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骄雄

楚漢驕雄,Chor hong gil hung,The Conqueror's Story

主演:张可颐,郑少秋,江华,黎耀祥,吴美珩,蒋志光,林韦辰,艾威,陈荣峻,鲁振顺,邵传勇,余子明,郑子诚,罗乐林,黄泽锋,王俊棠,江汉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4

《楚汉骄雄》剧照

楚汉骄雄 剧照 NO.1楚汉骄雄 剧照 NO.2楚汉骄雄 剧照 NO.3楚汉骄雄 剧照 NO.4楚汉骄雄 剧照 NO.5楚汉骄雄 剧照 NO.6楚汉骄雄 剧照 NO.13楚汉骄雄 剧照 NO.14楚汉骄雄 剧照 NO.15楚汉骄雄 剧照 NO.16楚汉骄雄 剧照 NO.17楚汉骄雄 剧照 NO.18楚汉骄雄 剧照 NO.19楚汉骄雄 剧照 NO.20

《楚汉骄雄》剧情介绍

楚汉骄雄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秦朝末年,苛捐杂税重如山,民不聊生。富家千金吕雉(张可颐 饰)虽为女儿身,却胸怀大志,女扮男装外出寻找有志之士。她发现了时任泗水亭长刘邦(郑少秋 饰)宅心仁厚,对他渐渐生出好感。项羽(江华 饰)密谋起义,为了招揽黥面贼英布,单枪匹马闯入秦军军中将英布的仇人将领赵常斩杀,终于将英布收到帐下。刘邦发现了项羽的秘密。项羽本来想杀他灭口,但刘邦却对他表现得十分敬畏,哭诉了暴秦令人民生活凄苦,因此愿为他效力推翻暴君。于是项羽被感动了,决定招揽他,两人更以兄弟相称。随后,吕雉主动嫁给了刘邦,她知道自己将会辅助刘邦成就大业。 秦始皇病逝,赵高扶立秦二世,秦二世荒淫无度,更引得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项羽时势造英雄,终于揭竿起义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幕后黑手尘音永恒的记忆嘻哈四重奏第四季南方女王第四季花神美国精神病人2幸福,触手可及!开心超人2:启源星之战海女一人之下2番外篇天师下山从谎言开始的恋爱龙刀奇缘恋爱通告犯罪现场调查第五季倒忌时幻影行动钢铁侠2电竞高校2冰锋荷尔蒙取脑袋冈村吉隆坡黑帮危险卧底开心家族毕业旅行笑翻天血宝藏第一季模范出租车2微雨燕双飞疯狗强尼

《楚汉骄雄》长篇影评

 1 ) 女人决定成败

今天刷完《楚汉骄雄》,很老的片子了,看到演员阵容不错,便点进去看了。

总是记得,学生时期学过项羽乌江自刎(不记得是课文还是考试题目)和樊哙闯鸿门宴,在学高中时代无数篇文言文的轰炸疲劳中,独独对项羽乌江自刎,对一句“霸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心有感怀动容,寥寥数字,,却将项羽的英雄气概刻画的淋漓精致。

让当时的我,很自然的在脑海中刻画出项羽意气风发,挺拔英气的形象。

所以当看到江华演项羽时,心中觉得不是很对的上,江华的形象英俊斯文,很难将西楚霸王的山河霸气演绎出来。

但看到剧中的江华一亮相,刻意画黑的皮肤,狂放的大胡子,以及江华演绎出来的力能举鼎的气势,倒也与心中的项羽有几分不谋而合。

郑少秋一副斯斯文文,文武不能的架势,一亮相也让我信服他是刘邦。

张可颐更不用说,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一眼看去,便知机智过人,又隐隐带着狠戾。

唯一一个让我频频跳戏的演员,便是吴美珩,演技姑且不论,但她确实长了一副贤妻脸,却要演我心中风情万种,千娇百媚的虞姬!

霸王连出征都要带着的虞姬,最后又为霸王而死的虞姬,在我心中,是一个明媚又艳丽,烈火如歌般的女子,但吴美珩的长相,确实过于知性平淡,没有虞姬的精髓,但演技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最后,也与四不像的虞姬达成了妥协。

没有吕雉,刘邦绝对不会是今日的刘邦;但没有虞姬,项羽只怕会是更好的项羽。

作为一个对历史没有丝毫认知的历史小白,但从这部剧来看,我得到最大的认知是:找个好老婆是多么重要。

吕雉一路为刘邦造势,为刘邦铲除万难,东奔西走,将刘邦从一个市井之流的无名小辈拉拔成一个有胸襟有仁心的君主之相。

吕雉于刘邦,亦君亦臣亦师亦友 。

刘邦对吕雉,亦是又敬又爱又怕。

古代的一夫多妻制于男人倒真是天大的好制度,让刘邦既能得到吕雉这种能妻的扶持。

又亦有戚姬,薄姬等小女子来仰他鼻息,大赞他的英雄气概,满足他的虚荣。

而反观项羽和虞姬,项羽舍弃吕雉此种有能有识之妻,选择了虞姬此种弱女子,天天干嘛?

看虞姬歌舞助兴啊!

而虞姬,在项羽不用韩信之时不劝,在项羽坑杀十万大军时不劝,偏偏项羽要杀刘邦吕雉之时就跑出来劝项羽,要有仁心。

说穿了,不过是为了自己当年与吕雉的一丁点姐妹情而不忍,以她的妇人之仁,葬送的是项羽的宏图大业。

而吕雉,杀伐果决,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刘邦,让刘邦也逐渐显露出帝王之相。

偏偏虞姬还老喜欢搞出些幺蛾子,动不动就是被人俘虏,又是与项羽失散,项羽又要东奔西走去寻她,耽误战况,影响军心。

当然落难也不是她的错,项羽一定要救她也不能怪罪与她,红颜薄命,如果以此来评判一个女人,岂不如千百年前那些大肆唾骂陈圆圆的人无甚区别。

但我相信女人在何时都有一股韧性,一个家,表面是由男人在供养,但真真正正撑起一个家的大多都是女人。

虞姬的韧性却没有被激发出来,当项羽意气已尽时,仿佛她的意气也尽了,她选择了死亡。

项羽乌江自刎,多数人只叹项羽经不起挫折,脸皮太薄。

但我想,项羽如此厚爱虞姬,多多少少心灰意冷,将士也纷纷战死,责任也没了,选择自刎多多少少有点追随虞姬的意味。

假设虞姬没有死呢?

试问此生挚爱在身旁,谁又能了无牵挂的离去?

就是为了保全虞姬,项羽也会选择渡过乌江,而虞姬又以她的力量支撑项羽,他日东山再起也未可知。

但偏偏虞姬选择了死亡,因为虞姬始终在项羽的荫庇下活着,当项羽大势不在的时候,她也不知作何打算才好,只好一死罢了。

想当年淮水大战,刘邦也几乎穷途末路,六十大军全军覆没,淮水为之不流。

刘邦届时心灰意冷,呆坐于尸堆中,连求生的欲望也没有星点,吕雉没有陪着刘邦嗟叹颓废,温言软语好言相劝不奏效,便显露出严妻的一面,呵斥刘邦担起责任,更是一巴掌打醒刘邦。

最后为了保全夫君,换上刘邦的衣服,带着孩儿们引开楚军。

而当项羽下令威胁刘邦要烹杀他的一家老小时,吕雉既没有哀求刘邦解救,也没有在刘邦面前做出一副:“刘邦,你不要管我”的模样来撒狗血,因为她若如此行为必然引起刘邦的心软来救他们。

她只是定定的望着夫君,深怕他做出错误的决定。

此时此刻,仍在审时度势,希冀帮刘邦保全大业。

这便是在吕雉身上展现出的女人如野兽一般的韧性。

试问哪个男人喜欢被女人骑在头顶,受制于妻子?

哪个男人不希望有美女在怀,对自己倾慕膜拜?

忍人所不能忍,这正是刘邦能成就大业的原因。

庸俗的男人喜欢庸俗的女人,沉溺于庸俗的情爱;而真正聪明的男人,必会找一个同等聪明的女人。

人生如一盘棋,妻子是丈夫一辈子的对手,要想人生有趣,当然要找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2 ) 整理一些本剧和历史不同的地方

想到哪写到哪。

刘邦相关:1、刘邦不是文盲,他读过书,年轻时崇拜信陵君,特地去魏国寻访信陵君,等他到的时候信陵君已死,他就投到信陵君门客张耳手下做了几年门客,后来秦灭魏才回去。

2、刘邦西进咸阳,不是捡项羽的漏,大小打过很多场仗,具体可以看图(转载自知乎)。

3、彭城之战逃命的时候,不是吕雉带着孩子逃的,而是刘邦踹孩子的,孩子最终被车夫夏侯婴所救,吕雉没和他们一起。

吕雉相关:1、嫁刘邦是吕公的主意,不是她的。

*本剧对吕雉的改动很大,很多很明显是原创的剧情我就不赘述了,我觉得改得挺精彩的。

项羽相关:1、项羽和英布的决裂改动很大,历史上英布想做骑墙派,两边获利,刘邦派了随何劝反英布(过程有点复杂我就不详细写了但是很精彩)。

2、范增之死。

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赶走了范增,范增在回乡途中病死。

韩信相关:1、韩信后期几乎是个原创人物了😂不过大方向还是符合史实的,即刘邦在正面战场上顶住项羽的攻势,韩信北伐,英布彭越不断骚扰项羽,令其疲于奔命。

2、历史上的确有刘邦只身进帅帐夺了帅印一事,但彭城之战那段被收兵权回乡不存在。

张良相关:1、历史上张良是在留地巧遇刘邦(就是这么巧),二人一见如故,张良本来要投奔景驹的,于是就留在刘邦身边做了厩将,直到一起投奔项梁后才离开辅佐韩王。

剧中的“借良”出自《西汉演义》。

2、历史上韩王成是被项羽所杀,剧中用“韩王已经大薨”一笔带过了。

3、刘邦称帝后张良没有归隐(事实上他从来没走过),但确实是淡出政治舞台了,后来汉初也能见到他干活,比如傅太子、从上击代、计封雍齿等。

4、刘邦称呼张良为“子房”,非剧中的张司徒/张侯爷。

5、历史上刘邦西进咸阳张良是跟着一起的,并没有所谓的阻止刘邦入关。

龙且相关:1、龙且之死有较大改动。

以下复制自百度百科:楚汉战争中,刘邦派遣韩信攻取齐地,龙且奉项羽之命前往救援,与韩信军隔着潍水对阵。

韩信用沙袋堵塞潍水上游,引兵入河,龙且率军出击,到达河中,韩信命军队速退,同时在上游决堤放水,尽淹楚军,最终龙且在败阵中被杀。

—————————————先写这些,想到了再更新。

 3 ) 《楚汉骄雄》各集的成语典故

《楚汉骄雄》片头成语典故第1集:揭竿而起(陈胜、吴广);第2集:市井之徒(夏侯婴、樊哙);第3集:斩白蛇起义(刘邦);第4集:秦始皇(嬴政);第5集:二世祖(胡亥);第6集:虞美人(虞姬;霸王别姬);第7集:胯下之辱(韩信);第8集:郦食其(说客);第9集:张良计(误中副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第10集:楚怀王(屈原与端午节);第11集:卿子冠军(冠军;亚军——亚圣孟子;亚父——第二父亲;刘季——排行老三);第12集:破釜沉船(项羽;巨鹿之战)、作壁上观(诸侯王);第13集:指鹿为马(天阉赵高);第14集: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窃者论罪);第15集:鸿门夜宴(鸿门坂设宴);项庄舞剑,志在沛公;第16集:沐猴而冠;第17集:推陈出新(韩信);第18集: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韩信);第19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第20集:反间计(陈平);第21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向刘邦的自夸之言);第22集:睢水之战(以少胜多战役: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第23集:锦衣夜行(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第24集:古代极刑(斩首、车裂、凌迟、烹杀);第25集:假齐王(韩信);第26集:分我杯羹(刘邦);第27集:鸿沟(古渠——两人思想有分歧,价值观有距离);第28集:出尔反尔(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刘邦);第29集:四面楚歌(一夜悲歌,吹散八千子弟兵);第30集: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最后一集,项羽见到故人吕马童之前的这段配乐是不是有点耳熟,没错,是《汉武大帝》很多地方的配乐。

 4 ) 只想记住这些话

张良:时势变人心自会变,就如地上的青草,会顺应天时生长一样。

出尔反尔虽然不义,但势在必行。

就如天上乌云密布,必然下雨,这是谁也不可改变的。

无论汉王也好,韩信也好,张良也好,都不过是上天的一枚棋子,我们只是照天理行事。

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

但是到最后天理何在,张良未敢断言。

刘邦:韩信,论攻城,你确实无人能敌;但论攻心,你还是比朕差少许。

是人都知道,出尔反尔背信弃义是不对的,但贤明如萧何忠心如樊哙甚至是和朕同床共枕十多年的妻子都转向站在韩信一边,一同逼朕出尔反尔,为何会这样呢,因为形势比人强,你韩信占尽强势,不可逆转。

人心都随着大势转向你。

 5 ) 楚汉骄雄:时不利兮可奈何

李添胜的古装剧,常有惊喜之处,《楚汉骄雄》亦不例外。

但可惜04年的港剧,笼罩在《金枝欲孽》的耀眼光芒下,无一不是黯淡失色。

身为台庆剧的《楚汉骄雄》,同样也不例外。

这部剧是我为数不多曾半途而废的剧集,那时整个人沉浸在《金枝》中不能自拔,再看其它剧集都味同嚼蜡。

这部剧因此被搁下。

但等多年后静下心来重新拾起再看,才察觉到它的好。

瑕疵依然存在。

但有着这样生命力的剧集,本身也算得异数。

李添胜的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缔造港剧黄金盛世的武侠剧集,对驾驭这类气势磅礴的题材来说,他可谓是得心应手。

整部剧的背景,是人所熟知的诸侯纷争、英雄并起的秦末乱世,名动天下的楚汉之争。

项羽与刘邦,被时势同时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一个是战无不胜、莫敢仰视的孤胆英雄,一个是嘻哈度日、贪财好色的市井无赖。

多年后,英雄在乌江悲凉自刎,无赖却登上宝座君临天下,并拉开了中华盛世的序幕……一、时势与英雄把历史拿来炒冷饭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但却罕有能演绎出新意的。

从这点来说,TVB编剧的创新勇气值得肯定。

虽然饱受指责,他们依然能够将这些故纸堆里的故事讲出全然不同的新鲜感来。

整个《楚汉骄雄》,并没有渲染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倒很有点无奈怆然的意味。

它讲述的是天道,是时势与英雄之间,相辅相承却又相离相悖的微妙关系。

吕雉说,白蛇是白帝子,它为我夫君亲手所杀,我夫君刘邦就是赤帝子!

萧何说,既是绝处逢生,就是天意,是时势造英雄!

项羽说,所谓的“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无二日的“日”是我项羽,民无二主的“主”也是我项羽。

我项羽定要能人所不能,英雄造时势!

范增说,我的命运已经与你连在一起,那我范增就和你项羽一起英雄造时势!

项羽的狂傲,在于他的刚勇血气,在于他的英雄豪情,在于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辉煌战绩。

哪怕最后孤身一人落魄乌江,挥剑一指都让汉兵吓得胆寒落马。

他的狂傲,还在于不惧什么天意命定,不信什么星象预警。

所以只有他能驯服乌骓马,能驾驭天子剑,敢爱命格孤绝的虞姬,能在漳河、睢水战役中完胜而归。

但也正是他的狂傲,使他不屑斩杀刘邦,追捕韩信,为日后的兵败垓下留下了祸因。

项羽太自信,自信得一意孤行,自信得不顾时局。

而他的过于自信,恰是范增的致命死穴。

和张良一样,亚父范增是深谙天道的智者。

他明知项羽并非天命所归,反而刘邦才是紫微所指。

但仅仅因为项羽一声真挚的“亚父”,他就甘愿为其竭尽心力、筹谋算计。

为了项羽,范增抛弃了自己的信仰。

和项羽一样,他决意以一己之力改变天道、对抗时势,实现义子统一天下的心愿。

他的抗争,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英雄造时势的决意使然。

他们都相信事在人为,相信人定胜天,相信只要自己去做,天下断无不成之事。

但最后,却是乌合一片、出尔反尔的无赖刘邦赢了。

他不止赢了不可一世的霸王项羽,还赢得了整个天下。

无论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屈辱,当中耍弄了多少心计手段。

成王败寇,是铁一般的不争事实,也是人间天道的无上至理。

再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魄力又如何,你楚项羽,最后还不是只能仰天长叹“时不我与”?

很悲凉,同时很讽刺。

时势才是权力最大的翻覆手。

不信你看,一手将西楚霸王项羽逼上绝路的淮阴侯韩信,同样如此。

是时势成就了他,同时也是时势毁灭了他。

在策划著名的垓下之战时,嚣张跋扈的韩信还是齐王。

那时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都不得不极力拉拢他。

后人评论说,倘若那时韩信独成一力,天下便是三分之势。

惜他韩信并无这样的野心。

他是智计出众的将帅之才,毕生心愿只是打败领军才能举世闻名的项羽,赢得千秋之名。

他器量太窄,偏又好胜,以至于全然没有顾虑到今后的时势之变。

诚然,打败项羽足以千秋留名,但项羽一死,他韩信也再无利用价值。

之前种种的不敬之举,他手握的重兵之权,无疑都是刘邦心中一根不可不拔的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只是韩信临死时的一句推托说辞,在未央宫诛杀他的,不是萧何,不是吕后,也不是刘邦,而是他自己。

同样的,这一切,也是时势所趋。

天下间,没有谁能够违逆得过时势。

二、男人与女人逐鹿天下,一直被默认为男人之事。

再刚毅果敢的女人,如后世称帝的武则天,也不曾做到。

女人,从来都是柔弱的代言词。

所以《楚汉骄雄》的最大亮点,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与男人同争天下的吕雉。

甫一出场,就令人刮目相看。

在舟中置一张琴,一身男装端坐其上。

邀请项羽上船,纵论天下之势,不卑不亢地说明自己有委身嫁予之意。

因为她吕雉一生的志向,就是辅弼自己的夫君取得天下。

被自视过高的项羽拒绝后才在沛县遇见刘邦,触觉敏锐的她发觉刘邦虽然是个市井无赖,但为人豪爽仗义、一呼百应,便不顾非议地下嫁于他。

那时的刘邦,虽有仁义悲悯之心,却无半点英雄之志。

吕雉的勇气和决心,由此已可窥见一斑。

成婚之后的几年,刘邦都碌碌无为。

而吕雉却不怨不急地静心等待时机。

直到刘邦醉酒之后误打误撞斩杀白蛇,吕雉便抓住时机为其缔造了“赤帝子斩杀白帝子”的传言笼络人心。

正是这一招,成功地将刘邦推上了高位。

她吕雉,不但有深沉的心机懂得借势造势,更拥有过人的胆识和刚毅的性格。

在项羽威逼他夫妇二人吃下蜀虫之时,刘邦吓得魂不附体,而吕雉却面不改色地拿起就吃;在偏僻难安的苦地蜀中,刘邦整日吃喝玩乐,而她却四处奔走筹措新军;决定攻楚之时,恰逢韩信拒绝出兵,她又孤身一人前往彭城劝降彭越;在睢水一役大败后的逃亡途中更不惜带着两个孩子引开追兵,舍身掩护刘邦;被项羽羁押要挟甚至到差点烹杀之际依然面无惧色,还声声告知刘邦勿以自己为念,让项羽的攻心之计无法得逞;在楚汉和谈之时,她在一群男人面前寸土必争,毫不相让;后来撕毁和约、击其暮归,最终促成项羽兵败人亡、刘邦统一天下的也是她;到最后要诛杀韩信,为了不累及刘邦的声名,都是她出头扛下了鸟尽弓藏的恶名……她吕雉,为了成就刘邦的大业,真是费尽了心思,豁出了所有。

可惜生错了女儿身,若然她是个男子,别说是刘邦,就算是与项羽、韩信相比,也丝毫不落下风。

相较而言,深情单纯的虞姬就失色了太多。

撇开略显牵强的命格孤绝而言,虞姬的存在,实在是消磨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她不仅做不到决绝断情,而且处处拖累项羽。

她的存在,一度离间了项羽与范增的父子之情,还曾涣散了楚军的坚定军心。

甚至在最后,项羽明明可以安全返回彭城,却为了救她冒险前赴垓下,最终无可逆转自己的败亡命运。

最后的霸王别姬虽然刚烈,却也正是她的死,令项羽心死如灰、拒渡江东。

可以这样说,刘邦之胜,在于有吕雉为妻。

而项羽之败,在于是虞姬为妻。

同样,令受尽白眼、怀才不遇的韩信重新振作的,也是一个女子。

是那个叫做香姬的女子,含着眼泪告诉他一定要忍,要留着有用之躯一展抱负。

而她自己,却受尽凌辱、九死一生。

他为实现自己的壮志离她而去,她许诺一定会等他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之后衣锦荣归。

但等他名动天下再来寻她时,她的一缕香魂却已缥缈早断。

他站在她的孤坟之前,伤心得无以复加。

哪怕他能为她重塑新碑、编写铭文、筑坟为园,她也不会再回来。

后来韩信之所以对刘邦带走薄姬心存怨怼、怠慢相对,只是因为那个女子的身上,依稀有着香姬的影子。

男人与女人的命运,是这样的环环相扣、生死相连。

三、权谋与人心冷兵器时代的战事,谋算的并非兵力,只是人心。

比如垓下一役,韩信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轻松瓦解项羽的精锐之师,成为名动天下的经典一役。

一直记得睢水之败的那场戏。

刘邦抱着虎头儿的尸身,哭着说出了自己三擒三纵彭越并非英雄所为,而是事先串通,故意做样给天下人看而已。

但这个单纯的孩子,却发自内心地敬佩他,最后还不惜以死来卫护他的安全。

而正是他的妄自尊大和不自量力,不仅害死了虎头儿,还害死了六十万汉兵。

目之所及,皆是尸横遍地、血流成河,连睢水都为之断流。

在最后撕毁鸿沟之约时,刘邦虽是为吕后和韩信所逼在战书上盖下朱印。

但他明知韩信战矛所指,是自己的结义兄弟,是那个被他真情感动、甘愿放低争霸雄心的项羽。

他明知这一战将使彼此的关系永难冰释,他仍是盖下了印章,并在后来的战事中不断督促务必将项羽赶尽杀绝。

刘邦这样的胜,令人心寒。

你看他在最后设计擒拿韩信之时,还振振有词地将这项罪责推诿于人。

说什么情势所在身不由己,他刘邦,其实并非自己口口声声所讲的仁义重情。

恰恰相反,重情重义的,是那个血勇气刚的项羽。

他的一生,都为情字所累。

正是对虞姬的不渝爱情,对刘邦的结义之情,最终将他送上了绝路。

还有那个器量狭窄的韩信,他虽然桀骜不驯、居功自傲,但依然记得香姬的结发之情,漂母的赠饭之恩,萧何的知遇之义。

而他刘邦,早已不是沛县的无赖亭长。

争得到天下的人,怎么可能再像当年那样单纯可近?

他对权谋手段的运用,已经纯熟到了面不改色、心无愧疚的地步。

所以如范蠡张良这样的智者,才会毅然选择功成身退。

世间最叵测的,不是时运,只是人心。

所以日后朝政为吕氏专权,也不过是因果循环、天意公平而已。

其实也许并没有什么谁是谁非,任凭后人如何评说的千秋功过,也不如立于乾陵的那块无字石碑。

看透了世情的张良早就说过,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

四、瑕疵与惊喜剧情之中,最后的一集是为瑕疵。

过于仓促的收尾弱化了之前二十九集的情绪铺陈。

刘邦和韩信的结局都过于草率,对吕后的专权刻画也未能更深一步。

这一点,大约是受制于篇幅和主题。

败笔在于江华。

他饰演的项羽,外貌无所争谓,演技实在让人非议。

霸王的霸气,他只通过声嘶力竭的吼叫和怒目圆睁的表情来演绎,太过肤浅之余还让人难以忍受。

连带饰演范增的罗乐林,也不得不以提高音量和癫狂表情来与之对戏。

惊喜在于可颐和秋官的搭配丝毫不觉突兀,黎耀祥的韩信和蒋志光的张良深得其神。

插曲《垓下歌》,以琵琶曲《十面埋伏》大气辅奏,夹杂着凛冽呼啸的大风之声,唱得悲凉壮烈,令人唏嘘。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6 ) 张可颐的吕雉,江华的项羽

这剧真的太超出预期了,印象中感觉tvb 总是扣成本预算低,没想到这种历史大剧居然也拍的如此大气恢弘,还有总感觉tvb人总算不够多吧,没想到演员个个演什么像什么,有的感觉不是那一挂的演员居然演起来超级有感觉,像张可颐的吕雉,好有气场啊我的天,感觉张可颐是温柔可爱型的居然演起这么霸气侧漏的吕后都好好啊,江华也是,感觉斯文帅哥演起楚霸王来也是超赞,当然造型也给力,这部剧造型很好,剧情也不错,不过刘邦感觉是美化了,完全没野心还是项羽的崇拜者,虞姬和项羽开始居然是相杀对头型的,最神奇是戚夫人,完全没一点心机傻大姐一个,历史上可是让刘邦废太子的,而且还跟吕后那么和谐,人彘可不是闹着玩的,里面的薄姬刻画的心机得不行,看了美人心计总感觉薄姬有那么复杂么,不过想起历史最大的赢家没点心机怎么可能。

这段历史很精彩,而且主人公们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印证得的太有力了,现阶段对吕后以及后面的吕氏政变非常感兴趣,总感觉吕家后面太惨了,被灭族一个不剩,历史可真是残酷。

 7 ) 跟着剧情,恼怒命运

一部中学时代看过的片子,而今工作五年后从头看了一遍,除了拉回了学生时代的记忆,也让我更加笃定了“小时候,什么都是好的”无奈~剧本的设定就是刘邦为天命所归,虽然他不学无术,吃吃喝喝,安于享乐,苟且美色,但是他宅心仁厚,善听计谋,有悲天憫人之心,更有崇尚英雄的自知之明。

所以刘邦成了项羽的义弟,拥有一群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还有源源不断的才人谋士相辅佐,所以他成了沛公,成了汉中王,成了汉王,成了汉高祖。

于是,项羽就成了霸星,成了终为他人(刘邦)做嫁衣的一代霸主,从分路灭秦,楚汉相争,再到和谈后的垓下之围,直至最后自刎乌江,似乎注定了项羽的失败及其悲情命运。

这样的设定,似乎有些不公平……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凉,历代文人志士对历史人物与故事都是自己的解读角度,更有自己的“编剧配饰”,但是宿命论的设定,总是会让我觉得很悲哀~还记得开篇项羽指天立志灭秦,说要英雄造时势……直至最后乌江自刎前的喃喃自语,刘邦才是天命所归……更加为楚霸王的悲情故事增添了几分哀伤!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或许是认命了吧!

 8 ) 楚汉战争中,韩信的帮助是刘邦能获胜的主要原因。

转载自:https://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1819485350700.html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

在楚汉之战中,被封为齐王,一度能与项羽、刘邦争锋。

  正是刘邦的知遇之恩,韩信才能一展雄才,建功立业。

  因此,韩信在情感上是感恩刘邦的,始终留在刘邦阵营,不愿背叛。

  在建功立业,实力雄厚之后,韩信自然也是有其利益诉求的。

  因此,韩信在灭齐后,“停”了下来,寻找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9 ) 改编自原型的另一番风味

虽然是历史剧,但并没有全部遵循历史。

毕竟是电视剧,不改编得戏剧性一点,根本就不必拍成电视剧,直接翻看史书即可。

本剧至于我,最大的作用是吸引了我去翻看楚汉相争真实的历史,令我对那个短暂的时代有了大概笼统的认识,还被里面各色性格鲜明的人物吸引着。

本剧虽有不少瑕疵,但瑕不掩瑜,以下几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

1、吕后在刘邦雎水战败落荒而逃之时的舍身相救,抱着儿女跳下马车引开追兵。

剧中刻画吕后是一个虽爱权位,但也情深意重的人物形象。

当时马车上吕后为夫牺牲,令人为之动容,当时我就很佩服她,被她的勇敢感动着。

我觉着这个场景根据剧情需要改编得挺成功,把吕后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深入。

要知道真实历史上,是刘邦为了让马车跑得更快而狠心把儿女推下马车。

2、韩信与香姬的故事。

韩信与小香花这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应该是虚构的,剧中结合了韩信微时忍辱负重、漂母之恩、怀才不遇的相关际遇,为观众分享了一段真挚深切的爱情故事。

现在想回来,也许正是因为香姬的衬托之下,剧中前半部分的韩信表现出来的是正面形象,而到后半部分,因为剧情过渡处理不好,韩信突然的黑化令人无法适从。

不过好在剧情慢慢推进,端倪渐渐显现,我们也明白了韩信虽是军事天才,但可惜心胸太过狭窄,就如剧中项羽对韩信所言。

作为观众,刚开始是很喜欢韩信的,但后来的黑化令我不愿接受。

看到他的下场,想起了他的当初,顿时唏嘘不已。

3、霸王别姬。

这场戏还是挺能感染人的,或许说已经感染了我。

虞姬绝美精致的妆容,翩翩的剑舞,霸王脸上那抹惨淡的浅浅微笑……(虽然诗念得不怎么样- -)穷途末路里的霸气柔情,深刻感动着屏幕外的每一个人。

虽说吴美衍的虞姬离原型相去甚远,平日也没有历史上记载所谓虞姬的风韵与侠气,但我认为这场戏拍得真是可圈可点。

眼神流离,似悲似喜的神情,十分到位渲染了气氛,令我们观众更加真实感受到了绝路中霸王的悲伤。

……另外还有许多场景都让人耳目一新,不过记性不好的我一时间就想不起来了。

要说这部电视剧拍得有多好,其实也没多好,不过我就是被这些有趣的故事吸引着。

剧中大部分人物,在历史上都有真实属于他们的故事。

每看完一集,就去搜索他们的百科,研究真实的他们到底是怎样的。

虽然有时也会觉得电视剧改得些许无稽,但对于初高中对于历史厌恶至极的我而言主动查阅史实实在难得,在这方面这部剧可以说是胜于科教的。

就算没有查证真实与否,对于一般观众而言,也大概了解了楚汉相争两方阵营有哪些关键性的人物。

对于刘邦与项羽这两位也是老生常谈了。

剧中的刘邦形象让我有点接受不能,历史上的刘邦虽也无赖但绝没有这么无能;而项羽,由江华饰演刚开始令我很难适应,虽然我觉得他曾演的唐玄宗、乾隆雍正都非他莫属,但霸王的豪气怎是那么容易驾驭的呢。

不过后来也慢慢习惯了……霸王虽英勇无人能敌、英雄气概无人能匹,但成王败寇的道理深深印在了历史的道路上。

即使你钦佩霸王的英雄气概,对刘邦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却无法否认刘邦带给后世的深远影响。

没有刘邦的胜利,就没有汉王朝的建立,就没有现在的汉族,就没有现在的汉文化……

 10 ) 还是有诚意的TVB的历史剧

无疑看到TVB版的楚汉骄雄意外的还挺好看,在古装剧里算是大场面了!

每一集开头都解释一句成语,而且成语或者谚语也是由相关的演员出镜,原来有那么多成语都是出自这个时期!

秋官的刘邦是一个有缺点的正常人,爱占小便宜喜欢美人但是却有独特的魅力让人追随,也有命运的眷顾让他成就大业。

江华的霸王真的霸气十足,勇猛无比但是也十分自负,他和虞姬的爱情着墨颇多,最后悲剧收场让人唏嘘可盈的吕雉塑造的十分精彩,从刚开始向霸王推荐自己,到后来独具慧眼看中刘邦都十分果敢,刘邦虽然伤了她的心,但是实际上吕雉最后也只是为了自己!

如果补剧可以看看,尤其还可以看到祥仔,演技是真好,韩信真的又怜又恨!

《楚汉骄雄》短评

很难忘这部TVB版的楚汉,比十年后大陆拍的楚汉有意思得多。郑少秋的刘邦戴着皇冠却像个痞子,陈道明的刘邦穿着布衣也掩饰不了王气。江华的项羽有勇无谋而深情,何润东的项羽无勇无谋也无情。

6分钟前
  • 万能的喜剧
  • 推荐

我爱项羽!!

8分钟前
  • MiyuikiRyoko
  • 推荐

好早以前看过的,演的很符号化。剧情比较想当然,比较符合大众的想象。

9分钟前
  • 25℃阳光
  • 还行

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编剧对刘邦有一个完整的自我解读,但是成片削弱后面收拾“功狗”的戏份,让白-黑转变的人设显得特别虚伪。

10分钟前
  • 寥落渐痴为蘅
  • 还行

不好看,也不是正确的历史片,配音挺好的。

12分钟前
  • 蓝天
  • 较差

难得的TVB历史剧,基本能正确诠释很多历史成语。可惜郑少秋饰演的刘邦感觉非常弱,没有主见,被吕后、韩信、张良带着走,江华饰演的项羽和虞姬也比较一般,没有引人入胜的亮点,战争场面受限于成本也不宏大。

17分钟前
  • 逝风
  • 还行

算是TVB为数不多值得看到尾的历史剧吧/ 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

21分钟前
  • A Cup。
  • 还行

这个确实好看,初中看的,电视台放的,只觉得项羽太耿直,刘邦被夫人逼着,当了小人。

24分钟前
  • 君奉天丶
  • 力荐

全部让韩信背锅洗白刘邦,这不对吧(ps:郑少秋的小腿好恶心)

25分钟前
  • 吉姆先森
  • 还行

这里的项羽是咆哮帝啊,亚父的话一句不听。刘邦啥也不会呀,毫无斗志。吕雉的角色很好,黎耀祥的韩信也演得非常好,可是多年后才大火,可惜了

29分钟前
  • 精分时代
  • 还行

大局不行,历史问题也不够严谨,但几处细节做的很不错,尤其是蒋志光的张良

31分钟前
  • Pyrojewel
  • 推荐

没看下去

36分钟前
  • 䟇鑄㩭
  • 较差

当年看的时候最喜欢的角色是吕后!现在回想剧情,觉得这部是帮刘邦洗白吗?(捂脸)坏事都是老婆做的,自己只是听老婆的……

38分钟前
  • MUYAN
  • 还行

剧情真的是什么玩意儿(刘邦项羽可真是一对好CP啊!(¬_¬)),然而MAGGIE真心太棒了啊!又A又飒绝对大女主风范!至于猥琐的刘邦么,也就只有秋官能hold住了。(什么时候去重温楚留香呢hhhhh)

40分钟前
  • 琉璃璃
  • 推荐

这部剧胜在紧凑的剧情和一帮牛人的演技,特别是张可颐,真的太绝了,又美又飒又毒,好想一口把她吞下去,不愧是TVB最绝的女花旦。郑少秋、江华、黎耀祥、蒋志光等人也是演技惊艳。这部剧开头的典故和成语介绍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追剧还可以学知识。说几点不足吧:(1)刘邦形象过于猥琐,不是好色就是窝囊费。(2)剧情有强行给刘邦洗白的嫌疑,锅活生生让吕雉和韩信背了。(3)项羽写的太蠢了,鸿沟过后还在相信他刘大哥,还一起去酒馆把酒言欢,太不合理。总的来说,整部剧还算上乘,演员和不拖拉的剧情为此剧加分不少。如果把一头(吕雉与项羽的项羽)一尾(强行给刘邦出尔反尔缔造借口以及项羽的愚蠢)删掉或者修改,分应该能上8.8左右。

43分钟前
  • 嘉禾望岗
  • 力荐

昨晚吃饭时找剧来打发时间,无意之间点开的这部老剧。惊奇的发现导演居然是李添胜!初中的时候,在电视上陆陆续续的看了一些,但是却从来没有看完过。第一次发现,原来每一集开始都有一段1分钟的小典故时间:揭竿而起、市井之徒、沐猴而冠、锦衣夜行、出尔反尔、四面楚歌——用心又有趣,这就是我为什么很喜欢TVB的乱世古装故事的原因。而我每次看书看剧的时候看见项羽就会想起一个前同事,一个英俊桀骜的姓氏为项的男生,他很喜欢他的红色跑车 在前保险杠上挂了一枚装饰签,上面用小篆写着「乌骓」,他离职之后和一位很好看的女孩结了婚、还养了一只叫队长的金毛犬,从朋友圈偶尔能看见他们婚后的甜蜜生活——我一直都觉得,霸王和虞姬如果没有陷入垓下困局,或许就应该是这样的吧。

44分钟前
  • 曼靑
  • 推荐

最初看到演员表很难想象秋官演刘邦、江华演项羽,但两人出色演技太加分了,张可颐的吕后特别有魅力,而吴美珩演倾国美人还是差了点,祥叔的韩信和光叔的张良是我最喜欢的一版。

45分钟前
  • 葉Saki✨
  • 推荐

当年就是年少无知不知道欣赏TVB小成本制作的历史正剧如此有水平。铠甲武器形制不对(秦末主流武器不可能存在马背上决斗)。其他道化服可以说还比较严谨,历史文本做足功课,选角表演,对白功力不能说一流,至少也相当有水平。即使轻松搞笑的部分也为剧情服务和铺垫,比现在内地古偶剧剧本不知道高多少级。

48分钟前
  • 有门手艺叫沙雕
  • 力荐

觉得郑少秋演的确实不错。看过《项羽与刘邦》后。看的时候好讨厌刘邦啊。

53分钟前
  • 花漫九州
  • 还行

上学的时候中午去我奶家边吃方便面边看的。张可颐的吕雉非常到位。

54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