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死国王
To Kill a King,叛徒与英雄,杀死国王
导演:麦克·巴克
主演:蒂姆·罗斯,多格雷·斯科特,奥莉维亚·威廉姆斯,詹姆斯·伯拉姆,科林·雷德格瑞夫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03
简介:这是一段风尘的英国历史,国王查尔斯一世的腐败激起了贵族的反抗,他们在贵族托马斯的带领下历经三年苦战,终于在1645年打败了王室军队,国王查尔斯一世被囚禁在王宫里,贵族们开始了对国王的审判,并最终把查尔斯一世送上了断头台,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被流放的国王后世最后还是复辟了,他们对参与审判国王的贵族开始了血腥的报复。..详细 >
不温不火的电影,缺乏独立观点。但是故事本身倒没什么硬伤,而且画面精良,服饰和道具都很讲究,演员扮像也不错,喜欢历史剧的话可以一试。
英国历史上曾有短暂的共和国时期,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克伦威尔率议会军打败王室,先监禁后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废除君主建立共和,克伦威尔以护国公身份执政。他死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将其尸骨挖出悬于城门。共和制在英国存续11年。有关谁是英雄谁是叛徒的讨论,直到尘埃落定的今天仍无定论。
我真的一言难尽。导演猪油蒙心找来刚刚一米七小家子气十足的Tim Roth演时人口中strong, dignified and imposing,身高五尺十一英寸的克伦威尔,找身高一米九三的Rupert Everett演著名的矮子查理一世已经很离谱了,更离谱的是作为一部基片连找好看的男演员来演都做不到我怀疑你是否是英国人.jpg 能发现克伦威尔和费尔法克斯好嗑我很欣赏,但最后拍出这个效果我只能说是极大的浪费。以及全片让克伦威尔剪寸头简直神经,roundhead作为时尚只是短暂地流行过一下下,当时的所有克伦威尔有关的图像里他都是垂肩长发。
更注重心理的历史片 无论是克伦威尔还是费尔法克斯 都处在矛盾体中 克伦威尔本身的历史争议性长期一直是一个探讨的话题 所以把这片当成是一个预习引导还算不错的
我是 多么希望Tim Roth 扮演Farifax,而不是Crowwell,这样至少让我看这部影片有心继续下去。
这部配乐恢宏画面华丽的电影本该史诗。克伦威尔是我最早喜欢的英国历史人物,一直被他理想的纯粹性而坚守所打动,但是他注定只是个理想主义者。革命往往容易矫枉过正。所以当挚友离去时他依靠在墙角像受伤的小兽一样喘息,那个脆弱的背影让人心痛.TR的演技太过鹤立鸡群,造成其他人角色丰满度不够。
很久以前看的,具体剧情基本记不得了,但大概的历史主线还是记得的。费尔法克斯,克伦威尔和查理一世,内战题材在英国这么冷门的吗?好像除了《克伦威尔》《乱世妖姬》和这这部就没了,这么好的变革题材值得多拍呀
2013.02.17英国人真是无基不欢……如果权力得不到制衡,任何统治者都会成为暴君。
虽然克伦威尔很屑,不过这保王党更屑。我的评价是:以前的我:,现在的我:没错,下个就是你.jpg
英格兰王国的内战决不是某史观所言的肤浅的阶级冲突。这是一场议会与王权间权力均衡失控而爆发的战争,并且宏观意义上也是加尔文系清教徒与国教团给予背书的绝对王权间的冲突,更是苏格兰王国与英格兰王国间的血腥历史的总清算。权力的失控,以及暴力给予人的狂热,是这场战争的主旋律。这也是霍布斯为什么要把自己英格兰王国内战相关的著作称为《贝希摩斯》的原因。
第一遍总是感性的,看第二遍、第三遍时就会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了。清教徒革命(辉格党语)是英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塑造未来的阶段,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它最后促成了光荣革命。电影对各方势力角斗的呈现还是简单了点,有待感兴趣的观众自行挖掘。很喜欢这个费尔法克斯,他应该是最能代表英国的那类人。
重观历史,“我终于相信所有王冠都会让他的主人堕落”,信仰、欲望、权力是考核道德良心的最重砝码。
蒂姆·罗斯饰演的克伦威尔让位于托马斯·费尔法克斯成为配角,两人分别站在革命与保守的立场营造剧情上的张力。
其實只看了BC出現的那幾分鐘 超級醬油
1.前半部分稍显拖沓,但最后30分钟万分动人,tim的表演简直暴击泪点;2、He's the man I loved, and the one I failed. 浓于血的战友情因治国理念不同而破裂,令人唏嘘。他在战场上救了他那么多次,最后只能仰望他吊在城墙上的尸骨,然后默默离开;3、各人理解方式不同,不管是否看到腐,都请尊重他人
20180902 00:28 gtl 认真看了百分之六十吧,剩下的用手机了解了一下英语书法。感觉拍的比较认真,女人很讨厌。
来看看蒂姆·罗斯演的克伦威尔。
多么有戏的一段历史 还是希望以后有别的编剧导演重新拍吧
He's no good without me. 一段惊天动地的历史就这样成了两个男人间由爱生恨的故事,大概也只有英国人敢于如此编剧。作为异国观众,除了自愧不如外是不指望有朝一日能看到本国有此作为的,所以,注定对TR的魅力没有抵抗力。
17世纪的英国革命和英吉利共和国时期是历史电影相对较少涉及的题材,喜欢电影从法尔法克斯和克伦威尔两人关系展开的叙述。虽说电影讨论的主题有些老生常谈,对于人物选择的深层因素也没有着力挖掘,但终其篇幅,却也能感受到类似于东方语境中“诸事无常”与“盛者必衰”之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