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俊男美女的男主女角标配来说,这部电影的男女主外貌并不出彩,甚至优点也没有那么明显。
他们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在人生的道路上小错频出,但因此而更显真实。
影片中的男女主人生经历简单,心思也无比单纯,对于爱情的表达坦率直接,没有婉转曲折的追爱片段,只有看起来有些荒诞的小误会。
整部影片中我认为最出彩的地方是菲奥娜、东、玛莎三个角色的夸张表现。
电影中没有大片大片的对白,他们将普通的情感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放大,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所以即使这部影片没有颜值担当,但我仍被主人公微小的喜悦和平凡的爱情所打动。
毕竟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如此平凡,微小处得见真爱。
电影算是法式幽默小品吧,不是那种看了会哈哈大笑的,而会因为尴尬而可爱的情节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饱和度极高的画面配色和长椅上的一段踢踏舞让人难免想起《爱乐之城》,整部电影轻松愉快的节奏和荒诞的情节设置又会联想到《布达佩斯大饭店》,个人对这种风格几乎毫无抵抗力。
两位导演多米尼克和菲奥娜既在电影中饰演男女主角,现实生活中也是一对。
据说其他的作品也都是这一挂的,以后有时间也要出来看!
这部电影成了Mattha姨妈扮演者Emmanuelle Riva的临终遗作,九十几岁高龄装疯卖傻,却不失优雅。
公园长椅上的一段踢踏,简直是全篇可以说是全片最佳!
从远方来到浪漫的巴黎寻找姑妈,和巴黎铁塔合影掉到湖里,丢掉行囊被流浪汉捡到,又意外在餐厅相遇,分别后流浪汉偶遇姑妈,三人一起攀爬铁塔🗼,一句我和你可以学法语吗幸福的在一起,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意外与偶然,这也正是我最爱法式浪漫的一点,不管你是谁,过去或现在怎样,只在这一刻与你相爱 我最难忘的一个情节之一是奥菲娜再次和流浪汉相遇,穿着白色纱裙,害羞着脸,闭着眼说我从来…那种羞涩,那种脸红心跳的感觉就是爱情最美好的一部分;另一个难忘的就是姑妈的那段舞蹈,在她身上看到年轻的心,可爱的老人不曾因年岁增长而老去。
我想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用最简单的眼光去看待爱情和生活,一切都是美好的
看了两遍《流浪巴黎》,影片后半部菲欧娜穿着玛莎阿姨的吊带裙住在玛莎阿姨的公寓里。
玛莎阿姨死后,菲欧娜就可以继承这巴黎小公寓了,只要在巴黎有个住的地方,生活就容易多了。
电影里的爱情如此简单,但这种爱情只能存在电影里了!
你会爱上一个巴黎流浪汉么?
只是因为他爱你,而你又一直没有爱情?
不考虑别的,单卫生问题你就不会选择巴黎流浪汉!
巴黎流浪汉垃圾桶里找吃的,很容易有传染病的!
胃幽门螺旋杆菌、肝炎、肺结核…这种传染病都是穷病,营养不良或生活环境脏乱差的人最容易得!
电影是个美梦,就是生活中你做不到才会看电影暂时做一下梦啊!
巴黎的公寓有多贵众所周知,连赚钱多多的法国网红在巴黎也只能住小公寓,一间巴黎公寓租金超过普通白领半个月收入了!
玛莎阿姨在巴黎生活40年才有这个小公寓。
菲欧娜能继承这个小公寓有了容身之所,才能在影片最后大胆答应流浪汉的爱情啊!
异乡人,在巴黎相遇又融入的简单故事,特别有趣的是服装搭配和色彩视觉效果,做为服装设计师很受启发,把小人物人格特点用舞台剧夸张诙谐,欢乐的表达出来。
巴黎城中寻找亲戚的困难,曲折而有缘份。
尽管生气和矛盾,在演员表情上依然看到天真的真诚。
男女主角也是导演,不免想试问他们,是想告诉我们,生活困难也许不多不少,浪漫和乌托邦不只属于巴黎。
也在每个人的心中?
看过了巴黎的真实美景,也看到了巴黎人的日常,巴黎人的浪漫和随性是渗透到了骨子里的,90多岁的老妪跳起踢踏舞的美丽,这个镜头令人回味未加入高科技的影片的真实和耐看,还有整个电影的色彩很好,老妪和老人共舞时的服装,感觉好优雅超美好,让人留恋岁月如歌,昨晚看到了午夜,极少的时候。
迷电影吗?
喜欢😍电影里边的很多元素,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建筑、色彩、风景和元素以及主题,都可以获得很多东西,无聊的时候看看,还可以学习学习语言。
故事的开头,像极了随手翻开的一本童话故事,就连扉页上插图都一模一样。
很久很久以前,加拿大的一个little village
anutie 玛莎对niece 菲奥娜讲:自己要去Paris
58岁的玛莎在某个暴风雪的白天收到一封来信这夸张的、舞台剧般的表演方式真的很儿童文学有没有!
🈶️🈶️🈶️fiona先是收到一封“好心人”的腰封:介绍自己从邮筒边的垃圾桶里捡出来了一个东西,看上去像是一封信,于是就好心拿出来放进了邮筒。
是不是很fairy tale?
这很巴黎。
起码是世人印象中的巴黎:浪漫。
因此fiona才得以收到88岁高龄的anutie 玛莎从巴黎寄到加拿大小镇的信。
信里描述到:
开什么玩笑!
你见过哪个88岁的老太太舌吻壮汉,只为躲避养老院年轻护士的屡次上门抓人;你见过哪个88岁的老太太流浪巴黎,翻垃圾箱、捡拖鞋、别人吃一半的香蕉;你又见过哪个88岁的老太太独自一人扛脚手架爬树翻墙进埃菲尔铁塔,甚至爬上了最高楼。
这些都是后话。
Anyway,我们的fiona兑现了儿时的承诺,她踏上了巴黎之旅。
出师未捷身先死,fiona拍游客照时,一个后滚翻,一头栽进了河里,不得不暂时放弃掉身上的行李挣扎着浮出水面。
lucky fiona,被路过的观光旅游船捞了上来。
紧接着我们可爱的dom就出场啦!
电影采取的是欲扬先抑的拍摄手法。
使得dom出场的形象可以说是很糟糕,比如酗酒、翻垃圾桶,对着载有fiona的旅游观光船撒尿。
fiona下了船去到了大使馆,看她可怜,大使馆工作人员送了张晚餐券给这个身无分文、无处落脚的姑娘。
但因这该死的缘分,流浪汉dom在堤岸口发现了fiona遗失的行李。
他随即换上了包里的毛衣、并用包里的现金给自己安排了一顿烛光晚餐。
虽然他的位置被安排在了厕所边上。
摘自豆瓣uu摩卡的一段影评:“在巴黎,与其说随处是绅士淑女,不如说事不关己目不斜倚,这大概就是巴黎人建立在自命不凡之上的“包容”吧。
而东并不在意厕所边的加桌、工作人员的打扰,大概他也学会了“包容”巴黎人不自知的优雅的无礼。
”的确,身穿女装的流浪汉dom,邀请在场女士跳舞,但都被拒绝,因这该死的缘分,fiona收到的晚餐券就是这家的,而她也刚好在现场,所以当dom邀请她跳舞时,她犹豫了,看出了她的犹豫,dom一把子拉起fiona。
周围人目不转睛,实则冷漠无情故事就这么进展下去。
情节不多说,热评已经将剧情非常详细的介绍过了,再次不多赘述。
就几个印象深刻的点展开谈谈:1.姑妈的自由姑妈是一个非常自由的人。
姑妈宁愿流浪,临死也不愿进养老院,爬上了埃菲尔铁塔,最后被fiona和dom找到,三人一起赏巴黎夜景🌃
三人看到的巴黎夜景🌃摘了一段某豆友的评论,表示强烈共鸣:“而此刻坐在塔顶88岁的巴黎客人——玛莎,也许才是那个活出巴黎灵魂的人:那不必是追逐摩登、时尚流行,也不必是流浪街头、放任德行,那不必是雏菊碎花连衣,也不必是香奈儿的小黑裙,那不必是塞纳河岸咖啡书香,也不必是蜗牛鹅肝与香槟……那更应该是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处世之道,不被陈规杂音限制,不受他人眼光左右的人生选择。
就像巴黎自由女神像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初衷:崇敬自由、仰望爱情。
”她真的太自由了,她好美。
好可爱。
玛莎和诺曼的脚步舞玛莎在流浪途中看到了报纸,知道自己认识的一个舞者去世了。
她赶过去还见到了年轻时的爱人诺曼。
两人此时早已白发苍苍,但心中依旧怀念彼此,还应了那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2.死亡不是终结,是一扇门,通往另一段旅程
玛莎死了,在纸糊的罐罐里
暴雨⛈️ 纸糊的罐罐被淋湿,大家也浑身湿漉漉
原定的“默哀几分钟”变“一分钟”
再见 玛莎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什么儿孙满堂,也不用期待什么乌泱泱一片人给你送终,因为很有可能一场大暴雨,也可能是一场疫情,你走了就是走了。
后面的生人会继续过他们自己的日子,也不会每天沉浸在你死去的悲痛之中。
至于棺材的材质、样式那就更不是重点。
再见,一种意思是再也不见;另一种则是,期待再次见面。
经历过寻找anut并陪伴anutie离世的fiona,选择了后者
爱要大声说出来,朋友们,就现在。
第一次看带有舞台剧特点的喜剧默片,笑出屎屁。
巴黎本地流浪汉Dom被餐厅里的每个巴黎女人拒绝共舞请求;费欧娜热情亲切地和来巴黎多年的加拿大人打招呼,数次偶遇的缘分也无法改变他冷漠的态度。
那些生活在体面里的巴黎人,冷冰冰地擦肩而过。
而城市边缘的流浪汉Dom会给漂亮的哈士奇买一份晚餐;负责焚烧炉的工人会邀请Dom喝一杯,分别时,拥抱说声:你是我最好的朋友;88岁的独居玛莎会跟得老年痴呆的诺曼跳上一曲足舞;盲人会带路痴费欧娜找警局…
仿佛回到年轻的足尖舞千里迢迢来巴黎找阿姨玛莎的费欧娜遇到了Dom,三人阴差阳错,笨拙又可爱地展示真诚与善良:费欧娜和Dom共舞的身姿,两个陌生人像有心灵感应一般粘合在一起、Dom与玛莎隔代莫名其妙做爱…
专业舞蹈演员吗?
最终,三人终于登上了埃菲尔铁塔,如愿看着车流不息的巴黎街道。
BGM:The Magic Room Version如果你最近不大开心,就看看流浪巴黎吧。
流浪巴黎的笑料,是你喝苦咖啡时一定要加的那块方糖。
巴黎是什么呢?
是什么构成了这一席流动的盛宴?
是埃菲尔铁塔照亮一切的城市之光?
还是夕阳下塞纳河畔恋人的絮絮低语?
亦或是圣母院古老钟声里传来的奥斯曼旧梦?
其实我也不知道。
在我心里,巴黎或许是一种文化、一种浪漫、它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梦幻载体,承载着一些人的意志,电影中的三人皆是如此,他们的境遇就像法国的三色旗所蕴含的意义一般,自由之蓝、平等之白、博爱之红。
在费欧娜眼中,巴黎或许是博爱的。
她来到巴黎,短短三天就二度落水、物品全失,还面临着露宿街头的窘境,但她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温柔的。
路过的市民愿意帮她拍照、店铺里的店员愿意以最全面的方式为她讲解,甚至连盲人都愿意为她引路。
她见证了这座城市温柔的一面。
博爱之爱体现在她的旅行包上。
在汤姆眼中,巴黎或许是平等的。
他住在巴黎的天鹅岛,以一顶帐篷为家,脏兮兮的外表下,是一颗浪漫的心。
他毫不犹豫的走进高级餐厅,和西装革履、珠光宝气的人们同坐一席,旁若无人的和费欧娜共舞。
在“玛莎”的葬礼上,他可以振臂高呼,为一个根本不认识的人念诵悼词。
甚至连火化工人,都能和他平等的对饮。
平等之白体现在他的白西装上。
而在玛莎眼中,巴黎一定是自由的。
她年近九旬,对养老院嗤之以鼻,为了不被限制自由而举起哑铃锻炼身体,甚至外出流浪,就像她四十八年前为了自己心中所想,为了做一个舞者而舍弃一切来到巴黎。
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被陈规杂音限制,不受他人眼光左右。
憧憬自由、向往爱情。
就像电影中她走到的两个地方,天鹅岛的自由女神像与埃菲尔铁塔一般,她活出自己的风采,八十八年的人生她始终为自己而活,在人生的最终时刻,她来到埃菲尔铁塔,那是她来到巴黎后从未来过的地方,也是她选定的场所,她在此离世,在此超脱,最终抵达心中自由的场所。
自由之蓝体现在她的围巾和披肩上。
在握住两人的手后,玛莎静静的闭上了双眼,她完成了、满足了所有的心愿。
在她的脚下,是那屹立的巨塔。
目光所见,那些被路灯点亮的暧昧与昏黄,只有在夜色掩盖了那些工业化带来的辉煌与整齐之后,在昏黄的夜灯和黎明微灿的照耀下,巴黎骨子里的那些浪漫色彩才慢慢地浮出水面,那是巴黎真正的姿态,是不加任何掩饰的梦寐。
电影的剧情其实很简单,法国式的荒诞喜剧,浪漫而温柔,电影的笑点和镜头调度给我的感觉很像韦斯安德森的作品。
电影中有两次舞蹈,但论浪漫,还是第一次在船上餐厅的舞蹈更吸引我,两个互不相识,素昧平生的人伴随着音乐跳起伦巴,慵懒、舒适,明明是电子乐却衍生古典韵味,浪漫感充斥期间。
那用形体表达的艺术美感简直无与伦比,一边听着《Chunga’s Revenge》一边观看他们僵硬却又暧昧的舞蹈,简直不能自拔。
巴黎是一个处处是风景的地方,当你在欣赏风景的时候,你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与巴黎融为一体了。
塞纳河畔散步的人们,河上游船里开舞会的男女,街角咖啡店写作的新人作家,优雅赶路的上班族,在城市公园看书散步的青年人,在湖边休憩的老夫妇。
不管是国旗放错,名字念错,旗帜倒挂,在这个地方都会被从上到下一并问责,其实这有什么关系,大家开心就好咯。
在夜晚的塞纳河上骑马奔驰的骑手,银色的金属盔甲在波光粼粼的河面闪耀着,她可以是带领法兰西人民走向胜利的贞德,也可以是法国历史上所有女性,也可以是人类世界出现过的每一个普通女性,又或者是塞纳本身。
连梦里都不常出现的巴黎,从未到过那里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她的美丽,流动的盛筵。
断了头的旧贵族聆听摇滚的怒吼,血色从宫殿流淌进河道,通往自由与革命的大船在血色中驶过。
颜色很好 这俩导演拍着玩呢 自嗨
什么垃圾玩意儿
说实话开始没多久就失去兴趣,这是法国old school么,不过审美还在线。
什么鬼?
太可爱了吧,从头笑到尾,这么无厘头居然和巴黎一点都不违和🤣
有点无聊又有点幽默的法式喜剧。88岁爬埃菲尔铁塔的玛莎,两次落水的侄女,念两次悼词的东,很鲜活的形象,但是我还是不太能欣赏这种喜剧。
欣赏无力的喜剧…
202108
非常有趣而荒诞的小电影
有好玩的地方
比《爱乐之城》好!
2017年已看095。菲奥娜·戈登&多米尼克·阿贝尔再度出击。
一堆冷笑话串联起来的电影,我笑点这么低的人,完全笑不出,而且女主60多了吧,年龄全体现在了性格上,有些迟钝,好出戏
蛮好看的,法式温情幽默
节奏太棒了。
Emmanuelle Riva遗作,一出荒诞不经的巴黎寻亲记。导演秉承了《伦巴》、《仙女》的一贯风格,多处可见雅克·德米的痕迹,大量运用肢体语言,笑料不断,但是默片与有声片的结合有些不伦不类,整体节奏不是很好。
于洛先生的影子
点了红丝绒蛋糕和牛油果酸奶昔佐此片,完全没笑,游艇跳舞那段电子乐探戈和公园休闲椅上两个老年人的双脚爵士舞显示两个导演的风格,东西方幽默点不同,西方大多以肢体动作,东方大多以语言。
奇怪的法国无厘头电影,欣赏不来。
2017年看过的最有趣的法国电影。充满了法国式浪漫和幽默元素。就像夏日午后的小清新,很适合心情不好的时候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