叛徒,但他就义后我发现自己想错了。

然而中间隔了十七年,这十七年里两党局势纷纭变化、反法西斯战争如火如荼,无数事件层出不穷,但电影却始终没有交代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以至于陈望道不肯收施存统钱这段戏看得让人费解。

甚至比陈望道和戴季陶的矛盾还费解,起码戴季陶前期是有交代过的。

即使这是革命电影,但既然是电影,主创就不应该假设每个人都对这段历史了如指掌,毕竟我要是了如指掌,我为什么要去看电影呢?

三个人里面,文咏珊后期在重庆部分的表演有亮眼之处,不仅扮相和举止完全和前期不同,而且颇有爆发力,弥补了前期略显花瓶的不足,实属让人震惊。

相比之下刘烨的表演就有些僵了,前后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表情也不多,总是苦大仇深,表演中规中矩。

而胡军还是像个大老粗,反而是最后在小学教书时颇有几分读书人的柔情,只能说他不太适合这个角色和扮相。

总而言之,电影可以一看,不过期望还是别期望太高为妙。

 5 ) 九转大肠老师吃的答辩都没我新鲜?

先下个结论,该片为内容丰富的答辩💩融合元素真的太多了,典中典。

(剧透剧透剧透,想看但没看的远离!!!

烂包括但不限于:【全员工具人:女性工具人不用说了,因为戏份多的女性本来也就没几个。

女主,哦不对,应该称呼她为男主的妻子🥲(蔡慕晖),完完全全是衬托男主的工具人,前半段负责美美美和爱慕男主。

之后莫名其妙爱上了算是她的老师的男主(算是是因为女主呃剧里也没交代啊她什么身份,但她和学生混在一起,男主是学校的老师,我说她爱上了老师没错吧w)。

蔡表达完对男主的爱意之后出国留学,随后没有戏份,直到412事件男主奔溃大哭,坐在雨中,蔡直接闪现给男主一个埋胸抱。。。

好家伙啊好家伙,喜欢男主衬托了男主的魅力,其余时间就是安慰男主为男主付出呗。

后面蔡甚至还有句典中典台词,你死了我怎么办啊🥲(我还还蛮喜欢文咏珊姐姐的呜呜🥹,之前雪中悍刀行我觉得她老帅了,这本电影里我只想狠狠打她一拳,劝她清醒一点😭)【强吻:剧情是传播共产思想被人查,然后把现场伪装成婚礼现场。

新娘林茵,新郎杨阿龙。

男主出声带头起哄让他们亲一个,全场人起哄。

女生不愿意,男生直接强吻。。。

后面卫兵走了,男女主看林茵追打杨阿龙,女主感叹他们互相喜欢。。。

之后他们还真结婚了。。。

好家伙是不是觉得他们互相喜欢亲就亲了,当人家当时不!

愿!

意!

啊!

而且事后还第三视角以蔡的口吻说他们互相喜欢,恶不恶心啊🤢纯纯的答辩剧情,什么修勾粑粑啊把男生塑造得像无赖,把女生变成受害者,然后在一起告诉我这是爱情,哈哈,大可不必。

【刚生完孩子的母亲雨中狂奔,带孩子去见到要被枪毙的父亲哈哈没错没想到吧,还是我林茵哒!

我虽然刚生完孩子,虽然下着大雨,虽然孩子还小,但是我要抱着她狂奔只为了见到父亲🥹好感动,呜呜呜😇还有典中典之母亲带着孩子在刑场外大喊我带着孩子来见你了,刑场里某反派问孩他爹,你是选择死还是选择说自己不是xxx,这样就可以见到孩子,还可以陪ta一辈子。。。

为什么别的人枪毙就是直接开枪就死,到了阿龙(孩他爹)这里,就是停下来给他选择?

哦我知道他是队长,但是对方知道吗,而且队长又怎样呢,好的我知道这是留白电影不可能什么都拍到。。。

算了不安慰自己了就是剧情需要,需要一个母亲抱着孩子场外大喊,场内孩他爹毅然赴死的剧情。

🥲【男主生病,女主(这剧情真的能算女主吗)为了男主去找反派(戴),反派让她在男主和背叛xx立场中做选择。

当然女主选择了不背叛,选择了放弃男主。

问为什么,因为男主也会这么希望的😎。

结果回家后经典被男主指责🫵🏻不应该去找戴,觉得那是戴的施舍,他不需要。

那你去死好咯😊(与伟大的历史人物无关,纯纯指电影塑造下的答辩男主)。

之后更是典中典,女主做了抉择之后有人送药来了男主不用死了。

那你这个剧情不就是为了让女主做选择吗,她选择了放弃男主,但我为什么还说女主是工具人,因为她选择的根本不是她的立场,而是选择了男主的立场,她的根本作用就是围着男主转。

男主根本不会死,剧情要体现的只是男主身边人对道路的坚持,再以此突显男主,再用男主指责女主根本不应该找戴的话,来进一步显示男主对道路的坚持,对戴和他们错误的道路的反对和毫不妥协。

(时间线是女主做选择,被送药救了男主,男主指责女主)【不死男主男主永远冲在最前线永远喊着这里是学校!

他们都是学生!

你们不能这样!

你们怎么能这样!

然后学生们全死光啦,就男主还活着,然后男主再次冲锋,再次挡在最前面,再次毫发无伤、全身而退,好家伙,我只能直呼好家伙,再好运都不如男主,再命大都不及男主。

好的就骂到这里,平复了一点点🤏吃到答辩的心情。

声明一下,本人爱党爱国爱人民,我只是骂电影,尊重历史人物与事件。

(有错别字和逻辑不通很抱歉,太生气了呜🔥大,虽然估计也没人看到吧w

 6 ) 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交织,脱去了主旋律外壳,内涵深刻

信仰之光很感人,几度泪盈于睫,本党员更是喜欢两个人在一起的眼神,个人选择与家国命运交织,以小见大,脱去了主旋律宏大叙事,真挚而独到,光影美轮美奂,有点感人 演技细节都不错 值得一看。

刘烨的喜欢他两场戏,一场是高呼背叛革命的学生一命呜呼,抱着他的眼神真戳到我泪点了,一场是雨天打骂好友背叛革命杀害自己学生时,那眼神充满着泪,愤慨,失望,遗憾。。。

 7 ) 故事的落点,既不是宣言,也不是望道,更不是组织……

其实对于《望道》这样的主旋律重点题材,还是挺爱看的,这是实话,因为至少能看出是花了钱的,服化道,整个班底都可以算是国家头部。

这种方式早在”大业“系列之前,应该就有了,在我印象中,最早应该是《鸦片战争》那样的片,摄影很”港式“,跟之前的国产片很不一样,当然跟中国台湾的长镜头也不一样。

但老实说,港式摄影为了机动灵巧,有时候常常是”三板斧“,而不追求整体的协调与风格……说回《望道》,自然跟一般的电视电影有明显区别,但在叙事上,却是保持一致。

故事的落点,既不是宣言,也不是望道,更不是组织……往好了说,是介于这”人,物,事“三者之间,不好听点,那就是一道菜,三不沾。

可能也就如同本片的女主扮演者文咏珊女士一样,原先的长发红唇,被沿尽铅华后,真的便毫无特点,外貌,气质与口才,同样”三不沾“……整体说来,不免替主旋律”杞人忧天“,接下来还能拍什么?

怎么拍?

历史,人物,事件,能拍的,都拍得差不多了,所谓的明星也都演了个遍,主旋律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换代,而不是在片尾来首说唱,便能了事!

 8 ) 陈望道璀璨而波澜的一生,充分融合了不同年代下的社会背景

本片介绍以陈望道的人物事迹为主题,讲述了这位历史人物璀璨且波澜的充满传奇的一生,从中还充分融合了不同年代下的中国社会现象,并引出了诸多历史人物,比如陈独秀、蔡慕晖、戴季陶、施存统等人,他们的出现都对陈望道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使得他的人生经历更加精彩。

陈望道不仅是个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文学家,更是个始终坚持真理,坚定理想和信念的革命家。

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人民解放、民族复兴。

本片的道具、取景、运镜都表现得极为出色,画面的调色也是充满了历史厚重感,但又不会使人觉得压抑。

全片关于男女主的故事讲述得非常不错,但在叙述历史故事时稍显平铺直叙。

还有一些有关人物背景的交待都过于直接,略显突兀

 9 ) 《望道》影评

最初是因为喜欢的艺人唱了这部电影的OST,加上自己身份原因对这类影视作品接受度还可以,所以和朋友一起去了影院看。

看到了演员表有胡军刘烨文咏珊,但其实看之前是做好了演员不错情节不好的心理准备,不过片子倒是比我预计的要好多了。

最先让我感受到主演刘烨演技的是他在乡下居所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由翻译不顺时的焦躁与苦苦思索,再到心中思想一点点明朗起来,最后神情坚定眼中有光,周遭是日夜变化光影流转,很短的坐在桌前的几个镜头连缀在一起就能感到人物的内心变化,仿佛就是随着翻译的深入逐渐拨开了内心的层层迷雾,找到了翻译的方向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影片中有很多让人慨叹的情节。

比如开头陈望道先生任职的学校由于学生排演了有违政府主张的话剧即将被军警拘捕,满室师生一起护着被传唤的学生躲避,最终校长与陈望道等几名教师为了保护学生一起辞职离开学校时,同学们边鞠躬便唱起了离歌。

和这个情节相似的,是之后学生因拍摄国民党行凶照片而被伤左臂躲入新闻馆,陈望道先生在馆外拦住军警,而室内的其他学生们为了避免同学被捕而一同将左臂划伤。

动荡年代,青年师生们为了同一个救国救民的目标上下求索,彼此肝胆相照,其中情义拳拳,足令观者动容。

除去知识分子,这部影片中还描绘了一些市井平民。

像是阿龙这样的普通工人,面对死亡会不舍自己的孩子,会有诸多遗憾也会下跪哀求,可即便如此,他仍然宁死不愿意退党(说句zz意味很浓的评价,片中阿龙等人知道了陈独秀等人要印刷的内容之后愿意来出一份力,其实也正证明了《共产党宣言》的主张有实际意义能发动工人吧)。

还有在陈望道等人为了新闻馆募捐的时候,捐款人不独有穿着长衫的人,还有挑着担子的自身温饱都不见得能保障的穷苦人。

着墨不多,但这比只拍学生运动只演高层运筹帷幄好了太多了——社会的改变依靠的是人民发动的是人民啊,若是只有知识分子奋臂呼喊,和之前的几次变革又有什么区别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啊,无论是什么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一点点好起来吧。

虽然片名是《望道》,也确实是围绕着陈望道先生的事迹展开的,但是影片中塑造的其他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也可圈可点。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个前前后后个人选择出现了变化的角色:一个是戴季陶,另一个是我记不着名字的陈望道的学生。

片中大家在准备翻译《共产党宣言》、在为新青年杂志撰稿组织编辑的时候,“季陶”这个人物就多次出现(但是因为他这个妆造加上我对戴季陶不很熟悉,开头我一直以为这人演的是鲁迅)。

后来,他作为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在国民党中任职,与“四一二”脱不开关系,也在旧友陈望道病危时没有给予援助。

另一个人是陈望道先生前期的一位学生,大概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吧,出于自保发布了退党宣言,后来想为陈望道的新闻馆捐款却被拒绝。

最后,他由于在集会上揭露国民党破坏和平建国的阴谋而牺牲。

对于戴季陶,走出影院之后我和同去的朋友一直在骂他,至少出于人情角度不该对昔日旧友见死不救。

而对于陈先生的那位学生,最后他的选择就令人唏嘘了,若是陈望道先生知道了他的死因死讯,不知道会不会为之叹惋。

还想写一下这部剧里面演出来的那些牺牲了的年轻人们。

鲁迅先生还是哪位作家写过一句什么话,确切语句我记不住了,大概的意思是死亡总是令人痛心的,特别是年轻人的死。

当日陈望道教过课业的几个学生,有的远去苏俄最终年纪轻轻就不在了;一起为新青年工作的李汉俊,也没过几年牺牲了;还有阿龙的儿子,字幕打出来说他在渡江战役中牺牲,可不久之后上海解放时,他的母亲与陈望道夫妇重逢——如果他晚去世几个月,是不是就能见到母亲了呢。

最不喜欢的一个情节,是陈独秀晚年与陈望道的一段对话。

陈独秀在乡间教导一群幼童,他聊到自己时说别人觉得自己失败不算失败,要自己觉得自己失败才真正失败,言下之意就是说,自己能最后发挥些作用也不错,这些年不算什么失败。

听起来是很好,但是结合历史,我觉得这段话和这个人物多少有些脱节。

陈独秀一生,恐怕难以用什么成败来论说。

或许电影应该借旁人之口去对他进行评价,说说他做的事情选择的路径是有不正确的,但是,他仍然还是最初给中国带来些许光亮撒下马克思主义的火种的人其中之一啊。

站在磕CP的角度,bl与bg我觉得都可磕。

估计很多人是冲着军烨这对CP去看的电影,片中也确实有他们俩的同框,我觉得等这部电影在网上有资源后,B站的相关剪辑会多不少素材。

至于bg,表达心意的方式是手抄对方编写的书送给他这还不够浪漫吗!

反正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被甜到抓着自己的外套猛晃。

客观说一句,虽然我算是摩登兄弟刘宇宁的路人粉,但是看完影片后听到片尾曲突然来一段rap真的有点适应不了,这音乐形式和电影内容差距有点大吧。

就写到这儿。

感觉自己写了好多敏感词,也不知道这条影评能不能发出去。

 10 ) 看完之后说几个点(写给自己看,不喜勿喷)

1.片头望道先生连续多日废寝忘食研究翻译的时候仍然保持胶感发型,笨人大三工科狗熬夜复习想题的时候总会不自觉抓挠头发以及不愿意多花时间洗头,不出两天头发就得出油且乱,要向剧组学习形象管理了。

2.片中女性的形象像是为了存在而存在,且我认为与当时年代的女性形象不同,体现在:(1)蔡慕晖在工人夜校给工厂女工讲课时呼吁她们改变女子三从四德,要知道受封建思想束缚,当时受教育女性的数量本来就少,绝大多数女性第一次听到与她们接受的“教育”大相径庭的道理时不会出现理解支持向往的想法,更多的应该是惊愕和差异。

陈旧腐朽的思想是会转变,但绝不是在接受先进教育的第一次。

(2)蔡慕晖作为那个时代的先锋女性代表,多次暗示和主动告白就很先进了(放现在也是),但不知道是为了突出蔡陈关系还是为了缓和剧情气氛,还安排蔡慕晖问陈长发好看短发好看是不是有点纯纯恋爱脑了。

不是说先锋女性不能恋爱脑,可能这也是女性多层次性格形象的体现吧。

其实没有感情线也是可以的。

3.胡军老师饰演的陈独秀确实独具一格,很多的面部微表情能看得出来是仔细琢磨过的,也很真实,太厉害啦!

4.怎么总觉得女主蔡慕晖眼睛里没光呀,目中无神,什么感情都是一个眼神,没有刘烨那种目光如炬的感觉。

5.看豆友评论是加长版青年大学习哈哈哈哈哈(俺也一样)。

6.杨逢林受伤后学生们为他发声那段我真的蚌埠住了,剧情是很感动,这个配乐和那个捕头的反应什么鬼啊,导演想说点啥又没说靠配乐玩尬的是吧……7.主旋律的片确实很有教育意义,也从革命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新青年永远是时代的光。

但是片子平铺直叙,要说的很多但都不精,给人一种面面俱不到的直白感。

最后的rap真是一言难尽……

望道 (2023)5.7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历史 / 侯咏 / 刘烨 胡军

《望道》短评

群戏很赞 都是实力派演员 谁看了军烨能不激动

6分钟前
  • 肥青乌鱼
  • 力荐

翻译完共产党宣言之后,这个电影就没法看了。

10分钟前
  • 落水狗
  • 还行

沉淀演技突破无限可能,刘烨守初心做纯粹自我。在电影中回望高燃青春时代

15分钟前
  • DE
  • 推荐

看完感觉很惊喜,不是想象中说教意味的历史电影

18分钟前
  • 卡夫卡的小屋
  • 推荐

除去爹味的部分,其实剧情还挺耐人寻味的🐶

19分钟前
  • El
  • 还行

太琐碎

21分钟前
  • 雕塑家
  • 还行

刘烨下次请拍文艺片

26分钟前
  • 柯佳嬿
  • 力荐

6月30日观影打卡,意料之外的是文咏珊,虽然演技还是比较青涩,但是原音和气质都不会让人出戏

29分钟前
  • 七月的尾巴
  • 还行

很少去电影院看这种革命性质的电影,不过看到的时候真的很惊喜

33分钟前
  • 玖号小裁缝
  • 推荐

之前是陈毅吃墨水,后来朱德,现在陈望道也吃墨水了,最后片尾曲竟然来了一段rap属实惊到我了

37分钟前
  • 主心骨
  • 较差

本人短暂群演生涯中见过最有钱的剧组,拍出了一部最烂的献礼片。

38分钟前
  • 胡令维
  • 很差

一部倡导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翻译自由的片子,放到今天看还蛮讽刺的

39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很差

文咏珊饰演的爱国女青年蔡慕晖,我很喜欢!那时候,那些进步女青年、革命女先驱、女性社会活动家、女性教育家就应该这么漂亮!!!不接受反驳。吕星辰也不错(《孤军》《捍卫者》《9号女神》)| 咳,剪了短发,配副眼镜就更接近人物蔡葵了。

43分钟前
  • SamoyeD-BOY
  • 还行

要不是为了看老年cp复婚,谁看这个啊真是。故事讲得稀碎,明明按照时间的线索就能讲明白的事情偏偏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每一小节的节奏都还行,凑一起就感觉像是一节党课的PPT播放。感觉又是个摄影出身的导演(没查证)单个画面还可凑起来乱七八糟。令人迷惑的感情线与刘烨时有(面对学生和同志)时无(面对女演员)的演技,拍感情戏的时候感觉他的眼神比我还迷茫,师兄台词一如既往的好当然这个陈独秀也还是胡军本人,虽然几个段落真的看到了一种军烨的前世今生——但哭点是真没有,真不值得哭。杨逢林的小演员倒是真的可爱,手长得可真好看啊。总之,排片很虐,也没啥必要看。

45分钟前
  • 你是对的
  • 还行

感谢赠票 拍的还可以的

48分钟前
  • stupybighead
  • 推荐

别装,所有人都知道你爱他和他爱你

52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共产主义万岁

56分钟前
  • D伯爵
  • 力荐

挺热血澎湃的…感情戏还有点小浪漫

1小时前
  • 神龟君
  • 推荐

青年演员们加把劲儿吧。文咏珊美则美矣,演技也是一声叹息。喜欢杨逢林,挺灵动的。

1小时前
  • 向日翾
  • 较差

陈望道生平.但只有前半段.

1小时前
  • 獨要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