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之城

La grande bellezza,罗马浮世绘(港),伟大之美,堕毁之国,The Great Beauty

主演:托尼·塞尔维洛,卡洛·维尔多内,萨布丽娜·费里利,卡洛·布奇罗索,雅雅·芙尔特,帕梅拉·韋路列斯,加拉泰亚·兰齐,佛朗哥格拉齐奥西,乔治·帕索蒂,马西莫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法国语言:意大利语,日语,西班牙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绝美之城》剧照

绝美之城 剧照 NO.1绝美之城 剧照 NO.2绝美之城 剧照 NO.3绝美之城 剧照 NO.4绝美之城 剧照 NO.5绝美之城 剧照 NO.6绝美之城 剧照 NO.13绝美之城 剧照 NO.14绝美之城 剧照 NO.15绝美之城 剧照 NO.16绝美之城 剧照 NO.17绝美之城 剧照 NO.18绝美之城 剧照 NO.19绝美之城 剧照 NO.20

《绝美之城》剧情介绍

绝美之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罗马,夏日,一队穿梭其中的游客。这座美得令人窒息的古老城池,正以一种神秘而冷艳的姿态诱惑着他们,让人心甘情愿地被这份精致得令人绝望的美丽所俘获,沉醉其中。然而在捷普·甘巴尔代拉(托尼·瑟维洛 Toni Servillo 饰)眼中,罗马却是一座寂寞之都。65岁的捷普是一名成功记者,风度翩翩、魅力十足。年轻时代撰写的一本文学作品让他在早年就名利双收。他辗转在各样肆意妄为的奢靡与觥筹交错的社交之中,用一双冷酷到几近麻木的双眼,目睹这座绝美之城背后的空虚与隐秘。当女高音的咏叹调再次响起,游走在平民生活与上层社会之间的捷普,开始重拾那些逝去的青春记忆,只有罗马之城仍依旧着她的冷漠与华美,不曾改变。 本片斩获2014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及2014年第71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两项大奖,并入围2013年第6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恋爱诊疗中奇迹,那天如此重要营地藏身战争姐妹爱很美不良家族公园的沙地给朱丽叶的信奇葩胖嫂全职高手第二季为你着想糟糕的朋友们花间新娘我是布莱克无名者与恶魔携手今夜天使降临心之所向精神领袖人体实验伊莉娜Plage:有隐情的人齐聚的合租屋所罗门兄弟乙女游戏世界对路人角色很不友好天使的印迹:苦难男孩遇见男孩青年医生朋友也上床謊言謎情魔法少女伊莉雅第四季特典

《绝美之城》长篇影评

 1 ) 罗马,永恒与伟大的绝美之城

这是一部有关永恒与生命的电影,索伦蒂诺导演的作品总有一种洗净繁华后留下一缕真谛的感觉。

本来以为男主是主角,结果最后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工具人,真正的主角正是罗马本身以及ta数千年来的欲望与伟大。

正是ta孕育了生命中欲望与永恒的部分。

而欲望犹如烈火般转瞬即逝,爆裂而又绚烂,令人着迷。

永恒与伟大犹如许愿池里的清水,涓涓细流,令人震撼而折服。

开头的日本游客来到这里多半也是为了来看后者,然而只能窥见他的表面。

在表面僵化的虔诚下是狂热而真诚的欲望以及虚伪而又名利化了的伟大。

而从生命的角度看来前者要比后者可爱的多。

(建议大家不要选择毕站版本,因为没有淋漓尽致的爱欲表现,这部电影的精髓就丢掉了。

 2 ) 三十个电影里出现过的场景

按电影里出场顺序为序。

图片全部为截图。

只有地名没有地址——又不是写攻略。

图片描述为英文或意大利名称。

中文译名大多来自中文维基和穷游网。

感谢某意大利语旅游网站和谷歌翻译,让我读懂意大利语的网页qwq感谢the Criterion Collection指点了几个景点。

1. 奥勒良城墙(70%确定)不能百分百确定是奥勒良城墙,因为拿谷歌地球沿着城墙走了一圈也没看到这个地点,而且罗马不止一圈城墙大概有十圈……

1. Aurelian Walls2. 贾尼科洛山上的加里波第纪念碑。

接下来镜头里的大理石胸像排列在Viale delle Mura Aurelie上,就是纪念碑前面这条路。

2. Monument to Garibaldi on the Janiculum Hill3. 帕欧拉喷泉

3. Fontana dell'Acqua Paola4. 六十五岁生日派对场景:“took place in a terrace between Via and Via Bissolati Sallustiana, one step away from Via Veneto and Villa Medici” - 谷歌翻译

4. partying all night5. 罗马橘园。

这棵树后面就是这个公共公园的入口。

那个隔着栏杆看Jep的小修女和之后的踩着梯子摘橘子的修女大概都在隔壁的Basilica di Santa Sabina all'Aventino里。

5. Giardino degli Aranci

5. Basilica di Santa Sabina all'Aventino6. Jep家(50%确定)只能根据背景里的斗兽场外墙来猜测地址,大概是N°9 Colosseo这个酒店的顶层,地铁站Colosseo楼上,或至少是这个街区。

6. 土豪他家7. 从土豪家天台看下去的花园现实中并不在土豪家楼下。

这是Palazzo Sacchetti的花园,还有个漂亮的Nymphaeum(类似于建筑景观里的人造山洞)

7. Garden of Palazzo Sacchetti

7. Palazzo Sacchetti Nymphaeum8. 纳沃纳广场。

左下角是贝尼尼的四核(划掉)四河喷泉。

旁边就是圣埃格尼斯教堂。

8. Piazza Navona

8. Sant'Agnese in Agone9. 背景里台伯河上的Mazzini桥

9. Ponte Mazzini10. 背景里台伯河上的Sisto桥

10. Ponte Sisto11. 罗马公墓 (感谢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11. Campo Verano12. 伯拉孟特所设计的著名礼拜堂“坦比哀多”,在蒙托里奥圣伯多禄堂(San Pietro in Montorio)的小广场中央。

12. Tempietto di Bramante13. 小女孩表演绘画的花园和别墅:"at Via di Villa Pepoli, hidden and exclusive street in San Saba just beyond the Aventine, even in actually the house museum of a collector of contemporary art, built in the 80s of '900 just to accommodate his collection" - 谷歌翻译

14. 钥匙孔,可以看到圣彼得教堂的穹顶。

“the famous locks framing the dome of St. Peter through the garden of the Knights of Malta on the Aventine,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piazza designed by Piranesi.” - 谷歌翻译

14. Keyhole15. 位于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西侧展馆的Marforio雕像。

15. the statue of Marforio in the Capitoline Museums16. 位于国立古代艺术美术馆里的La Fornarina,画家是拉斐尔

14. Fornarina of Raphael in 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 (National Gallery of Ancient Art)15. 位于斯帕达宫花园里的“博罗米尼透视”

15. Borromini’s Perspective in Palazzo Spada16. 美第奇别墅的花园露台

21. Garden in Villa Medici22. Salone delle Fontane -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22. Salone delle Fontane23. 直指斗兽场的帝国广场大道

23. Via dei Fori Imperiali24. 之前那个花园所在的Palazzo Sacchetti的饭厅里,失去儿子Andrea的贵妇人Viola独自进食

24. Palazzo Sacchetti25. 卡拉卡拉浴场

25. Bath of Caracalla26. 现为National Etruscan Museum的朱莉亚别墅

26. Villa Giulia27. “能买来的贵族”的祖宅是现实中这个家族的房子:Colonna家族的Palazzo Colonna。

电影里两人的姓氏也是Colonna,但现实中并没有Colonna of Reggio这个旁支。

(对意大利家族历史一点都不了解,有错请大力纠正)

27. Palazzo Colonna28. 从梅蒂奇别墅看罗马全貌 -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28. View from the Villa Medici29. 台伯河上的Cavour桥

29. Ponte Cavour30. 位于拉特朗圣若望大殿斜对面的圣阶

30. the Scala Sancta near the Lateran Basilica

 3 ) 罗马奇观下,找寻物质之外的绝美

《绝美之城》(The Great Beauty, 2013)是上个十年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电影之一,其形式极其华丽,摄影机调度令人称奇。

并且,索伦蒂诺在这部影片中也深刻揭示了当下世界所暗含的精神危机。

2023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宝格丽·光影之旅”单元特别放映了当代意大利著名导演保罗·索伦蒂诺久负盛名的两部作品,《绝美之城》和《年轻气盛》(Youth, 2015)。

导演保罗·索伦蒂诺1970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自幼痴迷于文学,还出版过自己的小说。

但他的家庭却不允许他自由选择职业,他在大学主要研习经济学。

在16岁时,他的父母遭遇意外身亡,这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最终选择了踏上电影之路。

1994年,索伦蒂诺推出了第一部短片,随后以编剧的身份进行电影创作。

2001年,索伦蒂诺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同名的人》(One Man Up, 2001),之后他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常客,并凭借《绝美之城》获得2014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保罗·索伦蒂诺《绝美之城》跟随着一位名为杰普的记者的视角展开,向我们展现了罗马这座现代都市中奢靡与无所事事的生活。

杰普自年轻时代来到罗马,在65岁之际,已经成为了他梦想中的“上流人士”。

杰普每日出入于各种酒会和闲谈,但逐渐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空洞和虚无。

《绝美之城》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单纯地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一次嘲弄和批判,它更希望能够找到某种在物质之外的东西,而这将带给当下的人一种精神上的救赎。

01 城市的奇观与个体焦虑罗马,从历史上来看就是一座奇观之城。

古罗马的斗兽场奉献了可能是古代世界最让人震惊和着迷的娱乐奇观。

影片主人公杰普就住在古代奇观建筑的附近,他从休息的吊床上站起来,观众就能看到他背后的斗兽场遗迹。

《绝美之城》剧照而在当下,罗马,在媒体的轰炸之下成为了一座全球闻名的旅游城市,城市和其文化艺术传统成为了商品本身。

影片中,一位颇具艺术天赋的小女孩被迫在他人面前表演现场作画,孩子成为成年人牟利的工具。

在影片的一开始,一尊对准银幕外观众的大炮突然开火,镜头转而上摇到站在不远处观光的旅客。

开场的这尊大炮让人想起欧洲早期达达主义电影《幕间休息》,只是达达主义电影意图对端坐着的观众进行一次轰击,以非理性的方式颠覆文明的原则和规范,而在这里,它成为了供人欣赏参观,丝毫不具有威胁的游览项目。

紧接着,来自日本的游客不断游览着这座宏伟的城市和其遗迹,一位男性游客却毫无征兆倒地断气。

这一诡异和喻指模糊的场景,似乎向观众宣告着,这位游客已经彻底迷失在了这座商品和奇观之城。

在这两场看似与主线无关的戏份结束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主角杰普的身边,跟随着他进行了一场城市和自我寻找的旅程。

在《绝美之城》中,杰普并非是一个影响和改变局势的人,他游走于各个聚会和罗马的市区,目睹着一切,但只是旁观。

他与其他人的争辩也都未曾影响到他的这种生活。

《绝美之城》剧照观众不了解杰普,甚至他自己也快要忘记自己的过去。

他内在的空虚也和罗马这座城市的奇观相吻合,居伊·德波说:“整个社会生活所显示为一种无意义的巨大的景观的积聚”。

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他却对自身产生了焦虑。

他初恋女友伊丽莎的去世,在他人葬礼上的痛哭,拉蒙娜的去世,似乎都在显示着他对于死亡的恐慌和焦虑。

值得注意的一处场景是,杰普一开始对葬礼上人们虚伪的“表演”大肆嘲讽,但在现场,他自己却站出来为逝者抬棺,并悲恸到难以自拔。

《绝美之城》剧照对死亡的焦虑,唤醒了他过去的记忆,他的思绪开始回到过去的时光,也让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自身存在的问题。

索伦蒂诺并没有单纯止步于揭示杰普乃至当代人所遭遇到的这种存在危机,而是在最后给出了他自己对于这一问题可能的解决办法。

02 焦虑的根源与精神的启示商品的泛滥以及奇观的轰炸让杰普迷失其中,而也让年满65岁的他开始感到不安。

常有研究者指出,杰普所表现出的这种不安和焦虑的根源是他自身的身份危机。

的确,杰普所身处的这样的“景观社会”造就了一种巨大的无意义,在这样的状态中,人物对世界和价值的认同同样变得轻浮,个体的身份危机随即浮现。

但除去身份上的焦虑,还有一种更为本体的焦虑,一直贯穿在杰普的故事中。

《绝美之城》剧照回到影片中,我们可以意识到,死亡对杰普的触动是如此的巨大。

那么,死亡对于杰普来说,意味着什么?

死亡最根本的特点,是它无法被替代,无法被转让。

同样,死亡是一种自我存在的绝对认可与证明,也是对自我存在的最大的“威胁”。

从根本上来看,对于死亡的焦虑,是自我存在的本体焦虑。

对于杰普乃至所有人来说,死亡使其意识到,个体是有限的,个体的自由是有限。

当索伦蒂诺向我们表达这一点后,他试图为杰普找到超越这种焦虑的方法。

杰普年轻时是一位作家,但在陷入罗马的名利场之后,他已经从事实上放弃了写作和艺术的表达。

杰普总是将自己写作的停止怪罪于罗马纷扰的生活和数不清的酒会,但他其实从内心中明白这些借口只是一种托词。

《绝美之城》剧照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影片的后半部分。

一位马上就要年满104岁的修女到访罗马,她计划用膝盖爬上圣约翰大教堂的圣阶。

对于杰普来说,他的最初对这位修女以及她的计划并不感兴趣。

从信仰上来看,杰普并不是一个教徒,他在招待修女的宴会上一开始也依然保持着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但修女的出现,让他烦躁不安的心有了一丝的触动。

当修女问他为什么不再写书时,他告诉修女自己在寻找一种无与伦比的“美”,这也与影片的英文名进行了呼应。

到底什么是杰普在寻找的“美”?

壮观的罗马之城,奢华艳丽的酒会和居所都已经无法再让他感受到美了吗?

当修女在阳台显露一种“神迹”的时候,杰普似乎抓到了能够将他从这样一个烦乱纷杂世界解救出的东西。

“美”似乎降临了。

杰普的新小说,也有了开端。

《绝美之城》剧照影片的结尾不意味着杰普成为了教徒,但他的确意识到了“无限”,某种超越的层次。

而他的小说,他的艺术,成为了某种超越的表达。

杰普,从他的心中获得了某种顿悟和神启,从这个意义上看,他重新获得了“存在的勇气”。

作者:Berger©《绝美之城》(The Great Beauty, 2013)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版权方

 4 ) 你问我为什么只吃根?因为根很重要。

玩世不恭的老花花公子捷普深谙上流社会的交际哲学,他在这些朋友之间备感寂寞,却又无法自拔、深陷其中。

影片开篇便是捷普65岁生日酒会的情景,在这种纸醉金迷、到处散发着原始荷尔蒙的环境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捷普清醒、冷静的眼睛和身不由己、逢场作戏的躯体所产生的巨大反差,戏谑的微笑从未离开捷普的嘴角。

对上流社会的讽刺在每一个细节里都呼之欲出,低俗、物欲、放荡充斥着每个角落,这不是地狱是什么呢?

在这一线索进行的同时,另一条主线在悄然展开,庄严肃穆的教堂、身着白衣的修女、孩子脸上纯真的笑脸、婆娑的树影、蓝色天空上的行行飞鸟、雄伟美丽的罗马城,这是一个有关自然、艺术、宗教的世界。

罗马城似乎在空间上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天台上所举办的奢靡派对所代表的地狱,另一个则是肃穆圣洁的教堂所代表的天堂。

无论是地狱,还是天堂,捷普都没有强烈的归属感。

捷普仅在四十年前写过一部广受欢迎的中篇小说,但在如今这样的心境之下,他无法继续创作。

当旁人问及新作推迟的原因时,他苦笑道,大多数的夜晚都是这样的歌舞笙箫,怎么可以安静地进行创作。

现在的捷普是一位“成功”的记者,采访“成功”人士。

很清楚地记得他曾经采访过一位“先锋派形体女艺术家”,当捷普问她如何理解自己创作核心——“共识”时,这位“女艺术家”无法回答。

身边的朋友、自己的工作都一次次让捷普感到失望与乏味。

唯一能抽离这一环境的方法就是回到自己的家里,躺在床上,抬头看着天花板,然后沉浸在回忆的海洋之中,扑面而来的是青春与爱情的味道。

这似乎是他生活中最大的慰藉,捷普老友在自导自演的戏剧中,这样说过,“怀旧有什么不好,这是对前途毫无希望的人来说唯一能做的事情”。

当杂志主编告诉捷普下一个采访对象是圣徒玛利亚的时候,捷普似乎没有太多的惊喜,可能他见过太多的“成功人士”,在这光鲜虚伪面具之下掩藏的是一颗腐朽堕落的内心。

经过影片前半部分的精心铺垫,观众们似乎也在等待一位伪圣徒的出现。

104岁的圣徒玛利亚端坐在华丽的椅子上,接受来自世界各地信徒的膜拜。

这样的“吉祥物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屡见不鲜。

艺术就是在这一个个的出乎意料中得以展现,在晚餐中圣徒玛利亚教导在座各位,“要尊重贫穷、生活在贫穷、安于贫穷”,让人不禁联想到约翰·洛根《红色》中罗斯科对助手说过的一句话,“艺术家必须要贫穷”,两者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晚餐结束后,圣徒失踪,原来是躺在捷普卧室的地板上酣然入睡。

圣徒玛利亚在火烈鸟的粉红色映衬之下问捷普,“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吃根类吗?

因为根类非常重要”。

捷普在自然与宗教的力量下哑然失笑。

下一个镜头就是圣徒玛利亚跪地爬上一百多级的台阶去朝拜上帝。

圣徒玛利亚有深刻的精神归属感,换句话说,是有着自己的精神之根。

不至于在纷繁的世俗里迷失,成为寄生在华丽罗马城的一只虱子。

 5 ) 根茎的启示:一种拜占庭镶嵌画风格的意大利电影

因为拍摄的城市是罗马,因为采取组合段落结构,因为影片主角杰普(Jap)的身份是记者,因为导演保罗•索伦蒂诺(Paolo Sorrentino)的自述,《绝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被媒体誉为是一部“二十一世纪版的《甜蜜的生活》”。

这句宣传语其实存在误导。

先来看影片现在通用的中文译名。

“La grande bellezza”直译过来其实是“壮美”、“至美”、“绝美”的意思,影片的主角并非罗马城,主题也与罗马城关系不大(这不是《罗马风情画》或者《罗马人》(Gente di Roma)那种以城市为主角的影片)。

美与生活的关系,创作与美与生活与记忆的关系,美与真实的关系,才构成这部影片最内核的主题。

影片的风格与形态,每一个镜头的构成、每一组蒙太奇的建构,索伦蒂诺都是在影像化地阐释美的内涵。

反观费里尼《甜蜜的生活》,它异常犀利地描绘了资本主义经济奇迹对意大利人日常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带来巨变,这种现实主义批判并非本片用意所在。

所以,如果硬要在精神内核、主题方面攀附费里尼,本片倒是更接近于同样充满自我反身特质的《八又二分之一》。

《绝美之城》的叙事结构虽然同《甜蜜的生活》类似,用组合段落来拼贴出整部影片的结构,但其实两者都源自西方叙事艺术的原型──荷马史诗《奥德赛》开创的“旅程模式”,电影史中使用这种叙事模式的影片数不胜数。

《绝美之城》在一开场就引用了法国著名小说家路易-费迪南•塞利纳(Louis-Ferdinand Céline)的代表作《茫茫黑夜漫游》中关于旅程的一段阐释──“旅程是有用的,可以锻炼想象力,剩下的都是徒劳,我们的旅程纯熟虚构,那就是它的力量”──既向观众宣示影片叙事结构又阐释了旅程的意义。

就叙事形态而言,《甜蜜的生活》十二个段落组成近三个小时的故事容量,使得电影更像是一幅大型壁画,相比较,《绝美之城》两个小时多点的容量却有超过二十个段落,它更像是一幅拜占庭风格的镶嵌画,索伦蒂诺想让观众注意到精美、纤巧的纹理和细节。

就叙事走向而言,《绝美之城》虽然同《甜蜜的生活》或者其他1960年代类似安东尼奥尼《奇遇》等经典现代主义风格的旅程模式电影一样,各个段落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必然关系,但是它最终的形态是封闭型的。

影片结尾,杰普一直困惑的问题“还要不要写作”得到了解答,而那些现代主义电影的结尾大多如生活之流一般呈现出丰沛的开放性特征,只有死亡才是唯一可能的结局与真相。

还可以比较的是,现代主义风格的旅程模式电影往往会走向负面、消极的结局,人生没有出路,存在没有意义,而《绝美之城》是往上走,正面的趋势,结局非常圆满。

影片的二十多个段落,整体上看似无甚联系,都是杰普肆意自为的生活偶遇,但其实内里存在一条隐隐的主线,这就是他原初对于爱情、对于美的记忆被唤醒,创作冲动的重新被激发以及最终的醒悟,这是推动影片叙事发展的最重要动力。

最初,杰普与富豪女的露水姻缘让他忽然觉得物质满足并非他真正需要的东西;接着,青梅竹马但后来分手的初恋情人伊莉萨的丈夫来拜访,一下激起了杰普本能的爱之激情;与脱衣舞俱乐部的舞娘拉蒙娜的几次约会,让他更深地思索着初恋往事,思索对于美的最初感觉记忆(这是个比较重要的段落,强化了杰普对感情的重新认知);参观艺术品收藏家家中的经典画作,让他的艺术灵感升腾;排列人生成长历程的照片展,升化了他的精神成长记忆;最终,修女玛丽亚嬷嬷一番“神启”让杰普顿悟。

在此要特别描述下玛丽亚嬷嬷的一段话,因为这是影片主题最直接的呈现。

玛丽亚问杰普道,“你为何不再写书了?

”吉普回答:“我在寻找一种伟大的美,但是找不到。

”玛丽亚再问:“你知道我为什么吃根茎么?

”吉普对这话感到莫名。

玛丽亚又补充了一句,“因为我知道根茎的重要性。

”根茎即是吉普最后获得的启示,这神赐的隐喻如他最后独白所阐释的,其实就是“隐藏在谎言之下的生活”,就是初恋女友当年在夜幕下让他看到的惊心动魄的掩藏在外衣之下的肉体真相之美。

在这条主线索之下,索伦蒂诺嵌入了大量风格形态各异、五彩多姿夹带吉光片羽的无边人生风景,以及所谓建筑在根茎之上的谎言。

首先,影片的展开方式就很显导演功力,索伦蒂诺安排了一个日本旅行团在白天游览罗马城古建筑的场景,这是一个观众很容易产生身份认同、较快进入状况的视点。

接着是一组女声集体合唱圣歌的场景,还没等观众流连完这充满历史庄严感的场景,影片即刻就跳入了夜色中的嘉年华狂欢舞会。

随后我们就看到了与主线索貌似无关的大量光怪陆离、神秘诡异的场景与角色:开场纪念杰普生日而举办的嘉年华舞会;让人无法理解的整容治疗;艺术品收藏家的暴躁女儿随手涂鸦创作“抽象画”;反讽意味极为强烈的葬礼;居住在隔壁的邻居被警察逮捕,原来他居然是潜逃了十年的通缉犯;与法国女星芬妮•阿尔丹(Fanny Ardant)扮演的优雅女子街头偶然的邂逅;玛丽亚嬷嬷吹了一口仙气赶跑了迁徙之旅中短暂栖息在阳台上的仙鹤;热爱普罗斯特、契柯夫的精神病男孩;在街头喧哗的中国人、在餐馆饮食的神秘阿拉伯人、在迪斯科舞厅狂舞的墨西哥人。

而这些片段之间的组接以及片段本身的构建,往往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有头无尾。

像杰普与拉蒙娜的关系,刚才杰普还在说明天带你去看海怪,下一段场景就又跳到了另外一个片段,而拉蒙娜这条线也永远断掉了。

当然,作为一部意大利电影,并且是一部与传统意大利电影至少在表层上有关联的意大利电影,视觉方面的突出亮点自然不能忽略。

索伦蒂诺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擅长视觉构造的导演,在《明星总理》(Il Divo)中,他用极端外显的移动摄影风格去构筑讽刺性的情感效果,无比惊艳。

在本片中,开场伊始索伦蒂诺就用一连串角度变幻各异的移动摄影镜头组合而成的蒙太奇,让观众以一种类似伊文思《雨》开场的诗意感觉进入了罗马城。

本片的移动摄影与《明星总理》一样占据了很高的比重,但绝大部分镜头的用意并非展现与杰普有关的主观心理状态(有一个闪回性质的童年时在花园中嬉戏的移动镜头非常美),也与时间维度有关的悬念-惊奇-满足模式无关,而是与主体无关的独立运动,目的是不断地改变空间结构,并且形成一种独特的节奏感,一切还都是与美感的构筑有关。

在开场狂欢舞会的戏码中,索伦蒂诺会让镜头慢下来,直至超慢速度的推到杰普面前,展现出一个狂欢中别样的独立于众人、独属于杰普个人的宁静化、孤独化的感悟时刻。

动与静的调适,也是影片节奏的重要特征。

除了移动摄影之外,影片另一大特色,就是夜戏占了很高的比例,这使得所有的灯光都变成了舞台光(顶光、侧光尤其多),所有的角色都变成了罗马城的演员。

影片中的天气绝大部分时刻都是晴天,骄阳下的罗马显得气势恢宏。

片中唯一的一场雨戏是象征性的,那是发生在杰普听说了初恋情人去世的消息之后,两个男人的悲戚眼泪化作了纷飞的雨水。

如前文所说,整部影片索伦蒂诺在御用摄影师Luca Bigazzi的帮助下,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在阐释着美的潜力,美的可能性。

就我个人看来,感觉最精妙的是杰普在楼梯口与前来拜访的伊莉萨丈夫攀谈的那场戏。

对方告诉杰普,伊莉萨不幸在昨天去世了,这个消息让两个同时深爱过这个女人的男人陷入到哀伤之中,这时视觉透视的中心是一个由楼梯扶手卷曲而成略显扭曲的“心”型构图,而整个场景的画面条线,也呈现出了弧形状。

如此婉转、细腻充满艺术直觉依靠着对生活万物(这是实景拍摄)深入体肤,化入心灵的观察创造出来的美妙场景,真的是只有在传统经典意大利电影中才可看到。

另外一个让我感觉别有匠心,具备非凡感染力的场景是一个月亮升起的镜头。

背景声是杰普在用讽刺口吻谈论即将参加的葬礼,画面中呈现的是缓缓升起的月亮,当独白说道“很多人觉得葬礼是个偶然事件,没有任何规则可言,这不是事实……”,月亮忽然展开了双翼,变成了一架冲上云霄的飞机,可以说这是典型的意大利式的甚至费里尼式的幽默。

在影片中扮演杰普的托尼•瑟维洛(Toni Servillo),他是当今意大利家喻户晓的明星,是那种变色龙型的演员,任何角色他都能轻松的灵魂附体。

索伦蒂诺在《明星总理》中与瑟维洛有过极为精彩的合作。

对比下两部电影中瑟维洛反差极大的形象,就可以见识到他惊人的演技。

一个是极为沉默、内敛、奸猾的政客,一个是极为洒脱、超然、感性的艺术家。

有不少人还将杰普与《甜蜜的生活》中马斯楚安尼扮演的记者相比,但其实这两个角色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渐渐地找到创作的灵感、领悟到创作的真谛,后者则是沉沦于甜蜜的生活不可自拔,在性格方面后者也有着更多的无奈、自嘲的特质。

而本片美中不足的地方恰恰就是杰普这角色过于超然潇洒的精神特质,毕竟他在影片中是以渐悟的方式完成了心灵与灵魂的升华,洞悉了美与生活的真相。

他由始至终始终如一的精神状态,使得最后的感悟高潮没有把情绪升到顶端,那种豁然开朗的无限欢喜显得不那么绝对。

纯粹,不是这部影片所要追求的状态。

如今的意大利电影百般凋零,每年出品的佳作寥寥无几,如果再要回到1960年代那种电影文艺复兴时代的盛况已绝无可能,但传统意大利电影宏大丰富多变的艺术资源万万不可丢弃。

至少《绝美之城》就证明了,一旦意大利电影人能够准确、耐心地找到他们传统资源中最适合自己利用的那个部分,他们仍然能够拍出堪称伟大的作品。

原载《虹膜》2013年十一月下(第六期)http://magazine.tangcha.tc/iris/app(IOS系统)或 http://www.wandoujia.com/apps/tc.tangcha.book

 6 ) 绝美之城▎一场出自想象的旅行

一场出自想象的旅行Manchi「摩尔甫斯放映室出品」= 第一期:罗马,罗马 =这不只是一座关于城市的电影,绝美之城也只是译名。

LA GRANDE BELEEZA, THE GREAT BEAUTY.名字里无关罗马,只有绝美。

罗马,这座永恒之城,这座活在回忆里和往昔美好中的城市,只是作为一个合适的背景,帮助我们和男主人公吉普一起,去完成一场心灵的旅行,完成一场对于美好的探索与回归。

而这其中,交杂着太多缠绕的意象与隐喻,也渗透着各种原始的生命体悟。

我们会不断地随着主人公的内心飘乎,迷失,彷徨,深思,被世界的各种表象所迷乱,但最终,只要守住根,终究会从凌乱中抽离,在闭上眼之后,找到内心最初的美好。

况且,从电影最开始,导演就告诉了我们。

“旅行十分有益,使人浮想联翩,其余一切只是失望和厌倦,我们的旅行完全出自想象,这就是它的力量所在。

我们的旅行从生到死,人和牲畜,城市和事物,都出自想象,这是部小说,只是个虚构的故事。

利特雷说的绝不会错,况且所有的人都会想象,只要闭上眼,它就在生活的另一面。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茫茫黑夜漫游》是的,这是一场完全出自想象的旅行,只要闭上眼,它就在生活的另一面。

只是,我们还没来得及闭上眼,就被一声炮响打断,然后就不由分说地被卷进了生活的漩涡。

就像40十年前的吉普,第一篇小说取得巨大的成功后,26岁来到罗马,很快在意识到之前就陷入高雅奢侈的漩涡。

然后就一直这样活到了65岁。

在65岁的生日party上,我们看到吉普点燃一支烟,从狂欢纵欲的人群中慢慢抽离出来,脱离着浮华的空虚,面对镜头。

“你人生中真正最喜爱的是什么”“女人”“老人家里的气味”吉普注定是敏感的,注定成为作家,注定成为吉普·甘巴德拉。

正因为他的敏感,我们才会有这一次浮想联翩的旅行,从空虚中出发,回归到心灵。

他说,自己并不只想过奢侈的生活,想做上流社会的王者,并且成功了,不仅仅想参加派对, 想拥有击败他人的权利。

的确,他做到了。

他在采访(伪)表演艺术家吉普赛女郎时,用犀利的问题毫不留情地戳破她故作神秘的“共鸣”,成功地击败了她;在聚集上流社会人士的沙龙中,他用不体面的事实揭露了自视清高的斯特凡的虚伪和做作,成功地击败了她;在邀请了圣徒玛利亚和红衣主教的晚餐会中,他欲言又止的提问让只谈论烹饪的看似荒诞的红衣主教十分难堪,成功地击败了他。

是的,他拥有击败他人的权利,那又怎样呢?

在亲友离去之后,他不还是在草地的舞会中牵起了曾经嗤鼻的斯特凡的手,相依共舞,庆幸还能一起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在主教即将驱车离去之时,他不还是想请主教解答他心中的关于精神和信仰的迷惑,想驱走心中的魔障,在主教一番“驱魔施法”之后,望着车子离去一片怅然。

在拥有奢侈的生活,和击败他人的权利之后,他依然在寻找,寻找另一样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作为一个作家,吉普的敏感让他有时能比他人更加清醒地看待这浑浑噩噩的生活。

他看到自己生活的无意义。

“看看这些人,这野蛮的生活,这就是我的生活,什么都不是”他也看到罗马的一落千丈。

一群上流社会的精英们,在酒精和音乐中迷醉,在派对搭着哪也去不了的火车,消耗着往日的财富,在狂欢中衰靡;背景则是古罗马的斗兽场,残破的古迹叙述着罗马往日的辉煌,也映射着旧日罗马堕落的贵族在斗兽场里消耗的那些多余的旺盛的精力,一如如今的新贵们,何其讽刺。

然而他也是时刻在迷茫,在焦虑,在困惑。

在电影中,不断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再写书。

在不同阶段,他给出不同的回答。

而这个问题,作为电影中由主人公吉普出发的一条情感主线,也牵起他整个对美好领悟的过程。

第一次是和脱衣舞女郎雷蒙娜的交谈。

她谈到她的第一次,然后问他问什么不再写书。

他说:“我晚上总是出去玩,罗马让人荒废太多时间,让人分心,而写作需要专注和安静,而且我靠灵感写作。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可以说他懒,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则是他想写的太多或者还没找到他要写的东西。

随后,他谈起他自己的第一次,谈起他的初恋伊莉莎,在那一座小岛上,他们推搡式的羞涩的初吻,讲到初吻过后,伊莉莎退后一步,然后说。

在这里吉普重复了几遍“然后说”,没能继续讲下去。

即便如此,这里吉普已经开始踏上这段重寻美好的旅程。

而这段旅程开始的起点便是在脱衣舞吧初识雷蒙娜的一番对话:“有个家庭很美好”“但我不想因为美好就停下脚步”吉普沉默良久,觉得自己老了。

从这里开始,吉普开始思考一直要找寻的美好。

也是从认识雷蒙娜开始,他跟朋友谈起打算重新开始写书。

雷蒙娜在party上看着有极高艺术天赋的小女孩被迫哭着在画廊主面前作画,心里十分难过,拉起吉普离去,而其他人仍然在场默默地看着。

雷蒙娜虽然是脱衣舞女郎,但她内心仍然保有童真般地善良,隐忍,和对美好的不止步的追寻,犹如一股清流,注入吉普已经待得太久的这个麻木的上流社会。

随后,吉普带着雷蒙娜找到钥匙管理者打开一扇扇门,看到罗马封存的绝美的建筑,罗马往昔美好的回忆。

这里钥匙和门的喻义不言自明。

雷蒙娜犹如开启吉普内心封存的美好的一把钥匙,引导吉普去叩开40年前那扇门--门后即是吉普关于初恋的回忆,青涩而纯真。

而吉普在一次谈话中暧昧地透露写第一本书算是在热恋之时,不难推测那正是和初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第二次是在他最好的朋友剧作家普罗迪离开罗马后,在他家里的派对上。

他坐在一旁与女佣聊起不再写书的原因。

“福楼拜想写一本什么都不讲的书,但是他失败了,我能做到么?

”这回答渗透着虚无主义的思想,人不可能跳过所有现世生活的苦痛,直接跳入虚无,而一部小说也同样如此。

电影进行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吉普的身边一切都在死去。

它的初恋,那些比他年轻的人们--被哲学的问题和死亡的恐惧困扰的安德烈,拥有迷人肉体但却身患绝症的雷蒙娜,还有他眼前所有的事情--最好朋友普罗迪的告别,邻居的被捕,安德烈妈妈约拉从这个圈子的撤离。

周围太多事物的消亡令他感到痛苦,他甚至荒唐地请求变戏法的朋友像变走那一头长颈鹿一样让他也消失,越过死亡的重负,直接走向虚无。

但是这不可能实现,一切只是个戏法。

似乎一切事情的结束都是死亡,但是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新生的即将来临。

侏儒女主编的一番话带领整个电影进入下一个高潮。

“你很痛苦,而且很不明白”“小吉普”“为什么叫我小吉普,好多年没人这么叫我了”“因为作为朋友,需要时不时地让你的朋友感觉到自己还像个孩子”女主编说需要让吉普感觉自己还像个孩子。

因为孩子总是纯洁的,善良的,美好的,不受污染的。

这里女主编再次唤醒吉普内心封存的美好。

儿童,作为纯洁美好的意象总是反复出现在电影里,从最开始修道院里的嬉戏打闹的孩子们,到神庙里和吉普问答“你是谁,你谁也不是”的小女孩,再到女主编和吉普的对话,“我怎么让你觉得像小女孩”“我每天都这样觉得,60年来我一直以这样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在这之前的场景中总是在白昼与黑夜间快速的转换,从清晨鸟鸣,阳光洒落森林,到夜晚音乐喧嚣,酒精弥漫派对;而吉普也在清醒与麻木之间徘徊。

但是从这里开始,他即将走向自我救赎和回归的终点。

第三次则是在吉普与圣徒修女玛利亚之间展开。

吉普在晨曦中醒来,看到阳台站满了向西迁徙中途休息的火烈鸟,修女玛利亚安定的坐在阳台中间。

“为什么你再也没有写书”“我想寻找更美好的事物,可是没有找到”“你知不知道我为什么只吃菜根?

因为根非常重要”玛利亚吹了一口气,火烈鸟全部飞走。

吉普怔怔地看着这惊人的一幕。

没有找到更美好的事物,这才是他没有再写书的真正的理由。

而玛利亚的话对于吉普对内心封存的美好的回归更是起到进一步的提升作用,关于根的重要性让吉普深思。

对于他来说,根即是初恋时的那份青涩纯真的美好,是他卷入上流社会奢侈颓废的漩涡之后消失不见的美好,是人生初期阶段不受污染的赤子之心。

晨曦预示着新一天的来临,也预示着黑夜代表的死亡之后太阳的重新升起,预示着新生。

最后一段我们看到那一片吉普经常在天花板上看到的海,象征着和初恋在一起的美好的那一晚的那片海。

吉普坐在游艇上,驶向那座和初恋在一起度过那晚的小岛。

这里吉普内心的航行转化成为外部世界的真正意义上的航行,二者结合为一体,影片即将达到高潮。

与此同时,圣徒修女玛利亚艰难爬上圣阶。

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蒙太奇中显露得异常深刻。

伊莉莎退后几步说,我有东西要给你看,于是展示了她年轻而美好的身体。

至此,吉普完成对内心美好的回归,完成对根的找寻。

他一直在外面寻找美好,其实就美好就是藏在他灵魂深处的那颗赤子之心。

小岛上切换回现在的吉普,开始总结,同时画面切换到圣徒爬上最后一个台阶。

至此吉普的心灵之旅与自我救赎得以完成。

通常事情的结束都是死亡,但首先有生命潜藏在这个那个当中,说也说不完。

其实早已在喧哗中落定,寂静便是情感爱也是恐惧,绝美的光芒,野性而无常那些艰辛悲惨,和痛苦的人性,都埋在生而为人的困窘之下,说也说不完其上都不过是浮华云烟。

我不在意浮华。

所以,这就是小说的开始。

最终,这不过是个戏法,对,只是个戏法。

最后一幕,伊莉莎转过头,看着吉普。

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在结束中开始。

最终,这只不过是个戏法。

后记:吉普两次在电影里谈到,福楼拜想写一部什么都不讲的小说,但是失败了,不知道导演是不是也想拍一部什么都不讲的电影。

但事实上,整部电影里意象庞杂,可以讲的东西太多。

不管是罗马的宗教,文化,历史;还是人性,生命,死亡,电影里的人物间的讨论和画面中的隐喻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若是写起来想必也没有尽头。

电影中很多细节都值得玩味,比如海水的意象。

在西方,水象征着流动的生命力,也象征着感性与欲望,电影中多次出现涌动的海面和浅蓝的游泳池,每一次似乎都有所喻指。

而纵观整个电影结构,导演也在前后多处进行呼应。

电影的配乐简直美轮美奂,而每一次音乐的响起都如歌剧一般推动着电影的发展。

 7 ) 浪漫的谎言(美是奴役)

来源:严肃写作,拒绝媚俗我们站在无限的一点,在时间上,在我们的记忆上,过去往往很近,未来又渺不可测,而现时,一个最飘忽最刹那的断片,用它不可靠的外形,极其容易混淆我们真实的寻觅。

——李健吾《福楼拜评传》罗马的辉煌成为过去,布尔乔亚们一跃进入上流社会,启蒙运动留下浅薄的理性头脑,给了他们不信上帝的傲慢与勇气,浪漫主义曾经是激情,是希望,如今沦为媚俗的工具。

索伦蒂诺学来了反讽和游戏,只是他不再面对无限。

别尔嘉耶夫说美会奴役人,La grande Bellezza 就是证明。

La grande Bellezza应该被翻译成“大美”/“伟大的美”/“绝美”,而不应该是“绝美之城”。

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索伦蒂诺和它的主角捷普一样,对待现代生活既享受又厌恶,失落是真的,虚无也是真的。

嘲讽女艺术家故作神秘和女作家伪善,是出于清醒的意识和真诚的努力;自嘲昔日的创作、和周遭人同病相怜,是因为改变不了处境而假装悲悯;怀罗马的旧,怀初恋的旧,是为了想象美曾经存在过,而斯美已逝,昨是今非。

失落的是美吗?

不,是真。

过去两个世纪里主要的文学运动都意欲把握“生活”的“真相”(或者说“事情本来的样子”)。

福楼拜作为现代小说的鼻祖,厌恶媚俗,警惕移情,充分意识到文学虚构的真假性,并第一次让文体/风格本身变成了写小说的一个问题。

从此之后,作家们很难再像比他稍早一点的巴尔扎克以及此前的小说家一样,只顾闷头写作,而不问真实与否。

现代小说中发生的关于写作自觉性的新意识,在二十世纪50年代末以后大规模地影响了欧洲的艺术电影创作,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通过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法国新浪潮电影,尽可能地探索了电影能够表现的现实性题材和现实性电影语言。

现实主义繁荣之后往往伴随对现实主义的反思,后一种现实主义永远在质疑前一种现实主义的真实性,电影的现实主义也不例外。

稍后,我们看到了阿兰·罗布·格里耶编剧、阿伦·雷乃执导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和安东尼奥尼的《放大》进行媒介自反,费里尼在《八部半》里借主角圭多之口提出:他想拍一部绝对诚实的电影,等等。

所有这些尝试盖源于这些作家和艺术家敬畏真相和真实性。

福楼拜把爱玛·包法利写死了,不是因为他残忍(福楼拜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不是因为他无法帮爱玛找到“绝对之美”了,而是他意识到美是深渊,美安慰不了人:“… …这是一个有着变坏了的性格,一个属于虚伪的诗与虚伪的情感的女人。

不过最初我倒想把她写成圣女,在乡间居住,辛苦到老,终于进入神秘主义的境界、梦想的热情的境界。

这最初的计划,我保存下来的只有四周的环境(景物和人物也足够暗淡的),还有就是颜色。

同时为了故事更加易于了解而且有趣(有趣的真正的意义)起见,我创造了一个接近人性的女主角、一个通常所见的女人。

”(福楼拜语,摘自《福楼拜评传》)索伦蒂诺学来了福楼拜对视觉的崇拜、对观看方式的执念、精确控制的视觉扫荡,以及他的尖酸刻薄,但这部电影在最核心处违背了福楼拜的理念,《包法利夫人》中对美学生活的反思在这里却走向了它的反面——美的神秘化。

电影开头流畅的摄影机运动和“神圣简约主义”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来自精心的视听安排和场面调度。

很快,日本观光客轰然倒地。

按照索伦蒂诺的说法:“美中有危险的东西,很可能招致死亡。

”多么肤浅而神秘的对美的理解!

结尾处,吹走火烈鸟、靠吃菜根过活的老修女朝着圣阶往上爬,之前寻美不得、怅然若失的捷普摇身变成盖茨比,月光女神就是绿光,成了他回不去的乡愁。

福楼拜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很难做到自欺;更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不信任形象,认为理念才是实体。

然而,作为天然和形象为伍的艺术家,他选择把美学本身当成宗教——而不是美的对象,哪怕是想象出来的对象。

福楼拜在早期曾提出要写一本“什么也不讲”“文笔即一切”的书(索伦蒂诺受其启发想要拍一部“什么也不讲”的电影),但后来他凭借强烈的自觉,悬崖勒马,挽住了这种极端的倾向——一条走向颓废的道路:“一个人太爱文笔,就有看不见自己写什么的目的的危险!

”(福楼拜语,摘自《福楼拜评传》) 福楼拜固执如熊,他被困在形象和观念之间,想要确定词与其所指物间必然而透明的联系。

一个医生的儿子,没有游戏的精神,他忽视了一个来自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概念——假设的可信性/可能性:可能性是一场保卫可信的想象,同不可信所作的斗争。

索伦蒂诺的创作远没有到这个地步,他把福楼拜当成教条,La grande Bellezza 中唯一真实的情感是对真实的怀疑,可最后连这也守不住了。

捷普以为在想象中保留一束绝美的光,就能安慰人生的虚无。

其实,他不过是再次重蹈了浪漫主义的覆辙——助长了一种虚伪的情感。

李健吾:《福楼拜评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童明:《现代性赋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英】詹姆斯·伍德:《小说机杼》,黄远帆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英】詹姆斯·伍德:《破格》,黄远帆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德】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卫茂平译,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8 ) 罗马,索伦蒂诺和其他

我年轻时乱写的。

不值得一看————————绝美之城,它是有趣的,聪明的,好看的,自然也趋近[无限美丽]。

在美的角度,它快达到不可想像的高度了;它也不可能失败,它是天才索伦蒂诺,意大利国宝级摄影师Luca Bigazzi,超九百万欧元预算的结晶。

但是意大利人也说,这是索伦蒂诺给外国人拍的电影,戏谑它不美,是“绝丑之城“:”La Grande Bruttezza”(The Great Ugliness)。

我想:对于此片的喜好程度,一部分取决于你是否了解罗马;我去过罗马,但它令我疲惫,我也不足够懂它。

所以,我羡慕影片中所呈现的那个半知半解,却伟大的罗马,我拥抱它。

但如若你足够了解罗马,或者你觉得这不是你心中的那个唯一的罗马,便当又是另一回事了。

(一)罗马罗马景深大,却还费解。

原因,用巴黎作比较来说的话,巴黎以小见大,是“她”,人走路,萦纡在迷宫的琐绪,投身现代性精致的启蒙。

铁塔,罗浮宫,马莱悠晃的小道,奥斯曼平坦的歌剧院,是嵌套心和眼都想象过的熟悉,是人马中各抒己见。

但罗马大,荣光和骸迹都大,大得照不得自身,又噎住不敢造次的小小思想。

我暂不说伍迪艾伦的罗马,这究竟是伍迪艾伦,不是罗马;但道是:对巴黎浮光掠影,是印象派一笑;而对罗马,和影片一般,却要遭致批评。

我也想挽救罗马,因为它的当代性是如此悱恻,和历史的粗体字撞击,明明是当代,却怎的不合时宜,又呈现时空轻重的失衡。

——所以我怀疑索罗蒂诺在片中安插的当代性元素,连罗马人也说,罗马不是这样的,也不存在这样的罗马。

我对乔说,你带我回到罗马吧。

他说:是的,至少一个礼拜。

一定要和一个了解罗马的人,在罗马。

罗马的突出和隐匿都深,我第一次去罗马,就被“吃”掉了,结合片子说,它也缺乏对游客的培养。

我们看看意大利人对片子的一个诟病:比如在斗兽场旁边,他们都知道那些不动产是公家,政府的,不可能被区区Jep Gamberdella开垦利用;片中的特色角色极多,但确不存在这干人等于罗马,这样生活。

用广角的语言和气阔去构置一座城市是野心,也多是吃力不讨好的,但对于之中城市人最犯忌的一条,就是虚假。

这种虚假不仅仅在于确不存在的简单体现,也在于缺乏内省的联系,譬如,确实存在因为家道中落可以租赁而向朋友显耀的贵族,罗马人都清楚,但是如果这种体现只是导演偶然的择取,却缺乏与其他元素内在性的联系和某种会于心的理解,那么对于城中人来说,这种展示仍然是虚假的,无意义的。

但是这些,游客们显然不清不楚,这种无知性导致的观影差异,也就显而易见了。

(二)索伦蒂诺影片中有个角色,在Jep Gambardella和Romona在夜晚的山上约会的时候,他打开了并不能被打开的博物馆的大门,并拥有开启所有罗马心脏的金钥匙环。

——这个人,就好像是索罗蒂诺的一个化身,意大利人说,“这是他拥有无边权利以后的一次谵妄”,来体现他是如何用自己的权利,去打开平时对公众关闭的门。

另外,索罗蒂诺在影片中对费里尼的摹仿/致敬令人感到吃惊:情爱的元素且略去不谈,宗教和马戏团的元素及两者吊诡又惊奇的结合,再至无主情节和单线性的时间叙事结构,都和费里尼如出一辙,无外乎人言其就如“费里尼附体”了。

但除却对于其摄影的阐扬,其他的比较则多为批评了:意大利的网评中有人说“昆汀从B级片中汲取灵感吸收元素,拍出一流的暴力美学片;索伦蒂诺从大师级的佳作提取(如费里尼),却最终拍出二流的影片”。

也并非全无道理。

费里尼作为副导演及编剧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到后来《甜美的生活》和《罗马风情画》,都收到广泛的赞誉,把费里尼和罗马的名字绑在一起,是因为他懂罗马,但是在此片中,如果我们承认它的内在广角是受它的呈现者——影片中Jep Gamberdella的视角所限,亦即他的性情和他自认无意义的生活组成,那也必须承认,在这种状况下,这种“肤浅性”,也是对呈现他的呈现者——索伦蒂诺所暗示和投射出的某种腐败和自限的具体表现。

“肤浅”这个词是有趣的,因为是从意大利人身上所发出的接受到。

因为是意大利人本身,在针砭和申讨索罗蒂诺的“肤浅”。

这种声讨首先,是暴露了一种对集权展示的通病的痛恨心态,但这一点实属平常,就象我们对待张艺谋和他的《英雄》一样,导演在成名以后,也会出现此类的作品;但针对这种声讨的另一点,却是基于欧洲人的一种矛盾心理,那就是“肤浅”对于“集权肤浅”的一种仇视:一种对于“肤浅”的共存性,和个人达不到”集权肤浅“的一个基本事实,搅乱了这个感情心理。

说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在准备去影院看此片之前,乔曾经拒绝去看,理由是”索罗蒂诺侵占了青年艺术家的资源和机会“。

对于此片的投入制作,索罗蒂诺是将近一千万欧,而他为了他的第一个长片,预算仅是二十万,难望其涯岸,却仍然极不容易。

经纪人说,”这个剧本有最好的故事,最好的人物,对话,幽默,我真不能相信找不到投资的制片方,我放弃了,我再找一个月,这是最后期限,如果再没有结果,我就去新西兰,因为这说明这个国家已经没有指望,连这样的本子都没有人再有兴趣,说明电影产业已经败落。

“,所以,从经济和心理的角度来说,恐怕他们对此片也会产生异议,”如果我有同样的资金,就不会只拍一部象印在旅游局明信片上,走马观花,仅仅展示自己权利的罗马风情片了“。

当然,如果真的碰到索伦蒂诺,”我当然会表示我的尊敬,当然会恭敬地和他握手“, 毕竟,“索伦蒂诺有我所想要拥有的一切”。

(三) 卡司和其他问题饰演Ramona和Orietta的Sabrina Ferilli和Isabella Ferrari,都是上一代的sex icon。

前者的全裸海报遍及青少男的卧墙,后者到今天都有惊罕的美丽。

(但Ferrari也坦白和索伦蒂诺的合作并不是愉快的经历,他已经不再专注演员,也不和他们探讨剧情或者聊天。

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谈及对她定型后发型的不满意,直接并且是并不礼貌的方式,为此她再不得不据他的喜好使用假发来摄制本片。

),加之导演御用的Toni Servillo,意大利家喻户晓的演员,导演及编剧Carlo Verdone,还有各种个性/人气演员/名人的加盟,简直是一个有权,钱,名人的大集合,真的是不出彩也难。

这里也就不一一赘述了。

这是一部有”问题“的电影(problematic),但是看一部有疑问的电影,往往更能借鉴从而产生思考,能够从其问题性出发,提出新的疑问,或者破解以上的两者。

看《绝美之城》时产生的几个疑问,我还没办法给出一个单声部的答案,先记录在此,也便以后对它的扩充,调整和举证:1 一部并不被其”局内人“”墙中人“所认同的电影(在这里的表现为罗马人,或者,广义的意大利人),却在外国人,外人,国际上受到赞誉的电影,也就是,在认识和经验论上受到先见差异的电影,应该更好和确要地来欣赏,看待和审评它?

2 对于费里尼式写作和剧本的探讨。

3 罗马和当代——最后我和乔,都决定再去看一遍。

因为抛掉前面所述种种,它实在太美了。

 9 ) 《绝美之城》语录摘要

我花了整个夏天I spent all my summers为九月做准备making plans for September.没有更远的计划Not any Ionger.如今我的夏天都用来回忆Now I spend the summer remembering the good intentions那些已经消逝的善意which vanished.一部分是因为倦怠一部分是因为大意In part because of Iaziness, in part because of carelessness.怀旧有什么不好?

What's wrong with feeling nostalgic?这是对未来毫无信念的人It's the only distraction唯一能给予的消遣left for those who've no faith in the future!没有雨...Without rain...8月要结束了August is coming to an end9月还没有开始and September isn't arriving.而我如此平凡And I'm so ordinary!可是无需担忧But there's no need to worry.没事的会好的It's all right, it's okay.

 10 ) 因为我们不想假模假式还自得其乐

福楼拜想写一部什么也没说的书,影片中几次提到这点。

导演拍了一部什么也没说的电影,却什么都说了,真、伪、美、丑都在“什么也没说”中带了出来。

很多人说这是一部装逼片,我觉得这没什么,看到装逼那就是装逼好了,想看点别的就看点别的,看一部片,每个人都有自己想看到什么的权利。

导演在讲述生命之美的同时,啪啪啪的打着装逼者的耳光。

高潮有两段。

男主Jep去采访一个装神弄鬼、故弄玄虚博掌声的艺术家,Jep问她平时读什么书,艺术家说她不读书,她以共鸣为生,男主问“你的共鸣是什么”,艺术家说共鸣的诗意是无法用粗俗的语言来描述的,男主不被艺术家的云山雾罩所迷惑,一直追问“我就想知道你的共鸣是什么”,艺术家崩溃,发飙,因为除了装神弄鬼,她无法说出具体的东西来——用粗俗的语言也不行,不是她不想,是她真的不行。

男主在家庭聚会上轻飘飘的回击一个装逼的女性朋友。

女性朋友吹嘘自己的爱国使命感,吹嘘自己和男人的感情,吹嘘自己写了11本小说还写过党史,吹嘘自己是个做出伟大牺牲的母亲。

男主说这位朋友假,吹牛是为了掩饰脆弱:“我们在场的人都假,但不像你,我们就说些废话,扯些蛋,因为我们不想假模假式还自得其乐”女性朋友回击,说她说的真的,不是假话,不是装逼,一定要男主说个明白,号称自己是有种的女人扛得住。

男主说,我可扛不住“有种的女人”既然你要自找,那我就说吧。

然后Jep就慢悠悠的轻飘飘的说了。

你上学时的爱国使命感不见得有多少,但你的另一项使命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就是你在大学厕所里爱干的那事儿。

你写党... ...史,因为你当时是领袖的情妇。

你的11本小说,靠政党资助的小破出版社发行,下属的狗屎党报审核。

我没说我的中篇小说好到哪去,(你说的这点)我倒同意。

你和尤西比奥的关系,什么关系,尤西比奥爱的是佐丹奴,谁不知道,爱了多少年了,每天一起吃中饭。

就像一对爱人甜蜜地坐树下,你都一直睁只眼闭只眼。

你对孩子的奉献,所谓的什么牺牲。

你整周都在工作,每天晚上都出去玩,连毒贩子都周一不出门,你照样出去玩,你什么时候陪过孩子?

放长假的时候也没陪过,何况你还有个管家,一个侍应,一个厨子,一个送孩子上学的司机,三个保姆,你倒说说,你何时何地做出什么牺牲了?

这些就是我说的假话和脆弱。

你53岁了,跟我们一样过着残破的生活,你不该高高在上,狗眼看人低,而是应该跟我们有同感,我们都在绝望的边缘,能做的是照看彼此,陪伴彼此,开开玩笑,你觉得呢?

刚才还耻高气扬的女性朋友竟无言以对,起身愤然离去。

我为什么要摘这两段呢。

因为创作者必须是见过顶级的装逼犯了,才能对各种装逼犯回击得如此透骨,枪枪要害,想回击都没地儿下嘴。

在我看来,这当然不是个装逼片,这是个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的片。

我有时候会打趣熟人朋友:拉倒吧你,你连装逼是什么都没看全呢,别逮着你没经历过的事情就说别人装逼,里面发生的事情你见不着,那是因为你连门都进不去,你快别逗了。

从这点上我也是特喜欢姜文的,他说:不按照大V们的审美来,就要挨骂,那就骂吧。

《绝美之城》短评

生于幻象,路过死亡,心怀惆怅。有的人爱的深,眨眼已是隔世。有的人爱的浅,却念念难忘。

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活透了也没劲,还是傻点好。

11分钟前
  • 大顺
  • 力荐

看10分钟和40分钟没区别的片子 西装笔挺的老人 浮华散去的早不是欧洲中心的古老城市 蛋蛋的忧桑呀

13分钟前
  • 33米兰
  • 较差

唯美的镜头描述了浮华的罗马,但是内容真的像打碎的琉璃,虽然色彩鲜艳但是感觉缺乏以线串联的内容

17分钟前
  • scheung38
  • 较差

绝美之城,唯爱永生

22分钟前
  • 火山边缘
  • 很差

荒淫无度的美,漫无边际的空虚。美到了极致也就空虚到了极致。反正我很喜欢。

26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暂时不深懂你的美

31分钟前
  • 心生
  • 较差

意识流

32分钟前
  • 知觉
  • 较差

意大利似乎很盛产那些擅长表现闲到要研究茴字32种写法的上流阶层或家族的导演啊,所有的美丽定格在浮夸和虚空,上帝视角全开,却徒留老男人紧绷的无力感,充满了四十不惑男人的臆想。整个故事看似晦涩实则造作,一颗星不服来辩

37分钟前
  • 梦多
  • 还行

没看懂连情绪在“绝美的摄影之下”也没进去。整个一架空的狂欢,看不见的城市。

42分钟前
  • 看好唷
  • 还行

绝美之城,行为艺术之城。仪式感的生活看起来没那么糟糕。这绝不是一部装逼之作,如果硬要说的话,那就只能说装的还不够,如果到位了,逼格还会高一些。

47分钟前
  • 汉隆剃刀
  • 力荐

我竟然把它看完了!!!中间多少次想关了啊。。。中间到葬礼才有点看明白,到了Maria修女出来的时候又不明白了(合着没明白多少啊)。男主气质很棒。我还是适合剧情片。不过有时间还是去看下八部半好了。。。

49分钟前
  • Otocolobus
  • 较差

二倍速全程,

51分钟前
  • 130211
  • 较差

值得拉片几遍…2013必看…一个骚老头的苦闷心灵史…剪辑如流云,行在罗马城,将镜头拼成华丽意识流…罗马如一面镜,美景—暗室、“高大上”—“假恶丑”、衰颓—厌世—尖刻—怀旧,一次魔术—几度亡故或告别,开始转身,其实罗马之美早已在心间扎根,终经圣徒启示,萌发新芽…

56分钟前
  • 大炎
  • 力荐

肯定不象费里尼的罗马吧 不然我怎么有耐心看完

59分钟前
  • 黄小米
  • 推荐

整部电影就像一出华丽的咏叹调,唯美诗意还有些许惆怅,摄影、配乐和意大利的美景都美的让人窒息,关于虚无的琐屑故事已经变得无关紧要,情绪、氛围、环境、回忆和感觉之类的东西变得比故事更加能激起情绪,保罗·索伦蒂诺这次的尝试给人的感觉就像看泰伦斯·马利克拍意识流和回忆。★★★★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深知有精致逸乐放纵的性格因子,若身在其中定沉溺不已。所以拍得再美也不可流连,人生走下去是个做减法的过程,在乎的只有紧要几件事。海明威不是说过外表越清减,内心越富足。别人羡慕盛年,我羡慕张爱玲的晚年。

1小时前
  • 浮一大白
  • 还行

如同罗马这座城市一样恢弘奢靡,华美颓败,将时间凝滞其中,最后一切化为虚空。探讨的议题也是如此,生命的意义和美,最后一切皆为虚妄。令我想起在罗马游弋的日子,甚是怀念啊。3.5.

1小时前
  • 薄荷清柚
  • 还行

硬盘里放了很久,下了很大决心才坚持看完了,但片尾演职员表那个应该是极度牛逼的镜头还差两分钟终于没能hold住。除导演和编剧外(当然,是同一人),其它所有均臻于极品。所以,这一切莫非就是他想表达的东西?类似传说中罗马皇宫盛宴,吃了吐,吐了吃。奢华淫靡到极致,但空虚无聊也到极点。

1小时前
  • 胖三儿
  • 很差

逼格真高一星满上呵呵呵

1小时前
  • Augenstern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