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辉兔的影音杂货铺公众号) 电影《三叉戟》由高群书执导,黄志忠、姜武、郭涛领衔主演,欧豪、韩庚友、魏晨、马浴柯、金士杰、包贝尔、陈都灵等出演,演员阵容很强大。
加上2020年的剧版评分不错,让很多观众对于影版有了更多的期待值。
三叉戟包括经侦大背头、巡警大棍子、预审大喷子,三位快退休的经验大咖合伙打副本。
案件涉及金额之大,人员之多,压缩到一部电影的体量里,确实是有很大的挑战。
这就导致很多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的删减,最突出的就是那群出租司机,大棍子找来的帮手也不知道是退休公安还是卧底,扫黑除恶他们是真上啊。
自杀的那个小雪和老鬼之间,猜测也有较深的关系,剧中也没有提及,死得莫名其妙。
欧豪饰演坏人耿小青,还是觉得他演坏人更带感,有股癫狂的邪劲,是那种能制造意外不顾后果的人。
相较而言,魏晨演的黑警楚冬阳过于透明化,出场的时机就不像好人,所以他那个反转没起到效果。
如果魏晨和韩庚吵架那段,能像寒战里梁家辉与郭富城激辩的感觉,没准能成为一道亮点。
三叉戟要查的案子,前期基本上是大背头一手策划的,于公于私他都要打掉黄有发的恶势力。
黄有发曾策反二冬子杀了他弟弟,随后马上领盒饭下线,没想到二冬子这个人才是贯穿全剧的重要人物。
从组建专案组,抓银行职员廖俊丰套出洗钱案,到查扣十四亿赃款,这一部分叙事节奏还不错。
初步查证,涉案金额达到四十三亿,涉案账号五百多个,涉案人员近一千八百人,涉案公司十四家。
黄有才有军师郑总,一边贿赂大喷子,一边雇佣大背头儿子入职当背锅侠。
又有干脏活的老鬼和耿小青负责威胁行动。
鬼哥对大棍子有情有义,想要退出不玩了,可手里有证据,不死岂能心安。
于是三叉戟亲近之人全部遭到报复,鬼哥也被小弟出卖偷袭杀死。
以耿小青的性格,特别是逼迫黄有才跑路的前提下,亲近之人只是受伤一个没死,拍得有些重复且保守了。
在黄有才准备跑路的时候,耿小青开始跳反,他是二冬子的儿子,要为父报仇这个口号太弱了,无非就是要私吞黄有才的财产,要不然他至少应该把大棍子杀了才说得过去。
最后抓捕行动一点都不精彩,或者说有点难为大棍子和大背头了,两个马上退休的警察与年轻力胜的耿小青打,若非光环加身,两位都得殉职。
其实两人带着司机们打小弟,安排韩庚和马浴柯与欧豪打一场,动作设计可以更有爆发力和视觉刺激,也能为电影增色不少,不然看着不痛不痒的。
还有那个送剑的人,开场大闹警局时,他可是称兄道弟要求释放二冬子。
到最后竟然帮着大棍子抓二冬子的儿子,他到底哪边的?
还有他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
那把剑更是败笔设计,毫无必要。
『三叉戟』改编自同名小说,按原著众多的角色和事件,影版最佳选择应该是拍成几部曲,硬压缩成一部的结果就是主线不明、支线杂乱,主角团黄志忠、郭涛、姜武、欧豪的前世今生都没能交代清,就更别提金士杰、韩庚、魏晨、邢佳栋这些配角了,每一场戏都给人一种很“赶”的感觉,加上几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外号,更加让人看的一团迷糊,相比下来还不如重刷一遍2020年的剧版了。
【5或6分】
故事开场还是蛮有意思的,范老板被堵在大门口绑架了,乾隆时期的大宝剑了解一下。
这出闹剧无非是个乐子,主要就是想引出副处级待遇的黄志忠,和打手姜武。
要说,这些叔叔们玩得可大了,把堂堂副处级调研员搁那看大门,当真是扫地僧的配置。
故事里头,除了郭涛,大概都是在《江河》里头直接跑过来的。
黄志忠和姜武这对冤家,在故事里头总算是联手了。
作为看门老头,主要职责就是把门看好,至于门口是不是有什么闹事儿的,这个不归扫地僧管。
叔叔这个系统,充当打手的大有人在不是。
所以,黄志忠是安安稳稳的端着大茶壶,等着退休。
姜武在《江河》里头可是受大委屈了,这次光荣晋升,该出手时就出手。
啥办案程序?
上来就开干,爽快。
郭涛算是外援,所以在故事里头,也是被黄志忠和姜武联手挤兑。
不过,郭涛干的那点事儿,实在太正常了。
现在但凡官当到一定程度,谁还没一个家属在跑保险?
故事为了给郭涛洗白,在结尾处是有交待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便是高官落了马,家属“仗势”搞的那些推销,大部分都不了了之了吧。
理由,就是郭涛这句“犯法了吗”。
另一部《江河》里头的副市长,被查后直接混了社会。
别说,这大哥的气质,远比当初的副市长来得真实。
三叉戟想着退休,可是没门。
上级领导安排他们查个案子。
首先查到的就是这位,好像是喜剧人里头的人物。
话糙理不糙,几乎可以完美匹配整部电影的评价。
但是,这次山争哥是招谁惹谁了,躺着就中了枪。
包贝尔这次,可以说是演技最佳的一次了。
不演主角,演个十几秒,还是可以的。
三叉戟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啊,三下五除二就破了个大案,现场缴获的现金就有一集装箱,至于这一集装箱究竟有多少钱,黄志忠是在故事里头精密计算过的。
非法集资大案,很快就有人围堵着要钱来了。
这个时候,看门老头不看门了,想着解决事儿了。
不过,这解决办法,和黄志忠在《江河》里头的如出一辙。
《江河》那个时候可没好意思说实名登记的事儿,这次,黄志忠也不藏着掖着了。
告诉你们,但凡闹事儿的,秋后必然算账。
案子牵扯的比较大。
郭涛那边,被老同学放存款,早就套得牢牢的了。
人家生意人,不怕你贪,就怕你不贪,说话也是相当的直白。
凭着三叉戟的名声,郭涛其实没必要再演了,妥妥的一个卧底呗,白白浪费演技。
黄志忠是油盐不进,但有儿子啊。
儿子老早就被拉下水了。
但是,儿子的反驳,也是有道理的呢,那么多公司被调查,没听说过公司员工也得没收财产的。
郭涛那边就更不用说了。
老婆在银行工作,主要就是拉存款,直接在家,业绩已经达成。
每天还不就是想着洗澡的事儿么。
金士杰作为幕后大佬,出场还是蛮有气势的。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大佬和叔叔,拜的都是关二哥,这让关二哥很为难的呢。
不过,金士杰很快就拉胯了,前后感觉完全不是一个人。
姜武身为棍子,这次差点被五马分尸。
同样的桥段,《狂暴女神》里头可也是来过一次的,直接分了。
但是,姜武就是武功盖世啊,估计摩托车的马力实在不行,不知道是不是没电的小电驴在充数。
除了说了几句爽快话带劲之外,故事整体感觉相当的没劲。
更别提那所谓的队长和政委了。
阵容方面,电影三叉戟里面好多老戏骨啊,一众实力派演员加盟,演技绝对在线。
电影里还有张尕怂,有幸听过他的演唱会,很有特色。
剧情方面,电影是根据诈骗大案改编的,尺度很大,很真实,很现实的犯罪爽片,导演也太敢拍了。
电影很好的还原了现实中的警察的办案和生活,三位主演的表现打满分。
很不错的警匪动作片,除恶务尽,深挖犯罪,法律是最后一道防线,强烈推荐。
三叉戟讲的是三个志同道合的警界老炮合力破获一件巨额金融大案的故事,在这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幕后黑帮要挟、下套、暗害亲人等遭遇,同时面临着局里不同势力的阻碍,即便中间有利用、有信任危机,但最终他们还是因为心中坚持的正义而摒弃前嫌,合力将这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挖了出来。
客观来说这是部推崇江湖道义的片子,但整体叙事太粗浅,没有将这破案过程中的细节体现出来。
角色演绎也有用力过猛的感觉。
之前老谋子同样类型的电影《坚如磐石》在审核条件艰难的情况下,依然能把故事中的跌宕起伏呈现的很生动,这一部就没有这种感觉。
🎉 整体感受:叙事较为普通 🎑喜欢的场景:海底的集装箱 🕴️演员表现:演习用力过猛 🎬导演水准:套路太老了
高群书导演的新作《三叉戟》刚上映了,这回讲的是三位即将退休的警察的故事。
他在16年前导演的《千钧。
一发》,也是讲即将退休警察的。
然而,16年过去了,高导讲故事的水平咋还不升反降了呢?
01人物塑造单薄——为了英雄而英雄《三叉戟》中的三,指的是三位即将退休的警察——“大背头”崔铁军(黄志忠饰)、“大棍子”徐国柱(姜武饰)和“大喷子”潘江海(郭涛饰),这三人因各自的专业能力和经验,被合称为“三叉戟”,三人在即将退休之际,被卷入一桩涉及数百亿巨额的洗钱大案。
影片中三人的设定为惩恶扬善的英雄,但是在人物塑造方面,这“三叉戟”加起来,还比不上《千钧。
一发》中的老鱼一人丰满。
“大背头”沉稳,“大棍子”耿直,“大喷子”机智,但这老哥仨,都是一张标签贴到黑,自始至终,都看不出来心理上有什么层次和变化。
特点突出,不代表就非得标签化。
三人经常重复的一句话就是“干就完了!
”这当然符合了他们嫉恶如仇的警察身份,但是人物塑造不能靠堆数量,再多纸片人,也堆不出一个丰满形象。
是人就有软肋,影片也表现了三人的软肋,反派打伤了“大背头”的父亲、“大棍子”的相好的、“大喷子”的老婆,这三次手法基本一致,只是演了三遍。
而且都是在“三叉戟”没料到的情况下,反派就动了手,那老哥仨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啊。
这样的处理不仅过于雷同,也展现不出更深层次的复杂性。
对比而言,《千钧。
一发》中的片警老鱼,却拥有比“三叉戟”更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工作上兢兢业业,但生活颇多坎坷,上有卧病在床的老父亲,下有复员待业的儿子,老婆也下岗在家,全家的生计都靠老鱼一人支撑,生活的拮据逼得他还得去凿冰捕鱼补贴家用。
因为略懂点炸药知识,常被临阵点将去处理炸弹(由于该市当年曾是日据城市之一,因此解放后当地有大量未引爆的地雷和炸弹残留)。
《千钧。
一发》中老鱼刚排完一颗雷在老鱼的警服下面,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普通的儿子,一个普通的丈夫,一个普通的父亲,一个普通的片警,他有充分的理由不往炸弹前面凑,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去剪断引线,直至最后一次被炸成重伤。
让老鱼成为英雄的,不是他排掉的嘀嗒作响的炸弹,而是他每一次向着炸弹靠近时,心里的恐惧和矛盾,这样的英雄才是真实的英雄。
02 矛盾失焦——说好去屠龙,怎么变成了踹狗?
除了人物单薄,情节也略显幼稚。
在反派的设置上,也找不到重心。
按照电影情节,最后的大反派,应该是政委楚冬阳(魏晨饰)的岳父——因为后面“大背头”说这个案子“通了天了”。
但最后的高潮部分,却是“三叉戟”大战耿小青(欧豪饰)。
耿小青再厉害,不过是一个小弟众多的、挺能打的小混混,而且他伤害的也都是其他小混混,当然伤害其他小混混也不对,但是相对于“通了天”的政委的岳父来说,危害性可是小太多了。
这就好比,电影告诉观众,山里有一条危害四方的恶龙,口喷烈焰、刀枪不入。
“三叉戟”说:“幕后水深,就干他们!
”然后本以为三位老哥上山去打恶龙了,没想到他们却在村头踹黄狗,回来扔给观众一条死狗,然后说“恶龙已被干死了”……最后的高潮,竟然是让观众看了场武松踢狗。
03 情节漏洞、剧情尴尬剧情方面的漏洞,“大棍子”的特点设定就是人头熟,可是他却不认识黄毛和耿小青,要是这两人是新来的也就罢了,可是耿小青最后说了他一直潜伏在黄友发身边好多年了,这么久了,“大棍子”还不认识,属实说不过去了。
除了漏洞,有些剧情也很尴尬和冗余,似乎是为了展示而展示。
黄友发惩罚手下的女助手,故意把开水倒到她手上,就是为了体现黄的残忍吗?
毫无必要。
还有老鬼拔光黄毛的门牙,就是因为黄毛打了“大棍子”吗?
也是毫无必要。
我在《毛姆笔下的月亮:何为生活的意义?
》中提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像深海冰山,作者写出来的文字,只是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另外还有大量的信息在水面之下,需要读者去体会。
电影文本也一样,有些信息是需要摁入水下的,在叙事的过程中再逐渐释放。
上面几个场面为了展示残忍而展示残忍,生生拖慢了叙事。
总之,有看《三叉戟》的时间,不如翻出16年前同样是高群书执导的《千钧。
一发》,那里面才是真正的警察,片警老鱼才是真实的英雄。
《三叉戟》观点:逻辑问题:部分观众认为影片在逻辑上经不起推敲。
比如,面对几百亿的洗钱大案,仅三个警察就将其侦破,过程过于简单,且犯罪团伙似乎过于弱小,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实力和手段。
结局中与犯罪团伙的交手也显得过于简单,没有枪,只用棍子打斗,不符合这样重大案件的常理。
另外,找回14亿现金的情节也被认为过于轻易。
剪辑混乱:一些人觉得电影的剪辑像是开了倍速,节奏太快,导致剧情跳跃,一个不留神就可能错过重要情节。
同时,剧中存在很多无关紧要的人物和情节,使得整个故事显得混乱,人物众多却不知道重点在讲什么。
例如,邢佳栋饰演的混混老鬼以及黄毛和其女友的戏份,被认为对主线剧情没有太大影响,有塞人进组的嫌疑。
叙事粗浅:有评论表示影片整体叙事太粗浅,没有将破案过程中的细节很好地体现出来,使得故事缺乏深度和紧张感。
角色用力过猛:部分观众觉得角色演绎有些用力过猛,不够自然。
剧情老套:一些人认为导演的套路比较老,没有带来太多新鲜感。
例如部分情节的设计,如陈都灵角色的跳舞引发打架、欧豪角色的一些剧情等,被认为比较土,缺乏新意。
感谢高群书导演,让我在周五的晚上,用两个小时时间,吃了一盘“24k纯大便[骷髅]”导致心脏和肠胃以及脑仁均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当今电影市场还有这样拍电影的“野生大傻逼”,真是中国观众几辈子修来的“福气”[翻白眼]三年前剧版《三叉戟》上映,当时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同步就听说要拍成电影。
因为这个本子具有非常风格化的改编可能。
演员阵容官宣后觉得应该是不错,所以非常期待。
没想到高群书用“黄执中+姜武+郭涛+金士杰+邢佳栋”这样的豪华阵容,拍出了可能是“近五年来上映过得华语电影史上最烂的一部电影”!!!!
其烂的恶臭、烂的新颖、烂的可笑、烂的瞠目结舌,让你怀疑自己是个神经病才会走进电影院花钱买了这么一张票。
整部电影就像把一部50集的电视剧每集的开头片花剪一起给你看,开头30分钟出现了30多个“主要角色”,以及超过10条故事线,然后每个人出现一分钟就消失了。
这部电影里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所有人物的行为没有任何逻辑,剧情没有任何铺垫,这次高群书甚至连“旁白讲剧情”这样的脑残技能都懒得用了,他直接用花絮当正片给你,你看不懂任何一条线,也无法理解任何一个角色,因为全员神经病。
就连评书介绍角色还讲究“开脸儿”,高导连标题字幕都懒得打,就给你下一幕生生剪进一个角色,演三分钟,然后,嘣!
消失了!
和前面、后面都没有任何关系,而这样的操作反复出现了十几次,唯一的目的就是告诉你,你买票来看我的电影,你是傻逼。
总之这是一部让人丧失语言能力只想爆粗口的电影。
如果你还没有看,请千万、一定、务必避免观看,避免出现生理反应,如果你已经在影院了,除了快跑并且打电话投诉以外,请帮我问一下豆瓣为什么不能打负分[抱拳]就是有这样垃圾人的导演才会导致中国的电影市场都是这种垃圾横行,这就是纯纯的诈骗行为!
电影拍成这样,妈的本身就够判的!
我不觉得有任何自然数可以代表它的质量,因为高群书版《三叉戟》和《逐梦演艺圈》之间还差500多个《猎屠》……如果B站有任何一个电影博主没有把它选入年度十大烂片,他一定是昧着良心收了钱,赶紧取关!
《坚如磐石》来这里刮刮油吧《三叉戟》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三叉戟》之所以在我心中占据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展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自我剖析精神,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送我上青云》以及《我的阿勒泰》的导演,那位以女性视角深刻描绘生活的女导演滕丛丛的作品风格。
《三叉戟》勾勒出中年乃至中老年人群体在工作中的独特境遇,勇于自我揭露与反思,它敢于直面并展现这一代人复杂多维的生活面貌,而非单一地塑造非黑即白的角色形象。
这种立体化的处理方式,使得《三叉戟》与那些传统正剧中的“好人完美无缺、坏人恶贯满盈”的刻板印象大相径庭,显得更加真实、接地气。
因此,在观影过程中,我能深切感受到影片在信息传递上的平衡之美,它既不盲目颂扬,也不刻意贬低,这种难能可贵的平衡感,正是《三叉戟》令我印象深刻之处。
2024年的7月1日,今天,我选择以这部《三叉戟》作为我年度电影记录的新篇章。
这个频道见证了我一整年对电影的热爱与执着,每一部观影体验都被我悉数记录,这份坚持虽不易,却也让我收获了满满的回忆与感悟。
谈及《三叉戟》,昨日家中聚会时,两位朋友提议共赏一部影片,我们挑选了它,因为它既非冷门小众,又能满足不同口味。
预告片中的细节让我感觉不厌烦,而那些幽默又不失深意的台词,更是让我确信这是一部值得与友人共享的作品。
观影结束,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感慨,这两个小时的光阴,被《三叉戟》赋予了非凡的意义。
1. 正剧的“拧巴”怪圈谈及《三叉戟》这一类型的影片,难免会让人联想到《三大队》等作品,并担忧其是否会重蹈覆辙,落入创作上过于刚正不阿的尴尬境地。
有时,创作者的原始情感或许带着些许负面色彩,但在改编编剧的笔下,这些情绪往往被过度正能量化转接,两者之间的张力使得剧本显得颇为拧巴。
正如我前几日分析《彷徨之刃》时所指出的,该片试图展现的深刻痛苦与最终的叙事走向之间存在微妙的不和谐,这种处理上的两难境地,正是许多同类型作品面临的共同挑战。
若一味追求正面形象的塑造,角色便容易流于表面,缺乏深度与共鸣,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也难以产生真正的情感波动。
因此,如何在保持作品正能量的同时,又能深刻挖掘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成为摆在创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而《三叉戟》的成功之处,或许就在于它在这一平衡点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谈及这一类型作品的另一感受,便在于演员选角上的某种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往往体现为选角的片面化,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和谐的观感。
以魏晨和韩庚为例,尽管他们被归类为“年轻人”,但实际年龄已不轻,当他们在影片中扮演年轻角色时,观众还是会觉得太嫩了,比不上老戏骨。
然而,在我看来,这并非主要问题,因为在这部电影版本中,他们并非主角,而是更多地以客串或友情出演的身份出现,戏份并不繁重。
对于这样的角色,我们或许不应过分苛求其角色的立体性和代入感,毕竟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增添色彩或推动情节发展。
更重要的是,这些角色的设定和性格特征往往通过其他角色的台词和互动来构建,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我认为演员的选择是恰当的。
2. 油腻职场献丑大戏此类故事在讲述过程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三位中老年主演的精彩演绎。
他们敢于直面并自嘲职场中的“油腻”状态,无论是郭涛饰演的端着大茶杯、阴阳怪气的职场老鸟,还是其他角色展现出的各种职场陋习,都被毫不留情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种敢于自黑的精神,不仅让角色更加真实可信,也反映了创作者对职场生态的深刻洞察和大胆揭露。
郭涛的角色尤其典型,他那种顾左右而言他、话里有话的说话方式,以及被女儿吐槽的桥段,都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引发了对职场人际关系的深思。
这样的角色设定和表演,无疑为影片增色不少。
再来说说姜武,他的表演总是那么固定,却独特且难以复制。
姜武仿佛开辟了中国男演员的一个独特领域,“姜武宇宙”,他的北京方言、独特的长相以及讲台词时特有的咬字方式,都成为了他的标志性特征。
在《三叉戟》中,姜武的每一次出场都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那句“再加点大蒜就完美了”的台词,更是成为了他的经典名句。
面对这样的演员和角色,我们或许不应过分苛求其表演的完美无瑕,因为正是这些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角色设定,才使得他能够在众多演员中脱颖而出。
因此,我认为姜武的选角是成功的,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符合角色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的角色形象。
最后,我们聚焦于影片的主角,他的形象尤为鲜明,既展现出一种正直的品格,又隐约透露出人性的私心。
影片的开场戏与《第二十条》遥相呼应,但氛围显然更加高级。
《三叉戟》的开场,是三位主角,董永的角色及其两位兄弟间的嬉笑怒骂,这场戏巧妙地揭示了他们内部矛盾的意外外化,仿佛是在观众面前的一次“献丑”。
三人间的阴阳怪气,实则是对现实职场生态的一种真实写照,影片并未回避这些复杂的人性与社会问题。
在这样的体系下工作,相信有无数类似的中老年人群体,影片通过细腻刻画他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家庭、同事间的点滴细节,展现出了足够的诚意与深度。
3. 挑战了谁的神经观看《三叉戟》时,不少观众或许会感受到一丝微妙的不适,我想这主要源于影片触及了年轻人与中老年人在职场中的深刻矛盾。
特别是在当前青年就业率问题备受关注,而官方已不再公布相关数据的背景下,这样一部展现中老年职场人士困境的电影,无疑会触动某些敏感神经。
今年,我注意到一档由马东制作的喜剧节目《喜人奇妙夜》,其主题便是调侃年轻人在职场中的种种尴尬境遇,这反映出年轻人职场机会匮乏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情绪。
而《三叉戟》中,三位中老年主角在职场上的游刃有余,无疑与这种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或许会让部分年轻观众感到不适甚至反感。
然而,正是这样的反差与冲突,赋予了《三叉戟》独特的麻烦。
它的受众或许正是那些在职场上遭遇挫折、寻求共鸣的人群。
他们原本期待看到“老油条”们如何被现实击败,却意外发现,这些看似老练的角色最终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不仅化解了危机,还巧妙地“炸”了年轻一辈(如魏晨饰演的角色,其背后有着岳父的支持)。
这样的情节设置,可能引发部分观众的不快。
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叉戟》以其独特的自黑精神和幽默感,成功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轻松愉快的观影体验。
在我看来,它完全有别于《第二十条》、《三大队》等作品,而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喜剧佳作。
综上,这便是我对电影《三叉戟》的观影日记。
📌这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开场就是各种发癫,完美贴合了当下这个时代的精神世界。
特别是刚开始就各种黑吃黑的桥段加上几个老戏骨的演技加持,把肾上腺素直接点燃。
一般中坚男人三巨头配置的男人戏都会有些看点,再配上崔健的音乐,整个一个怀旧又经典的滤镜📌姜武、郭涛、黄志忠三人的组合,抛开别的不说,每个人都有数不过来的实力代表作,在叔圈虽然不是最有人气的,但都不缺乏各自独特的魅力。
韩庚沉淀多年的演技,在三位老师傅面前也显得捉襟见肘。
包贝尔猥琐的小人物刻画技术又一次升华了。
正面形象的角色的欧豪看多了,突然看到他诠释反面角色还可以惟妙惟肖,真的让人惊喜!
特别是和金士杰对弈的时候把狠劲儿演出来了。
陈都灵最后的破碎感也演的很棒📌高光台词“有人出钱买你的命,我二冬子只认钱”“拔完了给他镶套金牙”“我哪儿敢威胁您啊,我那个朋友深不可测”“这是我十几年的工资和积蓄,还有卖房的钱,把钱还了,否则我亲手抓你”“你不主动出击,他们就觉得你病了”“我查你怎么了,底潮怕查啊”“我们经侦没有枪,你们刑侦有,我想借你子弹用一用”“今天只有把你们俩干掉,我才有可能重生”📎最喜欢看这种黑白两道搅不清楚关系的地下暗网电影了,因为这种搅不清楚的关系里总有一些人情世故像漏网之鱼一张样触动人心,特别是双方斗智斗勇又表面风平浪静的较劲,更能体现男性的野性与谋略。
好的剧本遇到好的演员就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化学反应,就像这部影片的主角选用了真正可以贴服角色形象的老演员,配角采用了更具有流量和略有实力的当红小生小花,感觉这才是一个正常的配置,而不是主角选用流量明星而无法更好地呈现出剧本及角色。
人性在不同的立场面前,是没有绝对的是非善恶的,特别是与感情沾染上关系以后,只会让人无限的沉沦在迷失自我的漩涡里难以自拔,最终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出一些已经无关善恶的举措
三叉戟 (2024)4.72024 / 中国大陆 / 犯罪 / 高群书 / 黄志忠 姜武
怎么评分这么低,会不会品呀
比《扫黑:决不放弃》好点,主要是角色是好看的,尤其是黄志忠和欧豪,包括一些撒野的劲儿,故事层面贼无聊,叙事没有重点,质感也是偏电视剧,不过情节的勾连比《扫黑》做得好点。
结尾没必要吧,枪也不用,冷兵器火拼?欧豪要是除了发狠还能演点别的就更好了~人物还不错,剧情一般了点
这么差吗?看的还挺爽
8分,还不错,五月到现在为止最喜欢的电影,节奏很强,打的也很爽
三位老戏骨的演绎还是相当不错滴!
当黄有发被宣告死亡的那一刻,这个电影的主题就从扫黑除恶降级到报私仇了。所谓的体制黑幕,深层大佬再怎么挖也没有了意义了。过度的给一个打手剧情,基本上就是给人耍帅,而忘记了这个电影主体是三个老而弥坚,坚持正义的普通中年人而已。尚且不提过度混乱的剧情,三个男主几次互相说着豪言壮语,坚持自己的话语,我感觉不像是真情流露,更像是互相吹捧。 只能说最近的一些高导演的作品,有一点拖拉群众基础,不切合实际了
“在破案时 诱惑和危险会让人想放弃 但他们也坚持到了最后”
比三大队好看
声光电是在线的,剪辑节奏强烈,镜头张力拉满,几位老演员也非常带劲,可高群书不懂减法,一部电影被塞的太满了,后半段的叙事完全是崩坏的,也或许是太自恋了,开头的一段应该是序幕,可这一段就占了四十分钟,感觉像是开头写长了又不舍得删只能委屈后面,说烂片吧不至于,但要夸也夸不出口。
警察办案讲究公正严明,这种公正是大公无私的公正,也是对己对友的公正。洗钱案最终牵扯出幕后大鬼,是三叉戟为老友报仇的初心促使,同时也是健全的法治社会的必然结果,论迹不论心,心迹终归一。
没看过电视剧版,电影版给我的感受是还不错,不知道那多差评到底因为啥整体上,叙事节奏很快,毕竟这片子信息量还是挺大的,在一部电影中要想把故事讲清楚,必然会有取舍,所有有些地方会有蜻蜓点水之感,在所难免,但整体上确实把该交代的内容都说清楚了,收尾还有呼应,从剧作结构上来说,是合格的贪污腐败必然存在官商勾结,警察队伍中有害群之马是这类影片的标准配置,三个要退休的老家伙还战斗在一线,也说明了有一些隐藏剧情没有在这部电影中说清楚,看来需要自行寻找答案了老鬼和小青的那场对手戏是真不错,除了古惑仔之外,这里的反派塑造最对味了,欧豪还是可以的
【D+】国男开会,B王荟萃,不谈导演身上的老人味(尤其夜店戏土得掉渣),不谈电视剧般的影像调度,故事本身也是乱七八糟,你说这是金融犯罪吧,却总在拍村口混混械斗场面,你说这是动作片吧,尺度比和平精英都老少皆宜,三主角的感情也十分塑料,虽然一开场就摆出一副他们出生入死的样子,但越往后越让人困惑:他们真的熟么?本片的最大价值,或许是贡献了包贝尔从影以来最适合的角色:一个嫖娼被抓的罪犯。至于欧豪,可能是在为未来进军好莱坞饰演小丑在演习吧。虽然《坚如磐石》也不怎么样,但对比之下不得不感慨,老谋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比预想中的要好看太多,三个老戏骨把场面稳住了,前面相互配合联手破案的过程观感不错,但从中间开始节奏就有些莫名其妙的开跳,欧豪饰演角色本该更加出彩的,可是却在情感爆发的转折点上十分潦草,当然更多的是剪辑问题,黑恶势力里邢佳栋的气质很不错,除了给棍哥下跪那一段,虽说只是个小头目但比金士杰饰演的幕后老板有说服力的多,结尾棍哥兄弟团大战欧豪机车队的部分像极了老炮儿。
看这个故事生硬潦草的推进方式,可能是拿着剧情梗概拍出来的。人物没有一个能立得住的,包括三个主演,没有一点深挖的企图,三个演技派演员,呲牙咧嘴地啥也演不出来,那些配角只能用面目模糊来形容了。那个欧豪是怎么回事,我怎么觉得他的面部神经麻痹了。魏晨这个黑警更是个笑话,不敢拍就不要拍了。这个案子确实挺无聊的,但剧版观感之所以好很多,是因为那里除了主线案子还穿插了很多小案子,原作者就是干经侦出身的,这些小案子更好地展现出经侦工作的细节和魅力,人物也丰满得多。
今年看过最诈骗的电影,影片前半段部分镜头语言还是很在线的,但是全片的剧本给我一种“学生作业加长版”的感觉,特别是后面频繁的台词不对口型给我一种在看狂飙最后五集的感觉,如果是因为修改导致质量如此之低的话我表示惋惜,如果没修改质量就这样的话我表示痛恨。
楚冬阳赶紧去给程兵赔礼道歉去,道理多总是大炮轰炸机,想什么做什么是步枪和小米,只有崔老炮是摇滚啊,三大炮还缺程兵啊,高大炮放出你的国家行动,想拍出征服的感觉,却被扎小辫子啊,无奈啊只能玩自己的水准线啊。程兵该国家行动了,高导请尽快国家行动。
很老炮,也很粗糙,格斗场面其实还能更精彩,不过剧情是老小说,所以看到最后伟光正的突然降临实在有点无语。冲着姜武去看的,全场最佳还得是老崔的摇滚出场,要不然只能评三星
太混乱了,谁会把三叉戟一直挂嘴上啊😅
酣畅淋漓的自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