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王阳明

主演:陆剑民,周海媚,蒋冰,朱一龙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王阳明》剧照

王阳明 剧照 NO.1王阳明 剧照 NO.2王阳明 剧照 NO.3王阳明 剧照 NO.4王阳明 剧照 NO.5王阳明 剧照 NO.6王阳明 剧照 NO.13王阳明 剧照 NO.14王阳明 剧照 NO.15王阳明 剧照 NO.16王阳明 剧照 NO.17王阳明 剧照 NO.18王阳明 剧照 NO.19王阳明 剧照 NO.20

《王阳明》剧情介绍

王阳明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正德初年,小皇帝对“八虎”太监言听计从,王守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结果被廷杖四十,逮入诏狱。最终被贬往贵州龙场驿。在那里王守仁发现了一个山洞,起名为阳明洞。由于王守仁早年就诗名在外,远近诸生纷纷前来就学,一块蛮荒不毛之地,就这样成了其乐融融的传道讲学之所。王守仁数年面壁一朝顿悟,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知行合一”,既是他苦苦思索后的悟道所得,也是他广收门徒进行教学的命题。谪戍期满,朝廷安排其为江西庐陵知县。此时的王守仁不管是学业还是思想都日益精进,已经正式提出了“心即理”、“心外无理”的命题。当时那一带民变四起,王守仁对兵制进行了改革,事变很快平息了。由于父亲王华去世,王守仁回乡守制,出自守仁之口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流传久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百战天龙第五季上帝保佑美国雏逻辑:来自幸运逻辑小学风云第二季漫长假期女监四重奏错位青春第一季小谢尔顿第二季恋爱播放列表第四季爱我敢不敢魔鬼卡车芝加哥警署第二季不能爱的房客留守的天空你的婚礼魔女的使命OAD汉江怪物幸福已逝险角前厅青田街一号蔷薇王的葬列白月光拯救计划JT·莱罗伊火箭人公主的交换人生梦回金鸡岭十字路口3:群众的正义糟糕咨询都市童话

《王阳明》长篇影评

 1 ) 朱一龙朱厚照

电视剧《王阳明》2011年拍摄,2012年播出。

朱一龙 在剧中饰演小皇帝朱厚照,刚刚毕业1年的演员朱一龙在剧中表现可圈可点,强推。

第34集最后,看的我忍不住哭了出来。

王阳明走后,他坐在那里。

之后脱掉外袍一步步走向床。

最后躺在那个偌大的床上。

孤零零,没有其他人。

好恨我学的是理科,对这段历史了解太浮于表面,不能用更多的文字来分析居仔演绎的朱厚照。

但我只知道,想去重温这段历史,想更深入的去了解朱厚照。

我更加佩服你,赞美你,演员朱一龙

 2 ) 朱厚照比王阳明更孤独

《王阳明》这部电视剧,是由贵阳电视台出品的,有很多老戏骨参演,但是因为某种原因,在大陆却并未上映,而是在韩国首映。

尽管这部剧有一点小瑕疵,比如王守仁在任兵部主事的时候就被称为王阳明,阳明先生,但我觉得它对于大明部分历史复述和演绎还是比较好的。

首先,说说正德,编剧应该是一个比较懂正德皇帝的一个人,他只不过是想摆脱束缚而已,他放纵手下,不是因为愚蠢,宦官集团只是他治衡文官集团的棋子,他才是下棋的人,我认为这比嘉靖的手段还要高明。

遗憾的是我在cut中没有看到他的应州之战,从军事方面来说,他更胜嘉靖。

正德十六年,他于京驾崩,享年三十一岁,很多史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很多说法都是说和正德十五年垂钓落水有关,但是一次落水就能让一个身体素质极好的朱厚照走向死亡吗?

朱厚照的死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疑案。

在剧中,朱厚照在南京见了王阳明,认为王阳明是他的知己,懂他的追求,但是王阳明懂却是不能说,谨遵君臣之道,劝他为政以德,以国以民为重。

王阳明走了,朱厚照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偌大的龙床上,用龙袍盖住了自己。

他和大臣们,祖训斗争了几十年,到头来,还是输。

他要想自由,就必须是皇帝,因为帝位能给他权利,悲哀的是,这帝位,也就是束缚他的根源。

他的死,是他最后的斗争,也是唯一一次的屈服。

总之,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一生是充满色彩的,勇敢的,放纵的,也是悲哀的。

再说王阳明,在《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王阳明被许多人重提。

王阳明不仅在思想史上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军事上他曾在赣南平寇,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三不朽之人,立功,立德,立言,是当之无愧的圣贤!

但是他绝对是那个时代的叛逆者,宣扬心学,这也是最好统治集团容不下他的原因,否则他入阁成为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为必然。

但中华文化也必然失色不少。

所以俩个体制内的叛逆者一遇见,必然是惺惺相惜,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但终究君臣有别,两个人,王阳明战胜了,朱厚照战败了。

因为孤家寡人,没有人会帮朱厚照,而王阳明成为圣贤的道路上,艰难,却不孤单。

但是,正德却终究是正德,天下人谤我诽我,却也与我何关?

而王阳明即使受到过历史的冷落,但是到今日,王阳明在中国,东亚,乃至世界,得到了一个圣贤应得的尊敬和评价!

 3 ) 正德与嘉靖高度统一

这个戏应该和大明王朝1566对照看,主题太统一了,朱一龙的大部分情态,都与陈宝国高度相似,擅用权术,洞若观火。

如果嘉靖是最聪明的皇帝,那这个戏里的正德可以与之并列。

他们聪明到了难得糊涂的境界。

明朝政治体制非常成熟,成熟到皇帝不上班也照样运转,也因为太成熟,大臣们难得几个有良心的。

我有时候不敢连续看,怕被各路伪君子真小人气炸。

当皇帝不能气炸,还要搞平衡。

要牵制文臣,用酷吏,用完再杀。

虽然名声不好,但效果显著。

这两人都实现了对权力的实际控制,区别在于一个直接,一个迂回,一个张扬,一个内敛,一动一静。

共同点是表面感性超然不在乎,内心却精明隐忍稳准狠。

朱厚照的聪明,在于恰当的时间用恰当的人,王阳明正直,但不能常用,满朝嫉贤妒能,对他越好他越危险。

朱厚熜的聪明,在于恰当的时间换恰当的人,严嵩贪,徐阶也不干净,谁又比谁好几分。

聪明人都孤独,一个修心,一个修道,都想逃离这个身份,屏蔽这些嘴脸。

花了不少钱,挨了不少骂,骂他们的人一边架他们的名义,一边不干好事,谁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两位皇帝在剧中的神色多以阴鸷深沉为主,辅以心不在焉的动作,他们把皇帝这个职务当成工作,工作之外的修养实在太多了, 中国的政治生态下,皇帝的任务不是做实事,核心要务是斗大臣,皇帝斗得过大臣的时刻并不多,明朝就有两兄弟做到,他们的故事,你看了吗?

 4 ) 天下之大,无一知己

看过的朱一龙旧剧里有三个皇帝角色了,一个是《芈月传》里芈月的儿子嬴稷,一个是《大明嫔妃》里的朱常询,一个是《王阳明》里的朱厚照。

后者没播出,但最有看头。

看的朱一龙cut,挺过瘾的,见识了一个离经叛道做自己、攻气十足的小皇帝。

按照百度百科上的资料,朱厚照就是这样一个时而暴戾时而英明的怪胎,被后世诟病,但也有独特魅力。

想不到,23岁时的居老师已有了这样一个让人过目难忘的霸道总裁角色,他的演绎让人惊喜,立体又生动,仿佛眼见一个阴郁桀骜的小皇帝,他游戏人生,他放飞自我,他痛恨反抗着加之于皇帝身上的种种束缚。

并且那时居老师已能从细节上丰富人物。

比如兵部尚书王琼奏事,朱厚照手贱两次拈他头发丝儿,隐示王琼也是朱厚照后宫团一员,小皇帝风流荒唐。

和王阳明再次相见,交心长谈,还拉臂喂饭,实有陪我一起玩的爱悦收编之意,奈何王阳明揣着明白当糊涂,懂你,但不陪你玩,我正经做自己,朱厚照心凉颓然,盯着他背影许久,叹天下之大,无一知己,一身落寞回屋抱自己。

这剧不能播出真的很可惜。

Ps:17集朱一龙cut备忘录:3 初见王阳明,攻气十足7 拈兵部尚书王琼头发丝儿,百度有典故(二人有一腿)8 小皇帝的魄力17 交心,良臣非知己

 5 )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对历史正剧这么关注不算多见。

可能是因为这剧的两个人物,王阳明和朱厚照。

阳明心学,挑战了传统的程朱理学,也对后来徐阶,张居正等人的官场生涯产生了影响。

剧中对阳明先生的刻画有两处情节很有感触。

一处是面对辱骂他的官兵,并没有愤懑不平,反而为其准备食物与水,并号召城中百姓不要为难官兵;另一处是张永向皇帝诉说阳明先生面对战争带来的生灵涂炭而悲痛,不愿百姓流离失所。

这是多么博大的胸襟。

天泉论道中所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现在也只是了解字面意思,内涵则需要在人生经历中细细体味。

原来知道正德皇帝,但是他的事迹并不十分清楚。

通过此剧,让我第一次知道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位君王,他不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君王,却是一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一个人。

开始的孩子气感觉还有点不习惯。

但随着剧情推进,帝王的霸气显露,发现这算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玩世不恭的皇帝还是懂的家国礼法的,最后和阳明先生的对话,完全是朋友之间的推心置腹。

但君臣有别,臣子理解但也不能纵容。

没有得到理解的皇帝只能继续坐在冷冰冰的龙椅上。

年轻皇帝的生命不久后也走到了终点。

哀叹惋惜,只怪生在帝王家。

这样具有戏剧冲突人物引起了对历史上真实的正德皇帝、明朝帝王以及明朝制度的兴趣。

这期间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观看了《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对嘉靖年间皇帝、宦官与东厂、大臣之间的微妙关系表达的淋漓尽致,每个角色都是可以细细琢磨的,一部佳剧。

《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书中的正德皇帝和剧中的角色塑造几乎如出一辙,这就回想起了剧中皇帝的孩子气也是贴合人物的性格。

开篇大臣们要斩杀“八虎”,小皇帝先是商量,后是乞求,最后竟然哭了,因为这些人是他从小的玩伴。

刘瑾造反,当皇帝说出缉拿刘瑾的话后,自己却孤独的躺在了床上。

正是这个从小的玩伴,最亲近的人要造反,直到最后一刻才醒悟,那是多么的无可奈何。

从这里也就更理解了皇帝平时放任刘瑾胡为的原因了。

皇帝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宫,但他却选择了悄悄出去,被大臣抓到觉得不好玩了,悻悻回宫。

皇帝的权力就这样的被挑战了,他完全可以抛下大臣出宫,但他因为知道大臣们是对的,所以没有继续胡闹下去。

可见这并不是一个昏君。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这样的皇帝注定是孤独的。

为了自己想要的而去斗争,最后却英年早逝。

对于他的死因是个谜,我更倾向于他是遇到偷袭而落水。

十六年的帝王生涯屡次被造反,想想也是个可怜人。

朱一龙对正德皇帝的诠释可见是下了功夫,演绎出帝王的纵情玩乐的一面。

建豹房、下江南;心计权术的一面。

力排众议,给予王阳明权力去南方剿匪。

伴君如伴虎,从他和臣子间的对话可见一斑;内心孤独的一面。

远离龙椅而坐、屡遭背叛、失火险些被烧之后的落魄、宁王造反大臣们睁眼闭眼的气愤与无奈。

这样的性格冲突塑造出了一个让人信服、感同身受的人物。

希望这部剧能被更多的人看到,了解这样一段历史,了解这些为命运抗争的人物。

 6 ) 圣贤礼赞

龙场的王阳明如同任何一个凡夫俗子,为生存所困,为一粟一饭而忧恼。

有这样经历的人不多,即便是也少有思索的余地,更谈不上去参悟。

越是绝境,往往越能映照出真我。

他终究不是一个凡夫俗子,他纯正、坚毅,从不放弃信仰,才能于绝境处重生。

而他要守住的又何止信仰,还有孤独与无望,或许终此一生都将如此度过。

然而一株不起眼任人踩踏的小花尚有不屈的生机,我又怎能辜负生命?

“哪里来的长啸之声啊?

”过去常在诗词歌赋中听闻“长啸”,《卧龙吟》中也唱道:“长啸一声舒怀襟”。

那时候我就好奇,什么是真正的长啸呢?

那一种历尽千万历险与磨难,踏遍荆棘与歧路的求索,多么玄妙,又是多么畅快淋漓:道在吾心,道在吾心,好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

那一种世人看似癫狂却光芒万丈的顿悟,我好像真的在靠近,可是我又怎能说是真的靠近呢?

我只不过是在千帆过尽之后来赞叹他的恢弘,望尘莫及罢了。

人家的心中能容千军万马,指挥若定,挥洒自如,甚至将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当成是良知之教的讲坛。

以出世之心建入世功业,无计胜败,忘却生死,仅仅是一场意念之战。

看正气如何战胜私欲,看诚意如何瓦解虚伪。

天道在我心中,无所为而无所不为。

能胜乎?

焉能不胜乎?

其实我们自己的心即是我们自己的老师,每每有疑惑,思索中我们都能由心中产生一个正确的答案,然而践行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从来没有崇拜过某个人,而在王阳明身上我才对圣贤有一些了解。

他教化众人,感化恶人,从而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每一桩每一件都是那么神奇。

无私、光明,更难得是智慧,那种与奸佞周旋,忍辱负重、以德报怨的大胸怀、大智慧。

君子正心还不够,更应该培养能力,有所作为,遇事方能应对从容。

最欣赏王阳明道别北军时的骑射,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人惊喜,让人叹服。

鄱阳湖上的王阳明,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诸葛孔明,而他军事思想的哲学根基是如此之深的,比孔明更多了一份超然的气魄。

此时,伍文定站在南昌城楼前的那声感慨也正是我想表达的:“大人是从天上下来的吗?

”无论是安民,还是剿匪平叛,王阳明总喜欢用文告来打头阵。

文告就是他的援兵,就是他“心战”的铺陈。

那都是一番番感人肺腑的言辞,写文章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秉持的观点呢。

然而胜利之后的王阳明并没有欣喜,他惜民,忧虑战后民生。

那句“残胜如败”的话,《汉武大帝》的卫青也说过,于是瞬间,穿越之感便油然而生。

看着固疾难愈的王阳明迈着肿毒的双腿一步步迈向高台向百姓喊话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六出祁山的孔明。

那时候没有麦,他咳嗽了一通,就这样在站着上万人的广场上发表演说。

一定是很费力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今再读这段话才真正有所感悟。

“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圣贤的本分,而“后天下之乐而乐”于他们似乎从未等到。

闲云野鹤、归隐田园从他们出征的那一刻起,就仅仅是一个意念中的美满归途,而于现实之中,他们却总是行在路上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其说是一种淡泊的胸怀,不如说是他们各自况味的自我抚慰。

他们如太阳般普照万物,可是没有人会去想起太阳自身的冷暖。

他们的宿命中带着一种恒久孤寂的元素,于苦苦求索的暗夜里,于人后不知处,隐隐作痛。

“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

”就连这一句兀自的诘问都饱含着寂寥的愁苦。

“阁臣们都在阻拦先生进京,让先生等待后命。

”功业于圣贤来说,算不得什么头等大事。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如果说在政治的漩涡中总是难得善果的,又何苦去纠缠?

任“朝起朝退”,又“归去来兮”,传道授业才是百年大计。

电视剧里有许多俯仰的镜头,由人物缓缓向天空延展开去。

比如王阳明在龙场感悟生死时,比如在江西剿匪感叹“惨胜如败”时,比如便道省亲被范仲淹的“吾谁与归”触动时,比如离别弟子踏上征程赞叹良知的光辉时,更比如征思田在南宁城前抚慰民众时,再比如他于人生的谢幕洒洒道出那一声“吾心光明”时。

这许多的许多,好似什么都没有说,也好似都已道尽。

不由得落下泪来。

 7 ) 王阳明

正德初年,小皇帝对“八虎”太监言听计从,王守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结果被廷杖四十,逮入诏狱。

最终被贬往贵州龙场驿。

在那里王守仁发现了一个山洞,起名为阳明洞。

由于王守仁早年就诗名在外,远近诸生纷纷前来就学,一块蛮荒不毛之地,就这样成了其乐融融的传道讲学之所。

王守仁数年面壁一朝顿悟,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知行合一”,既是他苦苦思索后的悟道所得,也是他广收门徒进行教学的命题。

谪戍期满,朝廷安排其为江西庐陵知县。

此时的王守仁不管是学业还是思想都日益精进,已经正式提出了“心即理”、“心外无理”的命题。

当时那一带民变四起,王守仁对兵制进行了改革,事变很快平息了。

由于父亲王华去世,王守仁回乡守制,出自守仁之口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流传久远。

 8 ) 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

1778年5月30日,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与世长辞,德·维莱特伯爵让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这句墓志铭。

个人觉得,这句墓志铭完全可以转送给王阳明先生。

首先,以我这个室女座(Virgo)理工科出身、挑剔的现代人眼光审视,王阳明先生算是中国唯二旷古绝今的思想巨人、文学奇才、道德圣人,个人觉得第一是苏东坡,当然王阳明先生作为大明朝军神,仅平定宁王之乱一项。

在军功上就不是东坡先生能比的。

顺便说一下,电视剧剧情中有王阳明先生提到苏东坡的一段情节。

另外,《传习录》中王阳明先生随口一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竟有类似现代量子力学“量子纠缠”的神思妙笔;“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天理”更是与两百年后的欧洲思想家康德先生名言“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中”有着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汇;王阳明先生“心即理”的思想,也为当时活在程朱理学思想桎梏下的儒林学子开启了一片思想解放的光芒……可见,王阳明还是不折不扣的哲学家、思想家。

说到正题,整部电视剧7分历史+3分演义,在真实历史情节还原和影视剧情创作之间取得很好的平衡,翔实展现了王阳明贵州龙场悟道、江西行“十家牌法”、赣南剿匪患戡民乱、平定宁王之乱等事迹,也为全剧奠定了清晰的历史事件基调,以王阳明先生35岁卷入八虎权阉之患开始、到57岁平定两广叛乱客死归乡途中结束,描写了王阳明先生出世兼济天下,被政治滚滚洪流裹挟向前、建功立业传奇的一生;片中既有陆剑民、周海媚这样的老戏骨实力派演员,也有扮演的朱厚照皇帝的朱一龙这类初出茅庐的影视新星 ,而二十多岁的朱一龙演出了朱厚照玩世不恭却心有乾坤、胸有丘壑的一面,为剧情增色不少,而历史上朱厚照死后正是嘉靖皇帝即位,所以大家也不妨把这部剧看作是神剧《大明王朝1566》的非官方前传。

据我个人了解,《王阳明》这部电视剧应该是中国第一部详细描写王阳明先生事迹的影视作品,基本可等视为王阳明先生的半世传记,算是开了王阳明先生“心”学思想+“三不朽”事迹影视化的先河,作为一名王阳明先生的路人粉深感欣慰, 电视剧整体剧情、情节逻辑、人物群像都很优秀、较为出彩。

但是这部剧也确实有些缺憾,一是个别群众演员演技拙劣、表演敷衍,确实让人出戏。

二是这部目前只有韩版资源,韩语字幕+剧情对白晦涩,让以台词对白见长的剧情内容失色不少;第三就是导演编剧过于神化王阳明菩萨救世情怀,某些剧情中王阳明先生的圣人说教显得苍白无力,近乎于“白左” 的虚伪传教;但是这些都瑕不掩瑜,没有影响王阳明的圣人风采。

整部作品有点像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The Gay Genius》,都是后世粉丝作品,也是“出口”转“内销”,因为受众和翻译的问题,让剧情有些失色,过度神化主角光芒,反而让人物失真。

借用某些读者对林语堂版《苏东坡传》的书评:“...不要随便去评价,因为我们自己或许根本看不懂,也悟不透”。

矛盾的是,自己现在何尝不是在对《王阳明》进行如此随意的评价,果真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最后,自己模仿大冰老师给历史中的王阳明先生写个介绍:明宪宗成化十七年状元之子、"心"学创始鼻祖、御马神箭手、宁王克星、量子力学唯心学派先知、贵州苗人开化先驱、因材施教教育家、流民匪患终结者、赣南百姓父母官、悲天悯人自由派思想家、格物致知理学智者、知行合一大学士、士林文坛领袖、两广土流并用改革话事人、决胜千里的六边形战士、大明朝唯三因军功封爵文臣、历史唯二“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真圣、中华唯一全能大儒,正德十六年新建伯:王守仁。

( ps: 另外,自己对照剧情,听译+手敲做了38集全季的对照中文字幕,耗费了好几个月的闲暇时间 ,一字一句皆是心血)

 9 ) 帝王家

看了很多照照的美图和视频,最终没忍住找了剧看。

朱一龙所饰演的朱厚照是一个不愿意当皇帝的皇帝,无奈生在帝王家。

朱厚照极其聪慧,但却十分贪玩,无心政事。

剧中也多次表现出朱厚照不愿当皇帝,孤单一人身体蜷缩在很大的龙床上,不端端正正坐龙椅等来表现,之后还有朱厚照和王阳明相见,更是直明心迹。

也许早逝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吧。

剧的拍摄手法,取景都很不错,五星好评!里面很多演员演技也很棒,演技细腻,比现在很多注水剧都好太多了,希望能多出这样的良心剧。

 10 ) 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和史实在大陆并不被广泛熟知,所以仅有几条评论,也就不意外了!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片,结合史实,系统阐述了阳明心学的发生发展以及现实运用。

大陆没有播出,自己找原因。

在韩国播出了。

日本是特别推崇阳明心学的国家,会举办纪念阳明先生的活动和学术论坛。

日本的海军大将腰间的腰牌刻着"一生俯首拜阳明"。

蒋介石一生推崇阳明心学,败退台湾后将台湾的草山改名为阳明山,并要求他的部下都研学阳明先生的著作。

《王阳明》短评

前面的剧情比较有意思。

5分钟前
  • 还行

朱厚照这个人物被刻画地非常出彩,极聪明却极孤独,编剧和演员是真的下了功夫的,没能在国内播出绝对是非常遗憾的,总之,剧情非常吸引人,演员都演技在线,,强烈推荐

8分钟前
  • 什么叫tmd京喜
  • 力荐

不错

11分钟前
  • 很差

历史上学过王阳明

12分钟前
  • 南峰
  • 还行

。。。。dddd

13分钟前
  • 杨超落叶飞杨
  • 很差

一直不是很理解这样的人物

16分钟前
  • macro
  • 较差

“富士山终究留不住欲落的樱花,就像我一直抵不住对你的热爱。”

21分钟前
  • 小雨
  • 还行

只看了朱一龙的cut 等有时间补全剧 居居把小皇帝演的超活啊 老戏骨演技也都超好 台词是一股清流了 不做作啊 看我挖到了一个什么宝

24分钟前
  • 累觉依旧热爱
  • 推荐

纯粹为了把分拉下来,因为看传习录才来看,首先字幕韩文字幕很影响美观,然后剧情非常拖沓,这种圣人的剧应该就精简为妙,添加太多无谓的对话和伪事反而弄巧成拙了,8分左右比较合理,朱一龙有惊艳到。

25分钟前
  • anditu646808851
  • 较差

剧本很棒,很可惜不能在国内播。阳明先生是真正的圣人。心疼朱厚照,不过是个孩子,却要坐在冰凉的龙椅上。

28分钟前
  • Tina_小滚
  • 力荐

烂片

30分钟前
  • 豆友oi8j8NNQbg
  • 很差

真的好看,没有在大陆播出实在可惜,全员戏骨。

35分钟前
  • 默默的山
  • 力荐

一般,忍着看完8集还是弃了

37分钟前
  • 大不点
  • 还行

有点无聊,毫无亮点,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评分?想看的劝降低期待。

39分钟前
  • Orlando
  • 较差

名过其实

43分钟前
  • Stonecutter
  • 还行

断断续续可算是看完了,因为没法在国内国内平台上看到,还是韩文字母,可真不容易……因为对明朝历史感兴趣,所以慕名前去观看。加上对正德皇帝的好奇和对王阳明文武双全的仰慕就成为激励我追剧的动力。一共38集,感觉还好吧,从被刘瑾陷害被贬官,再到龙场悟道,再到击败宁王朱宸濠造反,最后再到晚年讲学授道,人生起起伏伏也是够传奇。但缺点也有,一个是配音问题让人很出戏,另外一个是群众演员也真的太业余了,虽然历史上王阳明的经历和成就也许更加传奇,但剧中说教意味实在太浓厚了,仿佛一切都主要阳明先生出马就都搞定了一样,太脸谱化的塑造了,反而是朱一龙的正德皇帝倒是给人意外的惊喜吧。(或许是因为国内不能看给这剧加了太多滤镜吧)

44分钟前
  • 步履不停
  • 还行

真是拍的好,演员演技扎实剧本扎实,各方面都用心的历史剧,结果被禁辽 ;)

46分钟前
  • Memorimorti
  • 力荐

完全看不进去,本来想看看王阳明心学,然只能通过一点对话略微呈现,整体感觉很不好,6集弃剧。跟大明王朝1566完全没法比,评分却差不多!倒是不至于1星,故意往下拉拉分。

50分钟前
  • 豆友UTAb2VAlRY
  • 很差

还不错

53分钟前
  • 没瓜吃
  • 还行

全剧整体创作品质不错,在史实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想象的改编,增强了剧作的戏剧感和观赏性。全剧大体上还原了阳明先生一生的学问事功,对王阳明当时对朝堂的影响上多有拔高,对朱厚照的昏庸怠政有些美化,对徐爱身死“移花接木”,对阳明夫妇的感情也进行了重新的演绎…

56分钟前
  • 枫林挽秋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