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爱她,她却在最后无可挽回的离开。
他灵魂里有另外一个他自己,他爱着那树又仿佛那树是她。
他想要挽救却不知自己究竟挽救的是树、是她,还是他自己。
她的小说没有完结,而他在梦里重复着一次次的给它一个结局。
他化身勇士,勇往直前,只是为了她那句“到了伊甸园,戴上戒指,我就是你的夏娃。
”最后,宇宙爆炸了,一个新的宇宙得以重生。
阳光照在生命之树上,树重新生枝发芽。
故事里的勇士贪婪饮下生命之树的汁液妄图长生,却在挣扎里从腹部刚痊愈的伤口上开始长出枝丫。
他走到她的墓前,在土里埋下种子。
没有什麽真正永恒的,除了死亡。
You know. You will.她对他说。
最后他分不清那个说话的人是谁,分不清楚究竟他最初要做什么。
所以,后来才会清醒。
想起《挪威的森林》里一句话,“死亡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得以永存。
”或许得以永存的方式不是去寻找什么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而是死亡。
电影里这一点巧妙的被诠释,她死了,可是却依然活在爱她的人心里。
那种子会延续她的生命,就如同她所说,那些玛雅人的文明与死亡方式。
当那树的果实被飞鸟衔食,她的灵魂就会在天空飞翔。
那是人世间的生命之树。
往往在你努力向前的时候,却隐隐觉得自己其实往其反方向行驶;往往是阳光灿烂春暖花开的当头,偏偏联想到得是叶落飘零灰暗颓废的画面。
貌似往右,实是往左。
are we all feel the same way, or is it just me?与生俱来的,self-destruction的渴望。
人生的黑暗面,在现代社会里被放大得如此清晰。
关于生命的思考,从古到今,从未停止过。
关于爱情的歌颂,亦是如此。
人生的过程,就是寻找的过程。
死亡和爱情,都能在虚无中找到绝美的姿态,而却在现实中,寻不到丝毫美感。
Our bodies are prisons for our souls. Our skin and blood, the iron bars of confinement. But fear not. All flesh decays. Death turns all to ash. And thus, death frees every soul.死亡,将带来生命的另一次更灿烂的绽放。
The Fountain--珍爱源泉这部电影表达的虚无,是目前来说,最贴切于自身对虚无的形象的刻画。
飘升、烟绕、唤化。
是一种号召、归属,更是一种用苍白的言语无法表达的迷失的、无用导航的、冥冥中都归于往同一根源的漂流。
世间万物,只要造自天然之手,必有生命。
动物、树木、微风、流水,各有各的表情,各有各的感情。
所谓死亡,只不过由一种存在形式,转化成为另一种存在形式。
我喜欢他抚摸树根的方式,就犹如用鼻尖触碰恋人的肌肤,有着那样微妙的距离,却带着那样对爱情崇拜敬畏的表情。
男人和女人,各有各的依赖,各有各的坚强和脆弱。
“Kneel, Conquistador. Let in the morning light. The beast runs amok in my kingdom. He has isolated me, and now he is sharpening his talons for one more fateful push. But salvation lies in the jungles of New Spain. Will you deliver Spain from bondage?”如果我给你一颗种子,你能把我变成一颗树么?
《珍爱源泉》“3+3+3”。
三段故事、三个维度、三层含义彼此独立存在却又相互映射,达伦用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诠释了他对生命和爱的理解。
独立导演的第三部作品,敢于挑战如此宏大的主题,看得出他的野心和自信!
影片中充满中、西方的宗教隐喻大大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在讨论形而上的同时并没有枯燥的说教,有着很强的带入感!
实拍化学反应代替电脑特效,让人看到他对细节的把控能力!
8分!
ps:好吧,我承认,正式被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圈粉!
《珍爱源泉》讲一个男子为妻子得癌症且濒临死亡而作种种努力,在后悔中度过一生,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执念,接受了死亡。
这部电影涉猎到哲学、伦理学、宗教等等,想要表达的很多,集中表现人对死亡的恐惧、抗拒,以及人的孤独感,更深一层的是以个人主义为内核的现代西方文化的焦虑。
导演试图逼近东方文化的意图明显(如太极、禅坐、原始部族),表现方式却是地道的西方话语。
本片以一个外科医生汤米的回忆与现实交织呈现,有插叙,倒叙等,连接手段是汤米的精神幻觉和精神分裂。
影片的三条线:、一是汤米在宇宙毁灭尽头时,存活在一棵生命之树下。
二是汤米与其妻子丽兹的生活。
三是丽兹写了一本书:《珍爱源泉》,讲的是欧洲黑暗时期,教会权势庞大,西班牙女王派遣队长去玛雅寻找生命之树,挽救西班牙被庭长吞并的颓势。
生命之树一、丽兹的书里。
片头有提示:因此 上帝将亚当和夏娃从伊甸园放逐 放置一把火焰之剑以保护生命之树 —— 《创世纪》。
亚当夏娃因偷吃智慧之树的果实,得到智慧后,惹恼了上帝,而被放逐。
吃掉生命之树的果实,可以得到永久的生命。
这句话有三个意思,一是人的生命有限,二是人要面临死亡,三是人离开上帝后,要靠自己。
故而有两个困境摆在人面前,一是对死亡的恐惧,二是孤独。
孤独分两种日常生活的孤独:人与人之间,与害怕亲密、担心被拒绝、感觉害羞或不值得被爱有关存在的孤独:个体在世界上独自存在、独自离开,每个人生活在只有自己才完全理解的世界里电影中两种都有涉及。
二、现实中,汤米所在医院的探险队在玛雅文化遗址处,找到了生命之树,学名自然龙爪桑,带回了一些样本。
他于无意间发现这种植物样本有促进细胞生长,增强细胞活性的功效。
片中选择宇宙灭亡的方式是收缩,生命之树朝着西保巴所在星系飞去,回到本源。
然后宇宙大爆炸,世界从一个点重新开始,轮回。
影片色调阴郁,以阴暗和明亮为主,几乎没有鲜艳的彩色。
现实是宇宙茫茫,星光璀璨,只身一人,一棵树。
汤米的回忆在象征死亡、没有阳光、下着雪的冬季。
丽兹的小说中以黑夜为主要场景,出现亮光有两次,大门开启,女王授予队长订情戒指;到达了生命之树时,太阳在绿叶后。
回忆男主,外科手术医生。
女主,写小说。
汤米拒绝与丽兹出去散步(9:50,80:30),坚持留在医疗室,为得了脑肿瘤的猴子做手术(丽兹得的也是脑肿瘤)。
他想找到治疗的办法。
他必须抓紧时间,不然丽兹就要离他而去。
他认为看雪是浪费时间,无意义,工作才能保证价值。
不管是有意的,无意的,潜意识的,他都是在躲避。
不敢正视死亡。
他试图抓住可能带他脱离孤独-死亡之海的东西,工作不停。
丽兹却不这么认为,这是第一场雪。
丽兹并无悲观的表情,反而很积极,时间对她来说——宝贵。
她想与汤米享受剩下的时光。
(男女对待困境的思维方式不同,男人偏向于解决问题,女人爱抱怨而不解决(并非贬义)。
)汤米的内心是焦虑的,一句简单的话,就容易引起他的怒火。
看似理性严肃的面容下,是克制、压抑。
他在身上刻一圈一圈,记下的是年月,还有与丽兹的回忆。
还有每天用指尖去触碰生命之树,是为了确认生命之树的存在。
一人在世,是怎样的孤独。
汤米违反医学伦理,对实验动物使用未知的化合物。
在他看来实验动物,是作研究用的,是一种工具,而非其他。
可动物也拥有人一样的生命。
丢失的戒指并不是偶然,是汤米的疏忽大意,漫不经心。
说明白点,就是忽视。
丽兹听到汤米说到关于她的书时,兴奋地介绍起来,最后才发现汤米只知道西班牙,完全没有看她的书,有点失望。
汤米对此毫无知觉。
他拒绝感受痛苦,体验孤独。
尤其在说到阴间,死亡时,一脸厌恶。
丽兹说话时,他的关注点倒是丽兹的脚,对她说的话则是充耳不闻。
丽兹已经处于十分孤独的境地。
濒临死亡的人,究竟是怎样的心境?
丽兹乐观的表情,我以为是真的,她的恐惧也是真的。
通过写作的方式,也许她减轻了一些孤独感。
有个寄托,人就有了活下去的理由。
当丽兹发现汤米的戒指不见了,很生气,以为他已经不爱了。
不信任。
女人的直觉告诉她,她和他已经不再从前,这一点没错。
肿瘤压迫她的痛觉神经,她不知冷暖,感觉出现紊乱。
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
她渴望被理解,被爱。
真正的爱,不论生老病死,依然能包容,全身心的接纳。
不管是好是坏,要爱,就要爱她的一切。
弗洛姆认为爱能克服孤独,但正如前所述,存在的孤独是不可弥补的。
性爱,总要受到肉体和精神的制约。
汤米任性,固执己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他不知自己的界限,总要追究到底。
他要战胜癌症,还要战胜死亡。
但是,到底有没有穷尽?
就算是到了最后,又能怎样?
生命仅仅是时日的延长吗?
他最后是认识到了宇宙之大,却错过了与她相处的短暂时光。
活在世上那么久,后半生却一直活在后悔和痛苦中。
小说女主,西班牙女王。
男主,队长。
丽兹的小说人物很容易看得出来是什么。
禁欲庭长,残害异教徒,邪恶的化身——象征无情的癌症,想要杀死女王[丽兹]。
她的小说反映一些真实情况。
癌症在脑部,不能直接切除——不能杀死庭长。
庭长不仅迫使人肉体上屈服于他,还要奴役人的精神。
但丽兹不从。
她心中有希望。
她从神话中得到启发,态度有所转变。
神话中的人死亡后化作山川草木。
肉体的消亡,也许不是真正的消亡。
戒指的含义:不抛弃,不忘记。
回忆医学上有个词,叫临终关怀。
尊重病人的意愿,考虑病人的幸福。
50:00开始,一路上没有声音,暗示汤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显示他纷杂的内心。
汤米只顾思考,研究,完全弃置自己的感受。
每次手术时,都作最坏的打算,准备毒药,不抱任何期望。
一次次否定自己,让自己陷入困境。
极度理性的背后是疯狂。
油尽灯枯般的绝望。
他只看到死亡的可怕,没注意到当下生活的幸福。
他不放开她,不让她走。
经典对白:——我要你和我在一起 I want you to be with me——我在和你在一起 I am with you. Look.我会永远和你在一起 I’ll always be with you.丽兹走了。
身心终于崩溃了。
生命之树也枯萎了。
生者最痛苦。
有生,就有痛苦。
一切枷锁,原来是自己。
80:30是9:50的回放吗?
不是。
他明白了,不再坚持己见。
放下自我的执念。
有几个地方没弄明白,小说的结局是队长长成了草,野蛮人跪下是什么梗,西班牙女王派遣他出去的真实目的。
对应着丽兹的想法是什么。
丽兹在影片的戏份很少,但很重。
她的温柔正是力量所在。
汤米虽然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但一次次显示出的是自己的无能(一开始无法治疗肿瘤,然后是丽兹死了)。
汤米说话很直接,而丽兹话中有话。
汤米是二元思维(不是生就是死,反正没有中间),丽兹靠的不是思维,是感知。
如果重来一次,汤米救活了丽兹,那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始终还是要死的。
最后汤米戴上的戒指,应该是虚的。
心中有。
意思是他找回了爱,如何去爱一个人。
包括他自己。
影片中有一些东方思想,但还是浅尝辄止,主体还是西方的。
貌似最后东方思想打败了西方思想,额,东方思想没有打败这个概念。
尤其在佛教里,万物皆空,思想意识通通没有。
有,就是没有。
靠的是顿悟,没有思索的过程。
连‘不要思索’这种念头也不要,连‘不要思索这种念头也不要’的念头也不要,以致无穷。
那是真空。
具有强烈的宗教神秘主义,把三重空间通过树、戒指、星云和相似的人物角色关系联系起来。
我觉得定位科幻有些不妥,也许归到奇幻里面更合适。
先说三重空间,第一个是现代的美国一个医学实验室,休杰克曼在猴子身上试验,为找到拯救身患绝症的妻子蕾切尔薇姿的手段, 所用的药方为南美采集回的树皮。
妻子写了一本未完待续的书,其中的故事是地理大发现时期的西班牙帝国,女王的安危受到威胁,骑士出面代表女王去南美寻找这个长生不老的泉水(生命之树),这是电影中的第二重空间;第三重空间是最匪夷所思的休杰克曼精神空间,但也恰恰是这一重空间把另两重空间联系了起来,一个盘腿打坐的冥想者在苦苦寻求延续大树生命的途径。
三个空间中都有大树,它不仅是圣经中伊甸园的生命之树,也是科学发现中可以拯救蕾切尔薇姿的南美树种,在冥想者的世界,那棵大树是他要从枯萎中拯救的生命。
戒指像是一枚奖章,是对超越自身摆脱执念的肯定。
医学家穷其所能挽救妻子的性命,骑士对女皇的承诺要拯救她的地位,而冥想者在苦苦思索如何让大树的生命继续。
这些都无可避免地把休杰克曼变成了囚徒,所以在影片中他是一个从始至终都很偏执的角色,为了一个药方,为了一口泉水,不惜违背临终妻子的愿望,和不惜杀戮。
所以他和妻子(执念)之间的关系是影片最想探索的关系,在西班牙帝国里他们是君臣,臣为君死;在现实中他是为留住心爱人生命的疯狂医学家;在精神世界里,他是专注于一个解药但是忽略了拯救的意义。
一颗将死的星星是孕育新星的母亲,这种轮回的思想也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星云是代表生死轮回的具体物化。
比如倒下的骑士身体化作植物,和万物浑为一体;休杰克曼在妻子墓边埋下的树种,预示着新生命的诞生。
从时间关系上来说,西班牙骑士是医学工作者的前身,当他贪婪饮下生命之树的树汁时,星云出现了,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了他永恒的生命,但是他戴不上戒指;医学家遗失了戒指,他只能用笔和墨给自己纹一个;冥想者是医学工作者休杰克曼的后来人和超越者,因为他手上戒指处的墨痕提示了观众这一点,而那枚从骑士而来的戒指因为骑士的倒下传递给他,他捡起并戴上戒指,和星云化为一体,大树重获生命。
那么他们在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是永生是自由,在影片中永生是自由的延伸,是一个人终于放下了内心的不舍,看待现实为一种轮回,尽管有三重空间,最后的落脚点是现实空间,休杰克曼终于抛开执念放开了妻子,找到心灵的自由和永生。
看完了,这是一个讲金刚狼老婆患绝症,金刚狼竭力救她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狼妻生了个肿瘤,老狼费尽心思可还是晚了一步,都怪那老女人医生,有手机不打,偏要走到面前告诉他,时间就是生命,懂不懂啊他老婆生前写了一本书,却故意剩个结尾让老狼完成它,这本书讲的是女王陷入了危险,女王说只要老狼完成一个任务,自己就是老狼的人,甭把她当人。。
老狼一听,热血沸腾,精虫冲脑,立马从西班牙跑到中美洲,书讲到这里的时候,作者不幸逝世,老狼怀着悲痛,意淫了一个结局,就是自己坚信女王的天方夜谭,打败了很多玛雅猛男,到了关底,以为就可以把女王不当人了,没想到突生意外,最后一不小心成了人类始祖,化成了一片小灌木。
再说现实生活里,狼妻死后,老狼不愿接受这个现实,可现实总是残酷的。。
医学没到那水平,只好靠意淫来补偿,于是把自己想成沙加,会打太极拳,把老婆想成树,人在极端状态中果然各种性癖好都显露出来了。。
为了和老婆永远一起,那么只好自己也死了。
可是在现实生活里,他可不愿死,就把一个小松果扔到老婆的坟里,精神自慰下,大概是骗自己骗老婆,这颗小松果可是生命之树上掉下来的,给你了你就永生了影片中的各种剪切,还有那个天上的漩涡就是一些时空转换吧,倒不觉得导演是在卖弄,而是很有必要的好啦,我看不懂啦,在书里那个故事,金刚狼喝树汁怎么显得这么贪婪,而且死掉是很不情愿的,并不是始祖那样是牺牲自己维护世界和平。
还有影片名字,太空中那个生态球里树边是有一滩水的,玛雅中心那颗树边有一条河,我想可能是说这水是生命之源,因为生命之树也靠它来滋润嘛,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这可能是导演最深的用意吧!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村上春树这真是一部深奥的电影,但是原来导演拍了《π》和《Requiem for a Dream》,所以也就难怪了。
完全不是科幻,比较像魔幻,或者神幻?
画面精美绝伦,就是星云那部分太眼花缭乱了一点。
特效据说只有一成是用的CG,那能拍成这样确实厉害。
故事主要三条交错的线,简单说就是过去、当前、未来;但实际应该不是这样,我觉得更像是故事幻想、现实生活、精神升华。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主题是生命,副题才是爱情。
关于爱情:Hugh Jackman和Rachel Weisz饰演得很成功,足以打动。
关于永生:死是什么?
为什么人总要死?
永生又是什么?
当人死后,在墓地埋下一颗种子,它会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开花结果,为鸟所食。
于是,死去的生命,便飞向天空。
玛雅人称冥界为Xbalba,死后的灵魂在那里重生。
死是循环,死即是永生。
生因死而完整。
Tom,在“过去/故事幻想”的线里,为国家和美丽的女皇效力,历尽艰辛和传奇,找到神话中的生命之树,贪图永生,化作丛丛花草;在“当前/现实生活”的线里,为挽救绝症的妻子,苦心钻研,逼近科学奇迹,最终还是差了一步,但他不甘而痛苦地说道,“死不过也是疾病,我一定会找到解药”;在“未来/精神升华”的线里,他固守在生命之树旁,飞行至Xbalba星云,却发现永生的树枯萎,恍然失措——最终,他仿佛找到答案。
实际上面三条线是不断交叉呈现的。
而答案又是什么呢?
幻象中Izzi不断告诉Tom,“Finish it”,完成她写的小说,最后一章。
故事终有结局,一如人生。
于是我们看到了“过去/故事幻想”线的结局。
于是我们看到“当前/现实生活”线的修正,Tom不再偏执于找寻医治Izzi的办法,而是尽力陪伴她走完。
于是我们看到“未来/精神升华”线Tom飞出生命之树,在Xbalba星云重生。
重生的Tom遇到Izzi,她给了他一颗种子。
于是Tom在Izzi的墓地上,深深地埋下那颗种子。
其实,全片真正发生的“现实”,无非就一条线,而这个故事最终的结局,就是Tom在Izzi的墓地上,深深地埋下那颗种子……关于永生,参透几何。
Aronofsky小露大师相,跨越千年时间的那几组镜头,剪切的干净大气,滴水不漏。
本子稍有狗血之嫌,廉价贩卖古文明和凄美爱情,但视觉感绝对没话说 -- 怎样的色彩场景、镜头组合、切换节奏有怎样的效果,那些电影之所以为电影的元素,Aronofsky抓得很紧,如同诗与语言之无限靠近的距离。
据说全片除了一个CGI,所有视效都是叠印背景冲将出来的,与老库在2001里的手法如出一辙,大银幕上看起来似乎多几分真实感。
只可惜现在最不值钱就是视效,就算技术复古到上世纪60年代,也没办法把观众的胃口复古回去。
看了几个知名影评人的文章,我只能说*隔行如隔山,我祝他们成功吧。
阿伦诺夫斯基无疑是有点东西在身上的,至少也是个想象力很丰富的人。
我说的想象力是那种能把事物连接起来的能力,能在瓷砖的花纹上看出山川和动物那种。
大多数的观众尤其是资深影迷多半也能看出这部电影是有点东西在身上的:好!
高级!
于是看得更加认真用心,想把他想要表达的内在敲膏吸髓。
但又发现没有什么吃到嘴里,似有而没有。
这也正常,因为本来就不是什么特别东西,主要就是生命和死亡,而已。
纹理在观察者头脑之中哪怕震荡出千般绚烂景象,但在外人眼里它也只是一块漂亮的花砖。
影片中的生死观,也是普遍最容易产生的观念,其实无非两种:死亡即结束,或死亡才是开始。
后者当然把个体的生命置于更广阔的宇宙尺度来考量。
喷泉的意向则是循环往复的所谓周而复始,不生不灭。
同时,类似墨丘利喷泉,象征的意识层面,同样对应着影片中的三重故事,纯洁之乳,醋之泉和生命之水。
三个故事的编织方式也趋近于对显意识,思维意识和潜意识的表现。
另外,光头男主盘膝而坐的姿态,正是瑜伽的终极奥义,即追求超越生死的存在,生命体和非有机物结合的永生状态。
Patanjali的理论说,瑜伽教授你如何控制你的大脑。
通过静坐冥想得到智慧的光,这包括:对过去的习性做冥想,就能得到对过去生命的知识。
对身体的形象做冥想,从内在的控制得知死亡的时间。
对太阳做冥想,就得到关于世界的知识。
对月亮做冥想,便得到星球的知识。
对星空做冥想,便得到星体运动的知识。
这和占星术又搭上关系,包括神秘境地的满天繁星,女主也有用望远镜观星的情节。
总之,正因为模糊而复杂,才高级和富有深意。
如果只是抽丝拨茧破案一般,难免落了下乘。
生命之树,永生灵药,那什么阿卡巴卡星都是些或分离或统一的意向,牵扯到基督教,东方宗教,占星术,炼金术,心理学等等等等。
两个主角,3个故事3条线设置的很精彩从不同角度说一个事情明白了很多比如,人死不能复生这个是自然道理就算男主角是佛门弟子得道高僧也无济于事要有健康的心理要不就跟男主角一样没事在身上乱纹身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药有些灵丹妙药只适合外敷不能内服
但爱跨越时间生死之后。很深奥,值得推敲。Death Is the Road to Are
没有很强的共鸣 可能我对生死的参透还不够吧
故弄玄虚,闷死我了
⒈原来早在2006年,达伦·阿伦洛夫斯基就已经开始通过作品透露他对宗教题材的兴趣了;⒉从2011年《黑天鹅》和2012年《梦之安魂曲》的喜爱有加,再到2014年《诺亚方舟:创世之旅》的有些失望,然后2016年《摔角王》的重拾好感,最后2017年《母亲》《死亡密码》《珍爱泉源》让我对达伦的青睐减弱不少……
实在无法忍受技术细节上的一堆神吹
给热恋中的女朋友拍部电影,其愚蠢程度仅次于为了爱情去纹身,而阿伦诺夫斯基在一部片里把这两件事都做了,而且还让休杰克曼成了佛,真的是牛逼。
全程看的我是真的难受,本来达伦在影片的主题上就已经落后于人家 ,在主旨的表达上又太过松散,还在给我扯什么宗教啊唯心主义这些有的没的,全程看下来就给人一种宗教洗脑片。节奏拖沓的不行,唯一值得骄傲的是06年时这部片的特效应该是很先进的。
光看画面和表演,不管别的,我就可以给它五分了
画面不错,特效竟然是用土法拍摄的。3617
故弄玄虚,美国的无极
说太多了反而无力
原来是修仙啊我擦,三条线的故事其实都很无趣,完全靠剪辑和悬念撑起来
看了watchmen后突然想到这个烂片..
永生,有噱头没咬头
一般,很一般
飞机上看的 虽然没看懂 但总觉得还不错。。。
看在女王陛下的份上给两星
其实我没怎么看懂。。。画面是美的。。。挺适合拿来做安卓的动态桌面
最后十分钟太精彩+男猪脚的演技让我很不舒服
大炮打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