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看电影的时候,会不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在电影的前三分之一时,会被反(bian)派(ju)折磨的死去活来,当观众左思右想想不到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反派/主角会突然智商暴跌/运气值暴胀,而之前浅浅带过(甚至是从未出现过的)角色都会一拥而上帮助主角,从而带领主角走向最终的胜利。
这种看了下表发现电影快结束就改走向的行为,我称之为“导演の手”。
导演の手,如同赵本山老师曾说过的,讲究的是个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
前者比较经常发生在纯商业片里,花式给主角开挂或是因为薪酬原因把重要角色弄死已是家常便饭。
后者比较容易发生在想当作者的导演身上,这就让我想起了游乃海的《跟踪》里那一根突如其来的鱼钩。
不过,以上唠叨了这么多,导演の手在电影里还是无形的,我们今天要讲的,却是一部关于“有形の手”的电影。
托纳多雷导演除了保留他一贯喜爱的忘年情(《天堂电影院》的老少情和《西西里》里孩童对成熟女子的仰慕)的癖好,还有意无意地把“导演の手”变成了这部电影的主题。
既然导演本人并没有在电影里面出现,那摆弄这只手的人又是谁呢?
对,就是教授。
观众看爱情片,追求的是代入感,男女主角在其中扮演的其实是观众心里渴望自己所处的位置,简而言之,男女主角代表的是观众视角,演员演得像,观众们“哎呀我居然可以和这么hot的男人/女人嘿嘿嘿”的代入感就会越强。
然而,当你打开这部电影时,你却发现以教授为第一视角的场景,只有第一幕。
教授与艾米一开始的肌肤之亲,便是两人亲密的顶峰,到教授欲离开房间时,艾米的镜头就彻底虚化,我们只能在黑暗中揣测教授的所想。
一个空镜头以后,教授离开旅馆,完成了他观众视角的部分。
此后的他的所有心理戏或独角戏都只能在视频间接显现,而艾米则变成了观众视角的唯一代表。
当人们看电影投入情景时,突然出现一个很明显的人为设计的情景,难免会让人感到兴味索然。
而《对应》的不同,在于它就是一个关于人为设计的情景的故事。
在艾米得知教授去世前,剪辑还较为破碎,艾米的日常如同走马观花一样一扫而过。
比起日常,观众(同艾米一样)更加在意教授发来的一条条与星星有关的信息以及教授不接电话的缘由。
然而,导演の手在这段戏里早已打下了伏笔。
就在教授死去的消息传出来以后,“导演の手”慢慢浮出水面。
艾米从此成为了教授导演的,拍摄时间长达三个月的冷暖剧的VIP观众。
顺着艾米的视角,我们不仅心甘情愿被教授(或是导演)牵着鼻子走,还想更快知道会发生什么。
当艾米耍起小脾气的时候,导演の手第一次生效:邮递员投递礼物一枚。
当艾米紧张备考的时候,导演の手第二次生效:教授算准了包括时间、地点、课题等一切要点,甚至连考官出啥题都能算的一清二楚,给艾米加满了女主光环。
当艾米无法原谅自己,选择逃避,甚至切断和教授的通讯的时候,导演の手第三次生效:教授的“11个我”的理论,就如同《哈利波特》中邓布利多校长留给罗恩的打火机一样,告诉艾米:“我不是知道你会走,而是知道你一定会回来。
”当艾米寻找教授信息未果,遇到瓶颈的时候,导演の手叒生效:有邮递员、路人甲、路人乙、律师、医生、教授家人、路人丁(在教授的授意或是言传身教下)将教授的CD、信件和教授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她,让教授指引她将来的方向。
在教授导演的这部剧里,艾米是她的VIP观众,与电影里的观众一起感受导演带来的情绪起伏;律师与医生是主创,讲解教授的心路历程,并带来不同的观点供大家参考(医生对教授的反对说明导演对故事本身也有自己的顾虑),路人甲乙丙丁则是剧里的群众演员,兢兢业业地完成导演的指派任务,并从不多问为什么。
即使导演不在现场,靠着其严密的导演の手和主创演员的悉心遵守,这部电影最终硕果累累。
当然,这个硕果并不是票房。
这个耗时三个月的电影的不仅延长了教授的人生的长度,更增加了艾米的人生的厚度。
她不再情绪不定、渴望死亡、顾影自怜,她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毕业生,鼓起勇气“重演”了车祸的特技,与母亲达成了和解,更重要的是,他离开以后,她也可以自己生活的很好了。
当我们看电影感觉到有一只手在强行改变走向时,我们一般都会大失所望。
然而在《对应》里,“导演の手”竟成为了主题,导演就是教授,观众就是艾米。
导演的每一个惊喜(教授的精心准备)都能让观众(艾米)感同身受并感动的一塌糊涂,反倒让路人丙和医生对女主的那句“我想不到会有谁像他这么爱你”显得异常苍白。
教授的这出戏,似乎由内而外,都散发着完美的气息。
然而,千算万算,真正打动人的东西却往往在不经意之间。
全片最打动我的段落,恰恰来自Borgoventoso 的船夫Ottavia捡走的SIM卡里,教授害怕做不好而发怒、心慌甚至流血的场景,而这一段也恰恰不在教授的计算范围之内。
也许,片尾那个雕塑家说得对:“这个雕塑,其实是之前的模特,因为哭出来结果弄砸了的作品,我们想把它换掉,结果,换了完美的作品上去,却再也没有了这个感觉。
”这部爱情电影恐怕也是如此,一切都在掌控中的感觉,终究不如带着缺憾而离去的遗憾带给人的震撼力更大吧。
这便是托纳多雷和教授の手算准了一切也算不到的。
导演の手,还是节制些更好。
人也一样,爱情不是你死我活与撕心裂肺,而是细水长流。
电影里的爱确实感人至深,但细腻的小爱,又何尝不是爱呢?
片子标记了好久,一直没来得及看,到今天打开时,已经忘记了是托纳多雷的电影,在没有任何剧透和期待的情况下,以为只是一部披着天文学外衣的小妞电影,没想到主题会是如此深刻!
关于爱情、关于死亡、关于成长!
可能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是男主角在开场十分钟就挂掉的!
整部电影时长达两小时,男主角大部分处于缺席状态,但整个剧情很饱满,后大半部分的缺席由男主角的录像补充,剧情的另一个支线则是女主角的自我成长!
打开内心深处的秘密,和自我和解!
男主角教授的情话贯穿影片始终,他对女主角而言,不只是情人、还是父亲、是心灵导师!
然而,打动我的是电影,是导演成熟的讲故事的能力,是电影的光和影,却不是他们之间的爱情!
这爱情不足以打动我!
教授足够浪漫,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三个月揣测女主的生活,留下足够多的邮件和惊喜可以陪伴她.影片里说,科学家是在和死去的星系对话,教授做的就是这样,让死去的自己仍然可以和自己所爱之人对话,虽然无法做到永恒,但是某种程度上,他或许想说,爱情可以超越死亡,就像这个宇宙中有十一个分身,就算这个肉身不存在了,其他分身还会在其他平行宇宙中相爱!
真的是很浪漫啊!
浪漫而深沉的爱!
但就是没有被打动,从一开始就没有!
君生我未生,君生我已老,这是教授最大的遗憾,也是我一开始就感到不适的原因!
男女主角并不对等,女主是天文学学生,兼职危险替身演员,年轻而大胆,男主是天文学教授,学识渊博,虽然风度翩翩却垂垂老矣,更重要的是有妻儿子女!
这样的组合很难让人相信是真正的爱情!
教授没有爱过自己的妻子嘛?
在最后三个月里他的一切都是为了女主,他有考虑过家人的感受嘛?
不过是一对不顾一切出轨的忘年恋却把故事拍的这么美,是我无法融入的主要原因!
影片里说,人犯了一些错误,所以无法得到永恒、就像人不了解爱一样!
教授是出于什么心理深爱着他的神风女孩呢?
我想主要原因是年轻吧!
那么年轻美好的身体,就像自己永远追不回来的青春!
把她当女儿一样疼爱,却总是让我觉得动机存疑!
女主很好理解,在车祸中失去了父亲,归咎于自己,遇到男主,简直是致命的吸引!
可他们从一开始就是资源不对等的!
年轻女孩和老男人是很容易产生爱情的组合,却也是最容易让人怀疑是否是真爱的组合!
我始终觉得,两个对等的人,彼此一起跌倒,一起成长,一起经历岁月,给予对方无论任何风霜都无法剥落的温柔!
这种感情或许才是最美的!
最能打动我的!
至于帅大叔和萝莉,早就无感了!
古往今来,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一直在拔高爱情,给予爱情至上的地位!
其实爱情并非全部,只是生命中的一小部分,和友情、亲情一样,既伟大又琐碎!
爱情在很多时候是无法超越世俗的,就像男女主角,你们在相爱,可教授还有一个妻子,教授和她妻子也是相爱过的,可临终前只是惦念着另一个年轻的女人!
不得不说,这就是是爱情的悲哀,或许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超越死亡,但爱不会像星系一样久远,爱不会永恒!
我可以感受到教授对AMY的爱,不可否认的,Ed对AMY的爱是善良的,不管生前还是死后,都竭力想帮助AMY,取得学业上的成绩,生活中和妈妈的和解。
但是全文的色调是深沉的 压抑的,像极了AMY 的房间的的蓝色,在AMY 丢失钥匙同时第一次收到Ed的视频邮件的桥段 ,Ed说谁知道故事会怎样继续呢,细思极恐。
这是什么意思?
感觉Ed已经设计好了接下来的一切,事实上,故事的确按照他计划的上演了。
最后,在奄奄一息之时,Ed再次对AMY深情表白 :My love ,恨没有跟你生于同时,恨没🈶️早一点遇到你 在故事的末尾,AMY 在消失了很久之后又再次出现在了市中心的展览馆,并且遇到了一直以来的挚友。
挚友很疑惑她这段时间换了电话号码而且玩失踪。
但是她回答说一定会找时间再联系这哥们的。
短发的AMY依然美丽。
但是这一别,到底是要开始新的生活,还是不希望打扰她最秘密的情感星球,她是否一直和Ed保持着爱情呼叫?
细思极恐爱的深沉,希望不要让对方感到负担,更深沉的爱,就是洒脱的转身,让对方去更广阔的地方,银河系,银河系外,为什么不呢?
(芷宁写于2016年6月30日)马克·哈登在《深夜小狗神秘事件》里这样写道:“仰望星空时,我们知道这些星星距离我们成百上千光年,有些甚至已经不存在了。
它们的光花了很长很长时间才到达地球,而在此期间,他们本身已经消失或爆炸瓦解成红矮星了。
”由此可见,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东西并不一定同步存在,感受到的也不一定同步存在,极有可能是过去的恰好传递到了当下。
就这个角度而言,影片《La corrispondenza》的译名之一《爱情天文学》似乎有些道理,当实体之一已不存在了,却依旧能传递感情,令交流继续,仿佛天文学中的观测与实时发生的不对等,这其间的距离时间差,令文化人有了浪漫旖旎的心思,于是变换出了爱的延续传递的新奇花样。
如片中所言,“星星的生命终结之后,因为光速和恒星系距离之间的原因,在地球上的我们仍然能够看见很多其实早已不存在的星星,在与这些死亡的星星对话中,我们仍然能学习到很多东西”。
在老教授艾德离世后,宛如“死亡的星星”的他,“依旧”致力于做一个完美的情人和导师,引领有着过去生活阴影的情人艾米走过人生最灰暗的时段,这剧情初听上去,乍看上去,都很感人,难怪很多年轻善感的人儿哭湿了很多纸巾或某人的袖口。
事实上,《爱情天文学》作为朱塞佩·托纳多雷的最新一部作品,多少令人有些失望,托纳多雷,这位在三十多岁时就拍摄出《天堂电影院》这样令人感慨万千、回肠百转的作品,此后又以《海上钢琴师》(1998年)、《西西里的美丽传说》(2000年)继续引着影迷游走在深沉大气哀婉喟叹之间,以浓郁而深沉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影坛独树一帜的电影大师,给出这样一部作品,显然不能令期待已久的影迷满意。
许是韶华早显,后有疲态,近十年来托纳多雷的作品成色呈现出下降趋势,比较他近十年来的作品,个人较欣赏的是2006年的《隐秘女人心》和2009年的《巴阿里亚》,而2013年的《最佳出价》和这部又叫做《对应》、《信件》的新作《爱情天文学》,则令人有力道错位、火候少欠之感,最致命的问题大概要属某些情节设定上的不够合理,以及某演员表演上的不足,这些都撑不起这部纯粹表述爱情的影片。
而这后两部被多数影迷诟病的影片,除了本身的缺点明显之外,还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情模式相似,都有着老男人对年轻姑娘不可自拔的爱。
通常,托纳多雷影片中的爱情,看上去都触手可及,实则无法得到或长久,如《天堂电影院》中跨阶级的青涩初恋,《海上钢琴师》里通过舷窗凝视的懵懂萌芽的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半大小子对成熟性感丽人的倾慕等等,这类爱不得、求不得、舍不得、忘不掉的情愫,令影片充溢着一种惆怅缠绵的气息,让很多观众欲罢不能。
在这部《爱情天文学》里,老教授在撒手人寰之前,对此后一段时间内,女友艾米的生活做些了预设和安排,往好里说是一种爱,是一种无法相继续伴的遗憾,是一种放心不下的表现,实则多少有些老男人的不甘心和控制欲在作祟。
接连两部影片都表现出了衰老沧桑对青春美丽的迷恋,大概是六十岁导演内心世界的一个侧写吧。
女主角艾米是个天文学博士,业余时间还做着危险的替身演员工作,在每次拍摄中那搏命般的表现都仿佛经历着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游戏,这样的艾米显然有着自我毁灭的倾向。
而艾米和教授的爱情,与其说是爱,倒不如说是疗伤,就像奥德丽·尼芬格所言的“我们之间的爱,一直是汪洋的苦海中指航的明灯,是高空钢索步行者身下的安全网,是我怪诞生活中惟一的真实,惟一的信任。
”大抵教授太过了解自己对于艾米的意义,才煞费苦心地于临死前经营着死后的“情感生活”。
由杰瑞米·爱恩斯这位《洛丽塔》里的大叔饰演老教授,确有些谜一样的魔性。
而艾米这样的人物设定,如果换由其他演技出众的女演员出演,便会给影片增色加分不少,令这份感情的可信度提升,也使得后续的情感交流具有递进的层次感,带入感也会不低,只可惜,欧嘉·柯瑞兰寇虽然很认真很用功地表演了,但也只是勉强演完了艾米这个本身就不太好呈现的角色。
生活对于片中的艾米来说,是不幸的,也是艰辛的,“生活真的很艰辛,你会失去爱人,你会经历心碎,有时你会生病,有时你会牙疼得要命,有时你会很饿。
但另一方面,你会拥有最美的经历”(帕蒂·史密斯语),影片最终一定会给予女主角一个释怀的契机,当这个契机来临的时候,她也一定会感到她拥有过最美的经历。
只是这个层面所要释放的东西,柯瑞兰寇无法真正传递出来。
而片中的一些托纳多雷为表达情绪和情感而设置的色彩变换,虽用心良苦,也颇具匠心,但不知有多少观众体会了出来。
(杂志约稿)
此剧有评论说可以把天文学换成其他学科,认为此剧将感情和天文学挂钩略显牵强,其实不是。
导演想表达全剧的核心思想:无论我看到的星星,是相距很近的正直壮年期的恒星,或是在亿万光年外早已不复存在但还继续以光速传递光影的恒星,都可以在未来继续陪伴观星者,即便后者只是光影,但在观星者看来,也如真实存在。
男主死后还一直精心设计各种信物、DVD、礼物等等并在恰当的时间让女主收到,是想让女主感受到即使是已经逝世的男主,却还可以犹如亿万光年外已经消逝的恒星继续传递着信息给女主。
男主同时一直在强调多维宇宙,强调有11个我们散布在无限多的宇宙里,所以此时,女主又感受到仿佛是来自平行宇宙的男主一直在和自己联系。
导演估计也是想让观众知道,即使是天文学博士的女主,也会被精心设计的逝世后的感情传递所迷惑,从而给女主带来未被证实的平行时空的假象,充分说明了这段爱情的艰辛,深刻,以及永无结果。
所以,能最大限度的放大这种爱情的不易,天文学是此剧必不可少的元素。
好像写一篇充满浪漫色调又温柔如江南水乡女子的缠绵爱情,而因自身的理性和二十多年的矜持压抑教育,许多情感语言只能被压制,用正统的思想和语调来包裹自己内心对这些美好情愫的渴望。
其实对于不论是《洛丽塔》式的忘年恋还是如《朗读者》式的恋母情节,亦或是《教室别恋》中的师生恋、《断背山》式的同性之恋还有《情书》式的纯美暗恋,以及《罗马帝国艳情史》中的乱伦之恋,这些都是充满人性的内在情感的诉求,在这些看似不同的爱情中,他们的悸动和付出都是美好而动人,都是爱情啊!
《爱情天文学》这部浪漫的爱情影片,讲述的就是一段忘年恋。
学识渊博的天文学教授和喜欢自我挑战的内心带有伤痕记忆的学生,他们彼此被各自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爱情不是那么的惊天动力,但是他们的柔情表现在教授在离开人世时的精心安排,他给予了所爱的女人耐心的等待,还有无限的温柔,既有长者式的谆谆教导也有情人般的热烈呼唤,即使是即将离开人世也对于所爱的人深情地顾忌着,这样浪漫的爱情,是多少人所期待的温柔对待啊。
他们虽然不是长相厮守,但却可以心意相通,虽然年龄差异巨大但思想火花亦可点燃。
曾经看过一个类似的情人组合《挽歌》,但是那部影片情感悲观人生意义哲学性更加浓厚,与这部宣扬真挚爱情相比,缺少了浪漫和柔情。
当然这部影片有些过于主观化,场面的色调布置都充满浪漫化的修饰,过于人工的装饰使得这部影片缺少了更深的可读性,而且主题表达过于单一,没有什么创意,只能透过艺术化的外在手笔来进行内容添加,难以成为经典,不过休闲消遣还是算是中上品的!
毕竟充满了小资情调,很受小资群体的青睐
老少恋,不论包装得如何浪漫唯美,给我感觉只有病态。
女主愧疚于早年大意害死父亲,从而轻生孤僻扭曲,从而结识一父辈,不,准确说爷爷辈教授。
这位有家室的人生导师完全抛弃妻女,全身心投入畸恋,而父爱缺失的女主也将聊得来与关心等同爱情,加了许多狗血诺曼蒂克煽情,似乎想获得有类似经历心态的小女生认同,在我看只有尴尬
过去一直以为,如果看过宇宙银河,浩瀚星海,山川河流,就不会再拘泥于人间情爱,但答案却恰恰相反。
爱情是永恒伟大的主题,它也是永远无解的谜底,它可以催生一切,也可以毁灭一切,它时常囿于道法人伦,所以有时会被冠上“对或错”的标签。
但是没关系,如果我们终将明白“爱”是什么,那不如就从明白为什么而“爱”开始。
【喜欢的台词】“艾德曾经跟我说过,如果你整天想着星星,那么迟早有一天它会在你的脑海里安寨扎营。
”“将痛苦和害怕归结为是虚无感的缘故是不公平的。
人类永远无法理解无穷的概念,甚至无法真正理解爱。
”
爱的出发点难道不该是为了让对方快乐吗?
这样炫技的,控制的,甚至还有一点把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爱,除了能证明自己专治的思维方式,怪异的逻辑,真的可以表达无私的爱吗……相反,女主的人设才是准确地表达了爱一个人时,会被对方的一点点的蛛丝马迹吸引,要不顾一切地去追根溯源找寻答案的状态。
即使自己在对方的思维方式里百思不得其解,痛苦不堪,但却始终甘之如饴,无怨无悔。
男主为自己的学术造诣找到了一个浪漫的表达方式,女主拿自己的真心配合他演完了人生最后一出戏。
托纳多雷作品。
老男人和年轻美女的故事。
虽然是以女主的视角,感觉是托纳多雷自己的深情告白或者是给某人的情书。
老男人尤其多情善感,最后一段表白很经典,也似乎在讨论本片的主题—永恒。
有些星系已经死亡了,可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它们,和它们对话。
从另一个角度,托纳多雷相信人生来就可以永生的,因为某个错误,我们失去了永生的机会。
我们可以看到老托的深情和对逝去青春的依恋。
老男人最后三个月的精心安排实际上在讲述一个宿命论,人生其实是早已命中注定的,你能做的只是有限的选择。
老托把自己置身到上帝的位置,帮助女主安排好一切。
看起来似乎是老男人一直在控制,其实选择权一直在女主手里。
你可以把这部片子当成爱情片去感动,我相信,老托应该没有这么肤浅,他应该有更多想要表达的,至于是什么,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
电影中很多镜头,公园里狗的凝视,枯黄的落叶敲打着窗户,火车窗外的老鹰,船夫手里的螃蟹,剧场里的投影戏,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暗示。
搞笑的是腾讯视频里的版本删掉了剧中雕塑展里的情节和中间灌模的情节,是因为女主有半裸的画面吗?
总体上剧情比较拖沓,老男人话太多,缺少两人亲密互动。
女主因为车祸失去父亲,所以对男主的感情也许是补偿,也许是恋父。
相较于老男人的付出,女主的感情太单薄,缺少支撑。
挺好的片子,可以给8.6分。
还满意
有点长 有点熟悉的套路 3.5吧
20170719 国配好可爱:LOL成了“布拉布拉布拉”。艾米艾米艾米艾米艾米艾米艾米艾米艾米和艾米,一口气读出来还有音调。
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你这个对着电影哭缺氧的傻子。
“如果你经常想着星星,总有一天,有一颗会永远留在你脑中。”
这种变相玛丽苏的剧本也就是二流小言水平吧,说“哭瞎了”的泪腺该有多发达?
此情人只能天上有
1. 一开始看总觉得ED是个自私的人 让AMY一直期待焦虑 不能了解真相 她的世界都围着ED转 但……到最后 ED说人人都犯错 他犯了那个错就是没有早点认识AMY 我就原谅了ED 这句话穿透了生命的底线 挺感概的 2. 女主像卡瑟琳泽塔琼斯。
忒无聊的一个故事,包裹了一些编剧也一知半解的天文学术语。
Giuseppe Tornatore卓越的審美和奇妙的陳述方式 迷人的世界觀宇宙觀 愛與永恆
哭不死我,艾玛,这个片子关于爱情的桥段实在是太合我意,年度最浪漫或许可以锁定。铁叔即使只有声音、一个背影也是性感到死。
活在高科技里,让死亡束手无策,真好。
故事一般,几欲睡着。但还是感动于ed所做的努力。感动于这样的爱情。
很久没看过这样矫情做作的电影了,全片都是尿点,节奏拖沓得令人发指。然而可以想象小清新们会非常钟意。音乐和风景确实好。
2015-07-05 “我想着要有一个独创的结束语,但我所能想到的,只有我爱你……”
很久没有看到那么好看的作品了,听完片尾所有的音乐,像是打在头脑里的每一根神经上一般,如此清晰、如此优雅、如此敏感!看的过程中随着艾米的情绪起伏,慢慢治愈!科学也能够如此浪漫,能够被这样一个人深爱,不枉此生!
清新脱俗的老少恋和婚外恋。
托纳多雷的片子啊,我需要快进!
无比厌恶那些在剧院图书馆里手机未调静音且毫无悔意的混蛋
故事弱了点,表演也乏善可陈,不过景倒是真TMD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