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普通却特别的《女招待》,终于脱离了“女招待灰姑娘”的故事套路。
没有白马王子的解救,没有浪漫的爱情故事。
女招待依然是那个每天端盘子做比萨的女招待,却通过一系列的突发事件,成熟勇敢起来,最重要的是,她靠的是自己不是男人。
——有志女青年本片导演安德林你·夏莉的意外死亡,给《女招待》蒙上了一层浓浓的悲伤。
这是一个在电影界不是很出名的女人,出演过几部小成本的电影,执导过三部电影,《女招待》是她的第三部作品也是最后的一部。
《女招待》也因为她的死而得到了太多本来不应该有的关注,当然,我想夏莉希望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电影本身,而不是她的离奇死亡。
庆幸的是,《女招待》非常的普通却非常的特别,有别于时下流行的喜剧套路,没有华丽的外壳包装而是非常的俭朴真实,一部让人们笑着哭的轻喜剧,它一种独特的方式得到了观众的认同。
《女招待》在今年举行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得到了肯定,对于夏莉来说是一种告慰,更多的是观众和评审对影片本身的认同和赞赏。
圣丹斯电影节为那些不出名的小成本制作的电影提供了一个能够在大院线上映的机会,《阳光小美女》就是圣丹斯电影节发现的佳作。
《女招待》因其特别的喜剧氛围和温情充满希望的故事,打动了圣丹斯也打动了观众的心,给了今年喜剧丛生的好莱坞一个意外的惊喜。
在一个表现人物困境的影片中,从来不缺乏小人物的身影。
只是通常情况下,观众已经习惯那个小人物是一个男人。
而在《女招待》中,那个小人物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一个喜欢做比萨的餐厅女招待,被困在一场无奈的婚姻中,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重要的抉择,她依靠的只有自己。
珍娜这个人物代表了一种女性群体,她们渴望独立的生活,却又不得不在有性无爱的婚姻夹缝中忍耐生活。
女人的软弱与唯唯诺诺在珍娜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女人的勇敢与坚强以及面对困境的人格爆发也在珍娜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夏莉在其怀孕期间创作的珍娜,体现了女人在情感上的矛盾性,当然那个被现实生活压迫的女人,最终会走上反抗的道路,也最终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小人物的幸福结局,依然是本片没有办法绕过的一个故事套路。
只是本片中的“幸福结局”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幸福结局,不是类型喜剧中那种爱情和事业的双丰收式的结局,《女招待》的结局是一个普通软弱的女人,终于勇敢地走出了婚姻的困境,过上了自己渴望的那种生活。
对于夏莉来说,对于珍娜来说,这个结局已然非常的幸福。
之所以说《女招待》是一部罕见的优秀喜剧,在于影片无论是画面还是人物故事完全真实质朴的风格。
在大部分讲究排场和华丽包装的喜剧中,非常的独树一帜。
就故事本身来说,《女招待》的故事非常简单,情节节奏进行的非常慵懒缓慢。
放眼望去,2007年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好莱坞的喜剧年,各种喜剧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优秀的如《一夜大肚》和《太坏了》,当然还有一些平庸俗套却也不失娱乐性的作品,如《美味情缘》和《我盛大的同志婚礼》。
美式喜剧自从上世纪的《美国派》之后,在今年可以说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回归。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招待》没有丰富的笑料,也没有浪漫的爱情,没有出名的演员,所以就显得很特别,就像来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轻喜剧,故事简单而温情。
女人怀孕时的心理和各种状况,是《女招待》着力描写的重点。
走的不是严肃悲伤的调调,而是用一种轻松幽默调侃的手法去表现。
大部分已婚女人都会因为怀孕而开心渴望得到旁人的祝福。
可偏偏珍娜不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可怕丈夫和一段名存实亡的婚姻,让珍娜对突然到来的生命措手不及,本来打算攒钱逃亡的计划也因为意外怀孕而全部泡汤。
所以,这个女人对怀孕的态度,从一开始就非常的反感和厌恶。
抱着生下来再说的思想,珍娜反而没有大部分女人怀孕期的恐惧心理。
面对可怕的丈夫对待麻木的婚姻生活,珍娜依旧唯唯诺诺。
而与妇产科医生的偷情则成为珍娜孕期唯一开心和期盼的事情,虽然是建立在违背道德的基础上的。
珍娜的这段红杏出墙被夏莉处理地非常戏剧化,戏剧化的开始戏剧化的经过,结局却非常的理智。
即使两人是如何地爱的炽烈,妇产科医生也绝对不是那个可以去拯救珍娜的白马王子,就这一设置上,影片走出了大部分爱情故事的套路。
可以说,珍娜的勇气和最后的抉择,完全是刚出生的女儿赋予的。
从一开始对孩子的厌恶和不接受逐渐转变为深深地爱。
母爱的本能在爱子诞生的那一刻被完全的激发出来,所以,珍娜终于不再唯唯诺诺的地呆在那段可怕的婚姻中,她勇敢地提出了离婚,那一刻,她不仅为了自己更多是为了女儿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生活。
为本片添彩的各种比萨,出现的恰到好处,并不是影片吸引观众眼光的噱头。
这些形形色色的比萨,拥有着奇怪特别的名字,均来自于珍娜每天的心情和发生的事情。
比萨在影片中表达出了夏莉对生活的独特认识,象征了生活的简单甜美。
相比《美味情缘》来说,《女招待》就要自然很多,食物并不是一部影片的重点,故事与人物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让比萨成珍娜物情感的一种直观特别的表现,对于一部涉及到美食电影来说,这一点是《女招待》非常高明和特别的地方。
《女招待》中的配角个个都个性鲜明,很多的笑料都是发生在餐厅里。
从这些店员的设置和关系上来看,有些类似于《疯狂店员》。
这些每天共事的人,都在又吵又闹中学会关爱身边的人,这些人物关系处理的很温情。
文/有志女青年 转载请注明
痛苦伴随着女人一生的成长,那是上天对我们最大的恩赐。
————题记在吉娜连说几个“My God”后,对着厌恶已久的丈夫毫不犹豫地痛快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不爱你 厄尔我不爱你好多年了我要离婚我要你滚出我的生活你再不许碰我 永远不许我和你完了……”再不看他多一眼,沉浸在作为母亲的世界里。
而这短短的几句话,竟是吉娜忍耐了很久很久,犹豫、计划逃走、寄托医生一系列事件没有说出口的话。
这几日回味这个片段觉得充满力量与勇气,就向在对以往糟糕生活的彻底断绝,没有循序渐进,不需要计划,不用慢慢来,在身体的十级痛苦之后,就如破茧蝴蝶般径直飞翔。
人生蜕变,干净而利落。
真想说:“太帅气了。
”女人一生伴随痛苦,心理与身体上的,别以为是上帝对夏娃偷吃禁果的惩罚,而是我们最好的历练与成长途径。
原来痛,就是一种无穷的力量。
关于情节,之前有点冗长,凸显出后面的干净利落,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编剧刻意为之,看似是最大的败笔,但是当我想象如果把这个电影都拍的跌宕精彩不断,好像反倒无法突显电影的主题了。
老爷爷乔是很大的惊喜,通过他说出了很多真理。
影片中吉娜从得知怀孕后就没有丝毫惊喜,而是觉得“永远无法摆脱自己的丈夫了”,不断再通过自己给孩子的信记录着一个女人的成长。
我们起先总是闹着不要长大,不要承受痛苦,但当我们真正经历之后,可能通过痛苦的力量迸发出勇敢之后,更少了依赖,多了独立。
我在想,难道真的要经历生孩子这样的十级痛苦去彻底改变吗,我们能否从下定决心那刻开始变得更好更好。
够帅气的女人尽管说一句:“痛苦,放马过来吧。
”[另,很喜欢吉娜的眉毛。
]
感觉一言难尽。
开头认为Jenna太软弱,憔悴版的Felicity有时候保持了用力的表演习惯;中段,一些Jenna跟Earl关系的细节逐渐揭开时,我又以为要变普通人的哲理剧了;然,早该料到孩子对母亲大玩魔法。
啊,只能看着女人离去,只能看着她们突然软弱突然发力感到无所适从。
里面的男人到最后都像是孩子。
我一直以为她会选择富有魅力的Potterman先生,却又止于情人与妻子间天然的女人情谊,她突然变得如此现实,真教人惊骇;而电影也没有一直把Earl往卡通化的暴力丈夫描写,当Earl在Jenna的怀里哭着倾诉害怕时,我甚至以为她也会认为一个没长大的丈夫是可以忍受的了,无非时时刻刻呗。
唉,孩子,魔力的小婴儿,没有孩子会怎么样呢?
但见她,一瞬间化为英雄母亲,心甘情愿让雌性激素占满脑海,厚厚,想想House该怎么说?
一枚硕大的人形子宫。
Gentleman们,保持尊敬吧,女人们的神秘小联盟,吾等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P.S.:在忍耐和抗争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量变到质变过程。
又或者,是那位“真正的朋友”的化学作用?
失敬啊。
我不由得想到,pie真是一个谜,或许这里面是一个我永远无法了解其真实性的世界呢。
当珍娜抱着出生的女婴,她的眼里绽放着光芒,周围的所有都是模糊。
此刻,生命是超乎一切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希望。
之前面对丈夫的孤独的无望,对医生意想不到的感情充满的难以抑制的渴望,原来都可以瞬间的被覆盖。
浓郁的巧克力、鲜艳多汁的浆果、醇美的奶酪、那么令人陶醉的美味,却带出珍娜那么空虚的眼神,她很迷人,真的迷人,可一眼就可以望穿她神情里的无奈,生活里的任何细节都是她烹制披萨的灵感,我想这或许是她唯一的寄托。
她对每个人都很好,对罗嗦至极的客人老乔她有着别于他人的耐心,尽管她也感到疲惫。
强烈的汽车喇叭声是她下班回家,丈夫来接她的讯号。
这个俗称“吃软饭”的男人,蛮横的索求着她所有的爱,甚至害怕与孩子分享。
她想去参加批萨制作大赛,她想给无望的生活一点希望,但是她怀孕了,她觉得孩子来的不是时候,现在的她没办法给孩子理想的生活。
这时候珍娜遇见了她的医生,一个英俊的、温柔的男人,虽然有点冒失但却还是有礼貌。
不觉得中她对他有了好感,一次又一次的见面,他们都彼此吸引,产生了逾越道德界限的激情,此刻的生活里似乎多了那么一点微笑的理由。
珍娜为了比赛存的钱被丈夫发现了,后果可想而知,面对丈夫如暴风雨般的呵斥,她不得不说那是为了给孩子买婴儿床而存的钱。
婴儿床买了,珍娜的理想也破灭了,她对孩子又多了一份复杂的情素,她想以后每当看到这张床,心情肯定难以平复。
在她待产的时候,住在同一家医院准备动手术的老乔来看她,这个老人给了她一份信并嘱咐她生完再看。
她抱着刚出生的女儿,对这个她厌恶透顶的丈夫说,让他滚出自己的生活,此时的珍娜有着这么坚定、这么自信的眼神,简直像是重生。
乔在信封里给她留了一张支票,她在批萨大赛中得了第一,买下了以前工作的批萨店。
由此珍娜的生活变成了彩色的,女儿其实就是希望的原点,改变有时就只是一瞬间.....
《女侍应》:阴霾散尽的那天黄昏 ■文/火神纪 I'm saying, my whole life I spent lost. If a sign said "go this way." I'd go the other way. Time after time after time. I turned the wrong corner, made the wrong choice, went the wrong way, like a chicken without a head. This life will kill you. I'm saying, make the right choice; Start fresh. It's never too late, Start fresh. I know you are. I was just dreaming a little for you. Because, all my dreams is gone. ——安迪•格里菲斯(Andy Griffith);《Waitress》。
也许,安德林妮·夏莉(Adrienne Shelly)的意外死去让这部影片得到了太多本不应该存在的关注。
然而我们依旧无法否认,这是一部优秀的另类喜剧。
因为不论我们现有的这个人生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不论我们过得怎么样,都不会影响我们对这部电影的观感;我们总会有种感同身受的知遇之快。
不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总会有阴霾;阴霾也总将散尽。
某天的黄昏,当我们不再为任何事担忧欢快地走向夕阳;我们就会明白,这部电影所要告诉我们的那些浅显的道理,也许很多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去追逐之后才会发现,我们所追逐的那一切也许根本并不是我们最想要的那些。
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城镇上的一个小馅饼店里围绕着三个女侍应而展开。
用许多小场景里的小事情拼凑出了所有的章节,夏莉是一个以小显大的高手。
没有轰轰烈烈的激情,没有什么高贵的情操;我们所看到这部电影里的这些事情,也许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不停地上演谢幕,小人物的小小情感有时候也可以如此让我们感叹。
我不知道这是在还原生活或者真的就如书上所说的,创作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
所谓的真谛永远埋藏在生活最不经意的角落里,只是在于我们是否擅长发掘。
每个人也许都是天才,是否将被世俗定义成天才决定于,我们是否运用了并且发挥了自己最具天赋的那种才能。
凯丽·拉塞尔(Keri Russell)所饰演的珍妮仅仅只是一个小侍应,可是她也许也正如安迪·格里菲斯(Andy Griffith)所饰演的老乔说的一样,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小侍应。
这部电影里的珍妮仅有的一个天赋是创造并且做出她所挚爱的馅饼,不论在公车站等车、某个让她有所感触的场景、甚至在和丈夫做爱的时候,她总在不停地创造一些稀奇古怪的馅饼配方。
她所闪现出来的光茫并不是她所有古灵精怪的幻想,而是作为一个被生活压抑着的小人物那个从不曾被她遗忘了的梦想。
爱情、生活、梦想;所有我们都拥有或者渴望过遭遇过的一切情感都被包容在了这个人物身上。
电影从珍妮发现怀孕的时候开始讲起,也许正如夏莉所说,因为自己怀孕而写了这部电影的剧本,所以电影里珍妮写给她还不曾出世的女儿露露的所有信件也许就成了解读这部电影的秘匙。
并不是所有的女人天生就渴望当母亲,也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已经准备好了充当母亲的角色。
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将带给她们多大的改变;也许,只有当她们从医生或者护士手上接过那个幼小而稚弱的小生命时她们才会明白自己怀胎十月的意义所在。
压抑的生活足以把所有的希望和快乐全部都给扼杀了。
一个占有欲望和控制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丈夫以及一个时刻想着逃离的妻子;一个照顾残疾丈夫的女人以及一段看似疯狂的外遇;以及一个沉浸在爱情和诗歌里的幸福女人。
三个女人相遇在某个不知名的小馅饼店里,对爱的渴望对梦想的渴望赋予所有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一种不平常的意义。
压抑始终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格调,从电影的开始,从梦想的扼掐,从所有平直无味的对话,从所有写给腹中女儿的信件,电影始终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这种压抑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所有不愿意屈服的心底最强烈的渴望,也来源于一个女人对于生产的恐惧和无力摆脱生活重压的无奈。
渴望;以及扼掐。
无奈也许是所有压抑里最让人窒息的阴霾。
当珍妮接过自己并不如何心爱的女儿,一个女人被压抑后的母爱终于无可避免地爆发了。
所有想做的又不敢去做的,所有想说的又从来不敢说的一切都坦诚了。
电影用了一个模糊的镜头把珍妮身边所有的人都给忽略了,一种祥和又温暖的光亮笼罩在珍妮和女儿露露身上。
我喜欢这个镜头,我也喜欢这个结局。
我曾无数次担心电影的最后将如何去结束这个压抑了一个多钟头的铺垫,因为我一直把这部电影当成是一部女性电影。
结果我错了,这其实是一部关于亲子题材的女性电影。
一个新生命的降生把我所担忧的那一切都给终结了。
黄昏,哼唱着儿时母亲曾经唱过的歌谣,做着自己梦想着的那些馅饼,摆脱了曾经阴云密布的生活而走向新生。
这是一段关于蜕变以及梦想的描写。
也许正如乔所说的,由许多错误选择而堆积起繁冗的生活将彻底地毁掉一个人的生命。
人生总会有阴霾;阴霾总将散尽。
错误的选择将毁掉人生,而正确的选择也许就将造就人生了。
阴霾散尽的那天黄昏,一切都显得很轻快了。
所有的压抑也许只是为了最后这一扫而尽的轻缓。
这部电影对于人物的塑造无疑是非常饱满的。
放荡不羁的Becky,渴望爱情的Dawn,以及渴望逃离的Jenna;三个女人背后都有着一段让人倍感压抑的故事。
刻薄得让人非常讨厌的Old Joe却在电影的最后慷慨解囊,控制欲超强的Earl,以及追逐幸福带给珍妮很多安慰和快乐的Jim。
也许这些人物都没有多大的机会当一回主角,可是在夏莉的这部电影里,所有的这些人都有着自己的一个也许并不那么轰动的小故事。
阴霾散尽的那天黄昏,珍妮带着她的小女儿漫步在温暖的阳光里走回家去。
我不知道,夏莉是不是也带着这样的渴望走向了幸福。
这部成为夏莉的遗作的电影,把夏莉永远地定格在了幸福和快乐的阳光里。
如果说,一个人走到了最后总会给人们留下一个最后的印象,我希望这会成为现实。
永远幸福的夏莉带着她的孩子漫步在阳光里,因为逝去,所有的这一切就被永远定格了。
替别人造一个小小的梦想,因为自己的梦想已经远去并且一去不复返了。
没有人知道自己的人生将变成什么样,我们所能知道的是,我们在我们还能够选择的时候尽可能地做正确的选择。
而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正确的选择呢,电影并没有告诉我们;我想,我们最渴望的那个方向,也许就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吧。
因为就算走到了最后,我们并没有得到我们所渴望的那一切,可是至少我们不用后悔我们当初没有选择我们所要选择的那一切。
珍妮在最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夏莉呢。
我不知道。
可是我所知道的是,她把这部电影留给我们,她所她的希望和快乐也留给了我们。
所有的那些喃喃自语地信件除了露露,其实我们都知道她的幸福;因为她曾经有一位母亲,一位爱着她并且因为她而变得勇敢的母亲。
夏莉的女儿在长大后看着这部电影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会不会热泪盈眶;没有人知道。
一位怀孕并且惶恐不安的母亲,以及一位最后因为女儿而迎来了自己新生的母亲。
所有这些光亮让我们不再为任何事而担忧了。
电影的最后总该会有一个结局,而如果可以,我希望这部电影不会结束,那样,夏莉也许就将永远地活在她的电影里了。
也许,夏莉的意外死去让这部影片得到了太多本不应该存在的关注。
这是一个冷酷者给这部电影所不应该有的责难;换一个角度看,这部电影应该有被关注的。
因为夏莉的死去,这部电影多少弥散了一层黯淡的悲伤。
可是这与电影本身无关。
所有轻缓的镜头以及慢慢悠悠的讲述,所有压抑着渴望爆炸的镜头张力,所有那些喃喃自语的黯然,所有最后祥和的安静……这其实是一部优秀而出色的影片。
2007-11-26;丁亥年辛亥月甲子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Waitress》 ■译名:《女侍应》 ■编导:安德林妮·夏莉(Adrienne Shelly) ■主演:凯丽·拉塞尔(Keri Russell)、内森·菲利安(Nathan Fillion)、切瑞·海恩斯(Cheryl Hines)、安德林妮·夏莉(Adrienne Shelly) ■类型:爱情/喜剧 ■片长:107分钟 ■国家:美国 ■语言:英语 ■发行:福克斯探照灯公司 ■上映:2007年1月21日(美国)
许多糟糕的事情在被电影写意,譬如失恋的人总是工作狂、悲惨的人可以有理由寻求身心安慰,太多电影的结局颇为定性,不悲就喜。
大众对电影里面的那些事情会关注,会让为此哭泣欢笑,更会习惯性接受那种超越现实的理想结局。
有时候,观众将梦当作现实,也可能将现实当做梦。
几乎所有电影都这样,用幻觉安慰大家,而大家通过幻觉安排自己的精神宣泄。
《女招待》就不这样。
这部温情之作其实是残酷犀利的,尽管有喜剧元素来包装,但讲述的确实是现实生活的悲与喜。
这种悲喜在女服务员珍娜的生活里丝毫没有超越现实变成戏剧。
导演自身就是女性,她细腻风格陈述的感情生活早已不折不扣重现了现代社会情感的尴尬和现实的残酷。
这样的作品显然是有感而发,不在于问讯真理,不在于粉饰太平,不在于揭露批判,更像是一次冷静的思维过程,力求在生活际遇中探索出路。
上天总在安排一些真理在命运中被证明。
获得真理的代价可谓昂贵,摸爬滚打和威逼利诱共享,让人性本能突出重围的呼喊时而赢弱时而匮乏。
终究,人在糟糕际遇和暖烘烘的理想之间更容易被前者影响,身心皆损。
《女招待》的故事有些麻辣,口味比较重,估摸美国人看着也很纳闷,更何况依然传统的我们。
然而,真的剔除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就立即会发现一个人面对绝望生活时刻的真实反应。
作为一名女性,珍娜在情感失落中颠簸,一直在寻找必要的支点。
不幸的是,在即将要求离婚的时候怀孕了。
珍娜这个人即使是服务员,也可以创造出艺术的美味馅饼,很有才。
善良人总可以处理好惹人嫌的客人,与之同理,珍娜可以依照情绪制作各种感受的馅饼。
这样的人肯定简单纯朴,经常会被幼稚的自我欺负。
常常委曲求全,总带着一丝幻想,希望某些重要人物可以变好起来,希望事情不再继续糟糕。
这种活法支撑着自己,直到绝望。
那个自私、脆弱、贪婪、懒惰、暴躁的老公和那个友善、鲁钝、软弱、自欺、笨拙的医生是部分男人的代表。
前者妄自为人,后者匮乏血性。
珍娜辗转于两者之间,影片并没有去强调常见的俗套情感升华,而是让人惊诧的安排了大摇大摆理直气壮的婚外情遭遇。
这种处理相当有趣,生生的将珍娜绝望无助的心态以及善良人出墙后的尴尬特征予以表现。
有段时候,观众都会怀疑珍娜的真实品质抑或想起更为魔幻的《天使爱美丽》。
在怀胎十月的辛苦、离婚未果的痛苦、红杏出墙的刺激之间折腾的珍娜命运究竟如何?
她脑子里面的那些缤纷馅饼代表的情绪很清楚说明了一个无助无力深陷困境的女性在命运煎熬中如何度日,如何面对现实。
以常人所想,开始新生活,还是服从于现实,肚中的孩子命运如何?
伦理道德又如何?
这位年轻妈妈给孩子写的信她自己都承认是写给自己的。
那充满爆发力的红杏出墙总需要最终的道德交代。
当我们和角色都一直按照世俗道理看待这个故事时,一次辛苦的分娩在所难免。
女儿出生,珍娜长时间的懵懂有些让人担心。
可是,初为人母的女性看到孩子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果断决绝的向孔武有力的老公宣布离婚,随后轻描淡写的摆脱了信誓旦旦的新欢医生,后来当然是带着可爱的女儿一起做馅饼,和朋友们一同分享自己的饼店。
如果没有这个结局,这个故事当真是在混沌与伤害中延续。
对人生幸福的摸索必须有几个条件共同支撑,就是实践、抗争、坚持和勇气。
以勇气来说,珍娜的性情和生存条件最为匮乏。
当她的勇敢和信心完全爆发时,她已经获得了一条男人和女人都必然相信的真理——母性的伟大。
男人理性,在摸爬滚打中堆积经验。
女人感性,为人母是性情成熟的终极表现。
在现代社会冷漠桎梏中,一个心境纯净的弱小女人同样会为自我挣扎,行为怪异天花乱坠。
但怀胎十月的最终,母性的力量何等伟大,可以让一个在钢筋丛林中的破碎灵魂重聚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影片提炼的这个真理实在讴歌了女性的伟大,而故事中各色人等兼备各种反面代表性。
这个导演面对女性生存环境的真实情景有感而发的故事不仅暗讽了男人世界的品质,还鞭挞了现实婚恋的整体素质。
即使我们看到了一出略显荒诞的轻喜剧,却实质上客观认可了珍娜作为现代年轻女性的成长经历。
不可否认,母性的伟大是上苍安排的一种馈赠,也是一条颠簸不破的人性真理。
与其说这个故事与奇迹有关,不如说刚刚故去的女性导演安德林尼夏莉通过这个故事为人性平添了色彩,为个体提示了智慧。
美妙奇迹发生之前,需要在一条充满荆棘的人生路上披荆斩棘,即使已经无力,只要灵魂还在,就一定会平安的。
以此文献给已经离世的女性导演、演员,充满才华的安德林尼夏莉。
一个非常会制作派的女招待怀孕生产。
穿插着她尝试离开那个自私、自大、控制欲强、暴力倾向而且软弱的丈夫;与产科医生短暂但美好的婚外情;周遭朋友的生活……一切都在一种诙谐中进行。
典型美国独立制片电影的风格,非常棒的剧本,不急不徐的调度,演员恰如其分的表演,达到一个美妙的观影感受。
2007-11-28
很早以前,在学校里就看到这个电影了,但是开头演完美味的派,就掉进了一个让人很不舒服的氛围。
关掉了。
大概一年前,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电影。
在电视上看,总会多一些耐心。
观影过程中落泪N次,每次都有充分理由,但是我已经不能全部记得了。
看完之后想做的两件事:1,吃到真正的派,不是麦当劳里那种疑似春卷的东西;2,做妈妈。
按照惯例,看完电影,又是找电影原声,找到了这首《Baby Don't You Cry》。
确实是温馨美好的歌,片中女主角唱过两次。
一次是和爱的人一起在厨房里做派,一次是怀里抱着宝宝,还是在厨房做派。
细听歌词,听到那句“If i could freeze the time keep you in my kitchen with me forever”。
每个妈妈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吧。
想到很多事情。
电影里还有一场婚礼。
今天看的时候,在想等我自己结婚的时候,该由谁把我交给新郎,想了很久,没有答案。
套用一句老台词:We'll see。
Start fresh,在工作之前,没有想到这句话做起来会比说起来难这么多。
太多要考虑的,不止过去,更难选择的是将来。
都说年轻人不怕错,可是我还有几年可以错的呢。
不过old Joe说了,it's never late。
明年我会的,一定。
P.S. 写的乱,还有太多欲言又止。
事情发展往往不遂人意,写东西有时候也是一样。
那首baby dont you cry为电影加分不少,看完waitress感受就是一切都不晚,只要我们够坚强!
永远都可以start fresh!
刚看完了电影《女招待(Waitress)》。
里面有首歌,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是女主在唱。
Baby, don't you cry, gonna make a pieGonna make a pie with a heart in the middleBaby, don't be blue, gonna make for youGonna make a pie with a heart in the middleGonna make a pie from heaven aboveGonna be filled with strawberry loveBaby, don't you cry, gonna make a pieHold you forever in the middle of my heart这是首妈妈唱给孩子听的歌,真的很美,美到什么程度只有好好看了电影的人才能够了解到。
下电影之前看到VeryCD上引了一些关于这部片子的影评,其中About网站写道:编导安德林妮·夏莉的死让这部影片得到了太多本不应该存在的关注。
我的第一感觉是惋惜她的去世,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认为我再也不会听信任何这个网站的影评。
对于这样的一部电影,这就是你能够说的?
好,如果看这篇网志的人没有看过这部电影,那我从另一个比较直观的角度来说,《变形金刚》在IMDB的评分是7.7,这部电影的则是7.9,而这就是一个网站能够拿出来评论这部电影的话?
Craps.我们来说说电影本身。
(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我只能从我的感觉出发。
)我觉得这不是一部我能在情节上面给很高分的电影,因为如果简介只是简单概括情节的话,我完全不可能看它。
(我承认VeryCD上的简介蛮搞笑,我才会下它来看……)但是,没有精彩的情节,并不代表这部电影就有了什么致命伤。
相反的,从乏善可陈的情节里我们能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女主的完美内在,感受到她的生活对她的影响,她的努力、抗争,她的勇气,直到最后,她对她女儿的爱……其实还不止这些,台词超过10句的角色,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就好像跨进一扇门那样简单。
他们的生活,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的希望,他们对于生活的期许,他们对生活的要求,或者无要求,都很自然的展现在观众眼前,然后和缓的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不对,情节不是它的致命伤,从简单的情节里能够出来这样的效果,这反而是它的精彩之处。
说到导演的方法,我不知道任何的专业术语,因此我只有一句话要说,我喜欢她这样讲述故事的方式。
无论外表还是内心都美丽的,才华横溢的我们的编剧、导演、甚至主题曲的创作者之一Adrienne Shelly,祝你在另一个世界幸福,给你的孩子做出一个又一个充满爱心的派,我相信他/她能够感受到的。
最后,贴上片尾完整版主题曲的歌词。
(我自己听写的,错了别怪我……)BABY DON'T YOU CRYWtritten by Andrew Hollander and Adrienne ShellyPublished by Shelly/Wandering Rose Music (BMI)Performed by Quincy ColemanWhen the world is grey and bleakBaby don't you cryI will give you every bit of love that's in my heartI will bake it up into a simple little pieBaby, don't you cry, gonna make a pieGonna make a pie with a heart in the middleBaby, don't be blue, gonna make for youGonna make a pie with a heart in the middleGonna make a pie from heaven aboveGonna be filled with strawberry loveBaby, don't you cry, gonna make a pieHold you forever in the middle of my heartBaby here's the sun, baby here's the skyBaby I'm your light and I'm your shelterBaby you are mine, I could freeze the timeKeep you in my kitchen with me foreverGonna be a pie from the heaven aboveGonna be filled with strawberry loveBaby, don't you cry, gonna make a pieHold you forever in the middle of my heartooohGonna bake a pie from heaven aboveGonna be filled with butterscotch loveGonna bake a pie from heaven aboveGonna be filled with banana cream loveBaby, don't you cry, gonna make a pieHold you forever, hold you forever, hold you forever in the middle of my heart
你甚至不知道这是不是在讽刺,“这个案子是关于种族的吗?”
过于儿戏
爽剧
坏事做多了,总会遇到鬼
政治正确 但是电影不正确
会➕buff是黑衣人组织必备技能
跟几年前苹果那部《银行家》异曲同工,这种四平八稳的传记片确实更适合流媒。
政治正确得荒谬,关键是,这居然还是现实,而不仅只是一部烂电影
前期杰米·福克斯的各种行为总觉得这是一部喜剧片,后期的庭审又并非像律政片一样聚焦在官司本身,缺乏唇枪舌剑逆境翻盘的爽感。官司虽然打赢了,却像是前期没有充分的准备,仅靠马莫多·阿西饰演的年轻律师发现的两次“新线索”,再借由杰米·福克斯的嘴说出来就翻盘了。而一个商业合同案的焦点最后却演变成了靠种族歧视和剥削压榨来博取法官和陪审团支持的骚操作。影片整体很轻松,既没有过度的喜剧元素也没有太过于严肃,还带点小温馨,但作为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种族浓度太高,压过了故事和案件本身。彩蛋好像是Willie Gary真人现身客串。
用魔法打败“以魔法打败魔法”的魔法。所谓埋葬就真的是埋葬,殡葬业小微企业对寡头的埋葬。我对该片的评价可以全凭理性,做到精确。题材涉及两个关键词:殡葬业、收购合同诉讼。前者,该片堪称殡葬题材扛把子,但后者,整个诉讼过程十分松垮,双方各种虚张声势,没打出几张正经牌,揪着种族歧视、人品、信用、商业道德、贫富差距等外围因素死缠烂打,甚至没能紧密围绕一份单方面签字未能生效的合同去证明“预期违约”的动机,如此只能得6分,但两位戏骨的表演可以追加0.5分,总计得分6.5。
彩蛋有点意思
难能可贵的是取材于真实事件,演员表演也很不错,但剧情编排上还是有些差强人意。
虽然电影开始并不会让人觉得很惊艳,但是越到后面越停不下来了,直到最后还是没有忍住眼泪。
讲述了一位以令人印象深刻的业绩记录和与众不同的做事方式闻名的个性魅力十足的人身伤害律师,决定帮助一位殡仪馆老板拯救他的家族企业,免受一个掠夺性的企业巨头的侵害。通过发掘意想不到的复杂种族、权力和压迫的网络,影片迫使每个人反思内心深处的偏见
有点无聊,就是一个殡仪馆收购的官司案,其中还有些黑白之类的议题,看多了就腻了总是那一套。但是律师把官司当做是一种指挥还是蛮有人格魅力的,其他都让人留不下印象
“feel good”
真实事件改编 但就这样的拖延战术都能赔这么多感觉有点虚幻 主角的黑人律师其实感觉并没有很大作用 感觉还不如新人律师 相比商业来说更多还是种族主题 两方看谁更zz正确buff叠得多 大概也可以从中看出陪审制度的一些特点吧 有时确实非常依靠表演 总之拍的比较平淡 后面节奏有点拖 但还算能看吧
一看与诉讼有关的电影就想去学法律…
太老的套路,过时的演技。
庭审剧里不如坠落的审判、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法官大人…… 煽动感情倒是有一套,套路一套又一套,除了刚开始黑人律师的辩论一镜到底外毫无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