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伯比不会得到任何的赞颂...杂货店里不会贩卖他遗体的照片...没有人会在大雨天的街上为他送行...没有任何关于他的传记...没有出生婴儿用他的名字...也没有人会花25美分参观他长大的居所..."似乎在默默的展现着最后这一句话,整部电影仿佛是Bob的传记。
他的成长,他的心里斗争,他的言语通过演员卡西·阿弗莱克(Casey Affleck)精彩的本色演出展现的淋漓尽致。
纵使忠诚与背叛是电影的主旋律...
(芷宁写于2008年1月31日)该片似乎和“长”、“慢”、“缓”等字眼有缘:英文片名十分长,《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片长也不短,看完需用时160分钟,而且镜头调动缓慢,结构还有点散漫,节奏更是舒缓悠长,在画外音的引述下徐徐道来。
然而,整个观影过程却不使人感觉漫长不耐烦,因它有股子引人沉浸其中的冷寂气质,这种如高士般的特质在如今的影坛是稀罕的,何况它散而不乱的塑造人物的手法也诱使观众对片中的角色想得更多。
影片主人公是曾经的美国西部大盗杰西·詹姆斯,这位被神化了的人物曾引发彼时的明星效应,想当年,他的国际知名度堪比马克·吐温,在他被手下人罗伯特·福特于背后枪杀后,尸身躺在冰床上的照片,竟如狮身人面像般热销大卖。
如果不了解史上杰西·詹姆斯的真正生平,也丝毫不妨碍对本片的赏析。
影片始于1881年9月,杰西·詹姆斯(布拉德·皮特饰演)一干人的最后一次抢劫,此后杰西的亲哥弗兰克金盆洗手了,“詹姆斯帮”逐渐解散,34岁的杰西也过起了隐居的退休生活。
19岁的罗伯特·福特(凯希·阿弗莱克饰演)是福特家的老小,一直不被重视且总被奚落着长大,他自小崇拜杰西·詹姆斯,是他的狂热“粉丝”,罗伯特渴望能像哥哥查理那样得到杰西的信任,能够和偶像并肩作战,成为他的左右手,并幻想着有一天成为惊天动地的“大人物”。
最终,这个野心家在杰西的背后开了枪,终于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粉丝做到这程度,令人想起了列侬和枪杀他的歌迷)。
几年后,罗伯特也被枪杀,陌生的来者声称是来为杰西·詹姆斯报仇的。
不可否认,这部影片里有大盗、有抢劫、有背叛、有枪杀、有西部旷野和19世纪末美国的历史背景,倘若因此就以为该片是一部纯粹的西部片,那就大错特错了。
同时,该片也非一部单纯的人物传记片,它并没有人物传记片常用的背景切入和镜头闪回,比之其他浮华抓眼球的东西,主创们似乎更愿意踏踏实实地解析人物的性格、表现其特殊的心理历程。
从而,该片更像是一部依托于西部辽阔苍凉的自然景致,着力刻画人物内心和描摹气质的影片。
而该片的摄影风格也令人心目如洗,凄冷清寂的色调容易让人想起光影的肃静经典时代,影片行进间漾出的淡淡怀旧感,令其不时闪现出一种诗化的韵味,而这种沉静感伤且悠远的意境,对人物性格的深层挖掘以及对角色心理的散点剖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效用。
那空旷肃穆如水墨画般的原野,那秋后的麦田、积雪的山林,无一不具丰富的意味,不论迷离奇特的画面组合,还是大量而舒缓的全景镜头,不论虑色的处理效果,还是整体场景的气氛推进,都令观众对早晚要发生的枪杀充满了想象和期待。
该片还使用了一些中部清晰周围模糊的视觉效果,一下子就令观众的视线投注在画面中间的人物身上,这种颇具匠心的镜头风格,既呈现出一种如怅然昨日般的感觉,又有一种主次分明的效果。
纵观全片,正是这种或全景整体或支离碎片的影像,很好的反应出了人物,特别是杰西·詹姆斯那不可捉摸的性格特征,也彰显了他似毒狼孤鹤又狐疑猜忌的诡异气质。
而片中每个人对他的看法,既沾边又不沾边,毕竟这么一位于20岁就出了名的大盗,还健在时就被诸多作者记者大书特书的“西部侠盗”,这个常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传奇人物,无论怎么解读,也都是部分的。
由此想起,杰西·詹姆斯将后背留给罗伯特·福特的那个场景——听到院子里女儿的歌谣后,杰西·詹姆斯有了片刻的恍惚,面容中有了些许的倦意,眼中似已有了泪,他将枪带卸下、放好,说要去擦挂画上的灰尘,而这个工作,他完全可以交给手下福特兄弟去做,此时的他不仅亲自去做,还将这个破绽摆出——经之前的情节,观众已知道,杰西十分敏锐,对身后突然闪出的人有如目睹,何况在挂画的玻璃上,他已看到了举枪的身影。
他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试探福特兄弟的忠臣度?
那似乎太冒险了,或许他这么做是以为福特兄弟不会在他家、在他子女面前开枪杀他?
那似乎又有点太过自信了,故而,他的这个举动和之后被罗伯特一枪毙命的结果,都令人费思量。
或许,作为一个于民间被过分书写追捧、名不符实的“明星英雄”,于官方被重金悬赏通缉的要犯,他真的厌烦了这种生活,厌倦了被崇拜,也厌倦了不断搬家以躲避警探,而之前他的一些行为举止,或歇斯底里的颠狂大笑,或漫长呆滞的冷漠恍惚,或完全陷入属于自己的境界,都让人感到他那种孤独寂寞且难以触摸的心境,或许他也完全不了解自己,或许一场非自杀的死亡正是他在内心深处所希望的。
可以说,为布拉德·皮特带来威尼斯影帝的杰西·詹姆斯是个诡异多变的角色,此次皮特的演技也值得影帝的称谓,他将这个角色拿捏的很有味道,特别是一代大盗的异常性格。
在片中,杰西·詹姆斯是个个性复杂的人,是一个行事果断的首领,具有掌控全局的气魄,更是一个冷酷凶残的劫匪,在抢劫之外还背负着诸多谋杀罪,他平日里虽少言寡语,但敏感多疑,又善于洞悉人心,总给人压迫强势的威慑感。
皮特饰演的杰西,时而阴郁冷酷,时而内敛沉默,时而多疑多虑,时而感伤自语,时而狂躁烦乱,时而神出鬼没,在观看的同时,令观者忍不住不断咂摸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导演安德鲁·多米尼克力图再现暗杀背后的微妙动机,以一种“以形驭心”的方式,让人们去了解杰西和他的崇拜者罗伯特之间的情感纠葛、心境起伏与矛盾升级的话,那么,凯希·阿弗莱克则几乎是以亮眼的方式,出色诠释了罗伯特这个于亲密接触偶像后,因憋屈、自卑、羞愤、失望、害怕甚至是嫉妒等诱因,最终杀死偶像的年轻人。
这个青年是个矛盾综合体,即怯懦优柔又果断勇猛、即唯唯诺诺又野心勃勃,他不甘心活在别人的影响之下,努着劲儿想出人头地,可他总摆脱不了被奚落和嘲弄的宿命,于是在种种复杂的情感和心态下,他举起了枪,以人所不齿的背后袭击方式,且枪法精准地解决了他彼时内心矛盾和痛苦的根源,然而之后的他并没得到解脱,拿着赏金的他依旧矛盾痛苦,而且还多了一份空前的失落和后悔,直到他也被一枪毙命。
过去的一年似乎是凯希·阿弗莱克在银幕上确定自己“成色”的重要一年,这位著名影星本·阿弗莱克的亲弟弟,因没他哥高、没他哥壮、没他哥帅(虽有几分相似)、更没他哥绯闻多,一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2007年,继在《刺杀神枪侠》中精彩的表演后,他又在他哥执导的新片《失踪人口》中担纲主演,本·阿弗莱克“举贤不避亲”,凯希也不负老哥的信任,在《失踪人口》中大秀演技,将那位私家侦探的心态拿捏的很有分寸,看来凯希的星途不可限量。
另外,在《刺杀神枪侠》中,凯希·阿弗莱克还展示出了所饰角色终极粉丝的另一面,徘徊在对偶像的挚爱与痴狂的边缘,那种近乎哀怨的“悲壮”眼神,张力十足,像一个渴望被所爱的人关注却总不能如愿的“怨妇”。
看来,小阿弗莱克的戏路很宽,以后,诸如同性恋之类的角色似乎也能胜任。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6775465_d.html)
这片子看起来是渐入佳境的 很长 但慢慢地会看进去 不必急迫 让片子带着人沉入便是故事的题材极富传奇色彩 但导演的表现方式却另辟蹊径 当电影甫一开头 忧伤绵长的音乐覆盖画面 那些荒芜麦田上的光影开始扩张蔓延 时间是1881年9月5日 这是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 在他们相继死后 他们分别是别人口中的英雄和懦夫……Jesse James镜头在影片的最初 给了他一片暮色时分的麦田 让他残缺的手指划过麦穗 让他独自伫立面对夕阳美丽的变幻 他房间里的摇椅投射出迷人的光影 云层贴近地面 风过树林 在所有自然天地或内心梦魇中 他只是自己认定的那个在永无终结的内战中 忠于南方的游击队员 在他最后的夏天 他最后的34岁 在密苏里的堪萨斯 他目睹了一场熊熊燃烧的大火像所有传奇人物那样 他用尽了岁月而岁月也用尽了他 他亲手点燃了头顶荣誉而酷烈的光 在他死去之后 他的灵魂无人能及可是人们为他悲哀 他们说 他死于一个懦夫的手中 他死于一次不道德的背叛 他死于一场肮脏的偷袭要感激导演讲故事的方式 当我们已经预知了一场死亡 已经知道所有的起承转合都只是为了迎向一个不可逆改的终局 这首挽歌定然更加动人 Jesse不需要再展示他的戎马生涯或强盗技艺了 属于光荣或传奇的部分都可以略去不表了 在他最后的岁月里 也许是出于对死亡的隐隐感知 他多疑 不安 神经质 残忍 悲伤的一面更多地表现出来 “他变得越来越平易近人 和蔼 情绪化 沉郁 不可预测 他把抑郁和狂乱隐藏起来 用高度的风度和陈恳来掩饰 假装对人好心好意” 神枪手JJ 终结他生命的物质是那枚可耻的子弹 但在此之前 政府连年的追捕 强盗生涯的朝不保夕 抹杀生命的罪恶感 或者早已吞噬了他对于生命的热望 如他自己所清晰感知的那样 他的生命已经携带了一抹沉郁得不能消受的底色 如同背景音乐的旋律 伤感 悲哀……他一定是那些人中的一个 迫不及待地把自己交给了无常的命运 在毁灭的限期来临之前 他只愿意服从内心的召唤 享受刀尖上的安妥 翔舞 与爱 这场刺杀是他缓慢的笃定的游戏 他这样无惧地迎向前去 隐没进一片炫目的光明之中Brad Pitt不曾衰老的蓝眼睛带一层忧郁戏谑看向画中的反光 仿佛去向来世 他可能在这途中想起反光中那只举枪的手 这只手的主人用他送的抢崩掉了他 然后微笑地又想到 这个孩子想要成为我 那么他也将如我一样洒脱Robert Ford小阿弗莱克的脸上常常出现洋洋得意又异常幼稚的表情 这个表情很妙 与他背叛者的身份有着很微妙的反差感我们都知道了他在故事里的角色 他就是唱给死去的神枪手的歌里出现的那个令人鄙夷的肮脏的混蛋 他为了政府的悬赏金出卖了他的恩人和朋友 他为了他当作借口的恐惧背叛了他最崇拜的南方人民的英雄可是 我却怜惜他 为他感到难过 疼痛 这是片子最好的地方 其实这段感情的处理 已经很深了这个眼神敏感 言辞闪烁的男孩自一出场就透着一股不详之气 他接近JJ的动机也许比任何人都单纯但也可能比任何人都不纯 他深深崇拜这个早已是传奇人物的劫匪 他模仿他的一切习惯和怪癖 只是为了做好准备成为他 这个孩子 从来都没有得到过机会的充满着渴望的孩子 他的欲望成了威胁 他试图满足自己欲望的方式 只能是这样一个悲剧的收梢因为渴望掌声 所以一定要有偶像一样的事迹 如果不行 杀了他 毁掉他 会是同样伟大的事迹 因为恐惧会被JJ杀死 所以先下手为强 这是多么悲哀的借口啊最美最让人心碎的一段是 在Jesse被杀的前一天 独自在家的Robert晃遍了Jesse家的每一个房间 他进入主人的卧室 抚摸他的每一件衣服 偷戴他的帽子 喝了一口他杯子里的水 他嗅闻主人床上的滑石粉和丁香花的味道 他睡在J的床上 抚摸自己的肋骨想象自己像J一样受了枪伤 他蜷曲他的手指假装自己像J一样手指残缺 他想象自己34岁 他想象自己躺在坟墓里……这不是爱吗 那种非常罕见的爱 带着万分的敬意 毫不怀疑的热情 玉石俱焚的 不能正视的 感情在他准备好要夺走这个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人的性命后 他是何等地悲哀啊 在他们之间亲密深邃的眼神交流之中 在时间的沙漏开始倒计时之后 少年的眼中常常不能控制地蓄满泪水后来的后来 他要独自一人应对他臭名远扬 无尽孤独的暗夜旅程了 无论后来他试图用怎样的方式拯救自己于虚妄 都是徒劳 当他面对台下漠然的观众 一次次地重演他杀死Jesse的最后瞬间 或是当他在酒馆里喝醉 听到讽刺谩骂他的歌谣 或是当他面对Jesse杀死的人的遗孤 或是当他与情人共同拍照留影之时 他的眼睛都不会再有任何光芒 因为这双眼睛 曾经目睹了光芒是如何 在J的眼睛里消失 这双活着的眼睛里 只剩下哀伤 不能自制的哀伤他只能是沉溺于人间深河的暗夜旅人 而另一个是照亮时代的熊熊火炬 麦田 风雪 子弹 恰是他们一致的人生注脚他得偿所愿平静地被人枪杀 他的死不会被人纪念 他的一生仍是没有得到掌声 然而他不再恐惧 他要的已经湮灭进暗里 他的心早已追随而去
全名是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
你說:好長的戲名。
我說:我從未見過一個戲名內同時出現兩個人名,而且是名連姓。
後來,看完這電影後,我在IMDB上看到有關為甚麼這戲名這麼長的解說。
導演Andrew Dominik說那是Brad Pitt簽片約時附加的條件--不能改動戲名。
聽上去那麼不賣座的戲名,大概也真只有Brad Pitt才有力量保住。
一直都覺得他是一個不一般的演員,現在只有更加的確認。
他和他的事顧名思義,這電影是關於Jesse James和Robert Ford的故事--正確來說,應該是關於十九世紀末美國民間傳奇人物俠盜Jesse James被一無名小卒暗殺的經典傳奇。
而這亦是電影有趣的地方。
因為無論怎麼看,在我看來電影的主角都不是Jesse James,而是Robert Ford,即是在海報中站在Brad Pitt (Jesse James)身後的,頭戴高禮帽,低着頭,讓人無法摸清他的容貌的,然而那衝着Jesse James的視線卻顯而易見。
這個演員叫做Casey Affleck,不是太多人記得起的名字,不過就是這個名字,囊括了多個電影奬項的最佳男配角提名(雖然我仍覺得他才是電影的主角)。
記得中學一年級,第一課西史課,第一樣學的東西,是"History"的意思。
"History",即是"His story"。
歷史就是他人的故事。
而故事,由不同的人透過不同的角度詮釋,會有不同的面貌,但歷史的這一方面當年的西史老師當然沒說,直到進了大學,接觸到各種學說(Feminism, Orientalism, Post-colonialism etc etc的 "-ism",到倫敦唸MA,甚至有這個New Historicism),才開始明白歷史不等於事實的這個可怕真相。
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正正是這麼一個探索所謂歷史事實的電影。
Jesse James究竟是一個National Hero,還是只是一個被神化了的普通人?
二十歲未滿的Robert Ford,自小視傳聞中的Jesse James為偶像,更不惜一切要加入其黨羽,到最後才發現,"He's just a human being."Brad Pitt並不是第一次演這種被重新定義的歷史人物,幾年前的Troy,他就演了一個只不過是凡人的Achilles。
電影開始不久的一幕,一個小孩問 Achilles他真的是由神所生嗎?
Achilles如是說,"The gods envy us. They envy us because we are mortal, because any moment might be our last. Everything is more beautiful because we are doomed." 而傳說中參與了這場戰事的希臘眾神,一次也沒有在電影中出現。
所以傳說中的大盜會抑鬱,會被恐懼困擾而導致精神失常性格大變,到最後,電影決定讓他自殺--當他從掛畫的玻璃倒映中看到在他背後朝他舉起了手槍的 Robert Ford時,他沒有閃避,而是合上雙眼。
當所有人都為大盜之死而震驚,先是把兇手的Robert Ford捧成大英雄,旋即卻又將他貶為只敢從Jesse James背後取他性命的反骨仔,卑鄙小人,"The Coward",連名字都不消提,誰又知道Jesse James只是一個凡人,而他的死又是自己的意願。
這個故事,又會否比較好看。
然而,甚麼樣的故事都好,要別人說自己的故事,首先得在歷史上留名。
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也是關於"Fame"的故事。
第一次,懦夫的名字得以在故事題目上出現,跟主角平起平坐。
電影花了很多篇幅,描寫年少氣盛鄉音未改的Robert Ford由一開始的不惜一切追隨偶像Jesse James,期望有一天能成為他/像他一般的偉人(有一幕Jesse就問Bob:"Do you want to be like me? Or do you want to be me?"),到他開始認識這個傳說中的人物,理想逐漸幻滅,最終決定叛變。
而有趣的是,對於Robert Ford對Jesse James由仰慕轉變至背叛,電影的解釋是:Fame。
既然Jesse James也不過是一個軟弱的凡人,而跟隨他不但不會獲得名利反而更有被滅口的危險,那不如把心一橫,去飾演消除Jesse James的角色,未嘗不可留芳百世。
所以電影沒有(像一般的Jesse James故事)在Jesse James死了就完結,反而繼續講Robert Ford如何利用自己殺死Jesse James的故事獲取名利,到最後卻落得卑鄙小人的名號,並在一間酒吧內被幾名大漢從後殺死。
當他轉過頭去看取他命的人的一剎,彷彿就是Jesse James回頭去看他,然而二人的結果卻是這麼差天共地。
這個悲哀的結尾。
哀傷的色調在流動看這電影,像在看流動的Andrew Wyeth。
那也是我喜歡這電影的其中一樣東西。
像岩井俊二把鄉間農田拍得有如夢中仙境,十九世紀末渺無人煙的美國荒野,在導演幾近Mannerist的鏡頭下(竟也讓我聯想起岩井),那些冰冷的白灰藍啡調子,像Andrew Wyeth的蛋彩畫般輕柔而沈重。
(原文載於www.xanga.com/suu4leaf,16/1/2008)
“你的种种迹象让我很难过,我在想,是不是你对我的看法已经改变了。
You’re giving me signs that grieve my soul, and make me wonder, maybe your mind’s been changed about me.
抢劫火车的那个雨夜,Bobby悄悄溜到Jesse身边,除了树林的那次,这是第二次“奔现”。
他拿出简报,兴致勃勃地念着关于Jesse的描述,而精妙的词藻在巧妙的排列组合下,已俨然将Jesse James刻画成了一个让人浮想翩翩的模子,满足着不同人士掩藏在心底的情结。
和Jesse相比,描述Frank的段落在Bobby口中变成了“省略号”。
接着,被描述的主人公Jesse James开口打断了Bobby,坐在摇椅上,将头深深埋了下去。
那都是编出来的,知道吧。
They’re all lies, you know.
Bobby Ford,20岁,心智相较同龄人明显欠成熟,打从12岁(抑或更早)便迷上了报纸和小说中形象“伟岸”的Jesse James。
他将二人的相似点列出了一大串,在图书馆挑灯夜读偶像的传奇事迹。
第一次遇见Jesse,他出口便是炫耀——“我就是研究James Boys的权威”。
热血上头的Bobby往头上扣了顶破礼帽,兴致勃勃地找到大哥Frank毛遂自荐,希望成为James帮的一份子,然而,换来的却是Frank劈头盖脸的一波“威胁式劝退”。
现在想来,Frank的这波劝退,可是比单纯的“嫌弃”复杂太多。
在Frank喃喃的祷告声中,旁白亦开始娓娓道来:初期的James帮现如今只剩下兄弟二人,其余不是死亡就是锒铛入狱,而这最后一次的Blue Cut火车案,二人雇佣了一群当地的小偷和乡下人。
Frank不喜欢弟弟的古怪性格,阴晴不定,这是他们的最后一票,离开时的Frank走到Jesse所在的院中,远远望着,然后离去——探索Jesse性格真相的“重任”落到了观众身上。
不过,在我还在思忖“只剩兄弟二人”、“雇佣了一群当地的小偷和乡下人”和Jesse先前的那句“我不在乎和谁一起共事”之间的神秘关联时,Jesse却在目送Frank离去之后,当着Bobby的面砍下两条蛇的头。
Bobby,别怕,“信仰”的崩塌不是在一瞬间就能完成的。
当听说Jesse遣走了其余人,唯独留下了自己,刚看完屠蛇Bobby开心到飞起。
他觉得自己在Jesse心中的地位,定与别人不同。
Jesse曾说,“每个美国人都崇拜我”,这句话,你不得不信。
我指的不仅仅是人人跑来瞻仰Jesse遗照的盛况,拿Wood来说,这位表亲就对Bobby受到的格外“关照”表现出了不解及“嫉妒”——凭什么这个傻小子就能住进Jesse James的家中,还能吃他老婆做的饭?
此外,如果你有仔细揣度笨嘴巴Ed在面对Jesse时表现出的战战兢兢,或许时能从“畏”中嗅出一分“敬”的味道。
借着这个“崇拜”,抛个问题——你们觉得在Dick和Wood对峙时,Bobby为什么爆了Wood的头?
Wood拿枪闯进房间,房间里拿枪的人受到了警告,但他是冲着Dick去的,其他人不是目标,而几次打偏也说明了他并非一定要取命。
既然如此,Bobby为何开枪?
是觉得自己还是会受到生命危险?
可能性不大。
是因为枪手热血之魂上头让肾上腺素飙升,所以开出紧张刺激的人生第一响爆头枪?
也许可能沾点边。
此外,我还想出了第三个答案,一个我说出来我自己都想笑的答案——Wood曾经刺激Bobby说,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了,Jesse可是我的表亲,拿我当圣经一样疼。
于是乎,Bobby开枪打死了这个据说在Jesse心中“犹如圣经般”的男人。
至于这是为了刺痛Jesse,还是消灭Jesse宠爱排行榜的竞争者,就取决于当时的Bobby被真实的Jesse James打醒多少了。
不过话说回来,Bobby在Jesse心中,的确是特殊的,至少在我眼中是如此。
这个楞头小子对自己的崇拜程度的确远远胜于旁人,甚至超出了自己的理解程度。
Jesse将Bobby留在身边,Bobby开始拼命观察Jesse,殊不知Jesse也在观察自己。
没人能够像我这样走进Jesse James,还是用背朝着我,不配枪的Jesse James——Bobby露出痴痴的、得意的笑,可下一秒,炽热的内心就被浴巾下的那柄枪浇了个透。
我没明白,你是想要变得像我,还是想变成我?
I can’t figure it out. Do you wanna be like me, or do you wanna be me?我没有像原字幕一样把”be me”译成“取代我”, 总觉得“取代”这个词,含义浅了点。
总而言之,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大致为:”wanna be like me”=你崇拜我,”wanna be me”=你羡慕我所拥有的一切。
对于Jesse而言,如何理解Bobby的行为,也是自己内心自我认知的投射。
话说,这理解重要吗?
至少我认为是的,这将直接导致Jesse最终的选择。
Jesse主动把背亮给了Ford兄弟二人,这点毫无疑问,在此之前他卸下了枪,说不想引起邻居的注意,可明明早饭前,他还亮着腰间的皮带牵着儿子“招摇过市”。
不管历史是怎么描述Jesse James的,在这部电影里,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借刀杀人”。
但你要说这是他“流芳百世”计划的一部分?
那我大概无法苟同。
“流芳百世”从来都不是计划,是注定要发生的事实;而“借刀杀人”,只在最后一根弦终于崩断的时候,顺势而为的结果。
小傻瓜Bobby哪里会伪装,Jesse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小粉丝逐渐脱粉,明白自己就是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故事里的写的,都是谎言。
他是那个用尽手段羞辱列车员并且想要爆他头的人,而喊停他的也只能是那个笨笨的Ed,其余人等皆是沉默。
亡命生活让Jesse始终枪不离身,憎恨一切背叛,以及绝对不轻易相信任何人。
但是,这就像一个诅咒,虽然能及时揪出那些放冷箭的人,却也会把信任和尊重他的人越推越远。
这是自食其果,孤身一人和众叛亲离是他最终的归宿。
纵观全片,我印象最深片段其实是Jesse殴打Albert的那趴。
Jesse扯着Albert的耳朵,捂住他的嘴,逼他说出告密者Jimmy的下落,男孩挣扎开来,大喊自己不知道,“你捂住我的嘴巴,我能说什么?!
我不知道,你这个混蛋,给我滚开。
”那一刻,Jesse愣在原地,他紧绷的神经能让他随时伤害到无辜的人,那一刻,他觉得刚才的自己仿佛是魔鬼。
同去的Dick觉得自己无法忍受这种行为,正准备离去,却看到Jesse伏在马上小声啜泣,紧接着,他跃上马背,独自离去。
所以说,看到部分朋友就奖项提名调侃本片主配角在选送时的”战略性倒置”,认为卡西的Bobby Ford才是主角,我只能嘴角一咧,再次“自以为是”地冒出来嘟囔几句:就剧本而言,Jesse James的刻画是我眼中最为完整也是最为精妙的,而我也是在这篇随笔字数增多的同时逐渐意识到,自己随缘挤出的句段也大都是以Jesse James为中心进行辐射。
当然,“主次之论”只在角色,就演员而言,又有谁不会为卡西拍手叫好?
回归正题。
Bobby的转变是被动的,Jesse是转动齿轮的的那个人。
大型脱粉现场并不是Bobby发现了真实的Jesse,正如我先前所说的,这是内心投射在作祟,这是魔鬼游戏。
做个简单粗暴的演示说明——Jesse在Bobby眼中看见小失望>>>Jesse对自己失望>>>Jesse愤怒,觉得Bobby因为失望所以很有可能背叛自己>>>Jesse使用暴力以及语言侮辱试探Bobby>>>Bobby继续失望,偶像塌房,Bobby决定交出Jesse>>>Jesse试探后为自己过火的行为道歉,之后又发现自己还是被背叛了>>>Jesse对自己失望,Jesse对自己失望,Jesse对自己失望——Jesse累了,真的好累——好吧,去擦灰尘吧...记得Jesse将Ford兄弟二人带至家中的那一段吗?
他们二人隔着窗户,时不时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他们都在猜测对方变成了什么样子,他们无法保证对方的想法,只能反复确认自己内心的想法,而这两种想法完全相反。
Bobby的变化史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离开Jesse家,回到Ford家的农场,Bobby拿出百宝箱抚摸珍藏许久的Jesse周边,他在地里支了个澡盆,学着Jesse的样子洗澡,此时的他,对偶像还念念不忘。
堂弟Albert被打是个很重要的转折,Ford一家从Dick口中听到了Jesse的所为,这也许能解释Bobby为什么愿意转而维护曾经拿枪指着自己脑袋的Dick(讲道理当初的威胁还不是因为Dick害怕Jesse暴力问责--因为自己曾经和告密者Jimmy公事)。
Jesse因Wood的失踪来到Ford农场,晚饭时Bobby再次“被迫”讲起“追星史”,Jesse随手类比,嘲讽Bobby自以为是,动机不良。
这看上去满是试探的嘲讽,何尝不是Jesse对自己的另一种否定——如此夸张地迷恋我,这叫我怎么信?
但无论Jesse怎么想,Bobby终究是被这个类比惹怒了,他神圣的领域遭到了侵犯,侵犯者还是“神圣”本人。
Bobby说出了Jesse殴打Albert的事情,Jesse愣住了,我也愣住了,Jesse感受到了Bobby的失望,我也是,而且完全出乎意料。
Bobby终于相信了雨夜那天Jesse的话,那些漂亮的形容描述,其实是谎言。
影片开场不久曾有Dick用文笔(口述)惊叹众人的情节,我觉得这就是穿插于影片中的暗示,优美的文字实际上是那么华而不实,让你惊叹,又让回归现实的你最终失望。
当然,报纸上的东西,并不全是谎言。
Charley曾经的那句反问的确值得深思,他意欲指明的真实部分,究竟是关于Jesse好的部分,还是不好的部分?
这是一个我不大能确定的答案。
Charley-“你以为报纸上说的都是假的?
”Bobby-“他不过是个普通人。
”
报案后的Bobby将自己的逮捕任务告诉了Charley。
Charley说,Jesse是朋友,我需要考虑。
不过,在Jesse用刀抵住Bobby喉咙的那一刻,Charley吓出的眼泪便已经替他为最坏的情况做好了心理准备。
看惯了山姆·洛克威尔的不正经,这个Charley真的帅到我心坎里去了!
Dick被抓的消息被媒体爆出,当时在Ford农场的餐桌上,憨憨Bobby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其实摆明了Ford兄弟隐瞒了Dick的下落,聪明如Jesse,Dick于三周前被抓,那正是他带走哥哥Charley的那段时间,他一下便察觉到了背叛。
兄弟二人迅速起身,冲进房间,不知所措,惊恐,绝望。
Jesse转身后,Charley也转过身,倚着墙,这样他开枪时会更稳定,不会被跛了的腿影响,但是他举起枪的胳膊是那么绵软无力,精神也和肢体同样涣散。
如果不是弟弟被威胁,也许他就不是那个先于Bobby举起枪的人。
他的负罪感远重于Bobby,先前也是心智不成熟的Bobby前来安慰深夜在床榻哭泣的自己。
当时我并不能理解暗杀Jesse时Charley略显违和的肢体动作,但直到旁白说他在舞台上开始鄙视自己的弟弟,最终又扣下扳机,我才生得一点觉悟,反复把Charley的镜头看了多遍。
话说山姆·洛克威尔的这种表现手法真的是独一无二,也许,我感觉到的违和只不过是没能在脑海中搜索到同质的表演模式。
回到冰面上Jesse和Charley关于自杀的探讨——过于贴切了不是吗?
是的,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哪里知道什么JJ什么Ford兄弟,看完之后瞅了瞅现有的资料,发现自己已经在导演的“提点”下完成了绝妙的心理侧写。
这大概就是电影的魅力吧,抓住历史的空白尽情添入想象,让原本几乎板上钉钉的形象不再扁平。
JESSE的小女儿在草地上念着书上的句子。
一条小船 漂洋过海深深入水 满满承载入水再深 深不及爱为爱远航 沉浮难猜水域辽阔 无涯无疆不能穿越 亦难飞翔赐我小舟 载我情郎双人划桨 并肩远航温柔之爱 仁慈之爱恰如夏花 初时绚烂春去秋来 香消花黯荼靡销匿 朝露一般三个男人在房间里,各有心思。
soulfly 发布于:2008-03-17 14:23杰西詹姆斯匪帮的传奇生涯从1866年开始,到1881年结束。
能够在前后跨度长达15年里,杰西詹姆斯匪帮一直没被剿灭,这和当时美国的社会形势密不可分。
杰西詹姆斯生活的年代,正逢美国社会发生剧变的年代。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南北战争。
历史上把这场战争定义为美国内战,不过当时的美国人并不这样认为。
南方各州组建了自己的联盟,而且宣布独立,脱离与北方的关系,他们不但组建政府设立首都甚至选出了自己的总统。
最终南方输掉了战争,自然就不存在独立的情况,但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生活在南方的美国人在情感上与北方对立。
甚至时至今日,有些南方人依然认为北佬是缺乏教养而且野蛮、贪婪。
在这一点上,和我们40年代末的内战并不一致。
另外南北战争虽然是以是否解放奴隶为主要争端,但其实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实质性的冲突:即南部的种植园主和北方工业资本家的冲突。
南部种植园主的种植园经济有点类似我们变成半殖民地社会前的小农经济,他们对工业革命后的产品需求不大,却输出了大量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同时利用奴隶制把大量的劳动力束缚在了种植园里。
这使得北方的新兴工业资本家一方面缺乏产品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却不得不购买种植园中输出的产品:粮食、棉花、橡胶等。
而且随着北方工业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更多的自由劳动力能够成为工业经济下雇佣工人。
这些雇佣工人在城市里一方面提供密集劳动,另一方面本身也是工业产品的潜在消费者。
因此,南方种植园主经济和北方工业经济最终把争夺的焦点放在了奴隶制的存废上面,奴隶制的存废事实上关系着两种经济的命脉,也关系着这两种经济受益者的未来生活。
如此说来,奴隶制的存废与否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人权问题,尤其是对当时的人来说,而是攸关自己的生存和财产利益。
战后南方种植园经济逐渐崩溃,而战争胜利为北方工业资本家扫清了道路,因此大批代表北方资本的铁路公司、银行、石油公司纷纷进入南方。
这些公司大多依靠欺骗或者武力强买强卖来获取土地、劳动力,因此让南方人非常反感。
在这种背景下,内战后杰西詹姆斯匪帮能够完好无损的生存多年,就变得容易理解多了。
杰西詹姆斯匪帮打劫铁路和银行,恰恰迎合了南方民众的战后心理,因为正是这些公司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和家园,让原来舒缓的生活美景一去不返,南方人认为这些铁路和银行理应为此付出代价。
因此杰西詹姆斯他们所作的在一段时间被称为劫富济贫,即使后来的历史研究并没有发现具体的证据,能够证明杰西詹姆斯匪帮确实这么做过。
不过,对于杰西詹姆斯匪帮来说,1876年他们在北城的遭遇说明了人们对他们态度开始转变。
1876年9月7日,詹姆斯匪帮试图打劫明尼苏达州北城(Northfield)第一国家银行。
在打劫中杰西詹姆斯打死了出纳Lee Heywood,引起镇上人们的开火还击,Bill Chadwell、 Clell Miller、Charlie Pitts被杀,鲍勃杨格、科尔杨格和詹姆斯杨格受伤被捕。
在这场让杰西詹姆斯匪帮几乎覆灭的抢劫之前,杰西的家乡密苏里州议会甚至在探讨一种可能:给杰西詹姆斯匪帮颁发特赦令,让他们自己解甲归田。
当然这个提议最终被否决了。
这也说明了人们的一种态度:即使是南方人对于杰西詹姆斯的行为也开始厌倦了,毕竟战争结束已经超过十年。
此时的人们更喜欢放在博物馆里的蜡像英雄,或是口头传说里的传奇人物,而不是拿着真家伙随时会威胁到自己在银行里存款的人。
而北城这个地方的居民一直以来支持的是北方,这些由北方实业者组成的城镇上层只相信钱和自己的实力,对于敢动他们钱的人毫不客气,而不管这些打劫者是谁。
这使得杰西詹姆斯匪帮的这次行动从一开始就失去了群众的支持,失去英雄光环的他们不得不陷入寡不敌众。
这次行动失败后,杰西詹姆斯匪帮失去了他们的主力:杨格三兄弟以及Bill Chadwell、 Clell Miller、Charlie Pitts。
这些人中许多都是从Quantrill游击队开始就和杰西一起战斗的伙伴。
此后在杰西詹姆斯虽然为重建匪帮又召集了不少人,不过这些没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农民和城镇无赖,却很少再能达到当年匪帮的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杰西詹姆斯的性格由此前的狂妄变成了无尽的怀疑,他不再能信任除了他哥哥弗兰克外匪帮中的任何人。
往往是一次行动后,没死去的匪帮成员被杰西带出去骑马,而很少有人能够活着回来。
1876年北城打劫失败到1882年被杀,杰西詹姆斯经常变换住处,以不同的身份示人,在密苏里州的蓝卡特(Blue Cut)火车劫案后,他的哥哥弗兰克也已经厌倦了这种非正常的生活状态,与杰西分道扬镳,杰西却依然在策划着下一次行动,直到在自己的家中,被他的手下年仅19岁的罗伯特福特(Robert Ford)从背后射杀,当着他妻子和两个孩子的面,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年仅35岁。
英雄终于走到了末路。
文:花的力量(soulfly)谢绝转载
当平时向来枪不离身的杰西解下腰带时,这部电影的最大迷题产生了,为什么在他已经对两个要当二五仔的同伙产生怀疑时还这么做,更甚的还要进一步离枪套远远的背对着兄弟去擦一幅画的灰。
2007年,有人说西部片有了回潮之势,《神枪手之死》便是其中一部,但是与以往西部片往往故事情节干脆不同,2007年的西部片却显得都像要悟禅意一般。
所以《决斗尤马镇》里,我们疑惑,一代大盗本怎么最后突然要发飙杀死自己忠心耿耿的兄弟(杰西知道了应该羡慕的要死);而在《神枪手之死》中,杰西又为什么最后“发傻”,要让自己被背叛的兄弟杀死(本知道了应该先把福特兄弟俩跺了)。
《神枪手之死》是部我很喜欢的片子,西部风格的片子都是我爱之类型。
本片有中后期西部片正邪模糊类似,在苍凉的大地上,大家都显得不是好鸟,但是同时又不是那么罪大恶极。
杰西乃江洋大盗一名,当然一名大盗能成为传奇人物,除了自身都有些杀人越货的“功绩”外,人民群众的口口相传功不可没,于是政府将其描绘的罪大恶极让人恨之,小说家将其描绘的神通广大,让人奇之,就如片中,年幼时候的罗伯特福特。
然而,杰西和其哥哥等人在美国南方抢银行、扒火车,却依然颇为受人爱戴自然有其原因。
毕竟,他们横行于南北战争后的美国南方,试想下一次几乎分裂美国的战争后,南北双方人民可能如同一家吗?
在南方人看来,此时的中央政府就是北方政府,所以跟政府,也就是跟“北佬”作对的杰西等人自然就是南方人的英雄了。
当然,我倒不会认为杰西干这些事情的时候有什么政治信仰,用俗套的台词来讲,就是倾听内心的声音,喜欢这种刺激又能发大财的生活,喜欢纵横跋扈于美国南方,让一干权贵气的跳脚,又让百姓敬之又畏之。
同时,这行当毕竟是提着脑袋干的行当,人也渐渐岁数大了,家庭成立了也成了他这种事业的阻力,何况还要不时面对背叛,不时亲手杀掉曾经的兄弟,于是杰西的哥哥先听到了内心“收手”的声音,潇洒而决然的离去。
而杰西则是更加复杂的人物,片中他时而风度翩翩,时而粗鲁暴躁,时而爽朗大笑,时而阴沉不语,时而痛哭孱弱,时而暴跳如雷。
性格上如此“跌宕起伏”的人,常常都是到了崩溃边缘的人,常常都是已经太累的人,所以片子后部,我们看到杰西更加多疑,更加暴躁,同时也更加疲惫,跟查理探讨死亡后又向冰面开枪一幕似乎显得他已经厌倦了人生。
所以,杰西为什么要“找死”,因为他想死,他已经太疲惫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围捕和背叛,他知道自己难逃一死,所以,当他发现福特兄弟有了反意时,我们注意到一个特别的情况就是当时他身边几乎已经只有福特兄弟颇为诗意所以或许此时他听到内心的声音说,“兄弟,又是背叛,算了躲过这次还有下次,还是不玩了吧”,于是,杰西仿佛怕福特兄弟没注意到般的还有说出来要解下腰带,于是背对着行刑者,看着画,颇为文艺的死去。
本片出彩的还有杰西死后的一段,可谓点睛,中国常有冤死者显灵让仇人死去的故事,虽然杰西死后没有如关羽一般让福特兄弟N窍出血而死,却留给他们更大的折磨。
片子最后的交代让罗伯特的形象更加丰富,罗伯特从开始的青涩,到后来的世故,进而到有些冷酷可谓展现了一个人出人头地梦想的另类极端途径。
起初,他尊敬杰西,崇拜杰西,他想成为杰西一般的人,这样野心勃勃的青年又常常带着强烈的自尊,谁愿意19、20岁了还被人拿来打趣,何况是自己的偶像。
当他发现真实的杰西不如小说中完美时,他失望、他愤怒,他为没有得到偶像垂青而愤怒,他为眼看梦想即将破裂而愤怒。
古语到“莫欺少年穷”,罗伯特正是这样忿忿的走上了另一条飞黄腾达之路,或许选择这条道路的时候,他也会在心中狂怒的喊道,“你会后悔的!
”。
罗伯特的人生令人感叹,他的形象也让人觉得可怜、可恨、可悲、可耻,如果说性情古怪的杰西是西部匪盗中的君主,那么福特兄弟的感受就一定是伴君如伴虎,所以不如杀之扬名,而毕竟他们又吃住靠杰西--一个南方民众眼中的英雄,所以如此弑君之举自然招人唾弃。
对于本片,人们的一大称赞便是布拉德皮特的表演,确实,在我看来这也是皮特近几年来最佳的表演,这部电影也给了他表演的空间,让我们再次看到他不止是长的帅那么简单。
片中,他将杰西的喜怒无常、外强内弱表现的一气呵成,不得不怒赞一下。
同样出色的还有卡西阿弗莱克,在其兄开始在导演领域大显身手的时候,他自己在演员路上则是前景愈加看好,片中他的青涩模样和声调让我起初一看还当是蜘蛛侠马奎尔,他将一个年轻人的转变带来的反差表现的也是让人对其角色产生一种矛盾的心态。
总之,本片是一部很男人的电影,谢天谢地导演没有如我们很多中国导演一样拍部男人戏非要插入些生硬的爱情进去,本片展现了男人的刚强和野心,也展现了男人的脆弱和卑鄙,背叛的故事,大盗的传奇,出色的表演,紧随剧情而变化的绝佳配乐,如果你喜欢西部片,喜欢那种节奏娓娓到来般舒缓而悲凉的片子,那么《神枪手之死》绝对是绝佳的选择。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f350dd3fa7b928c67c1e716d.html
两个半小时的片子,分了三次终于看完了。
本片基本可以用沉闷来形容,从Jesse James死后才开始变得比较有意思,而这时离电影结束只剩下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了。。。
据我分析,这部电影让我看不下去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故事背景不够了解,身为一个中国人,我根本没听说过Jesse James这个在南北战争后被称为“美利坚国土上的罗宾汉”的男人,据说他当时是最帅、最酷、最偶像的万人迷,而电影把所有观众都当成是美国通了,在故事背景方面根本舍不得花一点力气去渲染,一直到最后我才领悟到Jesse James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之崇高,这大概是我看这片看得很没感觉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人物太过繁杂,那些人物的长相和名字把我弄得头昏脑胀。
怪怪口音的英语也是一大障碍。
不过说句公道话,大家的演技真的很好,尤其是Casey Affleck,果真如他们所说的盖住了Brad Pitt的锋芒。
配乐也很不错,据说是The Bad Seeds,据说Nick Cave还小客串了一把,这孩子蓄了胡子我差点没认出来。
如果对自己的耐性很有信心的话,还是可以看看的。
关于片名英文原名是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 。
很长,却不累赘。
如同影片本身。
但明确说明了,这是两个人的故事,两个人都是主角。
中文译名是 “神枪手之死”。
俗,但却比英文名更深一步地概括了电影内容。
神枪手不只是jesse一个,同样的还有bob。
后者在片中一共开枪两次,杀了两人,枪枪爆头,这不是神枪手是什么?
同样,bob的结局和jesse是一样的,被杀,死亡。
关于剧情有人说这是一个弱者追求强大,用小人的方式达成目标的故事,也有人说,男孩是在追求“名利”,因为他想和jesse一样变的人人知晓。
可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bob对jesse的爱是积从bob小时候开始就有的了,那时候,这种爱存在于故事书和一切小物件里。
bob在自己心里创造了一个完美的jesse,他希望自己能成为这个jesse,也认为自己一定可以成为这个jesse。
他发现自己和jesse有众多的相同点,包括眼睛颜色,家中排名,甚至兄弟的名字长度都是一样。
bob想要的不止是jesse那满天下的名声,他更爱的是jesse这个人物本身。
影片有两个镜头十分值得回味第一个是当charlie 和 wood 发现bob床下的一盒秘密时,bob的反映是极度暴躁,失态的。
他用失真的嗓音用枪和死亡威胁着哥哥charlie和帮友wood,还略带哭腔。
第二个就是在wood 和 dick的枪战中,bob一枪爆头了wood。
dick绝对不是好东西,自以为魅力十足,与帮友父亲的妻子乱搞。
无论是什么帮派,成员之间必定有一种信任和尊重。
在意大利黑帮中,有一条人人必须遵守的原则,那就是“不搞朋友的女人”,触犯这条规定的人是无法继续生存的(参见《casino》,《scarface》)。
而这部电影中的dick竟然和wood母亲辈的女人搞上了,无怪wood想杀他。
bob杀wood时,他或许不知道dick与wood之间的矛盾,但他绝对是知道wood与jesse关系的。
影片开始不久,当bob在与jesse关系稍有进展而沾沾自喜时,wood告诉他,jesse是他的堂兄,jesse爱wood就像爱圣经那样。
他嫉妒了。
爱慕的本质是不平等,当一个人将自己放在爱慕者的身份上时,他已经将自己的形象缩小了。
这是种难以言明的感觉,这种感情十分脆弱,又充满矛盾。
有时你希望你能时时刻刻和爱慕对象在一起,时时刻刻看着他,记下他的一言一行,那每一秒都是享受;有时候你会不希望他和别人讲话,或进行过多的社交,因为过多的行动会让他暴露出自己的缺点,偶像的真实形象会与爱慕者心中的偶像不相符合,这是作为一个爱慕者绝对不想看到的。
就像当你在图书馆里暗暗关注了矜持文雅的女神一个月后,突然间某一天,她肆无忌惮地和朋友讨论着低俗的话题,用着难以入耳的词语。
这样的心里落差残忍无比。
随着bob和jesse的互相熟悉,jesse身上的不足被展现出来,例如为了找一个人而无情地虐待一个孩子。
这不是bob想要的,对bob来说,这甚至是一种背叛----我那么爱你,而你实际上居然只是这样一个人?
这种爱慕开始变质,bob开始怨恨jesse。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了:既然你只是这么一个人,那就让我来结果你吧。
这之中有名利的驱使,但也是一种对爱的绝望的表现方式。
bob得手了,他成功了。
他成功的将自己的名字和与jesse james联系起来,从今以后,只要人们想到jesse,人们就会同时想到bob。
这不就是一个爱慕者所能追求的终极目标么?
看看我们现在有多亲密,分不开了吧!
这也是在事后,他愿意一遍又一遍重复自己背叛jesse,用一种很懦弱的方式杀死过程的原因。
他在回味着自己与jesse的最后亲密瞬间。
这是一部很感性,很细腻的电影。
160分钟时长,美丽的摄影,绝妙的配乐,款款道来的故事。
影片中没有十分明显的高潮,再加上对白和倒叙手法,导演本身就没有想留什么悬念来吊你胃口。
对于此片,你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拿出一个下午的时间,保证自己能有在力所能及情况下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观影条件,关掉一切通讯工具,慢慢享受这个故事。
一流摄影加上诗意旁白。随着后半部分剧情的发展有慢速上升的紧迫感。
看着太难受了,两位主角都是深井冰,折磨人
常在河边而走哪儿有不湿鞋
3.5 jeremy當時好水嫩
沉闷,冗长,不知所云。
一团糟。WAY OVERRATED.
旁白毁了一切
影片以Jesse James为主轴,但戏眼却大部分给了Bob。Jesse一生放浪形骸、劫富济贫,被不熟悉他的人爱戴;Bob则蝇营狗苟,备受煎熬,被人谩骂、唾弃,甚至被枪杀。但那根本不是Bob的错。那个19岁便踌躇满志、心底净洁,想要跟着大哥闯天下的热血少年是如何在煎熬中决定枪杀心中的大哥,又是如何痛苦地面对来自不了解他的人的无尽的谩骂与指责的呢?很少有人能成为Jesse,但我们绝大多数人可能是Bob,那种怯懦、煎熬与渴望,或许成为了一个普通人无可避免的宿命。[北京国际电影节 - 天幕新彩云]
蓄势待发的完美示范。故事在流动的基础上又各自成章,而每一段都自有起承转合,充分暗示着行为动机的变化。Jessie惹恼Bob以及Bob被射杀两段戏异常精彩,不急于呈现高潮,却在高潮真正到来之时给予闷头一棒。
西部文艺片,很少动作戏,只在开始处有一场劫火车,黑夜摄影非常出彩。90分钟后甚至几乎没有新增冲突事件,冗长的互相试探。杰西·詹姆斯的性格塑造很令人疑惑,因为没有交代前史,不清楚为何他要金盆洗手,一直表现出多疑和残忍的特点,是最危险的存在,但在最后却几乎是主动选择放弃。旁白是第三方角度描述,没有落到影片中具体人物身上,这点不太好。第三方视角最好中立或不确定性,本片明显有着捧一踩一的倾向,但杰西就是恶贯满盈的罪犯,没有刻画出可取之处,不能因为是布拉德·皮特饰演,就称颂他吧。
情节散乱。
看得有些拖沓,因为文化差异可能,如果对这个神枪手有点了解会更好
绵长……
2008年5月23日You won't mind dying once you've peeked over the other side. You'll no more wanna go back to your body than you'd wanna spoon up your own puke.
节奏慢,想睡觉
记不太清了
好摄影,烂叙事。
★★★☆
Jesse James
一部很好的小说或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