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方面确实是一言难尽,说白了就是一群人去寻找男主父亲是谁的故事,期间探寻出男主母亲曾经的一段往事和人生经历。
年轻演员们基本都是流量小生小旦,闫妮在其中也没表现地特别惊艳。
基本上还是奔着周冬雨那副傻白甜的面容而去的,不得不说她的演技时刻在线,把青春懵懂的少女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魏晨的高颜值和动听的歌声。
其余部分丝毫无亮点。
看到他的评分这么低,只有三分,我就觉得这未免也是太低了,我看来这一部是一部合格的影片。
但是你说我会推荐给别人看吗?
我也不会去推荐给别人看,我来看这部电影,纯粹是因为我是周冬雨的小迷妹。
当然这部电影还是一如既往的,周冬雨还是非常的可爱,非常的有趣。
但是我和老公一块看我老公,看了5分钟就看不下去这种脑残剧,他觉得这个对白太白痴了,简直侮辱他的智商。
当年也是粉过盛一伦的颜的。
我认真的研究了一下,为什么这一部片2021年才会上映。
最近这几年一直在整顿饭圈。
所以这种题材的应该是很难过s。
不知道是运作了多少钱才过审的。
太痛苦了,连投资的成本都没有收回,看到那后面满满当当的演职人员表,我都在心想他们是怎么吃饭的。
这部剧又叫做迷妹罗曼史,他原先的名字叫我爸,不是罗大佑。
我觉得还是迷妹罗曼史比较好一点,你要蹭罗大佑的热度不如叫我爸,不是周杰伦。
当年太子妃升职记是2015年爆火的,我当时是在宿舍里头看到了其他宿舍的舍友在看这个,我就在里头坐着看了一会儿,看了一集就拔不出眼来了。
真是tmd太好看了,这个剧有毒。
而这一个影片应该是在2015年杀青的。
也就是说这一部片是盛一伦在电视剧爆红的时候像电影来做的一个麦季,他作为当时最红的男主角,然后揭下了这么一部他作为男主角的电影。
像是他这种咖位的。
电影人一个如此爆红的新人,他是接不到什么有质量的电影的,所以说这他接到这么一部爆米花片也是可以理解。
而作为这一部片当中的女一号闫妮他是顶不起这个大梁的。
所以说必须要从女一号和男二号下手,一个是周冬雨,一个是魏晨。
而现在周冬雨的微博里头连这个电影的转发都没有做到,好歹盛一伦还转发了,而且这一个影片它有1万多的转发量,还有1万多的点赞。
周冬雨的团队大概是看了一下这个电影的风评不怎么好,不想让它来沾湿自己的羽毛。
盛一伦好艰难啊,又要去抱紧浙江卫视的大腿,还要去上这种随意被评判的演员类的节目。
他当时应该是有很多很好的综艺的资源,但是盛一伦的综艺表现力并不好,所以他的综艺一直都是一个不温不火甚至是一个负面的评价。
当然和个人特质有关系,因为他在平常生活当中应该就是一个很没有个人魅力的人。
这并不影响他在剧当中发光发热。
评判完了演员我们再来回归这部剧的本身,这部剧的本身太爆米花了,我都无力吐槽了,哎,你说这这是啥玩意儿啊我很难去定义它。
如果你在电视台上爆出这种事情来,那么迎接这对母子的是一轮又一轮的网暴,就和这个孩子在小学时候所遭受的所有的小学生那样,现实当中的成年人不会去骂你,他们会隔着网络去骂你。
全都会用最恶毒的语言去袭击他们。
包括罗大佑他也会说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我根本就不认识他们,他们瞬间就会沦为丧家之犬,而且会被所有的平台来封禁账号。
他们怎么会有发声的空间呢?
所以你看到的只是事实的一面,事实的一部分。
即使你说出的是自己看到的事实。
任何人都会被沦为网暴下的丧家之犬。
我看电影或者剧有个习惯:逻辑是否合理。
逻辑合理再弱智也可接受,若是逻辑死则接受无能。
回到主题,本电影故事不复杂,两条时空线索交错,讲述了女主从青年到中年的一段感情史。
先说青年女主时期:女主努力搞事业风风火火,这里有点儿燃。
遇到男配结果错认成偶像,考虑到现实中也发生过少女被冒充明星的渣男骗钱骗色事情,所以这个设定勉强可以接受。
但是,从电影结尾看,男配不是渣男人设,那么问题来了,那时你为什么始终不说自己是谁,还和她发生关系?
听女朋友叫着别人的名字,心里不咯噔吗?
🙀镜头再美也没用,逻辑死。
再说中年女主时期:一人扶养儿子长大却不幸得了阿兹海默,然而儿子性格叛逆压抑,母子关系紧张。
电影用了不到30秒的镜头说明了原因:儿子因为母亲的“谎言”从小深受校园霸凌。
所以,当他知道朋友和母亲把“谎言”卖给电视台,他的恐惧回忆又回来了,难道又要被社会霸凌吗?
怎么办?
他一开始只能用发脾气掩饰恐惧,和朋友吵,和女编导吵,和母亲吵。
我想现实中很多人大概也是这样吧,猛地面对年少噩梦,变得暴躁混乱。
清理思路,他决定破釜沉舟带着母亲去和明星对峙。
在寻找过程中发现母亲一直隐瞒病情,儿子内心深受触动,放下了对母亲的怨气。
这段整体逻辑可接受。
结尾是电影的唯一高潮,中年女主和恋人重逢。
舞台相拥的一幕让我妈妈还抹起了眼泪。
😹总的来说,可以肯定的:情节设定是有爱的,青年女主是可爱的,中年女主造型是美美哒,儿子是奶凶又帅气的。
😽需要商榷的:90年代恋爱的情节是逻辑死的,现代情节是平淡的,剪辑是混乱的,剧本是没有起承转合的,导演水平是不行的。
😿
很难说清这部电影的立意是什么,从开始看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这部电影是有关什么的,梦想?
看起来有些荒唐。
友情?
确实像是现实中的友情。
爱情?
看起来甚是传奇。
直到阿兹海默症的出现,而高蓓念念不忘的仍旧是寻找她的“罗大佑”这件事情上,才在我心里刻上了这是一部宣传阿兹海默症的爱情电影。
迷妹罗曼史在我看来,影片的高光时刻几乎全都在周冬雨和魏晨身上,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喜欢魏晨而戴上的有色眼镜,毕竟偶像这种事情自古就如此嘛。
迷妹罗曼史高蓓见证了深圳的发展与成长,可以说高蓓的青春与深圳的发现几乎是紧紧相连的,而叶伟军恰巧的出现在了这样一个青春正好时少女的身边,爱情自然而然的就来了。
或许还有更深一层的立意,一个怀才不遇的公子遇见了一个满眼都是他的女孩,或许一开始只是误会,但是随着发展慢慢深爱,只可惜当初的误会没有解决,误会越来越大,最后无法控制。
迷妹罗曼史 对于影片这种事情,本就是千人千面,背后的故事我就不再过多的加以探讨了。
他们年少时侯的兵荒马乱有了一个浪漫的结局,处在不同时代的我们,应该也会有不同的浪漫存在吧。
好故事,周冬雨贡献了神之演技,当她向歌手要签名的那个时候,当她在台阶上向歌手靠近的时候。
她眼里的那种羞涩,雀跃,少女感让我提心吊胆,我害怕后面的剧情里她受到伤害,希望破灭。
故事里作为一个没太多文化的工厂女工,她是真的发明了瑜伽裤,跑赢了马拉松,国内第一个吃上肯德基(或者麦当劳,记不清了)她真的很了不起。
但是她却认错了罗大佑。
她一直以为模仿的歌手就是罗大佑,当她在台阶下将模仿者当成真罗大佑,向歌手要签名时,歌手和周围的人都在嘲笑她,她自己无所察觉。
我太心疼她了。
90年代!
对于从那个年代走过的人来说,有着无数美好而难忘的回忆,而对出生在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来说,却是模糊、懵懂的记忆,估计现在已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90后”们,很少会和自己的父母在茶余饭后聊起他们90年代的故事,细细地聆听他们那时的生活、工作还有爱情。
由李少红监制,秦鹏导演的电影《迷妹罗曼史》,正是从一个年轻人的视角,展现了一段发生在90年代的爱情故事。
这也是一部非常适合带着自己母亲共同观赏的影片,相信通过影片中诸多的90年代元素和感动的情节,更进一步拉近两辈人之间的亲情与距离。
片中闫妮饰演的中年高蓓和盛一伦饰演的高歌是一对单亲母子,因为多年来在高歌认为母亲的一句“你爸爸是罗大佑”的谎言,引起了两人间很大的矛盾,得知罗大佑将在深圳举办演唱会,他决定带上母亲一同前去搞清楚事实真相,但当他们到达深圳后却与母亲走失,就在一边寻母一边查找亲生父亲真相的过程中,通过高蓓曾经的工友和朋友,了解到更多有关母亲的过去,同时也通过他们的追忆,为我们谱写出了一段属于90年代的感人恋曲。
在观影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段发生在90年代的爱情更加地纯粹,相信这也是很多与片中母亲高蓓同龄人的共同感受,那时的恋人间没有过多的物质追求,不会因为金钱和房子影响到彼此之间的情感,热情奔放是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也许是受当时大量外来文化集中输入的影响,恋人间更多追求的是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浪漫。
就好像片中周冬雨饰演的年轻时期的高蓓和魏晨饰演的山寨版罗大佑,在酒吧的相识,在烟花映照下的相知;手牵手游走在夜色下街头,肩依肩坐在水边憧憬着心中的未来;平淡中流露出温馨,羞涩中品尝着爱情的甜蜜,即使在逆境中,也在心中默默坚守着彼此的承诺。
爱情的无私,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下显现得更加伟大,热恋中的情侣会坚定不渝地支持着对方的理想,也会为了保护对方,自己心甘情愿的付出巨大的代价,周冬雨和魏晨所演绎的爱情,让观众感受更深的是一份对爱情的纯真、对爱情的执着。
只因为当初的一句承诺,高蓓可以在快餐店一等就是30年,为了不让心爱的人受到因误会带来的麻烦牵连,叶伟军宁可自己身陷牢狱,也要让高蓓过上比自己幸福的日子,然而这一切的付出,并没有要求过多的回报,甚至连一声谢谢,也无需听到,他们对爱情的无怨无悔,是影片最能触动我们内心的力量。
而在《迷妹罗曼史》这部片中,还可以看到很多专属于90年代的符号,卡式录音带、流行的健美裤、外国品牌快餐店的开业,还有崔健、罗大佑、约翰.列侬所属的甲壳虫乐队的画像海报等等,是每一个经历过那一年代的人无法忘怀的,一曲《亚洲雄风》让你再次感到中国人的光荣与自豪;一首《恋曲1990》带你找回那匆匆溜走的旧时光;将90年代爱情的纯真浪漫,尽收眼底。
2021到现在为止所有上映的电影中最烂的,目前还没有之一。
如此看来,如果以下几个元素占全了,基本上可以判定为烂片,有五毛特效,有大量歌舞兑水,非动作片有动作戏,有航拍+动画的转场过渡,结尾有花絮甚至有彩蛋...有了这些勉强够90分钟,烂片!
不信你品品。
三个“超级”——硬伤超级多、片子超级烂、主角表演超级差(周冬雨、魏晨、闫妮、秦海璐、黄觉都带不动...)除非你要陪着妈妈去看电影,如此之外,谨慎再谨慎!
以下设计重度剧透!
高歌是一个喜欢搞发明的极度中二且智商偏低的北京烤串青年,他的好朋友豆豆和他有着差不多的智商和差不多的中二性格,俩人上了一档创业电视节目,结果高歌他妈在节目里说高歌他爸是罗大佑,高歌成了网红,下一步就是面临罗大佑的起诉了....而为了证明罗大佑不是自己的爹,高歌带着他妈和他哥们以及电视台的编导一起去深圳,因为罗大佑要去深圳开演唱会...在深圳,高歌知道了自己的妈妈当年在打工方面有多么优秀,以及在追星方面有多么痴呆,还知道了母亲当年遭遇的是“追星诈骗”,追到的是山寨明星,现在是老年痴呆,还不愿意吃药那种精神病加老年痴呆...高歌决定利用自己的网红身份寻找当年的山寨罗大佑——自己的亲爹,第一是要滴血认亲,第二估计是让这个骗子对自己以及妈妈负责...电影的结尾,所有人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必要要给秦海璐鸣不平,凭什么闫妮的年轻版就是周冬雨演,凭什么自己的年轻版就是自己演?
凭什么???
情怀爱情片。
90年代,北京亚运会的那首《亚洲雄风》留住了多少记忆,还有老旧小区门口的烫头发机器坐了一排烫头发的妇女,市井气让人回味。
那时的爱情,简单的就是幸福的对望,欲言又止的羞涩,全力以赴的支持,心心相惜的陪伴,但是品味起来却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男主是个买烤串的,一次他被自己的两个朋友坑了。
让他送烤串,结果上了一个真人创业赢赞助的节目,他极力反对参加这个节目,但是他的两个朋友煽风点火,非要让他参加。
还有男主的母亲也上台爆料,男主是罗大佑的儿子,男主的母亲还是90年代流行踏脚裤的创始人,另外还是中国第一个吃麦当劳的人。
这么多殊荣让节目的参与的大老板愿意出资赞助他创业。
对于两个朋友没有经过他同意就让他上节目,男主非常反感。
当然母亲爆料的事,他也很反感。
但是为了证明一切,他还是毅然带着母亲去了北京的罗大佑演唱会,想通过对峙让一切昭然。
两个伙伴也一路跟来了,他们做了网上直播,想扩散这个爆炸性的认父风波。
男主一开始很抗拒,后来女伙伴说自己可以带他们找到罗大佑,男主只好作罢。
四个人冒充记者闯进了后场,但是保安很快反应过来,四个人分了两组逃跑,男主和女伙伴跑进了罗大佑的休息室,但是没有说上几句话,罗大佑就上台了。
男伙伴与男主妈一起逃跑,但是男主妈是马拉松运动员,一下子就跑没影了。
大家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男主妈。
最后在一家肯德基店里找到了男主妈,把他带了回去。
一天有个保险公司的老总将男主还有两个伙伴接走,告诉他们她是男主妈以前工厂的工友,男主妈是通过她喜欢上了罗大佑的歌。
后来在一个酒吧遇上了一个驻唱歌手,这个歌手经常打扮成罗大佑的模样唱歌。
男主妈天天在后门口等歌手,但是他每次卸了妆,根本就认不出来。
歌手喜欢自己创作歌曲,但是投资包装他的老板不喜欢,让他继续模仿罗大佑,这让歌手很痛苦,想离开这个地方,去自由创作,去闯一闯。
但是男主妈却继续支持歌手,也和歌手产生了感情,有了男主。
为了制造影响,男主妈让歌手去她厂里办一场演唱会。
但是厂里的老板却收门票,被公安抓了,因为歌手也参与了,歌手也被抓了,但歌手一直没有说男主的妈是策划的事。
他们通过男主一直哼唱的妈妈小时候教的一首歌的段落,知道这是一个传呼机号码,就把这个号码发了出去,寻找这个机主。
最后找到了以前歌手乐队里的一个人,告诉他们歌手坐牢的事。
一直都没有举行的那场演唱会却在男主妈的脑海里无数次的举报,热闹非凡,也许是只为她举行的吧!
最后男主的妈又见到了久违的歌手,两个人紧紧相拥。
男主妈与歌手的爱恋让人感动,充斥着90恋曲的味道,清新而感人。
那首只有男主妈知道的歌曲很好听,坐在满是花朵的枝头,轻轻弹唱,也许是这世间最美的事吧!
魏晨演唱的《恋曲1990》和罗大佑的大相径庭,但是很有恋爱的感觉,很清新,很动听。
周冬雨的痴恋让人感动,那种傻傻的爱,有谁能够抗拒,还有那种欲说还休的羞涩也许只有周冬雨能演得让人寒毛直竖吧!
因为甜死了!
分离也不是因为始乱终弃,还是因为无言地承担,为了爱人,放下一切,默默去承受,让人动容。
其实与其说男主妈是因为阿兹海默让自己逝去了记忆,分不清罗大佑的真假与否,还不如说男主妈宁愿停留在深深地爱恋中不愿自拔,这样的深情,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动!
坐在摩托车后,肆意地呼喊,全力地宣泄,是因为爱情的放纵;轻轻靠在肩头,幸福而满足,久久不愿离开,就让甜蜜弥漫……太美的爱恋……魏晨演戏不错,歌唱得也不错,看来在《八佰》和《金刚川》等影片里都有所历练了。
反观男主的表演就有点呆了,虽然的确自己的私隐被无限放大,置于人前,是很不爽,但是当得知母亲的痴情绝恋,还有病情时,满眼的哀伤没有看出来,是支持,还是反对也没有看出来。
另外一个烤串的,竟然全程开得都是奔驰。
闫妮感觉是个跑龙套的,一出场就感觉有点问题,儿子竟然一点没感觉出来,还要小女友发现,真是服了他了。
周冬雨追小偷那段用了游戏的动画蛮好玩的。
麦兜也蛮有情怀的。
文/芳菲小猪
一说到“饭圈女孩”这个字眼,一般都带着明显的贬义,因为“饭圈女孩”普遍代表了不理智的追星行为:什么跟车啊,偷拍啊,堵机场,堵酒店,为偶像打投控评等等……就好像刚刚还有登上热搜的饭圈女孩闯头等舱追星这样的负面。
然而我要说的是,饭圈女孩并不都是NC粉,追星也可以超级无敌正能量。
就好像由周冬雨、闫妮领衔主演的电影《迷妹罗曼史》,就以一个当代青年全新的视角,通过一个扑朔迷离的“寻爹”之旅,展现了一个“饭圈老女孩”几十年追星路的勇敢坚强,可爱可赞,以及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电影首先通过网络主播帮助一个男孩寻找父亲的方式开场,将时新的视频直播带入到电影之中,拉近了故事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同时,故事不止有顺叙,还用倒叙回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引出故事的起源。
原来,一个叫高蓓(周冬雨饰)的工厂女工,非常积极阳光向上,自带青春活力能感染所有人,是大家的小太阳。
她因为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个罗大佑的模仿者“叶伟军”,在那个罗大佑红遍大江南北的时代,她把这个模仿者误以为是罗大佑——典型的饭圈女孩恋爱脑,智商基本清零。
两个人好了之后,因为一场演唱会“罗大佑”失踪,从此杳无音信,而高蓓生下了儿子“高歌”,一直说他是罗大佑的儿子。
而高蓓因为年龄增长,患上了阿兹海默症,于是高歌带着母亲高蓓,开启了一场“寻爹”之旅,也是为母亲找回记忆与爱情……
这个故事直叙起来好似非常平淡,但电影通过已经知道的线索一点点的剥丝抽茧,由于母亲始终浑浑噩噩,大家都不知道她说的是真是假,只能按照母亲说的按图索骥,慢慢才还原真相。
最终揭开真相虽然高歌不是罗大佑的儿子,但母亲的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却那样的感天动地。
原来叶伟军也是一名歌手,他以模仿罗大佑小有名气,但自己写的歌却屡屡碰壁,高蓓在叶伟军失意的时候一直鼓励安慰,用自己的热情温暖了叶伟军内心的坚冰,甚至不惜为叶伟军办了一场“罗大佑演唱会”。
这无疑让叶伟军也陷入到了这场乌龙的爱情中不能自拔,他明知道自己不是罗大佑,却享受着高蓓对罗大佑的爱……其实高蓓也很可能知道叶伟军不是罗大佑,只是她在爱情的梦里不愿醒!
而这种矛盾,正是这个故事迷人的地方。
饭圈女孩的爱情浪漫史,就是这么的直接上头,可笑又可爱。
其实仔细想想,如果不是高蓓那么执着的追星,哪有这么凄美独特的错位爱情,有的时候,爱错一个人,却也能得到对的爱情。
所以爱情是没有对错的,只有两个人愿不愿意付出,但一个人爱得飞蛾扑火,得到了另一方的全心全意,你管她爱的是对是错,难道不都是完美的么?
我们爱一个人,就是要和这个人相伴一生,他是不是罗大佑,到最后显然已经不重要了,当高歌和他的直播小伙伴们知道了故事的结局,又有谁不是泪流满面,为母亲的这段迷妹罗曼史感动涕零。
这才是爱情,最迷人的地方吧!
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周冬雨首次出演“饭圈女孩”,她古灵精怪的外形,无疑非常符合青年“高蓓”的气质和人设,那么的率真自信,那样的活力无限,听着“亚洲雄风”的音乐,穿着弹力裤跳操,让我们瞬间回到了过去的旧时光,这就是周冬雨的魅力所在。
这是《山楂树之恋》赋予她的那与生俱来的年代感,在这部《迷妹罗曼史》中再度精彩呈现。
除了活力和灵性,周冬雨在电影中展现最多的还是那种坚强的执念,她不畏惧任何困难,哪怕工厂面临倒闭,她都带头抗住压力,这也让她对叶伟军的执着爱情更加具有说服力,她不是那种简单的NC粉,她只是太争强好胜,太过执着,认准了便不放手,无论自己的选择对与错。
在周冬雨小小的身躯里,有着大大的能量,电影还通过“麦兜”的动画方式表达了饭圈女孩与偶像相识相爱的过程,都无疑预示着这种执着,没有鱼丸那就粗面咯?
没有粗面,那就鱼丸咯?
所以这也是电影选择麦兜的动画形象的原因吧!
整部电影,都是从青年高蓓,也就是周冬雨的故事作为起点,正是她的年代感撑起了整个故事,也正是周冬雨精灵鬼马的外形,让这个童话一般的故事变得那么可信,不愧是90后的第一位三金影后,所以如果你想领略周冬雨的完美表演,感受她的卓越演技,那就走进影院观看这部《迷妹罗曼史》吧!
青春究竟是因为短暂所以美好,还是因为太过美好才显得极为短暂?
无论如何,几乎每个人在回忆起青春岁月的时候,都会流露出无限神往的情绪,可能也会夹杂着几分遗憾或感伤。
但是,你是否好奇过父母的青春岁月呢?
可以说,最近上映的《迷妹罗曼史》类似于今年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你好,李焕英》,同样是一部具有些许“穿越”性质的电影——不是从现代穿越到古装剧,而是回到了我们所有人都无缘经历的一段奇妙时光——那是属于父母的青春时代。
在“饭圈文化”几乎席卷裹挟着每一个人的今天,我们也一定会对“从前慢”的日子心驰神往:八九十年代的青春是什么样的青春,那时候的追星也是同样的疯狂吗?
于是,在《恋曲1990》的怀旧曲调中,充满着无限蓬勃生机的八九十年代向我们走来:熟记于心的传呼机号码、蛤蟆镜加上喇叭裤的时尚组合、录音带和录音机都还是炙手可热的时髦玩意儿,更不用说全中国开的第一家麦当劳了。
周冬雨饰演的少女时期高蓓真是充满灵气,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少女水灵灵的青春感,看着她,你会深信不疑地觉得最美好的青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也许还没有很多很多的钱,但一定有很多很多的爱和自由,到处是阳光,快乐在飘扬。
你以为现在的迷妹“饭圈文化”最疯狂,但九十年代的追星文化也一定不会甘拜下风。
《恋曲1990》和《驿动的心》一定是每一位父母朗朗上口的曲调,周冬雨真正演出了高蓓心执一念只为追星的那种疯狂与执着。
而最美好的事情,是高蓓真的得偿所愿了,她真的和“罗大佑”谈了石破天惊的一场恋爱。
于是,只有见证了此情此景,我们才能够将此前对于闫妮饰演的现代高蓓的所有误解转为理解:高蓓眼中那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的执念,绝不是因罹患阿兹海默症而导致的记忆混乱,而是因为她真正经历过,她没有说谎。
因此,饰演高蓓的闫妮可以说是承包了《迷妹罗曼史》全片的最大泪点:注定无缘父母青春岁月的我们,真的有机会理解父母生命中曾经历的那些冲动与狂喜、缺失与憾恨吗?
也许唯一的答案只能是:父母和我们其实没有什么不同,都经历过青春,都一样的疯狂。
无比怀旧又无比青春的《迷妹罗曼史》,或许是一部每一位观众都值得带上父母去看一次的电影,毕竟,我们能够敞开心扉和父母分享青春的机会不是很多。
《迷妹罗曼史》最为奇妙的一点,应该就是通过迷妹看似疯狂的追星体验,勾连起了两代人共有的情感共鸣与时代记忆,让我们在电影院里,和父母一同回忆起那些过去的青春和逝去的爱情。
谁会计较记忆里的罗曼史究竟是不是真的罗大佑呢,只要迷妹追星的那份快乐是发自真心的,那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儿。
实在没办法,这哪是老年痴呆,这明显是就是一直有病,难道还要忽悠没看懂的人觉得自己有病吗?别糟蹋演员了,半颗星都多。误导年轻人,这种坑货害人害己!
浪费时间
歌曲出现的恰到好处。
三星给魏晨
善是一种美德,人善是一种修养,真善是一种功德,对人要有一种诚信,对事要有一种明白,要学会尊敬,要学会安静和祥和。
周冬雨和魏晨how pay!!!给帅哥美女单独拍一个90年代背景的电影不好吗,为啥要加迷惑的现代剧情??我还疑惑为啥宣传的时候都是魏晨和周冬雨俩客串方在宣传,看完我知道为什么了…… 四星给帅哥美女,要求剧情的避雷吧。
哇噻 这是个什么东西哦
魏晨还是好好唱歌吧,周冬雨还是要好好挑选一下剧本。
魏晨少年感好强 和周冬雨我嗑到了 主角团三个人太尴尬了
21年9月17日,看到评分我就放心了
求问,周冬雨是如何长成闫妮,魏晨又如何变成黄觉呢?
那个叫郭姝彤的妹子脸蛋挺好看。电影就不想说了,评分已说明一切,实际上后面我压根就没兴趣看了,也不知道讲的啥
5.6吧 不及格的水平
闫妮救不了的剧情靠周冬雨和魏晨救回来了 演儿子那个好像定格动画
四颗星给90年代,求求了赶紧上线魏晨唱的恋曲1990音频!
No.2299 难以言说的一部电影,说烂吧,故事还挺有意思,但最开始能认错人也是醉了,叶伟军自己也不早点澄清不知道是为什么。然后一走了之没有音讯又是为什么呢?要是去掉错认,直接是因为老年痴呆导致记忆错乱其实也行呀,也不至于这么烂俗。
很明显是多年前的片子,逻辑和审美不予置评,但周冬雨值得加分加分再加分,不得不说天生演员,她真的很灵,花痴和沉浸爱情的样子真的自然且舒服!多嘴一句魏晨真帅啊,唱歌也好听!海边和摩托车骑行真的很甜,看完两小时了还能想到“我想变得好看,你听”
魏晨&周冬雨,盛一伦&闫妮,两个部分真的太割裂太割裂了,像是出手于两个人,质感差太远,盛闫的部分太烂太可笑了。
电影前20分钟,无论是盛一伦的声音和他的两个小伙伴儿互动都太尴尬了,说实话,他搂着闫妮的时候,我不相信他们是母子,强行扮嫩。直到周冬雨和魏晨的出现,和她在工厂上班的剧情,这部电影才能看了,但也没有多精彩。买票之前还在好奇怎么没什么人看,整个播放厅我们两个包场,看完之后尴尬的不要不要的,白瞎这个阵容了,黄觉你都请来了,为什么不让他多演点儿,特别遗憾!
挺好的,一种情怀,罗大佑应该是一代人的回忆。闫妮演盛一伦妈妈有点年轻。哈哈。喜欢😍妮姐演技一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