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老好人的人设在第一季的确很博好感,像一管温暖的粘合剂,把这个支离破碎的球队慢慢拼凑完整,平衡起来,这让观众很快与他一起入戏,但是第二季编剧又要开始典型的好莱坞式虐剧了,Ted人设又被打碎,他开始出现一堆第一季里毫无预兆的小毛病,扭捏,恐慌症,没有果断的决策力,还有可能为了黑化Nate而故意退化Ted的执教能力,整个赛季Ted没有给出过任何好的比赛方案,让观众不得不开始怀疑Ted是否真的称职经理这个位置。
第一季刚和老板有了点点暧昧,转而第二季又和心理师对手戏十足,且不说是不是又是政治正确作的怪,所有的这一切来了个90度转弯让看完第一季的观众一头雾水,刚入戏又被跳戏了,仿佛这二季是二个不一样的维度故事。
而Ted面对Nate的告密,到最后Nate撕掉球队精神Believe纸板这样的背叛举动,他竟然都可以全部隐忍,真为独立报记者向Ted抖出Nate而掉了工作感到不值,只能说编剧自己太上头了,为了人设而为之,瞬间Ted的老好人人设彻底不再像第一季那样讨喜反而显得愚蠢而活该,这让这部剧突然变得刻意且剧本化,我是立刻人间清醒,终究还是撰写的电视剧,我因此出戏了。
总的来说,这部剧还是很不错,轻松的剧情,鲜明个性的人物,英式的幽默,很有新鲜感。
缺点也非常显著,Ted这个人物的性格太虚假(虚伪)了,真实生活中这种人估计活不到25岁.... Roy Kent的粗口实在太多,包括其他角色也是. 刻意安排了很多白人黑人的情感戏,也是很假... 应该是剧情需要,满足了欧洲目前的所谓平等价值观. 反正就当肥皂剧看看吧
第二集Keeley对着Roy退役视频自慰太好笑了,当时我还担心她看的是她和Jamie的视频,结果就哈哈哈哈哈哈哈。
第四集好欢乐啊圣诞节,还玩真爱至上的梗。
第六集四个教练默契地竖中指太好笑了,Jamie是天赋型选手啊。
真没想到Ted居然也会恐慌。
第八集Jamie的爸爸真是让我知道什么叫有其父必有其子,只不过现在Jamie变好了。
曼城队赢了就放Oasis的Don't Look Back in Anger😂 第九集Beard的历险也很有意思,最后还放了Queen的We Are The Champions。
越来越讨厌Nate,欺软怕硬。
最后一集,Nate真的好🐶啊,本来以为会良心发现,去坦白道歉,结果说出那种话,要不是Ted,你现在还就是个球童呢,果然最后去前夫的球队了。
Rebecca和Keeley的关系真好,Roy真的越来越好了。
射门那里还给新狗狗戴上了安全帽😂富二代被拒绝后,翻脸不认人,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希望下一季踢爆前夫的球队👿
我擦了为什么英美合拍的都这么好看啊,上上周看的《好兆头》也是,真太好看了。
然后以搜网易云歌单,有人写英剧《足球教练》有人写美剧《足球教练》各执一词。
然后这个里面就经常有那种英美的元素碰撞,Ted一个美国人到英国,先是一直被嘲笑贬低,不过倒也不是那种很严重的。
而且我一直觉得Ted这个人太American了,就那种无止境的美式乐观,在一群英国人里面特别明显。
然后重要的大事之前来段嘴遁,大家就能奇迹般地获得胜利(不过这里面倒没有很容易胜利嗯)。
很像那种少年漫的主角,遇到任何不在正轨上的人他都要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他帮助的唯一方式就是对你说一大段话(大部分时候会用自己的经历),吗的这也太像漩涡鸣人了(?
)不管你是谁,我就是要拯救你。
但是Ted并不是真的心特别大所以特别乐观的,实际上自己内心也有很痛苦的回忆,然后他那个sad eyes我就不由自主想起比利林恩,悲伤的美国大兵。
然后这部剧虽然是讲足球的,但是足球的戏份倒也不是特别多,而且正式场上踢球的镜头绝对不算多。
所以我觉得就算不看球的也都可以看这部剧,非常好看。
我觉得主要的还是描绘了人之间那些关系情感的变迁之类的。
第一季Jamie突然被曼城召回了哇塞我真的气死了,就那种努力很久然后突然被全部收走的感觉。
不过还好第二季他还是回里士满了。
结果他回来的时候还挺尴尬的,因为队友已经有点容不下他那个意思了,我要是本人的话会觉得非常尴尬。
不过Jamie倒也真的挺拿得起放得下的,尽管以前很prick但是要低下头向别人道歉也能做得到,是真的改了,这点值得鼓励。
Keeley这个角色真的太讨人喜欢了(有人不喜欢吗你是人吗),情商好高而且跟谁都能相处得很好,并且她绝不是虚情假意的。
而且她能力也很强,并不只是说她以前做模特出卖美色的阶段,她拉赞助也都很成功自己最后也能成立公关公司,她这个性格可以说真的很有帮助。
我觉得Keeley也有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从她自己说的自己从十八岁开始跟二十岁出头的足球运动员谈恋爱,现在自己快三十了,还在跟二十岁出头的足球运动员谈恋爱,这十多年的时间她自己看来仿佛是毫无长进的。
到后面的她坚定地离开Jamie,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最后自己当上boss,这是Keeley自己赚得的。
她和Roy同时出现在一个牙医的家里,家里的男孩说要合照,Roy说和我吗,男孩说NO我要和Keeley合照这可是Keeley Jones. 就能感觉到Keeley的影响力其实或许比她自己想的还要大很多,她曾经在一次和Nate的谈话中聊到拥有fame的后果,她笑着说那会有很多骨肉皮围绕着你。
感觉是暗示她自己年轻时也是这样(好像也不是暗示,这就是明说的啊)。
但她现在不一样,她不是作为某足球运动员的女朋友当上boss,这只是她通过个人的努力得到的。
Roy也说,你是个他吗的独立的女性。
她美极了,没有我在她身边,她看起来也美极了,她看起来很强大、能干。
然后就要说到Roy真的太好了,一开始对Ted脸最臭讲话最难听的是他,但是最关心别人的也是他。
很典型的外冷内热刀子嘴豆腐心,对侄女菲比特别好,而且每周还会陪练瑜伽的奶奶们一起聊天休闲。
你能想象一个面目凶狠的人做这么暖心的动作吗,那个场面真的很搞笑。
而且他虽然看起来很tough但是对Keeley的支持是真的一点也不大男子主义。
然后说到Rebecca我一直很喜欢看她感情线,一开始她和Keeley逐渐成为好朋友的时候我就心想你们能搞拉拉吗,年龄差太好磕了呵呵。
而且Keeley那时候也刚跟Jamie分手说自己要重回拉拉市场你真是太他吗hot了。
不过其实只是两个直女啦。
然后后面Ted恐慌症发作,Rebecca立马冲出去捧着他的脸说你还ok吗,吗的真的太女A男O了嗑死我,而且那段剧情真的看起来很有苗头,不过最后其实还是只是朋友。
但是Rebecca前夫是真的有病,这个剧我唯一无法理解的两个人一个是她前夫,一个是Jamie他爸。
就是纯粹的恶人,没有半点好。
那个Rupert真太贱了,三番两次突然出现羞辱Rebecca,到底想干嘛啊?
已经离婚了还要这样纠缠不休真的恶心死了,他这样做的原因该不会是因为Rebecca非要跟他离婚害得他不能婚内出轨吧?
我是真的想不通呵呵。
再说到Jamie他爸真的我感觉贱得会被人揍死,因为儿子在里士满踢球所以可以拿到一张vip票结果坐到曼城球迷里面去给曼城加油(ok fine这个管不着),然后还要穿着曼城的球衣去里士满的locker room羞辱自己儿子的球队踢得有多烂。
还没说完Rebecca,她爸的葬礼上她发言她只最后唱了首歌永远不放弃我还是什么的。
我感觉不是很快乐,啊。
尤其是在她发言之前神父还是冠冕堂皇地说了一些赞美词,说她父亲一心为家庭,自己的职责执行得很好,可是明明他爸就出轨,还被Rebecca看到。
这些可以这样被掩盖过去吗?
他仍然能以一副优秀丈夫和父亲的模样被众人记住。
这公平吗?
看到这段就触发我的ptsd,明明母亲在这样一段关系中是全部知道的,但是她假装什么也没发生。
哦那我也恨你。
我也恨你。
恨你这样明明知道一切却毫不作为,恨你这么擅长忍耐,恨你不下定决心离开。
(新增)不过刚赖皮蛇跟我说这个歌,就又有点明白了。
就像她妈说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表现得平静让那个人知道他影响不了你,可能这是她妈妈的做法吧,采取不报仇而且let go,而Rebecca和她妈和解了的话,沿袭她妈妈的做法采取不把真相说出来的方式也很有道理(不过我是不甘心的,哈哈!
)。
然后Nate这一季真的变得好坏啊,怎么他也叫Nate,Euphoria里面我最讨厌的那个男的也叫Nate。
Nate以后变好了可以改回来叫Nathan吗,不然我就会嫌いになちゃう。
其他的不说了,我觉得吐口水还是很不好,而且现在疫情,这种行为更加不卫生,会传播病菌。
然后前几天我在想真要润的话润哪里,我本来想着日本的,但是那边也很男女不平等;想说北欧美国之类的,感觉种族歧视也很严重,尤其我们黄的好像是链条底端。
就是因为我看见Nate去餐厅订位,然后那个白女服务员故意说窗边的位置不可以订。
哦我就觉得好不行,你要怎么面对这种没有根据的恶意。
但是后来我想算了这有啥的,我去伤害背景别人也可能要说我外地逼呢never mind(无意冒犯随便举个例子并非开地图炮)。
然后里面有一集曼城踢里士满5-0那场,还没结束Ted就因为恐慌症发作离场了,然后摄像机就一直跟到他下场。
我就第一次知道是这样的诶,我一直以为教练其实是free的,并不是像球员一样那90分钟都得待在球场上,不能放着让他们管自己踢。
然后赖皮蛇跟我说每个教练都有直拍。
我笑死!
好像爱豆表演。
我就很容易想象Ted和Beard每次在比赛之前,可能要说那么一句,好我们的表演开始了。
因为Ted在我心里,作为鸡汤分发者的形象更高大一点,他是不懂足球的,所以我会觉得他在球员们比赛时并不是永远都有事做,他可能连越位是怎么样都还没有搞懂(我也还没no offence),然后如果在这样没有每时每刻想战术的情况下,他没事做了,他就要进行一些表演(我是这么想的),比如说拍手拍手,喊喊加油,给自己找点事做,或者说表现得professional一点。
总之是一种表演。
结果我又想起上次热刺输了,赖皮蛇把头像换成一个黑不溜秋的,这很反常因为她的头像一般都是各种北极熊也就是说白得晃眼的那种。
然后我说,你这样跟那种爱豆塌房了的粉丝有什么区别。
她说没有。
这里有个默认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就是很多粉丝喜欢在退坑或者爱豆塌房的时候把头像换成纯黑的。
不过她跟我说这个是《路边野餐》有一幕,她要回到未来。
吗的笑死了。
结果这不就对上了,球队教练都有直拍,其实看球也和追星差不多嘛(不要很有优越感地过来教训我看球更高级之类的),所以干嘛就只整肃饭圈女孩呵呵,看球发疯了的男的也不少。
那个电竞赢了有多疯大家也是都看得见。
不过看球好像也很不一样,有些人喜欢讨论战术之类的,有些人也是嗑cp,我觉得都没什么不好。
这两季里士满唯一一次踢赢了的是热刺是吧另外一个我很好奇的地方,我不知道俱乐部是怎么平衡“花钱买优秀的球员”和“用团队精神和努力训练”的,因为后者看起来很虚空,可是好像又会引发miracle的感觉;因为明明那么多有钱的俱乐部,就是会踢得很好,然后比赛的时候碾压别人。
可是我看那么多励志运动片,又老是坚信奇迹会发生。
比如说你支持一个踢得很垃的球队,就好像你在看一部影视作品,这个你支持的球队就是你眼中的主角队,不管过程多么艰辛,最终主角队还是会获胜的,因为这是主角队有光环。
可是现实又不是每个队都是主角队,主角队也不像影视作品里面那样每个都是草根出身,纯靠努力和信念的力量就能取胜。
这到底是怎么?
这两个看起来是完全对立的事情,是要怎么平衡的呢?
其实后者并不那么重要吧,大部分时间里徒劳的努力和深厚的团队友谊并没有用处,我只是被影视作品洗脑了。
刚赖皮蛇又给我科普了,感觉如果是这样的话确实是很不错的。
足球真是随机性好大的运动,也跟棒球很像,没到比赛结束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不久前,亚马逊推出了《孤注一掷》系列纪录片,深入还原了一些足球俱乐部的真实场景。
关于曼城的某一集里,讲了大卫席尔瓦为何不辞而别,是因为要照顾早产的妻儿。
执拗如瓜迪奥拉,在面对老板的时候也和常人一样显得有些低声下气。
在热刺俱乐部的纪录片里,观众看到了孙兴慜和队长洛里吵架的前前后后,看到了训练中戴尔铲伤孙兴慜后,孙兴慜的不解与愤怒,看到了丹尼罗斯和穆里尼奥的不和。
足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球员也需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不过观众们时常忘记或者说选择性忽视这一点。
《足球教练》酒馆中那三个球迷,代表了许多球迷的常态:为了吐槽而吐槽,哪怕是看烘焙节目。
用王家卫的话,对于球迷,踢一场球需要九十分钟,爱上一个球星只需要一眼,但看懂足球却需要一生。
对于球员,九岁和十九岁的中间有十年,十九岁和三十九岁的中间,却有一生。
林加德在曼联表现不佳的时候,人们对他的评价多数都带着嘲讽,甚至把他和一棵树的数据进行对比,说林加德无非就比一棵树多拿了几张黄牌。
自信心受到打击的林加德,只能借酒消愁,然后远走西汉姆。
武磊在西班牙人经历过攻破巴萨大门的高光时刻后,渐渐淡出了主力阵容。
球迷不解为何他总是踢飞单刀,看似简单的变线动作都做不出来。
很少有人会想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不适,西班牙语学起来如何困难。
《孤注一掷》所关注的重点还是在竞技领域,《足球教练》只是以足球为切入点来观察生活。
看似永远保持微笑的Ted Lasso教练有着辛酸的童年,直到现在还时不时的陷入恐慌。
俱乐部无比强势的老板Rebecca,也有被人抛弃和背叛的糟心经历。
Jamie Tartt有个糟糕的父亲,Sam Obisanya总被Jamie欺负,Nathan Shelley无法处理成名带来的光环...《足球教练》以足球为支点,撬动了球员和教练们不为人知的那一面。
我们看到斯特林的快乐足球的时候,也许从来没有想过他在曼彻斯特是否过的很快乐。
看到瓦尔迪的大器晚成的时候,也几乎没考虑过他如何应对突然的功成名就。
和Jamie Tartt一样,孟菲斯·德佩也有个糟糕的父亲,所以要求人们叫他孟菲斯,不要用父姓。
虽然球员和普通人一样面临种种困难,然而球迷们只希望球员和教练们无条件的付出所有并赢得比赛。
里士满的球员里,成就最高的是Roy Kent。
但观众只看到了他作为铁卫的角色,不会去了解他如何陪伴自己的侄女。
可能为了维持住硬汉的形象,Roy Kent满嘴的口吐芬芳。
这名前切尔西铁卫一直担心他不好的一面会影响到Phoebe,后来确实连带着让Phoebe也因为出言不逊被老师严重警告。
像Roy Kent一样无条件付出的球员有很多,比如兰帕德,杰拉德,普约尔,孔帕尼,莫德里奇,C罗梅西等等,然而谁又想到他们失去了什么呢?
也许有些球员并不是不想付出,只是欲戴其冠必承其重,难以割舍罢了。
其实两部剧的中文翻译互换一下,或许更合适。
亚马逊的纪录片应该叫作《足球教练》,因为片子讲述的主要是球队教练和球员们的故事。
《Ted Lasso》应该翻译为《孤注一掷》,因为剧中的人们在面临各自的困境之时,几乎把赌注都压在了足球上,要打一场生活的翻身仗。
《孤注一掷》加上《足球教练》才是完整人生的本来面目——困境与救赎。
Rebecca在double date结束之后,问朋友们的意见这一段。
第一部里的她,人到中年,被伴侣背叛,经历失败的婚姻,没有其他的家人和朋友,她很孤独,但受了伤的她不愿放过自己,与前夫较劲。
却在真正面对前夫时一瞬间就失去了反抗能力。
在亲密关系中,被抛弃的一方,往往在愤怒和悲伤中掩藏着深深地自我怀疑,第一部里,Rebecca逐步的放下了执念,尝试与旧友以及自我和解。
但她还是没有逃过对自我的怀疑。
所以S2里,当她遇见一个“fine”的对象,她的心里自己也带着一点怀疑,她差点忘记,其实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人,A woman who deserves better.对于Rebecca的心路刻画我觉得非常细腻。
Apple TV出品的《足球教练》,真可谓是一部高级喜剧,更堪称是苹果投资影视剧以来所出品的最优秀的喜剧。
《足球教练》的高级首先在于,它直观地呈现了英美文化的差异,是很好的比较文学观察素材。
英美虽然同说英文,却有着各不相同的大小习惯和细节,但一切的不同,却最后都能在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处中消解融合,成为相互信赖的共同体,这个过程着实温暖人心。
而第二个高级之处是剧情的设定,美国人崇尚橄榄球运动,英国人则为自己的足球传统而无比自豪。
一个美国的橄榄球教练,被聘请去当英国英超职业足球队的教练,是可想而知的笑料百出了。
《足球教练》的故事内核十分明确,就是人要有信念与爱。
拉索教练反复强调 believe,就是希望球员们充满信念。
而爱的精神则贯穿着每一个人物和每一集发生的故事。
生活常常给予了每一个人以不同的考验和打击,但是拉索教练却以自己的热情和信念传递一个消息——无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考验,都要笑着面对,抱之以歌。
人无完人,才更突显好人的可贵与难得。
拉索教练仿佛是一个行走在人间的大天使,关心关怀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到俱乐部老板,小到俱乐部勤杂工。
每个人在他心中都同样的重要。
可这样阳光温暖的人物,却也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工作上不被接纳,家庭生活遭遇不顺,不仅饱尝思念之苦,缺失了对于幼子的陪伴,与妻子的感情也彻底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
这也不由得让观众明白了隐藏在剧情底下的暗线,也许这就是拉索教练选择远走他乡的原因。
而虽然这部电视剧说的是足球,但是足球场外的世界却也有相通的道理。
当疫情的阴云终有一日消散,人类将要面对的考验有很多。
如何消弭区域和种族之间的对立与不信任,如何找回对于生活的信念与热情,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相信人类仍然是存在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的。
此时此刻,以及可见的未来,我们仍然是地球村的一份子。
在重压之下,如何笑对困难,破解僵局,给身边人以温柔的照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团队跌入谷底时共克时艰……关于上述种种,拉索教练给我们的启发还有很多。
Ewww 这一季感觉被强行喂了几只苍蝇,第一季的成功归功于Ted这个角色的人格魅力以及营造的暖心球队氛围,第二季情节开始把前一季营造的氛围统统推倒,开始生硬而又刻意的剧情推动,把好好的正能量喜剧变成了狗血剧,我是真的欣赏不来。
Sam没有事先和教练等人讨论,带动全队人在现场比赛公开抵制赞助商,完全没有考虑这个举动会给教练、老板和球队带来什么影响,活脱脱就是一个白眼狼,”小天使“的角色形象崩了,而且违约、主要赞助商取消赞助,这些对球队财务造成巨大影响的事件,居然过后完全没有展开,老板到底是有多人傻钱多???
老板和教练人多好啊,Sam私下或者在社交媒体表明态度还可以理解,但没有事先告知就在现场比赛这样的场合拖整个团队下水,好自私。
Nate这个贱人的黑化标志着整部剧风格的转变,第一季的《足球教练》是一部正能量,暖心,温情,令人感动的传统搞笑喜剧(我从来没有将这部剧视为体育剧),这一点在当下众多以大尺度、黄段子、暴力、猎奇、狗血、黑暗为卖点吸引观众的新式喜剧中显得难为可贵。
然而第二季的《足球教练》进行了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的风格转变,开始尝试探讨人性的黑暗面,开始狗血的男女恋情,这一切让这部剧变得平庸,失去了它最初吸引我的亮点。
在狗血、人性、迷茫这方面,《伦敦生活》、《拉米》、《无为大师》等喜剧已经做得非常出色,强行转变风格的《足球教练》最终只能沦为二流喜剧。
我特意把这部剧留到假期,在补完其他剧之后,想要好好品尝,只能说相当失望,剧情变得这么糟糕可能是足球队真的没有什么故事好写的。
可能三季就完结了,也希望三季就完结了,再说老板的钱可能也挺不到三季,对老板来说,这支足球队真的是有钱人体验生活罢了。
最后,老板和教练在一起不香吗?
和Sam一起?
老板大气、大度,我佩服。
最后的最后,编剧为什么还不明白啊,这部剧就叫Ted Lasso啊,虐他我是看不去的,群像剧处理不好给我乖乖的做个人秀(plus, does anyone think that Jason Sudeikis has a big d*k?)
如果不是Nate的黑化,这一季恐怕会变成一碗平庸的俏皮话鸡汤。
第12集的Nate固然显得非常面目可憎,但实际上这个角色也击中了观众们内心的一些偏见。
观众对Nate的态度,和剧中其它角色对他的态度形成了某种互文和观照。
Nate的选角本身其貌不扬,剧中的气质更谈不上令人喜欢;就算他对球队战术的贡献确实不小,观众也很难发自内心地赞赏他本人,而是转头去认可Ted的任人唯贤。
当他穿着滑稽的西装强吻Keeley时,我甚至下意识感到恶心:这样的人怎么能向美女示爱?
所以Roy因为Jamie Tart对Keeley的表白感到气愤,却不把Nate的强吻放在心上,因为后者甚至没有资格对他与Keeley的关系造成威胁。
无论在剧中还是剧外,这个角色都没有得到什么发自内心的喜爱(特别是在两性关系上),也从未彻底甩掉awkward loser的标签跻身cool kids行列,那么他内心的自卑、嫉妒、渴望尊重就太容易理解了。
他对于Ted的态度,是既想寻求其认可也想摆脱其阴影,最后在矛盾中终于选择了背叛。
欸,可惜这个世界是如此不公平:对于cool kids做的混账事我们总能轻易原谅;但如果不幸像Nate一样被划到lame kids那一堆,就只能加倍努力、对别人给你的机会感恩戴德,否则你一切性格上的缺陷都会被大家当做加倍讨厌你的理由:所谓丑人多作怪。
所以,就算当坏人也要当Rupert那样风流倜傥的坏人,比当Nate这样的衰人强多了。
Sam年纪轻轻对待爱情却有着更加坦荡的态度,可能也是家里面的教育一直很正面很善于沟通才会带出来的孩子啊。
Boss虽然在事业上面风风火火,但是在爱情上面因为前夫的不断打压,导致了她跟外表强悍相反的极其脆弱和不自信的内心。
Sam的出现真的可以是一剂良药,合适的人合适的爱情好好嗑,感慨无论年纪怎么样,在爱情的成熟度方面,人都是需要不断地去反省和成长。
虽然看完了,但是不是足球了
比第一季还要烂
文化壁垒太高,不太好代入。
别再泛情!
罗伊日剧跑太惊喜了,整部剧的感觉就是如此,不够规整、不够流畅,可就是想看下去
第六集,弃!摆大巴成了英冠球队战胜热刺的灵机一动的妙招,想出这招的教练成了战术奇才?你特么是在过家家吧?!除了罗伊肯特的故事线有点趣味以外,其它的就如泰德拉索的碎嘴一样,聒噪而无趣
没第一季惊艳,但是很不错
继续维持高水准,配角们都极其出彩。美中不足的是Ted的人设反而显得单薄了些,剧情线过于安全牌。
足球比做爱有意思一万倍好吗
特别聪明的剧本,值得学习
怎么这一季从圣诞节那集开始质量直线下降,铜臭味政治正确开始了,黑白强行配对,走美剧套路。nate这角色也变恶心了🤢 就连女BOSS魅力也没了,第八集竟然和黑人山姆接吻,还能再恶心点嘛!这片子已经完全烂透,瓦坎达forever!
每集都看成流泪猫猫头。你以为是在讲足球,其实是在反思男性气质,大男子主义和有毒男子气概已经过时啦。(我和Keeley的kink简直可以说一毛一样(一些互联网不需要知道的信息
班克西那里笑惨了。
hummmmmm…不行
没东西拍了可以不要拍。我是来看足球喜剧的,不是情感剧,感觉是被bait & switch了
足球部分也太少了 多了好多莫名其妙的分支
失望,第一季本就不多的踢球镜头在第二季更少了。越拍越像普通剧情片,又慢又让人蛋疼,基本上看不到Ted在球队中的作用,也许本来的设定就完全不合理吧。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Roy,真的很中二,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尴尬。还有莫名其妙出现又突然消失的Sharon,以及Sassy超少的戏份都让我很难接受。我理解疫情影响,也明白剧组可能想把这剧拍很长很长,但是真的真的很失望。
有些许的cliché
fucking Nate…
和第一季质量持平。nate的黑化在各类蛛丝马迹里也有迹可循,最后的反转其实也在情理之中,这一矛盾点的转移非常聪明,下一季的矛盾点其实也比较明了了。我这个足球白痴真的看得都想踢球了,而且roy怎么可以这么可爱啊啊啊🦁🦁🦁。oh还有所有文化梗和季终集的“文艺复兴男性悲苦画面”也是爱死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