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 长评-重组的诗句在内心响起。影片改编自Cesare Pavese的诗集《Dialoghi con Leucò》中的一章,讲述了古希腊女诗人Sappho和仙女Britomartis在海边相遇并且产生的一系列对话。开场现代方式达成了两位角色的重塑很有趣,诗把他们交织也是浪漫,碎片化的视觉呈现效果是极其惊人的,35mm胶片与16mm胶片两种不同的胶片质感呈现不同时代,大量空镜把观众带入到那诗句和神话中。最美的是在诗上一笔笔勾勒出的一副美丽诗中场景。电影中大量自然的声音与诗句独白结合。影片像是一部散文诗电影,最厉害的不是先锋性而是以电影呈现出视觉的诗和意。最震撼的一幕是诗集中的句子一遍遍的重复后被符号化刻入观众记忆中后的无声处理,让画面的重组让句子也重组后在观众的内心中响起,炸裂。
【3】w/c
HKIFF48
更自由的电影形态
#10319. 74th Berlinale-奇遇。7分。本片的一些尝试很有语言学和电影符号学想法,比如尝试通过将声音能指与(无关的)运动影像(短时长的单镜头)连接起来,重复三遍再抽去声音,而赋予该影像以某种”不在的能指“;在打破能指所指链条之后,再进行新的蒙太奇组装(这个玩法挺有意思的);同时又将记录声音能指的单词的图像带进画面序列当中(主要是本片基于的两本书,尤其是萨福的诗作残稿),并以多种媒材来进行声画方面的组合实验。做得很有创意,挺适合搞电影理论的学院派写论文的……
别问了,我只是个小仙女
“盛满爱的人 为爱所困 为爱而死”通过声音能指与运动影像的连接,尝试打破能指与所指之间的链条,进行新的蒙太奇组装。
8.1 皮涅罗的新阶段?介于想象与意向的间隙之间,夹杂着无限的读与听。
或许萨福只是一个传说,但女人的情欲却真实的流淌,冲刷,湮灭在生活之处。
不管怎么说还是看完了,当作神游时的背景音挺不错的
#ICA 长评-重组的诗句在内心响起。影片改编自Cesare Pavese的诗集《Dialoghi con Leucò》中的一章,讲述了古希腊女诗人Sappho和仙女Britomartis在海边相遇并且产生的一系列对话。开场现代方式达成了两位角色的重塑很有趣,诗把他们交织也是浪漫,碎片化的视觉呈现效果是极其惊人的,35mm胶片与16mm胶片两种不同的胶片质感呈现不同时代,大量空镜把观众带入到那诗句和神话中。最美的是在诗上一笔笔勾勒出的一副美丽诗中场景。电影中大量自然的声音与诗句独白结合。影片像是一部散文诗电影,最厉害的不是先锋性而是以电影呈现出视觉的诗和意。最震撼的一幕是诗集中的句子一遍遍的重复后被符号化刻入观众记忆中后的无声处理,让画面的重组让句子也重组后在观众的内心中响起,炸裂。
别这样
这部电影很好看,剧情很精彩,内容很丰富
好看
用诗歌演绎和胶片画面叠加的方式来呈现一场别离,太有趣也太浪漫了吧,甚至不知道两个出镜女生的关系是设计好的,还是现实中分手的情侣,这也正是奇遇的魅力。打乱顺序后的破碎画面反复出现,直接唤起小时候做那种看图形猜意思的解题冲动,突然的无声便给了观众在心里默念的时间。尽管耐心在此时有所消磨透支,好在时长够短,尚且在接受范围内
《你燃烧了我》将古希腊神话与哲学探讨相融合,诗化对白、独特叙事和胶片质感,带来如梦如幻的视听体验,引发对爱与欲望的深刻思考 。
我还是太匮乏片面了...耐心不足,境界没到...
Pavese在都灵,萨福在海边。小清新斯特劳布。在南欧玩了一小圈之后,很难不觉得每一处都这么灵巧而可爱。
7.0。借助散失的文本碎片,音畫分離實驗有效地重新建構了語詞的所指與能指。
-.
#74. Berlinale Encounters3+建立了词汇与影像直接映射关系的语言学电影,并用剪辑完成词汇的组接,即造句。影像质感其实在类似电影中常见。母语者观看会有更直接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