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有机会看过马雪导演的《燕交》,并且为影片整体那种诗意朦胧又透露出些许感伤的氛围感到着迷。
这一次的《红色冲浪板》一方面延续了导演对于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实验性探索,另一方面也通过更加精致唯美的视听语言增添了影片自身的浪漫与温柔气质,观影过后如有一阵夏日晚风徐徐吹拂过来,满溢着似水柔情,同时暗藏着几许落寞。
《红色冲浪板》借由男主小方(许伟豪饰)的视角,展现出发生在一座小岛上的一场奇旅。
来到小岛上冲浪旅游的袁泳(黄炎饰)和杨帆(王悦伊饰)既在一定程度上抚平了小方的无聊和寂寞,又给这样一个故事加入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细细品味,影片里出现的诸多细节都值得玩味,尤其是在语言和台词方面的细节,如若品读推敲,实际上能够发掘出不一样的真意来。
还记得《红色冲浪板》中小方记忆的闪回段落吗?
少年时的小方和同学小海发生了争执,单从台词来看,少年小方的愤怒似乎是出于对小海的嫉妒,以至于他直接撂下狠话:“我能为她不要命,你行吗?
”然而,除却这一句台词,作为观众的我们其实并不会感受到小方对女生的爱意,反倒是在小方和小海之间,存在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
带着这样的思路,尝试将台词中的主语调换过来,果然有了不一样的发现:“我能为你不要命,她行吗?
”这一刻,我们忽然理解了小方怒从心头起的真实缘由,不是在嫉妒小海,而是在嫉妒那个女生,正如柏原芳惠在《最爱》中所唱的那样:“看起来意气风发的你,身旁的是即使被你所爱,也配不上你的漂亮女人。
”镜头一转,多年以后,袁泳一边喝汽水一边开玩笑:“你不会是喜欢男的吧?
”小方的反应与其说是被冒犯,不如说是被击中了:“你才喜欢男的,你全家都喜欢男的!
”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欲盖弥彰。
这些年来,小方始终未曾学会一件事,那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用强大的内心来正视自己,用坦白与真诚来诉说爱意。
当然,对于同性恋群体而言,这本身就并非易事。
“在我们的社会里,同性恋者就如大海里的冰山,有时遇上,有时分手,完全不能自主。
”社会学家李银河曾如是说。
如果说上述小方的种种“口误”均非有意而为之,那么在临近结尾处,小方和杨帆则刻意编织了一个充满着善意与深情的谎言:将袁泳的意外溺亡,说成是袁泳为解救杨帆而英勇牺牲。
事实本身并未改变,袁泳的形象因此而高大的起来,他将作为见义勇为的英雄,为自己的家人所认可。
这一次,小方终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出了这份爱。
厘清了这些台词中含而不露的细节,也许就更能够理解《红色冲浪板》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核:人并不总是能够清清楚楚表明自己的爱与心迹,爱有时言不由衷,有时意有他指。
首映看完后劲挺大,很多情绪和问题都在从影片中迅速寻找答案和支撑点。
如果你曾经拥有爱情或者正在经历爱情,如果你曾经拥有友谊或正在收获友谊,5月17日在这个夏天走进影院用心直面感受导演和编剧对于“青春”的诠释。
从某个层面来说导演把对于故事的定义权给到了观众,更像是导演来完成70%的基础铺垫,剩下的30%由观众自由完成,这种感受很有意思。
影片中每个线索下的小设计都成为了点睛之笔的亮点和剧情的推进叙事。
情感的爆发三位主人公的内心呐喊和台词表达蕴含着双重含义。
有含蓄有大胆。
影史上又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恭喜马导。
昨天第六次参加了不散观影团#的新片观影活动,提前观看了这部5.17即将上映的红色冲浪板。
也参加了映后主创团队们的互动环节,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李康生老师,听导演马雪讲了这个剧本的创作由来,整个活动的体验感都是蛮好的.但这部电影,在我心里真的只有两星半,一颗星⭐给剧情,一颗半星⭐给导演,剧情中想表达的内容及背后的一些隐喻,都表现的相当平淡,平淡到让人觉得什么矛盾点都没有,这部电影就快结束了.其次就是人物关系之间的莫名其妙,开始的太过“含蓄”,高潮的太过“疑惑”,结束的太过“浮夸”.还有就是,#大海# #沙滩# #机车# #冲浪# #小城生活# #两男一女# 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很难不会让人联想到#盛夏光年# #女朋友男朋友# 等经典的台湾电影,所以对后续故事的走向也大多没了期待 .当然,我们都明白这部片子在前期创作到后期送审阶段,所要面临的一些困难,能看出导演在很多剧情节点的处理方法上做出了相当大的取舍,也都能理解创作团队们在片子里那些凸显两性关系时的“刻意”.但整体下来我想说,马雪是位有着人文关怀的导演,以后还会接着关注她的作品.
三个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人,三个不同经历的灵魂,在同一处海岸相聚,一起写下一段故事,梦醒时分,似真似幻。
非常纯正的剧情片,导演和演员们在电影中充分表达了自己想说的。
尤其是李康生老师,还是稳定发挥。
如果您喜欢剧情片,像《燃冬》,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电影。
(映后谈及是“浓人”还是“淡人”,李康生老师说自己是“闷骚”的人,哈哈哈。
)
乍看片名和海报,想必是部小清新的爱情片,暖阳、微风、沙滩、海浪、装扮清凉的青春男女、色彩鲜艳的冲浪板,这氛围感有点儿像多年前的《夏日嬷嬷茶》。
影片的开始伴随着不同场景,笼罩着一层时暖时冷的滤镜,人物渐次出场,时空交错中故事徐徐铺展。
一望无际的大海,微波荡漾的浪花,葱郁碧绿的棕榈树,冷清萧条的小镇,狭小简陋的面馆,平静慵懒的行人,大自然的唯美风光与寻常的生活化景象相融合,有种既遥远又亲近、既新奇又熟悉的感觉。
理想的乌托邦与现实的失乐园存在于一个平行宇宙之中,仿佛暗示了影片矛盾冲突的基调。
零星的台词,跳跃的镜头语言,勾起丝丝诡异的气氛,不经意间营造出一股悬疑感。
随着两个年轻男女的出现,画风顿时欢快起来,对白也变得活泼、幽默又密集。
女生前卫靓丽、鬼马精灵,男生高壮阳光、行走的荷尔蒙既视感,跟男主小方忧郁沉闷的气质形成反差对比。
此后,三人频频同行,但没有呈现貌似“情侣”的男女独处,反倒穿插着不少小方跟男生的单独互动,欲言又止、眼神拉丝、性张力拉满,氤氲着一种异样的情愫。
期间还不断插叙小方少年时期的经历,懵懂率真、志趣相投的两个白衣少年,空气中漂浮着清淡暧昧的鸢尾花香味。
看到这儿,似乎察觉了故事的一条主线。
影片刻画的角色很少,除了两男一女,再有就是滑板店老板,一个表情淡漠、行动刻板、举止略显神秘的中年人。
老板的戏份虽不多,但从头到尾时有出现,最后才发现这个人物也起到了推动故事线的重要作用,可谓是整部影片的悬疑担当。
故事的结局很悲催,多年前的悲剧再次上演,明暗两条线最终契合呼应了。
影片的整体画风清淡却非寡淡、平和却非无趣、徐缓却非拖沓,抽丝剥茧却非和盘托出,有一种恰到好处、适可而止的节奏感和分寸感,观感舒适且诱人!
那种朋友之上、恋人未满的关系太上头,纯爱真爱不能被性别界定,美好珍贵的感情只存在于适合的人之间。
三个人逃避俗世来到小岛,以为找到了简单、幸福、自由、欢乐的理想之境,但遗憾的是,乌托邦终究是虚构的,是永远都追逐不到的幻影。
最后,你能想象刚看完电影,出了影院身边就站着影片里的两位男主吗?
现实中两位年轻男星的形象气质跟角色的人设基本相符,一个沉稳,一个外向,各有各的帅,一样的随和、友善、谦逊。
还有导演,知性干练,有问必答,分享了很多创作心得,为大家解密和梳理了观影过程中的一些疑窦及遐想。
没想到最后竟有这样的彩蛋,太惊喜,太哇塞啦!
《红色冲浪板》,我决定二刷了!
很幸运能够提前观影这部影片!
❤️这是很文艺的一部片子,爱情、友谊、悬疑交织在一起,剧情引人入胜。
海边冲浪的时光与少年事时期的回忆相互交织,一切看似很美好、阳光,却暗藏秘密,以这样一种方式拍出悬疑感。
片中运用了很多长镜头+神奇的转场,尤其是冲浪的画面,扑面而来的海水加之汹涌的水声,仿佛真把观众带到了海上。
❤️路演的氛围很好!
主创们都很好!
导演在现场解答了很多电影中的隐喻。
因为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很多,真的是有现场解答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部影片。
❤️很敬佩导演的一点是,在电影商业市场中拍出这种片子需要很大的勇气+才华。
在影片中很隐藏很多细节:稻草人、鸢尾花、寺庙、东滨哥的秘密、小方袁泳杨帆三人之间的感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这部影片,去解读其中的奥妙!
这个内容在5.17上映加上首映礼。
可以说就是明牌了。
然而...什么鬼台词什么鬼镜头什么鬼视角什么鬼行事逻辑莫名其妙的片段很多,老到掉牙的地方更是比比皆是...两次死亡真的很刻意。
杨帆这个角色的存在更是...只能认为是起到一个方便过审的作用。
全程0塑造+背景板最后却给我硬生生来了层情感纠缠就是大可不必反正这片子大家都懂...但更恐怖的是——我真磕到了啊啊啊啊啊啊啊...(抱头)明明俩男的单拎出来要么丑要么油但在一起怎么就这么有性张力...现在整个心情就是要么给我速速二搭要么赶紧找到代餐转移视线不然真的会在意…好崩溃...丧鬼遇到小太阳,救赎不能什么的直戳我xp...怎么就这么爱磕阴间cp...我恨...(俩星给这里,其他好的实在想不到了...)——————但纵使缺点这么多,还是希望能有一些这类作品。
毕竟一回想到自己在电影院明明看到如此明显的人物情感还是会因为各种原因质疑自己“是不是过度解读了?
”就觉得可笑又荒唐。
——————对了,配乐好听的...等上流媒体了我要一个个听歌识曲(——————还有这两个虽然谈不上好看但身材不错的男演员记住了...快点二搭...(跳大绳)毕竟不是你们两个配对麦恐怕都不对劲...cp感真是个玄学的东西....(扶额沉思)——————刚刚想了想,东滨哥的小海是不是就是坠楼身亡的那位男孩呢...(刚看了人物表确定是了)那这么一来结合前面尤其是家庭聚会前东滨哥那段就明了了...我就说这么显而易见的诡异不可能没有原因...合着还有个复仇暗线...但对不起还是烂...行为逻辑不合理和不接地气的台词真的让我很难全身心的感受这个故事...——————想了想还是改三星吧...虽然总觉得成品观感怪怪的,但确实主创们有想法而自己也能被他们想表达的打动到...希望老师们后续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反正我的评价我做主...有时候人也见...
评三星是觉得有可取的地方😢。
但这种意识流的感觉没用对地方,还是会让人有种不明所以的感觉。
一些空镜确实很好看,听说剪辑师是朴赞郁的剪辑师。
嗯,留的镜头光有美了,这种我还是觉得导演要参与一些,或者和剪辑师沟通一下想要的表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空镜留的和剧情的推动少点意思)包括现场提问的稻草人,我觉得放在海岛那个地方有些突兀,或者说奇怪。
解释说是警示危险就在身后。
总之有种拿来就用的感觉。
女主的线说实话也奇怪。
其实放她身上的线不多,只是最后的作证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应该就是这个女生存在的意义吧。
路演的时候导演也解释了这个电影是在燃冬之前开机拍的。
但我个人不排除有想要往男男靠拢的嫌疑。
有些镜头真的挺莫名其妙的。
可以有,但是特写是什么意思导演和摄制组以及剪辑师还不懂吗😂这个真的没必要。
看导演的意思是发现了这么一群有意思的群体想记录下来。
我个人更喜欢把它编成群像剧,现实是拍成了现在这种版本。
电影问题挺大,力气不小没用对地方。
其实包括最后袁勇成了世俗意义上的英雄。
我个人会觉得传递的概念是对普通人生的不认可(我认为这个很重要),但恰恰是社会意义上对他的赞同(我觉得这个没有第一个重要)
#红色冲浪板#迷宫 #看电影#红色冲浪板 在院线排片很差的情况下,用了60分钟车程赶往影院看电影,观后不满足过度文艺化后的LGBTQ+的过于暧昧不平的男男情节,甚至出现了“专业影评”对其人物的行为进行了类似恐怖片设定的观点,我只能说~实在不能认同咯。
@李康生 的加入虽然是够够的亮点,但有些不能太明白他错在的价值意义,描述得太过于隐晦。
其中对于他儿子的死亡事实阐述的潜在线索相当不清晰。
可惜很多问号无法当面询问主创人员了,原定的先期小众点映会因故取消。
如影片的英语翻译Labyrinth(迷宫),让Ta继续存在一下吧。
🏄#一起看电影#电影观后感 #LGBT#lgbt恋爱 #lgbtqia#shanghai_life #迷宫#影视
红色冲浪板 (2024)5.12024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马雪 / 许伟豪 黄炎
暧昧的开端
在电影《红色冲浪板》中,三个年轻人的感情发展错综复杂。
小方、袁泳和杨帆在冲浪圣地万安相遇,他们各自怀揣着秘密,却在相处中逐渐产生了模糊而暧昧的情愫。
小方隐瞒着过去的秘密,袁泳逃离了父母的安排,杨帆则在未知中寻找着未来的方向。
冲浪店老板东滨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见证了三人的相遇和相知。
影片通过独特的影像风格和音乐,展现了年轻人在面对青春迷茫和人生选择时的情感纠葛。
他们在海浪中寻找自我,用微弱的光照亮彼此,共同谱写了一曲浪人情歌。
然而,电影并没有对三人的感情线进行详细的叙述或给出明确的结局。
这种模糊性可能是导演想要传达的一种情感状态,即青春时期的感情往往是复杂而不确定的,充满了未知和迷茫。
不过我们看完这部电影或许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诠释三个年轻人之间的感情发展哦,所以你认为最后的ending是什么呢?
很久没在大银幕上看到这样一部画面这么好看情感这么细腻的慢节奏电影了,而且还有同志元素。不过剧本还是略微单薄了些,虽然看得出有些细节也是花了心思设计的。以及这个悬疑和谋杀的设计真的毫无必要。其实说是友情片也完全合适,毕竟能成为恋人一定也是好友了。
揉杂了悬疑、犯罪、三角恋,深柜、邪教,每个人物都莫名其妙,背着巨大秘密来这儿,然后故事并不揭晓这个秘密,因为秘密空洞得可笑;导演还时不时提醒观众:你看看我多么很会用这个镜头语言啊,这儿晃一下,那儿翻转,我这都是有深意的,观众你们多思考呀。
狗屎!
红色冲浪板,可能不适合很多人,但我非常喜欢。大段大段的海岛风景,重要线索放在无关紧要的地方,许多的留白需要自己推理。美丽的海岛,美好的青年,暗流涌动的情绪。
看不下去,自我沉迷的視聽
很散,很乱,很莫名,一颗星是因为只能给一颗
一开始就觉得东斌哥神态和语言很奇怪,原来早已开始一股暗流涌动。人和人之间到底是一场擦肩而过还是短暂的交错又分开,相识就沾了因果,环环相扣。主角之间有些台词些许尴尬和莫名其妙,一些可解读性的前提还是应该先叙述清楚。
莫名其妙
导演处女作? 各方面都有硬伤,还挺难评的。只能说映后交流比电影有意思,主创很有想法,可惜力有不逮。 6.7 今天微博刷到几个电影中完全没出现的镜头,仿佛看的不是同一部电影,犯罪片硬生生剪成同性电影(国内公映版比全州电影节版还多9分钟呢)。东滨的复仇线隐去,观众的解读空间便集中于羸弱的感情线,等于自曝其短。尤其是小方片尾冲浪的长镜头,聚焦那么久居然没死,就很不科学。以这样的面貌上映,朴赞郁的剪辑师知道吗?好东西被糟蹋了,还要被不明真相的观众骂,主创还要全国四处奔波宣传这样一个残次品,挺痛心的。希望导演尽快推出完整版,为自己正名。网盘见
一部很精彩很耐人寻味的作品,在这个枯燥、乏味的时代有这样一部影片来治愈我们的生活也是非常非常非常的感激。
导演一人身兼数职,片子画面、音乐、演员都不错,很散文诗的感觉。剧情有一些伏笔,映后场主创们做了解答。片子安排在517上映,用心良苦。期待更自由的创作环境,可以不用以如此隐晦的方式呈现。
东滨哥你还是好好跟蔡明亮混吧,你这又烤串又复仇又偷看人肌肉男洗澡的我害怕。。。
虽然蛮狗血,但美好的东西总是如泡沫🫧,而生命中的一些痛总是难以忘怀又似曾相识
沉淀了一星期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有些理想该放弃就放弃,这是劝自己。
虽然名义上公映了,但是非常小众冷门。北京只有两家影院有排片,其中一家在已经停业的方恒购物中心,另一家位置也很偏;场次基本都在中午、半夜这种几乎不可能有人买的时段。构思不错,但是没完全表达出来。配乐异常惊艳,部分镜头略显故弄玄虚;对白不太行,太弱了。
全州电影节5.4,最近可能吃这种类型,忧郁文艺VS阳光豪爽碰撞出来的朦胧感情线和故事感,值得慢慢品。觉得惊喜的是主角之间眼神戏的处理,再就是很多追求美学的镜头语言,比如码头离别那场戏的长镜头。
只有我觉得这个片子很喋血双雄吗?浓浓复古港片气质,美学上又有点法外之徒,虽然很混搭,看完感觉人生好虚无啊,但绝对是我的菜!
有点割裂有点简单但这样的主题还是上映咯~能看且看~
这是啥呀我的妈呀服了
看了北京5月9号首映礼,完全没想到是讲男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