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要追溯到挺久以前……父亲内断腿书桌下的垫高刊物,一本忘记了名字的杂志。
昏黄的纸张,残破的边角,少了第16页和18页的无名杂志(封面已经损毁)打着手电筒聚精会神的我。
看官们脑袋里有没有一种既视感呢?
陈铁军的这部《儿戏杀人》我最少看了个两三遍,当时的我还不是完全理解关于“倒叙”、“插叙”的概念。
不过作为为数不多记忆犹新的课外刊物,这部中篇小说还是非常诱人的。
直到我踏入社会,有了自己赚钱的能力之后,我几乎把陈大爷的作品收集了个遍。
对于《杀生》这部电影,我和绝大部分观众们报以同样的想法,那就是有着那么点故弄玄虚,当然小说原著即是如此。
所以那些个成天嚷嚷着管虎如何如何做作的愤青同学们可以歇歇了。
这压根就不能怪管虎。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管虎还确实有些能耐,虽然我没看过他的其他电影,但是这部《杀生》足够给我上一瓶分量十足的眼药了,至于本片的几个主要演员,我了解最深刻的就是咱们的型男任达华先森了。
黄渤?
说实话,我真的只看过他的一部电影,叫啥来着……忘了。
唯一的记忆就是小成本电影的跳梁作。
(我还特意百度了一下,原来他出身竟然是个歌手……震惊了。
)说回电影,电影最后的部分,黄渤泪流满面拖着棺材的那场戏,我着实被震到了,并非帅气出众的脸,甚至可以说算是有些“丑陋”(并非恶意诽谤)的外表下,细腻的演技跃然于荧幕之上。
我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揪住了,沉醉在黄渤那精湛的演技当中,久久不能自拔,不能自拔,自拔,拔,a……其他的演员都相当出彩,而且我印象中(请喷子看清楚,“而且我印象中”这句话是非常非常主观的)首次出演反派的苏有朋还是有些欠磨,果然戏真的需要靠磨,不知怎地,我竟然似乎在牛医生身上又看到了情深深雨蒙蒙中的XX(原谅我吧,名字又忘记了)带点小傲娇的演出,不过对于一个偶像派歌手转型为成功的演技派戏骨来说,苏有朋如今跨出一步走的甚好,甚好啊。
余男的出色表演也甚得我所爱,性感的双唇(脑袋都在想些什么)虽然在影片中饰演了一位不会说话的寡妇,但是那从影片开始时带着几分怨恨几分无奈的眼神,随着牛结实近乎无赖的穷追猛打下,变得如此温柔,沁人心脾。
果然影后之名当之无愧。
夸的话我都说的差不多了,想说点难听的。
想了想……我去,竟然不知道说点什么好,这种情况只有我在看过《楚门的世界》之后才有的反应……因为看过原著,所以对于镜头和剧情上的一些安排和结构表示十分理解。
略带神经质的剧情,大量的扭曲人物面部特写都有着那么一股子cult的味道。
不过好在好多优秀演员成功的hold住了场面,使得没有显得很糟糕,很神经病。
与我一同看过该电影的几位朋友普遍给出的负面评论分别是“混乱、画面脏、压抑、不好笑、神经质、女主丑(尼玛)”我都采纳了,除了最后一条,我就不再赘述了……余男真的很美好不好……跑题了。
最后给大家的建议:是否适合去电影院观影:YES是否和另一半去观影: 持保留态度,大部分女性观众无法理解。
是否是爆米花电影: NO,这电影不是喜剧,而更接近癫狂的文艺片。
至于这部片到底映射了当今社会的什么现象这种傻逼问题老子从来不屑絮叨,这原著小说距离现在没有20年也有10年了,甭跟我提那么深远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只看演技,剧情。
每看个电影都必须说出个30条的隐藏寓意的傻逼们,你们到底图的是什么?
去看电影到底是为了放松还是去玩“大家来找茬。
这种东西就要看花大洋进影院观影的您的心态了。
最后附送大家一句话:这片子,就算你再怎么不喜欢也千万别和杨门女将和逆战之流的混为一谈。
国产电影就是要有这么一股子越挫越勇的劲头。
更何况也不是那么糟糕嘛喵呜*买了个萌
我在杭州的公交站牌上看到《杀生》的广告。
从画面上看,我觉得那会是一个我喜欢的电影。
然后,我就去看了。
还是长版的。
呃,我看得很认真,因为我看了好久也没大看明白,生怕那是一个对审美要求极高的佳作。
然后情节我越明白我就越郁闷。
——是我脑壳有点乱还是导演脑壳有点乱?
情节可以夸张,但情节不能勉强吧。
故事大概说的是。
有一叫牛结实的人,住在一个满镇子川腔的山镇里。
这斯是个流氓,说活口无遮掩还蛮不讲理,小时候小偷小摸阴差阳错得弄出了人命,和苏有朋结了仇,长大了,不偷东西了,直接拿村民的东西,揭人家倒插门的短,成年累月地偷看(光明正大地看)村子里的夫妻XX00,性骚扰哑巴寡妇(时间长了和寡妇骚扰出了感情)……然后村子里的人终于忍受不了他了。
在苏有朋的提议,大家决定把他说死——全村的人商量好了见到他就说他脸色差,像生了大病,快要死了,然后,流氓就真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可最后影片又说不是人家把他说死的,是他自己伟大地作出了牺牲……全片被一个比黄渤还莫明其妙的任大华饰演的医生串联起来,一重又一重地推理了去。
不想评了。
就想说一点,你要展现人性可以。
至少得大家都是人。
村子里迎圣水,不管这事封建还是你看着搞笑,但一村子的人在那里严肃着,你到圣水里去洗澡,那就是找抽。
要是我在和我女人XX00的时候,你有时无时地跑来看,我就有怨气活活打死你!!
看豆瓣评分不高啊,我给个五颗星,因为这实在是一部诚意之作,有点张艺谋早年的感觉,而且在表达上,娱乐性更强,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浓烈”。
碰到一个让自己有倾诉欲望的电影不容易,本来应该在沉淀沉淀,思考思考,读读小说,查查背景,把文字弄得更深刻更严肃一些,不过来不及了,非说不可,想到啥说啥吧。
首先想到一些名词,比如鲶鱼效应,把一条凶猛的鲶鱼扔到沙丁鱼船舱里,搅和得沙丁鱼不得安生,但是也保持了它们的活力,避免了它们在一潭死水的窒息中死掉。
对于长寿镇来说,牛结实就是这条鲶鱼。
然而牛结实并未给长寿镇带来什么好处,或者说长寿镇认识不到牛结实带来的好处,所以叫鲶鱼还不准确,还有一个更好的词汇叫“害群之马”,英语里叫做“黑羊”。
想起卡尔维诺有一篇小说就叫《黑羊》,也是讲述了一个外来者挑战了小镇古老的秩序,和《杀生》一样,卡尔维诺笔下的这头“黑羊”最终也是死路一条。
长寿镇的黑羊不止一只,还有余男扮演的寡妇。
这片子里,余男太迷人了,当然她就应该这么迷人,她就是这部片子里的马连娜,所有男人都渴望她,所有女人都恨她,当然,封闭的中国和开放的意大利不同,男人们也就惦记惦记,不敢动手,当所有人都只是远观而不敢亵玩,她就成了一个图腾,供意淫用。
最后把她殉葬了事,这也算是另类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了吧。
别人不敢碰的牛结实都敢碰,专门跟你对着干,这件事的极致就是全镇爆发的呻吟声,我不知道有多少观众被管虎的这种表达冒犯到了,反正我是爽死了,就凭这个,这电影也值五颗星啊。
隆重表扬三个演员的表演,黄渤的演绎太到位了,这种cult电影,就适合用这种疯狂的演出,相比之下,雷佳音在《黄金》里的表演就显得过火。
余男,简直就是爱神的化身,她的眼神、她的嘴唇,她的肉体无不透着强烈的性诱惑,又圣洁又淫荡,让人心旌摇荡,迷死我了。
梁静,我简直就没认出她来,管虎祸祸他媳妇真是不遗余力,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老娘们儿,还是个接生婆,位数三姑六婆之列,这个角色,绝了,甚至比前两个演员更绝,黄渤和余男多少也算本色演出,梁静的表演完全是颠覆性的。
影片故事、场景、摄影、音乐、演员都好,但是我还有点困惑,一个是立场问题,我应该站在谁一边呢?
任达华一边,认为牛结实罪不该死,而且这么具有摇滚精神的人,给镇子带来了反叛、自由、欲望这些最为人性的东西。
苏有朋一边,对牛结实的行为无法容忍,牛结实带来的一切都是通过伤害和破坏表达的,真的是该死。
这是一个没法代入的电影,你唯一能代入的人物恐怕就是任达华了。
再有一点困惑是中心思想,导演想表达什么呢?
对保守落后的中国封建礼教的抨击?
还是通过揭丑的方式满足我们的窥私欲?
抑或这又是一部政治隐喻片?
如果从这个角度讲,好多台词和情节都变得不一样了,越琢磨越爽,爽死了。。。
父母离异,一个人居住。
外表不修边幅,交学费的钱也没有,全靠贫困补助,被校长老师各种嫌弃。
他也极不争气,成绩烂到没办法看,多次留级。
平日除了拉女生小辫子摸她们胸部,就是小偷小抢,还逼我们在圣诞时都要送他贺卡……全班都被他欺负够了,许多人第一次这么厌恶一个人就是拜他所赐。
终于有一天,我们爆发了。
开始对他进行不动声色的攻击。
音乐课上,大家(包括老师)集体提议他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他瞬间阴郁的表情被我们津津乐道。
女生们在午休时故意敞开皮夹,摊放在桌肚里。
他才刚低头细看,就大叫说他偷钱。
男生们故意向他挑衅,让他把积攒的空白练习薄都交出来分给我们,反正他也不用学习。
“你还是会留级的,要这些做什么?
”连老师都这么说了过不了多久他就生病了。
甚至不再来上课,全班都舒了一口气。
我最后一次见他,是在毕业后的暑假,我买了一辆当时最流行的折叠式自行车,正要推回家。
他叫住我,问能不能借他骑一下,绕一圈就还给我,可能那天我心情真的不错,几乎没有多想就答应了。
但是他跨上去的一刻,我便突然紧张,如果他骑着失踪那怎么办呢,鬼知道上哪找他去。
正想反悔,他已经一溜烟的骑了出去,还在表演各种撒把,我看得冷汗直冒,可千万别把我车弄坏了!
差不多10分钟之后,他把车还给我。
“你怕不怕我直接就骑走了,永远不还你?”“没有没有,你不会的..”我虚伪的附和。
“谢谢你。
”他冲我笑了笑,转身离去。
多年后,我在人人上找到了他,他不再是个小痞子,也有了工作和女朋友。
本来这人在我脑海里已经非常模糊,而昨天我看了电影之后却满脑子都是他,他真的没有优点吗?
他会主动背起中暑的同学,会帮忙模仿家长的笔迹,会带头第一个鼓掌……影片的最后,牛结实开始自我救赎,他归还了所有物品,一个人拖着蓝色的小船(亦或是棺木?
)行走远离。
印象最深的是八音盒传出的生日歌旋律。
牛结实不是自杀,他是在成全。
他死去的那天也是他的生日,他会变成一条小鱼自由自在的畅游下去。
*知乎id:pureeden
影片中的伏笔与回应数不胜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下面谈谈我的感悟1.钥匙与庙一共三把钥匙,两把是用来开启小孩手脚上的锁,一把开启那个庙门。
先说庙。
庙里供奉的是一尊佛像,而这个庙便是黄渤所饰演的牛结实的寄身之所。
只有他,才能打开庙门。
我认为,牛结实便是一个“佛”的化身。
从救寡妇,到输血,到为儿去死,他一直在牺牲。
影片又叫杀生,杀生是佛门用语,佛门第一戒律便是,不能杀生。
钥匙不但代表了他的身份,更代表了他的作用。
牛结实本身,也是一把钥匙,让他们走出封建迷信。
2. 地震与祭司震了好几次,但貌似都是有惊无险,直到影片那个圆球巨石才姗姗来迟的滚落山崖。
看似是天灾,其实在我看来是表现的人性的坍塌。
黄渤第一次拿石头砸自己,开始震。
当村里面的人决定杀他的时候,又震了。
但我知道,这些事情都不会让那块石头落下,直到最后,人们开始祭司,石头终于砸落下来。
原因很简单,杀生,欲望都是可以原谅的,而可悲的是,周而复始。
封建无法连根拔起,村里的人因牛结实的离去毫无改变,这才使得巨石滑落。
3.孩子与傻子始终站在牛结实这边的只有两类人,一群黄口小儿,一个全副武装的傻子。
两种这世界上纯真的人。
能操纵这两种人的,自然是最神圣的人。
4.捣蛋与归还牛结实在最后将过去偷过的一件件物品挨家挨户的归还回去,从这里,我看到了他的用意。
他捣蛋,但却准确记着每一件物品的所属人。
之前说过,牛结实本不姓牛,姓马,他的父亲是过路的商贩。
那与此说来,他就是个外来户,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想和大家有联系,他想融入这个小社会而已。
以上是我所看出来的小“内涵”还有些并不知道如何解释的问题,也在这写下来5. 八音盒。
为何一直在放生日快乐。
牛结实死,它出现;寡妇不再守寡,它出现;医生在发现尸体的时候,它还出现。
怀疑是一种重生的寓意。
6.黑袍村里人为何都穿黑袍,是见不得人的表现,又或者是象征着宗教控制着村庄的总的来说,片子就是说的人性,封建迷信,插叙的拍摄手法让人看起来有些吃力,但是是近年来拍的不错的国产悬疑片~若感兴趣,请移步影评《悲伤泪流成河》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684109/
《杀生》:舆论杀人《史记•张仪列传》中有“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语,原本说的是众口所责,虽坚如铁石之物,亦告熔化;毁谤不止,令人难以生存,而遭毁灭。
后来也以此比喻舆论作用极大,众口一词,积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颠倒是非,置人于死地。
管虎新作《杀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很清晰很简单,但却是用一套十分繁复的电影语言以及神秘的仪式化包装起来。
或许,化简为繁,这就是叙事电影的艺术趣味所在。
故事发生在四十年代一个偏僻、传统、宗法盛行的小村庄,庄里有个十恶不赦又身强力壮的地痞流氓牛结实(黄渤饰),所有人都想除掉他,却总是无能为力。
正面对抗不行,在学成归来、且与牛家有仇的医生(苏有朋饰)的策划下,他们改变策略,通过大造舆论的形式(这种舆论往往又与村中既有的宗法仪式相结合),让牛结实越发地对自己的健康和能力感到质疑。
影片结尾,与其说他是吃药毒死的,其实更是自己被“心病”吓死的。
苏有朋饰演的医生在家中设了一块匾额,上书“心由境生”四字,实际这便是管虎此片中心思想所在。
我们过去常说“境由心生”,意思是人们眼中景物的好坏与观者当时的心情有关。
比如某人中了五百万的彩票时,周遭一切便似乎都有了天旋地转的幸福感。
然而,管虎偏偏逆向行之,讲述了个人在遭遇舆论包裹时的仓皇无助乃至绝望。
这种境遇尤其在当今的社交网络时代更值得重视。
(片中的故事发生于“四十年代”,但所有人都该知道这一定是一个关乎当下的寓言)从每个人的潜意识来说,都需要站队,都需要一定的圈子来获得一种自我认同和安全感。
一旦个人被孤立于公众意识而独存,往往便造就哀莫大于心死的悲剧结局。
由此,舆论的力量也直接左右了人的命运。
现实当中,马加爵、药家鑫的案子不就很有代表性吗?
当这些少年犯下罪行并通过互联网被无限“放大”,“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公众的口水成为了“道德法律”,成为了宣判他死刑的催化剂。
只有当这些生命逝去之后,或许才能有点滴的声音从舆论的夹缝里透露出来,谨慎地还原“恶魔”原初的人性面目。
在《杀生》中,没有类型片中图谱化的人物形象,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只有赤裸裸的人性复杂面目。
正像牛结实这个地痞混蛋,当他得知村里人要扼杀他和寡妇(余男饰)的亲生骨肉,他也会突然激发出伟大的父爱,不惜以自己的死亡为交换。
村里的那些蝇营狗苟的村民,他们既是牛结实的受害者,同时也是杀死牛结实的元凶。
即使任达华和苏有朋的医生角色,其实也像是一体的两面,代表着人性的良知和凶恶——救人还是杀人,这实在是个两难问题。
总的来看,管虎的这则影像寓言体现出了一份艺术家对生命、对社会舆论机制的反思,在喧嚣的商业至上的时代,这份冷静是值得推崇和给予敬意的。
尤其难得的是,通过诸位演员各富魅力的演绎、复杂灵活的空间调度、快速强劲的镜头剪辑以及黑色幽默的布局,《杀生》拥有十分酣畅淋漓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但我仍然认为,观众不要把它简单地定位为一部商业大片,因为《杀生》终究是一部个性色彩十分突出的艺术作品,片中任达华饰演的那个唯一正常理性的角色,或许就是管虎导演在这个社交网络时代自我追求的目标吧。
我想,也正是这一撇个性化的异色,让《杀生》在近期的国产片序列中独树一帜。
1. 长寿镇在镇长的带领下,在于牛结实的长期斗争中,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各种传统美德,还显示了以无罪推定为核心的强烈的法律意识。
2. 牛结实是一个很结实的人,通过偷窃,明抢,硬拿,偷窥,经常在公众场合调戏妇女,在祭祀圣水中洗澡,在居民饮用水中下动物用春药这一系列大动作,让我等观众瞠目结舌。
3. 片子临近结尾,导演用煽情与小清新相互交错的手法似乎是在告诉我们,牛结实其实是一个好人。
恩,干脆就让牛结实搬到导演家隔壁,导演有福了。
4. 整体上跟《西游记》有无比的相似。
牛结实就是孙悟空,不仅像老孙一般激进,也跟老孙一般的耐打。
长寿镇的天兵天将,吃尽了牛结实的苦头。
玉皇大帝从西天请了如来,长寿镇也请了留过洋的苏有朋。
5. 隐喻啥的我懒得猜了,这片就是个纯粹的反社会片,各位疯狂打砸日系车的同胞们一定会看的很嗨。
片子是早几个月看的,当时看的还挺带劲,一气呵成,张弛有度,虽然有点混乱但没什么冷场,结尾也圆上了,在一大拨水准屡屡冲破底线的国产片里,算是上乘之作。
但看完总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最近想想,好像让管虎的伪悬念手法糊弄了。
本片叫人投入,重在层层解谜式的悬念揭晓,一开始抛出大量谜团,众人身份、关系、行事动机都暧昧不明,有待侦探任达华抽丝剥茧,行成一波接一波的张力。
但全部真相大白后,谜底的分量并不能和谜面等量齐观,管虎玩了一些技法上的小聪明:比如开场不久黄渤被众人围堵,他拿砖砸头,与此同时地动山摇,众人惊骇退却。
观众看到这里,一定会直觉猜疑黄渤的自残为何能引发自然灾难,莫非他的性命与村庄命运存在某种超自然的联结?
但真相明朗后我们发现,黄渤砸头与山崩前兆毫无关联,只是恰好发生在同一时间。
回过头来审视剧情,这样安排似乎并无不妥,痞子被人围住时有疯狂之举很正常,众人惊觉地震四散逃离也很自然,但如此叠加,凭空多了一层吸引观众的悬疑效果,最后却以巧合来解释之,也太缺点诚意。
就像卫斯理早期小说,开始几章遭遇种种玄秘事件,最后一律简单归结为外星人所为,逻辑上当然没问题,但读者的好奇心就这么被利用、玩弄了。
一流的悬疑片和侦破片,谜底总是比谜面更出色,《七宗罪》匪夷所思的连环杀人案够难解吧,主谋自首后继续完成“犯罪”的结局更令人难忘,《电锯惊魂》精巧的残害游戏和诡秘的幕后主使,无不为了那个惊世骇俗的谜底服务。
《杀生》的谜底不乏高明的寓意和升华,但管虎似乎并不自信,要加上几笔伪悬疑来抓人心理,因此本片只是优秀,未能迈进一流。
文/方聿南
不知道是考虑到中国绝大多数观众进电影院就是图个乐呵,还是出于对电影主管部门构建和谐社会倡议的迎合,近年来,有人文情怀和思想追求的第六代导演们都纷纷选择拍摄喜剧题材的作品。
当然,喜剧片可以是《大灌篮》《十全九美》那样的烂片,也可以是有着极高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好电影,如何操作完全取决于导演个人,姜文在《让子弹飞》、管虎在《斗牛》中的表现都证明了这一点,而后者的新作《杀生》,同样没有让人失望。
要吸引普通观众进电影院,要么需要大的场面(好莱坞大片如是),要么就需要有一个好的故事。
《杀生》里讲述的故事并不赖:全片围绕小镇居民希望镇上作恶多端的无赖牛结实离开或消失而展开情节,场景的反复切换、多重叙事角度和手法的运用,以及恰如其分的背景音乐所渲染出的惊悚氛围,都让这样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凸显了层次感,大大增强了影片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影片中那些充满荒谬和喜感的场景和对白,也是此片作为商业片的一大亮点,这一点,管虎在上一部作品《斗牛》中就已经运用自如,这部电影更是不在话下。
在成功让观众走进电影院,并耐心坐下观看这部电影之后,导演便开始向我们展现他对个体与社会、传统伦理与自由意志的深入思考。
从影片开始,管虎不惜采用大场面,为我们展现了长寿镇居民为120岁老翁举办盛大葬礼的场景:所有居民均身着黑衣,迎天呐喊,念念有词。
这一场景充分展现出,长寿镇是一个在传统宗法制和儒家伦理道德统治下的小镇,虽然时间已经到了20世纪40年代,接近民国末年,这里的生活秩序和运行逻辑却跟千百年前并无太大区别。
全镇居民多数姓牛,因而牛家的族长,自然也就是小镇的统治者。
他依照儒家礼法判断小镇居民生活中的是是非非。
在这样一种安排下,小镇本来应该是井然有序,与世无争。
然而,牛结实的出现完全打破了这一切。
他本来就是过路客马老三在小镇上留下的后代,因无人料理才改姓牛。
没有受过教育,再加上没有亲人管教,使得牛结实的生活逻辑没有受到任何传统道德的牵绊:他在小镇上白吃白拿,调戏妇女,偷看牛家夫妻亲热,与小孩们一起展开撒尿比赛。
更为致命的是,他救下了按照传统礼教本应殉葬的马寡妇,并与其同居在一起。
这样一个遵循自己自由意志,潇洒生活的人,让我想起来加缪名作《局外人》里的主人公莫尔索。
然而正如莫尔索不容于当时的法国社会一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牛结实同样不见容于长寿镇的居民。
于是,一个害死牛结实的阴谋就在全镇居民的默契中悄然展开。
莫尔索的死,表面上是因为他没有为母亲的死而悲伤哭泣,实际上是因为他与周围的居民都不一样。
同样,牛结实必须死的理由,也是莫须有,或者在中国的法律之中很难界定的,他死于与周围人的不同,与周围人所习惯的生活逻辑和伦理道德的不同。
仅此一点,他就必须去死。
牛结实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他原本可以从容离开小镇,然而为了挽救自己孩子的性命,他无奈地选择了自戕。
在即将赴死之前,他向小镇各家各户归还了自己偷拿的所有财物,然后独自一人,躺在半山腰的岩石中等死。
这样一幕场景不由得让人心酸,导演仿佛是要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某种伦理道德和生活秩序是以摧残个体自由和生命为代价的话,那么这样的秩序就应该被打破。
临死之前,牛结实身上放置的音乐盒——这样一个纯粹的来自西方的物件——仿佛在暗示,西方的人权和自由思想是否是拯救牛结实的救命稻草?
这种问题的答案,导演留给了观众自己去解答。
当影片结尾处,葬礼的场景再次出现,随即到来的是地动山摇,大地震仿佛要席卷一切。
这样的地震极具象征意义,因为熟悉历史的人都明白,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当一个牛结实在挑战传统生活秩序时,全镇居民可以用阴谋将他消灭;而当摧毁传统伦理和秩序的,是来自整个国家的力量时,等待长寿镇居民的,是什么呢?
随即,影片中再次出现了牛结实往小镇饮水井里洒催情药的场景。
一时间,小镇的男男女女都欢呼雀跃,在街上自由欢歌和舞动。
没有了传统的羁绊,小镇居民真的就能迎来自由和快乐吗?
这样虚拟的场景来自牛结实的想象,而历史也证明,这种想象同样是海市蜃楼。
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社会、自由与道德的命题同样在困扰着我们,拷问着我们。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没有准确的答案,然而至少在这个时代,还能有这样的电影,让我们在欢笑之余,思考这些终极命题。
这或许,才是《杀生》这部电影的最大意义!
有一个封闭的地方,基本上人人守法,只有一个恶棍,老是鱼肉乡里,吃拿顺东西不付钱,还侵犯他人隐私,不尊重女性,是一个完全从自己的需求出发的自私自利者。
虽然乡民们守法又善良,但是难免有点封建残余。
在认为是恶棍害死了老寿星后,为了厚葬老寿星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让一个哑巴寡妇陪葬。
恶棍一直在觊觎这名美貌寡妇,此前就对她动手动脚过。
恶棍救起了陪葬的寡妇后,以此为基础,顺利地在寡妇不从的前提下将她办了。
办着办着办成了习惯。
而此寡妇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发作,渐渐对恶棍产生了感情。
但此恶棍对别的乡里乡亲的恶行并没有收敛。
乡民们终于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在乡里唯一高级知识分子的指导下展开了对此恶棍的驱逐行动。
恶棍并不十分聪明,渐渐地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多种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游击战形式,既丰富了游击战的手段,也直接给敌人造成严重的打击,使其产生毁灭性的恐慌。
此时寡妇已怀胎尚未生产。
极大多数人民群众都是善良的。
他们没有“老鼠儿子会打洞”的腐朽思想,而是抱着朴素的“人之初性本善”念头,不赞成让寡妇堕胎。
请注意,由于这个乡村一直以来基本上遵从民主商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少数派的“同时消除恶棍及其后代”的提案没有被通过。
最终因为恶棍前来,会议在进行到“恶棍和后代留一个”的议题时被迫打断。
怀胎寡妇以为“二者留一”即为会议结果,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影响下,她对恶棍的感情大于了对腹中胎儿的爱,并试图以杀害胎儿的行为来留住恶棍。
然而,此时恶棍怂了。
为了自己基因的延续,自私的他选择了一个人怯弱的逃跑。
而不是带着寡妇和孩子走出去,洗心革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新创造新的生活。
所以,他死了。
寡妇在恶棍死去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渐渐痊愈。
最终带上孩子走出乡村,她将依靠自己的力量,面对明天的太阳!
================================================ps 这个故事的探索者和讲述者是一名外来人,这名外来人价值观混乱,逻辑不清,善于忽悠美化恶棍,最后还要做一名新的恶棍。
也许他从前恶棍之死的故事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在成为一名合格的恶棍之后,会采取更加聪明隐蔽的方法,以确保自己的恶棍地位成为人民群众的选择,而这种选择,一旦达到三十年了,就不能随意改变,就能保障恶棍作恶地位一百年不动摇。
pps 据说电影的最终结果是山区地震,此乡被毁,但是鉴于电影院公映版本并无此事,所以在此不包含在上述故事中。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前半部分我觉得烂透了 后半部分我觉得棒极了
给黄渤的演技加一星!
就撇开其他的不说,这剧本是不错的!但是首先,电影的整个氛围被这硬生生加上去的“黑衣”给破坏了;其次是硬生生的“大牌”表演,装的过了,知道吗?小导!全片杂乱无章!!!
看着看着睡着了
一部救赎与成全的黑色幽默,“娃儿无过”潸然泪下;愚昧的群里人自己给自己刨坑,活埋。
真心好看啊,比《斗牛》还好点儿。就是后面那些配乐太振奋人心了,我觉得不该是振奋的调调。别的不多说,一句话:做人要快乐,心里有事会得病。
莫名其妙。。。
还可以更好
油腻,用力过猛。貌似在桃坪羌寨取景。川话配音全一口地道成都话,只有傻子少年口音最切合阿坝地区。豆瓣青年们似乎一看见隐喻类型就自动高潮。
非常有意思的一部优秀国产片。很有想象力、创造力,再加上一点cult味。黄渤凭这片绝对值得起最佳男主角。比起那些浮夸、耍帅、不痛不痒的演技,黄渤真是简直了。黄渤这部戏把我从路人变成脑残粉了。
一部过于探讨人性的片子,重点是太过于了... ...
故事讲得不清晰,黄渤演的不赖。
管虎《杀生》。管虎的《斗牛》像一婀娜多姿的美女披着头纱顶着黄渤这一双丰乳惹人遐想,紧接着《杀生》就把头纱揭掉露出了芙蓉姐姐那原本阴郁多汁的脸蛋......看电影本来就是一件赏心悦目,放松心情的事,如果要硬要搞些寓意啊、思考啊、黑色啊神马的,如没有这样的本事,就变成了平胸妹挤乳沟了......
和今年早前的《逆战》一样,有很好的底子,导演也认真;一个是野心勃勃充满隐喻的作者电影,跑跑跑;一个是制作精良摄影、枪战、剪辑出彩的商业片,打打打。可惜太追求形式感,没驾驭好牺牲了故事,叙述凌乱流于符号,节奏太快没有缓冲带丰满角色,观众看得累,不能产生亲近认同的心理。
人性的黑暗面,其实你和我都是长寿镇的人
寓言止于故事,全凭演技吊着
隐喻很深
导演想拍出点什么,可惜没拍出来
看过片子再看一些评论总算是看明白了
故事本身还是可以的,但是讲的不怎么样。只能说是导演水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