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自由党"的短评真是气不打一出来,阴阳怪气,拿什么墙内墙外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装什么高雅和睿智,有什么可装的?
人权和自由,什么是人权?
首先是生命权,没有生命谈什么"普世价值观"和" Freedom"?剧中那个老不死的警长明知此行凶多吉少,还收了所有人的钱带他们去所谓的自由之地,结果全TM在路上死了,要么被打死,要么被咬死,要不是黑人兄弟的特殊照顾,恐怕那个美女一家三口也难逃此劫,如果这也算奔向自由,这还真应了安吉丽娜朱莉的那句"他们虽然死了,但他们都自由了"。
😂如果您在国外端盘子洗碗享受着高人一等得待遇,那么我"恭喜"你,继续享受着,没必要拿出来臭显摆,有什么可装的。
不过我要告诉你,风水轮流转,此一时彼一时也,这个世界变化快着呢。
曾几何时,马可波罗开到中国,回国后告诉国人世界的东方遍地是黄金,当时也有很多人向往我们这里得生活,所以这个世界是在变化的,不急不急。
1883在我看来是超越黄石的,黄石更多的是权利的游戏的斗争,1883向我们呈现的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以,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残酷的炼狱,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人类社会虽然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但人类仍然无法摆脱大自然给我们设定的天然属性,那就是人并没有超凡脱俗,人始终还是动物的一种,是这个世界食物链的顶端,但人还是没有摆脱这个宿命,人始终还只是一种动物,依然无法挣脱大自然给我们设定的生存法则,那就是适者生存,我们仍然对死亡和未知充满恐惧,却似乎永远无法摆脱,这才是导演在向我们传达的他的想法。
以前金政委说过,美剧就是好看,你在看美剧的同时就顺带被西方的价值观洗脑,以前我觉得金政委有点说大了,一个破电视剧有这么严重嘛?
现在看来还真的是洗脑,以前我也被洗过脑,我是看过美剧"末日孤舰"后才发现,这TM不就是西方版抗日神剧吗?
这不就是西方版主旋律红色剧嘛?
所以别跟我说什么西方民主自由,媒体自由,该报道的他们会异口同声,不符合他们利益的西方所有媒体都会整齐划一的闭嘴,所以说谁也别说谁,都是一票货色。
吐槽完了,再重回说1883,制作精良,演员优秀,风景优美,可以说每一帧都可以拿来当桌面,期待1932!
艾尔莎的形象很特别。
她幸而是投胎在达顿家,幸而是她父母的女儿,也只有这样的父母能养出这样的女儿,但不是一定能养出这样的女儿。
她有遗传,也有自己的成长。
太稀有了。
因为你躲不开世界。
你想穿科曼奇人的马裤和背心,世界会逼着你穿勒紧脖子的白裙。
我甚至想,和拉科塔人误会之战中,如果艾尔莎没有换上白裙,还是穿科曼奇人的衣服,说不定因悲痛而疯狂的拉科塔人会听她解释误会。
艾尔莎应该前世是西部草原上的骏马,天空里的山鹰,她的天赋和思想,不受束缚。
爱就爱了,可以“悲痛得像个寡妇”,没几天也可以在龙卷风中和刚认识的科曼奇人拥吻。
“我允许我自己嫁给他。
”“他救了我2次,救了你丈夫2次,为什么我要上帝的允许才能和他结婚?
上帝已经派他来了。
”当在随时生随时死的残酷世界中行走,生死像龙卷风,把所有束缚、规则、礼仪、习俗卷走。
留下人类最纯净的感情,不一定是“好的”感情,但一定最纯净:最决绝的爱,最疯狂的恨,最无所顾忌的杀意,最深切的悲痛…这种爱恨,它根本就不在乎你怎么评价。
它就冷酷地站在西部的天地之间,嘲笑任何人的任何指指点点。
艾尔莎看懂了这一点,学会了这一点,跟从了这种召唤,成长为和西部气质完全契合的人类。
她是不是那个,你连做梦都不敢想的,另一个你自己。
下面就是我整理出的一些学习笔记,不多也不是特别好,如果大家觉得有什么要改进的欢迎留言呀1 sneak up (on sth./sb.) 悄悄走近;慢慢地接近
Sneak up一词很多人应该不陌生,就是蹑手蹑脚走的意思。
搭配on后面接人或物则是偷偷靠近某人或某物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当sneak up的主语是物时,则它的意思是:If an event or day sneaks up on you, it arrives before you are ready for it. (一个东西悄咪咪地到来就是出其不意了嘛)2 get by 勉强过活,勉强对付过去
Get可以和很多介词搭配而且有很多不同的意思Get by度过的难关通常是指某人勉强能够应对,再多就没有了的情况我们一起看看英文释义: to be able to live or deal with a situation with difficulty, usually by having just enough of something you need, such as money3 earn sb's love 得到.... 的爱
看到这个不经意就会想到earn money 赚钱。
当然这一组短语理解并不困难但我想另外补充个表达得到某人芳心的词组哈哈哈哈win one's heart/mind 也同样是表达得到爱戴、喜欢4 have second thoughts 犹豫;考虑一下
第二次思考second thoughts,顾名思义就是三思的意思,和think twice是同义词组,可以一起记忆5 give a shit about someone/something 在乎;关心
Give a shit about 关心、在乎........该词组带有贬义色彩,属于一种比较粗鲁的习语(从shit一词也可以看出)另外歪果仁可能会和give a fuck about ......替换,用词更粗鲁,一般在对骂或愤怒时候会用6 in the ground 入土;在地里
“现在他死了。
” in the ground顾名思义在地里,表示死了。
和它同为姊妹phrase的是on the ground,blankpink有一首歌名就是介个。
这个phrase就不能以貌取意了,它不是在地上的意思而是脚踏实地;根据实际情况的意思看看英文释义就懂了: In or at a location where the real work or action is happening, as opposed to observing or directing something from a distance.例句: We need to have reporters on the ground to cover the revolution in real time.7 babysit (孩子家长外出时)临时代为照看婴孩
该词有动词和名词两个词性。
作动词为照看,后可加宾语。
作名词有保姆的意思。
babysitter, baby sitter, baby-sitter都是表达该意思的写法,但连起来的最常见。
同时注意区分和nanny的区别,nanny意思为保姆,通常指长期的。
而babysitter是短期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这个复合词中多学习一个后缀sitter,关于该词根又一个说法:取了母鸡孵蛋的那个动词 a hen sits on (her eggs)的这层意思。
所以像house sitter(照看房子的人)和pet sitter(照看宠物的人)就不难理解啦,不过注意它们都表示短期的照看。
最后,这一集的结尾我觉得不错,蛮thought-provoking的,想分享给大家
有没有引起一点点思考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是第一集的,看完下来觉得总体很不错非常值得推荐。
美剧一般看《破产姐妹》那种情景剧比较多,看看这种比较正常的电视剧体验感也是足足的,而且画风和画质也有一点电影的感觉,里面的词和句不难而且认真看可以学到一大摞知识。
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去看看呀,说不定正在剧荒的你正需要呢哈哈哈哈哈。
若有收获,就点个赞吧883 |本文作者:Lori|审校编辑:Juliet
没有看过黄石,却被这一部1883给震撼到了,甚至为此去了解了一下美国历史的西进运动。
身为观众,感觉跟着达顿一家一起走了这一遭。
这是什么样的旅途啊,以天为席地为庐,波澜壮阔,有一种令人沉浸的残酷浪漫。
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他们又怎会踏上这样的旅途。
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新生,可能多多少少早已做好了死亡的准备。
就像最后黑人老哥的女友说的,这是他们身为自由人的选择,如果因此他们会死去,那么就让他们死去。
一路的披荆斩棘,让死亡仿佛都变成了麻木。
没想到Elsa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会选择永远留在这一片土地上。
可能俗世的束缚对她来说已经不能再忍耐哪怕一天。
这样广阔的天地美景,可以穿着牛仔装骑马驰骋,可以爱她所爱恨她所恨的,才真的是活着。
Captain简直是哲学家,有两段话我特别感动。
第一段是安慰男友丧生的Elsa,他说,你心爱的人一部分会跟你活在一起。
他们会看到你看到的世界,感受你的感受。
所以你要好好跟他们一起活下去。
我瞬间想到泰坦尼克号。
小时候的我并不能理解为什么Rose在失去Jack后还能独自结婚生子,过如此精彩的一生。
现在我懂了。
因为只有你还记得他,所以你要活着,连同他的那一份更精彩地活着。
另一段是安慰达顿的话。
他说我已经70多岁了,但你女儿比我爱的更浓烈,感受的自由更强烈。
她活的很好。
如果不得不失去,那至少曾经拥有过最美好的回忆。
看到评论里很多人诟病Elsa的多情,自我,甚至矫情等等。
大可不必。
在那样的环境下,要有怎样的思想和胆识,才能过的如Elsa这样潇洒率性。
她最终选择了自己的spot,葬身在她最爱的土地上。
虽然Sam已经等不回他的妻子。
要怎样才能不负此生。
还是更喜欢这个时代背景下的西部:“在这里没有枪,你会死的很惨”。
结合时代背景,新秩序伴随在武力的影响下重建。
美丽家园需要靠自己开拓.自由需要靠自己捍卫,而这些都需要勇气,我认为,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武德充沛。
说是黄石的前传,我想Dutton家族彪悍的家风就是在这里形成的吧[捂脸]上次这么肝剧还是2020年😉
如果纯粹以镜头语言取代Elsa自述部分,整剧长度缩短到8集,let the story tell itself,那么这部剧值得五星。
十年前我也许会喜欢这样的自述,十年后我也可能会重新喜欢上,但对于目前的我来说,这样的自述是违和的。
从形式上来说,也许有人会认为,镜头语言无法完全取代自述。
那么你是对的,then so be it。
这种完全的取代是没有必要的。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导演编剧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不允许观众和他们有丝毫的理解偏差,必须一字一句地叙述出来引导观众的理解。
我甚至感觉自己在看剧的同时听了一篇影评,并被这种影评剥夺了想象的空间。
当然,上述对镜头语言表现力的质疑,很大程度上也是严重的低估,甚至是对视觉表达形式的画蛇添足。
从内容上来说,自述反复地强调从城市到荒野的转变,以及女主对至今束缚她的那些文明观念的蔑视。
然而同时,她用着最文明,最精雕细琢的比喻和象征去叙述她的反叛,把西部旷野本身的粗粝都给稀释掉了。
如果放在回忆形式的文学作品中,这种违和感不会那么强烈,毕竟文字作品全篇的阅读都是流畅而静默的。
但当它出现在这样一部本身就充满着野性的戏剧张力的视觉作品中时,文字叙述就变得嘈杂起来。
我不怀疑她的那些感想的“真实性”,并且赞同那些感想对于角色塑造极为重要,只是导演表现这些感想的形式削弱了它们的真实性。
Elsa的角色塑造本身非常成功,她的陨落令人心碎,这不需要她自己来叙述。
老队长站在马车外默默看着昏迷中的她,这就足够了,每个观众都能深深共情,那种惋惜,那种伤痛。
我并非全盘否定自述,只是认为在这个特定的故事中,它需要一定的节制。
不能太过确切和饱满。
那些自述每个都像字斟句酌的结果,而字斟句酌不是闪电黄发的风格。
文艺作品将世间万物全部浪漫化的倾向总会有令人生厌的时候。
When you kill a thing, it makes you a little less man, a little more animal. Now we try to find the balance between them. That's all life is. That war between what you should become and what you could become. When you love somebody, you trade souls with them. They get a piece of yours, and you get a piece of theirs. But when your love dies, a little piece of you dies with them. That's why you hurt so bad. But that little piece of him is still inside you. Then he can use your eyes to see the world. So I'm taking my wife to the ocean. And I'm gonna sit on the beach, and let her see it. That was her dream. Then I'm going to see her. That's my dream.
泰勒·谢里丹导演的新作《黄石1883》被誉为是《黄石》系列的前作,虽然电视剧还没有完结,但此剧自从开播就广受好评,豆瓣9.4,烂番茄85%的新鲜度,imdb甚至高达9.1分。
在媒体评论这一方面,《芝加哥太阳报》更是盛赞此剧是自《孤鸽镇》30年以来最好的西部电视剧。
看过泰勒·谢尔丹导演之前作品如《黄石》、《金士顿市长》、《那些希望我死的人》、《猎凶风河谷》的小伙伴都知道,在泰勒·谢尔丹的影视作品中,导演把自己对西部世界的情节带入了作品当中,而导演作为民风淳朴的德克萨斯州的人,也并不避讳承认这一点,如果你留意他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的影视中总会出现对自然之力与人联系的思考或者哲理性的探讨。
《1883》作为《黄石》系列作品的前传,故事聚焦19世纪美国西进运动背景下,一群迁徙者和开拓者的旅途故事,故事主人公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达顿一家四人,远离田纳西的家乡,西行寻找适宜的定居点。
第二部分为受旅行队雇佣的保镖白发老头队长和黑人警探。
最后一部分为由吉普赛人和从欧洲移民到新大陆的德国人组成的迁移队伍。
《1883》之所以广受好评,还离不开它与历史的高度关联。
《1883》的核心故事描绘的是19世纪80年代人群西行的故事,那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搞清楚,这群人为什么不惜生命危险开启一段前途未知的旅程呢?
在南北战争时期,时任总统林肯签署了关于西部土地分配的法令,法令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凡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或符合入籍规定申请加入美国国籍的外国人,为了居住和耕种,免费或缴纳10美元登记费,即可领得不超过160英亩的西部国有土地作为份地。
耕种5年后,或5年内在宅地上居住满半年并按每英亩1.25美元缴纳费用者,所领取的土地即归其所有。
”——摘自百度百科。
这一法令大大加速了西进运动的进程,成千上万的东部人,欧洲移民,难民,和黑人在土地的诱惑之下,蜂拥而至,踏进了这块神秘又危险的领地。
《1883》力求对时代的真实还原,服装,道具与环境都呈现出浓浓的历史感氛围,怪不得被戏称为剧版的《荒野大镖客》。
宅地令广告
熙熙攘攘的西部小镇,沃斯堡镇是一行人的出发地
蒸汽机车横穿过大平原
路边叫卖杂货的小商贩
天花也是当时传染性极强的疾病车水马龙的小镇,站街的妓女,黄沙与灰尘飞舞的路面,人来人往的牛仔,强盗,农民,移民,警探,各色各样的人共聚于此,都希望能在西部得到好运与财富,而殊不知,自己即将踏入的是生存的竞技场,在这片原始的大地上,自然容纳不下弱者,只有强者方能存活。
《1883》在叙事上,采用穿插叙事,以女主的回忆录为主线,勾勒那段难忘的西行故事,顺滑的转场给观众带来了沉浸感和代入感。
女主艾尔莎的旁白为人物的内心情感做了丰富的解读,历史宏观与人物微观的体验结合,哲理性的探讨,恢宏的配乐给影视增添了一种庞大的史诗感。
谢尔丹导演对整体叙事节奏的把控也是十分平稳,节奏基本上很慢,在叙事中以平铺直叙为主,时不时穿插一些历史事件,每一幕都力争还原当时的时代。
《1883》里一些绝佳的镜头:
当然,光靠对历史的高度还原是远远不够的,《1883》之所以被称作为一部优秀的西部电视剧,还在于其对人类与自然价值观理念的探讨和解读。
在谢尔丹的作品中,导演似乎都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原始力量的敬畏之心,而这种理念恰巧是我们现代文明社会所缺乏的。
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人类也由原始的敬畏自然转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而这种贪婪的欲望换来的却是自然的惩罚: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接踵而至。
在《1883》的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在城市里面犯错,走路不顾马车,换来的只是车夫的咒骂和急停,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而在荒野,任何微小的错误就将让你失去一切。
”从城镇文明进入西部的旷野,逐渐远离了社会的规章制度,在蛮荒的世界中,一切都不是那么井然有序。
毒蛇、高温、渡河、这些看似细小的事物却成了最致命的威胁,更不用说队伍之间的内讧,矛盾,纠纷,只会让西行之旅越来越困难。
这段旅程是最自由的时光也是最危险的时光,自由是因为远离了文明的条条框框,西部的宽阔土地任你驰骋,而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危险的,这片土地不会因为人情世故而去同情任何一名弱者,如果你流血,大地只会无情地吞咽,这片土地,生来为强者。
《1883》里的历史背景分析:
安提耶坦战役“安蒂特姆战役(Battle of Antietam)是1862年9月17日发生在华盛顿郡的马里兰会战中的一场战役。
两军合计约损失23,000人,是美国史上最血腥的“一日战役”。
北军获得战略上的胜利,阻止南军北维吉尼亚军团入侵马里兰州,但是,北军波多马克军团也损失惨重,因此罗伯特·李得以撤回维吉尼亚州。
战后,由于北军阻止南军继续北进,林肯总统因此决定发表解放奴隶宣言。
”——摘自维基百科
印第安人保留地“保留地是美国人对印第安人驱逐的最后地区。
在19纪晚期,一位名叫哈姆林·加兰的美国作家在谈到印第安人当时的状况时写道:“这个大陆原来的主人已被白种人(像圈牲口一样)拘禁起来了。
” 他这里指的就是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行的保留地制度(Reservation System)。
保留地制度的实行,是美国政府和白人社会解决所谓“印第安人问题”的一个主要步骤,而“印第安人问题”曾是美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所以,保留地制度不仅对改变美国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发生了极大作用,也对整个美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保留地制度是西进过程中白人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一个手段,美国在1783年国会发表宣言中,正式提出了关于处理印第安人土地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容是保障印第安人对自己土地的处置权。
然而,在印第安人土地问题上,问题不在于是否在法理上承认印第安人的主权,而在于实践中美国当局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履行自己的承诺。
他们在处理印第安人土地的时候,充满了两面性:一方面,他们要尽量装出“尊重”印第安人主权的样子;而另一方面,当印第安拒绝割让自己的土地的时候,他们就采取各种欺骗、收买和暴力的手段,迫使印第安人在条约上签字,而这种两面政策的“杰作”就是为印第安人设立的所谓“保留地”制度。
”——摘自百度百科
西进运动“Westward Movement(西进运动)是指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的运动,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但是,随着西进运动的进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西部更为荒凉的“保留地”。
印第安人被迫迁徙之路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文明被毁灭,印第安人作为人类几大人种之一,整体上被基本灭绝。
”“美国独立后掀起了长达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西进过程中,大批移民出于不同的原因迁移西部,客观上缓和了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扩大了国内市场,破坏了自由州与蓄奴州的平衡,为南北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
有的学者在研究西进运动时,对另一方面却轻描淡写,那就是对土著印第安人的野蛮屠杀。
”“西进运动是美国拓宽疆土,吞并土地的一种侵略行为,它开发了如今的美国西部地区,消灭了众多印第安文明,当时西部的土地都是印第安部落的。
有一帮先驱者向西部探索,并和印第安部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直行进到太平洋,就是墨西哥一带。
后来大量人包括政府和军队涌入西部,通过劫掠、诱导、欺骗、屠杀印第安人,开发西部地区。
”——摘自百度百科总体来说,《1883》是一部慢节奏的优秀西部电视剧,它适合你花一点时间去慢慢品尝其中的韵味,它这里没有传统西部片对牛仔豪放不羁,惩恶扬善的浓墨重彩,更多的是对历史真相的还原与解读。
目前此剧还在更新当中,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刷起来了。
看完了1883,第一代Dutton因女儿的离去来到了蒙大拿这块土地,在这片松林下和女儿度过了最后的时光,从此,这种与亲人离别的方式被一代代Dutton传递下去。
来到黄石第一季第一集,大哥不幸离世,John三世牵着马驮着儿子尸体回到这片松林,两人安静的度过一晚,这种至亲之间的默契令人唏嘘。
两部剧呼应了一处细节,两人身旁都出现了一只小鸟,它象征着什么呢?
看完季终,就感觉一个字:惨……总结来说:这是一个关于爱和梦想与死亡同行的故事,一个天真少女在西进大潮中的心灵之路。
从最初的美好幻想,到残酷的荒蛮世界,最后,她终于到达了那片乐土,一个早已注定的墓地。
而生命终点的旅程,可谓相当的凄美,如诗如画,如泣如诉,如同一条悲伤的河流,蜿蜒曲折地流淌在人们早已破裂的心中,最后从心脏破口处喷涌而出,倾泻如瀑,伴着腥风,漫过丘岭,浸润着黄石那条遍布血与泪的山谷,山谷里衰草萋萋,松涛沥沥,宛如一曲终将延续达顿七代人的悲歌,在此开端,亦在此终结。
这悲伤来的如此剧烈而又顺畅自然,以至于我后半段几乎是含着泪水看完的,也几乎要忘记了前面那些让人看不懂的情节。
脱离屏幕,看看我们的世界,这故事似乎也在传达着什么,人类的过往也许大不相同,但人类的情感几乎彼此共通,同在残酷的世界中艰难生存,没有平凡,也没有奇迹。
尽管最后的故事不像我们开始期待的那么的荒野大镖客,但这无疑是成功的,一种非常规的成功,是一首属于谢里丹式的西部悲歌——壮阔,苍凉。
S01E10
S01E10
S01E10
S01E10
S01E10
S01E10
S01E10
S01E10
S01E10
确实受不了女主角过度的旁白,搞成了剧版泰伦斯马利克
女主旁白太多,太长,还都是复杂的长句。念得我都阅读障碍了。
前三集9/10,黄石1883绝对值得一看,虽然作为前传性质的美剧,一向不被人看好,但是我从目前前三集的质量,远远高于烂尾的正传第四季,讲的达顿家族爷爷辈奶奶辈如何从东海岸进行西部迁徙来到黄石的故事,每一集历史厚重感犹如你在看荒野大嫖客,西进运动一路凶险万分,不仅要防着印第安部落,还要防着各种盗贼土匪,前三集简直有点像北美版西游记的感觉,不过这是真实的历史,有牺牲有流血的心酸史。
光绪九年,贾老太爷与焦大的创业史。
拖沓、侨情
2.5颗星,快进看完的,不知道为什么豆瓣得分这么高,西部元素大杂烩,直线剧情平淡无奇,简单概括就是牛仔带着全家往西迁移,20岁的女儿在路上遭遇了不幸,拖拖拉拉拍了10集。而且为了政治正确,黑人印第安人基本都是正面形象,还给女孩安排了一个印第安恋情,就差同性恋元素了。真想体验西部不如玩荒野大镖客3或者看黄石正片了。
There is a moment where ur dreams and ur memories merge together, and form a perfect world. That is heaven, and each heaven is unique. It is the world of u. It is always sunrise in my world and there are no storms. I am the only lighting.
all about measuring dicks.
第四集啥啊,目前看真不如 无神,以前借黄石喷西部的快给脸消消肿吧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谢里丹的作品这是我唯一没看完的。
“讲好美国故事”
Elsa Dutton 再美,也不能全剧都围着她一人转啊… 而且结果也没和正剧接起来?
前传,《与狼共舞》珠玉在前,分虚高,平衡下
后面几集节奏太慢了
举家搬迁历经险阻去寻找人人向往的自由之地,最终脚步停在了挚爱的埋骨之地。
泰勒谢里丹呈现给我们一个:最原始野蛮、最直接了当、最血腥暴力、最简单粗暴、最独立主张、最彰显人性、当然也是最自由的美国西部。
光绪九年
过誉了,情节其实算不上复杂,并且说不通的地方很多。枪战其实也只能算是马马虎虎。至于结局还得狠狠扣星。东扯西拉那么多就为给【黄石】系列做个引子?女主完全是败笔,独白很出戏,塑造的形象也不够合理。最后不知道一下死一下活是想表达啥?要真实的话,伤口感染脏器衰竭死的要多惨就有多惨,哪有力气骑马转悠上十天最后还恨不得吟诵一首诗出来?要文艺的话,就安排她伤口没感染挺过去了即可。一下说她必死无疑一下又出现奇迹,结局改来改去又给不出合理解释。最后像便秘一般,唧唧逼逼两三集,几个主要人物的故事线都草草收场。末尾还来个白人女牛仔为见印第安情郎,死后复活千里走单骑的情节?俗套到爆!
用更长的篇幅、用看似现代的西部视野、也用明显降级的西部理解和创作思维,重拍了一半内容亦是一半水平的[孤鸽镇]。除了西部片标志性的风貌气息,全剧所有的亮点几乎都落在了开头很容易让人不以为然的Elsa视角上,虽然还是稍显单薄也不乏狗血,但其中映现出的个性和主动性,以及剧作为其设定的最终落点,还是本剧的新意和价值所在。除此之外的移民迁徙主线,虽然设置的线头不少,但真正形成表达和张力的部分屈指可数,对比[孤鸽镇]等同题材经典更显孱弱,更别说它这旅途一共就走了一半就匆匆了结。一直挺欣赏的山姆·艾里奥特最近发飙批评[犬之力]和简·坎皮恩,那份自以为是和无逻辑的强势,与本剧里自己角色毫无存在感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然也许那种故作的坚强和所谓向死而生的态度就是他们理解的全部西部了。
坦白说,有点虎头蛇尾, 非要从女性角度出发叙事也没问题, 但那个时代像女主这么新潮的作派几乎是不存在的,而且种族之间的矛盾歧视(黑人,白人,印第安人)也不可能像本片中这么和谐, 印第安人都大量能说英语感觉过于现代了. 前几集还比较生猛,尤其第2集看到了熟悉的"冰雪暴第一季"里的杀手哥,依旧是那么地人狠话不多. 西部片说穿了还是应着眼在牛仔,匪帮,印第安人,政府这些以大男主为支撑的角色,否则就脱离了事实,丧失了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