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发长影评,《致允熙》这部电影下了很久了,一直放在电脑里没有看,害怕是一部致郁电影,天真的以为偶尔坚持不下去的我,需要看的是甜甜的百合剧、美美的百合CP,像加油站一样,给我空落落的糖箱加点糖分,就又可以满血上阵、抵抗现实,直到今天点开了这部电影,无法排解苦闷终于得以抒发。
故事从分开开始到重逢结束,20年的缺席,允熙和淳的生活有了太多彼此不了解的故事和无法分享的情绪,允熙的家庭压力、婚姻变故、生活负担让她看不到生活的色彩,淳面对家庭变故、世俗眼光,还在孤力抵抗,全都是彼此不知道的事,写下思念都怕给对方带来困扰。
“人活着总有那样的时候,忍受到无法再忍耐的时候。
”没有逃出家庭枷锁的允熙,顺从了家庭安排,努力扮演一个合格的妻子,只为了扮演一个不那么格格不入的女人,丈夫也好、女儿也罢,都走不进她封闭的内心,只有她自己知道,这都是她无法抗争的悲惨过去。
她既愧对真实的自己,又愧对丈夫女儿,最后终于在听到前夫结婚的消息时如释重负,这场本她不该参与的婚姻,还好没有把前夫拖累得太惨,他还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在日本生活的淳免不了还要面对各种“你为什么不结婚?
”的提问,凉子或许是想要从中得到淳的认同,认同她们是同一类人,换回来的却是淳的拒绝,也许是对凉子没有好感,淳只是建议她隐忍地活着,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
淳在姑姑面前并不避讳允熙两个字,对其他人再没提过一星半点,克制住自己,把真实的自己藏在信里,这也是姑姑的拥抱里满满的心疼,也是因为心疼淳的克制,把她忍受到无法再忍耐的时候都没有寄出的信投进了邮箱。
允熙特地跑去淳的家想要见上一面,却又不敢想见,看到有人开门,飞也似的逃跑了,铺垫了许久的重逢终于在新春的安排下得以实现。
其实两个人擦肩而过之前就已经认出了彼此,淳定住的那一刻,表情从轻松到凝重,情绪表达得很到位,也许淳记得的还是20年前样貌清纯的允熙,对迎面走来的这个中年妇女样貌并不是那么熟悉,但是她知道这个人就是允熙,允熙听到轻唤后低头舒了口气,回头想要用轻松的表情来面对,却看到淳错愕的表情,她再也伪装不下去了,饱含着泪水开心的笑了,两个人轻轻点头,你的思念我都收到了。
“雪什么时候才能停呢?
”就像思念什么时候才会终止呢?
“停不下来呀,像一种魔咒,下完雪打扫完,不久又会下雪。
”感谢片中的姑姑和新春这样善良而美好的人物,现实也许也有。
我和我的初恋有过单纯美好的三年,在大学校园里天真地谈着恋爱,工作后分手了,被分手的我总觉得应该有个好好的告别,便开始写类似于信的日记,想着也许哪一天写满了再寄出,没想到被妈妈看到了,一把撕了个精光,也是那个时候起,我决心离开老家。
几年后明明都按照我们当初规划来到了同一座城市,两个相邻的区,失去了恋人的身份,我又想见到她,也害怕见到她,一别8年后,她会是什么样子呢?
肯定早已结婚生子了吧!
应该也是家庭幸福吧!
今年30岁的我在被各方催婚,看这部影片之前我还在思考,以前出柜是因为有另一半日子有奔头,现在虽然孤身一人但也不想被迫结婚,淳的一番话给了我答案——隐忍地活着,我们无法强迫自己去喜欢不喜欢的人,但我们听过自己遇到喜欢的人时的心跳,不愿意妥协,就只能隐忍地活下去。
在《致允熙》这部电影里面,有很多相互照应的情节。
新春问允熙结婚以前的情人,允熙回答说情人身上有股清香的味道,这一段照应淳问姑姑在结婚前的恋人;淳和姑姑的拥抱,照应后来新春和男友景秀的拥抱;淳向姑姑讲述自己在父母离婚的时候为什么选择母亲,和在电影的开端新春讲述为什么在父母离婚的时候选择了允熙相照应......这些前后相照应的片段,形成了一个回环,让电影里角色表现出来的情绪逐渐沉淀。
影片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就是允熙向新春要打火机,新春发现自己抽烟的秘密早已被母亲知晓,而允熙抽烟的事实也就如此“坦白”在女儿面前。
新春问母亲可不可以给她一根烟,结果自然是被母亲拒绝。
而一向不拍人像的新春,在那一刻,拍了正在抽烟的母亲。
大概是一周前,刚看完一部韩国LGBT题材的电影《季节与季节之间》,讲述了一个女高中生爱上一个变性姐姐的故事,看得有点虐心。
今天在圣诞节凌晨,偶然从友邻的广播动态里看到了这部,立刻被海报所吸引,于是就赶紧下载观看。
比起《季节》,《致允熙》的故事显得含蓄了很多,而且海报上两位女性的站位也非常符合影片所传达出来的克制的情感。
我不确定要不要把这部电影归类到les,它几乎没有正面描写两个女人如何相爱的情节和镜头,但在这个凛冽冬日里,这个欲说还休的爱情故事依旧让人触动。
季节与季节之间 (2019)7.22019 / 韩国 / 剧情 同性 / 金準植 / 李英珍 尹惠利冬日的小樽,银装素裹,新春偷偷带着男友,和母亲允熙来此地旅行。
二十多年前的那对地下恋人,如今已分隔日韩两地。
一封封信件中藏匿着一段久违的牵挂和思念,短暂的旅途中,她慢慢揭开了这段被雪藏的感情。
在新春的撮合下,两位昔日的爱人终于得以相见,至此电影也进入尾声。
作为一部爱情电影,导演却十分吝啬地只交代了一个重逢的场景,前面九十多分钟积压的情绪在结尾的相遇后匆匆收场。
这种讲述方式让人感觉在看《情书》,节奏舒缓,气质也非常的“日系”。
过去二十年间,允熙始终带着面具和伪装生活,她嫁人育女,在世俗的捆绑下耗尽自己的青春。
得知丈夫要结婚,她如释重负,这份“亏欠”终于不再需要去补偿。
女儿问允熙,“你为什么不谈个恋爱”,也许恋爱后不会像现在这样形单影只,而另一边,允熙在日本的初恋,被人问起同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但对允熙来说,对分隔两地的这对昔日恋人来说,无疑是揭开了心底的结痂。
允熙的脸上写满了孤单和落寞,每天机械地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工作,请假也要看脸色。
她的女儿活泼又充满灵气,这样更加衬托出允熙的孤助,她心底深埋的秘密如影随形,即使来到日本也无法坦然面对这份感情,只得在故人门前良久伫立又偷偷逃离,转身眼泪扑簌而下。
深沉的爱在沉默中低诉,是这部电影最动人的地方。
影片大量的篇幅都在母女二人无关紧要的旅行日常中缓缓流逝,楼宇间一撇而过的月亮、新春手上翻新的手套、民宿的暖炉与温泉、橘黄色的猫咪、 雪地里腾空而起的烟圈、胶片相机的快门声......一切都显得如此静谧,仿佛能听到允熙的呼吸,仿佛这段隐匿大雪之下的恋情就要重见天日。
这是他乡遇故人还是与过去做个了断,这种不显山不露水若即若离的感情最让人揪心。
本来没打算写这么多的,单纯是想贴几张截图,但总是对这种小众电影情有独钟,我们现实里也多多少少在逃避,而且越是逃避的东西,无论是不愿吐露的秘密,还是无法见光的感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酵,总有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下子像火山一样喷发。
小樽的雪依旧下个不停,这段感情是否会变得暗淡,已经无关紧要。
允熙回到韩国后开始投了新的简历,不久的将来她会经营属于自己的店,那个朝思暮想的人不再成为悲伤的回忆,生活总要翻开新的一页,停留在过去的遐思和潮水般的想念也会慢慢褪去,而那个曾经深爱的人也永久地镌刻进时光里,尘封在小樽的皑皑积雪下。
致允熙:过得还好吗?
想这样问你好久了。
你可能已经记不清我了,毕竟都过去20年了。
就是突然想让你知道我的消息,人活着不是总有这样的时候嘛,忍受到无法再忍耐的时候。
还记得我的父母吗?
常常吵架的他们在我二十岁的时候终究还是离婚了。
妈妈留在了韩国,而我跟着爸爸一起来到了日本。
来到日本后爸爸让我住在我姑姑家,偶尔也会和爸爸通电话,但现在这也变成不可能的事了,因为前不久他去世了。
不可笑吗?
平常我不管爸爸发生什么都会觉得无所谓,但这次多亏了爸爸,才能这样写信给你。
还记得我的姑姑吗?
就是我常和你提的姑姑雅子。
我现在和姑姑一起住在小樽。
姑姑和我很像,讨厌大声说话的人,讨厌喧闹的地方,甚至连喜欢万物沉睡的夜晚这一点都像。
姑姑很适合小樽的冬天,因为小樽的冬天只有雪与月,夜晚与宁静。
有时会有这样的想法——这里也很适合你的想法。
你肯定也会像我和雅子姑姑一样,非常喜欢这里。
有很长一段时间你都没有出现在我梦里,很奇怪吧,昨天我却梦到你了。
在偶尔梦见你的那一天,我都会给你写信,但是我没办法把这些信寄给已经结婚成家的你,所以想对你说的话渐渐积少成多。
每次都会像这样,仿佛这是我写给你的第一封信。
就这样踌躇不安,日复一日。
曾经的我很胆怯,从你身边逃跑了,现在也依然如此逃跑着。
不过没多久我又该像第一次一样,又重新给你写信了吧。
像不像傻瓜一样?
或许我还不够成熟,可能也许是这样没错。
不过无论怎样都好,我不再为写这封信的自己感到羞愧了。
允熙,你曾经是我憧憬的对象。
遇到你之后,我才意识到我是什么样的人。
有时候我也会想念韩国,想去我们一起住过的小区看看,也想去我们一起上学的学校看看。
想知道在韩国的妈妈过得好不好,也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
淳:过得好吗?
收到信就给你写了回信。
我不像你那样有文采,但我在远方也会为你爸爸祈福的。
我不觉得你的信会成为我的负担,我也一直会想起你,也很想知道你的消息。
和你一起度过的时光我感觉到很幸福,那样充实的人生不再。
让人难以相信的,竟成了恍如隔世。
那时,和你说分手,是我的真心话。
父母认为说爱你的我,是得病了,我要被迫往来于精神病院之间。
最后,我还是和哥哥介绍的男人早早结了婚。
我不想借这封信诉说我悲惨的过去。
我只能说,这是那时候无可避免发生的事情。
我也像你一样逃跑了。
淳啊,我一直觉得我的余生就是对我的惩罚,所以在无形中我一直在惩罚我自己。
你说你没有什么可觉得羞愧的,我也希望我对自己没有羞愧。
是啊,我们没有做错。
最后,和你说说我的女儿,名字是新春,马上要成为一名大学生了。
我想让她做到学无止境,不想再学为止。
信上虽有你家的地址,但不知道能不能寄给你,如果我能有这个勇气该多好。
就说到这吧,我的女儿快到家了,什么时候我才能对我的女儿说说关于你的事情呢。
我想鼓起勇气,我也可以鼓起勇气的。
以及,我仍旧做着有你的梦。
一封来自小樽的情书点燃一个自我毁灭女人的生命,也重新点燃了一份沉寂20年的拉拉之爱。
女人为了女儿选择孤独,女儿则搭起了女人的救赎之路。
105分钟的《致允熙》大概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不客气的说,只看剧情的话这部电影2倍也没有问题,不认真看极容易睡着。
多出来的时间,留给小樽清冷的雪夜、留给爱、留给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跟小樽的雪夜一样,电影安静、细腻。
全片大量采用定机位固定镜头拍摄,少数运动镜头也以平行视角缓慢推动,呈现一种画框式的电影质地。
悄摸摸陈述着故事与感情就在那里,等人做出行动去触发的机灵,还有一种雪、月与观众一起观看、体会她们故事的浪漫。
尽管看这部电影的理由是一部同性爱情片,但电影的野心不止于此。
仔细看不难发现与淳的相见只是旧允熙变成新允熙的一部分。
更多的是,在这趟救赎之旅中,允熙面对了自己不敢面对不愿面对的过去,有了反馈父权压迫的勇气,有了为梦想(不论是淳还是开餐馆)行动的勇气。
定机位拍摄带观众安静观赏,也有一种“万物看你恋爱”的触感,哈哈哈哈查了才发现导演与编剧任大炯是86年的狮子座。
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但男性导演能写出这样一部属于女性的电影,做出极度克制、细腻的情感表达属实意外。
情书、雪、月与火车 缓慢悠扬的配乐与女人念情书的声音成为这部电影的BGM。
情书,毫无意外象征两人20年后重新萌芽的感情。
两封情书,一封开启允熙的救赎之旅,一封结束这趟旅程开启新允熙的生活。
月, 象征着允熙与淳再次相见的进度。
全片出现5次,也均匀的将电影划分为5个乐章。
第一次,新春与允熙因为去小樽的事出现冲突。
此时的天空,只有一弯月牙,允熙并不愿意去,所以有了后来新春重新将信投入信箱让新允熙觉醒的情节。
第二次,出现在凉子与淳从宠物医院出来的夜晚。
年轻的喜欢同性的女性让淳想起了多年前的恋人。
此时阻碍两人在一起的父权已经消失(父亲过世),于是有了从小樽寄出的那封信,触发了后续一系列新春与允熙的行动。
月牙宽了一点点。
第三次,出现允熙过淳家门不过的那天。
虽然是满月,但笼罩上了一层云雾。
这个云雾是什么呢?
导演安排新春与允熙一起看到悄悄告诉了答案——允熙在意女儿的感受。
为什么第一次允熙没有见淳?
因为新春。
关于这点还有很多证据,例如1)去淳家,回去之后第一反应是叫新春,然后才敢释放自己的反应 2)淳也在聊,爸妈离婚的时候,考虑跟爸爸是因为妈妈只考虑淳,没有自己的人生 3)新春一开始就说,感觉我是你的累赘。
也是因为要消除顾虑,允熙与女儿的和解之旅正式开始。
第四次,出现在淳与雅子扫雪,允熙与新春打雪仗的夜晚。
清朗的月将满,一切水到渠成。
第二天新春就去见了淳。
第五次,允熙与淳见面的夜晚。
月满。
恋人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
电影中出现的还有烟,自己抽的烟是苦涩,独自度过的人生。
但跟你一起抽,就有了伴。
喜欢你就是把你捡来的手套补起来,学抽烟是为了陪你。
孤独的允熙,回家前会抽一支烟。
这个镜头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回家与新春争吵前,第二次是接到信前。
这是第二次。
电影中重复出现的意向还有火车。
片头起于火车,正片中每个火车的镜头都跟允熙一同出现。
火车或许是某种前进的意向。
也或许是时代与外部压力的意向。
电影镜头中,向右是往前,向左是退后。
电影开头镜头景色向左,暗喻这是一个面对过去的故事。
当允熙踏上去小樽的旅程,她的人生也随之前进。
图1 看到淳的信后失魂落魄。
背对镜头。
一如不被面对的过去。
那辆驶过的火车,好像时代,就这样将二人的情感,允熙的青春一笔带过。
图2 决定去小樽后的允熙,火车成了背景,这个女人终于开始笑了。
图3 到了小樽,火车道被雪掩埋。
而全片最重要的意向是雪,个人理解,雪,就是爱呀。
火车道被雪掩埋,允熙你的心,也留在小樽吧。
为什么这么理解,主要有三个理由:1)都是雪的小樽,也是允熙的爱所在 2)全片出现了两次“什么时候雪才会停?
”第一次是雅子问淳,雅子回答,“根本停不下来啊,像魔咒”——这不就是说的20年不褪色的爱吗?
第二次是淳问雅子,这次发生在淳与允熙见面之后,也像淳在问,我们未来会如何?
3)雪拍得这么美,怎么可能是负面意向??
7个镜头交待小樽,风景美如画。
最后火车驶来,也隐喻着火车要带允熙来了。
火车行驶方向向右,预示着这场温暖的救赎之旅。
电影中还有一个意向是“味道”,信纸的味道,爱人身上的味道。
用味道这个标记物,从雅子与允熙的口中述说刻在心底的爱。
这压抑的人生啊 “我一直觉得我的余生是对我的惩罚,所以在无形中我一直在惩罚我自己”,在给恋人的情书里,允熙这样写道。
自从离开淳,这个女人几乎dead inside。
这个年轻时动人的女人,转手变成食堂大妈(没有说大妈不好的意思)。
她轻描淡写的是,嫁给哥哥介绍的男人的事实。
家里为了让弟弟上学只让她上到高中的事实。
她因为被发现是同志送去精神病院的事实。
作为一个存在大量意向的电影,其主角同样具有着相当的象征意义。
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权的压迫,社会的不理解,为子女奉献的人生,被男性长辈安排的人生,几乎是典型东亚女性的写照。
与其说是《致允熙》,不如说是《致了不起的·坚韧的·迷人的·勇敢的·东亚女性》。
而电影中,允熙最终面对过去,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也是导演的美好期待吧。
两组明显对比的镜头,话题都是关于结婚、找个人一起过,隐喻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两人再次相遇的契机,也源于父权的消失 。
淳的父亲过世,允熙与前夫离婚,不再经常与哥哥接触。
拔剑四顾心茫然。
允熙决定踏上小樽之旅,光照进了这个女人的生命
离开家乡,也意味着告别父权的压迫,迎接新的生活。
从镜头语言可以看出,当允熙决定告别过去,男性的也从画面中被挡住了。
被挡住,意味着仍然存在,但允熙不去在意了。
只有年轻时候的允熙会拍照。
在举起相机的那刻,年轻的允熙活过来了。
冲冲冲。
允熙与淳 允熙与淳,年少时的恋人,因为出柜被拆散。
一人依家庭的旨意结婚生子,一人深柜,并且告诉年轻的女同,同样要深柜——代价太大了。
这是时代的伤痛。
表达一样主题的还有《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但是这么多年,依然爱着她啊。
相册里都是她,柜子里摆着的,是她拍的照片。
东亚女同真的很喜欢珍藏恋人的照片。
同样的情节见《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可能因为,看到她的照片,就想起了她,也想起了我们一同经历的青春吧。
过多的文字无法描述两人的感情,直接上原文吧。
淳人活着不是总有那样的时候嘛,忍受到无法再忍受的时候。
有时候会觉得你喜欢这里。
很长时间你都没有出现在我梦里,昨天却梦到你了。
偶尔梦到你的时候我会给你写信,但是没办法寄给已经成婚的你。
所以对你想说的话积少成多,每次都会像这样。
仿佛这是我写给你的第一封信。
曾经的我很胆怯,现在也依然如此逃跑着。
不过没多久我又该像第一次一样,又重新给你写信了吧。
或许我还不够成熟,可能或许这样是没错的。
不过无论怎样都好,我不再为写这封信的自己感到羞涩了。
允熙,你曾经是我憧憬的对象,遇到你之后,我才意识到我是什么样的人。
有时候我也会想念韩国,想去我们一起住过的小区看看,也想去我们一起上学的学校看看,想知道在韩国的妈妈过得好不好,也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
-允熙收到回信就给你写了信。
我不像你这样有文采,但我在远方也会为你爸爸祈福的。
我不觉得你的信会成为我的负担。
我也一直会想起你,也很想知道你的消息。
跟你在一起的时光我感到幸福。
那样充实的人生,让人难以相信竟恍如隔世。
那时候跟你说分手是我的真心话,父母认为说爱你的我,是得病了。
我被迫要往来于精神病院之间。
我最后还是跟哥哥介绍的男人早早的结了婚。
我不想借这封信述说我悲惨的过去,我只能说,这是那时候无可避免发生的事情。
我也像你一样逃跑了。
我跟他举行婚礼的那天,可笑的是我想起来的是你,被不认识的人的祝福,祈求离开这儿的你能幸福 。
我一直觉得我的余生是对我的惩罚,所以在无形中我一直在惩罚我自己,你说你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可羞愧的,我也希望我对自己没有羞愧,我们没有做错。
最后跟你说说我的女儿,名字叫新春,马上要成为一名大学生了。
我想让她做到学无止境,不想再学为止。
信上虽然有你家的地址,但不知道能不能寄给你,如果我有这个勇气该多好。
就说到这吧。
我女儿快到家了,什么时候跟我女儿说说关于你的事情呢?
我想鼓起勇气。
我也可以鼓起勇气的。
以及我依旧做着有你的梦。
允熙的第一个镜头与淳的第一个镜头。
你不在的日子,我过着怎样寂寥的人生啊。
孤独的我在想念你
导演很喜欢给两个人在相似场景下的镜头。
隐喻两个人在过着相同状态的人生。
平行镜头2
导演很喜欢给两人的平行镜头。
淳给允熙写信,转场是允熙在看都是淳的相册。
允熙的相册,都是淳
允熙抽着烟想象着见到了淳。
转场是淳跟人回忆自己学抽烟。
两个人是一起的吧。
对镜贴黄花
远远看你一眼。
不敢见你,怕控制不住我自己。
全片最高潮的两人见面的一场戏。
10个镜头,干干净净,工整有序。
20年的情感,就在眼睛里。
1)两人见到,仍然有他者在镜头中 2)允熙迟疑要不要转身 3)鼓起勇气 4)淳委屈巴巴 这组主要是中景镜头,交待场景与两人的位置关系。
镜头拉向中景。
交叉打双方镜头。
允熙的眼泪止不住了,也笑了。
淳的眼泪止不住了,也笑了。
以允熙的释然一笑结束这场戏。
镜头拉远,确认了彼此心意的两人,身边再无他者。
要不我说导演含蓄,连手都不给拉一个。
允熙与新春 尽管这是一部以女人之爱为主题的电影,但实际推动主线推进的是允熙与新春的母女之爱。
允熙爱着新春,但一直向女儿封闭自己。
女儿爱着母亲,但总觉得自己是母亲的累赘。
直到小樽的相处,打开心扉,母女在真正的走进了彼此真正的生活。
邮筒与新春,全剧最佳两大助攻。
新春抬头在看什么?
当然是清朗的满月。
在去小樽前,母女关系窒息。
镜头语言:女儿虽然跟妈妈一起生活,但其实跟爸爸反而更密切。
两个人回家前都要痛苦一下。
镜头来拍争执对话。
《羞耻》里兄妹争吵也是这么拍的。
到了小樽之后,母亲与女儿的关系逐步改善。
妈妈知道你有打火机。
只拍美好事物的女儿,第一次镜头里有了人。
是妈妈。
这里新春并不是第一时间接受妈妈的爱人是一个女人。
第一次去淳家踩点,新春气呼呼的走掉了。
但当在镜头里看到妈妈美丽的神韵的时候,像看到了年轻时的妈妈,于是带着爱与好奇,愿意多了解允熙一些。
于是她问了允熙,年轻时有没有喜欢的人?
母女的镜头越来越亲近。
画面人物关系越来越平等。
色调也越来越暖。
在小破旅馆,新春第一次了解了家庭带给允熙的苦难。
进一步理解允熙。
雪的意向是爱,完成和解的母女,在雪里聊天、拍照、打雪仗。
允熙告诉新春,小樽这里有我的朋友。
新春承认自己有男朋友。
母女像姐妹一样相处,述说自己的恋人。
至此,新春也接受了允熙喜欢女人的事实。
并决定帮妈妈与淳见面。
女儿促成了允熙与淳的见面。
也意味着女儿对淳与允熙的祝福。
同样是吃饭的镜头,到片尾两人的距离拉近,位置平等。
新春与景秀 为什么要设置新春与景秀的CP?
个人理解是这么苦涩的剧情,总要有一丝温情。
再一个就是形成对比,景秀与新春的年纪,正是淳与允熙相爱的年纪。
她们在一起的时候,也是给彼此拍照呀。
也是这么努力的相爱的啊。
同时景秀与新春明亮的关系,似乎也象征着,时代不太一样了。
快乐的小CP也有烦恼,新春嫌景秀没有对人生的规划,虽然男生很爱她,但是总有一丝不满意。
但随着参与母亲与淳的相遇,最后这个女孩似乎从母亲身上学会了什么是爱。
导演给景秀与新春同框镜头非常队。
整体两人的关系也如画面人物关系一样是Team。
对比两人左右关系很有意思,画面右边的是推进场景推进的主体。
1)景秀要带新春去兜风 2)新春烦恼允熙不去小樽 2)新春准备小樽之旅
没收打火机,是允熙表达爱的方式。
促成了母亲与淳的相见,新春也勇敢表达了自己的爱。
Girls support Girls故事的缘起是雅子寄出了淳的信,新春收到之后决心要与妈妈去小樽旅行。
在两位女性的帮助下,两位分隔20年的女性恋人重新见面了。
在过程中,无论是雅子还是新春,作为家人,都给了两位女主最大的善意、支持与包容。
也让允熙与淳有了拥抱爱,重新生活的勇气。
果然还是女人会心疼女人。
保送豆瓣“边界感”小组的两位助攻最后以片尾结尾。
紧张吗?
允熙手里拿的也许是简历,也需是给淳的信。
但无论是什么,我都相信,她已经拥有了面对的勇气。
虽然紧张,虽然生涩。
但还有什么比拥有勇气更重要吗?
这种汩汩流出的情感,太克制太隐忍。
这种娓娓道来的诉说,太窝心太迷人。
很喜欢。
无论是主角之间的心灵羁绊,
抑或是母女之间的逐渐走近,
再或是亲人之间的相互拥抱,
以及年轻情侣的可爱日常,
还有两方“僚机”的撮合试探,
甚至为人父母的最终告别,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线索是多么微妙啊。
时而隐隐绰绰、时而浓郁强烈。
一如小樽的冬天里,永远不停的雪与时隐时现的月。
最美的情话莫过于,我仍旧做着有你的梦。
这部电影的节奏太舒服了,像一汪清泉缓缓的从心底流淌而过,适合冬日的下午,泡上一壶茶,窝在被窝里静静看完。
看小樽的雪,看压抑了20年的情愫。
女主人公允熙那封或许并没寄出的信里说她的后半生就是她的折磨,她从未放过自己。
这场女儿刻意安排的相见之后,女儿要去首尔上大学,她也得以离开了那个束缚了她半生的地方。
开始尝试做想做的事,在饭店门口她终于露出了由衷的笑意。
她放过自己了,真好啊。
那困在各自故事里的我们,什么时候能跟自己和解呢?
“信末,我的梦里仍有你。
”常年下雪的日本小樽市和一段一直一直断不掉的思念。
二十年间身处无助时总会想起对方吧,想知道你最近过的怎么样,住什么样的房子,做什么工作..即使是知道你有了爱人家庭孩子,我同样会很高兴很高兴,只要你平安顺利幸福。
在电影的最后,允熙也要将自己写的信寄出,她说需要一些勇气要再勇敢一些…其实能渡过那样的时代允熙怎么能不算是勇敢。
被父母辱骂送进精神医院,不让家里女孩读大学,表示愧疚的礼物只有一台小相机,后来哥哥给她介绍了对象,她终于像千千万万的女性一样了,结婚生子。
而允熙心里却一直抵抗着承受着一切缠绕在一起痛苦,始终给纯留下位置,那是心里最柔软的位置。
然后在最美最灿烂的梦境里她们相遇携手看月亮然后一同淋雪到白头。
如果像这样,爱着几十年。
而我们就像老派那样见面,约会,散步,看看月亮。
后来想一想两个人虽然没有在一起,但是如今谁又能像她们一样,在心里一直依恋惦念着彼此,一直做着有对方的梦。
月亮无数次阴睛圆缺,而她们一牵挂,就是二十年。
而所有的爱就像小樽的雪不停歇,也像小樽的雪,一样纯白干净,一层一层的铺在路上,也铺在她们心里。
播客名就叫 女通讯录,聊了一集致允熙。
网易云音乐:分享#女通讯录#的声音《第八期《致允熙》》https://y.music.163.com/m/program?app_version=8.8.50&id=2513458356&userid=124847550&djId=124847550&dlt=0846 (@网易云音乐)小宇宙: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36a7ba6165a4944db49769b聊得非常丧的一期,可能是因为最近本身比较丧,聊得坐在莫哥家沙发上哭了出来。
(但电影还是很好看的!
(而且下一期已经录完了会很开心!
聊了聊东亚女同性恋,出柜,背景里有小区里大喇叭要求做核酸的声音,剪不掉,也算是时代背景音吧。
您是一位用情专一的人。
电影没有说明允熙离婚多少年(可能是我没注意到),但可以推测出离婚的原因。
你一直希望和允熙复婚,经常来允熙居住处看完她,虽然每次被责备。
您是一个善良的人。
允熙是净身出户的,住的是出租房(离婚是因为允熙,她自愿净身出户)。
一直希望母女俩过的好一点,“你可以不需要过得这么辛苦”,虽然离婚不是自己的责任,但你从来不责备允熙。
您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为了见前妻不至于遭她烦,戒烟戒酒。
烟酒估计也是离婚后,心情不佳导致的。
您是一个可怜的人。
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结婚,莫名其妙的被离婚,养大的女儿抚养权不归自己。
最后为了达成前期的愿望,找了一个容貌样子比允熙差好多(电影中女儿见父亲的时候出现过一次)的女的结婚,送请帖的时候,那个哭啊,对复婚无望的痛苦。
其實沒看多少就猜出了劇情發展,但並不是關於愛情,更多是關於女性的選擇(준和朋友喝酒時的表達、윤희重新開始),以及代際之間的女性情感。준實在是獨身女性的一種理想狀態了。(PS女兒男友的衣服居然和我同款lol)1225Cuenca
不做爱的拉拉是最好的拉拉
这时代,同性恋的电影普遍感情更真挚。
非常非常隐忍的电影,两封信的背景。
2020年看过却没标记..
“冬天的小樽 只有雪和月亮 夜晚和宁静 有时候会想 这个地方也很适合你”
二十年前那段克制而压抑的感情,终成为她们生命中永远走不出的荒寒凛冬。孤独的灵魂,隐秘的创口,无法言说和捡拾的爱,不敢寄出的信,逃不出的梦境,抵达不了的别处,疏离的现世关系,无以为继的婚姻,胶片中逐渐褪色的空镜头……都一一被各自放逐的生活所劫掠。再次相逢,恍若隔世,又宛如一场彼此的救赎。所有在她缺席的时光中独自跋涉的艰辛,都凝结成空气中漫漶的低沉音符,和两双泪眼迟滞又热切的相触。此时此刻,不再计较谁曾胆怯、谁仍逃离。感谢曾经相遇,让她认清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令生命的质地变得厚重。ps:开年看到的这两部LGBT都克制得恰到好处。如果说《致允熙》两人隔着的是世俗枷锁和道德捆绑,那么《菊石》剧终时定格的那个玻璃橱窗,是两人永远无法摧毁或穿透的阶层鸿沟。
兩人都好克制。看得我好緊張。最後能一起就好了。
只有东亚女同性恋才能拥有的梦
深柜谜语人
有些直白的爱比雪还重,有些深埋的情比爱还难舍难分
信尾“我也会梦到你”我宣布韩国是东亚三国最会拍女同的😭
自此 我们有了自己的《情书》
信件旁白细述着雪月旧事,情愫在时光深处悄然滋长。相遇之际,一切归于宁静。相机捕捉爱的瞬间,手套虽旧却温暖如新,调皮的香烟将思绪缭绕,爱人的味道让记忆永远鲜活。我的梦里有你,我的梦里也有你,热忱的告白如此暖心。不落俗套且高级的爱情电影,诧异于导演是位男性,竟将情感表达的如此细腻,富有层次。
相当日系的韩国女同片
“我梦见你了。”“我也会梦见你”。一段克制隐忍的同性之情,感怀的是时隔二十年,两人仍能心系彼此,还能有一个看似明朗的结局。在墙角偷望对方的戏码和金喜爱的眼泪略戳人。好想去感受一下冬天只有大雪和月亮的小樽啊。
我以为要翻拍《情书》呢,画面很美
雪下得大 人会欢腾,雪下得慢 人却会感觉冷,白皑皑的一大片一大片啊一大片,在重逢的日子里啊 你看看我 我和你说说话 很容易就心安了。没有你的日子其实我也不是不好 只是有了你我会更温暖 哪怕小樽的雪再大 我也不怕了 因为释怀了。
怪不得那么压抑,原来是姬圈的故事
太太太文艺了,内心深处的幽谧也太幽谧了,我悟性水平有限,没共情,主要是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