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是非常感人的片子了,一些小细节处理的很好,小女孩的敏感 坚韧 孤独 勇敢,与伊凡的相互慰籍真的很戳泪了。
小女孩家庭很好,其实父母都很爱她,但是谁真正了解过她内心的呢,她胆小脆弱,什么都往心里憋,在学校受了欺负也不曾回家说过一句,她只是把那些脆弱没头没脑的说给不正常的人听,萝丝和伊凡,她说她喜欢疯子,我想那是她内心得到慰籍的出口。
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说得起衣食无忧,事实上一直都在敏感偏执里挣扎,小孩子其实心里想的很多。
主人公是一个叫贝蒂的小女孩她和父母,姐姐一起生活在圣路易疗养院附近,家里有一个叫萝丝的女佣。
整个电影围绕贝蒂的一举一动而展开。
先是贝蒂的姐姐离开了她,然后妈妈离开了家,从疗养院逃跑被贝蒂遇到的伊凡成为了贝蒂朋友,贝蒂把伊凡安顿在一个满杂物的小木屋里,贝蒂会偷偷从家里给伊凡带面包,咖啡,把爸爸的毛衣带给伊凡,她小心翼翼的保护着伊凡,然而有一天爸爸要把小木屋清理干净变成游戏屋,于是贝蒂给伊凡准备了经费和用品告诉伊凡逃跑的路线,她把伊凡送到路口,把手电筒留给了伊凡,她觉得伊凡更需要。
即使是一个人回家的路上很黑,又有大风。
她和伊凡分别了。
她一直想要养的狗狗爸爸也没有答应她,所以那只狗狗会即将被宰杀,在学校里认识一个男生觉得结交了一个好朋友,但是却被戏弄。
贝蒂很难过,她决定自杀,她走到窗台上看到了伊凡向她挥舞手电筒,伊凡救了她贝蒂决定和伊凡一起逃走,,她还去救了狗狗(一个即将被宰杀的狗狗),他们三个一起来到了她和姐姐去过的鬼屋,但是最后还是被家人找到,伊凡想要跳楼,贝蒂说,来吧,我们要回家了,伊凡把手给了贝蒂。
突然贝蒂差一点滑下屋顶,伊凡握住了贝蒂。
后来爸爸和贝蒂说:一切都过去了,贝蒂说:我希望我们的关系可以更近。
以前看的片子,这样说来也是没有什么依据的,一个精神病院长的幼女,遇到一个不一样的生命,却拥这是个有脆弱灵魂的女孩,用她所有的温暖去保护他,来自于自身的安全感和安慰,无论别人的世界和我们有多么地不同,但是我相信,只要是拥有一颗火热跳动的心脏,我们的眼睛都能够分辨世界的不同,没有什么可评价的,治愈系的好电影。
ps:不过我想说的是,这个妈妈的扮演者好面熟啊,后来发现她是 葡萄牙之旅 的女主角。
贝蒂是个敏感而胆小的小女孩,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在精神病疗养院旁边一间阴森的大屋里。
贝蒂整天都生活在巨大的孤独中:姐姐快乐的离家上学了、爸爸妈妈感情破裂、漆黑的大屋深处、昏暗的天空……一天,从疗养院里逃出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伊凡。
当贝蒂发现了虚弱的伊凡时,好心的她将他藏在了家里的杂物仓库。
他们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然而,警察也开始搜索伊凡了。
为了他的安全,贝蒂要带着伊凡上路了。
Je m'appelle Elisabeth和Tu t'appelles Bety.到底有多少的差别。
影片中一开始有时会让我很迷惑,为什么她一直要强调请叫我伊丽莎白而不是贝蒂。
一个渴望长大的小孩子,拥有敏感和细腻的心,小孩子永远是最真实的一面,我们长大了,很多东西反而看不到,很多东西都不以为然,有更多东西会表现得理所当然。
好象所有的大人都是权威,而我们只是他们附属。
然而谁又会明白其实每一个小孩都是有着最接近天使的心。
影片中,贝蒂曾经问她爸爸,你爱那些人吗?
(圣.路易疗养院的人)他说:我爱但是每人更比贝蒂更爱他们,他爸爸好象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积极去寻找自己的病人。
而贝蒂却与他不期而遇,因为可能是她太孤独了,所以遇见他有莫名奇妙的兴奋,因为秘密对小孩子来说有莫大的吸引力。
电影的细节每一处都有平凡的感动,无论是伊凡对她的每一个微笑,他对自己恐惧用手蒙着双眼,轻轻靠在贝蒂上,我都被感动了。
贝蒂在这时候很象妈妈一样照顾她的孩子。
她就算在雷电交加的雨夜都要爬起来。
到最后,贝蒂和伊凡在午夜的星光里走着,在路的尽头,她还勇敢地把电筒给了伊凡,并说了句:你更需要它。
然后她就惶恐地跑回了自己的家。
可能大人都不明白,其实小孩子挺渴望长大的,因为在影片的开头,姐姐对她说,我可以知道比你更加多的东西,姐姐离开,使小贝蒂更渴望长大。
还有就是她妈妈带她去买衣服的时候,贝蒂就高兴得在伊凡面前旋转着她的裙摆跳舞。
而她一直对伊凡强调,请叫我伊丽莎白,其实我叫伊丽莎白,但他们都叫我贝蒂。
一段孤独的成长挣扎,一段段的忧伤都发生在她身上。
为什么一个象天使的小女孩会有这般的遭遇?
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是有些孤独的,因为他们太容易受到了伤害。
伊麗莎白?
真的這麼在乎這個名字?
貝蒂渴望來自他人的尊重——對待一個成年人命名的認可。
試圖和姐姐交好、試圖擁有小狗、試圖幫助精神病人、試圖救治臉上有疤的男生。
這個年齡沒有的思維方式寄居在幼小的軀體裡,害怕和脆弱在黑風的夜裡搖曳,我心裡也住著如此的小孩,分不清是肉體已老還是精神沒有成長,牽掛著踱步前往溫暖的地方。
还是叫‘我的名字是伊丽莎白’比较贴切。
影片最后,小betty说,还是叫我伊丽莎白(真名)吧,这样比较亲切一点。
小姑娘说这样话的时候,没有犹豫,象之前她所有的behavior。
她的无惧,也是我最大的感受。
我把影片拆开来给你看。
她被胎记男骗了,然后被全班嘲笑;为了照顾伊凡,她不得不把车骑的飞快;她还要尝试去救那条叫史尼克的狗,当第一次和爸爸谈崩时,她却没有死缠烂打。
第二次谈崩了也没有绝望。
终于在伊凡的帮助下,半夜偷走了史尼克。
她告诉南妮她要去喂兔子,当无法解释醒酒瓶的时候,就干脆放下它。
当不能隐瞒,她会选择勇敢面对。
我是一直在看电影的时候把自己当主角来对比的。
于是我发现自己有太多忧愁,担心结果,委曲求全。
这个面熟的小姑娘,靠她一个人的表演撑起了整个故事结构。
一开始看豆瓣,以为是温情脉脉的片子。
后来看到许多节点,而不是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
并不紧密联系的情节犹如被拨去的一层青衣,剩下的人性骨架显得清晰可辨,这样的片子就尤其好看。
betty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作风,而挡在她面前的困难慢慢自动闪开通路。
故事的前后不过1个月的光景,天知道,再有几年的发展,小女孩可以做成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而,我错了。
小betty是不会去想将来的,无论是堪忧或美好的日子(她不是为了对将来失望而自杀的)。
她只是活在当下,活在真实的自己面前。
因而无惧。
这是很可贵的品质,还好,最近发现很多人都拥有,因此而喜欢她们。
有关情节透露。
也是比较主观的论点,请不要太当一回事儿。
爸爸,我快发疯了,因为我无法适应生活。
独身子女的一代,敏感些的,或多或少能体会一些儿时的孤独。
从小一个人自在自由,左手和右手下棋,自己给自己讲故事,自己给自己编笑话。
他们的眼中,有羞涩的笑靥,背过身去,眼神黯淡下来,仿似有一些难以言述的忧伤。
在比自己更弱小的生物里,女孩找到了价值,这一丝陪伴,无言,却让她温暖。
四岁的时候,她随着父母搬到新的小镇,本没有朋友,习惯孤单的小女孩,被送进了幼儿园。
边上的吵闹,繁杂,太陌生也太可怖。
她默默的流着泪,母亲陪她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终于还是走了。
边上的一个短发的孩子,从穿着上看不清是男孩还是女孩,向她轻轻的点头,一起玩吧。
她还是很少说话。
每天午后躺在床上午休,眼睛瞪着比铜铃还大,看着边上一个个酣睡的小朋友,她偷偷下床,怀着渴望又或罪恶的心态,走过了熟睡的老师,走过了寂静的长廊,走过一排排碧绿的珊瑚树,逃回了家。
而今,她似乎内心强大,强于社交,渴望着温润如玉,芳华绝代,却还是在夜里困在幼时的寂寥,忘不了逃离人群的痛彻快感。
她一直很开朗,她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无话不说,亲密无间。
然而有一天,她敏感早熟的朋友结交了新的朋友,她们谈着文艺的话题,交流朋友初遇带来新鲜的神秘。
她给她朋友写了一封信,字寥寥,无非是学业压力太大。
里面有一段话,说的是,有一天,家里停电,乱摸开关的时候,摸到有节暴露的电线,她心里突然像关上了一盏灯,使劲的捏着这段电线,不肯放手。
过来良久,她放开了手,再过不多时,电便来了。
过了那么一段小小的故事,她不再觉得置身度外。
朋友也是聪明人,两人友谊失而复得。
而今,生活和工作认真忙碌的让她在人前俨然如优秀青年,想到远方的朋友,心里会心微笑也便足够。
偶尔,也会记起失去的痛楚,在身内身外一片漆黑的无助,让懵懂的她差点失去更多。
她升学的时候,下定决心做个孤独的人。
不是她生来高傲,也不是她从小独行,而是生活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残忍的事实让她不忍拨开自己的内心,不敢透露一点点自己的故事,生怕碰了内心最痛的伤疤。
课间的时候,她习惯性的眺望窗外,心中纵有千千结,也找不到理顺的方向。
高挑的身材,披肩的长发,在他人眼中,冷若冰霜。
如弱柳扶风,她沉浸在悲伤里,日复一日,怀念,思念,伤春悲秋的黛玉也不过如此。
只是命中自有故人来,她新来的同桌,几句话恰到好处的落在心中。
这段孤单,也被渐渐的随风飘落身后。
而今,她依然美丽挺拔,多了份自信,洒脱和开朗。
望着窗外的时候,她不会忘记曾经的孤形影只,不会忘记骨头深处曾经的痛,也怀念那时,也感激今日。
已久远,却似昨天。
故事里,有一个是我的。
不爱煽情,只是孤独似乎是人的宿命,笑的癫狂,冷的彻骨。
片名直译就是我的名字叫伊莉莎白,而大家都叫她贝蒂,片尾她又强调说希望别人叫她伊莉莎白,为什么呢?
贝蒂不是伊莉莎白的昵称吗?
叫贝蒂不是显得亲切吗?
还是说这是她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不想再被当做小孩儿了?
Elle est tres adorable et bienveillant , J'ai été ému jusqu'aux larmes par son bienveillant , elle sauve le chien qui est emprisonne par un boucher , le fou garcon qui a besoin d'aider , ils font grandir emsemble , impressionnant ! Tres bon ce film !
法国不缺小众文艺片。从开篇两姐妹去探险的不知所云,到剧中的女猪脚说“J'ai quelqu'un dans ma vie”的荒诞,再到剧末时Ivan救下Betty的happy ending。不知道真正的从哪段戏开始,我已不觉融入角色,品味她的孤独,羡慕她的纯真。电影终了,终于再也不用抑制,跑去厕所痛痛苦苦的哭了一场……
喜欢小女孩的爸爸
美丽心灵 儿童 疯人院
片子立意是好,想营造孤独感结果都是惊悚感…真的很难体会到温性,看得心惊肉跳的很压抑……
我看不懂耶 ,觉得很无聊,而且蜘蛛爬出娃娃眼睛的那段真的好瘆人
我以為一開始就是路程,結果到最後路程才開始...
Alba Gaïa Kraghede Bellugi長得可真水靈。
被电影名骗了,其实影片并不暖,而是一个孤独患者小萝莉的自白,所幸她遇见了温柔的精神病帅哥哥,脆弱的灵魂终于得到重生。
m21135:连小孩的真诚都丢失了,我还能有一个伊凡,有一条狗,我们做朋友!(友兰达·梦露在《花落花开》后,又饰演一个帮工,看见童年游戏“挑木棍”)
如果没有女孩和患者是同一个人的解读的话,整个片子悬疑感渲染的莫名其妙
555……%¥俺又哭鸟……%¥出于私人的缘故,俺给了推荐……给那些也许和俺一样有着如此敏感童年的人……毫不夸张地,俺小时候几乎就是Betti这样似乎只能和神经病交流的孤僻孩子,胆小、爱幻想、总是自己吓自己、对动物和弱小充满关爱、能干兮兮地去照料他们,总觉得家人不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为此想要死去、离家出走、去冒险…………¥%啊啊啊啊~~俺胆小却又勇敢的童年啊
这电影从记录想看以来,已经被我搁置了十个月的时间了,当初对它可是满满的期待,看完了觉得一般般吧,情感不够细腻,学校戏份有点多余,最重要的是我看的还是AV画质,太影响观感了。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说“我的生命里多了一个人”,敏感而单纯的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庭对于他们来说太重要了。
小时候总想带着最心爱的东西勇闯天涯,但其实也就是走到离家不远的地方玩一会儿~
不知所云
原著是戈达第二任妻子Anne Wiazemsky的小说啊,她后来居然去写小说了!||小女孩视角好有代入感,孤独、恐惧、逃离。Evan好可爱,他之于小女孩好像一只被驯服或救赎的狐狸,接过手电筒照向布满星星的夜空。小K说得对,这就是法国版星空。
这是一个让人心碎的故事。你无法救赎自己的孤独,却可以选择相互治愈。一些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在我们的生活里总是行不通,只有那些保持天真的人才懂,越简单越感动,越简单越幸福。
整个片子氛围都太奇怪了
17.8.5本来刚看完电影是想因为它的平淡剧情给2星的。后来看了篇“孤独,孤独,孤独”的影评后,发现在这平淡的剧情中还能提炼出这么多东西。觉得这部影评给4星还是可以的。18.1.26重看了评论,影评好应该给影评高分,而不是给电影高分。重新评为2分。
人口稀少的法國鄉村,神秘的鬼屋,呼嘯的風,黑暗的天空。所有的這些都揭示了Betty的孤獨。套戲嘅開篇,Betty就在承受失去,周圍的人逐漸離開了Betty的世界。直到她遇見Yvon,就像是遇見了另一個自己,所以兩人相依為命,她拼盡全力照顧著Yvon。不是自殺者的心有多麼脆弱,只是他們比常人更敏感,更需要心靈的依靠,因為這孤獨的相等使兩人心靈相通。童年的「敏感」和「成熟」莫過於是懂得對自己的保護,童年是殘酷世界上最後一塊純潔的土地。願每位孩童能在愛的包圍下無憂無慮地成長。
最喜欢那段,贝蒂把自己的头绳解下来给伊万,后来伊万回来找她,她看他攥着的拳头,想要看看但他还是紧紧的攥着不松手“我不是要拿回来。”她撑开发圈套上他的手腕,“这样就好啦”,然后牵住他手继续向前走。一种相依为命的温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