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国家法律题材的电视电影相比其他影视作品还是偏少的,因为这种类型的影视作品是提现国家法律机制的权威是可以让广大民众通过影视作品了解到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虽然现实生活大家都知道法律是不可逾越的权威也有很多真实残忍的案列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很难看到法律内部的一些工作审判方式方法,通过电视我们也可以了解了解,也时刻提醒自己不管什么身份法律底线不可违法触碰。
这电视剧我兢兢业业追着看完,前面铺垫这么久女主的姐姐为了自己爸爸的事情放弃实习,没成想结局三五分钟由女主自述完成!
what???
电脑的事儿呢?
既然女主的爸爸是为了保护他们而离开的,为什么女主的妈妈要称呼他们爸爸为那个人,还要神神秘秘的不告诉自己女儿们?
搞不懂....电脑的事儿呢?
不说啦?
男二不是也要找到真相吗?
也不说啦?
看完结局的我就两个字,就这?
一个字:烂!!!
这部剧,其实挺好看,虽然从一开始我 就觉得bug很明显,比如,两姐妹互换,前提就是身边的人全是傻子,而且都不知道她们是双胞胎,再比如,公安没地位,当地公安是废柴,但是硬啃下这些设定,就案子本身而言挺过瘾的。
解闷挺不错,cp很好磕,每一个案子都挖掘得听深入的,比如家庭教育, 比如空巢老人,还有何谓孝子,思想性还是有的但是。
但是,但是,但是,这个结尾什么鬼东西啊啊啊啊啊啊!!!!!!
是不是被剪了,就一句话交代一切,前面的铺垫伏笔几乎一个都没解答,梁俊豪啥情况?
老爹的老师啥情况?
那台电脑里面有什么?
姐姐杀的那个人是谁,那些蓝色的药是什么登西?
绝了。
我一度觉得这剧在开播的时候我明明看到百度上说是33集,后来就变成30集了,但是我看了百科的编辑记录又没改过,是我眼花了吗。。。。
感觉33集就正好,最后三集来讲主线故事。
但是要是这个主线只能被砍,为什么 不干脆把整个主线改掉就改成一个叫乔雅的妹子在法院实习的故事就好啦,迷惑......
看完了 4分定评 前面节奏不错 最后2案略有拖沓 从密室解题救人开始。
可能资金不足最后主线案件被砍了,但最后一集的升华还是不错,女主离职接受调查立志法官,点了黑色灯塔的题,交代男配爱慕女配身上他没有的东西美德,想变成自己想要变成的,一切水到渠成。
缺点也挺明显,节奏拖,剪辑没有流畅性吸引性,bgm不太好,女主演技不太好,男女主感情线不如不加,男配前后三观有点打架。
但是,针对故事案件编剧,对于法政的尊重就值得4分,其他倒是其次,是部很好的法政职业分析剧,不知是否专业但外行人看得很有滋有味,必须鼓励,还有普法小课堂。
先5星好评 后续有打脸再改 10集两个案子真的节奏很快很稳 恋爱线有点无头无脑但少不影响观看体验 最重要是案子也挺精彩的 能在题材敏感的国内电视剧编出这样题材真的超级棒 这是部真正意义上的国内职场剧 每个案件引人思考的口挺多的,不是情绪渲染而是实实在在的事件发人思考,有点探案日剧的感觉,还有普法小知识,还有没有一个废角色很好。
改进的可能就是尽量不加不必要的感情线,主线人物可以生活化些不要那么刻板化,副线人物可以温情向些升华一下每个案件的主题,bgm不太行,女主代考不好,还有被拐女孩爱上拐卖犯这不能接受,最担心的可能是主线会崩,看后面吧。
个人看法,比沉默的真相好看,可能更喜欢查案向节奏快看更多的光怪陆离人生吧,不喜欢那么渲染气氛的
剧情的硬伤我就暂时不说了,这个剧的优点是节奏和法庭对辩拍的不错,给大家普及了平时不太接触到的法庭和知识。
但是我忍不了的是请问这双胞胎的设定有什么用吗?
为了凸显女主性格制造人格反差?
你拍的跟柯南似的多少集挤出点主线内容,正常的套路不应该是当做最后一个案子来处理吗?
好吧,其实我也不太在意你主线内容,如果你前面不提就当个背景我也能忍,但是女主找了那么多多多多多集姐姐。
每集还来个铺垫,姐姐还时不时出现一下下。
结果最后来个自述姐姐破完案就回来了,还给妹妹留个线索让她去找她?
请问您都把活干完了不直接回来还跟妹妹玩捉迷藏,就如果解不出来您就不出现了呗。
你要不就拍成柯南,用日常案情吸引观众,要不就把铺垫都用上,搞个揭开悬念,当然这种就取决于编剧的逻辑能力了。
没有能力老老实实拍个及格也行啊。
但是,咱想烂尾也别这莫敷衍,仅用一段文字就结束了,还以为自己在听评书,有点小失望。
本来还想夸夸。
虽然剧情不行,毕竟题材和节奏还不错,最起码应该是认真拍的,但是结尾是真的被恶心到了,再见👋🏻
律政剧是国产类型片非常稀缺的一块领域,但是随着《黑色灯塔》的出现,这个空白或许可以得到极大的填充。
6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案件,每一起案件都直接探讨了一种社会价值观和现象在与法律之间的取舍和博弈,可以说每个案件都那般的真实和有深意。
当你看入迷了,你只想一直追下去,即使需要提前点映都在所不辞。
《黑色灯塔》在最开始就给整部剧留下了一个极深的钩子,作为政法学院的高材生,乔雅(吴倩饰)却要自己的双胞胎妹妹乔诺代替自己进行司法考试,让自己的妹妹用自己的身份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而她却有一个不得不离开的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她也没说,到时候,差不多到了整部剧结束的时候,相信她就会说了。
这样的一个钩子如果后续的剧情不给力那就是故弄玄虚,但是《黑色灯塔》之后的剧情完全地撑起了这个钩子。
虽然6个案件的类型各异,但是都有着明显的情节起伏,都能够让观众随着剧情的深入,随着乔诺一起一探案件的真相。
每一个案件都有着明显的反转,可以说反转永远是故事源源不断的生命。
第一个案件,迈入镜子的彼端,谁能够想到真正主导杀死红衣女子的是她的老公呢?
本是这世上最亲近的人,却成为了自己性命的催命师。
人一旦迈错了一步就没有后悔的机会和可能,即使男子在红衣女子香消玉殒的街角放上了一大束红色康乃馨,表达了自己的悔意,红色康乃馨的花语是我的心为你而痛。
但逝去的生命又怎么能够再回来呢?
木已成舟,一切都不会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了。
所以人生啊,不可能不后悔,但是如果可以能不能尽量让自己做的事不要毁了我们的生活和人生。
第二个案件,天秤两侧的阴与晴,将人们认知中相对而言的弱势群体女性的另一种优势展现在观众面前。
有时候认知中的弱势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起来那将是非常锋利且伤人的武器。
这个社会一直都在呼唤男女平等,但是有些观念,有些先天的认知一直都会在那里,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
学会利用这样的优势无可厚非,毕竟这样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博得更多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想要用这种优势达到一些在法律上,在道德上都挑战人们认知的事情,那自然是不可取的。
可以说《黑色灯塔》里面的每一个案件都非常的值得人们却剖析它背后的深意,而且每个人得出的结论或许都不尽相同,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认知和所处人生阶段不同都会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这些案件都是当下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话题,《黑色灯塔》这一波流量蹭得恰到好处,而且加上极具影视化的安排,让《黑色灯塔》的可看性大大增加。
法庭唇枪舌剑的诉讼和紧张的抽丝剥茧的探案过程相结合也为《黑色灯塔》的剧情元素更加的多元化,专业的法院实拍流程和紧张的探案取证衔接都是《黑色灯塔》令人看着不累,而且一不小心就提前点映最为重要的原因。
《黑色灯塔》或许不能说是中国律政剧的巅峰,但至少它开了一个好头,什么东西有个开始总归是好的。
两年前,“权健”帝国的遮羞布被撕开,让这个创造了千百奇迹的商业帝国成为众矢之的,一时之间,很多子女都在床底下发现了自家长辈购买的各种保健品,累计金额都以万元起步,而面对子女的责怪,老人们似乎依旧热衷于购买,以至于这种被骗的事件屡屡发生。
如今,电视剧《黑色灯塔》中的石大爷也是如此,被邻居乔诺意外的发现石大爷的家里放满了各式各样的保健品,石大爷用“包治百病”来形容这些保健品并且深信不疑的认为“没病也可以用来强身。
”
石大爷看到乔诺一脸的不可置信,头头是道的介绍了起来:健康讲座,专人专车接送,免费义诊,上门体检,很多人在吃,独居老人。
这几个字眼让乔诺心生疑虑,她立刻掏出手机上网查看这个所谓的保健品公司,却并没有在食药监网站查到这个保健品,可是石大爷却坚信查不到不代表没有疗效,甚至还提议乔诺给自己的父母也带两盒试试效果。
看着执迷不悟的石大爷,心存正义的乔诺提出想和石大爷一起去听讲座,而这一去更让她怀疑石大爷是被骗了。
过分的热情背后是一张毫无人性的“渔网”保健品公司的员工开着豪华大巴来接这些老人们,一下车便亲切的喊道:“叔叔阿姨们,大侄子想死你们啦。
”但看见石大爷身边年轻的乔诺立刻警惕起来,查验她的身份。
一个陌生人扮演的大侄子却得到了老人们热情的回应,石大爷用“亲侄子”来形容他,但是在我们看来这个大侄子真的没有把这些老人当成亲人。
上了车之后,“大侄子”立刻和老人们热络的聊了起来,他用“一切都是免费的”和“有什么事找我”引来了老人们不停呼唤“大侄子”,因为路程遥远,“大侄子”更是领着叔叔阿姨们唱起了歌。
乔诺皱着眉头看着窗外并没有加入合唱,但是这些叔叔阿姨们都一个个的很是热情的跟着哼唱,丝毫不觉得路程遥远有什么不对,显然他们真的认为这个所谓的“大侄子”真的是为了他们好,也是发自内心的关爱着他们。
到了会场,乔诺发现已经有很多老人等候在了那里,而乔诺的出现也让工作人员“如临大敌”,纷纷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
出席演讲的专家更是以“各位爸爸妈妈们”和一个90度的鞠躬作为开场,引来了老人们热烈的掌声,她以“女儿”自称,身份是保健品公司的CEO。
这个“女儿”的演讲一步一步的引领老人走进她的思维:这不是保健品,这是理念,子女压力大未必有精力来行孝,而他们公司就是替子女行孝。
而一个集多种功能和能量于一身的茶壶杯更是这个所谓的“女儿”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行孝”二字似乎说到了石大爷的心坎里,他对着乔诺重复了好几遍,更是对那个花里胡哨的杯子充满了期待。
乔诺以上厕所为由出了会场,遇到了那个自称“女儿”的CEO,她和蔼的和乔诺聊着天,关心起了乔诺的家人,更是从多方面分析得出乔诺母亲的胃可能不太好,于是送了乔诺几款产品并且还偷偷给了她一张VIP卡。
位居CEO却如此亲切和蔼,着实让人感受到了温暖和善意,更是用“孝”字来抓住老人们最渴望的东西。
他们嘘寒问暖关爱着老人的健康,“别嫌工资少,先把老命保,只要老命在一分少不了。
只要你命长,工资还会涨。
你把老命丢,什么全没有。
”这是现场的健康专家带领大家喊得口号。
钱和命无论在什么阶段,永远是我们最关心的主题,这样的口号无疑是真切实意,命中人心。
老人们用“不虚此行”来形容今天的讲座,乔诺则是一脸担忧,而另一边却是保健公司员工对于乔诺的警惕以及乔诺母亲的生病住院。
关心他人的背后却忽略了身边的亲人乔诺的母亲经营着一家公司,开会期间因为老毛病突发皱起了眉,单位员工纷纷上前关怀并送去了止疼片。
可此时的乔诺却在关心着邻居石大爷是否被骗,她关心着石大爷的健康,询问着他的体检频率,还打听着石大爷儿子的联系方式。
乔诺送石大爷回家后,想着今天那位CEO和自己聊起的母亲,她终于掏出手机往家里打了个电话,可是此时她的母亲正因为突如其来的胆囊炎而被公司员工送进了医院。
而面对无人接听的电话,坚信母亲身体健康的健康只是认为母亲是太忙了才不接自己的电话。
乔诺没有在意,而是带着保健品去找了相熟的警察,并且寻求警方的帮助来寻找石大爷儿子的联系方式。
她担心着老人没有定期去体检,身体健康每况愈下,靠保健品来心里慰藉,却忘了自己为人子女,家里也同样有个独居的母亲。
乔诺一直等待忙完了保健品的案件,才想起来回家看看那个依旧没有接电话的母亲。
她质问母亲为什么不接电话甚至关了手机。
乔诺是真的被吓坏了,因为她是真的爱着自己的母亲。
乔诺的工作很忙,自己在外租房子住,没有和母亲住在一起导致她所了解的母亲都来自于母亲想让认为的样子,乔诺的妈妈很严厉的叮嘱下属:“谁敢把我胆囊炎的事情告诉我女儿就立刻离开。
” 而乔诺深信着母亲所展示出来的健康以及各种说辞。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两个互相关心对方的人却总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他看。
我们总是会看到各种报道说父母瞒着子女关于自己的健康问题,却忽略了最后一刻,子女会被这突如其来的病重所压垮,然后悔恨自己,埋怨自己不够关心,以至于抱憾终身。
这种结局本身就是对一个“孝顺”子女的惩罚,因为如果真的足够关心,生活中细微的变化都可以一眼就发现;也因为如果本就不孝顺,那么结局如何也并不会有人在意。
父子之间哪有什么深仇大恨,只不过用错了方式罢了石大爷的儿子石磊因为乔诺的一个电话,担心着石大爷的安全二话不说的飞了回来,只是在看到满屋子的保健品时还是和父亲发生了争执。
他质问父亲花了多少钱更是说这家公司是骗人的,但是石大爷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比起自己的儿子来说,总是来嘘寒问暖的“大侄子们”显然强多了。
他说自己花自己的钱买保健品和儿子没有一点关系,也觉得这么大把年纪对自己好一点也无可厚非,两人争执不下。
乔诺看出了父子俩之间有心结,原来是因为母亲因心脏病送入医院后,石大爷给儿子打电话希望他可以回家看看母亲,但是石磊因为工作有认为母亲没什么大碍便没有回家。
只是母亲手术后产生了排斥终究离开了他们,他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还被自己的父亲给怨恨上了。
他心存愧疚,但面对父亲的冷漠他选择了妥协,没有回家陪伴父亲。
乔诺最后帮父子俩解开了心结,而石磊也在母亲的墓前诉说了自己的愧疚和遗憾也得到了父亲的原谅。
一个经常在家里看全家福,一个在听见父亲有事立刻飞回来,两个人的心里都装着彼此,却在好不容易见面的时候争执不休,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两个人却都没有理。
父子之间往往不善于表达,不主动沟通导致矛盾加深,只是我们说父子之间没有隔夜仇,毕竟血浓于水,不管产生怎么样的误会和隔阂都切不断彼此之间的血脉相连。
只要双方愿意换一种方式沟通,只要两人愿意心平气和的聊一聊,只要他们彼此理解互相体谅,想必石大爷也不会落入保健品的圈套而石磊也不会始终背负着愧疚。
花尽积蓄的背后是独居老人的孤寂石大爷独居,平时和孩子联系的少,正是因为这一点,让所谓的“大侄子”和“女儿”钻了空子,就像石大爷一开始对儿子说的那样:“人家给我做身体检查,给我对症下药,还隔三差五地打电话来关心我。
你又做了什么,你没有资格去指责人家。
这两年多你连假药都没有买给我。
”
是啊,你平时都不关心我一下凭什么一回来就质问我甚至还指责那些隔三差五来“关心”我的人呢?
先不管人家是不是骗子,起码对方是真的做到了关爱。
所以不要责怪老年人为什么这么容易上当受骗,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子女的关爱不及一个保健品推销员。
石大爷说自己不糊涂,可是不糊涂为什么会花上万买这么多没用的保健品呢?
因为想要健康长寿,因为他们很孤独,因为贪图那一点小便宜,因为打心眼里喜欢那个“大侄子”,也因为他们不太能理解如今层出不穷的各类骗局。
他们把骗子的关爱当真了,他们把骗子的虚情假意当真了,他们把骗子的陪伴当真了,所以他们信任“大侄子”,他们愿意相信“女儿”说的“行孝”,他们也真的相信这些人是为自己好。
作为子女,不可厚非这是我们做的还不够。
如果能多回家看看,多了解一点,多点提醒,多点关爱,多点陪伴,我想老人们也不需要从骗子那里寻求慰藉更不会有机会长时间的上当受骗。
只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程度加深,还有这更多的空巢老人,而严防这一切的除了靠子女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剧情的最后,石大爷一家住到了一起,有了儿子儿媳和孙子的陪伴,石大爷脸上的笑容也是藏不住的快乐。
而那群所谓的“大侄子”和“女儿”也被绳之以法,而石大爷和老人们被骗的钱财也终将会得到合理的说法。
而这一切因为有心怀正义的乔诺,因为惩奸除恶的警察,也因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正义。
剧如其名,所谓的《黑色灯塔》或许就是指无论身处的环境有多黑暗,永远有那么一个灯塔为我们扫除黑暗,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也同时给我们带来光明和希望吧。
这部电视剧前两个案件还好,第三个案件就很扯了,搞出个“密室大逃脱”不说,明知道女主快死了,俩去救的人还不紧不慢的,真是让人费解。
另外,女主都失踪两天了,没有人注意到吗?
也没人报警和定位追踪手机的。
如果定位了,手机开机马上可以追踪到绑架位置,根本不需要犯罪人员提供的。
根本就是为了拼凑,搞出来的剧情。
还有个神通广大、奋勇不怕死的女主,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副市长的家里,血都快放干了,还有独斗恶势力的能力,也不需要报警 。
女主光环 强到闪瞎眼睛了!
2020年8月,一女大学生在网上发表了一篇《爱你,才要强暴你》的长文,字字泣血,含泪控诉自己遭遇了前男友罗冠军的强奸,并受到非人待遇,让她身心俱创。
该帖子一出,瞬间刷爆全网。
一时之间,罗冠军成了众矢之的,他称自己已“完全社会性死亡”。
退无可退,罗冠军发了一篇长文复盘整个事件,摆出各种证据力证清白,两人系正常情侣关系,皆因双方没有处理好分手事宜,女方才会在网上编造罗冠军强奸等不实信息。
罗冠军可谓声誉尽毁,即使他公布“全部事实经过、相关证据”,甚至女方也“澄清声明”都于事无补,因为永远有人相信“他做了”。
2个月后,一部律政剧《黑色灯塔》在芒果TV播出,导演、编剧在拍摄的时候,大概也想不到剧中案件在一年后会照进现实:罗冠军事件。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部剧并不是一部披着律政外衣,实则是男女主角谈恋爱的偶像剧,它是一部切实讲述罪案与法律的剧,在剧情的设置上有悬念、烧脑的推理以及有点意思的破案情节。
《黑色灯塔》采用“6+1”单元话题涉案剧形式,以6个独立的单元故事推动主线剧情。
剧中案件均取材于当今社会发生过的几种类型司法案件,如拐卖妇女、校园霸凌、欺诈老人等当下最受关注的社会事件和民生话题,直击社会痛点与热点,在普法的同时引发大众对于情理、道德、人性的思考。
今天浅谈剧中第二个案件【丁杉涉嫌强奸案】,从“受害者”王亚楠、正义感颇强的检察官范嘉怡两人的角度探讨对女性弱势的认知。
1、“受害者”王亚楠犯罪嫌疑人丁杉在法庭上突然否认自己强奸王亚楠,一下子让剧情陷入扑朔迷离,让我想起了《沉默的真相》中张超在法庭上突然翻供的情景。
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丁杉的这一行为让公诉人范嘉怡认为他毫无悔改之意,希望法庭可以酌情严判。
魏宇泰作为丁杉的援助律师,替丁杉做出辩解,称其是在神情恍惚之下签的字,不能作为直接定罪的证据。
同时拿出一份心理报告,证明其长期患有轻度抑郁症,让丁杉之前的口供无效化。
丁杉在庭上的翻供,以及第三方证人的证言,让案情陷入了扯皮过程。
审判长杨博青说:“强奸案最重要的就是看性行为,控辩双方都会围绕性行为展开辩论。
”强奸罪的无罪辩护点主要有两个基本要素,即“发生性关系”与“违背女方意愿”。
“发生性关系”主要要求受害人及时报案、侦查机关及时对受害人进行医学检测,从而固定双方发生性关系的关键证据。
在第一次开庭的时候,范嘉怡拿出了另一份证据,证明被害人的体内确实有丁杉的精液,这就是“发生性关系”的关键证据。
魏宇泰承认自己的当事人和王亚楠发生过性行为,但那是你情我愿的事情,证人可以证明两人的关系确实很暧昧。
丁杉辩解,案发当晚,王亚楠打电话说要给自己过生日。
等他到了约定地点,她竟然骑到自己身上,任何男人大概都无法拒绝这种诱惑,于是两人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关系。
可是结束之后,王亚楠竟然说自己强奸了她,随后她还报了警。
如果丁杉所说属实,那么丁杉与王亚楠可能属于情侣关系,两人之间的性行为没有违背女方意愿,他将当庭无罪释放。
随后,范嘉怡出示王亚楠身上的勒痕照片,证明女方有不能反抗的情况。
但是从魏宇泰拿出的监控显示,丁杉在仓皇逃离的时候,手上并没有任何东西。
双方都没有决定性的证据,双方当事人说出的话都有可能存在水分,甚至其中一人完全就是谎话连篇。
此时,罪与无罪的认定都集中在一个焦点:是否违背了女性的意愿,这本质上就是对女性心理活动的判断。
司法实践通常是通过客观表现来判定,即是否存在女性不能反抗、不敢反抗、不知反抗的行为方式,此时,判定丁杉是否有罪的关键就是:两人的关系是否存在暧昧。
当丁彬被告上法庭的那一刻,即便还未开庭,即便案件还没有最后定论。
但所有人都默认,丁彬一定是强奸犯,即便他还没有被法院宣判,他也已经被社会宣判,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性死亡”。
王亚楠作为本案的“受害者”,她是成熟的、美貌的,且有一定财富积累的上市公司的股东。
一出场便是身着病号服,一脸憔悴的模样。
当乔诺让她陈述案件经过的时候,她抓了抓手中的被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接受案情问询,等同于要她亲自揭开伤疤,对自己造成二次伤害。
一位可怜无助、身心均遭重创,却连公道都讨不回的女性形象就出现在眼前,女性加上受害者的身份,很容易让人在潜意识中将她与弱者画上等号,从而在主观意识中做出判断:她说的话是真实可信的。
案件的最后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同情的受害者王亚楠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所谓的强奸案,不过是她精心设计的一场低价收购公司的阴谋,没有背景的丁杉成为无辜被利用的棋子。
官司的输赢都无所谓,王亚楠想要的是营造自己受害者的形象,以博取公众的同情。
她充分利用自己的美貌、地位,和当下人们在潜意识中普遍存在对女性弱势的认知,成为公众眼中真正的受害者,在法庭未判决之前,“强奸犯”丁彬便已经“社会性死亡”。
即便他被当庭无罪释放,但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已经烙印下对他的最初印象,依旧有人相信他就是强奸犯。
从剧中“丁杉涉嫌强奸案”,到现实中的罗冠军被前女友指控强奸事件,再到清华学姐扬言要让学弟在朋友圈“社死”,不难发现在看待这类型事件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主观意识蒙蔽双眼,才会有人利用这种天然的情感倾向来制造舆论,从而获得本不应属于她的同情。
而法律的公平公正,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
2、要的是结果呢?
还是真相?
检察官范嘉怡嫉恶如仇,对伤害女性的案件很敏感,即便案件还没有下最后定论,她也在下意识中认定:王亚楠一定是受害者,丁杉一定是强奸犯。
第一次休庭之后,范嘉怡用李旭尧的手机将乔诺约出来,带她到王亚楠所处的疗养院。
从开车到进入房间这一路,范嘉怡对保安说了一句“又是我”,向医生详细询问“她好点了吗?
”“饮食状况呢?
”“她家里人有没有来看过她”,最后无力地叹气“这都什么人哪”。
在面对王亚楠的时候,她轻声细语地说,“不麻烦的,应该的。
听医生说,你还是食欲不振,这样不行啊……被告请了一个很棘手的律师,案件可能不会太顺利,但是你放心,我一定会为你讨回公道。
”与保安的对话,说明范嘉怡之前就来过。
与医生的一问一答,表明她对王亚楠的关心,同情与怜悯。
与王亚楠对话的时候也是斟词酌句,担心哪句话对她造成二次重创。
在乔诺让王亚楠说一下案件经过的时候,她说了一句“现在问不合适”。
范嘉怡的阻止恰好说明她在潜意识中可怜王亚楠的遭遇,害怕一句话让她再次回想起那悲惨的遭遇,甚至希望让时间抚平一切创伤,这样的心理过程让范嘉怡进一步渴望为她讨回公道,对王亚楠带有一种偏执的同情与信任,再加上对“嗜钱如命”魏宇泰人品上的厌恶,她便先入为主的在心中做出了判决。
当人们有了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识,客观判断便会受到影响,往往会因此而让真相产生偏差,最终极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后果。
带着冷静与理智查案的乔诺对所有人都持怀疑态度,对所有证人证词都保留一分余地,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做到公平公正。
书记员乔诺与检察官范嘉怡联合查案,她们都想找到案件的关键性证据,但乔诺想找的是还原案件内情的证据,而范嘉怡想要的是给丁彬定罪的证据,一个要的是真相,一个要的是结果。
到底哪一份证词是真,哪一份是假?
王亚楠与丁杉到底是什么关系?
每一个猜测都可能成立,又都有不合理之处。
在法庭审判之前,案件内情突然被媒体曝光,让多方陷入困局,丁杉被舆论定罪,法院饱受压力,郭申亮公司股票大跌,魏宇泰也遭遇围堵,网友们变成正义的化身:“如果法律无法给强奸犯制裁,把他给放出来,那我们就自发给这个混蛋筑起无形的铁笼围墙,正义,不是缺德律师和无良法官可以随便颠覆的,我们要制裁他!
”面对公众的舆论,范嘉怡担心王亚楠出事,四处奔跑寻找她的身影,却找出了另一个模样的王亚楠。
她弃年老的母亲于不顾,她骗走了丈夫的钱,她是只为了钱的狠毒女人,这样的结果对范嘉怡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对她的职业更是极大的侮辱。
天秤代表法律给予人们的公平公正,而公平的主导者是法官、检察官、律师,只有他们对案件始终保持客观态度,才能维持天秤的平稳。
面对舆论压力,审判长杨博青说,“有时候追求真相,只是某些人制造话题的借口,所以才需要一个统一的准绳,那就是法律。
”案件的最后,丁杉的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负面影响,但好心的水果摊店主用一袋水果换了丁杉的鸭舌帽,让他再次获得自信,而王亚楠也未逃离法律的制裁。
编剧在剧情编排上还是想让观众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3、结语第二个案子结束,杨博青说,乔雅就这个案子而言你们不是失败者,所以我不希望你通过这个案子学到些什么,这个案子堪称是运用女性优势的典范。
所谓女性优势是指人们在潜意识中普遍存在对女性弱势的认知。
《黑色灯塔》对范嘉怡这个角色的刻画并不专业,她不具备一名专业检察官应有的理智与客观,却也合情合理,因为她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名普通人,她的存在也显得更有意义。
范嘉怡可以说是当下许多普通网友的映射,每当社会事件出现之时,不少网友会在结果出现前化身“法官”,先入为主的下判决,甚至以此绑架审判结果。
于是,一些如王亚楠般的人物便开始利用公众习惯性用主观意识代替客观判断的心态,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得不感叹,剧中所选取的案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而追剧的我们,又能否从案件中得到一些思考呢?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我觉得编剧在案件方面,写的不错,至少不会让剧情太枯燥,就是在结局方面结了太草草,我本来以为乔雅的案件会比较复杂,会有个大BOSS和之前程子林那个有点关联之类的😃,我是冲着杨玏看的😃 还有就是女主冒名顶替考试,冒名进法院工作,这种应该档案会有污点吧,这样法院以后还会录用?
开后门?
法院庭审题材的国产剧比较少,不过本剧庭审的占比不太高,是针对庭审介入了太多的补充侦查的破案环节,感觉有点带跑偏了。个人不喜欢魏宇泰这个角色
就这么烂尾了。。。烂尾了。。。作为犯罪悬疑剧的爱好者,居然从头到尾看完了。但是不得不说更像一本正经的法律科普片。所有的演员都没有演技,看上去没有感情的工具人,唯一有点演技的就是男二了。
这里的检察官好像都是弱智
支持吴倩,要是原声就更好了
没那么差,但也不怎么好。代旭不错。
法院、检察院题材的剧真是少
剧情还可以主要是吴倩永远都是两个眼睛瞪大无神不管是做什么表情原本双胞胎人设挺好,结果演技太拉胯了
前面还可,就是烂尾了
期待代旭~
想安利给所有人,进入案件后剧情特别勾人,很多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抽丝剥茧,直面很多社会人性,比如校园霸凌,贩卖人口,空巢老人,一方商贾,每一个坏人都有他形成的背景原因,好人也曾做过坏事,或者被动做一些不能见光的事,全剧大概只有男主是完全伟光正的人物吧。不过没关系,反正看的是剧情,又不是谈恋爱。逻辑有一些小漏洞,但瑕不掩瑜。
算是国产剧里面比较有良心的有制作的了吧
魏宇泰和范嘉怡这对太好嗑了
简单剧情复杂化,人渣洗白化,漏洞百出,强行注水,男性自恋溢出屏幕...
没看到,原来是吴倩演的,捡回来再看一下
从13集以后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一个外行用一个月的时间背知识点就能比得过本专业的学生,而且还能提前交卷??而且还是法律专业,要背那么多东西。估计又是披着职场搞玛丽苏的剧。而且女主演技真的尬。
律政+青春+悬疑,再也没有比这更合胃口的剧了!!丁杉的公司老板看着就讨厌,色性盖都盖不住,范嘉怡和他交涉的时候真是帅翻了!
虎头蛇尾 埋了那么多的悬念 最后一个闷炮 与其这样 不如不要一开始就不要设定姐姐让妹妹顶替去法院 直接六个案件更好🤣🤣🤣
不得不说,代旭太帅了
就想问一下编剧,破案需要一个冒名的书记员来进行,把人民警察当摆设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