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算不上电影,是一场不可复制的、精美绝伦的大型表演秀。
它与平时看的马戏不同,有种舞台剧的观感。
但由衷感激导演能把它拍出来,豪华并极具震撼的舞台表现力,配乐、画面美到极致,是那种震慑心魂的美。
各种惊险的技巧性表演与超出想象力的舞台舞美装置相结合,在现场乐队的伴奏下带给观众超越平常的娱乐享受。
倘若在现场,观感会更强。
去年过年回老家看了一场马戏,中途退场了,因为有训动物的场面,抛开这个不说,但论人的表演,是很值得一看的。
表演里所体现的那种力与美,在某一瞬间能直抵人心。
马戏演员背后要经历诸多艰难训练,才能呈现出舞台上的极具颠覆性的演出效果,因为这一层,再看他们的表演,便更觉极致美的不易。
下载的高清电影,看着是极爽的。
注意到的是女主角,她刚入场的时候感觉个头较小,观察到她衣服的变化,的确,一段杂技是必不可少的。
诠释的是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
美轮美奂的场景,奇幻的世界,遥远的世界也有爱情的美好。
色彩的变化无穷,有土、有水、有火、有金、有木。
哇塞,还是中国传统是五行构成的奇幻世界。
风火轮的那段表演,让我想起来了在秦岭野生动物园看的杂技表演,恐高症啊恐高症。
我喜欢最后男女的一段表演,还有最后那一吻。
中国人偏爱杂技的吧。
这样的表演不容错过。
时间紧,简单纪录下此刻的一点想法。
1女主穿越铁路来到营地。
事实上,她的气质和穿着都与马戏团本身格格不入。
门口,几个充满廉价年轻气息的女孩瞥了眼她,说no way,可以理解为女性的嫉妒,或者别的。
2男主飞铁索。
此刻悲怆的音乐让我回想了会,在物质条件难以保障的时代,卖艺人的生存处境。
男主跌落的地方沙盘崩塌,四周的人瞬间消失。
如果理解为一个美好的童话,那么两人就进入了不可思议的爱丽丝幻境,相互追寻,从被奇景遮蒙的地方体验人类社会的进程,我也主要按这种可能写。
如果理解为女主为男子赴死,那么后面的剧情就是两人轮回,从婴儿开始重生(还是很童话啊)。
在流沙卷入她的瞬间,被crash爱情冲昏头的女主想回头,却太晚了。
3进入营帐。
此时的音乐太棒了!
营帐如同不同世界的诞生。
而肢体修长扭曲的疯子是故事发展的必然棋子,也颇有种先知味道。
动物飞奔,人体破碎,这是早期的自然神话,死神骑着木马在空中翱翔,血水中无数肉体翻腾。
注意,这些肉体实质是在撕咬着被丢入的男主。
两人在此第一次错过。
4走过母系社会,驶过生命之船。
死神摆脱了骑木马的蒙昧状态,文明和神话一同从幼稚走向成熟。
玩火者(神话或远古人群中的叛逆者?
难以解释)背后死神紧随。
而再后方,男主被母系社会,或者混沌的阵营交给冥府。
苍白的肉体将鲜红的灵魂留下,鳄鱼神在河中窥视。
很埃及特色了。
5树状的生命帘幕拉开。
远古的众神送别最优秀的神子。
因为人类文明的成长,神话也走到了尽头。
被净化的灵魂来为他送别,而走过蒙昧的代价是无数沉重的性命。
此时构图和音乐都非常漂亮!
注意,此时一个黑色紧身衣的污秽之人从男主沉入的地方出现升天。
6男主被送入冥府,或者说轮回(原来轮回就是摩天轮233,还只有五道轮回)。
轮回下方还有煮粥的孟婆。
后面的打斗戏,怎么说呢,很有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味儿。
打怪成功后天兵升天,隔壁天师都馋哭了(过于尴尬)。
从远古的神明,之后打斗的英雄,到现代章节,人在渐渐被矮化。
7女主进入原始社会。
前来求偶的男子有拉美脸。
警告她的蟒蛇也散发着原始的奔放气息。
8女主进入现代社会(电影完全跳过了中间社会的发展期,直接到现代前夕)。
气氛突然披头士起来。
black bird与黑人权利有关,但这里只是一个暗恋的温馨故事。
9调皮的小黄鞋带女主进入资本社会,也是最后旅程的美国文化。
女主路过英雄文化,男主路过印度味儿的闺怨,刻骨的爱情,或者女性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之后的海底奇遇太明显了,大航海时代。
轮胎人和飞天女,工业化和百老汇。
10资本对人的反噬,也是两人第二次错过彼此。
被束缚的纸帽子动作僵硬(知识分子),星条旗女士被工人玩弄到螺旋升天,大衣女士沉溺舞会,充满性暗示的双生小姐却对穷人不屑一顾(同样性暗示的箱中女孩,将自己物化),小孩野蛮如动物,群众没有面目,而恶魔在空中笑着看一切……总之,电影对美国的态度非常明显。
11资本的崩塌。
男女主没有出场,却以白色影像方式出现在电子屏(相亲的你),寻找彼此。
黑衣保守派在其中逃窜。
但是解放的终点是什么呢?
熟悉这段历史的人可以联想性解放和嬉皮士。
12女主见证另一对爱人的失败。
两人年龄有差距,空间有差距(男子的海军制服)。
然而纷繁的情书连成线,枯萎玫瑰落泪,责任和诗歌的矛盾,我实在没法指责什么,并彻底爱上了木吉他版本的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
两人的爱情其实也是对男女主爱情的一种侧写,另一个版本的演绎。
如果男女主不坚定的追求彼此,结局也可能如此(仅指电影,现实中再坚定,你也是母胎单身狗)。
13社会发展走到尽头,编剧也头脑空白,唯有回归自然blabla。
可以说,男女主在动物世界回归自身,寻回对方(春天来了,又到了哔-)。
如果换一个角度,不过是两人从婴儿时期成长,走过愚昧,父母的离去,社会拼搏,生命的激情和灯红酒绿,最后回归自然,在成熟的时候遇见彼此的故事。
这么一看,其实一个人的成长,与一个文明的成长没有区别。
或者,这些只是一个国家文化大杂烩?
又或者,这些只是一种过度解读?
随便吧。
而对于我,这部电影是5星也不止。
它是我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并不让人疲惫痛苦的部分。
这部由安德鲁亚当森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监制,大部分演员来自加拿大国宝太阳马戏团的电影,更应该被称为3D舞台剧。
没有跌宕的剧情,没有人物台词对白,而是将马戏表演和CG动画融合在一起,呈现一场精妙绝伦的马戏舞台剧。
因为去年疫情影响,能与迪士尼媲美的世界级文化品牌太阳马戏团宣布破产,解聘了95%的演员,所有演出宣告停摆,实在让人心痛。
之前看过太阳马戏团根据电影《阿凡达》改编的舞台剧《Toruk:The First Flight》,被现场与高科技融合的绝美舞台和演员的表演所震撼,一直想去领略其他剧目的魅力,这场疫情让这个梦想变得更难实现了。
不过好在2012年的这部电影重现了太阳马戏团几场经典剧目的舞台,包括最负盛名的O秀(O取至法语 Eau(水)的读音,顾名思义是一场大型水上表演),O秀从水的优雅灵动中获得灵感,融合杂技、跳水、花样游泳、柔术等表演,美轮美奂;还有以中国古代故事为背景的KÀ秀,凌空旋转的移动舞台上融合了中国杂技和武术,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舞台视觉效果。
故事开始于女主角在马戏团看表演时随着泥沙滑入舞台下的遥远世界,就像跌入仙境的爱丽丝。
她在那里见识了神秘荒诞的马戏世界,也与马戏团中的空中飞人彼此遇见。
故事的脉络很简单,更多篇幅留给了绮丽奇幻的马戏表演。
服道化是绝顶一流,太阳马戏团所有的服道化都是为演员量身定制,也是因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才成就了其品牌无法被替代的魔力。
太阳马戏团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拒绝动物表演的马戏团,全部靠演员的表演和富有感染力的舞台呈现,将传统古老的马戏艺术与现代科技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的沉浸式舞台剧。
“这里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没有束缚没有悲伤没有不平等,在这里大家和睦相处,逍遥自在,每一个快乐的你就是自己的国王。
”这就是马戏精神,在跌宕起伏的高难度动作间,光怪陆离的声光电的奇妙碰撞里,美轮美奂的奇妙舞台中,开启一场不平凡的奇幻冒险。
7.5分。
一场马戏的饕餮盛宴。
表演动作及难度其实并不标新立异,毕竟人体的极限放在那里,关键是优秀的编排与场面的剪辑,以及合适的配乐,让整部片子带上了浓厚的魔幻色彩。
似真似幻,让人陶醉不已。
最喜欢那场在半圆形透明水缸中的表演,力与美的完美体现,那一个个一跃入水的动作让人心动不已~~~
这是每一个听童话故事长大的孩子,此生应该去实现的心愿。
我去到拉斯维加斯出差的时候,老板请看的现场。
虽然很让他破费,但我连客气都没有,领导跪谢了!
我现在都有错觉,我来这个公司,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终极愿望吧。
影片很精彩,现场也是特别精彩,值得一去看的奇幻马戏,虽然我饿着肚子,大家分着点薯片吃,但渐渐你会忘记你是来看演出的,你就在幻觉之中。
每个演员的表现都不是能用精彩来表达的。
其中难忘两个场景,和我们现场放音乐不同,整个现场歌曲演唱都是有乐队,驻唱的歌手在侧面的房间里,她的表演基本上很少有人看到,但她演唱的非常投入,就像是她站在最中间的舞台上,用力投入。
其二,有两个演员假装成观众,被拉上台表演。
但在演员谢幕的时候才知道这两个是演员。
日复一日的演出,他们在演绎上台瞬间的状态,没有丝毫的疲惫,敷衍感觉。
一个男孩演绎被选中的观众,上台念一封信。
他憋着笑意念出长信,声音和身体呈现的状态,是一个中了大奖的男孩,窃喜这一切到来,让台下每一个观众对他羡慕的不得了。
当然我也不能理解,我身边两个货竟然睡着了。
当然,剩下的需要给你留个念想,而我也忘记的差不多了。
当然,你是听童话长大,你应该去触碰一下这个能触碰到的幻觉。
闲来无事,陪老爸聊天,他点了这部电影,起初他只是把它当《曲坛杂苑》的节目看,男主失手从高处跌落,女主追逐他一起掉入流沙里,魔幻or悬疑?
一时间大家都安静下来,沉浸在遥远的世界里……这部电影改变了我对电影的看法,一部好电影原来可以不需要太多对白(卓比林的默片需要肢体语言和字幕去表达的),画面+想象力足以把你震撼住2个小时,一直安静的坐在屏幕前观看。
电影是一场舞台剧,但是电脑技术,杰出的杂技演员,出色的化妆技术,完美的道具设计,加上无比的想象力,如在心里一直回荡一首奏鸣曲,拍拍撼动你的心房,我从来没设想过,月球可以是一个鱼缸,里面住的不是嫦娥,而是美人鱼般的仙女,泳姿柔美舒展……本来你在地面,突然大地一转,其实你在天上,你以为你遥望的是月球,其实那是一球清澈的湖水……十分敬佩安德鲁·亚当森,还有居中演员的高超技艺。
去年在拉斯维加斯看了大名鼎鼎的KA show(卡秀),很惊喜,发现原来还有电影版的太阳马戏团的表演!
虽说是电影,但故事的情节还是很简单的,主要还是突出秀的精彩和华丽。
里面有好多卡秀的情节和表演,还有熟悉的MGM的舞台布景。
看了片尾的演员介绍才知道,这部电影融合了太阳马戏团的众多出名的秀!
除了卡秀,还有最出名的O秀、Zumanity、Zarkana秀、Mystère……看的太赚了!
不过平心而论,电影真的没有身临其境的现场看这么震撼!
马戏表演果然还是要现场!
电影拍不出那种惊险。
今天有幸趁着国际电影节之际,观看了卡神这部3D大片儿。
就我个人来说,这部片子绝对好过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
它把想象和艺术美结合到了极致,中东风情的帐篷,欧洲神话里的美人鱼,圣经里的地狱和撒旦,还有最奇妙的海底世界等等。
故事最初,短发姑娘怀着好奇走进马戏团,坐在较为冷清的观众席上,等着观看空中飞人的表演。
不料表演中飞人一个失手,跌落在地,随之被地上的狂沙旋转着吸了下去,姑娘一时急眼也就跟着下去了——下面有另一个更为魔幻神奇的马戏团,古怪的小丑接过姑娘手里的海报瞅了瞅,就笑嘻嘻的吸了口气,拉开了雄伟的大红帷幕。
水中嬉戏的舞者,身上有热带鱼般绚丽的花纹,舞台是个巨大的水池,配合着上空其他演员的飞旋,真的一下就让人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还有许多,空中圆月其实是一个圆形池底,美丽的姑娘倒影婆娑的舞着,海底世界中水波荡漾,各种海底生物随着波浪摇曳,童心未泯的脚踏车嘎吱嘎吱的踏着童年,脚蹬直排轮的小丑挥舞着旗帜。
还有最后的一舞。
姑娘和她的飞人宛如仙子,就那么旋旋的荡漾在空中,裙摆随风飞舞。
我突然感到一股幸运,这个我即将去往的国度拥有这么牛逼的马戏团。
我一定要去现场看一次。
中间很奇怪的,有几次眼眶湿了,突然觉得人生一定要有一次不知目的的冒险,或一次不知终点的飞行。
是這是赤果果炫視覺效果啊!
不得不讚歎這華麗噠舞臺上噠馬戲團!
但是...自從《The Artist》之後各大電影就愛耍文藝。
甚麼黑白、無聲就怎麼復古怎麼來。
本片雖有James Cameron做Producer但也給人有《River Dance》噠感腳。
話說那個顛倒噠兔腦袋和無人駕駛噠小三輪車也太靈異啦吧!
亮點是人扮食人魚那段兒。
很像哦。
其他眞沒甚麼好說...前五分多鐘噠外景拍攝眞噠好勞民傷財噠感腳啊。
直接都在舞臺解決不好麼...
这像个太阳马戏团的表演纪录片。当然看的过程还是很奇幻与震憾。全片最轻松也最好演的唯一有台词的就是那个所谓的女主吧,走走停停边演边看戏。其他人都选择安静专注地表演,当然人家是有真本事的,各个身怀绝技。造就这梦境般奇幻恢宏又瑰丽的戏剧。
赫然发现我有一张剧团的CD,某东的赠品,封面上印了斑马女人的头像侧影,CD译作“索拉奇幻秀”,有水景部分的全部配乐。甚美。通向未知的异世界,对塑像艺术的模拟,让人想起《诗人之血》。@天天长假的伪知识分子
这种一定要看现场啊. 不然就像在电影里面听交响音乐会一样sb
电影版马戏团实况,不得不承认场面、机位都顶尖,可惜看久了还是会疲劳,只坚持了45分钟,可能更适合小孩看。三星半
预告片比较美。一个人妹子去看马戏,跟男演员掉进沙坑。发生了一些故事。喜欢那段斜坡上追逐的戏。好吧,我也是拿的回收眼镜看的这部。
—— 織夢者紡絢幻舍
发生在马戏团的一见钟情,奇幻之旅,音乐很好听
如果现场应该不错,拍成电影是闹咋样…
音、影、光、舞都很到位,像一部马戏团记录长廊。
如果看现场的应该更好
马戏杂技这种还是得现场看啊,弄成电影好想睡觉。。。
只有西方才能还原梦,相比中国梦只能用来睡觉
小时候看《国际艺苑》第一次知道太阳马戏团,那时印象最深的并不是马戏表演,而是华丽的配乐和意义不明的吟唱
相比之下,北京08奥运都弱爆了啊
作为马戏团的宣传片的话,确实很牛逼!作为舞台剧,也是大赞!作为电影,虽然有情节,有奇幻,可还是差强人意。
第一段水中表演非常盛大华丽,配乐也很经典,舞台艺术还是在舞台上看好
看到睡著 無聊死了
把人像东西一样扔来甩去。东方音乐。杂技者身材都很好。多重叠罗汉的技术。脚像手一样使用。原来女孩也身怀绝技啊,才能配上他。三星半
这玩儿也能当电影?!
真心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