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跟随本片从第一视角去看待的话,主角生理上患病影响了精神,因此犯了罪,一直活在羞耻和自责中。
从精神病院出来后,他的病看似治好了,实际上他的身心早已残破不堪。
他爱上了一个女孩,却又一次身体不受控。
最终在接纳的怀抱中,主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挥之不去。
对他而言,死亡,是他这一生通向自由意志的唯一一条路了。
没有什么比痛苦的根源在自己身上,更令人难以忍受。
我能想象到这种时时刻刻存在的痛楚,所以长期以来误将此片名与女性影片《时时刻刻》弄混。
时隔多年,还是觉得《自由意志》更符合本片的原意,也更能接纳这种对自由意志的选择。
除此之外,片中女孩在主角自杀时抱着他、尊重他自杀的行为,在片外想必难以被接受,很难有人愿意面对爱人自杀的现场,更不要提抱着这个正在消逝的生命体。
女孩在想什么呢?
我依然记得当年看到结尾的这个画面,感受着这个感官和实际都超漫长的长镜头,紧绷了一整部电影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
他终于拥有了自由的意志,即便是看客也不再为他揪心,为他感到痛楚。
第一次深刻地受到震撼,死亡本身是生命的解脱。
后来我就向佛求解脱了,因为佛家的解脱是永脱轮回的,与世间斩断得更为彻底。
生时能有这样的盼望,至少也是一种安慰。
毕竟我们不是人人都有幸,能被人接纳着死去的。
再看《自由意志》,仿佛就是整个人类的悲剧历史。
人有多想割断昨日之我,用阳光、轻风、晨跑、旅行、美食、恋爱,用无数人间美好与温暖来重塑今日与未来之我,奢望一觉睡去,明天即是全新。
可惜我们不过是意志的一个表象,我们的存在竟是完全的不自由,我们的一切愿望不过是执行意志的命令,却以为是自己的选择与努力。
差不多在一个多世纪前,同为德国人的叔本华已经发现这点,有人说他是悲观主义,他说我不过说出了真相,他有专门讨论自杀的文章,我不晓得我有没有看懂,至少如我题目所说,“死亡是对意志的反抗。
”这是人被造化欺压到极限时的反弹,以不活来拒绝你加诸己身又被人类普遍认为天经地义的生命枷锁。
可惜,到最后我们还是输了,就像工厂允许一定的残次率,不会因为有一堆要回炉的废品就影响了工厂的出货。
还是叔本华,意志对任何个体都是无情的,只要你完成了你的使命,语境好似我国先哲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再进一步,连自杀都在遵循意志的安排,只能说是自我的小胜利,终归是造物的大胜利。
里奥,这个相貌平平、生活单调的小工,却患有似乎是类似于强迫症的强奸强迫症。
于是三桩强奸案之后,他的结果——并没有进入监狱,但是被进行了一种包括服食抑制性欲的药物等等的一系列长达9年的治疗,大概就是9年精神病人的相似生活。
在精神病院里,他一直很努力去掉他身体里的魔鬼,于是他获释了,因为他的确做的不错,看来也很有希望回归一个普通的人生。
刚开始的生活似乎一切都是那么平淡或者说乏味,一份很普通的印刷工作、一间很小的被安排好的屋子,还有经常的一些体育锻炼几乎就是他的全部生活,他没有办法融入灯红酒绿的都市,也就没有办法像很多不过是换了形式的一种强奸方式勾引女孩子的男人那样交往到一个女朋友。
他并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犯人,甚至不能定义为一个坏人,可是他心底的罪恶不可遏制的时时爆发出来。
就在他找到了一个天生一对的独特女孩子的时候,原本马上就要开始的甜蜜生活却被他又一次犯下的罪行全部扼杀。
里奥本来是一个好的朋友、一个好的恋人,同时也是一个随时都准备走火入魔、万劫不复的人,他的兽心平复下去的时候,身体里的善良感驱使他再也不能面对这样的人生,于是狠心断了一切的联系、离开本来的生活圈,准备着随时的结局——自杀。
他自杀了,在广阔美丽的海滩上、在恋人悲痛的怀抱中。
很奇怪为什么有人把《自由意志》归类到色情片里了。
这是一部值得深思的电影。
看完你的第一感觉绝对和暴力色情无关。
而是忍不住要站起来去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是不是灵魂深处也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或者罪恶,或者丑陋,或者苍白,或者惶恐不安,是否和自己达成了和解?
在娱乐至上的社会,这样难得一部清醒的片子,是值得花时间去欣赏的。
本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颁给《纵欲》,我无任何异议。
我去过欧洲,去过欧洲的教堂,感受过宗教的气氛,也窥视过祷告的赎罪的人。
所以可以理解影片的主题。
电影原名为The Free Will,中文意思为“自由意志”,这是基督教的用语,基督教相信人有“自由意志”,并将人类的一切罪行归咎于此。
《纵欲》从同情的角度,表现了一个无法控制自己性欲的人,在与女子独处时,会忍不住地施暴。
施暴的过程真实得令人惊痛,女性的弱势无端地提供男性强势施暴的可能。
画面色彩阴冷,令人窒息。
当观众在揪心地同情受害女性时,恨不能将男人杀而后快。
但男人在被监禁数年后,出狱时,表现出一种自控带来的焦灼。
他终于遇到了无需施暴便可心完成性爱的女性,那是一个家庭问题下阴郁的不相信爱情的女人。
他们都想救赎对方,于是相爱。
但男人,终究忍不住要暴奸犯罪,作案后,他逃避女人,觉得女人的爱情对自己的救赎是失败的,女人不想失败,面对伤害仍然寻找,帮他也是帮自己。
电影在一个潮湿的海边,没有任何希望的死沉的海边以男人自杀死在女人怀里结束。
不能完全将影片归类于犯罪的或情色电影,也不能完全地归类其为爱情电影,更不能归类于有什么悬念的心理电影。
它所反映的问题绝对是非常当下的,故事的种种不过是个载体,所要表达的是,人类欲望的升极,自由意志下罪行累累无可救赎。
我们纵的是什么欲?
权利欲、金钱欲、倾诉欲、暴力欲、性欲、爱欲、恨欲、窥私欲---?
与此同时全球女富豪希尔顿的性爱光碟《希尔顿的巴黎一夜》全球上市,不求票房,只求露阴欲望的满足。
内容分三段式(此处省大段内容描述),每段表达同一主题,那便是一个从出生就住在总统套间的豆蔻女富,对于自由意志通过真枪实弹的充分表达。
镜头是自由的,性器官的暴露也自由,声音是自由的,于公众前的动物性也是自由的。
不缺钱的女富尚如此,缺钱的秀场女又将怎样?
地球因人的轻视与糟蹋被千百遍诅咒,谁又来救赎糟糕的魂灵?
《纵欲》的结尾,仿佛给了人唯一的出路,自绝才是最后的救赎,这太可怕。
近三个小时的电影,压抑,沉闷,毫无生气。
体内的野兽它一直不会死,压抑的欲望终究是要爆发,不能正常的活着,无法正常的去爱一个人,过平常人的生活,自杀是“自由意志”还是“已注定”?我一直不觉得男主的病是“性瘾”,而是觉得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且总是以这样残暴的方式发泄。
女主的经历也很复杂,影片也隐晦的表达了被父亲性侵的经历。
两个不完整残缺的灵魂在一起,片刻温暖,最终还是孤独。
刀片竖着划开动脉,血没了温度;声嘶力竭的呼喊,鼻涕与眼泪已经凝结。
待太阳升起,化解这刺骨的冰冷……
“我知道你已经找到我。
正如我曾在比利时找到你一样。
找人这种事,只要你真的想找,就一定可以找得到。
“可是现在,我不想见你。
也不想你见到我,我会去一个安静的地方。
“我带走了放在浴缸上的刀片。
我已经没有理由继续活下去。
我无法控制住体内的恶魔。
我用了九年的时间尝试去控制,我以为我做到了。
可是没有。
一直都没有。
我不该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连尝试的念头都不该有。
“我爱过你,我以为爱可以给我力量。
但这是幻觉。
在欲望面前,爱毫无用处。
“夜晚的海边潮湿而孤寂。
死神的脚步越来越近。
还有你的。
天知道你是如何找来的。
但我已经不关心了。
你无法阻止我。
我又在手臂上割开一些很深的口子,我的血已经越来越少。
渐渐的流不动了。
别哭,亲爱的,你知道我获得安宁的唯一办法就是彻底离开。
我不怕孤单,哪怕是一个人去面对死亡。
绝望让我无所畏惧。
你来或者不来都一样。
“但那只是我以为。
你来了,这让我原本毫无意义的生命变得不同。
我在刹那间失去了坚忍。
原来死亡并非传说中的极度寒冷。
在你的怀中,我确信我感觉到了一丝温暖。
”——看完《自由意志》已是午夜,在经历三个多小时极端的观影体验之后,我忍不住以第一人称写下这个故事的结局。
除了自杀,我想不出里奥还有其他的选择。
他不能爱,不能去过正常人的生活,他的意志不能不能被自己操控。
所有努力终归白费。
只有一死,才能体现自由意志。
在女人尖利而绝望的嚎叫声中(午夜时候,这声音听来格外碜人),我看到里奥平静的表情。
我并没有觉得这三个多小时有多漫长。
但这个篇幅足以使我打消复述剧情的念头。
对一个失眠者来说,书或者碟片可能是帮助入睡的好办法,但好书或者好电影绝对不是。
看后胃里很不舒服,有这种感觉的电影记得还有一部—《不可逆转》,都是暴力与性纠缠在一起摧毁了日常经验,心理扭曲还是世界扭曲弄不清楚了。
坚持看完后总结如下:一,好莱坞无往不利是有原因的,绝大数人进电影院还是图一乐,看完压抑一整天,下次肯定不想进电影院了,这类比较边缘的影片只能是个点缀,必须的。
二,人之初,性本恶,得出这结论谁也不好受,别什么都揭开来让大家看,有些真相还是放下算了,有点阿Q精神人才能继续活下去,保留残余的乐观也不容易,这样说可能会被贴上犬儒主义的标签,没关系,有时是必须跟冯小刚站一起,别总冯小刚就行。
工业神话对自由意志、自主性和制度客观有效性的推崇和高扬,是在宗教衰落后仍然对其虔诚的信条趾高气昂的穷追猛打。
观影中,我总是想以现代文明的规范来调和男主角无法抗拒的暴力的性本能同他内心深处坚定的道德羞耻感。
但自由和意志却是两个生来就冲突的范畴。
性是本能,那么性就是最基本的自由;但意志本身之意却是指克制和隐忍。
性本来不需要过多的克制,但由于在本片中性和男性的强势暴力(不知能否同归属于本能)媾和在一起,就只能用意志来限制二者。
比如芬兰电影《纵情欲海3》,没有强势暴力的女性如果有性瘾症,最多只沦为一个荡妇尔耳。
但很明显性瘾加男性暴力就必然催生出强奸犯。
如此一来,披着疾病的外衣,最主要的或者唯一的冲突就能深刻集中在男主角个人身上。
本片几乎没有任何宗教场景,无论男主角如何困惑挣扎,他向体制求助、向爱情求助,但从未向宗教求助,他完全将本能与道德的挣扎划归在自己的内心意志当中。
我想说的是,从亚当和夏娃开始,性本身都携带着浓重的原罪性质,既然是本能,就是人本质的固有属性,就不是个人能承担的东西;同样不管是性的泛滥,还是性与暴力联合作恶同个人道德操守之间的对立也不应当对位于自由与意志之间的关系。
创作者从一开始就察觉到自由与意志之间难以两全,但他打出freie wille这张牌,就是讨论是否能有“自由的意志”这样一个范畴。
但与宗教的原罪处理方式非常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将“群体”所在的位置弱化为男主角与“他者”之间的往来。
也就是说,不再是一种众生平等,唯上帝高高在上与每个人对话的群体信仰;而是上帝死后,整个世界以男主角的心理遭遇为中心,不断的插入友情、爱情等他者对个体道德行为的干涉和影响。
如果男主角生活的世界一直以来只有晦暗和冷漠,他就会毫无顾忌地放纵自己的行为;但事实上他却不断的感受到外界的道德和情感压力,不断的受到自由和意志冲突的撕扯,直到最后自己筋疲力尽。
创作者明知道这样的冲突即使是这样三个小时的电影也难分胜负,但他仍然非常任性的想要宣称自由的意志是存在的,比如在电影的结尾,他无非就孩子气的想说,男主角的自杀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在经受体制、友情的关怀和爱情的温暖之后,终于可以实实在在的做一把自己的主。
自杀,即把握住了天赋的自由,又维护了个体意志的尊严。
但严格说来,我并不认为自杀是自由意志的体现,所谓自由的选择,就好比你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你向左走也行,向右走也可以,但生和死对人来说却有终极意义,你选不选择死,最终都会死,选择自杀就是选择早死。
就是没有往左走,也没有往右走,直接在十字路口挖了一个洞钻了进去,然后说,你看,哥还有第三条路可走。
如果放弃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那我便无话可说了。
与自由相对的是禁锢,选择了自由就是需要不断地与禁锢自由的东西做斗争,如果放弃了斗争也就放弃了自由。
自杀这种事儿和自由、解脱之类的毫无关系。
这也是基督教早就规定好了的,除了人类在性上的原罪色彩,基督教明确的禁止自杀,也是告诫世人,自杀根本就不能让你解脱,因为你没有虔诚的等到末日审判的那天。
你要不断的在自由和意志之间斗争,直到审判的时候,上帝才会告诉你,你是一个自由的混蛋,还是意志坚强的傻瓜。
Free will is not free, the Free Will is not free at all.一向不喜欢节奏缓慢,冗长的电影,《自由意志》是个例外。
163分钟,潜水而行。
这是一个有关欲望和绝望的电影,更为重要的是,他对欲望和绝望的表达近乎完美。
故事故事以一场强奸开始,逆光镜头的处理恰到好处,没有特别渲染暴力,却相当残酷。
开头不错,让人倒吸一口凉气,悬起了心。
接下来是长达9年的牢狱之灾,剪了发的男主角洗心革面,强健体魄,一切都井井有条。
他的眼神也变得有些安静,有些压抑,然而,眼神里间或一现的东西,让人揪着心,欲望的魔鬼似乎潜伏与此。
他尝试去追求一个女招待,努力去谈一场恋爱,在尾随女人到家后克制了施暴的冲动……此时,美好的的愿望产生了:一切都可以像男主角希望的那样转变。
事情的转变往往是不起眼的一件小事,情势在人还来不及唏嘘之际一溃而下,不可转还。
是的,正如男主角说的那样,欲望从没离开过,一直那他的身体里。
这个发现,是致命的绝望。
影片的结尾,在漆黑的海边,男主角用刀片深深地割开了两臂上的动脉,女人发出绝望的嚎叫。
镜头拉远,字幕上升,留给观者不能平复的心情,就像那片被黑暗笼罩的海。
节奏影片的节奏掌握得很好,连贯,流畅,以至于你在看毕影片才发现,他花费了你近3个小时的时间。
没有过多的台词,包括音乐,平实的镜头记录,牵引着一切,向你娓娓道来。
最关键的是,影片节奏创造了很好的氛围,让你入戏。
free willfree will的概念出自Bible:So whatever you say or whatever you do, remember that you will be judged by the law that sets you free.无论是显性的法律,还是隐性的规则,是一切不自由的根源。
人们每天都在和free will做着斗争,挣扎,妥协。
Every suicide is a solution to a problem.死亡是男主角的宿命,而我们,或许可以在妥协的现实中苟且残喘。
纵慾这个片名更好些!
在暴风看,就像酸辣粉忘了放辣椒的感觉
看了之后觉得非常震撼的电影,导演把男主角的心理刻画得非常完美
高估了自己看片的选择范围。。。
无法克制的障碍,无法逾越的鸿沟,新生活始终无法开始,即使努力也无能为力!很绝望。
原来我看过三部德国片,本来想看,看了简介发现看过,只能说很黄很暴力,rough的震撼
影片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强奸犯的内心世界,感受着他的心路历程,这的确不是什么愉快的观影经历。从旁观者的角度,我们的确无法切身感受到那种纠结的边缘,我们也不该仅仅用好人坏人来做简单的评断,在不同层面上,都是受害者。本片大胆、冷静、震撼,没有过度的渲染,男主角带来了极为精彩的表演~
刷新了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其实它对人身体的控制跟身体疾病一样让人束手无策难以摆脱。片中男人下意识行为的控制力超过表意识,他不能受自己的控制而犯下强奸罪,这和人格分裂有少许类似之处。也许不该仅仅用好人坏人来做简单的评断,在不同层面上,都是受害者。本片大胆、冷静、震撼,没有过度的渲染
一部压抑而狰狞的电影。
我觉得男主肆意伤害女性,完全不是什么性欲亢奋所导致的,但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还是要从自由意志这里去思考 PS:打什么码啊,老娘什么没见过,神烦打码
被性欲摧毁的和被爱情拯救的
生而为人,对不起
83%他一直在跟自己做斗争 他好挣扎 但他最终放弃了 而她 她也想被人救赎 但她发现最后她还是救不了他 谁来救我们 有人可以来拯救我们吗 拯救爱
不知道说什么。一个施害者的痛和挣扎。女演员笑起来好看。教堂一起听圣歌,难得温馨一刻。
看到最后 热泪盈眶 不忍再看第二遍
你赢了,把女人拍成呲哇乱叫,面目模糊,白花花的母猪,再找出里面那头唯一有清晰面部特写的当妈。这种低层级的朴素炫压抑演绎大概也只能激起观众怜悯的母性,而对捆猪画面不遗余力的展示又极有教育意义地制止了这种粗俗可鄙的冲动此外还是男主角教科书级别的中欧方块人建模最能激起我的#百度人种吧#意趣:稀疏的金发,果蝇似的浅色大眼睛,直面型附属的口角囊袋和凹陷面中,眉骨以上的前额隆起奇异地一波三折...啊我终于体悟到了瓦格纳于颅相学领域所演绎的德意志性之精粹
前些日子看得那篇关于性瘾的文章让我对于电影的理解更加深刻。还是会感慨德国为何做所有事情都浓浓的北欧风,压抑而绝望,要是换法国意大利拍一定会有艺术气息,让西班牙拍可能会成为喜剧。最后终究成为了两个半小时的沉闷。她努力寻找他,渴望重归旧好。最后女人抱着垂死的男人失声痛哭看得我好难受。
没找见撸的。。
生命只借给他一双脚,而死亡却赠予他一双翼。意志自由乎?不自由乎?
不知道是不是和城市人口比较少有关系以至于男主有点感情障碍,这也不是性欲,如果是性欲完全可以花钱解决,还是需要从童年入手开始描写才能够更了解为何他会这样吧……看完想去学防身术(没有看到完整版好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