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策:没有人可以逼我做任何事,不过,如果我认为是对的,我一定会义无反顾的去做,连命我都可以不要。
你说你固执,也许我比你还要固执,其实我跟你在一起,只会倒霉,状元考不成,却跟你在一起赴汤蹈火,到头来,英雄却是你,也许这就是天意吧,注定我一生都要帮你。
<图片1>
当年庞妃李妃都怀上了龙种,但是皇帝觉得庞太师家族势力过大,不想庞太师以后在朝廷一家独大,于是就想了谁先生下的龙裔谁就是太子,如果李妃真的生下了龙子,至少可以平衡一下势力,算是缓兵之计。
李妃在宫外的男人就是八贤王,八贤王一直以来都想觊觎皇位,但是一直没有如愿,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就觉得机会也许就来了,于是暗地里就收买了崇庆七鹰当做是内线,如何收买的不得而知,总之崇庆七鹰肯定是八贤王的人。
李妃先生下了孩子,但是结果是一个女孩儿,这个消息我估计只有李妃和崇庆七鹰知道,八贤王应该是不知道的,崇庆七鹰为什么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八贤王,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暴露了,既然生下的女孩儿,知道不知道都是死,如果是男孩儿也许他们还能一搏,当然也有可能知道,我倾向于不知道,这个不影响最终结局。
庞太师从一开始就准备调集重兵进行逼宫,以防不测,八贤王看大势已去,于是就让崇庆七鹰暗地里把公主换走,崇庆七鹰跑路的时候感觉前途未卜,于是就上演了一出赵氏孤儿的桥段,用个男孩儿调换了公主,追兵来了,但是为什么发现男孩儿?
水流速度还没有人跑得快?
崇庆七鹰跑路了,但是保留了一些证据和秘密以此来要挟八贤王,隐逸村实际上还是可以对外交流的,因为在经营兵工厂,这个在古代还是现代可是专营买卖,是要杀头的,由此可想,八贤王肯定暗地里面当了保护伞,但是被无意当中的庞飞燕给侦查出来了,结果庞太师派人给灭了,顺便消灭了证据,自此庞太师就彻底没有后顾之忧了,于是就开始着手搞掉八贤王。
秀珠实际上是一个双面间谍,但是实际上也是庞太师的人,搞假圣旨这一套把戏背后肯定有庞太师在一旁协助,不是这么一个大阴谋凭秀珠一个人难以想象?
而且秀珠是会武功的,这点从她去抢七星海棠就看出来了,一个宫女学武功干嘛?
于是乎搞了这个阴谋。
接下来说说看当年的长公主,没错就是楚楚,她爹留给她的遗物是一张黄布襁褓,这个是明黄,在古代除了皇帝可以用,其他人都不能用,更何况还有龙纹,包拯这下子该出场了,包拯的消息尽管小太监告诉秀珠,但实际上庞太师肯定更加了解包拯以及他跟八贤王的关系,这个里面利小刀也说过,能设计这个大阴谋的人,肯定身份地位超乎一般,怎么可能是一个小宫女?
关键是六子是一个异数,这个算是唯一的各方失算了,这个也是这个阴谋唯一的纰漏,毕竟人算不如天算,谁都不能算无遗策,但是不要紧,包拯看到另外一张襁褓,于是就明白七七八八了,但是这个时候他不能说,因为已经毫无意义了,六子的出现实际上又让各方重新思考了一下,首先八贤王觉得这个是自己的儿子,现在的情况无非是扶持六子上台,这个时候庞太师肯定不愿意,军权毕竟掌握在庞太师手里面,自己不管怎么样都是难逃一死,还不如保存一点希望,于是就甘愿赴死,就算他知道楚楚才是长公主,但是如果揭开幕布,那么还是难逃一死,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没想到包拯继续追查,查到了六子身上,查出了当年的阴谋,这个时候就很有意思了,小皇帝为什么愿意包拯来说当初的阴谋,并且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
答案就是小皇帝实际上也明白,八贤王一死,庞太师可以说是一手遮天的权臣了,这个皇帝估计更加要当傀儡皇帝了,不管怎么样都要赌一赌,于是幕布揭开,但是包拯只是揭开了一幕,但是楚楚是长公主的事情没有拿出来说。
既然这样的话,庞太师实际上就想把六子据为己有,毕竟现在的小皇帝不太听话了,扶持另外一个傀儡更好,至于说八贤王,有这样一个棋子在身边也不错,反正这层窗户纸被捅破了,自己的清白也被包拯洗清了,何乐而不为?
小皇帝实际上是不太可能让其浪荡天涯,因为他最有可能杀他,庞太师反而不太可能。
真相就这样,永远没有人知道。
《少包1》作为B站播放量和弹幕数前十的电视剧,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
当年播出时,我一来年纪太小,二来迷恋《还珠格格》,所以几乎没有看过。
今年暑假等于是第一次看。
这部剧可圈可点之处甚多,最喜欢的还是释小龙的展昭。
我以前看《三侠五义》原著时,展昭给我的印象是身手不凡、行侠仗义的潇洒侠客。
释小龙的展昭除了有各个版本的展昭都具备的侠义精神,更赋予了这个角色独特的风格。
在这里,南侠还是一个小奶猫,稚气未脱,说话奶声奶气,怕鬼,贪吃,好奇男男女女的关系,甚至会尿裤子,楚留香似的“河山飘我影踪”的大侠形象一下变成了我们身边邻家的小孩,惹人怜爱,让人随时想摸摸他的小光头,捏捏他的小脸蛋。
第一部的展昭就是如此的稚嫩,却又让我不得不心生敬佩。
他不是一般任性淘气的小男孩。
他自幼在相国寺长大,练得一身好武艺,一片赤子之心。
出场时为了给大哥报仇而刺杀公孙策,但一得知真凶另有他人,立马跪下向公孙策道歉。
大丈夫恩怨分明,敢做敢当!
蒙放老师被官兵乱箭射杀时,他出手阻挡,是为了让蒙放有个公正的审判,蒙放感叹地说说:“十二岁,却有大侠的风范。
”遇到有人欺负常雨时,他挺身而出:“功夫是用来锄强扶弱的,不是用来欺负女孩子的!
”在相国寺,他偷听到五鼠拜祭师父的话,将往日同他们的恩怨一笔勾销,化干戈为玉帛。
年齿尚稚的小奶猫,一身正气,颇具大侠风采。
展昭从第一部“殿前扬威“那个案子开始为包拯办事,不管白天黑夜,烈日暴雨,包大哥一句话,他赴汤蹈火,义不容辞。
在第二部尤其辛苦,包拯简直事事要依赖展昭。
展昭从不求回报,从小爱听江湖故事的他把“义气”二字融入到自己的骨血中。
也像他自己说的——这是一种叫做“情”的东西。
第一部的展昭稚气未脱,第二部更有担当、更有头脑,第三部更通透。
可以说,展昭在不断成长。
释小龙本身也跟着这个角色成长。
作为三部中唯一不变的主角,三部少包看下来,我们可以很惊奇地发现那个一口奶音的小娃已经成长为翩翩少年了。
展昭是少包系列中我最喜欢的角色。
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人物立体丰满。
释小龙本身跟这个角色很相似,同样是自幼在寺庙长大,同样是一身功夫,同样贪吃。
在我看来,释小龙演展昭比黄飞鸿更到位,他的颜值演技都是无可挑剔的。
老梁看电视曾经评论说释小龙演技平平,我并不认同。
展昭的师父、大哥去世时,他脸上一股悲愤之色,双眼含泪。
面对敌人时,正义凛然,一脸正气。
带包拯等人回相国寺时,变得活泼异常,充满了得意自豪。
小奶猫是支撑我看完少包的动力,最爱小奶猫!
不知不觉此剧播出到现在也已经有17年了!
被冠以经典的头衔是因为它什么都好,把这样好多的“好”拼在一起就成就了一个完整!
让它无法被拆卸、重组、翻拍。
喜欢每一个演员!
感觉她他就应该是那个人物角色,如果换成了别人,不敢想象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在剧情上追求公理跟正义 又不会觉得古板,是一部很有人情味儿的剧,不管再过多少年,在看它的时候,你还是会觉得现在再难拍出它!!!
少包的成功,人物的刻画占很大比重,无论主角团还是每个案子的角色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尤其是凶手都很鲜立体。
尤其是加上一些“不得不作案”的理由,显得更值得同情。
来谈谈崔明冲吧。
我们要先站住崔尚书的角度看一看他是如何说服自己杀人的。
首先从他的表现和同僚对他的评价可以看出来他在为官方面确实很不错,1是当官后自愿去基层埋头干三年,2是他能同时得到庞太师和八贤王的认可。
前一条肯定了他对社稷的太多(为回避媳妇也好,能在外面苦干几年总能说明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后一条则说明了他在官场上的天赋。
从这看来,他可以说服自己是一心一意为国家和人民的。
那么当他受到考生的威胁,可能会因人言可畏而名誉扫地时,他应该选择走极端吗?
在我看来名誉受损和继续当官好像并不矛盾,再者说有岳父这么强力的靠山,真正受影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是在崔大人心中,这两者是非常矛盾的,也许是他有精神洁癖吧,容不得自己有半点污点,于是他决定搞掉这两个大胆考生,加上周八斤的话是三个。
其实分析到这里已经推出矛盾了,在崔明冲看来 社稷=名誉=干掉威胁者,而第一个等号是不成立的,可以说他杀人是为了保全自己,实际上是很自私的行为。
当然这三位死者,放到今天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们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敲诈,按当时的说法应该是污蔑朝廷命官,这也是大罪了,但是毕竟应该走法律的途径是吧。
为了凸显凶手值得同情嘛,编剧又把死者描写的令观众厌恶一些,于是着重刻画了考生自负,刻薄的一面以及周八斤的满嘴胡话,耍把戏试图骗考生钱,从而平衡我们的心理,反而觉得这些人“死有余辜”。
即使从崔尚书自己的逻辑杀人动机成立,他后面的举动依然可以把他定性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杀人犯,因为他后来他决定对公孙策下手,而且下毒不成居然再一次刺杀。
如果说之前是受到别人敲诈杀人,这次则完全是对无辜人下手,在强力的洗涤剂也洗不了的。
顺便吐槽一下,公孙策也是惨,可以说每次都被凶手针对,千鲤湖一次,魔法幻影一次,相国寺两次(迷路、放火下毒),祭坛那次则被当成替罪羊,而且差点被展昭干掉。。
明明是包拯在查案喂,你们每次针对策策干嘛。。。
最后还想说说,如果当时张京屈打成招,被定性为杀人犯,真的会皆大欢喜吗?
接下来肯定是重新考试,以包拯和公孙策的本事,再加上阮文浩向天问挂了,张京在号子里蹲着(这样的话其实赛中原也不会被嫁祸的),状元榜眼基本上稳了,之后就是入朝为官。
之后呢?
包拯早晚有一天还是会查出案件的真像,以包拯公孙策的智商,破解诗迷是早晚的事,就算策策懂得官场的道理包拯肯定不会置之不理。
而且崔明冲能忍受这两个人知道自己的污点,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会给他捅出来吗?
他杀公孙策就能说明这一点,凡是知道这件事的人绝对不会手下留情,已经走下去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了,所以他依然会动手。
(每每想到这,我就会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尝试做错事,很多时候一旦开了这个头就再也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
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人,大家肯定也是会身后发凉吧。。
以下主要是摘抄一些台词:如果朝廷都像你想的那样平静祥和、团结一致,那哪有那么多的事?
包拯啊,你知道什么叫朝政吗?
你看这湖水,表面平静,下面波涛汹涌,你如果掉以轻心地跳下去准会没命,这就是朝政。
第八集展昭:你让我干什么都行包拯:我能让你干什么,又不能让你以身相许。
第十二集包拯烧掉蒙放的《卢风》曲谱是最傻的事。
蒙放和常雨的死是因为宋朝士兵故意射箭杀死他们,也是为了剧情需要,否则杀人者就可以逍遥法外了展昭也不同意了。
常雨是可以不必死的,但是剧情需要。
包拯又失去了一个暧昧女人,如同007.《隐逸村之谜》实在太精彩,如同《四签名》不要让仇恨的愿望,玷污了你那颗善良的心,孩子,恨,是很痛苦的。
第二十集:有才无德,即使以后做了官,也是个贪官,那还不如不要。
很多奇奇怪怪以为是鬼怪所为的,都是人在作怪。
西湖八尸案大部分人呢,在压力下只能变成大脑空空,但是有一些特别的人,越是在危急关头,越能引发他的思潮。
跳出党派之争,多为社稷尽力。
明冲不跟妻子过夫妻生活,难道是?
挡我者杀——庞小姐他的性命能否保住,就要看他的运数和生命力了。
公孙策,我命令你不要死。
如果大宋没有律法,那大宋就没有希望。
明冲自杀,庞太师的大女儿也自杀,说:失去最爱的人,确实生无可恋。
英雄吃饭也得给钱啊。
那一战可说是鬼哭狼嚎,天地动容。
第三十二集当二人对小女子的感情升华以后,小女子不知所措。
小姐息怒,保重身体。
朝廷的黑比包大哥的脸还黑。
朝廷叫我去抓贼,我就不会去抓鸡。
吃面重在开心。
第三十六集为什么这些史书写的都是歌功颂德的事情,什么某年某月如何大丰收了,某年某月又如何打胜仗了,可是王公大臣的过失,还有黎民百姓的疾苦,怎么都不写上去呢?
这样,后人怎么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个个都想做个好皇帝,名垂千古,那些有损声誉的事情,怎么会写到史书上去呢?
做人啊,最重要的是开心。
恰恰是人,是不能计算的。
第四十集狸猫换太子,因为皇后的表哥有军队,逼皇上。
历史是由血写成的,江山亦是以白骨堆成的。
——太后就算我不去查,真相依然存在。
如果六子也有大智慧、大胸襟,也爱民如子,皇上会不会让位呢?
包拯很大胆地问。
当然,这是电视连续剧。
赞的还是剧情和片尾曲。
学柯南,真相只有一个,凶手在我们中间,看似凶手的被杀死了。
剧情与“杀人偿命”的需要,你不得不死。
重看这部2000年的剧,感慨良多。
现在李冰冰任泉算功成名就了,演庞飞燕和展昭的星途暗淡许多。
至于周杰,很多人说他得罪人人品不好所以在不如还珠其他人。
我倒是觉得周杰好像做收藏,卖大米没什么不好。
可贵的是,他的演技像是歌里面唱的“问心无愧”。
少包一每年暑假电视台重播我都会看,虽然已经不害怕童年阴影--隐逸村干尸,水缸里的考生,拎着自己脑袋的将军,还有那无比诡异的配乐,却仍乐在其中。
抄袭这事是板上钉钉,逃不了,也值得我们反省,为什么不能自主创新。
另一方面瑕不掩瑜的是周杰的演技。
主要任务围绕包拯,公孙策,展昭,楚楚,飞燕。
这五人里,属包拯描写最多,分量最重。
公孙策的长相可谓是偏偏公子,白面书生,服装也显得人干净秀气,可是也能感觉他演技还是稚嫩青涩。
包拯那种大愚若智,胸有成竹,悲愤,坚定都被周杰诠释的很好。
周杰的台词特别棒,细细想来每次包拯破案结尾陈述都有让犯人自杀的心灵浓鸡汤(简直是孟婆汤嘛,喝了就投胎)。
这一大段慷慨陈词,铿锵有力。
其实特别装逼,特别大道理。
这是让周杰义愤填膺地讲出来我竟能跟随他的情绪走,而不是冷漠脸看他装逼。
其实看电视剧听到好多人都是一个人配音感觉很奇怪,又不是动画,演员没条件收音起码要自己配音啊。
自己台词不过关的还能演戏的,估计也就咱们这的特色。
韩国演电视剧前会有研讨会,有让主演读台词的环节,美剧也有一些试镜视频。
咱们这好像只有定妆照,只要美美哒就行啦,全剧精华都在片花。
周杰他的每个镜头都没有让你觉得是放空,或是不用心。
不是我怀念过去的电视剧,像陈丹青所说,其他地方对我们电影评价太宽容了。
我觉得现在大家对我们电视剧也太宽容了。
而我不是宽容的人,所以我说现在电视剧里的主演演的真是乏味,敷衍。
你能清楚感受到他们没有创造激情,他们演的都是一个人。
周杰的尔康,包拯,龙飞绝不会让你想到是一个模式。
周杰的表现力惊人,收得回来,放得出去。
说是因为话剧出身,感觉整个人能定在角色里,而不是有浮的感觉。
很讨厌现在总有粉丝说我家谁谁有进步以后会更好,算了吧,给他十年又能如何?
我特别偏爱周杰,所以评价很高。
每个凶手都有那么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每个凶手都是本单元剧中颜值最高,不服来辩),使他们不得不杀人,但是他们杀得人里面都有那种无辜的人。
一旦凶手手上沾了血,他们也变成恶魔。
与恶龙缠斗,久之亦为恶龙。
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其他办法去伸张犯人心中的正义,他们就只能手刃仇人,或敌人。
为名,为利,为情。
飞燕刚出场非常蛮横,吵闹(配音也要背锅),随着剧情发展经越来越喜欢这个任务。
聪明,狡黠,大胆,开朗,也算多才多艺。
加上演员长了一张圆脸,显得可爱。
其实人设和赵敏有点像,出身高贵,灿若玫瑰。
飞燕和公孙策的爱情线也甜蜜。
最经典的台词:你将来必定被心爱的人玩弄于股掌之中;现在已经是了。
至于草蛇灰线,从开头八贤王和庞太师的对垒,到最后也是以这个结束。
中间还牵扯出狸猫换太子惊天阴谋,最后解开谜底把整个剧推向高潮。
最后庞太师还是庞太师,皇上还是皇上,八贤王还是八贤王。
只有包拯他成长了,他变了。
没有落入全剧只为主角开挂让路的俗套。
我很喜欢这样的收鞘。
感觉还是第一部拍得最好,首先对摄影师是一赞,感觉他找的角度非常的好,有几场戏的镜头至今还印象比较深。
演员也演得没得说,周杰的表演也算比较出彩吧。
还有就是两首主题曲也都很不错,很好听。
小时候看这部剧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啊,慢慢的回忆。
记得都是暑假看,外面还下着雨,天气阴阴的,怎么看都不会觉得腻。
小时候看的时候胆子还挺大的,相对现在来说,现在再让我一个人看,我其实是拒绝的,总觉得怕怕的。
到现在还是觉得暴雨梨花针那段最可怕,也不知道为啥,反正觉得那段最害怕了,还有那个配音连带的那个气氛都搞得蛮紧张的。
那时候看的觉得展昭长得好好看啊,好可爱。
这么多年过去了,貌似展昭长得没有以前好看了。
以前也挺喜欢看公孙策的,觉得长得挺好看的,现在也觉得。
可惜的是公孙策的扮演者现在好像不拍电视剧了,专心改投资了。
哎可惜看不到了。
突然想起潘洪业老师,所以近日重温了这部老片,确实经典啊,绝非后两部所能比肩。
虽然案件大多数都很好推理,密室、杀人手段引用了很多日系推理的元素,情节也有抄袭之嫌,尤其是隐逸村一案(当时初看并没接触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至今为止里面的几个镜头在脑海里还记忆犹新。
但不可否认,它确实是部好剧,起码在现在重看,依然觉得有吸引人看下去的欲望。
无论从悬念设置、演员表演、剪辑节奏、音响配乐,这部都是最好的,有些情节表现现在看来依然觉得脊背冰凉。
其实当时的柯南、金田一在我们这代人中已经广为人知,但国内用年轻偶像真正推出国产古装推理剧的确是从这部开始的,潘老师当时为了卖这部剧也着实费劲了很多心力,那个时候电视台购片部也没有多少敢买新题材的魄力,不过还好此剧一出,少年系列正式在国内电视剧界打响,后面什么少年天子、少年这个,少年那个的不胜枚举,作为制片专业出身,还是深感佩服潘老师的魄力。
不管周杰这个人怎么样,但是他的少包无疑是三个人中最经典的,很多人说这部片是他们的推理启蒙之作,如今回头看,确实在当时的国产剧中无人能及,如今的国产古装推理剧,也就属《神探狄仁杰》还是相当不错的了。
感谢潘老师当时筹拍了这么部经典的好剧,每次看到都能让我回想起自己年少时的青葱岁月。
小时候特喜欢看这个··
谁是偷国?
年幼时虔诚追过的剧。真心喜欢过的人。动脑推理过剧情。
我小时候觉得好看死了呢
天朝古装版《名侦探柯南》
《一代贤臣庞太师》,《恩同父母庞太师》,《庞太师与我娘亲二三事》,哈哈
给一星是因为抄袭!
漫画式的人设和时代背景设计的非常好,但是直接抄袭诡计真的是推理剧大忌,触碰底线
全是曾经的回忆
释小龙小时候真的挺可爱啊!
这分有点低吧。可谓经典啊,小时候一个人看的时候经常会被bgm吓得瑟瑟发抖😂任泉版的公孙策真帅。
李冰冰那时候可真丑
冰冰的冲天小辫很可爱哇!
抄袭日本的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强烈鄙视。
国产良心,童年挚爱。
讨厌鼻孔帝!讨厌飞燕!讨厌范冰冰!
能再山寨点呢!!!
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同为童年噩梦有木有!!!吓死我了,小时候晚上看完吓得从客厅到卧室这段距离都要喊我妈接我。。。不过印象真的很深刻了,周杰演的很是经典,我心目中的包黑炭
管他是不是抄袭,看的时候是真的很投入呢~~
周杰之后再无少年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