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谣

云水谣,The Knot

主演:陈坤,徐若瑄 Vivian Hsu,李冰冰,归亚蕾,秦汉,梁洛施,朱茵,张致恒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6

《云水谣》剧照

云水谣 剧照 NO.1云水谣 剧照 NO.2云水谣 剧照 NO.3云水谣 剧照 NO.4云水谣 剧照 NO.5云水谣 剧照 NO.6云水谣 剧照 NO.13云水谣 剧照 NO.14云水谣 剧照 NO.15云水谣 剧照 NO.16云水谣 剧照 NO.17云水谣 剧照 NO.18云水谣 剧照 NO.19云水谣 剧照 NO.20

《云水谣》剧情介绍

云水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轻的陈秋水(陈坤 饰)为少女王碧云(徐若瑄 饰)的弟弟雨萌当家庭教师,他清朗潇洒,有一套快乐的学习方法,两人一起唱歌学英文,简单快乐,很快就堕入爱河。然而陈秋水是左翼人士,为避难必须逃往大陆。虽然似乎是短暂的离别,但秋水离去前仍与王碧云私定终生,发誓矢志不渝。 但离别似乎很漫长 。秋水甚至与台湾失去了联络,但等待和思念仍埋在他的心中。部队护士王金娣(李冰冰 饰)对他坦言爱意,并展开追求。战争结束后,王金娣跟随秋水调至西藏,一路照顾无微不至。秋水亦多次寻碧云未果,决定把旧情藏于心底,不辜负决心随他的王金娣,二人成婚,但命运的嘲弄却在不远处。 秋水不知道,身在台湾的王碧云,终身未嫁,一生都在等待。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中原突围弹球游戏那些特立独行的猪我的恶魔少爷幽闭空间布米卡陌路之西岛城风云制高点姬影人生流浪狗命悬一线龙门驿站之狼武士死亡暴动芝加哥烈焰第六季误杀瞒天记2我的野蛮初恋民俗怪闻录之诡戏班疯狂侏罗纪网红狗黄文秀只要有北斋和饭前妻的车站移植主要目标烈火男儿之超级英雄灵书妙探第六季365天:今时之欲毒枭:墨西哥第三季水形物语

《云水谣》长篇影评

 1 ) 有一腿没一腿系列书评

a和b有一腿,c也想和b有一腿,可是b不愿意和c有一腿。

由于稀奇古怪的原因,a和b分开了,没有办法有一腿,出现了d,d想和a有一腿,a不愿意和d有一腿,d就微积分了一下自己,无限接近与b,于是a就和d有一腿, n年以后,a和b为分母的分子e见到了a和d为分母的f,无限感慨a和b虽然没有办法有一腿,却无限怀念当年有一腿的时光。

注: c后来孜孜不倦的想和b有一腿,始终未遂结论: 学好微积分是很重要的

 2 ) 历史外衣下的鸳鸯蝴蝶

《云水谣》这样一部贴有爱情标签的影片,本来更适合上情人节档期,但却抢着打响了贺岁档的第一枪,足可见其对票房和口碑的野心。

如今的爱情电影也不同于以往的小我境界,总是透着野心想做大,不能成为《乱世佳人》也要向《泰坦尼克》看齐,爱情必然是存在于跨时空的宏大背景之下,就仿佛一叶扁舟在洪流中起伏方更能令人刻骨铭心。

《云水谣》的故事伊始便从美国纽约开始,象大多数爱情影片一样用回忆展开历史的画卷。

影片在台北的第一个长镜头宛如行云流水,颇有令人惊艳的感觉,取景的画面都相当之漂亮,可见导演尹力的用心。

影片跨越过多重空间,从纽约到台湾,从台湾到朝鲜,以及远赴西藏,这其中尤其以四十年代末期的台湾画卷描绘得最不成功。

究其原因,影片过于明显的政治意图引来台湾当局的阻挠,终究无缘赴台湾实地拍摄,这是一个硬伤。

此外影片所呈献出的台湾风情画是如此空乏的,整个凝重的历史背景被弱化了不少,或许是因为我看过侯孝贤先生的《好男好女》与《悲情城市》,同样是“二二八”背景下的台湾,其中那份悲悯与阴郁却是无从读到。

那操着国语的陈坤和徐若瑄是与台湾实景是如此的不搭调,虽然影片也提到了“二二八”事件,但也沦为服务于情节发展的工具。

陈秋水与王碧云这一对恋人因为海峡分隔两岸,彼此等待着却遥遥无期,这是影片所要表达对爱情圆梦的渴望。

影片中那一段段的爱情故事颇为动人煽情,从王碧云与陈秋水的一见钟情,到后来王金娣对更名为徐秋云的陈秋水的苦追,甚至于薛子路对王碧云的不求回报的付出,将爱情的各个层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王金娣为爱更名为王碧云这一段绝对是神来之笔,如果没有这一情节安排这部爱情电影也只能沦为千遍一律俗套爱情。

以一部爱情电影的视角来看,影片《云水谣》不失为一部精良的好作品,也完全可以说是大陆爱情电影类型片的佳作,爱与被爱,守望与思念,在这部电影中都可以用心读到。

然而导演尹力的野心过大,一方面想拍出一部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另一方面却又强硬嫁接上渴望两岸一统的政治意图,在爱情圆梦的渴望下潜藏国家一统的希望,以小我凸现大我。

最终却未免令原本纯粹的爱情故事不够纯粹,两相妥协搓揉之下使得该凝重地不凝重,该唯美的又虚空,《云水谣》难免徘徊于进退之间。

大时空的跨度,在这几十年间的历史变迁中,有过多少的动荡,陈秋水的人生却突然被抽离出那个历史背景,从抗美援朝归来后便被安排去援藏,他与那运动不断的年代从此便无瓜葛。

西藏就好象是陈秋水和王金娣之间情感的世外桃源,没有干挠和影响,连他们最终的离去都被设计得如此崇高和完美。

这是一段没有任何杂质的爱情,如何看都象是一个童话故事,每一位存在于这段爱情中的角色,人格都被塑造得完美,连原本陈秋水和王金娣彼此结合衍生出的愧疚也被王金娣婚夜那场戏给消解了。

爱情故事讲得如此完美动情,定能煽下不少人儿的泪水?

可这原本能打造成中国唯美真空爱情的电影,偏偏要纠缠于宏大的历史年代,“二二八”事件匆匆一笔带过,无人能看懂这其中的缘由,连台湾当局也硬是不认同,在朝鲜战场的炮火中没有看到多少血泪伤痛,偏偏却洋溢着一阵阵温情。

何必,何必,这本就是一出动人的鸳鸯蝴蝶,偏要搭上这宏大历史风云,想是导演尹力要的是如《乱世佳人》似的经典爱情,可在影片之中又通通将这些历史事件回避弱化,最终要的只是它们的绿叶功能,好比在照相馆拍照时身后变换的背景幕布。

爱情故事与历史最终是分隔开的,无缘成为一体。

对于观众而言影片《云水谣》是好看的,但却也只能做到好看而已,导演尹力没有能力让影片上升到让人铭记的高度。

如果将影片纯粹当作一部唯美的爱情类型片来看的话,《云水谣》是具有相当不错的观赏性,而且它也绝对能值回票价,有漂亮的画面,有动人的爱情,一切都值得观众走进电影院去欣赏。

中肯地说,不去考虑这部电影存在的伤处,我还是比较喜欢这部影片的精雕细琢,这其中影片中追寻与回忆两条索交替运用流畅,层层推动情节发展。

回忆是影片的主线,其中人物的表演都很丰满,性格塑造也较完整,而作为追寻的辅线则薄弱许多,尤其是陈晓苪的寻找显得很空洞。

影片中作为男主角的陈坤在表演上还是值得肯定的,尤其在儿女情长方面他总是灵气大过表演,他是那种天生的小生相。

徐若瑄和李冰冰这两位女主角,各自负责了上下半场的戏,徐若瑄楚楚动人的玉女派风格确实打动人,不过与李冰冰的表演相比稍逊一畴。

李冰冰完全将一个为爱勇往直前的女孩演得极富层次,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讨人喜欢。

与三个主角相比梁若施的这个配角却实在显得失败,一个不知所云的新新人类作家,而同样配戏的几位台湾老戏骨都还不错,其中演徐凤娘的杨贵媚更为出色。

聚集了两岸三地不同年龄层的演员,《云水谣》也算是开启了另一种类型的大片,虽然三千万的投资与以往大片相比不属同一档次,但对于爱情类型片来说也算不得小了。

可喜之处在于中国电影不用总是和古装、动作纠缠在一起,在一条道上走到黑,从这层意义来讲《云水谣》的成功更值得认同。

文:眉间尺

 3 ) 烂

去看了一下云水谣, 所谓战争和爱情的混合大片,从来是奥斯卡不二的喜欢. 所以蛮好奇,中国式的这种片子会拍的如何. 简单的评价几句:1. 故事本身, 显得荒诞, 爱情可以禁受住很多考验,但时空的分离却不在其中. 即使当事人还在有感觉,却是遥远的一道残影. 歌颂瞬间的辉煌是一种美丽,歌颂长时间的煎熬,是一种残忍, 2.演员; 功力太差, 应该弄两张陌生脸来演, 一身媚骨的徐若萱,咋看都不像那种one trick mind 的人. 男主角的造型,也毫无坚毅的感觉. 3. 陈秋水后来的经历,简直是画蛇添足, 抗美援朝;西藏支边, ,,还要英勇就义,,,md 伟大, 光辉,,正确,,都齐了,,,咋不加上在文革是被当间谍玩死. 干脆悲情到底...4,导演嘎奇怪的,,特喜欢拉镜头,,,很少切换的,,,尤其是金娣找秋水的那一段...感觉就是走迷宫...这种手法,,二三回就够了,,,多了倒胃口..5, 对白的白痴和演员夸张的哭泣,,,,,情到深处人寂寞,,,,不知道怎么编剧的.平实的故事,简单的生活,拍一部爱情片,,咋能嘎烂呢.(俺在贴吧的评论,已经被群殴过了)

 4 )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这好像是一本书的名字。

把它拿来当作今天的开始。

看了SHE《我爱你》MV子燕说不喜欢结局。

她说更喜欢《云水谣》里面的感觉。

其实,最初我也不能完全接受这样的结局,女主角就那样放弃了家庭,放弃了责任,放弃了丈夫,去圆梦,这样合适吗?

是不是太自私了?

可是今天我看了《云水谣》之后,发现它的结局同样让我困惑。

同样的约定,同样的承诺,同样的等待,不同的结局。

碧云等了一辈子,子路守了她一辈子;而秋水接受了金娣的爱,跟她走过了一辈子。

起初,我真的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

我不懂,对于秋水,相约等待的承诺,怎么就能单方面的放弃呢,这对碧云公平吗?

同样的等待,同样的煎熬,难道说女人能做得到的,男人就忍受不了吗?

想问问他假若在他接受了金娣之后,碧云真的出现在他面前了,他要怎么办?

他要怎么去面对那个执着的守着他,替他尽孝的女人?

这让我想起了《情深深雨蒙蒙》的桥段,当如萍狼狈不堪的出现在战场时,书桓因为感动而接受了她,可是,当依萍再次出现的时候,他还不是转身离她而去狠狠地伤害了如萍?

爱是不能代替的,即便金娣用了王碧云的名字,他始终不是王碧云,始终不是秋水心中爱的王碧云啊。

当我看到碧云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秋水的消息,却是他结婚的消息,听着她痛苦的哭声,心都碎了。

当苦苦的等待换来的只是一个没有理由的背弃时,她该是多么的绝望啊,那是要把这么多年的痛苦都哭出来,喊出来,宣泄出来吧。

可是沉静下来,想想,假若他们真的就从此在没有消息了呢?

难道说他们俩个就要互相等待一生,然后负了身边两个同样苦苦等待的人吗?

于是终于明白了,这只是一种选择而已。

无所谓对错。

就像碧云选择了一生的等待,那么,在等待中她是幸福的,因为等待意味着不曾失去。

而秋水选择了接受金娣,也就等于给自己一个机会,摆脱痛苦,去重新开始生活。

我们没法评断谁对谁错,因为我们都没有真正的经历过。

就像子路选择默默守候碧云,而金娣选择主动争取爱情一样,这也仅仅是选择而已。

一个选择帮自己爱的人完成心愿,陪着她一起受苦,而另一个选择让爱人脱离痛苦,重新开始幸福。

这都是出于爱的,没办法用简单的是非来下定论。

如果真的要责怪,那就责怪造物弄人吧!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也许,注定了,就要是这样的一种悲剧。

人生若只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也就像《我爱你》。

现在可以理解了。

女主人公离开的丈夫,去还等待他一生的人一个梦,也仅仅是一种选择吧。

因为毕竟,在那样的处境下,任何选择都等于一种放弃,一种伤害。

就像歌中唱的“你我有多亲密,要用伤害来证明”那么,无论怎样,都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爱你》,《云水谣》它们只是故事,一些人的故事。

而我们,只是听故事的人。

跟着他们,去走过一段经历,体会一种心情,足矣。

 5 ) 云水谣

爬山回来,跳下公车,看见巨大的电影广告牌<云水谣>。

被“爱情文艺片”主题诱惑,打消了转车回学校的主意,买了张票直拐进了电影院。

大厅在放《墨攻》,一小厅在放这片子,看的人寥寥:除了三四对情侣,两三个老人家,就是我一单人了。

挑最后一排坐下,放映室就在后面,光束从旁边咫尺之遥的窗口射向前面的银幕,连机器吱哑转动的声音都清晰可闻,一下子想起了小时候,打麦场上看露天电影,总爱坐在放映员和放映机边儿上那新奇又激动的心情......近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风景优美,故事动人...但,这样的一切也许只能存在于那个年代吧!

动乱的时局,无奈的命运,离多聚少的人生,短暂的际会带来一辈子绵长的思念和刻骨的爱恋,悲哀却无悔...没有对感情的信念和理想,无以支撑这寂寞而漫长的岁月...在今天,看这些,惟有唏嘘和怅惘!

 6 ) 选择坚守,还是选择追随

文_谢长留是年少气盛,还是天生宿命,这些年来,还时不时得意忘形!

李冰冰扮演的王招娣,太容易讨好观众了。

这角色起伏波动较大,人物性格饱满,何况向来在银幕上扮丑的女星都会赢得更多的好评,所以她凭这部戏获奖,也无惊异。

但主要是王招娣的最终胜利还是不禁要引人深思的。

有人说这部电影,活生生把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拍砸了,感觉有些伪文艺。

其实我没想那么多,文艺不文艺这东西本来也没有什么具体答案和限制,都是因人而异的。

我只想知道,到底在爱情这个节骨眼上,是应该选择坚守,还是选择追随?

徐若瑄的角色本来就不出彩,加上她的演技实在有些矫揉造作,似乎更为她的悲情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好像,如果最后她和陈秋水破镜重圆了,还真让观众从心往外不待见。

不过她又着实演了一个为爱情,甘心放弃大好青春,执着等候的角色。

这个角色本应该让观众为之感动,心之所向,最起码是让人觉得可惜而又慨而叹之的,可最后风头全被活泼直爽的王招娣夺去,不光是演技上的锋芒,甚至连观众的心也一并被夺去。

观众看到最后,甚至不会去抱怨陈秋水出尔反尔、没能像王碧云一样坚守阵地,大家一致认为他和王招娣的结合才是民意所向,因为王招娣的破釜沉舟和愿意跟随陈秋水浪迹天涯的决心。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相爱的人要远走他乡,或留学,或工作,或回故乡,每当这时另一人就要做出对当时的她来讲天大的抉择——分手还是随他而去!

大部分人衡量再三之后,最终选择放弃,因为眼下的这块地界,有她的亲人、有她的事业、有她的朋友还有她的未来,与彼人的分手不见得就是世界末日,一切可以重头再来。

于是,每当遇上诸如此类的问题,她便如此这般解决,到头来,她也结婚了,也生儿育女了,也老死在这一片不败的温床上。

但她却一生都没能为仅此一次下不为例的青春冲动过。

王招娣的家在上海,她固执又冲动,认定的人和道理,就一如既往的跟定了走下去,她不管那么多约定俗成,也不问未来,她只知道那一刻,如果她不跟着陈秋水奔赴西藏,她一生都会后悔。

最终打败陈秋水的当然不是日积月累的孤独,更不是杳无音信的望眼欲穿,是王招娣铁打的决心和执着的眼神。

女人,是应该像个贞洁烈妇般痴心守空闺,坐等那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还是应该舍得一身剐,跟着他四海为家!

电影的结局告诉我们,坚守的固然伟大,却只能萧瑟收场;追随的虽然鲁莽,却即便在雪崩当头之时,仍能有被对方紧握住手同生共死的力量。

如果爱,就请勇敢去爱。

不管是金戈铁马还是荒漠草原,不管是远走他乡还是驻守一隅,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天长地久更安心。

 7 ) 隔着云水端望的,是一个脱轨的爱情——观影《云水谣》

隔着云水端望的,是一个脱轨的爱情——观影《云水谣》编 剧:张克辉 刘恒导 演:尹力主 演:   陈 坤 徐若瑄   李冰冰 归亚蕾   秦 汉 杨贵媚   梁洛施 张致恒 朱茵类 型:战争/爱情出 品:中国电影集团    台湾龙祥育乐公司    香港英皇影业公司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上 映:2006年12月1日举头望青云,云遥遥,低头观海潮,水涛涛。

云遥遥,水涛涛,云水难相交。

青云把水瞧,海潮把云招,青云把水迢,海水把云招……——《云水谣》主题曲我还记得今年的金鸡百花节现场见到了尹力导演,当时他和《张思德》剧组的成员坐在一起,少人问津。

然而当晚,他却成了最大赢家,并在领奖台上宣传起这一部以爱情为主旋律的电影《云水谣》。

我对它充满期待则是因为片中有几位重要演员加盟。

昨天看完整部影片,热泪盈眶自不必说,而且场面空间的变换及时间跨度之巨大,更让在座的观众唏嘘不止。

将近六十年的等待,隔着水千条山万座,却再也等不来心上的那个人。

正是这份坚贞不渝,使得爱情升华,深深打动观众的心。

我在看这部影片时,打动我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陈秋水与王碧云各自为对方坚守那份爱情,不为外界所动:陈秋水致力于战场医务工作,工作间隙仍不时掏出画本和相册怀念心上人;而王碧云则没有接受另一位一直苦等她的男人的求爱;另一处是李冰冰饰演的王金娣,为了能和陈秋水厮守终生,不惜改名为王碧云,不惜成为替代品。

陈秋水与王碧云之间的感情成为贯穿全剧的主线,而他与王金娣的感情则是衍生的副线,起了烘托作用。

一段跨越台湾“二•二八”事件、抗美援朝、随军援藏等多空间、多场景的爱情,从少年纯情到白发痴情,不仅是对导演的考验、对演员的考验,更是对观众的考验。

有趣的是,编剧刘恒并不看重年轻人对这部电影的衷情,而导演尹力却十分在意年轻人的感受。

影片中梁洛施扮演的王碧云的侄女,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随性女子,身上突显了现代年轻人的那份随意与洒脱,她替代姑妈去追寻这段坚贞恋情背后的故事,可谓在片中起到了联结观众的作用。

导演用意很明显,隔了那么久远的爱情,要让它在这个时代发出光芒,就需有一个传声筒,能与年轻观众拉近距离。

但是他忽略了对这个人物的有效利用,使她像一个没有太多动作的局外人,只是单纯的穿梭于古迹旧踪,没能深入这段感情之中,连与陈秋水后代陈昆仑的接触也并未深化这个故事,只略微点缀了一下。

我想起另一部电影,陈婉婷的《玻璃之城》,也是讲述两代人的爱情,相互穿插、交融,两代人都有故事,处理得就比较圆润、饱满。

这部电影没有致力于追溯政治事件,让“二•二八”成为了一个导火索,导致了陈秋水与王碧云的分离。

而另一部电影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却直面了这段历史,并且透射出冷冽、青峻的气息。

《云水谣》的导演尹力显然是一个专情于温和主义的野心家,把爱情拍得很“软”。

这个“软”字,我们可以看作是导演对故事本身的理解,因此事件、历史、战场、西藏,统统拿来作为爱情的陪葬品;而且这个“软”,从人物身上也直接体现了出来,尽管隔了那么长时间,当王碧云或陈秋水与人提起对方的名字就会流泪,而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隔了太长时间,连对方面貌都开始模糊时,还会这么敏感的落泪吗?

显然导演是在有意的煽情,一刻也没让演员闲得住眼泪。

特别是有一场,我觉得就算是高潮,这样的情感渲染得过度了:王金娣不辞艰苦追随陈秋水到西藏,并改名为王碧云,陈秋水说她傻,两人抱在一起痛哭着亲吻对方;然后两人结婚,王金娣说会在来世跟陈秋水一起找王碧云,又是泪流满面;紧接着镜头转到西螺吊脚楼内,王碧云服侍陈秋水生病的老母亲,母亲让她早点嫁人,又哭了……本来在喝喜酒时,观众的情绪已经被激发出来了,然而导演并没有适可而止,紧接着又来煽情,过长了,就显得疲了。

值得称道的是导演用一个连贯的长镜头带出片头,使台湾当时的民俗风情从老屋、街道、布偶戏、小巷中直接传达了出来,像一幅长卷画似的铺展开来,十分连畅,透着怀旧的气息。

在电影开场前,我在休息区翻到《云水谣》的画册,发现尹力导演毕业于电影学院美术系,于是特意在影片中寻找那种美术的境界。

果然,我发现尹导是一个非常擅于捕捉画面的人,每一个画面都是精心设置,光线感、色彩感,都运用得很到位。

影片为了还原四十年代台湾旧貌,还专门请来台湾民族学专家勘测研究当地民俗,并选择了保留部分台湾民风的福建漳州“古董街”作为主景拍摄。

片中陈秋水的老家便是在云林县西螺镇,为台湾中部地区,而据剧中人王碧云的父亲、秦汉扮演的牙医所说,陈秋水的曾祖父是从大陆移民过来的,这便不难看出“云水”之恋如果解释为台湾与大陆“血肉之情”之深,显得有些牵强。

非要将陈秋水从台湾的土壤中拔根而起,置之为“大陆人”,并强加给这段感情以“两地”隔海观望的无奈与眷恋,这便使得感情显得“假”、“大”、“空”,幸亏导演聪明在没有从大处着手,只是从儿女私情上加以大场景的铺垫和衬托。

可是导演却过份注重细节点的设置及人物关系的布置,使得整个故事讲得有些“满”。

这个“满”字,我是从三处加以分析和理解的:一、导演切分镜头的次数太多,同一画面出现短镜头切分,多角度重现,不太必要。

比如陈秋水被辞退家教工作后躺在米仓的镜头,反复了好几次,有点罗嗦;导演的用意当然是想借这种“刹车”式的短镜头及时“刹”住情感,就是一种“抑”的手法,“抑”是为了后面的“扬”,可是表现得过多,过满,就显得有些刻意,不自然;二、画面镜头及无关角色的设置。

片头出现的长镜头里,出现的人物众多,这是一幅人物风情图,可是在接下来的故事里,也出现七零八落的人来,便觉得导演实在太为细致,把事情给做绝了。

比如那个守在王碧云门口的“眼镜哥哥”请陈秋水吃宵夜,陈秋水走掉,突然画面里闯进一个小姑娘兜售鲜花,这个完全没有必要;还有陈秋水的儿子陈昆仑向小芮介绍自己的妻子,这个“妻子”也完全没有必要出现,导演这样设置,因为陈昆仑和陈秋水都是同一演员扮演,为了区别他们,他便用人物身边的角色加以区分。

陈秋水的恋人是台湾人、上海人,而到了陈昆仑这一代却换成了西藏人;三、无关细节的设置。

比如“眼镜哥哥”流鼻血的事情,只是增添了人物的细节性,完全没有起到辅助故事情节的作用,还比如牙医在饭桌上说过的“牙好,人的心眼也好”,这句话后来被陈秋水在战场时引用,根本没有什么喻意和作用。

感觉导演为了让故事更具真实感,刻意将细节与镜头画面加得很“满”,便有点过。

还有一个可笑的地方是,那个等待了六十年的王碧云朝着摄像头跟远在西藏的陈秋水后代聊天,音频出现问题时,她打满马赛克的脸激动不已,微张着嘴,眼泪大颗滚落。

我十分期待导演来一段音乐,恰恰这时,导演又不失时务的运用起手段来,全片忽然处于默声状态。

这个手法很巧妙,然而用在此时,我觉得太刻意,反而令人哑然失笑。

还有,主题音乐没有贯穿全片,音乐上显得“散”,开头是台湾的戏文,后面雪崩时又出现西藏女声吟唱……也许导演有意于将这部影片打造成像以前的“庐山恋”之类风靡一时的经典之作,但是他选了一个太久远的故事,单单凭着一条“追寻”的线索,很难满足现今年轻人的胃口。

毕竟,它已经与时代脱轨,在这个“声情并茂”的时代,来宣传这样坚贞的恋情,不能不说它很感人,但是十分没有感染力。

《云水谣》角色简评这部影片中,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角色是李冰冰饰演的王金娣和杨贵媚饰演的母亲。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觉得李冰冰扮演“假小子”有她可爱的一面,这种可爱劲十分讨巧,换句话说,很有观众缘。

从出场时,她作为一个受伤的护士,躺在手术台上嚷嚷不止,可以看出她的娇气,因为她是上海人嘛——上海女人娇气,那个《长恨歌》里的王琦瑶落魄时期还每日用蛋清敷脸——就因为这个脾性,连一天刷两次牙也遭来了战友们的嘲笑。

而她与陈秋水如此贴近,正是因为陈秋水是台湾人,台湾人与上海人同样十分讲究生活质量。

这并非有据可考,而是从来就已形成的习性。

王金娣,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这户人家喜欢儿子,故生了女儿后给她取个带“娣”的名。

可是王金娣虽然大大咧咧,属于那种“假小子”类型,却对爱情有着十分真挚的向往和追求。

她瞄上陈秋水了,就对他说:“我喜欢你”,绝对不含糊。

这个人物为什么可爱,却并不是她“假小子”的一面,而是她对爱情的执守与无私。

她可以为他赶到西藏,为他把自己名字改成“王碧云”,为他舍弃回上海的机会……试问,陈秋水如果再固守独身,那不是要伤害这个无辜的女子?

李冰冰诠释人物性格可以从一个镜头表明,她在婚房与陈秋水相对饮酒,托起酒杯时说了声:姐姐,这酒是敬你的,如果今生陈秋水等不到你,来世我和他去找你。

然后一饮而尽,酒杯放下时,两眼望到很远的地方,饱含泪水,却有一份执着和坚定。

因此,我觉得李冰冰演得不错。

还有杨贵媚,在这里不罗列她饰演的其他角色,单就这部影片讲,她的戏份并不多,但是她赋予了角色以灵魂。

她很好的把握住了这个“配角”的戏份,不张不扬,也不抢戏,而是十分平易而质朴的表现了农村妇女那种传统美德,比如勤劳、艰忍、开明(对儿子从事左翼运动的支持,焚书可见一斑)、善良……而她在表演上不着痕迹,几乎很少运用面部表情,连一个简单的笑容也是非常希罕的。

可是,她就是这么闪闪发光,让人不能忘怀。

陈坤在这部片子的表现,我觉得比《理发师》里面要好。

他对角色的演绎仿佛走入了一个误区,永远是那样“温文尔雅”,而且显得落落大方,他就不能演一个粗俗点的大老爷们吗?

单就这部影片而言,他将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年轻人形象刻画得比较完整,但是少了一点特色,显得一般。

徐若瑄以前没看过她的戏,只觉得还是有表演的痕迹,特别是中年戏时,表现得有点老态。

这种刻意观众一眼就看出来了,不自然。

一个没有结过婚的老处女,她的日常起居、生活作风一定是特别优雅的,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只会让她更显年轻。

她应该更加注重打扮,以及风韵上的刻画,而非简单的几个动作表明王碧云老了。

归亚蕾本身是有一点积储的,她的表演很到位,但最近几部片子都很有“吃老本”之嫌,不像以前《喜宴》、《饮食男女》、《大明宫词》里那样表演得更为生动。

她现在似乎就在演她自己,如果仅仅是角色适合,没有什么挑战性,那不是跟“混口饭吃”同一道理?

秦汉的表演可圈可点,还是有其独到的一面,尤其是那场快要移民前在客厅与眼镜哥哥聊天时,头发蓬乱的模样,有点让人感慨时境的变迁。

梁洛施表现不错,不看风景,单看她,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8 ) 等待——无需注释即是悲剧

不论是太压抑,还是欠挖掘,或是剧情太易于猜测,但是不少异常美的细节真的很赞。

从秋水离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是一部关于等待的戏。

一方因为一些原因而等待而放弃,一方因为没有原因而守候,一方因为同样的一些原因而等待而令某一方放弃,一方因为一些原因而陪伴。

另外,有两个有血缘关系的人终身无法明了这世事,还有一些人的状况只得猜测。

几乎所有的人在戏中都在等待。

然而不论是等了的还是没等的,最后的结果都是悲剧。

不论是因为意外的雪崩而丧身,还是因为老冉冉而至然美人暮矣仍独自守候。

等待的人,默默终老,她的彷徨和无望只得用笔描绘。

转身的人,(剧中人绝非玩世不恭玩弄感情者),在痛苦之后才决定换一条轨迹,选择了面前的幸福,却无法摆脱命运的不幸。

都没有责任,却分分明明都很悲情。

等待是一场无需注释的悲剧,如果一定要加上一个原因的话,那就是等待的过程永远都是衰老而其最终的终点永远都是死亡。

那么,如果结果都相仿,那么等或者不等又有何区别?

难道真的是死守的人会终成孤独?

那么放手的人呢?

情况一是放手者明白真相,痛心疾首;情况二是放手者如片中人,永世不得真相,骗得几分安宁;或者情况三,放手者不重感情,对此漠然。

然而三种假设纯属胡扯,只有在骗人眼泪的戏里才能一一兑现。

在人人参与的重大剧作——life——这部戏中,爱情不是永恒的主题——变化才是永恒的主题。

也许内心不断起伏的当事人会在变幻的关系中有其特别的感受,然而感受永远无法作为硬性的标准来衡量好坏得失,no never。

The knot,英文片名,如此说来,心灵纠结也就是节的一种了,那么解开便是。

不可能解不开的,时间让你想解不开都难。

至于等得到和等不到,这个也是变化做主的,永远没法确定。

一切都是短暂的,也同时是永恒的。

如果有人能写一本书——书名我都起好了,就叫做——《如何避免等待悲剧》——应该会畅销海内外,风靡全球(估计为了防止杯具厂倒闭一定没人会写这本书滴嘻嘻)。

 9 ) 可惜了一个美丽的名字

对这部电影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去了首映式.摄影不错,归亚蕾的演技很好,除此之外,这部片子一无是处.故事太老了,对白太多费话了,徐若宣太现代了...归根结底,导得太烂了!"最后的晚餐"那一幕,秋水被告知不能继续当家教时,立刻出现闪电雷鸣,要表现五雷轰顶也不须如此吧!秋水妈妈帮碧云洗脚那一幕,碧云也露得太不得体了吧!如次可笑的镜头比比皆是!大失所望啊!

 10 ) 再唱一曲云水谣

他在等一个永远也等不到的人,所以,我一定还有机会。

这是云水谣里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薛子路用他一生的承诺对碧云的回答吧。

陈秋水,王碧云,也算是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怀吧。

一直觉得像这样的影片一开始就注定了是悲剧。

40年代的台湾,秋水的离开,碧云的无奈,都是这场悲剧的开始。

为了躲避战乱。

秋水不得不离开。

也正因了如此,秋水跑到大陆,才有了两个人的苦苦守侯。

其实故事的4个主人公都是我喜欢的类型,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故事的时候,不想让他们任何一个人受伤。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没有一个人会有一段完美的结局。

关于秋水。

如果说陈坤的眼神可以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那算是我喜欢他的理由吧。

给了碧云一句承诺,确因最终音信全无,抵不住金娣的追求。

也正因了金娣的一句“就让我代替碧云好好爱你吧”秋水才愿意娶了金娣,自此有了一段曾经快乐的日子。

很多人说秋水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不顾碧云,投入金娣的怀抱。

这样的男人遭来多少恶骂,可是在我看来,秋水其实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在那样的情况下,没有了碧云的消息,没有了承诺的含义。

遇到了愿意用一生守侯自己的人,秋水是该接受她的。

但是难忘却的是他和碧云的分别。

碧云给了他一支笔,说:“用这支笔给我写信,我会回的。

”而秋水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我只有一句承诺,我会等你。

”也正是这一句承诺才有了两个人的苦苦守侯,这个守侯来得太苦了,让两个人自此与幸福失之交臂。

纵然秋水有多爱碧云,纵然在他面前幸福是一张白纸。

失去了消息的他最终还是选择摘掉碧云为他带上的戒指,娶了另一个女人。

但我想,他会觉得碧云也是这样理解他的吧。

如果自己不能跟碧云在一起,就想办法让自己幸福。

这样,碧云看起来也不会难过。

其实,爱一个人,就是为了他让自己幸福,幸福很久很久。

关于碧云。

这是一个我最爱的女子,她用她的一生只为了守侯秋水的一句承诺。

秋水离开的日子,是她一心一意照顾秋水的妈妈,她的婆婆。

甚至不顾婆婆的再三劝说,坚定的心从未动摇过。

最让人感动的是,在没有任何秋水音信的时候,爸爸劝她嫁给子路。

可是,她却始终如一,无论子路对她有多好。

看着她望眼欲穿的眼神,哽咽地冲着爸爸喊,我要等秋水。

所有所有的感情全被她一个人俘虏。

有时候看着她一个人站在窗前,呆呆地看着那枚戒指。

碧云啊碧云,你怎么就这么傻呢,你情愿守着那一句承诺自己过一辈子,也不愿意让别人来照顾你吗。

你知不知道子路对你有多好,他帮你寻找秋水的下落,他其实也希望你能幸福。

其实我是羡慕碧云这样的女子的,可以一辈子只为一个牵挂守侯,不管是不是痛苦,也不管是不是孤单。

其实我想,她内心一定不是痛苦的吧。

心里有一个惦念的人总归是好的。

尽管最后看着白发苍苍的碧云望着电脑屏幕上的陈昆仑(王金娣和陈秋水的孩子)的样子,她望着昔日她深爱的男人的孩子。

她只是想要多看他一眼,她只是想要一个假象而已。

她冲着屏幕大吼,我听不见他的声音,她连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都得不到满足。

只是这样,在她心里,也该有同样的满足了吧。

她的侄女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

究竟这人世间把生者和死者分开的是什么,把相爱的人分开的是什么?

谁也没有答案,等了一辈子,最终还是没有任何结局。

一个人安详的走完一生,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苦苦守侯,这样也算是一种幸福了吧。

关于金娣。

很多看这部片子的人都不喜欢这个女人。

但是我对她算是有很多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吧。

我不认为是因为她的原因秋水才会离开碧云的。

相反,如果没有她的出现,秋水反而更不会幸福。

从一开始她对秋水的爱就是很单纯的喜欢,难道喜欢一个人也有错吗?

没有。

于是这样的喜欢拯救了一颗将死的心。

她对秋水可以算得上死心塌地,甚至愿意甘心作为碧云的替代品。

为了这个男人,甚至不惜往自己的伤口上洒盐,改了自己的名字。

其实她该知道,每一次秋水呼唤她名字的时候心里都会痛一下。

但哪怕让他痛一痛也好啊,至少他会觉得记忆中有这样一段无法割舍的情怀。

在他们结婚的那天晚上,金娣在秋水面前为远在台湾的碧云说的一番话。

是我不让他等了,今生今世他要见不着你,来世我一定陪着他去见你。

这样的女子,怎能让人拒绝呢。

或许秋水并不爱她,但我想,还有什么比的上对自己的真心。

纵然他有千般的爱碧云,但是无法相见的理由更是给了他太多的伤口。

其实金娣的出现算是秋水的重生。

一个女人愿意用自己作为自己男人心上人的代替品,用自己的一生去照顾他。

我想她也是需要太大勇气的。

这场注定了的幸福,是她拼命拼命为自己争取的,而不是秋水的背叛。

她用她伟大的爱给了秋水生的希望,甚至,承诺的延续。

关于薛子路。

同样是我喜欢的男人。

一直默默地为碧云付出,得不到她的爱却心甘情愿为她打听秋水的下落。

他像碧云守侯秋水一般苦苦守侯着碧云。

尽管最终没有结局,尽管他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但是他还是遗憾终生了吧。

这个遗憾并不是碧云没有答应嫁给她,而是他不能陪着碧云等到她该等的幸福。

他不能守侯在碧云的身边照顾她,这些对他来说是足够的遗憾。

碧云的父亲劝他放弃的时候,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她在等一个永远也等不到的人,所以,我一定还有机会。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我忍不住想到很多往事。

薛子路啊薛子路,你也太傻你知不知道。

纵然你等到碧云,你也等不到她的心。

她永远不会像秋水一样,幸福着自己的幸福,算作给对方的幸福。

所以,其实你并没有机会。

看着你为她找来的秋水的消息,换来的只是她撕心裂肺的哭喊。

这个结局,没有丝毫隐瞒。

只是你那一句比秋水更让我感动的誓言,让我觉得,你的付出远比他多太多。

时间不等人,幸福不等人,岁月不等人。

爱情他更不会随随便便等人,这样看来,我们的感情是如此不堪一击。

一切都是承诺来得太早。

我们承受不起这样的海誓山盟,不是么。

关于整个片子。

算是我喜欢的类型,穿插了大量的人物情感在里面。

如果说一开始秋水和碧云没有对彼此的承诺,碧云还会不会苦苦守侯这段没有结果的感情。

谁也不会知道答案。

还是那句歌词,如果知道结局我们还会相爱吗。

会吗。

碧云你会吗?

秋水你会吗?

金娣你会吗?

子路你会吗?

你们告诉我啊。

我一直认为这个爱情故事里没有谁对不起谁,没有谁辜负谁。

只是太多的幸福不知道该如何分配。

你说如果你是秋水,你该怎么办。

是同样的苦等,辜负另一个女人,还是接受另外一个女人,成全两个人的幸福?

如果你是碧云,你又能如何呢。

是接受子路的爱,违背当初的誓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只为当时的一个承诺?

如果你是金娣,又能怎样。

是放弃秋水,让他一个人接受不了任何人的爱,还是去照顾他,呵护他,给他碧云该给他的爱?

如果你是子路,你又会怎样。

是放弃碧云,另谋幸福,还是一直坚守,直到离开?

人的选择都是复杂的,可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字。

爱。

对于这样的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或许让自己幸福算做对对方的补偿。

或许为一个人坚守当初的诺言算作自己的信仰。

这些都没有谁对谁错。

所以我一直不认为碧云恨秋水,她不会的。

因为她知道,爱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让他幸福,这些就足够了。

我们要爱了才能知道,这就是爱。

我们也要恨了才能知道,恨也是因为爱。

自始至终,我们的爱情里没有恨。

有的只是无知的爱。

年轻时的承诺。

(07年写的,那时我还是个高中生,时间太可怕了……)

《云水谣》短评

没感觉.

7分钟前
  • 阿陌
  • 较差

无法接受,不能原谅!

8分钟前
  • 卜卜
  • 很差

想看徐~~~~

12分钟前
  • 李大娘
  • 还行

很奇怪,说不清喜欢你哪点,纯粹的爱情吗?

15分钟前
  • Froy
  • 推荐

刘恒,王道!

18分钟前
  • 囍夭夭
  • 推荐

两张无辜的面孔,构成一出喜剧。。。

20分钟前
  • 较差

偶不喜欢这样

23分钟前
  • 小妞·♬
  • 还行

一般的片子,技术上记住了一个长镜头,台湾和西藏的风光很好,表演上没什么

27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还行

纯粹因为喜欢这两个人才评还行的~

29分钟前
  • 沉默支撐我
  • 还行

从血气年少到步伐蹒跚

31分钟前
  • 庹博雅
  • 还行

为什么我不觉得假?也许是我滥情。

34分钟前
  • Mathilda
  • 推荐

和谁看的呢,不会再见到了。依然记得徐若宣凄惨的哭声。。。

38分钟前
  • 微 曇
  • 推荐

巨讨厌陈坤~

40分钟前
  • 木卫二
  • 很差

不知道为什么,从头到尾都不希望陈秋水和王碧云在一起

44分钟前
  • 等待冬天
  • 推荐

徐若瑄是我见过的最恶心最猥亵的女人!

46分钟前
  • 错乱天堂
  • 很差

还是挺感人的,演员的表演也都不错

48分钟前
  • 鸡毛台
  • 推荐

演员太做作,表演过于用力。但是有几个小细节还是很细腻的。

51分钟前
  • 斑斑点点
  • 还行

有陈坤。垃圾!

53分钟前
  • 没文化的读书人
  • 很差

57分钟前
  • 推荐

国产电影就这种水平吧。

1小时前
  • cream.cx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