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

1921,一九二一

主演:黄轩,倪妮,王仁君,刘昊然,袁文康,祖峰,窦骁,张颂文,刘家祎,王俊凯,王源,欧豪,韩东君,张超,张云龙,胡先煦,陈坤,李晨,倪大红,田雨,谢孟伟,冯绍峰,刘诗诗,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1921》剧照

1921 剧照 NO.11921 剧照 NO.21921 剧照 NO.31921 剧照 NO.41921 剧照 NO.51921 剧照 NO.61921 剧照 NO.131921 剧照 NO.141921 剧照 NO.151921 剧照 NO.161921 剧照 NO.171921 剧照 NO.181921 剧照 NO.191921 剧照 NO.20

《1921》剧情介绍

192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世纪中叶,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和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人船坚炮利,轰开国门,伴随着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古老的华夏大地被蚕食瓜分。清王庭倒台后,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政客、军阀、买办、野心家,他们此消彼长,却没有任何一方带着中国走出屈辱,走向富强。十月炮声将马克思主义带到中国,而五四运动唤醒了千千万的年轻人和爱国志士。1921年这种重要年份,李达(黄轩 饰)、毛泽东(王仁君 饰)、董必武(祖峰 饰)、何叔衡(张颂文 饰)等有志之士从四面八方来到上海。在这里,他们将完成一次影响深远的会晤…… 本片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作品。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变身天桥十三郎恶魔的艺术2:邪降第34条法则侠影仙踪告别前的30分钟叛逆青春变奏曲浩哥爱情故事搜索满足第二季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班迪舒班迪斯骆驼客2之箭在弦糖果罐生活大爆炸第十二季回到明朝当王爷鸣鸟不飞:乌云密布非官方行动可乐山林之多彩的家园白色月光真人快打传奇:天下之战小财迷糖果男孩奇人密码:古罗布之迷时光巡逻队基督诞生记夺命公寓圣诞变身JT·莱罗伊卧底:费瑞崛起2

《1921》长篇影评

 1 ) 黄建新的三种境界

人活一生,有三个困境需要避免。

第一是青年时的孤愤,很多人空有愤怒,没有内容,怼天怼地,结果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他却原地停留,成为一地鸡毛。

第二是中年时的清高,很多中年人自命清高,看似遗世独立,其实举步维艰,束缚了自己,折磨了家人,最终一事无成。

第三是老年时的顽固,很多老年人倚老卖老,墨守成规,用旧的规矩压制心生力量,最后落得晚景凄凉的下场。

在电影届,黄建新在近40年的导演生涯里,完美避开了这三种纠结的状态,为我们诠释了电影人的智慧。

今年,67岁的他指导了电影《1921》,这部献礼影片将于今年7月1日登陆院线,我发现在网上很多观众一看题材是主旋律,导演是黄建新,都痛心疾首地表示,黄建新棱角磨平了,被主流收编了,躺平任嘲了。

我看后微微一笑,这些人完全不懂黄建新。

《1921》对于黄建新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他继《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后,时隔10年执导的有一部主旋律电影,这部电影标志着黄建新“红色三部曲”的完成。

而黄建新的人生三阶段,就是用“三部曲”串联起来的。

1985年到1988年是黄建新作为导演的“青年阶段”,和当时的愤怒青年不同的是,黄建新把这种愤怒转化成了创作的力量,先后推出了“先锋三部曲”,分别是《黑炮事件》《错位》和《轮回》。

这三部作品绵里藏针,处处能看到他对社会的批判,对科技的思考,以及对边缘人群的关注。

1992年到2005年是黄建新作为导演的“中年阶段”,这期间黄建新去澳洲游学过,在那个年代,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巨大,很多出国见了世面的艺术家要么不回来了,要么回来后对祖国各种看不上,而黄建新归国后,却变得非常务实。

刚开始他关注国人的琐碎生活,推出了“都市三部曲”,分别是《站直了,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和《红灯停,绿灯行》。

随后他有关注国人在新时代里心理状态的改变,推出了“心理三部曲”,分别是《说出你的秘密》、《谁说我不在乎》、《求求你,表扬我》。

从尖锐到接地气,很多人觉得黄建新退步了,其实这是他人到中年,不再玩自明清高那一套了。

2009年到2021年是黄建新作为导演的“老年阶段”,以黄建新的资历和成绩,他完全可以坐在功劳簿上,对晚辈颐指气使,可他却走出了舒适区,从2009年开始,55岁的他开始挑战主旋律电影。

2009年的《建国大业》无论从制作规模还是演员阵容都创下了中国电影之最,向来擅长以小见大的黄建新却勇敢扛起了这个重担,用大故事大场面来展现大情怀大格局。

2011年的《建党伟业》看似是《建国大业》的延续,实则暗含了黄建新的野心,该片有名有姓的演员多达170个,可是除了马少骅饰演孙中山外,几乎没有一个特型演员饰演角色,黄建新解释是为了增加观众的新鲜感。

他让刘烨饰演毛泽东,张嘉益饰演李大钊、廖凡饰演朱德,这种大胆的尝试不仅使剧组工作量翻倍,还是影片遭到了巨大的争议,但是黄建新就是这么一个外柔内刚的狠角色。

从个性鲜明的作者电影,到高大上的主旋律电影,许多人嘲讽黄建新被主流“诏安”了,不思进取了,这是对他最大的污蔑,他在人生三个阶段,用独到的智慧绕过了险象环生的三重困境,他永葆热忱不知疲倦,在晚年依然孜孜不倦地探寻主旋律影片的拍摄新方法,这其中充满艰辛。

黄建新想要拍摄“红色三部曲”,可是拍完第二部《建党伟业》后,他却停下了脚步,钻研了整整10年。

这10年里,他以退为进,让出了导演位置,做起了幕后。

他监制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和《建军大业》,同时还担任了《我和我的祖国》的总制片人。

如果有心的观众就能体会到,这些电影全都是主旋律影片的新玩法:《智取威虎山》是经典重现,《湄公河行动》让主旋律电影也拍出了好莱坞大片的质感,《建军大业》首次让香港导演执导内地献礼影片,而《我和我的祖国》则把很多“电影专家”嗤之以鼻的拼盘电影拍出了花儿。

年迈的黄建新没有成为阻碍电影创新的老顽固,反而成为了电影创新的弄潮儿,他从不拒绝主旋律电影的新玩法,在鼓励新人创新的同时,也为自己第三部作品汲取新的养料。

于是2021年,黄建新十年磨一剑,推出了献礼影片《1921》。

这是他“红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是他苦心钻研10年的主旋律探索之作,更是他几十年导演生涯的集大成之作。

当《1921》公布演员阵容的时候,我真的对黄建新肃然起敬,这个67岁的老头到了这个年纪了,还在给自己加难度。

《1921》的创作可以用“难!

难!!

难!!!

”来形容。

第一难是题材之难。

《1921》和10年前的《建党伟业》题材几乎是重复的,这就相当于让一个人就一个题目写两篇作文一样,而且要写出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再加上主旋律影片的创作本来就受到各种限制,黄建新却主动给自己上难度,他还能怎么拍?

在《1921》 制作特辑里,联合导演郑大圣就进行了揭秘:黄建新在执导《1921》时调用了很多类型片的元素,还华用了很多艺术片的气质,他到现在还在探索主旋律献礼影片新的可能。

而黄建新自己表示他试图还原一个艺术形象,而不是简单的符号,他想让观众觉得这些历史人物非常亲近,没有距离感。

演员张颂文提到一个细节,他说黄建新戴着老花眼镜,可是和演员讲戏的时候他都要摘掉眼镜,他一天戴眼镜和摘眼镜多达几百次,这其实就是黄建新探索之路的一个缩影,他能带着眼镜看到中国电影未来,也能摘下眼镜体会到电影里的细枝末节。

第二难的演员和角色的匹配度之难。

黄建新这一次又和10年前一样任性了一把,他让陈坤饰演陈独秀,让李晨饰演李大钊,让冯绍峰饰演孙中山,让王仁君饰演毛泽东,让王源饰演邓小平,让魏大勋饰演蒋介石,让朱一龙饰演周恩来。

这份演员表把很多观众看傻了,但却很符合黄建新求新求变的风格,只是相比特型演员,新演员和角色匹配度是个巨大的难题。

我原本是提着一颗心的,可是看完了《1921》制作特辑,我心中的石头落地了,黄建新对演员的调教是真有一套。

他强调演员不是进行简单的表演,而是和角色互换灵魂,只有这样“换魂”的表演才能精彩。

制片人任宁把黄导倡导的表演形容为“两头靠”,演员往历史人物身上靠,把自己的特色融入进表演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倪妮也表示,她在本片中饰演王会悟,和黄轩饰演的李达有大量的情感戏,黄导给他们二人增加了很多生活细节戏,让人物形象更加完整。

再拍摄现场,黄导也常常突发奇想,有次拍摄陈独秀的戏,他现场想出了一个长镜头,陈坤立刻心领神会。

首次饰演李大钊的李晨本来背负很大压力,但黄导和他说戏的时候每次都激情澎湃,这种精神力量极大地感染了他,让他很舒适地进行创作。

就像张颂文评价的那样,能和这样的导演合作是演员的幸福。

我们也相信黄导有理由用新演员带给观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新鲜表演。

第三难是有珠玉在前,创新很难。

今年是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我们已经看过了太多优秀的电影和电视剧,有《觉醒年代》这样的珠玉在前,《1921》能拍出新东西吗?

其实高手过招拼的就是细节,而黄建新就是 “严抠细节”的典范,宋佳评价他是个“细节控”。

王仁君表示黄建新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在拍摄毛泽东和杨开慧长沙街头漫步的镜头时,黄建新考虑到长沙人爱吃鱼,就准备了一箩筐活蹦乱跳的鱼,可是在开拍时,这些鱼不跳了,黄导立刻说这不行,整个剧组就等道具组换来新的鱼来,开拍后鱼儿跳跃的细节立刻让整个画面鲜活起来,祖峰评价道,往往就是这种细节成为打动观众的动人瞬间。

总之《1921》就是这样一部重剑藏锋的电影,你或许看不到一点儿黄建新个人风格的东西,那是因为他已经将个人烙印藏于无形,开拍前他做了10年功课,开拍后他在剧组一边是“大家长”团结人心,一边是“细节控”对影片品质精益求精。

黄建新在众多道路中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他背负了太多的误解与骂名,自然也肩负着无上的光荣与使命,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国电影人那一颗金子般的赤子之心。

《1921》,我们在7月的电影院等着看这出献礼大戏!

 2 ) 《1921》——如此拍摄革命先烈其心可诛,拿钱叫好的其心甚污!!!

2021年7月2日晚看了七一献礼影片《1921》。

看完了,忍着看完的!

说什么“献礼”,我要是收礼物收到这么一份礼物,绝对把礼拽到送礼人的脸上。

开骂之前,写在正文之前: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

革命先烈们为国家的兴亡上下求索的精神感人至深,之后开创的事业更是波澜壮阔!

每个真正的革命者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守着信仰,每一位为革命献身的英灵都有以藐然之身与揭地掀天的命运相抵拒的气概!

这些我是从人教版历史课本中学习到的,这些我是从优秀的革命影视作品,如《觉醒年代》,中深刻体会到的。

也正因为如此,当我看到《1921》时不由得怒从心头起!

因为,这片儿简直是对“革命”的极大亵渎!

首先,我给它定个性:此片除了旋律没问题,哪哪都是问题;就是一手高擎着“革命理想”绑架观众,一手暗戳戳的为资本收割人民的钱包。

它,配不上所拍摄的主题!!!

一.全片通病1.演员&表演说实话此片的选角是真的失败,当然我也理解导演想要应和“一百年,正青春”,所以用了一大波的年轻演员,但是这些流量小生的演技确实堪忧,完全没有张力的表演根本体现不出来革命道路上的艰难,入不了戏强入戏,明明就是为了利用这些人自身的流量罢了。

这是年轻演员的问题。

那你以为老演员就没问题?

陈坤那演技是全片成熟演员中最大的槽点,夸张且做作。

《觉醒年代》中于和伟将当时的青年导师、五四运动总司令陈仲甫先生演绎的生活且入骨。

很好的诠释了一位革命家在求索过程中碰壁后的落寞,在找到信仰后的欣喜和坚定,在实施行动过程中的果敢和坚决。

总的一句,于和伟饰演的陈仲甫是一个性情中人,而陈坤饰演的是一个神经病,夸张的动作,做作的台词,瞪着的牛眼全然没有任何内容,只是为了瞪着,且显着呆滞。

2.剪辑&编剧剪辑在整部影片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没有剪辑我还能当它是个PPT电影,有了这剪辑我就只想说,“这是神马东西”!

乱,通篇透着乱!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天上一脚地下一脚!

实在受不了的我看看了导演,才知道《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是黄导演的力作,那就不意外了。

但是如果说前二者算得上能看的流水账,《1921》简直就是一团乱麻!!!

就给我一种导演分别用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京绣、鲁绣、杭绣、闽绣的布条子给观众捆扎了一个墩布(拖把),每个片段都精致得要死,合起来却不是个东西。

再说编剧,编剧在我看来简直是个智障,啥啥想说又啥啥都说不好。

想说革命先烈得探索过程,又想说历史大事件,最后又想来点谍战剧。

我诚然是不知道日本间谍追杀日共党员,又被另一个日共党员反杀的剧情,对全片有什么增益;也不知道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两人被法租界警察追捕的戏份是想表达什么。

两个共产国际的列席人员罢了,至于那么浓墨重彩么?

还在那街头飙车,简直就是为了追逐而追逐。

还有就是作为一个理工科的直男,我实在难以忍受没有任何倾斜的老爷车转盘漂移;我也无法明白最后青年毛润之混在法国人的庆祝队伍中是为了什么,最后怎么就狂奔起来了?

其实这点我可能理解编剧想说啥,可能是想说,青年毛润之在看到强国为自己国家庆祝时可以那么的排场,她的人民又是那么自由,自己心中升腾起了“中国以后也要这样”的豪情,然后就跑起来了,但是讲真,导演他没给你拍出来。

3.导演&镜头最后对于导演和镜头,我也只想说糊里糊涂!

导演在片中用了好多不知所以的镜头,拍摄了好多莫名其妙的意向,又表达了好多捉摸不透的想法。

首先是李达站在屋顶。

召开一大面对那些密探唯恐避之弊,你站在房顶上来就是一声长啸,真的是… …无语!

其次是日本间谍最后被杀时候的小丑喷火,镜头一会追逐,一会又转到小丑喷火,小丑喷火有什么意义?

想表达什么?

在这我更不理解的是,三个日本人追逐的路线打比方是由东向西,最后位于中间的军国主义间谍被刺杀且手枪走火,那怎么走火的子弹就穿越了嘈杂的人群命中了身处北侧的小丑呢?

片中这类假模假式的镜头还有很多,我实在是没记录下来,二刷去记录下槽点我又没那个勇气。

更可气的是,张国焘、周佛海、陈公博这三人是后来的叛党分子。

张投靠国民党反动派上演了最早党员叛党的闹剧,周陈二人更是跟着汪精卫成为九大汉奸,那麻烦问下导演你们给这三人,尤其是周陈二人那么多的镜头是什么意思?

还有来有往的,是在为他二人洗白洗地么???

二.资本营销本片最可圈可点的就是这优秀的营销公关。

几乎是全媒体的营销,且运用了矩阵式的营销手法,除了豆瓣的评分还算低,百度、抖音、哔哩哔哩、猫眼只要搜索“1921”这个关键词,一派叫好、赞美之词。

正如《道德经》中所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一派叫好之下隐藏的是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看完<1921>,最大的感受:中国缺的就是这种电影!!

》、《让主旋律变得好看,<1921>做到了》、《<1921>这部电影创作之初就不是为了票房,而更像是一种科普》… … 写这些文章的人你们,你们是没看,还是没带着脑子去看,还是说拿人手短,就良心昧起来写了这么一篇捧臭脚的文章?!

甚至之前觉得对于电影有着自己独到且辛辣见解的各种自媒体,一下子也都做了睁眼瞎,一律夸赞起了这部破破烂烂的“礼物”,稍微有点良心的就避而不谈电影好坏,只说革命先烈的伟大,革命先辈的伟大我有用你说?

看历史书不比你讲的清楚?

凡此种种皆是助纣为虐。

是你们把良心往胳肢窝里一揣,助力了资本收割敛财。

也正是你们让这部片子制片人们觉得,高擎着“革命理想”就可以万事太平,这和拍抗日神剧的导演和背后的资本有什么区别?

“反正我拍的是杀鬼子,你有本事不让我过审,你有本事说抗日不对?

”这就是这些资本和导演内心真正的OS。

本片的黄导一定是尝到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甜头,这种电影演员为了政治正确不好意思要片酬,却肥了导演和资本。

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扛着红旗招摇撞骗,所以我说其心可诛!

你们是中国电影市场里的“反动派”。

再说那些收了资本方好处的媒体,你们和“反动派”站在一起,恬不知耻的写着歪曲事实的文章,所以我说其心甚污!!

 3 ) 1921观后感

电影一般,但也有亮点一会奥地利一会上海一会日本一会湖南,历史事件文科生都清楚,但是没学过历史的平民大众谁能把时间线梳理清楚啊,广大人民观众看着太乱了,又一会外国人一会中国人,铺垫不够,脸都没记住一会谁演的谁又忘了(这还是我认认真真带着尊敬看电影忍住没刷手机的情况下)。

虽然饰演先辈夫人们的女演员都很美,但先辈谈恋爱的剧情我觉得实在没必要,就比如我不明白钟楚曦饰演的那个夫人扭扭捏捏小鸟依人的说要买橱窗里的裙子的剧情对这部剧意义何在,几次出场我都觉得没必要,严肃性少了一些,有些角色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不是为了某些演员硬加进去的,两个多小时完全可以删减一部分。

平平淡淡的全剧有两处最让我动容的地方一个是李达夫人说要喝酒的时候,李达大笑爽朗的说“好,好,男女平等”。

毛润之看到李达给夫人夹菜,夸赞他尊敬妇女。

黄轩和倪妮演的特别自然流畅,不知道演毛爷爷的是哪位演员,本来感觉有点别扭但最后也看顺眼了。

另一个是最后王俊凯饰演的邓恩铭受刑画面是全剧最最揪心紧张的时刻用老虎凳上刑时,咬紧牙关从下巴到耳根脸颊上所有的肌肉都在疯狂颤抖,从脖子到额头青筋暴起,甚至眼球也在用力,还有一个仰头画面是双眼紧闭咬紧牙关忍着疼痛,不停的颤抖,因为不想让自己喊出来从胸腔里发出了声音,这一幕出现时我真的很难控制住自己发出了呜呜声,周围观众也发出“嘶”的声音,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时隔百年实实在在的疼痛到了我们心里,当邓恩铭牺牲他的头垂下时,我在心中“啊”了一下,先辈们的血与泪,我们要代代铭记!

在老戏骨扎堆的情况下,王俊凯的表现真的让人眼前一亮,他太让人惊喜了!

前半段和小伙伴一直活蹦乱跳的,演绎出刚刚萌新的青年对五四运动的好奇与对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又与后半段的壮烈牺牲形成强烈对比,不禁让人感慨当今青年幸福的来之不易。

我很难想象象牙塔里的王俊凯是如何将邓先辈的受刑画面演到如此之境界的,肉眼可见他脸上的块块肌肉都在颤抖,(真的是一块一块啊!

)撕心裂肺的痛感时隔百年传送到我们心里,甚至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在片场为自己上了刑具。

影片结束灯光亮起的那一刻受刑画面还在我脑海挥之不去,它狠狠的揪紧了我的心,王俊凯瘦削的身体所呈现的巨大爆发力真的感染了所有观众,科班演员的台词功底完全让人放心,大荧幕果然是检验演员实力的好坏。

我已经开始期待王俊凯摘下帽子的下一部剧,看他的电影,令人惊喜,真的过瘾。

 4 ) 因为是献礼影片所以就不能说不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只要是主旋律电影,下面有人说不好,就会惹来一群人怼,搞得大家对这种电影好像都不敢说实话了。

这次我就斗胆说点实话。

这次我感觉是被骗进电影院的,因为看豆瓣短评,几乎一水的四星五星夸赞。

这导致我看完后有很深的被欺骗感。

这部电影要说优点,我一时真想不出什么来。

要说大牌演员众多,演技实力强,但是真正的实力派好像就陈坤、张颂文这几个,如果说张颂文算合格完成任务的话,那陈坤那种端着演的演法堪称影片最大败笔之一。

基本上每次看到他用那种打鸡血一样的状态说台词的时候,我就出戏,而且那种感觉堪比之前网上放出的黄晓明扮演周总理的预告片段所带来的尴尬和不适。

而其他一大群青年演员只能说是本色出演,关于党的思想内涵的台词被他们一张张俊俏干净得带点脂粉气的脸说出来完全没什么信服力,只能说是合格地背台词。

而这部电影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没有核心的表达,事件当然是围绕一大召开前后详细叙述的。

但是人物仿佛都是一个个脸谱化的存在,人物太多不好个个刻画好当然是一大难点,但是导演这里基本没有刻画,就是让一个个人物走马灯似的出现,而故事平铺直叙地像流水账一样。

你不知道人物为什么出现,不知道为什么消失,也不知道为什么牺牲。

加上一个个背台词似的说出党的那些重要思想,让人感觉从导演到演员都不知道故事的内核真正是什么,就是在空洞地喊口号。

主旋律电影当然要拍,这对于凝聚中国人民的心非常有帮助,但是不是每一部主旋律都能拍好的,也许以后可以不要再把请一群明星拍主旋律当作噱头,好好塑造人物,好好编写剧情,那样的主旋律可以用本身的精彩吸引观众(以前很多经典主旋律电影不就是这样吗?

),而电影精彩了,我相信现在的观众审美水平提高这么多,肯定也是愿意看的。

 5 ) 期待了三四年的电影,总要说点什么。

正如某些观众所说,令人感动的不过是历史本身。

是的,在我这里好像也是。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我要哭的时候居然是接近片尾,看到写着"李大钊就义""何叔衡牺牲"这些的字幕。

作为表达历史和价值观的艺术作品,这部电影的表达效果确实比较差。

不过全明星阵容的演员不是原罪,甚至都不是很重要的原因。

因为倪妮、黄轩和张超真的有让我入戏。

而且四年前的建军大业看得我几度落泪,那里也是全明星阵容。

问题在于,这细碎散乱的剧本,有头无尾的逻辑,详略不当的呈现。

 6 ) 补记

太长,电影何时能重回90分钟?

诚恳精致的流水账,硬塞进去追车和暗杀戏,所牵涉非主要角色因而情绪大打折扣。

制作考究,但美术服装一尘不染。

欧豪能不能不要再嚎了。

有值得玩味的地方:火烧赵家楼一场切回时空说是“传奇和想象”,刘昊然的角色不置可否笑了一声;激情澎湃背诵宣言的之后是与会者牺牲被捕以及起义战斗的蒙太奇,是有力度的,但同样受限于环境不可能加入被开除者和判D者的段落——道阻且长,黄轩的角色是66年去世 。

张国焘私会“不听话就撤经费”的国境际外代表,为此刻气候服务。

以冰激凌拉肚子让周佛海不得参会,他和陈公博在橱窗前握手就很内涵了——橱窗前李励庄惨遭“先生”连累变成“我想要裙子,我就要买”的无知女,毕竟官方的太太们也被赋予性别角色:倪妮扮演王会悟是一位创办女校但终身没有入D的communist。

片中多表现她貌美(以雷佳音视角)和贤德:协调住宿切西瓜洗菜放哨,何尝不是“不能上桌”。

女人之间的聊天就是“日夜都有新郎陪伴”,而高曼君和陈独秀决裂无非是又一个被丈夫的事业牺牲掉的太太的故事。

杨更被描写成迷妹,一个女性六年间参与革命还要三度生育,其丈夫难道没有责任?

ZB突破西欧的疆界席卷世界,随之而来的还有Marxism。

电影着重刻画学生工人运动(我正996宿班醒来),M发动农民进行游击战确实是了不起的务实策略——定位和发动social power。

从辩证的角度讲“孱弱的资产阶级”之下工人力量也是有限的,需要联合更广泛的同盟。

M与萧子升关于暴力辩论,萧片中被嘲笑“千年王八”,而百年后的时代里萧的一些理念有其可贵之处。

“开启民智”略自大,不如“结束苦难”,将对海员运动的“支持”硬拔成”领导“是同理,“把百姓改成人民”,正是主客关系。

 7 ) 属于这个年代的“建党”表达

电影频道观影。

不同时代拍同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故事,呈现的影片效果反映的是不同所拍摄时代的技术规格、审美意趣、社会风貌和价值基调,甚至政治倾向。

同样是建党片,《开天辟地》《建党伟业》两部着眼于历史演进下的主流叙事,而习惯了宏大历史叙述口吻之后,当代的建党主旋律电影都讲究横截面、小切口的另辟蹊径。

《1921》的切口找在了中共一大会议的筹备上——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感召下,这个选题恰如其分,亦十分有趣。

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像是《建党伟业》青春版,十年前那些少年郎们都扮演起了建党核心人物,也有一波新人加入其中;但这么多面孔,演技参差不齐,很多演员像是临时来搭个戏的,让片子起码缺少《觉醒年代》中演员之间的默契和表演效果的浑然。

如果要彻底地表现年轻人建党之伟业,就再多一些符合时代语境和青年特点的日常操作,少一些过于标志性、符号化的物料使用和话语表达吧,毕竟输出家国大义、民族复兴不一定要正襟危坐义愤填膺,也可以是吃饭聊天中极为朴素、安静又充满力量的赤子情怀。

结尾复刻《建党伟业》,高唱《国际歌》后,闪现的是数位代表在之后革命不同历史阶段的牺牲画面。

当年壮志未酬的青年们,有没有想到未来二十余年的黑暗和艰难;他们是一群拿笔的青年,却被逼在六年后握起了抢。

不管怎么说,那段历史永远是迷人的。

 8 ) 呃

剧情有些乱七八糟的…好多人出来一面就不见了,演员又多又杂,除了认识的明星之外谁都记不住,中国共产党是很牛,但是没拍出来。

而且我觉得有些地方有点刻意煽情了…演员演得矫揉造作,热血是热血了,就是显得很尴尬。

剧情也详略不当,比如鹤鸣的妻子跑去求旅店老板娘的那一段感觉没什么必要,就挺离谱的

 9 ) 共产党万岁

1921 (2021)6.7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历史 / 黄建新 郑大圣 / 黄轩 倪妮

这部电影我可以这么说,是我看过所有建党电影里面最经典的一部,因为这部电影我感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不容易之处,不管是那个到处是特务捕捉我们,还是我们每天惊心动魄的开会,我感觉这都是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那是需要极高的心理素质和一个经过专业训练的导员才能够到,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要多爱国,这种电影一定要多拍一点,这种电影可以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10 ) 观《1921》ppt有感

先友情提醒,如果没有什么必要的话,这个电影票的钱可以省下来买杯奶茶喝喝,大可不必去浪费掉!

这部电影看完之后真的无时无刻不在懊悔,为啥要去看呀……首先,导演的问题占最主要的部分,从整部影片的开头至结尾,共将近两个多小时,我没有明白主线是什么,也不懂看完之后收获到什么,只知道开头和结尾分别都运用了真实历史视频,emmm……所以开拍的只有中间一段 糊里糊涂没有主线的内容。

最近刚刚好在上视听语言的专业课,虽然这门课我学得没有很好,可是连这么肤浅的我都能感受到电影在剪辑上的一大漏洞—衔接非常不到位!

每一个片段和ppt似的,闪来闪去,在我刚要准备与角色感同身受的时候,biu的一下变成了第二天,在我刚准备有点无聊时,peng的一下又变成了你追我赶的追逐戏码。

在镜头才扫到演员的脸上,准备给一个大特写时,停留时间居然不到1秒……呵!

比如黄轩饰演的李达与韩东君饰演的革命者意见出现分歧后,李达有一段很长的沉默,之后在李达回头的时候,啪唧,画面切掉了,换成了新的场景???

还有很多情节其实没必要存在的,比如,里面铺垫了许久的日本人反派,在上海跟踪李达许久,这个点明明埋的还挺好的,可是在反派还什么都没有做的情况下,很草率的就被人捅了一刀下线了??

那你前面铺垫那么久,给他那么多镜头的意义何在呢??

像在高中,语文老师就教过我们写作文,即使最精彩的都是开头和结尾,但中间的内容一定也要很精彩,要符合题目,点名主题。

emm这部电影拍的就像我小学时写的流水账作文,毫无亮点可言,如果要说一定要找到亮点的话,那就是请来的演员都很好看,满足了视觉上的要求,but,这是爱国题材的电影,这不符合重点啊……后来看完之后,也在和朋友吐槽,剪辑真的很鸡肋,朋友说,可能是演员太多了,每个人都要有点镜头,所以画面就会接的非常快,(黑人问号❓)那就不要请这么多不就好了?

或者时长弄长点呗?

啊这,导演可能需要再磨练磨练吧……第二,我想说其中的一个在窗户的镜头,摄像机摇摄,从左往右,每个人都会有镜头,此时演员的表情情绪都不同,可是这段明明可以拍的很好的,然而演技却让我代入不进去,也不点名说哪些流量,有些人站在那个窗户前,仿佛一尊雕像,一动不动,哈哈哈哈哈看到那个画面时,不好意思,真有和朋友一块笑出声!

老演员都带不动啊……最后关于选角方面,这pa可以当成喜剧看,王源演邓小平,魏大勋演蒋介石,冯绍峰演孙中山,这个角色安排总给我一种陈赫演了毛泽东的感觉,让人无语至极……并且,这个人物放到中间的内容里也仅仅是几秒的客串,好像可以删去?

当初买票时,抱着对于建党一百周年的敬畏之心和对于观赏爱国电影的爱好,我都做好一起随着角色慢慢进入1921的时代,去体会以往革命者的辛酸艰辛历程,然而现实让我真的只把重点放在颜值上……已经除了颜值以外,没有可以吸引我的点了!

论爱国电影,至今为止,《建军大业》,《八佰》,我真的哭的稀里哗啦,虽然都有流量客串,但奈何人家演技好啊!

电影剪辑也很流畅,节奏把握非常到位,《八佰》看完出来甚至花了三个多小时都没出来那个感觉…《1921》我看完之后甚至骂了它近三个小时🗣最后的最后悄悄说一句,《1921》里我最爱刘昊然的演技👀

《1921》短评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9分钟前
  • 小狐腻
  • 推荐

高情商:纵览历史低情商:PPT虽然比我预想的烂片要好了那么一点点,但还是很差劲,不知道出场这么多立不起来的人物有任何用处。你说他是陈独秀李大钊茅盾周佛海观众就能接受吗?你总要让人物展现出他的特质,他做了什么,从而让我相信,现在你这电影出来四十个人物,三十七个都是代号,唯二人物饱满的就是李达和王会悟,连教员都是看着镜头多但人物仍旧不立体不饱满。角色塑造失败率高达99%,怎么能算合格?讲故事能不能重点讲好一个故事,想讲一大的召开就认真讲好就足够了,别的历史想讲讲不好就算了放PPT?电影还可以这么水时长啊然后那个日本人的意义到底是???我以为他会给党的成立带来巨大阻力和一波冲突,完事儿除了到处跟踪之外没有任何用处就被一刀捅死了?稀碎,拍得稀碎

10分钟前
  • 槛外人
  • 较差

星光是耀眼的,剧本是散乱的,看的出来导演努力想以李达夫妇为切入点带出一大从构想、筹备到顺利召开这一系列历史事件及其涉及到的众多人物,想法是挺好的,但效果是烂到出奇,东刨一点、西扒一点的讲述手法把故事节奏打的太乱,例如日本共产党那段整个一废线,日共的出现和消失既不会推动故事进程也不会对主角造成影响,不知道导演拍来干嘛。

15分钟前
  • 馥雅
  • 还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背后的国家命运和人物故事。相对《建党伟业》更聚焦了一些人物,但不知道是不是太宏大了,感觉还是有些泛泛而谈,故事性很差

17分钟前
  • 梁威是条狗
  • 还行

历史上的先驱们都非常伟大,但这部电影确实无法称之为好片。首先,情节非常零散,没有清晰的故事线,东拼西凑哪里都想讲一点,如果是一部纪录片可能会让人喜欢,但作为电影就有些枯燥无味;第二,有一些很突兀的角色,删掉不影响剧情,但存在就显得很冗杂;第三,有的演员的演技让人很出戏,有的演员演技很好,最后呈现的效果就像在各演各的。电影里先驱们英勇就义的画面和教员奔跑的场景很让人感动,这是我最震撼的几段。

21分钟前
  • 己注销
  • 较差

是不是太浪漫了?

25分钟前
  • 哗啦啦
  • 还行

一部电影要讲完那么多事件还是很困难的 很多史料需要自行了解 剔除少部分演员因素 三跟四徘徊 还是四吧

30分钟前
  • Mr.Update
  • 推荐

题材好,但是线铺的太宽了,显得又散又碎。

34分钟前
  • 铁血长风
  • 较差

剧情整体有点碎,有可能本身想表达那个时代的群像,虽说是讲1921,但是穿插了五四运动和残酷被迫害的1927,想说为啥刘昊然要在火烧曹宅那里“神秘”一笑?毛不是前两年才去北大当助理图书管理员吗,陈说是十年前?还是我看岔年份了?剧情太长走神了对不起……

36分钟前
  • leirion
  • 推荐

7分。作为主旋律竟然蛮好看哎~~~挺喜欢这种群像戏的,开天辟地从来都不是一人的功劳,而最打动我的,其实是青年们在会议上的争执,中国革命走了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不同的信念相碰撞,在铁与血里完成了升华,这才有新中国的诞生。看着周佛海,陈公博等人,真的是不胜唏嘘。。。

37分钟前
  • Riobluemoon
  • 推荐

两星半吧,很多支线和镜头都很多余,太碎了。

39分钟前
  • 细枝末节
  • 还行

不太行,很多片段和记流水账一样,而且该交代的也不交代清楚,时间线还混乱,想表达的主旨也不清楚

40分钟前
  • DK
  • 较差

此类主旋律电影总是逃不过线索散乱、叙事流水、大批人物走过场的通病,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将两三个重点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就不错了,黄轩和倪妮表现相对比较亮眼,也是得益于编剧特意安排了日常化的对手戏(除了撑伞坐船头把风太假),使人物没那么脸谱化。但加塞演员却很是煞风景,要么演技捉急(周也居然还能提名最佳女配太讽刺了),要么为了露脸而强行加戏(尤其法国部分)。另一方面,大概导演对执导商业大片的渴望太过强烈,外国友人的跟踪追逐戏份占据了大量时间,然而大会讨论议题的过程却大大简化,可谓本末倒置。至于配音,不敢期待全员方言,但至少教员应该吧,一口字正腔圆甚至带着播音腔的普通话实在让人出戏。

43分钟前
  • 沐珑秋刀
  • 较差

众星联袂。

46分钟前
  • 寒狐居士
  • 推荐

故事性减弱,片尾没有建党伟业那一幕美

47分钟前
  • 月光疾风
  • 还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49分钟前
  • kienyo
  • 还行

很典型的献礼片拍法,事件、人物图大而全,淹没了故事片必须有的主线。布景一眼某影视城,调色仿民国风又太过了,该有的主题红色调被光鲜的滤镜盖过。台词为呼应主题过于刻意,不断强调“第一次”“开天辟地”,少了历史真实性。群星你方唱罢我登场,演员无不挤眉瞪眼,动作浮夸。PS:一个很不尊重历史的穿帮——片尾嘉兴南湖游船上一大代表接力背诵的《共产党宣言》是中央编译局的译本而不是当时通行的陈望道译本。演员难道在背诵现代白话文的时候没察觉到一丝违和感?

53分钟前
  • MaΙkοΙm
  • 较差

1921,那个动荡的年代,感谢有你们早在几个月前就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献礼片,理应对这类题材的作品不抱什么期待,更何况当时新闻的重点还是使用大量小鲜肉来演,更加引起反感。然而最近点映,看了下部分评论,大家评价还不错,于是选择观摩一下。片头引入一串《条约》的签订,以及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等事件,将我们带入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丧权辱国,民不聊生,在那民智未开的年代,正是有这么一批有志气的国人,不卑不亢,为伟大民族带来了烛火,和光。之前担心的演员问题,除了有一些违和感,毕竟都是熟面孔,在观看过程中也没有感到不适应,演技基本都在线,将那个年代眼中的希望演绎的淋漓尽致。

54分钟前
  • 为君青丝变白发
  • 力荐

国庆的早上应节假期找来这部电影重温,感谢老一辈革命先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致敬先烈!好大的明星阵容啊,真是出生以来第一次见这么多知名演员明星出演一部电影!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生日快乐,我的祖国🇨🇳

57分钟前
  • Junyo Ng👾
  • 还行

补:以冰激凌拉肚子让周佛海不得参会,他和陈公博在橱窗前握手就很内涵了——橱窗前李励庄惨遭“先生”连累变成“我想要裙子,我就要买”的无知女,毕竟官方的太太们也被赋予性别角色:倪妮扮演王会悟是一位创办女校但终身没有入D的communist。片中多表现她貌美(以雷佳音视角)和贤德:协调住宿切西瓜洗菜放哨,何尝不是“不能上桌”。女人之间的聊天就是“日夜都有新郎陪伴”,而高曼君和陈独秀决裂无非是又一个被丈夫的事业牺牲掉的太太的故事。杨更被描写成迷妹,一个女性六年间参与革命还要三度生育,其丈夫难道没有责任?

59分钟前
  • 山下猫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