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闫妮最后的撕心裂肺、影院的大灯突然亮起,全场观众一片哗然,OMG,这就结束了么?!
这是电影么?
之前看了豆瓣的童鞋们都劝还是省下银子别去看这场烂片、可周末闲来无聊,还是自掘坟墓,花了120大洋,彻底被老谋子这些江湖骗子彻底忽悠了。
大伙都把这电影当成了喜剧片去看,影院里除了几个小孩看到小沈阳那滑稽的表演笑翻了之外,所有人都是一脸麻木!
这是我们期待中的大片么?
整部影片粗制滥造、低俗恶搞,完全不知道那些蹩脚的笑料老谋子怎么好意思搬上银幕、忽悠广大的人民群众,试问我们的钱就那么容得下你糟践么?!
从之前的《十面埋伏》、《英雄》到现在的《三枪》,老谋子在电影方面的才能也算是黔驴技穷了,这样不顾口碑的烂片也敢拍,我不得不说,你牛!
我替英国政府谢谢你,幸亏你没答应人家伦敦开幕式,不然你就真得雷倒众生了!
最后我替广大受骗上当的影迷深渊,这么没有档次的烂片“上头”却声嘶力竭的为其宣传造势、反而能够反映广大群众心声的《蜗居》却被喊停,试问监管者你们到底什么居心?!
ps:强烈要求精神赔偿、或者把这场电影的所有票房捐给希望工程,我们容不得这样的欺骗!!!
世界上无数的电影大概可以分为几种,傻人做出的聪明事——《阿甘正传》,聪明人做了傻事——《血迷宫》,所谓戏剧性,就是这两种,至于后两种故事——聪明人做聪明事和傻人做傻事——戏剧性就要打很多折扣,因为很明显,这都是必然的。
喜欢看聪明人做聪明事的电影还可以说向聪明人学习,如果老喜欢看傻人做傻事的电影就只能说很变态了,你说你一个泱泱大国,老看弱智人做弱智事干吗,以前你以胖为美我就不说你了,后来以奴气为美以圆滑为美以残害同类为美我也不敢说你,现在你居然以土为美,以弱智为美,你当人民是脑残啊。
原著《血迷宫》属于第二种分类,其最大亮点是在命运的讽刺,它让我想起了在大学计算机学的一个算法,大意是,每个局部的最优算法,反而会导致整体算法并非最优甚至最差——这是最黑色幽默和最戏剧性的地方。
而我们《三枪》这个剧本讲的怎样一个故事——每个局部的比较差的算法,会导致整体算法比较差——这是一个多么不证自明的道理,一个走路都走不稳的杀手,一个埋尸还要掉个东西留个记号的杀手,一个知道丢东西不对的人还要在同一个地方丢东西的杀手,一群弱智,又做了一些弱智的事,这有什么好看的。
弱智做坏了一件事,这还不是必然的结果。
照这样分析,张艺谋你压根也别给《血迷宫》付什么版权费了,完全就是两个戏嘛,人家抄袭都是故事不一样,灵魂差不多,你居然弄成故事差不多,灵魂不一样,可真行啊,您还付人家那么多钱,真是快把戏里带到戏外了。
由此看来,还不如把结局改成大团圆,这反应了一个还算有意思的主题——每个局部的最差算法,反而导致了整体算法最优,也算是中国特色吧。
二人转演员腿脚都不好使,怕你不信,《三枪》便轮着来,反复的摔,各种的摔,不笑是吧,我还摔。。。
把小品拍成大品,把电视拍成电视电影。
这是一部透着腐烂的死亡气息的让人看了无比绝望的“电影”。
这绝对不是能力问题。
除非,他压根没拍,除非都是他女儿捉刀练手,除非都是尚敬的临阵磨枪。
没有除非!
因为一切都得由导演来负责!
总之,这会是中国电影历史性的一夜。
我崇尚娱乐,可《三枪》连愚乐都不是。
不如改放小沈阳演出视频得了,肯定比这乐。
可网上看视频,还免费!
消费者没有权益么?
三鹿奶粉什么下场?
为什么三枪可以免责?
国人受骗太多,习惯了么?
麻木了么?
《三枪》是骂中国电影观众是傻B的片子!
《三枪》是骂中国电影从业者是傻B的片子!
《三枪》是:一帮毫无创作诚意、毫无职业道德、毫无对“电影”和“电影观众”表现出哪怕最低限度尊重的“电影投机商人”,对观众和电影本身极尽亵渎和侮辱之能事的,对善良的观众进行地极其廉价而狂妄的、明目张胆且大张旗鼓地公然诈骗行为!
作为观众,我出离愤怒!
作为电影从业者,我感到莫大耻辱!
这种电影,真不用张艺谋来拍。
不过张艺谋还是拍了。
谁都没有阻拦他拍傻片的权力,但是大家都有看自己喜欢看的电影的权力。
so,不用那么愤慨吧?
张导又不是第一次拍傻片了,他有那么让你惊讶吗?
F35这机器真不错,以后要多关注。
回头把科恩兄弟的《血迷宫》找出来看看。
最后出字幕时的舞蹈看着还挺热闹。
很多观众还是看得挺开心的。
我照例睡了一会儿。
对2009年的中国电影,我没啥可说的了。
───────────完全是闲扯淡地漂过───────────国外网友评论:完全被《阿凡达》震撼了!
那150分钟,让我觉得又回到了童年。
谢谢你, 詹姆斯·卡梅隆!
还有,3D立体效果绝对是突破性的,震撼!
我戏仿一段:完全被《三枪》震撼了!
那90分钟,让我觉得又回到了幼年。
谢谢你, 艺谋·张!
还有,F35高清摄像机的效果绝对是突破性的,震撼!
这几天,很多人开始谈论《三枪拍案惊奇》。
这里面,肯定有托,因为电影制作方、发行方要赚钱,就要找人来公关,制造话题热点,来吸引眼球。
很多人就乖乖地把腰包里的银子掏出来:张大爷,你笑纳了吧。
这里的张大爷,就是张艺谋,张伟平。
我特别注意了韩寒的评论,拍一拍身上的土。
张艺谋无疑是一个投机主义大师。
问题是,在当下的中国,谁不是呢?
从邓爷爷到今天的主政重庆的薄公,哪个不是?
张国师从西安棉纺厂的工人,到写信给教育部长才得以参加高考进入大学,从广西一个小电影厂,到走向世界,哪一步,不是踏着投机主义的鼓点?
问题就在于,他成功了。
黄土地、大阅兵、老井、红高粱、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奥运会、国庆庆典,他一路走来,在正确的地方,作对了正确的事情。
三枪里面的元素,无非都是市场的热点,一切的元素,都是为了钱。
商人的计谋,一切的切点,都是看市场上有多少肉。
这样的电影,多俗啊。
赵本山、小沈阳、孙红雷、闫妮、张艺谋、科恩兄弟,都是刀,而所谓的艺术,就是案板。
观众,就是肉。
问题还在于,在当今的中国,有很多的人愿意做肉被人切,特别是当张艺谋的刀高高举起的时候。
我特别反感有人质疑贾樟柯的电影只知道揪住揭露中国的黑暗面不放,靠出中国的丑来吸引外国人的注意。
但现在觉得这种质疑放到张艺谋的早期作品上再合适不过了,张就特别会选小说,专门博洋大人们的欢心。
《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这些他广受称颂的作品,全是改编自别人成型的小说。
一但没了自身具备深切人文关怀的小说,他的片子就成了笑话。
张的电影的灵魂从来不是他的,没有别人写的好本子,他只会拍风光片。
人家贾的本子可都是自己写的,表达的也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好的导演不是不拍烂片,有的电影我不喜欢,比如《太阳照常升起》,可能我没看懂,可能他的表达方式超前,但我能看出来导演的努力和野心,即使是失败,也是伟大的失败。
我又想起了当年《无极》上映之前,陈凯歌接受采访说:“我保证《无极》能给大家带来最终极的感动,远超《霸王别姬》。
”看完《无极》我不知道是陈太无耻了,还是脑袋短路了,还好张还没陈脸皮那么厚,一贯是比较低调的。
水准倒是不相上下,张也不用嫉妒陈是大陆唯一一个金棕榈,陈也不用嫉妒张拿了一堆小熊、小狮子了,我宣布你们打了个平手,去一起给李安提鞋。
总有人问啥是作者导演,戈达尔是,贾樟柯是,就算塔伦蒂诺也是,张艺谋就不是,他就是一个只会拍大红大绿的摄影师,他适合去评高级工,绝对的技术人才,但不是艺术家。
这不是review,就是一篇乱喷。
买来个别人的本子,凑几个今年的热点人物,鼓捣出纯是为了赚钱博眼球的花里胡哨的一堆胶片,有啥好评的。
倒是闫妮儿,可惜了了。
md,就因为我最爱的片子之一就是"Blood Simple",虽然早就对张不抱希望了,还屁颠儿屁颠儿的一个人赶去看早场,何苦呢我?
这个世道太奇特了,二奶可以上电视访谈节目振振有辞地为自己辩解。
片子烂,也可以说自己是俗片,好像代言了无数老百姓,要求少数人不要太端庄,谁端庄谁装逼。
其实说白了,这年头好像能自圆其说能发枪文能跟枪贴,就能看起来像良家妇女了。
因为啥?
因为没标准啦,人们都无耻到把振振有辞当标准当正义当高尚啦什么愚蠢低级的说法,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上街了二奶说我是用青春跟他的金钱作为交换达成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也能上电视啦连他妈的伦理道德礼义廉耻都不是社会共识了,谁能可以强奸强奸 所以看这个枪文和后面跟的枪贴,我刚吃进去的早饭都要出来了。。。
颠倒黑白的玩意,文革见多了。
现在人的问题不是太端庄,而是太没溜儿了!
一个文明的社会,起码是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的那个社会,是一个公民社会,有一个达成共识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理想,面对分歧的时候,才能有共同的标准和取舍,达成社会全体利益的最优。
而公民的社会共识和道德的构建,来自公共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指引。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文化人有义务,不单靠文化产业吃饭,还要做社会的大脑和眼睛。
中国的社会需要启蒙,社会的去政治化,庸俗化,幼稚化,到底是谁在帮凶?
有批电影人和文化人不是致力于民智启蒙,而是从反启蒙中获益,能力越大,不承担越大的责任,而是制造越大的罪恶。
又该有人说这话是装B了哈哈。
不过我认为所有的这些争论,都有些自说自话,连基本的价值和标准都没共识了,谁都能代言正义了。
掐来咬去,一边是讨论电影的艺术水平,一边是骂对方装逼装端庄,不知道交火点在什么地方。
我的标准就是智力附加值高,才能拍出好电影,不能因为你有名你能炒作,就拍烂片糊弄人。
一方面这是不尊重人,一方面你占据名导地位霸占话语权,甚至会愚弄人,让大众觉得这就是艺术这就是思想这他妈的就是高尚!
那些给这个电影写枪文和枪贴的人,我只问你们,你们愿意自己的孩子看着这些东西长大,成为这种文化的受众和跟从者吗?
如果举出几个跟张艺谋的烂片相对的、有诚意、有责任的片子,我会说《高兴》《我的唐朝兄弟》。
一年一见的好片,看了心里很欣慰,很舒畅。
没一句好话,不爱看的鼠标右上走。
少量剧透。
>>>>>>>>>>>>>一直都跟人说我笑点奇怪且高,一般的能让大家都笑的我基本笑不出来,这不,《三枪》就很直接的说明了这一点。
大概是因为位置没选好的缘故,在挺靠前的六排中间,整场看下来一点儿也不舒服,偷带进影院的酸奶也没喝舒坦剩了两杯,导致心情也很恶劣,一度对周围不时爆出的笑声感到不齿,嘴里唠唠叨叨着:傻逼傻逼你别笑。
我在看片前就在豆瓣晃了一圈,发现大家都在说此片极二、烂得没谱,说好话的基本没有,本来也绝了去花钱的心,但是看到一篇“您别太端庄”,以为有理,就抱着反正我是来低俗的来找笑的来逗乐的,大片不大片的不关我一毛钱事儿,反正半价就三十块的心情进了影院。
电影看下来,对于整场能笑不停的,我很羡慕。
但是,我就不明白了,TMD的这破片儿哪儿那么好笑了?
是您笑点太低还是我笑点太高?
电影开始前的那个ten贯three贯的,闫妮跟波斯商人讨价还价买枪的段子,是好笑,可那是个广告,民生银行信用卡的。
虽然除了结尾都来自电影本身。
可是看完电影里被剪切的那部分我就觉得,广告的剪切比电影还紧凑,更让人能笑起来。
证据就是看广告的时候我笑了,大家也笑了,但是后来电影放到同一段的时候,没人笑了,包袱都抖没了,而且之前抖得更好,还笑的就真傻逼了。
至于其他的,我想我没什么可以乐起来的。
你说赵本山那斗鸡眼好笑吧,说得跟大家都不看春晚一样。
你说小沈阳那就是个笑料吧,说得跟电影里小沈阳的做派不是照搬春晚一样。
你说闫妮的动作举动语言都很可乐吧,说得跟大伙一集武林外传都没看过一样。
你说小沈阳埋尸体那场,麻子使劲扣扳机扣不出子弹,小沈阳抢过来弄了两下,告诉麻子说“老板,卡住了”,然后砰的一声枪响麻子被打死了好笑吧,真不晓得哪儿好笑了,这种桥段也算陈年老段子了,但是影院里硬是有人笑得直抽。
你说小沈阳被尸体吓得走路不稳打摆子、毛毛和大板牙去偷钱心虚得走路不稳台阶都下不顺溜影院里有人笑得直抽吧,可我还想说这哪儿好笑了,不就是不好好走路么,那些几个月的小孩儿都不会走路,您随便找一小区就能见着好多,对着乐就成了,何必花冤枉钱看仨走不稳路的肚兜呢。
说毛毛和大门牙的那个辩论有意思吧,嘿,这个真有点意思,虽然依然一股子小品味儿,要知道我不是来看小品的,我花三十块进了影院排了那么久的队买票,在一个不咋地的位置上盯着大屏幕眼睛都有点不舒服,我就来看个小品?
我不如等春晚呢,小品有的是,还不花钱。
总而言之,作为一部喜剧,于我个人而言《三枪》完全失败了,我那强韧而怪异的笑神经未曾被触动,黑暗中周围的人抽疯般的笑起来,我面无表情的吸酸奶,这画面还真有些后现代。
既然作为喜剧失败了,那么从剧情看呢?
据说有人认为此片很跌宕,孙红雷N进N出N杀人。
如果说N进N出N杀人就算跌宕了,那跌宕这词该羞愧自杀了,就像某篇影评里说的那样,得有悬念,得吊着大家,得让大家欲罢不能。
起码您不能那么一根肠子滑到底扑通扑通掉下水,又不是跳水比赛,跳水比赛还得压水花呢。
《三枪》的剧情是什么呢?
虽然很二,但具体的还是您自个儿进影院或者等下载吧。
我只想说:大家都一起犯错一起打时间差一起误会别人还真是跟演戏似的,虽然这真的就是在演戏。
当然,就跟我出来后跟人发短信说的那一样,影院里不断爆发出的我个人觉得奇怪的笑声,说明部分群众对于这种片子还是很喜闻乐见的,他们也乐意花个几十块,看一把大屏幕小品,而且有些笑料对于他们或者也还比较新。
比如那些不正经的非传统的不该出现在古装片里的,类似“这是我们的合法权益”、“ten贯”、“must die”的这种台词,但是大爷,咱上网没十几年也几年了,这种风格东西还看得少么?
咱春晚的历史更悠久,您一些春晚路子就别拿出来再用了。
严肃点,这儿看电影呢。
我这儿有一个忠告,如果您平时都上一些很正经网站比如人民网啊CCTV啊新华网啊啥的,您赶紧买票看去,虽然很OUT,但起码只落后个位数,而不会过时得上面的灰尘都结成化石硬得撬不动了。
张艺谋才是这个国家的英雄早在《英雄》那会儿,广大文艺青年就已经对那个叫张艺谋的导演开始失望。
然后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场景:文艺青年们为了咒骂这个“堕落”的导演,一次又一次地扶老携幼赶往电影院去观看《十面埋伏》和《黄金甲》等耗资天文的娱乐大片,继而返回电脑,撰写文章和网帖大加嘲讽和批判。
这种初衷堪疑、不怀好意地观看,一方面流于受虐倾向,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文艺青年仍然对那个叫张艺谋的导演怀抱希望,希望看到这位掌握中国电影最多资源,在中国甚至在全球都有发言权的家伙给我们带来艺术和思想的“盛宴”,这点希望源于张艺谋曾经拍过《红高粱》、《活着》、《秋菊打官司》等进入文艺青年“大脑史”的作品。
截止2009年12月,《三枪拍案惊奇》这部名称和内容一样土鳖、情节和主旨毫无言说价值的电影再次击溃了文艺青年的脆弱神经,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当代中国文艺青年确实是一群大脑有屎的吃屎分子。
另一个界面,即非文艺青年,或曰庸众,他们使用自己有限的收入,像非法集资那样共同造就了张艺谋一次又一次的票房神话。
他们通过优秀摄影师张艺谋(《黄土地》即已确立)的视觉获得了视觉享受,通过权谋的得逞或失败表达了自己对这个国家现实人际的认知,通过内耗造成的血腥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对现实生态的愤怒,通过乱伦和巨乳发泄了被绿坝们囤积在三峡库区的情欲,通过人海战术获得了虚妄而久违了的“中国意志”。
尤其是后者,权力美学的伸张和对所谓传统文化的吹嘘,因为它的“政治正确”,已经变得义正词严、不容异议。
导演和观众在历经数年的合作后,共襄盛举,于2008奥运开幕式上一起达到了高潮。
可以这么说,如果张艺谋没有之前几部上述品质的武侠大片垫底,或许不会被当成奥运开幕式的不二人选。
事实也正如此,环视当代中国,又有哪位导演具备张艺谋那样既能操控千军万马而又秉持汉唐风味的导演呢?
虽然张艺谋诠释的汉唐风味仍然是广告灯箱式的符号层次,但这已经足够,没有人知道真正的汉唐,也不关心,人们所知道的是汉唐是这个民族历史上最强大的时代,也正是“复兴”的指向。
官方口号和民间心理,在“复兴”这件事上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张艺谋生逢其时,皮条成就不容置疑。
回到电影本身。
电影作为一种文艺样式,它究竟是否如张艺谋在《三枪》上海发布会上所说的那样:作为贺岁片无需艺术探索,无需思想,无需这个那个,只需要博人一笑即可?
赵本山家族的笑点是否还有效,小沈阳的娘娘腔是否真的幽默,这且不论,作为文化艺术的电影的创造力是否也应一并抛弃呢?
《三枪》无疑是一部没有任何创造力的电影,它只是一部缺乏逻辑的小品拼盘。
问题还在于,那些包袱和段子已经陈旧,严重滞后于这个高速的全民奉旨娱乐的时代。
当然,创造力并非张艺谋的个人问题,亦非电影的问题,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切文学艺术所应具备的创造力在当代中国都是全军覆没。
而工业上被反复吹嘘的“中国制造”,稍加留心,不难发现仅仅是“中国加工”。
中国不是世界工厂,而是世界加工厂,产品出口转内销,同时垃圾遍地,需要焚烧,偶尔反对焚烧,这才是真相。
一如《2012》的方舟制造,中国民工为全世界身价10亿欧元的精英人类加工逃生器具,最后被告知不能上船。
换言之,中国是一块即将下沉的陆地。
在这块陆地上,生活着大量形式不一而又奇形怪状的民工。
这里没有白领,只有装逼分子;没有团队,只有群氓;没有中产阶级,只有暴发户;没有知识分子,只有“砖家”;政客也没有,而只有大量拥有党校博士文凭的官僚。
在这种情况下,指责、嘲讽、批判张艺谋不仅完全没有必要,而且是自作多情。
时势造英雄,从中国数千年来成王败寇的价值观来判断,张艺谋才是这个国家的英雄。
如果张艺谋最终被指定是这个国家体积硕大生命力强盛的寄生虫,是当代中国的耻辱,那么,要么是这块陆地沉了,要么是这块陆地飞了,别无其他。
2009-12-15
赵本山瞪着斗鸡眼上场的时候,我刚喝了口水,然后他说了一句台词,我顿时喷了……幸好前排无人,要不然真是一出杯具张艺谋其实是很有趣的一个人。
我觉得他真要去拍一部正经的喜剧应该不会比冯小刚的差,因为看了那么多年的冯氏喜剧,还从没有一部像《三枪》这样让我把满口的水都笑喷出来的……看首映的时候我觉得记者们太过于矜持(也有可能是他们没有准备好接受这样一部张艺谋电影),他们笑得有点谨慎有点含蓄有点暧昧有点不知所谓,张艺谋炮制的东北人的麻辣烫把我们这些温和的南方人烫得有点儿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大声喝彩还是该小声窃笑,怕一不小心表错了态,让那些遮掩得华华丽丽的粗俗本性“走光”了。
张其实是想告诉全世界:“我也是一个俗人。
”而这部叫做《三枪》的电影的确俗得不能再俗,红男绿女,贪财偷情,动机赤裸裸,台词活脱脱。
人物形象要多粗俗有多粗俗:麻子、爆牙、秃头、斗鸡眼……讲话喷口水,走路罗圈腿,唯一正经的人还是个杀手。
张艺谋不玩煽情,也不摆拍大场面,他把N个东北二人转的段子嫁接到一起,组合成一个新的故事。
抛去“大片”的束缚,张艺谋如释重负,故事讲得简洁明快,一点儿都不拖泥带水。
我想,这一回,他俗得很爽。
不爽的是这样一些人。
他们在评价这部片子的时候神情很奇怪,不说不好看,也不说好看,只是说有点“另类”。
其实不是电影另类而是他们异类,没把自己当成俗人,没能领会张大导演返璞归真的境界。
所以,看《三枪》的时候,您千万别不好意思笑,因为它就是张艺谋这个大俗人把各种俗元素揉搓在一起的一部大俗特俗的电影,说白了它就是逗你玩。
张艺谋都没正形了,您千万别太端庄……
如果当成一部电视上放的小品来开,其实可以给4星的。
我就觉得拍的很不错啊,很张艺谋,比春晚还好笑,你还想怎样?人家摆明了拍商业电影赚钱,表现已经值回票价。就算是给张艺谋奥运会义务劳动的一点辛苦费,我都觉得很划算!
我看笑了,这说明我真的很三俗。是不是看过科恩原版的人都不会太厌恶这个片?
摄影不错.剪辑有点问题.
有笑料,有紧张感,这就够了
评他低分的人是傻逼,我觉得非常棒,同样素质的还有太阳照常升起,像一篇先锋派短篇小说
张导的牌子也得顶一顶吧
天啊 这还需要编剧 完全照搬血迷宫
不入流。
没有期待的看反而有点小惊喜除去小沈阳太本色演出之外没什么别的缺陷了或许也是一种艺术品种之间的互相帮助在第二夜里小沈阳埋尸只有窸窸窣窣的配音和哆嗦的双腿拍的非常到位 不喜欢的是为二人转跑到电影里面客串我喜欢的是这种同一场景虽然不是24小时之内但紧张戏剧性怎么就不是一种尝试呢
x
这二人转怎么这么长啊
没有评论中说的糟糕,大家都能凑热闹,为什么就不让老谋子也撒欢儿一把。
果不出所料,这是一个抻长了的小品。我愿把一切脏话献给他。这根本不是电影。到处是炒冷饭的笑料,完全不值得去电影院看,网上下来快进扫两眼就可以了。
脑残张。。受不了。。。缺钱花了??
取景很美,长镜头也很考验演员的功力,多好的一部电影,一般演员演不了
真心的,在电脑上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第一部能让我完全睡着的电影。我娘说我理解不了这电影的内涵,其实我想X张XX他二大爷。
看一眼拉到,就为了被人问了说过看过。
其实真的挺牛掰的
要不是加塞的二人转演员,本是一部不错的电影,白瞎了好剧本和闫妮孙红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