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這張海報梁静茹有一首歌叫「无条件为你」,以前很喜欢在KTV唱,每次唱,总让我想家庭最初的模样。
记得小时候妈妈总告诉我们:这世上最重要的就是家人,因为这世上只有家人会无条件爱你。
年纪还小时似懂非懂,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才渐渐明白无条件的爱有多宝贵。
这世上所有宝贵的东西都很稀少,往往也隐藏得很好,才需要不厌其烦地用不同的方式让人慢慢懂得。
由皮克斯制作的最新动画片『寻梦环游记』,就是以缤纷热闹的方式讲述家庭的重要与家人之间的密不可分。
故事发生在最重视家庭的墨西哥,在传统的「亡灵节」(与我们的「清明节」类似)表达对逝去家人的怀念。
剧情简单,主题也老套,却还是让我们心甘情愿掉进它色彩斑斓的世界里,不知不觉变成那个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高,并为长久隐藏在自己内心的困惑与不安找到最好的解答。
【”梦想”不会与”爱”为敌】现实生活中,我们与家庭最大的冲突,往往来自自我想法与家人期待有所违背。
比如:想做的事,家人认为不切实际;想爱的人,家人觉得不可思议。
然而,这两者却是我们真正想过的生活最重要的基础。
若违背自己,美好生活成为假象;若违背家人,纵然随心所欲,也难以真正舒坦。
家人之间因为在乎彼此,才会有渴望照自己心意却又不想令家人失望的矛盾心理。
电影中,热爱音乐的米高面对将音乐视为诅咒的家人,就是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位置。
梦想不被在乎的人认同,就算得到許多肯定,内心彷佛也缺了一角。
于是,米高总极力想向家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不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对自我的坚持吗?
然而也正因为我们与家人的想法如同两条并行线,比起努力去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更重要的应该是:好好走进对方心里。
家人:音乐是”诅咒”。
让原本幸福的一家人,再也无法团聚。
米高:音乐是”记忆”。
唤醒被遗忘的美好岁月与一直存在的爱。
电影音乐实在太好听!
那首温柔至极的「勿忘我」,不仅是重要的成名曲,更是一把让记忆重启的钥匙。
随着时光流逝,许多我们以为会永远记得的事,有时也只是自以为。
还好,音乐比记忆更持久,被时间不小心忘掉的宝贵回忆,总有音乐替我们好好记起。
而音乐究竟是”诅咒”还是”爱”?
我想这或许就是眼前所见与心上所感的问题。
电影中频繁出现的”为你好”这句话,也是现实生活中熟悉至极的一句话,最常出自家人口中。
比如:『不让你从事音乐艺术方面的工作,是怕你根本养不活自己。
』『不让你和不适合的人交往,是不想你浪费青春,反正以后也结不了婚。
』以结果论而言,上述确实都是”为你好”,但人生不单只有结果,或者应该说,之所以会有如此结果,也是因为省略了许多以为不重要的过程。
人如果不去尝试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又怎知道未来会不会有其他的可能?
若从不曾不问结果只付出真心地去爱一个人,又怎能体会到爱情对人生的影响有多深刻?
”为你好”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但应该还有后话:我为你好,但,也要你真心觉得好,那才是好。
而家人之间最缺乏的,往往是我们在其他情感必备的尊重之心。
很多时候怀疑没有爱,其实没有的是”尊重”。
有了尊重之心,才不会永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诠释爱。
电影中的一个小细节挺打动我!
在灵界,没有家人的鬼魂们也很孤单,于是,他们成为彼此的家人,没有血缘关系也一样可以有爱。
梦想源自爱,怎会与爱为敌?
爱与梦想,就像一家人,而真正的家人,就是无条件祝福你的人。
【不同的世界,一样的缤纷】人间与灵界相映成趣,是电影中特别有意思的部分。
人死后变成鬼魂的样子,其实一点都不可怕,还有点丑萌,感觉就是比生前瘦一些。
每个鬼魂的性格也一样鲜明,差别只在于去了不同的世界。
而人死前没解决的问题,死后变成鬼还是得面对。
电影传递出:死亡不是结束,而是生命在另一个世界的延续。
我喜欢这样的观点,人之所以恐惧死亡是因为不了解死后的世界。
我们真正害怕的,其实是:无法掌控的未知与永远的离别。
如果死亡不过是与过世的亲朋好友在另一个世界团聚,想想都美好,还有什么好怕?
一直很喜欢墨西哥女性的传统服饰。
颜色鲜艳的连衣裙上布满细致的刺绣,既有性格又有女人味,好看极了!
电影中,连老态龙钟的可可都穿着刺绣连衣裙,可爱极了,画的也精致。
衣物与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比记忆长久。
记忆会因人的衰老而消逝,但潜意识深处的爱不会。
这也是为什么小女孩时的可可与年迈时的可可听着同一首歌,穿着少女时也能穿的连衣裙,在她脸上都能找到相似的幸福感。
人的容貌会随时间而改变,但人的心性却可以维持不变,就像迪士尼动画片,没有小孩子不喜欢,但它也可以是渐渐变老的大人们永远的爱。
电影相当感人!
听说很多人都哭成了狗,但我没有哭,心里的感觉一直很暖!
我又想起了远在新西兰刚失去妈妈一个多月的小闺蜜,她妈妈只有五十几岁,比我妈妈年轻许多。
这一个多月来,我总是想能为她做点什么?
她不太想再用朋友圈,因为以前每条朋友圈下方都有妈妈的评论,她用微博,我就在微博看着她,或点赞或评论,有时候连我自己的微博都没看,就看她的。
我们也像以前一样,偶尔在微信里分享生活的小美好,分担糟糕的情绪,也一起关心社会议题。
对她的人生而言:一切都变了。
时光无法倒流,也无法停止,无论快乐悲伤,日子都在继续……但,就像日前看到电影Secret Superstar 预告中的一句话:『别因为一切结束了而落泪,要庆幸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虽然不能像她妈妈一样陪伴她,但我很希望她知道没有血缘关系的我们家族,也可以成为她真正的家人。
如果人生注定是一连串失去的过程,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更用心对待生命中重要的人。
不负今生,也期盼在许久之后,能与我们所爱的人团聚在另一个更好的世界。
原文發表於微信公眾號: 愛永(ID: aiyung32)
还是想说说这部片子。
我是看到豆瓣9.2分才去的。
去之前没有看短评,除了知道是皮克斯其余一无所知。
大概是我的价值观跟大众不太符合吧。
毕竟一想到我这种断子绝孙的不婚主义者,死后会那么悲惨就感觉想打一星了。
看的过程我也哭了,在小男孩哽咽着唱remember me的时候。
不过我更感觉,就像是有人在我面前放了一颗催泪弹。
虽然哭了,但我既没有沉浸在久久的情绪荡漾里不能自拔,也没有感受到某种震撼或者洗礼。
很合家欢,很迪士尼,也很无趣。
无趣的梗,无趣的结构。
仿佛又看了一遍冰雪皇后。
飞屋环游记吗?
不,差远了。
翻译的名字像而已。
当然,更可怕的,是它的价值观。
一、死后的世界比生前更永恒。
你二次生命的长短与贫富,取决于你生前的成就。
如果功成名就,记入史书,子孙万代,便可以获得永生。
二、死后世界真实享用了他们的供奉祭品。
名人依旧光芒万丈,平民依旧如蝼蚁般愚蠢而卑微。
三、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可以受万人景仰,赢得生前生后名,善良而愚蠢的人会被家族唾弃,妻离子散。
别说什么结局是个大团圆,你可以信真的有亡灵之城存在,你会信凄惨死去的人真的遇到自己的曾曾孙子来翻盘?
四、家庭是最重要的,一切的梦想都可以忘记和压抑,只有陪在家人身边是正事。
离开家乡追逐梦想是死了都不能入祖坟的。
五、繁衍后代是最重要的,而且一定要教他们好好祭祖。
感觉仿佛是个阴谋论呢。
这是美国社会阶级固化以后开始愚民了吧。
做什么丁克,创什么业参什么政,多生孩子少做梦,好好在家做工人。
我死了的话,就让我直接真正死亡吧,Don’t remember me。
我感动的地方你们可能没注意。
就是米格第一次见到冥界人的时候,其中有一位“中年妇女”对着她的孙子说:哇!
已经长这么大了呀。
然后我就想,我已经逝去的亲人,是不是也这样说我呢?
这部电影催泪的地方很多,更重要的是联系自身用心去感受。
曲折的剧情,紧密的结构都令我们叹服。
我想起了奶奶当初说的一句话,在世之人不忘已逝之人,已逝之人也没有忘记过在世之人。
支撑人类的,全是爱。
每位艺术从业者——画家、作家、音乐家、诗人等等——都在借他们的作品向世界说:请记住我!
哈金说,短篇小说家的终极雄心是有一两篇作品能进入最优秀的选集,这样自己的作品就可以长存,并拥有长久的、一代代的读者。
每一代人中,如果幸运的话,会有五六个长篇留存下来,这样的长篇小说就是里程碑式的著作,每一位有雄心的长篇小说家都渴望能写出这样一部作品,独自立在文学的景地上。
某流行歌手:一个歌手得有五首爆款红歌才能站得稳,我现在才有三首,还不够。
其实用不着五首。
非凡的作品,一首足矣,对早逝的咪咪·芮普顿来说,只要有那首Loving You,她就永远会被提起,被倾听,被一代代听歌的人们记住。
此即“不朽”。
这部电影里的家德“歌神”库斯,以他最著名的作品《记住我》实现了被万千歌迷记住的艺术家终极梦想。
该歌曲第一次完整展示即歌神的现场版,他像蛋糕上的樱桃一样出现在多层舞台顶端,以兴高采烈的尖声大笑开场,在伴舞女郎的众星捧月中,用迷人声线高唱“记住我”,整首歌技巧纷呈,气氛也宏大阔绰。
那不是向亲爱的人的倾诉,而是大明星向粉丝的喊话,他是如此胸有成竹,他唱出的“记住我”仅有一种表演性质的恳切。
他像一个对自己魅力极度自信的英俊浪子,得意洋洋,向痴迷望着他的姑娘挥手,心知她们一定会傻傻铭记他的一切。
他已经在提前庆祝他的成功与胜利。
那些欢快轻浮的情绪,犹如油花飘在水面上发亮。
当时在影院看到这一幕,觉得又失望又诧异。
这就是片子主推的歌曲?
完全不动人啊!
想想Zootopia主题曲Try Everything在朱迪乘火车时第一次出现,那是何等令人深吸一口气的惊艳……后来明白,那种不动人是故意的。
直要等到在亡灵埃克托的回忆中,剥掉矫饰和假惺惺,洗去油脂,这首歌才显出它惊人的美。
当那位父亲在斗室之中弹拨琴弦,唱着为女儿写的睡前曲,他心里想的不是全世界,只是他的可可。
他并没想要用这首歌去赢得世界的记住。
他只看着那一双圆而大的眼睛,只想要在那眼睛后面的小小头脑里刻下永恒的印记。
他心中流淌出的落寞凄苦的歌声,无尽温柔,无限留恋,如羽毛和宝石的溪流,如银河,闪闪发光,流转在彼此凝视造就的寰宇中。
没有女歌手的集体和声,只有女儿嫩芽似的童音在最后两句时加进来,跟父亲合唱完成整只歌子。
而这首并不为名利而写的歌却获得了最大成功,广为传唱,变成歌神德拉库斯生涯的代表作。
有时在艺术之中,最私人的反而具有最普世的价值。
忽然想起《老友记》里的菲比。
她也有一个自幼遗弃她的父亲,后来这位父亲出现了,羞愧忸怩地希求她的接纳,两人在中央公园咖啡馆见面了,父女两人坐在那条长沙发的两头,菲比冷着脸不肯开口。
为了找话题,父亲期期艾艾地说起他跟婴儿菲比的往事:你哭闹得厉害的时候,我会给你唱歌。
菲比问,什么样的歌?
父亲便小声哼唱:困倦的女儿,困倦的女儿(Sleepy girl, sleepy girl)……那就是菲比长大后成名曲“臭臭猫”(smelly cat, smelly cat)的调子。
菲比一低头,偷偷微笑。
她们心底从未忘记父亲的歌。
虽然电影的剧情简单走向明确,但还是被感动的默默擦眼泪。
我这眼泪啊,真的太充沛了。
电影的画面色彩无话可说,温暖的色调真的太梦幻了,歌曲有国语英语和西语,超级推荐大家去听听西语原音,西语拥有着难以言喻的魅力,“墨西哥大概没有不喜欢音乐的家庭”。
墨西哥真的是个充满了魅力活力十足国家,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欢愉,就连亡灵节三个字都渡上了一层梦幻的色彩。
多开心能有这样一部电影,希望死后的世界真的像电影里那样,梦幻,温暖,淳朴,希望大家都过得幸福。
看整部电影的时候又感动又愧疚,国家都特意给了我们3天假期,我居然还是不在意清明节,连爷爷奶奶的照片在哪里都找不到,每年跟着家里扫墓的时候还觉得太累了,总觉得这样一堆亲戚聚在一起烧香点鞭炮难为情,不是玩手机就是假装看风景,跪拜磕头的时候也没有诚心祈祷。
白瞎养我这么大。
都说思念是有重量的,可能有些时候我们真的走的太快了,应该让灵魂慢下来,唱唱歌跳跳舞听老人家聊聊从前的故事。
等我老了以后,我要做一个话唠的老太太,把自己的鸡毛蒜皮微博空间朋友圈写成家书分发给我的孩子们。
书封“甭惦记了,带上一锅儿火锅四两黄酒一点怀念来磕两个头就行——你的太奶奶”“火锅不能是简易的”“要红锅”“喜欢吃炸酥肉”“酒喝不了太多”“如果不忙还是可以惦记惦记的。
”
中肯地说,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动画片,墓地、花瓣桥、亡灵之地等景色非常美。
今年刚去过西班牙的我对影片中出现的“hola”、“gracias”等西语词汇感到亲切。
整体虽然套路得毫无惊喜,但作为老少皆宜的商业片也无可厚非。
让我感到不适的是影片中的两条设定:①必须有人在阳世供奉亡灵照片,否则亡灵不可通过花瓣桥返回阳世。
②如果阳世没有人记得亡灵,亡灵将在阴间灰飞烟灭。
根据设定,如果想在阴间生存得尽量长久,要么像歌神一样声名远播,要么被自己的家族作为祖先而供奉。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很难流芳百世,这条路的可行性较低。
那么只好依靠子孙后代,不然单靠亲朋好友的记忆,大概在阴间撑个几十年到头了。
想到这里,一些丁克、同性恋、独身主义者们心中一凛。
我也想到这里了,但还不仅如此。
如果我生育了,但孩子不幸夭折了呢?
做一个极端一些的假设:我独自生下私生女,但她刚出生不久就夭折了。
除了我,没人记得她曾来过这世上。
我一直供奉她的照片,希望她能在每年的亡灵节回来,多看看这个她还来不及熟悉的世界。
终于有一天,我阳寿将尽,我好想去阴间看看我的女儿,问问她这些年过得好不好,每年回家开不开心。
可是我是这世上最后一个记得她的人,当我在阳世死掉时,她也将在阴间化为灰烬。
死生不复相见啊!
太惨了!
由此可见,记忆就像击鼓传花的那朵花,只要能传递下去都好说,一旦传递的链条断了,花砸在自己手里,下场就会非常悲惨。
我再做一个更极端的假设:我是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人。
我独自一人苦苦支撑,努力记得所有我认识的人,供奉他们的照片,想象着他们每年可以热热闹闹地结伴回来看望我。
可当我死去的那一刻,他们也将在阴间消失。
我走进亡灵之地,华灯璀璨,酒尚温,只是一片死寂。
我想哭,想喊,却发现喉咙里发不出声音,因为我的身体正在慢慢变成透明……是不是更惨了?
还温馨吗?
还治愈吗?
好吧,不做这样极端的假设,我可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孤独着的人。
我遵纪守法,我工作、纳税,我还贷款、交物业费。
我只是不善社交,选择与流浪猫为伴。
我孤独地深爱着这个世界,却因为猫不会摆照片而没机会在死后回去看她一眼。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误)……我知道这部影片的主旨是亲情,我会努力记住过世的长辈和朋友,就像他们仍然活着一样。
可是我无法避免把自己代入孤魂野鬼的角色,并感受到歧视:我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没有错,为什么不让我回去?
为什么要灰飞烟灭?
也许没有道理可言,设定就是设定,那么我只能尽量在化灰时假装镇定,或许哼一支《寄生草》——“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有幸提前观看了皮克斯出品的动画新片《寻梦环游记》。
画面依旧精美、细腻、高水准。
无论是现世村庄还是亡灵国度都缤纷异常,色彩鲜亮,完美的细节质感几度令人屏息【我有一句“果然皮克斯……”不知当讲不当讲】虽然影片的墨西哥文化背景对中国观众可能不太友好,但故事中家庭和亲情的关系却与我们的非常相似,且极具感染力。
随着故事推进,喝着可乐看着屏幕眼泪就下来了【我有一句“果然皮克斯……”不得不讲】PS:《Coco》是这部影片的英文片名,但却不是主角的名字。
为什么是这样的设定?
看完全片大家应该会有自己的答案。
PS又PS:猫狗双全的结局真是深得我心,深得我心……
作为皮克斯动画片的忠实粉丝,本人不得不承认本次的《寻梦环游记》从整体角度挑不出什么毛病。
换句话说,故事没失大格,还那一套。
好吧,既然优点大部分都被别人说了,那本人就来说点其他的东西。
皮克斯乃至迪士尼动画片(在此说的是动画长片)到底用的什么套路?
很简单,一句话:进去出来的故事线+层层递进的价值观...一、何为进去出来的故事线?
大家不妨想想:《机器人瓦力》中的机器人从地球去了外太空最终又回到了地球;《怪兽电力公司》的娃娃去了门后的怪兽世界最终回了家;《寻梦环游记》也不例外,从人间到阴间再到人间...
好啦,既然是几十年不变的故事线,为什么大家还买账!
很简单,玄机便是中间去的那个地方。
注意:那个地方永远是我们在现实中去不了的。
我们把这个地方称为「另一个世界」也好,叫做「二次元」也罢,总之都是我们向往与好奇的,即便这个地方充满危险,即便我们都成年了。
那么,为什么进去了还得出来。
这就好解释了:不出来哪能让观众对进去的世界流连忘返。
换句话说,梦如果永远不醒那还叫梦吗!
围绕这一点,故事得以把进去的另一个世界变的光怪陆离、现象丛生,叫你最终明白不得不回去这个道理。
问题来了:出来后抑郁了怎么办,就是爱上另一个世界了怎么办!
所以,故事要把结局那个“回来后的世界”变的更加美丽,注意,这个美丽可不是单单从视觉而言,它很可能是跟爱情、亲情、友情捆绑在一起,美丽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这也就是这类动画片乃至好莱坞大片都采用大团圆的结局原因所在。
解释完以上故事惯用套路,我们来重点看看动画片带你进去的「另一个世界」吧。
二、关于动画片中的“另一个世界”显然,这是一部分是皮克斯动画片跟其他同类片拉开距离的地方:想象力、美工电脑技术、创意、团队力量等元素在此显露无疑。
的确,我想没有人能否认这一点。
但如果说皮克斯、迪士尼的动画团队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出的动画片是最有独特性的,那本人就不敢苟同了:要知道,人家最大的本事就是「拿来主义」!
▲这只“大猫”的让人不禁想到了“龙母”我们就拿《寻梦环游记》来讲,想必喜欢动画片的朋友没有人不知道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吧!
我不相信寻梦的团队没有受其影响。
就像《飞屋环游记》跟《绿野仙踪》,就像《机器人瓦力》跟《2001太空漫游》...不光是情节与创意上如此,在文化风俗上也是如此。
一句话,皮克斯、迪士尼的看家本事不是创新,而是拿来主义!
对此,人家可是毫不避讳,从《疯狂动物城》向教父向绝命毒致敬就知道了。
好啦,既然故事用的是十年来不变的套路,创意和文化背景多数是拿来主义的成品,为什么我们还觉得人家皮克斯、迪士尼有个性、拍出的动画片不寻常的好看呢?
三、层层递进的价值观如果说《寻梦环游记》中的另一个世界是吸引观众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我敢保证,这种吸引超不过十分钟。
相反,恰恰是这一点暴露出了皮克斯在视觉上的创新已经到了顶:那些千篇一律的死人骷髅形象设计、华丽的酷似「阿凡达」的环境3D效果都只是几分钟的新鲜感罢了。
要说它带来的想想空间可远不如《千与千寻》甚至小时候看的《七龙珠》、《OZ国历险记》大,甚至都没有超过《怪兽电力公司》那个世界。
▲《千与千寻》中的奇幻世界到底皮克斯的动画片独在哪里,特在哪里?
没错,这就是我想说的「层层递进的价值观」。
我们回忆下《寻梦环游记》:当我们还在觊觎主人公小男孩儿「追求梦想」这个观念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打破陈规」了;当我们还在为主人公的叛逆感到爽快的时候,人家又在探讨「理想的两面性」了;当我们缓缓地意识到理想这把双刃剑的时候,人家又上升到了「生命的意义」...
从追求梦想,到打破陈规,到理想的两面性,再到生命的意义,没错,这类动画片永远走在观众意识和价值观的前方与上方。
这种电影中的价值观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不是并列的,而是层层递进的!
纵观十年来皮克斯、迪士尼的动画片,尽管他们总在用一个套路讲故事,纵使他们总是“拿来主义”,但还是给大众乃至社会带来太多的惊喜与感动了。
在电影院《寻梦环游记》上映中,我看到人们的欢笑声、哭泣声,以及孩子们好奇的问东问西的声音...
没错这类动画片还有一个最大的独特之处:就是他们用最简单的方式,向覆盖大众最广的领域,传递了人类最原始宝贵的情感。
没错,这也便是商业片对观众的责任所在更多经典电影赏析和推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星期五文艺
文/大宝@盗梦
《寻梦环游记》剧照 万寿菊花瓣中的米格和狗狗丹丹皮克斯新作《寻梦环游记》已于今日(11月24日)在中国内地院线上映,延续影片在欧美和国内绝佳的先期口碑,一波波好评刷爆屏幕。
对于皮克斯超凡的想象力、斑斓的视觉效果、热情的音乐体验和影片传达的“爱与回忆”主题,观众们都给出了清一色的好评。
目前《寻梦环游记》在豆瓣上拿下9.2分,是2017年上映的剧情长片冠军(并列冠军和亚军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9.2和《摔跤吧!
爸爸》的9.1),比肩迪士尼近年口碑佳作《疯狂动物城》(9.2),和无数人心目中的皮克斯NO.1《机器人总动员》(9.3),也创下了导演李·昂克里奇的豆瓣最高分,要知道同样出自他手、让观众哭成狗的《玩具总动员3》(8.8)也没有突破9分大关。
当然评分只是代表影片质量的一个方面,《寻梦环游记》给予我们更多的,是再次唤醒了我们内心对于电影人创造力的敬慕,对于电影造梦功能的信任,和对于生命中那些美好事物的回望和珍惜。
以技术起家的皮克斯,在创作之路上从未丢掉最宝贵的品质。
(写到此刻,皮克斯一生推的大宝已经热泪盈眶T T一个奇怪的片名:因为神秘所以选择2011年9月,皮克斯大将、曾担任《怪兽电力公司》、《海底总动员》和《玩具总动员》2&3导演的李·昂克里奇在个人推特上发布了新片计划,但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2012年的CinemaCon上,影片的亡灵节主题公开,之后一直保持着神神秘秘的状态,外界并没有得知太多的信息。
制片人安德森和导演昂克里奇宣布片名直到2015年的迪士尼D23展会上,导演昂克里奇和制片人达拉·K·安德森宣布影片定名为COCO,这个让人一头雾水的片名引发不少对影片内容的猜测,某些中文媒体甚至给出了这样的解读:
这个解释可以说非常天才了对于这个有些“任性”的英文片名,导演昂克里奇的解释是,选中这个名字,正是因为它给人的神秘感。
当你进到电影院的时候,你并不知道COCO是什么意思,或COCO到底是谁(反正肯定不是李玟),但是看了开头你就能知道COCO是主角米格的曾祖母,她是整个大家族中年纪最大的人,是家族故事和回忆的守护者,一个联系电影多种主题的灵魂人物。
米格的曾祖母COCO是电影的核心人物虽然COCO的戏份并不太多,但她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核心人物,看完电影你就知道,这个片名不单单是好叫好记,这四个字母可以说承载了影片中最浓重的情感元素。
当不着调的亡灵埃克托回忆起自己心爱的女儿时,当米格在曾祖母面前弹着吉他含泪唱起《Remember me》时,观众们就会明白这个片名有多么动情、多么恰当。
缤纷的异域风貌:一封献给墨西哥的情书《寻梦环游记》被《名利场》杂志称为“一封在川普时代下献给墨西哥的情书”,这个点评可谓意味深长。
相比较总统先生对于少数族裔的态度,《寻梦》对墨西哥传统文化的示好和深入诠释足以让好莱坞的拉丁裔竖起大拇指,影片在墨西哥上映后票房口碑双丰收也是一个明证。
墨西哥人的祭台上布满美食美酒、万寿菊和蜡烛墨西哥的亡灵节是全家团聚、庆祝生命、悼念死去亲友的节日,有点类似中国的清明节。
亡灵节的庆祝活动时间为11月1日和2日,必备的祭祀物品就是糖骷髅、万寿菊等,他们认为万寿菊强烈的香味还有糖骷髅五彩的颜色能指引逝者的灵魂回到家里。
不同于中国人对死亡严肃和沉重的态度,墨西哥人过亡灵节的方式是积极和欢乐的,比起对故人深沉的缅怀,真像是对当下生命的狂欢。
令人目眩神迷的万寿菊花瓣桥在墨西哥文化里,万寿菊代表着通往家庭的路,在《寻梦环游记》中,连接活人世界和亡灵世界的“奈何桥”,就是用万寿菊花瓣搭成的。
我们随主角米格一同踏上这条不可思议的、载满回忆的大桥,见识到了一个用非凡想象力勾勒出的新世界。
片中米格尔曾曾祖母的亡灵向导“小南瓜”在亡灵世界中,我们还见识了多种多样、大小形态不一的“爱波瑞吉”(Alebrije),就是亡灵向导。
其中以米格尔曾曾祖母伊梅尔达那只疑似喵星人的“小南瓜”最为威风凛凛,它通体五色斑斓,长着豹脸、羊角、鹰爪、蜥蜴尾,还有一双彩色的翅膀,不仅颜值高,还发挥了不少功能性的作用。
Alebrije的原型:墨西哥木雕(图片来源网络)这种神奇的生物也不是主创们的凭空想象,它们的原型是墨西哥传统的木雕艺术。
传说中一位工匠梦到颜色艳丽、长着兽角和翅膀的怪兽,它们叫着“Alebrije!Alebrije!”工匠醒来后,就用木头和彩漆做出了梦中的“神兽”。
如果去墨西哥的哈瓦卡等地,还有机会在当地的一些店铺作坊中亲手制作自己的Alebrije哦。
《寻梦》主创和配音阵容。
左三就是米格尔的配音,没有电影里可爱……而在配音演员的选择上,皮克斯也力求“原汁原味”,片中那些带着浓重西语口音的英语并非刻意为之,因为演员们全部都是拉丁裔。
导演昂克里奇表示:“从一开始打造全拉丁阵容对我们就很重要。
我们一直以它为中心,结果就是我们有了很棒且多元的阵容,有的来自墨西哥,有的来自洛杉矶。
”影片主角米格配音安东尼·冈萨雷斯、歌神德拉库斯配音本杰明·布拉特、曾曾祖母伊梅尔达配音阿兰纳·乌巴奇等等都是清一色的好莱坞拉丁裔演员。
埃克托的配音更是请来了墨西哥“国民男神”盖尔·加西亚·贝纳尔,这位主演过《爱情是狗娘》、《摩托日记》、《不良教育》、《丛林中的莫扎特》等知名作品的实力派男演员也对《寻梦》不吝溢美之词,称赞其“美丽”“不可思议”。
《生命之书》剧照有影迷应该知道一部名为《生命之书》的动画电影,这部2014年在美国公映的电影同样将背景放眼在墨西哥亡灵节。
不过昂克里奇表示,知道这部电影的时候,皮克斯已经在筹备《寻梦》了,也正是有珠玉在前,皮克斯才能对同一种文化的不同切入点着手,完成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昂克里奇与《生命之书》的导演豪尔赫·R·古铁雷斯私下也是彼此支持的好朋友。
制造亡灵世界:前所未有的实地考察为了更加生动地讲好这个亡灵节故事,导演昂克里奇等人专程赶赴墨西哥的哈瓦卡和瓜纳华托取材,从一个亡灵节门外汉,进修成了一个亡灵节准专家。
皮克斯甚至为本片专门成立了一个文化顾问小组,成员包括艺术家、剧作家、摄影师等等。
亡灵世界的设定展现了皮克斯高超的想象力片中的亡灵世界被塑造成了一座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大都市,由《怪兽大学》的设计师哈雷·杰斯普设计,由《机器人总动员》的摄影师(CG动画的摄影师主要负责画面合成、运镜和特效等)丹妮拉·弗兰德掌镜,用700万个特殊编码的灯光完成,最终才得以呈现出一个璀璨夺目、奇诡华丽的异世界。
摄影师丹妮拉是第一次为拍摄的电影做实地考察,她之前曾参与的《机器人总动员》场景在垃圾场和太空,实地无意义,之后的《勇敢传说》,背景是古代的苏格兰,也就更无所谓实地。
但《寻梦》不一样,那不是一个架空的世界,而需要有对墨西哥人真实生活的细节展现。
对于场景设置主管克里斯博纳迪来说,最大的困难是实现电影里活人世界和亡灵世界的不同,单是在颜色呈现方面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工作人员们几乎有一半的精力都花在了亡灵世界的制作上。
亡灵世界概念图,金字塔的结构涵义丰富场景设计师哈雷·杰斯普表示,团队试图将墨西哥的历史纳入亡灵世界的构建逻辑中,这个世界的第一批居民在底层建造金字塔,往上是殖民时代、墨西哥革命时期,最后到二十世纪中叶,人们在用起重机盖起高楼,但还没有人住进去。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空间上的垂直感,和男主角居住的活人世界完全不同。
片中的大部分情节都发生在夜间,白天则用于展现活人世界的“烟火气”,粉刷的墙壁、绚丽的色彩、尘土飞扬的街道,忠实还原了真实的墨西哥民间。
而通过金盏花桥进入到夜晚的亡灵世界后,就充满着剧院式灯光以及潮湿的街道,与活人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逗趣的“亡灵海关”如果说亡灵世界的建筑令皮克斯的创作者们大为头痛,那“亡灵海关”的设计就非常轻松了。
基本参照人类社会的海关设置,只不过过关的、安检的,都是随时会掉下巴的可爱的骷髅们,米格在亲戚们的掩护下混进亡灵海关的片段非常逗趣,让人对这个完全不了解的世界产生了一份莫名的亲近感。
情感内核:传递分享爱 成长与梦想影片前期筹备时,导演昂克里奇了解到,在亡灵世界中,死去的人也并非是不能被伤害的。
在墨西哥的文化里,死亡是有多重的:有肉体的死亡,肉体的掩埋,还有就是当你不再被别人记得的时候。
这为影片提供了这样一个设定:当尘世中再没有人记得你的时候,你就永远从世界上消失了——这个设定也承包了片中的几处大泪点。
酷酷的亡灵家族虽然电影的地域背景是在具有鲜明特征的墨西哥,但看完之后观众们并不会觉得有文化隔阂,因为影片的主题:家庭、梦想、爱、回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情感。
我们都和米格一样,面对过自我实现和家人期望的矛盾,到底是追随内心去选择遥远的梦想,还是迎合家人的期待做一份安稳的工作,是几乎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难题。
导演昂克里奇表示:“在创造电影的过程中,一部分在皮克斯工作的艺术家像我一样,来自于一个支持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家长会对他们说:你可以的,去做你想做的吧,我们支持你。
但是也有很多艺术家也被认为是在追求不切实际的职业道路,或是地域上他们不得不远离自己的家庭,所以这些都需要他们做抉择。
在想要与家人紧密联系的情况下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任何文化中都会发生的事情,我认为在这个层面上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
曾曾祖母伊梅尔达是个强势又很可爱的女性大家长形象昂克里奇也在电影中夹带了自己私密的情感。
他10岁时父母离异,随母亲、阿姨和外婆一起生活,一个完全“母系”的环境让他认识了许多平凡生活中坚强伟大的女性。
而在皮克斯的工作伙伴中也不乏这样的职业女性,《寻梦》中米格那些威严但并不顽固、强大却也温柔的女性家人投射了昂克里奇对女性的认知。
不同的观众对于《寻梦》也许有不同的感受,但影片的核心情感每个人都能感知得到。
生活中有各种让人不满和失望的现实,而至少在这109分钟里,皮克斯带领我们逃离到一个充满了爱与美的世界里,和主角一起冒险旅行然后成长。
亡灵世界冒险二人组我们熟悉的皮克斯作品,无一例外都有一个非常正面的主题:友情、勇气、爱情、冒险、成长……而这次,皮克斯在《寻梦》中,也点破了另外一个我们也许一直在回避的话题:死亡并不严重,重要的是爱的人一直在我们心中。
以导演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死亡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人们总是忽视它的存在,不敢相信。
但有一点很明确,就是我们都要面对它、经历它。
这个既残酷又很有力量的现实,我很自豪我们从来没有隐藏过它。
———————————————微信公众号:周末看什么(ID:zmseesee),只为你精选必看的影视综艺。
最催泪的应该是有把吉他的骷髅老爷爷,在听完弹唱的那首歌之后,就慢慢化为花瓣的那一幕。
消失的原因竟然是,人间没有人还记得他,没有人再供奉他。
很催泪了。
突然想起自己的爷爷,去世也已经五年。
家里搬进了新房子,客厅里也一直放着爷爷的遗像。
我想如果真的还有另一个世界,和电影里一样的世界,那里的爷爷一定还能在重阳节回到人间,因为,我还记得他。
抱歉我對家庭愛理解不能,觀影期間無時不刻都在眉頭緊皺,看見相擁的家人就忍不住要反胃。
什麼鬼
與躺在吊床上化作一道光逝去額老頭兒最有共鳴。為啥終極目標是要被永遠銘記?貪心了啊。宇宙浩瀚,存在過就好。
简直像迪士尼做的,皮克斯说起伐木累来和其他片子并没什么不同,令人抓狂——每次刚有点好感就没了
画面好看剧情感人,可惜还是比较套路,抱的希望值太高,看下来有些失望
居然零泪点
最后竟然回归家庭主题了?!也就太奶奶还算可爱,配乐掉价,另外可改片名为“墨西哥,一个没有孤魂野鬼的城市”。
哭的一塌糊涂
“Family comes first.”的前提不应该是互相忍让,而是相互理解。(PS.亡灵入关这段非常荒诞幽默!!!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为什么你要用国语演唱(T_T)千万别看配音版,连tm歌都是中文翻唱的
亡灵世界的基础是活着的人的思念,很唏嘘。
如果死了后还要靠别人记得才能存活 那还有什么意义 只不过是去了另一个更痛苦 更分三六九等的世界罢了
皮克斯就是他妈的世界的主宰!
其实不是很喜欢……三观有点懵逼,看到一半的时候我都快跳起来了什么鬼?最后强行洗白渣男……666……嗯反正……不喜欢。啥玩意儿,有梦想就了不起咯???墨西哥好声音??
不到1/3处就猜出了整个故事,往后基本没任何出乎意料的惊喜,不能说有多差吧,毕竟是给小孩看的动画,笑点泪点都有了,不过对比皮克斯这个品牌,我还是不希望它在平庸的路子上继续走下去。
满分。毕竟我已经很久没有看个电影哭得像个小孩子了 似乎大家又要说起那句老话:电影是绝佳的造梦机器。那些回不去的家乡 没能守护的家人也只有在梦里相见。
鬼妈妈,僵尸新娘,各种套路抄袭。话痨
咽气的时候不算真正的死亡,是被世人遗忘的时候才是
非常一般的电影,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它如何如何好看。。。。
3.5 皮克斯一向很会抓煽情点,总能找到观众共通的情感软肋然后全力出击,这一点确实厉害,三颗星都给Héctor和女儿Coco这条感情线。其余通篇糟烂套路几乎没法看,非得立一个大反派居然还顺带破了一个谋杀案,墨西哥元素也多处显生硬。严苛点来说整体其实是在皮克斯水准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