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最大的硬伤。
如果说他是警匪片呢,警察和匪徒斗智斗勇的情节太粗糙,刘德华演的拆弹人,作为一个警局的小领导,没有上级的压力,感情轻松达成,没有生活的压力。
唯一要做的就是对付匪徒的报复。
对付匪徒就更简单了,匪徒让干嘛就干嘛。
最后再大无畏的牺牲就可以了。
如果说它是动作片,除了汽车追逐和爆炸,其他真的没有吸引力。
枪战就是噼噼啪啪的乱打,子弹飞来飞去。
一群人跑来跑去。
这样的剧,实在太平庸。
没有突出点是它最大的问题。
有几处情节点是我个人觉得可以做文章的地方。
一是刘德华了解匪徒,熟悉自己的老对手,那么他会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正好是和警局领导的判断是相反的。
正如匪徒的弟弟遭遇车祸,刘德华想要送去医院,救人要紧,领导让拉到隧道,也是救人要紧。
这种冲突如果能深化将更有意思。
特别是警局老大想强攻,这种方法是否和刘德华想得一致?
会不会有摩擦?!
二是刘德华女朋友的角色,要么更加弱化,变成家庭的一个符号,要么加强,成为刘德华人生阻碍或者目标的一部分。
当早上醒来,女朋友想分手,这种矛盾的化解就是一个点。
想吐槽的情节有。
一,匪徒弟弟的转变太缺少铺垫了。
二,刘德华得爱情是在无聊。
三,刘德华演得角色到底是个什么身份?
最后拆弹感觉可以控制整个警局,领导呢?
定位不够准确。
警匪为什么让老板转账十个亿后把老板炸死了。
全转到账户上炸死不行吗??
老板的死设计的太没意思了。
只能看出匪徒的无脑。
最后想说,不像动作片,不像文艺片,不像警匪片。
没有精彩的画面和节奏,没有探讨,没有故事的可思考性。
只能差评。
“你是警察,你有你的责任,远离人群,不要靠近车辆,站在原地,这样的伤亡是最少的,你清楚吗?
” “政府是不会向恶势力屈服的。
” 躺在担架上无法动弹的火爆弟弟洪继标用生命在诠释“躺着也中枪”。
“你打我的脚,我也打你的脚。
”,加上之后章在山和火爆类似古时骑马单挑那样,迎面开着车拿着机枪对射,感觉好幼稚。
最后隧道爆炸的特效太假了。
炸弹爆炸,警察牺牲,不完美的结局才够真实。
不要妄图威胁政府做交易,换来的只有营救人质这一种可能。
感觉浪费时间看了这部电影,槽点无数,演技浮夸,剧情之间毫无逻辑可言,大反派毫无动机可言,那么疯狂报复,我还以为他弟弟被刘德华杀了呢,要说为了救他弟弟,关键根本不顾他弟弟的死活,要带走他,带走就带走呗,也知道在前面保护他弟弟撤退,一个劲和刘德华枪战,搞得他弟弟被当成活靶子,wtf,刘德华女朋友看短信,那个时候你知道刘德华死了?
哭成那样,那么大一只雇佣军+枪械+1500公斤的炸药,你们是怎么入的境,还有直升飞机接人,没有航空管制吗,真当中国领空是菜市场啊,最后棺材上盖的港旗,不见五星红旗,真当香港是1997以前啊,再说了,就算发生了这种规模的绑架,驻港部队哪去了,真当自己是中央不存在啊,还有那个商会老板到底图什么啊,帮着反派,最后多给了10亿还被炸死了,既然反派能轻轻松松的到处放炸弹,到处绑架人,炸死人,那干嘛冒那么大风险找雇佣兵,还带那么多炸药进香港啊,随便绑个有钱人勒索不是更轻松来钱,还刘德华演的什么拆弹专家,帮女朋友丢炸弹的时候,要不你自己把手榴弹捏过来,要不丢手榴弹的时候做好跑步准备,你们两个居然正对着沙包坑,扔下转个身再跑,是为了装逼吗,背对着沙包坑,扔完就跑,这不是常识吗,抱歉我真的是无法理解 现场有炸弹,为了突出刘德华在最后一秒拆弹,好死不死,在现场不远处混进几个二逼青年,等清理完他们再拆,你们想表达什么,人文关怀,不放弃任何一个人,摆脱,不是你们自己把情况说得很糟糕吗?
炸弹周围都是高楼一旦爆炸不堪设想,然后这个时候你告诉我,停下来拆弹,等我先把熊孩子请走,你逗我呢?
整个电影有一个智商在线演技在线的吗?
港片乙烷……
先从整体剧情说吧,可以说毫无新意…先安排几个小事件引出主人公,然后一个大事件出来,基本上是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类型,没有任何创新、反转等等。
当然普通的剧情如果逻辑严密,把故事讲好也会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可是… 再说感情线,完全不知道安排一条感情线用意何在,感觉和电影是全然独立的。
在酒吧一见钟情,然后也没什么描述,就一年后同居了,然后又分手了…两人情感的变化完全没有刻画出来,也对剧情完全没有作用,即使全部去掉也一点儿都不会有影响。
来说一些还记得住的细节。
开头抢银行,三个劫匪就那么直直的冲进去了,一片一片的安保人员,一点儿伤害都没打出来就全躺了…都是临时工吗…金库的大铁门,既然两个小炸弹就能把锁炸断还弄那么厚个门干嘛…看着有安全感?
劫匪逃跑路上,门口拦车器升起来了,结果车就那么飞过去了…飞过去了…好吧,有了那个大铁门在前面,这个豆腐渣工程也不算啥,这个银行估计都是偷工减料建的吧233,不抢你抢谁。
逃跑路上记得还有一个汽车炸弹放在隧道上面,一炸竟然把路炸塌了??
这个…也是豆腐渣工程吧,看来香港基建部门贪腐很严重啊hhh绑架女友那段。
劫匪头子之前炸死那个年轻警察的时候,说要让华仔体验眼睁睁的看着却无能为力的感觉,那绑个炸弹在女友身上不是比炸死跟他没关系的小警察更能让他难受?
绑来就放个实际上没什么危险性的手榴弹,逗华仔玩儿呢吗?
…隧道突击战,前面一直在说不能强攻,人质最重要。
到最后去tm的人质吧,兄弟们跟我冲233然而一强攻还真相当顺利啊,劫匪那么多炸弹也不在门口的车上绑一绑什么的,直接落花流水了。
就这水平,第一天强攻估计一个人质都不会死了。
而且劫匪被打的一路崩盘的时候,竟然不随手杀几个人质或者抓到身边挟持要求谈判什么的,还真挺心善的劫匪的撤退途径竟然是坐直升机…不知道那两架直升机能坐几个人,剩下的人就乖乖束手就擒了呗…看他们准备上飞机的时候好像也没打算带人质,飞起来就给你打下来信不信233劫匪头子的起爆器只有开始和停止两个按键,你做炸弹的时候就不能安个立即引爆的键以防万一?
这个如果技术上做不到欢迎专业人士补充。
最后拆弹,那么复杂的大炸弹,竟然只在于两条线的判断…之前小警察身上绑那个还要16种组合呢…我发现劫匪真的是心善啊,压根就没想炸隧道吧?
hhh而且,既然只是剪两条线的问题,搞个机器人来剪不就可以了,非要两个人去剪吗?
之前拆个小炸弹还要先派个机器人弄半天,拆大炸弹倒是不用了,这EOD也是神奇还有一点,香港EOD好像只有华仔一个会拆弹的,大小炸弹全是一个人上啊233华仔卧底那段儿不知道该派谁处理炸弹了hhh片中还有很多铺垫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华仔喝咖啡的镜头给了很多次,我以为会有什么作用,结果只是想表现华仔喜欢喝咖啡?
还有救完女友从女友家出来,电梯里那个黄毛,是走错片场了吗233后来完全没再提过。
送弟弟路上的车祸,竟然就是单纯的酒驾…这运气也是没谁了…劫匪头子搞这么大个事情就为了救弟弟,结果弟弟宁可坐牢也不愿意见哥哥233香港监狱真的有一套哦,这思想教育做的,可以在世界范围推广一下了…哥哥趁十几亿的人,送弟弟个手表还要从别人那儿抢个二手的…能不能有点儿诚意嘛… 总之,我个人是认为这部片真的属于烂片之流了…不知道之前为什么评分会那么高,现在6分多还比较客观。
个人认为一部好电影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至少一个:让人由衷发笑,感人至深或者发人深思。
这部片可以说一点也没有做到,华仔接点儿好片吧…
邱礼涛执导兼编剧,拍出这种效果也算是砸了。
剧情已经不是漏洞百出,而是逻辑关系出现问题。
人物设定,黄日华任第一任指挥官,没有具体介绍警衔,但就第二任石修饰演的指挥官是高级助理处长,也就是宪委级警官,是警队除了处长,两个副处长外的四个SACP之一。
那么姜皓文饰演的重案组总督察任行动队长,为什么华仔的警衔会是警司,片中他只是EOD的一个组的第一拆爆员,而搭档吴卓羲的警衔则是警长,这个差距太不合理。
以往的香港警匪电影基本都是重案组和飞虎队的露脸戏份最重,除了PTU,CIB这种定位影片外,基本EOD出场都是被忽略掉的。
但是指挥上又是表现的华仔警司指挥总督察,为了突出主角,基本是最高指挥官成了摆设。
其次,廖启智饰演的董事会主席拥有西隧大量股份,那么设定他为了牟取暴利让姜武饰演的悍匪去炸红隧,这个设定显然不合理,哪怕是设定他公司由于股灾负债经营让公司转危为安都要比没事整事要强。
姜武饰演悍匪既然有那么高的制炸弹的水准,为什么还要自己带一票雇佣兵把自己困在隧道里去交换人质,完全可以像《虎胆龙威3纽约大劫案》中悍匪耍着警方玩,最后那个直升机的梗LOW到爆了,哪怕是劫持的直升机也行得通点,境外直接飞进来,都可以直接闯领空吧。
小宋佳这个角色都显得多余,那隧道里的警察设定如果是为了烘托正义,那么他爸爸退役警官也没有任何延伸剧情,还有一些就不一一细说。
全片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华仔的发型依然怎么都不会乱,他穿警服是他所有电影扮相里最帅的,就像第一次看他在《猎鹰》中那么帅。
二是红隧的这一次爆炸场面炸出了港片警匪电影中最大破坏力,比华仔上一部《风暴》中炸中环更火爆。
该片全程笼罩在紧张而刺激的气氛当中,其中的各飙车和枪战场景都非常壮观,无数的拆弹场景足以表现出当时的情况是相当危急的,也有港片一贯的犯罪动作片的风格。
在观影时时刻为被挟持的人质,以及英勇献身去拆毁炸弹的拆弹专家们的性命捏一把汗。
华仔作为实力派演员,对一名拆弹专家的诠释是相当饱满的,令人赞叹和敬佩。
姜武也把一位反派形象演绎得非常出彩,将一股恶狠劲时时刻刻书写在脸上。
前半程刘华耍帅“握女孩手”“穿又有什么用”,还常伴有谜之炫光,只让人觉得不耐烦。
应该上课讲「老鼠挂铃」润物无声,对官场讲“握女孩手”以示不正经,全扭了。
N多废桥烂梗。
女朋友那条线就不说(幸亏是小宋佳,不然更难看),尹扬明已经告诉蔡瀚亿如果被劫匪发现他是警察就糟了,他还是掉落警员证(编剧偷懒),华特首劝他当董存瑞那一段又慢又气人。
廖启智那条线又明显又俗套,全港装看不见。
感觉全片在情节上懒惰到令人生气。
子弹横飞也是旧时美学,当年不计较现在不行了。
姜武对华仔是真爱,哪在乎弟弟呀,捉放了华仔几次,简直曹操爱关羽一般。
看到骆应钧何华超尹扬明一起打羽毛球过退休生活还比较开心。
姜皓文开车撞断姜武的手我开心地拍掌。
我不清楚好评是这么算出来的。
我觉得很烂。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除了把案件尽量拔高,弄一千公斤塑料炸药进香港,放红磡隧道(真当香港警察豆腐脑,这么多炸药还直接运进来);还制造那种商盗合作,利用事件炒高股票的情节(这样的构思,美国大片玩太多了)。
然后比较真实地展现拆弹专家既是专业中的专业,也是赌徒中的赌徒,最终靠的还是概率(万一匪徒,故意设置不同色线呢)。
这部电影就没有什么别的了,比较专业的一次,就是让老刘往古老的炸弹上注入特殊材料,然后取出引信;还有解决手握炸弹的问题。
也许是怕透露太多专业知识(不像老美,整一个诲淫诲盗,诲人不倦),这值得理解。
但是,感觉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17.6.27 Έ?mYVL
两个小时简直是煎熬啊。
1.哪有在现场抓人时候暴露卧底身份的做法的呢?
而且还是警察同事,这点儿规程和道理不懂吗?
现场曝光,然后还媒体曝光,生怕章在山死不了吗?
他们都傻,章在山你自己还不为自己考虑吗?
那么高调的曝光,还去酒吧?
知道洪继鹏回来了还不注意保护家人和自身安全?
2.洪继鹏想杀章在山完全可以在广场那次就动手,何必非要等红遂的时候呢?
3.杀章在山真的很简单,因为全港好像就两个拆弹专家,一个是章在山,一个就是二号阿斌。
红遂这么大的案子,还要等腿部受伤的章在山跑到另一面去拆弹?
所以说全港就两个拆弹专家啊。
话说章在山跑得真快。
4.章在山居然莫名其妙在酒吧喜欢上了宋佳饰演的刚离婚的、喝醉闹到警局的李家雯,然后开车时候就表白,李家雯的台词表明她明显就是一个空虚寂寞的待睡少妇,没看出外表美,也没看出心灵美,章在山居然就能马上出手,也不是一般饥渴啊。
之后,俩人又莫名其妙的在厨房三言两语就分手。
再之后俩人又藕断丝连、大搞暧昧。
红磡那边都那样了,救下了李家雯后应该马上赶回红磡,却还有时间去李家雯那里看她,等她醒再抱抱亲亲。
感情线的处理对人物和警察的正面形象塑造完全是拖后腿。
5.洪继标入狱后改邪归正还信了教,这就够扯了,去的路上遇上醉驾车祸,更扯了,最扯的是,大老远拉过去了,这个角色居然就是为了向大家诠释“躺枪死”的。
6.找姜武来,虽然很不适合,但是我忍了。
可是,能不能让他好好说话,装老大和狠毒并不是靠声音的好吗?
而且他一点儿都不狠,刚进隧道,倒是对人开枪啊,拿枪冲顶棚开枪什么意思,总共没杀几个人质,作为坏人,太不敬业了。
他的声音真的太出戏了。
7.浑身被绑满炸药的那个小警察,一开始说自己受过专业训练,爸爸也是警察,从小就教他什么的,结果没几句就慌得一B,章在山刚要给他剪线,居然还把住拆弹专家的手,我都看笑了,人性就是这么表现的?
章在山告诉小警察要记住警察的责任,要远离车群人群什么的,这都对,很好,问题是,为什么非要小警察大声喊出来,还要喊好几遍,这么刻意和高调就不美了。
8.开始不让强攻,怕人质伤亡,后来强攻,为什么就不怕人质伤亡了呢?
而且后面警察的劣势比刚开始还大。
后面部分匪徒已经混在被释放的人群中,劫持了运送人质的巴士,还去劫持了西遂的最大股东万众的主席。
这个强攻的逻辑和时机是导演需要,而不是用正常思维可以理解的。
9.章在山后面找红遂工程师问如果只引爆500公斤C4隧道会不会有事,我晕啊,首先,一个结构工程师怎么知道500公斤C4爆炸威力到底多大呢,其次,一共就两车炸药,炸一车的概率高达50%,那个时候你还问个屁啊,就算工程师告诉章在山只要引爆500公斤C4炸药隧道会塌方,难道章在山当时就能有办法保证肯定一车不炸吗?
所以有那个功夫干你的活得了,问结构工程师那个问题都等于浪费时间,而且还给工程师挖坑,万一隧道有个好歹,这工程师也得吃锅烙啊。
10.这么大的解救行动,居然没有看到狙击手,狙击手有很大作用的。
《風暴》(2013)、《救火英雄》(2014)連同《拆彈專家》(2017)三部合拍片都有著同樣的共通點,《風暴》中的香港警匪槍戰弄至中環地陷,真正「佔領中環」、《救火英雄》因發電廠火災誘發全港大停電,《拆彈專家》匪徒佔領紅隧脅持人質。
三部電影啟發了更多的創意,到底下一次香港會不會有外星人侵襲地球?
這三部片的特技與故事明顯太誇張失實,但假如沒有內地資金就沒有這類大片,如今警匪片的規模好比戰爭片,某程度上內地不容許這種摧毀一個城市的電影,如果故事不放在香港實在沒地方可放,內地假如拍這種電影更難想像會成什麼樣子。
幸好這裡是香港,這裡有無限的可能性。
即使發生如此的城市災難,香港人的生活依舊,太陽照常升起。
全港停電了,香港人依舊乖乖的沒有暴動。
沒有紅隧了,其他交通工具也如常運作,沒有逼爆更沒有塞車、香港發生如此大事,政府沒有人出來警告與宵禁,東西兩隧還因要給人上班而解封。
不禁感嘆香港人實在是不怕死的。
這三部電影都有很多的犯駁處,到底今時今日的香港電影追求什麼?
明星?
浪漫化的特技處理?
彷彿失去了理性一樣。
某程度上觀眾也有一樣的問題,盲目追求視覺的衝擊,像《寒戰》最終得到金像獎般,歷史自有公論。
《風暴》與《拆彈專家》的共通點是正義必勝、壞人必死的設定,這種二元的分法是低手的,在杜琪峯的警匪片裡好人與壞人並不會因身份而變得政治正確,比如是《暗戰》裡的劉德華與劉青雲,警匪間有博奕也有互動展示複雜的人性。
或許這種所謂「大陸式」的設定為了討好內地方面而欠缺驚喜,在《風暴》裡華仔有不死金身,而《拆彈專家》稍為不同的是它是一部反英雄的電影,華語電影有這樣的結局還是少有的,奈何電影是一部不折不扣讚揚香港警隊正氣形象的主旋律電影,在香港社會很奇怪的明明警察與消防是一份工作卻要標榜為英雄。
而這部電影就是為了製造一個英雄,是為華仔個人的獨腳戲,光茫掩蓋其他人。
嘗試大片的邱禮濤「B片導演」邱禮濤第一部真正的動作大片,或許這是他的一次走向大片的試驗,在今日香港一年有幾部電影上映的除了葉念琛的愛情電影外,實在沒有那幾位能有一定的數量。
一直以來邱禮濤都不算是所謂頂級的導演,但他的作品款式多,題材廣泛,近年比較能引起話題的是《雛妓》,最主要是蔡卓妍的演技走向成熟而注目。
從影以來,他的作品多不勝數,最多是拍恐怖片如《陰陽路》系列、也有青春愛情電影,雖然都不是什麼巨作但不過不失。
要講他的電影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伊波拉病毒》、《八仙飯店》這兩部也是黃秋生的代表作,前者是香港經典的Cult片,後者是比較血腥的。
在《拆彈專家》中有一幕姜武飾的劫匪洪繼鵬斷手短短的一幕某程度也反映了他的標籤。
而有一點邱禮濤在香港導演中比較特別的是他也有關心社會的電影,比如是描寫少年犯的《等候董建華發落》、有關街童的青年題材《給他們一個機會》、也有與性工作者有關的系列電影。
另外,他也與TVB拍過《Laughing哥》的系列電影與廉政行動。
雖然有一些電影未必是他的意願,但做導演也是職人的一種,賺夠錢就可以開自己想拍的類型。
過去他也曾執導過有關黑社會與飛虎題材的電影,這次《拆彈專家》的規模是他前所未有的一次經歷,在他的電影裡犯駁是常見的,舉個例子在《高舉愛》裡江若琳明明是中國運動員來到香港卻代表中國比賽。
在《拆》裡犯駁處也不少,例如香港的隧道脅持事件發生三天,香港沒有政府官員出來解釋、沒有特首、警務處、保安局?
難道香港進入無政府狀態?
還有是一個警察隨便拿陌生女子回警署?
更有點不知所謂的是將一個炸彈丟進維港,維港有船隻航行的,真不怕爆炸影響海上安全。
有時候看電影還需要有點理性與基本的認知,尢其是這不是胡混的喜劇,更要顯得專業與令人信服。
如果香港警隊如此粗枝大葉去處理就一定是國際笑話。
另外一點比較摸不著頭腦的是警察的職責是為了救人,但竟可以一句話置他人的生死於不顧。
當隧道內明知的恐怖份子般的劫匪但仍然將人質暴露在危機之中,雖然電影是叫《拆彈專家》但香港警隊是有反恐特勤隊與情報科的、怎會不知有僱傭兵到港,而整場的脅持事件除了在官能上有刺激外,對資料的整理與搜集還是虎頭蛇尾。
整部電影構建的警隊只是圍著一個人而轉動,顯得突兀。
說到邱禮濤與電影比較有心的嘗試就一定是用兩個月時間搭建一個1:1的隧道實景,1.8億打造一部電影在港產片是一個天文數字。
隧道的內部完全是一樣,下一年金像獎值得拿一個技術大獎的。
而且動員二百架車拍攝與綵排,飛車、爆破、撞車都很逼真,這一點絕對要讚。
且劇組真正走進隧道做資料搜集,很多香港人也討厭合拍片,可是沒有資金就沒有這種規模,這是兩難的局面。
拍大片也沒有什麼壞處,且電影給人的感覺並沒有完全的遷就內地,有很多熟悉的香港演員與TVB出現的綠葉演員,各有性格與突出的表現,還是挺親切的。
唯一敗筆是那一段宋佳與劉德華之間可有可無的愛情故事,不過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一部電影總要在男性之中找個女性角色平衡一番,彷彿是公式的一部份。
陳木勝、林超賢都是擅長拍男人戲、警匪片的導演,而邱禮濤也相對證明自己有實力,他是百搭的人選。
但要說到真正的大師,非杜韋配與銀河映像莫屬,至少他們的警匪片並不會很單一與會塑造人物角色的特別之處。
話說此片在內地上映有望破個十億票房,在邱導的職業生涯有望上一個高峰,這證明他可以拍不過不失又有話題的商業片。
捕捉香港人的精神面貌當香港的一方發生災難時,到底香港人在幹什麼?
沒有一條重要的紅隧,還有地鐵與兩條隧道,警方必須開通給予香港人上班。
當那一年社會上發生一件大事時香港人的心也只是想著上班。
挺諷刺的。
再者,當有人被脅持時香港人關心的不是人命而是股市,而是發災難財。
戲裡的另一個笑點是劫匪的要求是要回購西隧,幕後黑手是上市公司的老闆,這樣的設定太天真了吧。
回購西隧是投射民情的,但作為條件卻膚淺了一點。
電影粗疏的是描寫劫匪對臥底探員的復仇,現實中警方的臥底是保密的並不會在報章上現真身,劫匪也無需針對一個人而做大龍鳳,在故事性是薄弱的。
而片裡被脅持的草根百姓還反映了香港人貪生怕死的一面,神秘的內地遊客、面面俱圓的香港導遊、休班警與退休警的情熱、三日內逼在隧道而不敢反抗的香港人,三日內不知所措的香港警察與香港政府,更摧毀了香港的經濟命脈而不是設法去挽救。
相對《救火英雄》的全港停電,香港竟然無事發生的理想設定,相對這是懶惰草草了事的設定,《拆彈專家》還是有示威遊行、有與新聞有關的情節,但忽略了政府的信息,是一個缺陷。
另一個缺陷是《拆彈專家》要衝鋒陷陣兼顧的事情略多,要談判、要指揮、要開槍更要拆彈,有沒有必要將警匪片伸延至戰爭片的格局,而且電影的重心應該放在「拆彈」,但當華仔拆彈時且有意無意將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又回到常識的問題。
電影強調以生命保護生命,但自己也保護不到憑什麼逞英雄。
從意識形態上去看《風暴》、《救火英雄》與《拆彈專家》將有序與理性埋沒,換取誇張的局面,估計未來會愈來愈多這類的大片,就看何時有外星人侵襲香港,反正無論內地合拍片還是荷里活想要東方色彩就只有取景香港,而西方電影的中國價值觀只有拯救世人,包括《引力邊緣》與《火星任務》的中國拯救論,香港只有亂像橫生,滿足某方面的慾望投射。
世上只有劉德華《拆彈專家》成也華仔、敗也華仔,同時也證明了香港不能沒有劉德華。
這個角色實在沒有那一位可以擔當,縱然他拍的電影也有爛片的記錄,但他絕對是票房保證。
今時今日香港在歌.影.視、娛樂圈的沒落之下華仔仍然投資在電影身上,年過半百成為人民英雄、人民偶像,沒有多少人可以有如此的吸引力,對他拍動作片還是敬重的。
更重要的是沒有華仔支撐著整部戲,這部電影什麼都不是。
他是一個全能的影人,雖然有不少人認為他不會有進步,也只能這樣了。
劉德華對香港電影與提拔後輩功不可沒,其中一樣是新科的金像影帝林家棟,而這部電影張繼聰與Babyjohn也是亮點之一。
雖然電影的劇情叙事略為強差人意,但在技術與心思還是具備的,整體中規中矩。
即使發生如此的災難,香港人的心態依然是太陽照常升起。
《拆彈專家》與《風暴》猶如是姐妹篇,香港的警匪片再不存在李修賢式的《公僕》與警察故事,接下來將會是不斷的威嚇與爆炸,再也不會再停留在本土黑社會的故事,而是一次比一次更大的恐怖襲擊,一個故事比一個故事更離地。
看过后两个印象深刻一点的情节,一个是小警察的牺牲,一个是最后主角以身试红黄线,给另一边留下生的希望。姜武不太适合演黑老大,虽然这个黑老大挺凶残。看宋佳现在演什么怎么都有一种小三的感觉了。
邱礼涛不愧是华语影坛的第一摇滚客。一个字——狂!姜武演技太差了。
刘德华真的就是香港电影的Superman 影片的整体节奏感还是挺强的 文戏少了很多 就连刘德华和小宋佳的感情戏也只是穿插其中 没有占用太多的时间 结局是可以被人接受的 香港电影警匪片从枪林弹雨中主角永远不会受伤到现在的《拆弹专家》主角在最后光荣牺牲 更加贴合了现实 也让那些超级英雄更加的有血有肉
以前刘青云和黄秋生的那部拆弹专家比较好看!这部看的我昏昏欲睡~什么玩意!刘德华那么大年纪了不缺钱不缺名的情况下拍片挑一下行不行啊!
邱礼涛的导演行活儿,剧本第二幕顺拐了,突然就变成了小宋佳抓炸弹,到了第三幕果然就崩了,最特别的就是可以让香港警察殉职。
作为香港警匪片的行活中规中矩,但在剧作上却不敢恭维。片长不短,却只有一个刘德华和半个姜武算有形象的人物。但最后一幕葬礼又播放刘德华的台词感谢上天让他每次都剪对线,是说他本就想死?本该与之配套的家属戏也一如港片既往的生硬和塑料,一众配角也都是强行上下线的提线木偶,除了年轻警察的最后一刻稍有点煽,大多无法共情,连工具人都算不上,比如那一车游客和导游意义何在?节奏上,在姜武兄弟团聚后剧情动机突然断裂,直到生硬的塞入金融阴谋才勉强接上,中间只剩立白洗衣粉。
节奏有点乱,剧情走向有点失控,逻辑上硬伤不少,整体平庸,场面还算火爆,有点港片的风骨,因为情怀和大陆没有,所以3.5分/5分。
这故事有啥好看的?本来可以拍那么紧张的拆弹,却拍得那么无聊。刘德华越来越头大身子矮了。
基本不行
这完全就是一部香港高级安全宣传片,堵截威胁炸毁红磡隧道想法不错,可惜执行力太低了,再加上姜武的角色根本让我不入戏片子如果到中间还算不错的话,那么后面就有些乱套了,感觉编剧也不知该怎么编下去了,直接开战也不管人质了,想往写实上贴,可惜诸多抓马情节早就破功了,小宋佳人物真多余!
bug太多 感情戲也插得非常的硬生生啊 完全討厭 其實純粹為了看babyjohn 畢竟狂舞派表現太有趣 拆彈裡面雖然戲份不多但完全出彩 雖然早就被劇透掛了 但還是被感動 這劇本最好的就是最後沒有主角光環 and立白廣告牌也太堅挺了……
姜武和小宋佳都不适合港片的风格,看了两个小时没啥感想,脑海里都是开场之前《常在你左右》的预告片了,不过都是邱礼涛的就是了。唯一的亮点是被绑炸药的警二代小哥,他前后的情绪变化使得警察这个词儿变得有血有肉了,反而香港队长刘德华先生简直就像毫无心跳的机器人,没人味儿啊~
第二部简直是质的飞升!
除了突兀的為了完成合拍片指標而增設的感情線,整體節奏非常俐落,劇情邏輯也很順暢,難能可貴是真正體現了警察作為人的真實,動作戲的場面和設計感略有不足。看到劉特首在屏幕上活蹦亂跳十分感動,但是最後眼淚給了蔡瀚億,戲不多,但不愧曾經的最佳新人獎。
真的是吃饭时没事干随手点开的,一开始觉得有点套路,中间觉得好像出现了一点趣味,最后又烂尾了。编得也够差的,脑子里的事情太少,所以编出来就狠幼稚。俩大陆演员其实都很不错,不过配音确实让人不舒服,而且从编剧角度,也没给他们更好更丰富的戏份。
没有了英雄主义的光环,也不再是何般美好的结局,《拆弹专家》既有着颇为不错的大场面营造,也用反英雄套路的悲剧性结局使电影作为一部警匪片变的出人意料,且这部电影在主线情感上虽然仅只能算差强人意,却仍不乏能打动人心的吉光片羽。
一个类型片没有太大必要挑剧本漏洞,而整个阴谋实际上是土匪大哥伙同跨国资本不管死活都要弟弟回到自己手里,弟弟却根本不愿意团圆,最终弟弟跟着被绑的担架无力旋转,被流弹打死
……吃饭时候电视正好在播,这编剧水平令人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
邱礼涛的作品,总会有点意思。可惜他的很多电影,往往止步于有一点或两点意思,本片也是如此。蔡瀚亿被炸与刘德华拆错生命中最可怕的两根线,就是有意思的两点。除此以外,乏善可陈。
宣传堪比拆弹部队,被骗去看结果看了二十分钟也就是tvb进化版的HK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