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节目的主持人正就税率改革与听众进行连线,这时一个自称住在首尔昌信洞的普通工人朴鲁圭打入电话,谁知连线无法单方面由电台方面中断,愤怒的朴鲁圭继续抱怨,并扬言炸掉汉江大桥。
尹英华不以为然,进而怂恿对方想做就做,谁知话音刚落,窗外的麻浦大桥便炸作废墟。
大惊失色的尹英华很快冷静下来,他决定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打一次事业的翻身仗。
在他的主持下,针对恐怖分子的连线直播就此展开,无关良知的节目拉开帷幕
电影整体构思不错,但是有关恐怖分子的情节太扯了,扯的都狗血了!
情节乱七八糟,首先一个小男孩恐怖分子,到哪去弄那么多炸药,达到剧中的爆破,估计也得几百吨tnt,就算他弄到了,布置几百吨炸药不被人发觉是绝对不可能的,还有一个小破孩居然有能把高科技耳机炸药布置在演播厅,试问他能做到?
还有当演播厅被恐怖渗透,并炸死了公安部长,整个媒体和安全部门无动于衷?也没采取必要措施,真是令人崩溃。
还有就恐怖分子拿的那个破遥控器,整个国家机器当成摆设,束手无策,更是扯上加扯,用一个军用级别的无线电干扰,就可以是某个区域被屏蔽进而无法遥控炸弹,他们也不做。
最扯的是恐怖分子杀了他么多无辜百姓包括他媳妇,他居然爱心泛滥到还要救恐怖分子,总是还有很多扯的地方,数不胜数,综上所述,这部电影的情节实在是太烂了
本片的格局很小,人物很少,但却讲述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宏大故事,其情节紧张刺激,让观众屏息视、毫无片刻放松(或快进)的想法,且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令人深思。
影片讲述了一位自称有冤屈要申诉的“恐怖分子”朴鲁圭,炸掉了电视台附近的麻浦大桥,并以继续炸死大桥上的人质为要挟,要求总统亲自到电视台向他道歉,同时,电视台的主播尹英华开始与“恐怖分子”连线直播,试图以这场独家且高收视率的直播节目,来重返事业高峰。
本片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主题层面,都值得称道,或者说,它的技术和所想要表达的主题,真正做到了相得益彰。
从人性的角度讲,每个人心中都有鬼,既然大家都不干净,那又何必以五十步笑百步呢,主播曾经行贿,现在又为了自己的发展延迟报警,他的领导为了收视率不惜一切,政府一味选择敷衍逃避,恐怖袭击者为了一句道歉导致了无辜者死亡。
每个人的利益出发点不同,立场不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似乎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情有可原,社会本该如此,认真你就输了。
突然想起了以前杭州的七十码事件,有人骂那个值班交警,有人骂公安局领导,有人骂肇事者他妈, 只是因为事不关己,所以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一旦牵涉到自己利益,那么你会发现,你就是曾经自己最讨厌的那一类人。
因为河正宇才找这个电影来看。
然后发现脑回路有点不够用,这部评分巨高的电影,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完全看不懂,逻辑根本不通的吗?
是不是我傻了。
- -#。
电影讲述一个发生在棒子国的恐袭事件。
恐怖分子以电视台现场连线的方式,用人质和爆炸物要挟韩国总统对社会不公正事件进行现场道歉。
电视主播受到炸弹威胁(耳机里有炸弹)不得已顺着恐怖分子说话。
警方早已查到恐怖分子行踪,却想掩人耳目击毙犯罪分子,而不是抓捕带来后续公关上的麻烦,所以政府希望激怒恐怖分子让人质死掉这样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杀人了。
结局是人质全死了。
恐怖分子被杀,主播作为替罪羊被灭口。
说实话韩国电影的政治尺度这么大,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国不相上下。
河正宇的演技精湛到其他人都变成路人甲。
小投入电影,故事却很新颖。
但并不足以弥补逻辑上的硬伤啊。
就不说直播恐怖袭击,主播直接和犯罪分子对话这种事现实中有没有可行性。
单说犯罪分子方面,犯罪分子是一个20岁左右的少年,他是水泥工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死于工伤,他质疑政府救援不力,心生不满,是没有背景的社会底层百姓。
1.犯罪分子究竟是怎么威胁到主播的,炸弹如何植入到主播的耳机中?
如何准确炸死警察局长炸伤女主播,除了有内线我想不出任何理由。
2.少年怎样准备的大量炸药还有炉火纯青的定点爆破技术,他先后爆破了两个大桥墩一幢高楼,第一次爆破可以做到无人员伤亡,第二次爆破成功扣留16名人质。
这是天才少年吗?
3.主播受到生命威胁时,他没有试图对任何工作人员暗示他的不得已。
不符合逻辑,也导致接下来的被误会。
4.总统为何拒不道歉,电影中说为了政府威信,犯罪分子一再说道歉就自首。
如果私下谈判到能理解,这可是现场直播,收视率达到87%,不道歉的结果导致人质全死,这样政府不是更失去威信和脸面吗?
不懂。
5.大厦将倾后,主播已知必死,为何与犯罪分子刚一碰面就决斗,还把他踹到掉楼下去,又开始后悔,要往回救。
拉拉扯扯之际被特警爆头,就不能好好坐下来谈谈心,再直播一下未解之谜吗。
6.人质既亡,犯罪分子已死,为什么还要搞主播。
电影说政府要转移视线,拉替罪羊。
可是这么大的事,主播能转移了吗。
很多地方都莫名其妙。
我觉得这个故事并没讲好,很可惜。
男主向那个女警察求助拆炸弹,女警察答应好了,但朝摄像头看了一眼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按照女警察的职业素养,她调一下摄像头就能查出来是谁给男主戴的耳机,顺下去说不定就抓到凶手了。
然鹅剧情并没有往这条线上走,而是像电视台那个老大预言的那样,人质死了才能结束…感觉有点东西,大概整部剧没人关心凶手是谁,到底为什么行凶,仅仅是为了面子跟台阶
《恐怖直播》跟奉俊昊的《雪国列车》上映日期撞车,《雪国列车》以61.7%的观影预售率领先仅有11.1%的《恐怖直播》,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前者是国际大作,后者只是小成本电影,且剧情从前期看是吸引力较少的,除了主演河正宇也再没有亮点。
但从电影主题上看,看完的观众应该都会承认这部电影带来的精神冲击力确实足够强大,目前票房持续走高,35亿韩元(约人民币2000万)的投入制作,上映6天就已经突破200万人次的观影,证明口碑才是硬道理。
河正宇作为唯一的主演,在一间新闻直播室里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完美的表演。
一间屋,小空间拍出了大格局,CG精致,惊险逼真;一个人,河正宇撑起了整台戏,多机位拍摄主角脸部情绪,密闭空间不无趣。
恰如其分的音乐配合出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让小小的直播间充满惊吓与变数,但这并不是一部单纯的犯罪片,主播尹英华跟炸弹匪徒思维清晰的对话下隐藏了太多的反社会情绪。
拒不道歉的冷漠总统,利用独家新闻上位的受贿主播,漠视生命只要收视率的冷血上司,嚣张无能最后被爆头的警察局长,除了那个拼在前线报道的尹英华前妻外,这部电影里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短短一个半小时把每个人的权欲人性展示的淋漓尽致,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立场和职位上极尽自私。
但是尹英华这个角色有过渡型的改变,他最后的举动是意料之外,一开始为了上位,他也是漠视人质的生命,以事不关己的心态面对这件事,但是后面经历了上司的绝情抛弃,同事的背叛爆料,政府的人身威胁,前妻的悲情丧命,他从一个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最后变成了一名抗争者,最后那奋力一按,确实又在情理之中。
作为韩国实力派演员的河正宇,从最初认识他的《追击者》到这部《恐怖直播》,他的演技一再的带给人惊喜,这次新闻主播一角,完全是靠外观形象和脸部表情来传递给观众情绪,从一开始的墨镜装酷,不修边幅,到希望利用独家新闻重回事业巅峰后的傲气自负,油头粉面,再到后面失控抓狂,眼红挠头,以致网友们吐槽道“河正宇已经神到可以用头发来演戏了”,这三个外形上的变化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也带动着后段剧情发展的紧张惊险。
自1984年开始,韩国政府开始废除电影事前审查制度,电影内容的政治钳制大为减少,韩影继《熔炉》《假日》之后,《恐怖直播》再次把自己黑出翔,它在大荧幕上赤裸裸的对官僚冷漠的控诉,对人性黑暗的解读让人羡慕,结合国内最近的几起社会事件,这部电影让中国中枪无数,反看那些要炸机场要炸居委会的,他们要的只是自己应得的权益和保障而已,连一句“对不起”都没奢望过,《熔炉》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法律,可是我们连拍这样电影的资格都没有,这样一对比,真的是一把心酸,感慨万千。
还是那句台词,“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
《恐怖直播》是一部商业电影,很多人对商业电影有偏见,要么一桶爆米花,要么是东西往观众脸上砸。
但如果据此认为,商业电影营养不高又不值一提的话,这样的判断也是错误。
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观众陷入到看电影的误区,看艺术电影的认为自己比看商业电影的高端,看商业电影的又认为看艺术电影的装叉。
实际上,一部电影只有好与坏,根本不需要区分商业和艺术,无所谓主流和独立。
单就看电影这回事,学会“艺术地看电影”才是重中之重。
扯这么多,它当然和《恐怖直播》有关,这部电影不仅有话题和现象,更有创作者的艺术追求。
除了开场不久的短暂离开和一些城市大全景,这部电影几乎把空间场景完全压缩和限制在演播室内,极其罕见。
就连结尾爆炸的惊人一幕,主人公都没有离开过房间,而是带着一种平静的笑容。
绝大多数商业电影都不敢这么玩,一来观众容易视觉疲惫,二来对剧作和演员的要求都很高。
结果,《恐怖直播》做到了,用电视直播的镜头切换来完成衔接,用特写和声音来制造紧张矛盾,在有限的时间内,爆发出最大的戏剧能量。
《恐怖直播》令日常生活变成一片空白,更没有出现好奇又惊恐的街头看客。
从广播节目开始,它就处于极端紧凑和忙乱不安的戏剧状态。
对主播尹英华来说,这就相当于屏蔽了他所有过往,并且他最终也没有离开过镜头。
他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正常人,他是中间调停方,需要和恐怖分子对话,个人私事也会被翻出来直播,哪怕只是充当阴谋论的一部分。
但换话说,只有在镜头前面,一个媒体人才是真实、生动跟鲜活的。
电影也告诉观众,媒体和媒体人无非是被后期加工编造出来的虚构形象,它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过滤后的集体意见反映,一个标签和符号。
表面上,媒体拥有足够多的话语空间,有批判曝光的自由,可面对国家机器,它终归是太过无力,任人玩弄。
很多韩国电影都翻出过陈年往事和无头悬案,借此来鞭挞政府,批判其专断独裁,草菅人命。
骂政府、对官僚体制感到失望,这些确实已经不新鲜了,但像《恐怖直播》这么抽筋剥皮,恨之入骨的,那还真是少见。
当走到恐怖袭击的地步,实际上,弱势一方已经放弃了对话的可能。
《恐怖直播》偏偏苦等一个象征性的总统道歉,不禁让人想到台北街头的洪仲丘案件,再不然还有英剧《黑镜》里面对政客的挖苦嘲笑。
影片并没有一味的反体制,更不是一上来就追求无政府主义的冲突暴乱。
很长一段时间内,尹英华都在努力尝试——哪怕这种努力是虚伪的,抱有媒体的天然嗅觉和功利心理,他还是希望能救下桥上的无辜人员(里头有他的前妻)。
他也抛出过健全法律、改变体制之类的苦口婆心,无奈并不奏效。
接连的挫败以及恐怖袭击和血腥场面的上演让他陷入心理崩溃,从而瓦解了他在一开始的固有人格,恢复到正常人的本性,同情、恐惧、机智、焦虑,五味杂陈,最后只能为自己说话。
甚至,他代替总统说了道歉,但这些都没有阻碍他也化身成一名恐怖分子。
就像杨德昌在1986年《恐怖分子》里说的,再正常的社会人,无论其外貌再没有危害性,他都可能会变成一名恐怖分子。
因为你实在不知道,灾难和厄运哪天会向你砸来。
不同在于,杨德昌是对中产阶级和台北生活失望,而《恐怖直播》是对整个社会,并没有具体实指。
当高楼大厦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压向韩国国会,置身其中的人们恐怕都无法脱离干系。
这也是周围现实常常上演的惨剧,所有人都坐在一趟疾行的列车,置身于一个火药桶,同时也面对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
或许就像贾樟柯说的,这是天注定。
你可知罪?
【mangazine|名牌】
-张小北老师说:「韩国电影中一直有一种东西,合适的时候叫『热血』,过量了就是『狗血』。
但从来没见过不足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实在说得太对。
深夜看完,千言万语。
刚刚起床,神清气爽,决定好生理上一理。
这是一部看完以后让人大气不能出,嘴巴里只想冒脏话的优秀类型片。
我愿意分三点来阐述我对「恐怖直播」的阐述。
(本篇回答涉及本片的大量剧透以及「追击者」、「黄海」的部分剧透,请斟酌再看)首先,这是一部非常规范以至精准的类型片。
开片基调明确得不能再明确:这就是一部好莱坞叙事的电影。
扑面而来的人物,第一分钟出现并贯穿到最后的干扰事件,接踵而来的抉择,典型的包袱设置。
在剧作上看,这部片子简直如同一本教科书里的范例。
一个掐一个准的情节点,而偏生——你他妈还真不能全猜中接下来他要玩什么?
四十分钟的情节点,你以为「绝对不能出现」的总统驾着防弹车来了,结果走下来一个咄咄逼人的警察厅长。
七十分钟的情节点,你以为「绝对不能垮」的大桥垮了。
这中间警察厅长身死,尹荣华被爆丑闻,总统到达,一个接一个招,全都是由人物推动事件,其手段之熟练,方法之高明,偏生又不落俗套,实在不让人不击节称快。
实在是精彩,实在是规范。
大量手持镜头,晃得让人窒息,踩着精准的节奏,人物迎来一个接一个来的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炸了还是没炸」这个大包袱贯穿前面整整七十分钟。
直到你以为最大的悬念终于揭开了——桥还是炸了,紧接着,三分钟内,JC 塔炸掉,迎着电视台,轰然倒塌。
人物好不容易撑过这一波,八十分钟,一个电话打来:「你耳朵里的那个炸弹,是假的。
」步步紧逼,步步进逼。
如果说在大桥蹋前,我还能空闲之余跟导演编剧斗智斗勇一下,直到此处,我已无法正常思考。
我迫切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我不想再揣测,因为足够精彩,足够牛逼。
它真是如此规范,而且达到的不是八十分的「良」,是九十分的「优」。
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能至如斯。
管中窥豹,一个「成型」的工业体系下生产出来的东西,已经不是「能把我们甩出多少条街」这种事情了,而是这中间,真的隔了个鸿沟。
作为出演空间压缩到演播室的一部电影,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是单靠河正宇炉火纯青的演技撑起来的。
至于河正宇本人,我对他的喜爱,简直让我恨不得通篇都拿来他叨逼。
从「追击者」的初见,当时河正宇演一个变态杀人狂。
懦弱、萎缩,沉默以至于窝囊。
直到最后被保释,一路冷漠而去,直到拿着铁锤砸向女主角。
骨子里的疯狂,内敛而暴烈。
如果说在「追击者」中,因为人物维度的单薄而被金允石抢去了风头,那么直到罗宏镇第二部长片「黄海」,同样是罗宏镇金允石河正宇的金三角,正式担纲主角大旗的河正宇再一次将我惊了一把。
如果说「追击者」中的河正宇只是把那种「内敛」演了出来,直到「黄海」,一个朝鲜族杀手,隐忍、残忍,还有骨子里那抹倔强,简直酣畅淋漓,印象深刻得让人想忘都忘不掉。
而就在此片,我终于确定,河正宇是枚大材,前途无限。
不同于「追击者」和「黄海」,还有金允石与之飚戏,在这部「恐怖直播」中,在河正宇身上,我终于得以正面地见识到他强悍的演技。
再也没有切切实实的对手戏,一个小小演播室,多机位逮住河正宇,龌龊、镇定、势利、失态、落魄而至于最后疯狂,河正宇在九十分钟中把尹荣华这个主播演得如此有血有肉,以至于这个读起来一点不利落的名字让我记到现在。
如果说片子的「好看」得益于他优秀的叙事,那么「他优秀的叙事」,功劳就归结到河正宇身上。
没有河正宇九十七分钟的搏命演出,只怕此片分数要大减。
「连头发都能用来演戏」,这句评语,真不是盖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是这部片子的「劲儿」。
在片子前十分钟,我以为他会是部如「王牌对王牌」般的只为好看的类型片。
而直到七十分钟处,大桥被炸毁,我突然发现我失去了方向,我不知道这部电影会滑向哪里。
因为我突然发现,「不对呀,乱套了。
」按照好莱坞的套路来——「大桥炸没炸掉一定最后才告诉你」——「女主角一定在结尾有浓墨重彩的表现」——「主角一定身有光环拯救世界」。
可是,高潮刚起,大桥炸了,女主角生死未明,而主角灰头土脸地在摇摇欲坠的演播大楼里,秘书长告诉他:「我们将需要一个替罪羔羊,就是你了。
」就在那一分钟,我终于隐隐发现,这部片子还像不单是为了「好看」,他精准、规范、优秀,而且,好像背负着什么。
紧接着尹荣华进行最后一次演播,而后与反派搏斗,一张之前警察厅长拿来威胁反派的纸张飘扬,包袱抖开,唯一的反派是一个青嫩的少年,满脸戾气,满脸委屈,满脸心酸。
生死一线,炸弹的遥控在少年手里,少年高挂悬崖,深渊万丈。
「找到目标,格杀勿论。
」狡兔死,走狗烹。
尹荣华这个龌龊、势利的主播捞起了少年:「为什么是我?
」「因为他只看你的节目。
」「为什么相信我?
」「因为他说没有理由,就是相信你说的话。
」两双手握在一起,碰的一声枪响。
就在这一刹那,那股电影藏了很久很久的「劲儿」终于出来了,汹涌地爆发。
你可以说是「对社会的控诉」,是「责任」,但归根结底,是一抹血,这抹血可以是在大桥上落下的父亲,可以是 SNC 优秀记者李智秀,同样可以是,落在少年身上的一声枪响。
这就是「劲儿」啊。
最后的最后,龌龊、势利的主播代替少年按下按钮。
一切化为飞灰。
为导演和河正宇鼓掌。
-
在实际观看之前,我对这部电影的认知仅限于标题的四个字:《恐怖直播》。
显然标题的前后两半分别指的是故事的内容和叙述的形式。
本以为“恐怖”是指手段恶劣而残暴的凶杀案件,“直播”是指个人发布的网络直播,没想到全都猜错了。
原来“恐怖”是恐怖袭击,而“直播”是传统电视新闻媒体。
看完电影,第一反应是,这真的值豆瓣电影TOP250的水平吗?不可否认,本片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的,至少整体观看体验不错。
作为一部广义的封闭空间电影,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主演河正宇精湛的演技,将男主播在这起事件中心境的多次变化演绎得非常清晰而有说服力。
说实话,一开始我很纠结给本片评分三星还是四星,随后我注意到评分系统中的说明:五星=力荐,四星=推荐,三星=还行。
于是我问问自己,我愿意向别人推荐这部影片吗?答案是不愿意的。
在一起观影完毕后,她评价说:“感觉这部电影表达的内容不够高级”。
我觉得这个说法虽然有点玄,但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如果用吃来打比方,这是一部辣味过重,以至于盖过了其他味道的电影,结局男主播引爆炸弹的那一幕尤为明显。
关注细节的话,会觉得影片有试图摆出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不同立场、不同选择的理由都有所陈述。
但是着墨决定性地倾向了黑政府的方向,其他的方向被挤压到几不可见。
这样的构造让我们需要对观影过程进行分情况讨论。
如果比较浅层地去看,这最终成为了一部爽片,甚至可以等价为网文界流行的打脸套路:男主播最后引爆炸弹,是对新闻中发布胜利宣言的政府的打脸。
这种用“大快人心”、“出了一口恶气”(何况竖起的靶子其现实意义高度存疑)来博取观众好感的做法,说一句“不够高级”,我想不冤。
而如果尽量避免情绪被裹挟,冷静地去分析欣赏影片表达的其他内容,可以是可以的。
但就是觉得浓度过低,执意为之,未免牵强。
我其实有点看不惯热度第二的短评:“能在电影院看这样影片的民众是幸福的。
”固然国内不能有如此黑化政府的影片出现,可至少就这部电影来说,它又有何必然的值得一看之处呢?其实如果说担心向别人推荐这部电影,他可能会被引导,产生不必要的对政府不满的情绪,我的理由倒不是这个。
毕竟我不想擅自低估他人的思维水平。
我不想推荐的实际理由更自私一些。
如果推荐这部电影,我可能会被认为是因为那些理由而喜欢本片,这种情况会让我很不爽。
而如果要附上一些观感来澄清这一点,这部片给我的收获又不值得花费这番时间和精力。
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过度了
什麽嘛 根本就沒那麼好看。恐怖分子致電電臺揚言要炸燬麻浦大橋 導播爲博收視率二踩線越界和匪徒達成協議做電視直播 結果卻完全不受控制 整個局面失控導致自己深陷囹圄。一套充滿諷刺的社會系電影 韓國人倒是很敢拍這樣的電影 這比中國電影強得多 但是這樣一部形而上的電影 眞的是很不對我胃口。
给你快感你要真实,给你真实你要升华,给你升华你说有bug。绝望就是你一直抱有一丝侥幸但是渐渐渐渐、渐渐渐渐你知道那点希望不会再来了,事情不可能变好了,结局不可能扭转了。所有的不确定里,唯有最后的坠落是确定的,心死了就不再动摇,我会记得坠落时那双眼睛传达出来的所有。
这种烂编剧都应该拖出去斩了,无法想象如此烂的一片这么高分
总统道个歉真难呀
抛开剧情构思不说,我没看懂是真的,中间几段云里雾里的。不过整体剧情还是很棒的,尤其是最后一幕主播按下炸弹,帅呆了。
一个20来岁的人能混充50来岁的人的声音还尼玛主播听不出来... ...
有必要打这么高的分嘛。。。也就立意好 本子根本站不住啊 随便找个人就能当本拉登?
紧张刺激却不够严密甚至让人反感
太过简单,毫无悬念。
有“愤青电影”这个类型吗……bug太多了
看完还是无比坚定的认为不管怎么样,都要在第一时间干掉恐怖分子,不听他们的故事,不然以后为了达成诉求得到关注,恐怖分子只会越来越多。但是想到最近马航的事情,我又迷茫了
986---这种题材拍好了太难,小韩及格了,实属不易----2013.09.15
逻辑破绽百出,动机牵强附会。空有激愤的姿态和伪装的正义。
几条人物站在自己立场各怀鬼胎,可是中间画面切换来去混乱死了,看不明白。
今年最好的韩国电影出现了,《恐怖直播》恐怖直播,绝对五星。韩国人再次一人之力对抗政府,在几十平方的演播室内,闪展腾挪,河正宇一个人撑起一部戏,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宛如911直播,悬念绷紧紧张到手心捏汗。韩国电影人用小成本好故事,再次告诉我们故事为王,其余是浮云,好莱坞快去买改编权吧!
我很生气,我现在很讨厌河正宇!
全手持镜头用在这里恰到好处,紧张气氛的营造力不亚于《彗星》。河正宇的演技我是服气的。这样的题材很容易让我看到肾上腺素激增,想挽起袖子拍一部黑暗电影。这样不好,不好。三一律不愧为古典戏剧美学的至高法则。
【A-】看到最后,男主按下那个按钮时,我的灵魂高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