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西部电影,但这部电视剧一直吸引着我从头看到尾。
印第安人的悲剧也许是电视里说的历史的进程不可阻挡,但我依旧看到了遍地的鲜血和无辜生命的逝去,也许这些人这些人就是历史进程中的所谓的牺牲品吧,荒野的美国西部由此多了一份沉重的历史。
历史一直在发生,也许一分钟前已经成为了历史,白人导演对历史的演绎深挖了历史的背后,重塑了那一段往事,或许对以后的人和事会有一些启示吧。
希望这不是故事…
曾经和一位朋友一起看,但对方却用一种极不耐烦和鄙视的态度对待了这部片子。
理由是长篇而没有重点。
事实上,我本人看得非常有滋味。
此片力求还原历史的痕迹,用一个家族漫长而又平凡的生活历程,向大家展示了那个已被毁灭和涂改的无法寻回的时代。
我们看见了原始的纯朴,看见了文明的渗入,看见了人类的贪婪和无耻,看见了时代的无奈和叹息。
西部扩张的历史,是两种文明冲突摩擦的历史,我们可以看见浩荡无畏的开拓精神,看见西方社会如何在一片蛮荒中建立起引以为豪的城镇,反之,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对落后的印第安文明如何步步推让,最后在欺凌泪水中走向衰亡。
我看见的是对人类恶行的一份遗憾,尽管这种恶行,也许是出于一个美好愿望的初衷。
这种类型的剧集通常不会为当前流行党们所接受的,他们热衷于美女帅哥,激情四射的那类。
同题材的西部剧还有Deadwood,喜欢的可以去找找看。
大学时第一次看这部剧,看到的是画面恢宏,无畏的西部牛仔突进美国西部海岸线,加上优美的旋律,征服感涌上观众的心头。
工作后第二次看时,看到的是外来欧洲人和本土印第安人文化的格格不入。
生产力落后的印第安人节节败退,最后落到圈地为牢、小孩被送去接受西式教育,才得以实现种族续命。
很偶然地,这种感觉,在同老一辈闲聊时又被唤起了。
老一辈吐槽,面对城市化进程,赖于生存的土地被廉价征用,原本耕作的田野转眼间成为四周围起、大门紧闭的厂房,活动空间一步步受限,自建房屋被打包压缩在小片集中区域。
紧接着,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像主力军一般被安排入场,而土著们并不能对其视而不见。
不禁想起《让子弹飞》的台词: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竟能如此相像?
1、既长又闷的片子,没耐心的人不要看。。
2、落后就要挨打。
即使当年你好心接济过濒死的对方,濒死的那群人喘息后把那一天纪念为感恩节,但赞美的也不是你,是从没拖手的上帝。。
3、美洲大陆居住8000万印第安人,美国区域居住1000万以上的印第安人,而如今生活在整个美洲的印第安人不超过400万,在美国的印第安人仅剩290万。。
4、为什么印第安人生存在肥沃辽阔的北美却一直没发展起来?
同纬度的中国却繁华了数千年,1860年跌落100年后又迅速复苏。。
5、组织力就是战斗力。
剧名:西部风云(Into The West)电视台:制作公司——梦工场(Dreamworks) 、Voice Pictures [加拿大] 发行公司——TNT(Turner Network Television)、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监制:史蒂夫•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制作人:Steven Spielberg ....executive producerKirk EllisDarryl FrankWendy Hill-Tout ....co-producerLarry Rapaport ....producerDavid A. RosemontKaren Mayeda Vranek ....associate producerMichelle Wong ....co-producer导演:杰里米•波多斯瓦 Jeremy Podeswa 西蒙•温瑟 Simon Wincer 罗伯特•多恩海姆 Robert Dornhelm 塞尔吉奥•米米卡-戈赞 Sergio Mimica-Gezzan Timothy Van Patten Michael W. Watkins 主演:马修•塞特尔 Matthew Settle ....Jacob Wheeler乔什•布洛林 Josh Brolin ....Jedediah Smith加里•布塞 Gary Busey ....Johnny Fox斯基特•乌尔里奇 Skeet Ulrich ....Jethro Wheeler威尔•帕顿 Will Patton ....James Fletcher克里斯蒂安•凯恩 Christian Kane ....Abe Wheeler/High Wolf瑞切尔•蕾•库克 Rachael Leigh Cook ....Clara Wheeler艾伦•图代克 Alan Tudyk ....Nathan Wheeler丹尼尔•吉里斯 Daniel Gillies ....Ethan Biggs凯丽•拉塞尔 Keri Russell ....Naomi Wheeler首播时间:2005年6月10日 完结时间:2005年7月15日投资金额:$50,000,000 (estimated)获奖情况:2005年获FAITA奖最佳男主角2006年获土星奖最佳电视提名2006年获ACS奖电视连续短片杰出成就奖提名2006年获CCA奖最佳画面奖2006年获艾美奖最佳摄影、最佳剧情在内的16项提名2006年获金球奖最佳迷你电视剧提名2006年获金胶卷奖最佳音效奖2006年获视觉奖最佳表演奖2006年获青铜牧马奖杰出电视长片奖2006年获VES奖最佳视觉和音乐2006年马刺奖最佳剧本奖2007年获美国服装设计师工会奖杰出服装设计奖提名2007年获艾美奖最作曲、最佳混音奖内容:《西部风云史》讲述的是18世纪美国西部的拓荒史,以weeler和lakota两个家族为基点展开而来的白人移民与印第安本土居民间的冲突、交流和融合。
半个多世纪的家族兴亡史在一个变迁的年代,显得渺小而沧桑。
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美国人擅长描写的爱情、亲情、友情。
对于片中关于矛盾冲突的描写,笔者不得不向创作组致敬。
他们身为白人敢于反思自己的那段历史,客观的表现出那段风起云涌的时代,揭示着历史的丑陋。
那些“丑陋”中很多是他们的先辈们造成的罪恶。
那些赤裸裸的屠杀场面、那些荒谬无奈的斗争导火索,不是比任何教科书都来得真切吗?
相信斯皮尔伯格大师在监制时是想要这个效果的。
美国当代的孩子们生活的过于浮华,他们接触到了美国成长的“结果”,渐渐忽略了或者根本就没意识到那个残酷的“过程”。
《西部风云史》的出现,恰似一击当头棒喝,起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缅怀反思的作用,还有警醒的作用。
这让笔者想到了《大逃杀》,都是用残酷的一面来告诫后人。
或许,每个国家都需要一部是一部关于人性、生存、宗教的历史大作。
对于大部分的观众而言,挪动自己的视线停留在这部迷你剧上,很大的原因是这么几个字——斯皮尔伯格。
有了这么几个字,一个历史贫瘠的国家拍出的史诗类电视剧才有了质量上的保证。
大概也只有这位大师才能挖出这段稍具些历史感和意义的题材。
然而,这部6集的迷你剧据说每集都在换导演,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整部剧的连贯性,尤其是后面三集更甚。
好在监制大人是强大的,超美的色彩加构图、跌宕有致的剧情以及恢弘的气场都贯穿着全剧。
拓荒、修路、淘金、战争,西部片中的所有元素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了,12个小时看下来,你能首先反应过来的只有感叹。
这让喜爱好莱坞大片以及对美国西部片感兴趣的观众们过足了瘾。
2007年《电视剧》公布出的100部美国电视剧排行榜中,此剧排名25。
不得不现实的说,对于现代美国人的生活节奏而言,历史剧——短小精悍才是王道。
这部几乎淹没在评论界批评中的史诗剧,能获得一定的收视率并且愈酿愈香,不单单是因为它出色的音乐、摄影,更多的是因为它的短。
“短”才使得一部史诗剧中美味奢华的“馅儿”被这么多人所发现。
【原文已成铅字,请勿随意转载,谢谢合作:-D】
刚刚把TNT电视台的连续剧《西部风云》看完了,一集就有一个半小时,还不算广告,不可谓不长,幸好总共只有六集,还是花了不少的时间来看的。
当然,较长的篇幅有利于详细地叙事。
本片就是从一个美国移民白人家庭和一个印第安家庭在1825年(好像是这个,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到1891年之间在北美大陆的风云变化中所经历的悲喜剧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融合的故事。
相对来说,当讲到白人家庭的时候会稍微好看一些。
为什么?
因为这段西进运动的历史相对来说我们会比较熟悉,而在讲述Wheeler一家的时候,特别是前三集中,西进的部分很能体现“美国精神”。
但为什么印第安拉科塔族这部分会比较不舒服呢?
因为除了第一集以外,我们在本片中所能看到的就是印第安部族不断地为白人所挑衅、侵略、欺诈、屠杀的过程,基本上就是在描述印第安的血泪史的。
尤其是在第三集的桑德格里克屠杀和第六集中的屠杀,看了简直是对这种暴行发指。
再说本片中的主角之一——Wheeler一家。
Wheeler是车轮匠的意思,片子中这家也是世代从事轮匠的。
编者把主角取名为Wheeler显然不是巧合。
在另一个主角拉科塔部族中,那个用石头拼成的生命之轮、印第安的舞蹈,尤其是那个贯穿了全片的印第安太阳舞项链,无不具有“轮”的特征。
再者,也是贯穿了全片的印第安方面的主角“野牛之爱”在述说幻象的时候,就说白人的轮子要撞坏印第安的生命之轮——这显然是对后来西进运动中的马车以及太平洋铁路火车的隐喻——当然,还可以解释为历史的车轮轧进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使他们流离失所——这点看看每集开始时的美国地图上的美国国旗的不断扩大和有白底的"Indian Nation"字样的地区的不断缩小就知道了。
除了以上这些,片中还稍微提及了那段时期美国黑人以及华人的历史——华人在太平洋铁路的贯通上有很大的功劳,虽然正如片中反映的,最终剪彩的并不是他们。
本片从总体来说,有一种历史的大气。
除了第一集比较冗长的代入和叙事,其他五集看起来很是紧凑和精彩。
对我来说,还是能大概地了解这段"into the west"的历史的。
其音乐也十分精彩,夹杂着一种苍莽豪放和历史的凝重。
不得不说派拉蒙这家公司是真的有良心。
2005年的《西部风云》、以及2021年的《黄石:1883》2022年的《黄石:1923》都真实的反应了在整个西进运动中,美国政府对北美原住民犯下的反人类罪行。
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地理大发现)以来,美洲原住民的血泪史就开始了。
欧洲人自工业革命以来,认为自己文明开化。
可是,真正严重的反人类罪和种族灭绝、文化灭绝却是发生在北美大陆——美利坚合众国。
很多人认为二战时期是希特勒的纳粹德国杀害了600万犹太人。
其实这是错误的。
应该说二战期间,希特勒和纳粹德国以及几乎半个欧洲(华约各国,但不包含俄罗斯和前苏联亚洲亚洲加盟共和国)都在有组织的屠杀犹太人。
与纳粹屠杀犹太人几乎完全相似的就是自1840年西进运动开始,美国对北美原住民的各种屠杀和灭绝。
19世纪初,由于拿破仑战争等原因,大量欧洲人开始移民美国并触发西进运动和淘金热。
日益增长的新移民极大的压缩了北美原住民的生存空间,白人与原住民冲突加剧。
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
美国政府向西部地区部署大量军队和要塞。
北美印地安战争进入白热化。
开始,美国军队有组织的消灭北美野牛,以此达到贫困原住民的目的。
之后则是一系列的欺骗,从红云战争到小巨角河战役后,美国政府宣布所有印第安人为战俘,同时驱逐境内所有印第安人到保留区。
血泪之路多次上演,这就是有组织的种族灭绝。
印第安人失去所有肥沃的可放牧打猎的土地。
1870年后,美国政府设立了许多印第安人学校。
采取强制入学等手段要求印第安儿童上学。
学校内禁止使用原住民语言和任何风俗,并导致大量原住民儿童死亡。
(在《西部风云》《黄石:1923》中都有体现) 在整个西进运动中,美国政府和军队犯下了令人发指的反人类和种族灭绝罪行。
南北战争后美国国力的迅速崛起,浸透了北美原住民的血泪。
迄今为止,美国境内所有印第安保留地加起来也就是美国一个州的大小。
截止2019年,美国境内的所有原住民仅430万人。
美国政府从未对其境内的美洲原住民道歉或忏悔。
这是人类文明之耻、这是美国之耻!
从美剧读懂近代中国:中国人与印第安人的相似命运张洪彬2015-03-10 18:21 来自《澎湃·私家历史》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096921869年5月10日,横贯美洲大陆铁路在普罗蒙特里对接。
2005年的六集迷你剧《西部风云》(Into the West)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1分。
在该剧第4集末尾,时值1869年5月,太平洋铁路宣告建成。
这条铁路贯穿美洲大陆,从此改变了美国的历史。
在庆典上,一位白人演讲说:“在我们站立的地方,几个月前还是一条荒芜的小路,现在,世界上一半的财富将在这条铁路上运输。
火车的烟雾会笼罩这里,把野蛮的印第安人吓得尖叫。
我们是伟大的民族,可以完成伟大的工程。
”在嘈杂的场面中,还有人高喊:“快点离开铁轨,你们这帮中国佬。
”在修路工程中惺惺相惜的华人周平与一位有1/4印第安人血统的美国人亚伯拉罕•惠勒握手告别:“你也要小心白人。
”全剧展示的是美国西进运动中,印第安人与白人的冲突和融合,但在白人主导的世界,中国人和北美原住民(俗称印第安人)有着相似的命运。
这给我们启示: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印第安人的命运来反观近代中国的遭遇。
首先,该剧第一集中可以看到,北美原住民各族群之间为争夺生存资源而相互残杀。
严格说来,在白人到来之前,原住民的部落和族群并无统一的身份认同。
随着白人大批深入西部,并与原住民发生越来越激烈的斗争和冲突,原住民部落之间努力寻求横向联合,并渐渐形成了共同的身份认同——印第安人。
与此类似,在一定程度上,西人也为“中华民族”这一身份认同提供了他者。
“五族共和” “炎黄子孙”等观念都是近代逐渐形成的。
即便到了今天,中国境内各族群之所以能共享“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在一定意义上也得归因于真真假假的“西方人”。
第二,最初一小批白人来到美国“西部”,目的是要向原住民购买海狸皮等商品,以供对外销售从而赚取利润。
从白人的角度来说,这是极少数富有冒险和进取精神的人才能做到的,他们长途跋涉,历经艰辛,还要竭力掌握原住民的语言,甚至与他们不喜欢的野蛮人通婚,防止匪徒、野蛮人的抢劫和杀戮。
比起原住民的坐地受益,比起普通白人的谋生收益,高额利润是他们应得的,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近代西人来华也可作如是观。
1792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觐见乾隆皇帝,想要通过外交手段打开中国市场而未果,之后英国商人以走私手段向中国售卖鸦片,收购丝绸等中国物产,并运往欧美销售。
接下来就是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及五口通商,以英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以武力和条约得偿所愿,打开了中国的市场。
这个过程,中国人和印度安人一样,无论是在经济理性上,还是在外交和军事对抗中,都无法拒绝这样一个突破地域和族群边界的市场体系。
第三,原住民不仅会用当地物产交换白人的平底锅、烧水壶等更好用的生活用品,还会从白人那里购买先进武器,学习枪支弹药的使用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在原住民族群之间的竞争中获胜。
近代中国也一样。
一方面,就像北美原住民并不排斥照相机一样,中国人大体上也不排斥西医、邮局、热水壶、自行车、蒸汽机、电灯、电报等西人带来的事物,因为它们的确能够更有效地帮助中国人解决问题,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一些政治势力也常常借助西方人的力量,或结盟,或购买坚船利炮。
清廷利用洋人办洋务,对外交涉,管理海关,购买枪炮船舰,扑灭叛乱;孙中山、袁世凯及各地军阀,都力图借助外人(日、英、俄等)优长之处,达成政治目的。
总之,借助和学习“西方人”并不完全是为了对付“西方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对付内部的竞争对手。
在这个意义上,学习西方并不完全是被迫的,也是因为真正认识到“西人”的某些知识和技能比本土的知识和技能更可取。
对本土文化传统丧失信心和对西方文化日渐推崇,并不纯然是战败的结果,也不纯然是受西方意识形态洗脑所致,它同时也是文化市场中竞争的结果。
不要低估历史人物的判断能力,他们对儒学、本土信仰、皇权政治等本土文化资源丧失信心,有他们的理性考量。
第四,白人大量进驻西部,无论是以购买还是抢夺的方式占有了许多本土的生存资源,挤压了原住民的生存空间。
一个例子是,原住民赖以生存的野牛被(原住民或白人)捕杀殆尽。
另一个例子是,白人大量前来淘金、修路,占据并毁坏了原住民的牧场、山川和河流等生存资源。
由于语言、文化、知识、信息等方面劣势,以及种族歧视等原因,原住民往往难以在白人主导的人力市场中成为有用的人。
其结果是,旧式生计被摧残,新式营生又无能力或不愿获取,这造成了他们的生存危机。
这是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发生战争的原因之一。
近代中国的中外冲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此而起。
西人来华修建铁路、开采矿产、制造产品、售卖物美价廉的商品。
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使得中国本土固有的商业、农业、手工业等难以为继。
西人占据主导优势的市场体系,有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即便是通商口岸之外的营生,往往也不同程度遭遇冲击。
能够学会新式知识和技能,从旧式营生中安稳过渡到新式生计甚至反败为胜的人只是通商口岸的极少数精英。
大量从业者生存状况恶化,甚至断了生计,大多数人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这必然导致对改变固有状态的新来者、对在新系统中占据优势者的憎恨。
在新系统中处于劣势的普通人为反对西人的斗争和战争提供了“士兵”。
第五,在西进运动中,原住民的文化基本得不到白人的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信仰、禁忌常常被侮辱和践踏。
绝大多数白人在乎的只是商业利润,他们根本没有兴趣去理解那些“野蛮人”。
即使是真诚想要帮助原住民的白人校长,也以强迫的方式力图让原住民孩子彻底忘记其固有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传统,“把印度安人浸在我们的文明中,按住他们直到完全被开化”,让“他们的头脑中完全都是我们的思想”。
近代中国,大多数西方人在中国人面前也表现出很强的文化优越感。
祭拜天地、风水信仰、祖宗崇拜、英雄崇拜、蓄辫、酷刑、小脚等等,在西人眼中都是愚昧、迷信、野蛮,应该被禁止,被革除。
宗教上的基督教正统论也是突出的表现,任何他者皆是异端、迷信,遂肆意攻击和侮辱。
文化冲突、宗教冲突,是近代教案频发的原因之一。
第六,在与白人的冲突和交往中,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被证明无法应对新的生活境遇。
一个原住民巫师,渐渐感到他们的神灵的神力正在消逝,它不再能帮助原住民战胜敌人。
另一个剧中人物则深深地感受到本土文化式微导致的意义危机,她多次向人哭诉:“我的心里有个洞。
”对原住民来说,要存活下去,不得不放弃一些本土信仰、知识和生活方式,努力学习白人的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
这个学习过程在近代中国,叫“师夷长技以制夷”,叫“革除陋俗”“破除迷信”,叫“打倒孔家店”,叫“现代化”“西化”,叫“向西方寻求真理”,越到后来,越倾向于否定本土文化传统的价值。
在一个西人占据绝对主导的世界体系中,本土的文化资源不敷应对新的生存局面,因而不得不放弃。
新的生存之道是成为“在西人世界中有用的人”,以西方人的方式存活下去甚至夺回主导权。
第七,随着被同化的程度越来越重,也给不少人带来另一种焦虑:如果我们都变成了“白人”,丢失了自己的传统,那我们还是我们吗?
剧中有人指出:“白人的知识虽然具有神力,但也是非常危险的。
”危险之处就在于,它能让原住民丧失固有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
这样的焦虑,在近代中国也是真实存在的,其实质是不得不适应强者的生活方式与维持自我身份认同之间的张力。
这种张力,迄今仍是中国人的一个鲜活的问题。
第八,由于接受白人的知识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得不如此,自然有人质疑: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就更好吗?
近代中国情况相似,中国人被迫接受火轮车、邮局、枪炮、铁甲船、议会、人民主权等等,总有人质疑:西化了,现代化了,就比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更好、更值得追求吗?
尤其是在竞争格局有所变化,甚至逆转的时候(比如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相当一部分人对本土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评价会变得异乎寻常的高,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补偿。
吊诡的是,弱者之所以变成强者,往往并非坚持本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所致,而是以强者的方式成长为强者的。
这也是中国人与北美原住民命运不同之处。
《西部风云》闻名久矣,却一直没去看,因为感觉可能会是一部比较闷的连续剧,电影可以闷,但如果连续剧太闷了,就难熬了,毕竟时间长度不一样。
最近终于抽空看完了《西部风云》,毕竟我对美国的西部史是很感兴趣的,而这又是一部载誉良多的连续剧。
通篇看下来,有两个感觉,一,这是一部电视版的《与狼共舞》,二,像极了《帝国时代3》的剧情任务。
美国的历史统共就这么几百年了,而看美国历史,西部开发史是怎么绕也绕不过的槛,毕竟这是一段充满血和泪、新世界与旧世界碰撞的历史,吸引眼球的地方太多了。
比起其他长篇美剧,这部短剧(只有六集,每集一个半小时),娱乐性是没那么强的,它既不像案情剧情节曲折动作火爆,也不像科幻剧展示各种奇思妙想,既没有喜剧引入开怀大笑的桥段,也没有医务剧的各种匪夷所思的诊疗方法,比起同是古装剧的《罗马》更是缺少吸引人眼球的东西。
但就是这么这部连续剧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我。
与传统的西部片不一样,本剧不再是单独以白人的视角来看西部和看新世界,印第安人也成为了本剧的主角,我们也会看到他们眼中的西部和新世界。
本剧通过一个白人家庭和一个印第安部落三代人的视角与经历,向我们展现了西部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后期近半个多世纪的西部发展史。
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众多,所以本剧没有绝对的主角也没有仅限于一两个西部城市和地区,虽然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但通篇所表述主旨是一样的,那就是在新世界与旧世界的冲突下,白人殖民者与印第安部落两种载然不同的文明的抗争与磨合。
其中诸如淘金热潮、印第安大屠杀、铁路铺设等西部发展史上的最大事件都一一涉及,而在这些事件中上映的一幕幕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理解、误解、抗争、融合的事件更是让我们唏嘘不已。
这是一部有点沉重的美剧,特别是一幅幅因为沟通问题而导致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部落的大屠杀的场面,更是让人感觉心痛。
这也是一部让人值得思索的美剧,也许看多了长篇的欧美“肥皂剧”,看看这部迭荡起伏的西部发展史,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上次看完某个东西有这种五味杂陈复杂又唏嘘的感觉还是《三国演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飘在这尘埃中的有梦想文明勤奋坚持,还有掠夺和鲜血。人类啊真是伟大又狭隘,高贵又肮脏。
历史的车轮仍在行进,可谁也不能说他懂得历史。我们知道的其实只是故事的一小部分。前两集,我为我从兄弟连开始就超爱的男人Matthew Settle所折服,中间是回顾美国西部历史,后程是印第安人血泪史。
当我标记这部电视剧为“想看”时,有朋友看到告诉我你一定喜欢。确实,所有看过的西部片中,这部大概是最深刻而冷峻的。印第安人迅速接受了白人带来的马匹、钢刀和枪支,却无法接受更高层的文明。因为前者匹配他们的牧猎生活甚至予以强化,后者却和他们的传统背离。面对暂露头角的趋势,还在固守传统只能渐行渐远。不仅是要放弃传统,还要破坏这培植传统的土壤。
不够震撼
生命的史诗~
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震撼。如果一辈子只能看一部剧,也就是这种水平的,才够得上。
看完整部,仍记得第一集中征服Sierra Nevada的壮阔,开拓西部的那份激情,水牛群的奔腾。再到wheeler一家团聚的感人至深。每个人知道的历史都只是车轮中很小的一部分
吹过了!中间是回顾美国西部历史,后程是印第安人血泪史
没想到冷门剧中还有这么精彩的!!!
前半部5星,后半部4星。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片子里就是不同的形象,可以对比《魂归伤膝谷》,好多印第安演员同时参演两部片子
史诗的题材,拖沓的情节
西部没有眼泪也没有记忆,只有无尽的痛苦与杀戮。 漫漫的沙漠与峡谷也许也会嘲笑人类的愚蠢吧!
2.5星,没有想像中好看. 过于煽情,剧情也不是太合理. 里面很多扮演印第安人的老面孔: 冰血暴剧集中的印第安杀手,黄石公园里的印第安州长等.
斯皮尔伯格带领麾下的梦工场与TNT电视网合作,推出的西部史诗巨作《Into the west》,6集总共9小时。影片从白人移民和北美本土印第安人两个不同家庭的视角来书写这段宏伟的史诗。两种截然 不同的文化冲突和交流、融合,移民者建设新家园的艰辛,淘金者的暴富欲望都是此剧要表现的主题。
来看WK,19世纪小美人给我的感觉就一个词——huggable!声音也是软绵绵的好萌!!还自带一点儿蠢二属性简直可爱死了!!好想揉浅金色头毛啊!!!他老婆也很好看的说~话说发现修铁路的那个印第安小哥,不是leverage里面的吗,也是porn嗓音的美人一枚啊!
感谢投资人,赐予导演如此之篇幅;感谢导演 ,将篇幅逐次填满精彩。感叹之一:拉科塔族人不断退让白人命运挣扎中,想起中国古代道家亦如是,乱世中随遇而安固然安宁,客观地看则是放弃未来,不掌握科学技术,最终将沦落到任人宰割地步。道家也许更适合盛世用来完善个人修养!
又是一部经典迷你剧...... 片中有一句台词很经典“西部只是一个地方,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看完这部剧,就会明白这句话。
跳脱出时代成见的人大概都是善良的人。感觉在看纪录片,可能是旁白的原因,看了一集弃了。
22/1
剧情有点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