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头军客栈》隆重开播了,使我又回想起了十年前的《炊事班的故事》。
十年前的炊事班,兵强马壮,齐装满员,为保障空军飞行员的训练。
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十年后的今天,炊事班全体人员,根据部队改革强军的需要,恋恋不舍地脱下军装,回到了离别已久的家乡,进行第二次创业。
尽管创业中的各种艰难,但挡不住那种是军人就要冲锋陷阵,是军人就要迎难而上的顽强作风。
军人就要: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前看到伙头军客栈官微下有网友评论:中国军人是最有情怀的一类人!
我第一时间是想反驳来着,……无数群体都有情怀,何来之最???
谁还不是个文艺青年啦!
但是仔细想想,知识不等于情怀,文艺也不等于情怀。
虽然无法界定何为情怀,但最最最无私奉献,最最最正直勇敢,最最最有家国情节的也真真是军人了。
就像我曾一度向往的——毛泽东诗词里展现的侠气、豪气、烂漫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气质,在军人这个群体身上,真实存在!
说回原题,伙头军客栈播出至今,我一集不落的在追,眼看着快大结局,很不舍,写段长评仅做纪念。
谈导演编剧台词音效泛泛,已经不合时宜。
我只想聊聊,那些触动到我的情怀细节。
在剧集刚开播的时候,客栈遇到财政危机,即便在社会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对佟老板,大家是报喜不报忧。
而也是战友,千里迢迢赶过来,出钱出力帮助客栈走出难关。
佟经理,是被爱着的!
当然,他也值得被爱。
他面对同样遭遇挫折的大明白,他没有半丝无视,直接伸出了援助之手。
这种仗义感,是贯穿着全剧的。
而谈到服务意识,伙头军客栈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保持着不卑不亢。
许是当过兵的缘故,对人性的尊重融入在行动里,而不是寄存在言语上。
他们会热心的帮助还未适应退伍生活的消防员、会热心的帮助不善言辞的高原兵、而面对言语高调态度桀骜的转业副营长,他们也是用最深的情帮他解开心结……无数的无数,数不胜数!
通情达理,不卑不亢,这八个字大概就是对这群人的注脚。
而每个人,都是自带个性的,但是又是存在着很大的通性。
单枪匹马以女子之身赶跑劫匪仗义保护路人的杨杨、默默帮助京郊人家种菜卖菜的石头、而看似无赖的大明白,都早已在伙头军客栈众人的感染下变得正直善良(虽然他本性并不坏)……在石头买跑地鸡那集的结尾,有一个镜头是石头抱着鸡蛋香香的入睡!
实在是太暖了!
毛孩,还是那个善良的暖男!
十多年过去了,能够在时间洪流里唤回记忆的,就是这股子暖心劲了。
从炊事班的部队厨房到伙头军的客栈厨房,变的是菜谱,不变的是欢声笑语。
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情怀!
“丁义珍”回国做老板,恰巧来到客栈吃饭,专门点了一个“摊炒柴鸡蛋”,结果发现是普通炒鸡蛋,很不高兴走了。
佟经理说石涛买的假柴鸡蛋,原来大厨弄错了,用的是大明白偿还的普通鸡蛋做的。
大明白推销的酒被举报说假酒,经鉴定酒是真的,他怀疑是石涛干的,佟经理为了缓和大明白和石涛的关系,主动把酒搬回,并帮忙给卖了,结果大明白这次进的酒与以前的不一样,价格贵。
石涛也正纳闷这到底是咋回事,佟经理一说,石涛和大明白马上明白了咋回事,真是好心办坏事,坏事变好事。
最后大明白和石涛和好如初,两人比酒论英雄!
早操让“淑女”杨杨组织的扭扭捏捏,原来她的“男神”教官要来了,结果一见面“男神”教官的形象“大跌眼镜”,杨杨心中纳闷,并了解到教官要主动退赛。
为鼓励教官重新树立自信心,大明白假扮“歹徒”到客栈闹事,帮助教官出手,结果教官报了“110”。
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教官有一个战友一直在帮他练习,力争比赛拿冠军,不慎他把战友打伤住进医院,所以,一到赛场就像看到了陪练战友,不忍出手。
经过大家的开导,就是为了受伤的战友,更要参加比赛,取得好成绩。
教官重拾信心,整装出发,奔向赛场。
真实的退伍军人是什么样的呢?
看完《伙头军客栈》真的好想说,太写实了!
尤其是退伍消防兵那期,真·条件反射。
虽然崔志佳演的很搞笑,但是走心的剧情也特别多。
他一提自己的搜救犬战友时,瞬间就被触动了!
每次的天灾人祸、日常巡逻等等等,都有着可爱搜救犬的影子。
他们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们的忠诚与爱心,真的太令人温暖了。
看着崔志佳为了搜救犬忙于奔走的样子,心里暖暖的狗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可以不爱,也请不要伤害。
(有攻击性的犬除外,我是理智爱狗人士哈哈哈)说回正题,伙头军里退伍军人的反应真实的不要不要的。
因为我舅就是普通士兵退伍,我特别感同身受啊!!!
虽然他现在已经退伍30多年了,但他那个性格和当兵回来时一模一样……当兵迫使他养成了100%的强迫症!
现在进他房间,被子绝对还是豆腐块,东西一点要整整齐齐,绝不能歪……刚退伍那会,每次听到侄儿子的哨声都会xiu地过来。
每次我悄悄接近他,他一回头那个眼神,真心犀利= =昨天跟舅推荐了这部剧后,他刚看了两集就感觉特别有情怀,看着看着还不自觉红了眼眶,一边跟我说:“真的太怀念当兵的日子”,一边跟我说:“你不当兵真的会后悔的”(orz……)所以我只能说,这部剧拍的很棒很棒了,不然我舅第一个不同意!
那些清一色五星好评的影评,能不能走点心,不要看起来那么像是买来的。
作为每一部都刷了超过10遍以上的炊事班故事的资深爱好者,对这剧除了失望真的还是失望。
拿炊事班故事原班人马来挂羊头卖狗肉也就算了,毕竟大周小毛小姜还是在的。
笑点尴尬,口号式台词,这些都是事先就有心理准备的,甚至觉得并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但是最最最无法容忍的,是现在电视剧的一种在服化道上的态度。
看看炊事班的故事,不管是道具,还是场景,都给人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
该脏的地方脏,该乱的地方乱,该破的地方破。
本人没有参军经历,但是炊事班宿舍里的那个场面,真的让我能回想起上学时候军训的宿舍,真的一模一样,很亲切。
而这客栈呢?
到处都是新潮的装修,一尘不染的地面,没有半点生活气的场景。
是,更亮了更大了更好看了,但是少了真实感,这像是退伍军人开的一家饭店?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复古风军事风小资咖啡馆。
另一部里程碑我爱我家也是一样,整个家乱糟糟的,不高级不敞亮,甚至有一张桌面玻璃还是龟裂的,但是真的一下子就能把人抓住,就会相信这是真的生活,因为每一个细节都让你觉得,我们家以前也是这样的,也有这样的东西。
而不是像现在的剧一样,一味追求高大上,一个穷北漂还能住得起精装修大浴缸loft,这种剧看一眼就能知道有多次。
————————————————————————————顺便说说其他的缺点。
·生硬拔高,大家不是不拥军,现在这个时代军人两个字一出来,大家都毕恭毕敬的。
但是没必要张口闭口都是军人精神,有时候适得其反。
·为了炊事班的情怀不顾逻辑。
本来这剧的设定是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军种,结果第一集最后为了炊事班情怀,让大家大团聚,问题是,剧里姜超和毛孩根本就在天涯海角两个军团当兵,他们两个怎么可能在那个时候跟大家凑在一起?
还好像老战友一样团聚?
这一段真的没必要,还很拉风地骑着摩托车出场,只能感受到满满的尴尬。
对于我们粉丝来说,他们都是很普通很底层但很有特色很努力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像大哥一样重机登场?
完全破坏那几个人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
·不好笑。
同类型的片,讲真还不如德云社那几个折腾的咖啡馆好笑。
看惯了荧幕充斥的职场争斗、江湖争斗、后宫争斗剧,据说,某后宫剧还被奉为女性职场宝典,在现实与戏剧来回的切换之间,难免让人心累,压力山大。
选择看《伙头军客栈》目的主要有三:一是本人曾经也是军人,我喜欢军营生活,更重要的是我喜欢曾经当过兵的人。
二是《伙头军客栈》的导演高亚麟不仅曾经是军人,而且现在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创业者,他开办的影视公司为很多人提供了就也就业岗位,他演而优则导,从著名演员到导演自由切换,成功跨界,且获得过德艺双馨荣誉。
三是《伙头军客栈》演绎的不仅仅是军人退役后的创业故事,更是对经过人民军队历练后还一直初心不改,保持军人本色,即使工作环境从军营挪到了地方,从练兵场挪到了职场,但是军人浓浓的战友情不变,小毛和姜超因为争着要参加办事处的演讲,他们也在各种放大招的竞争,但是佟铁刚略施小计,让他们彼此知道对方因为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而将面临被裁掉的危险时候,两个人同时停止了竞争,选择了把演讲机会互相留给对方,以此让对方在客栈里做一回有用的人,而不舍得看到佟铁刚把对方裁掉。
今晚的《伙头军客栈》剧中,有个场景是一位客人专门到客栈点了一道菜:白斩鸡。
可是半小时了还没上菜,客人急了,但是,厨师因要保证菜品质量,而没有合格的“溜达鸡🐔”拒绝做这道菜。
为此,佟经理要求石涛两天内一定要买到“溜达鸡🐔”。
石涛苦思冥想怎样才能买到鸡🐔呢?
当他听“大明白”说河北高碑店可能有鸡,他连夜赶去,可是没有。
又听说河南驻马店有这种鸡,马上赶去,但是人家的鸡🐔已经卖完了。
后来又听说广东有这种鸡🐔,马不停蹄的赶去,终于鸡🐔是买到了,但是返回的路费没有了,他只好先把鸡🐔运回去,自己只能搭便车回去了。
同时为了以后客栈的白切鸡这道菜有充足的原材料供应,特意把“溜达鸡蛋”带回来,自己养殖,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石涛这种认真执行命令,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的优秀品质,正是在军营培养的令行禁止作风的充分体现。
即使退役后开客栈,这群退役军人“伙头军”,仍然秉承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优良作风,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保质保量。
最后也得到了那位没有吃上白切鸡的顾客深受感动,并把跟踪他们的工作过程拍成了新闻发到了网上。
这正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令行禁止,步调一致。
我是最近才开始看的炊事班的故事系列,生平第一次看,真的很精彩,给我带来了很多欢乐。
在炊事班的故事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小毛,他说着一口地道的河南方言,加上模仿小品说话的腔调,古灵精怪的样子,总能轻易地让我get到笑点。
实话说,我很庆幸能看到炊事班的故事这部电视剧,它让我感到幸福,更庆幸的是它遇到了优秀的演员和导演。
看完炊事班的故事,接着又来看伙头军客栈了,不知道怎么评价,只能说有些东西大概真的宁缺毋滥的好……
“为什么要开这个伙头军客栈,可能是因为我有舍不掉的军人情结”自《炊事班的故事》第三部到现在已经经过十余年了,期间还相继出了《卫生队的故事》、《大学生士兵的故事》等等,在故事与喜剧效果上,每一部空政的情景喜剧当然都有各自的特色与着眼点,不过要讲最经典,包括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自然还是《炊事班的故事》系列,对于爱看这一系列的老观众而言,炊事班的老几位的故事恐怕早已是烂熟于心了。
不过在观众对于《炊事班的故事》系列的理解上,包括本剧《伙头军客栈》亦如是,也许根本就不需要去聊什么创作背景或者创作结构云云,就如同老朋友之间从来不需要那么多瞎客套一样。
也有基于此,这篇文章会更侧重于喜剧一些,倘若理解喜剧的文章反而写出了悲剧范,那才是真真的驴唇不对马嘴了。
诚然,《伙头军客栈》在第一与第二集中,便吸引住了老观众们,这个吸引并不体现在任意一个笑点的设置上,而在于情怀和感动,比如炊事班全体的亮相:
亦或是可以在石涛和江大雷身上所能看到的小毛与小姜的影子:
当然还有第二集中的“玄铁菜刀”(能在《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伙头军客栈》三个系列中出现,也许玄铁菜刀才是真正的主角,当然它也从李大嘴的手上传到了小姜,又来到了江大雷的家中,看到了玄铁菜刀与李大嘴的缘分,我也始信轮回了):
由于同出自君东编剧之手,因此在笑果上也有着一脉相承的特点,也就是越嚼越有味道,正如同很多人所讲的那样,《炊事班的故事》过多长时间以后再看一遍依然会觉得很搞笑。
而这种搞笑的效果,是基于生活,更准确地说是军人生活,所营造的。
正是被大周称为“磕了牙伴着嘴”的日常生活,才使得《炊事班的故事》系列中的搞笑是发自内心,进入人心的;才使得那些正能量的阐述使人信服;才使得观众对这老几位依依不舍。
并不是为了简单表达笑果或者观点而将几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置于同一个舞台上表演,而是让大家先生活在一起然后较为自然地派生出种种生活的笑点,这才是略显平庸的喜剧与精致的情景喜剧间的差别。
而这种差别的表现,就在于表演时的一些细节上,想必观众也早有体会,就不再多言。
另一个共通之处,在于军人的情怀,这一点也自然不需多加赘述,如《炊事班的故事》中老高借调以及最后一集录班长的祖宗八辈儿的录像,再如《伙头军客栈》中那五万元的菜以及军事化管理最后的交心,这种军营生活所酿造的情感与情怀,是系列喜剧的一大特点,就如同《炊事班的故事》每一集开头红字所写的那样,它们是“军旅生活喜剧”。
当然这情怀与感动的联系也并非一成不变,诚然在主演中有熟悉的大周、小毛与小姜,编剧也仍是君东。
然而老高成为了老范,小毛与小姜也成为了石涛与江大雷,大周也在剧中担负起了那个耍着拙劣的“洪氏激将法”的班长的做思想工作的职责。
可能我们需要权且把《伙头军客栈》的退伍创业的老几位视作某一个平行时空中的炊事班吧,于是我们也可以幻想《伙头军客栈》的老几位与《炊事班的故事》的老几位在某个情景下碰面的场景了,那一定是一个很贫,歇后语百出的茶话会。
在最后再说一下个人稍微不适的地方,也就是感动的次数和场合。
前文说到了,《炊事班的故事》十分生活,所以对于军人的情感及其所能带来的感动,是可以使人领会的,比如第三部中小毛过生日;然而就目前《伙头军客栈》所看的两集而言,笑点与感动的转换略显生硬,比如第一集最后佟铁刚用炮弹打狍子以及老板的那句演傻子本来是很有笑果的,然而之后的与感动之间的衔接就太过直接,想让观众直接从笑点跳跃到泪点,则所能带来的感动的效果则不免大打折扣。
不过这也许是因为第一第二集毕竟是为全剧开头定基调的,笑果与感动的衔接过于直接也可以理解,希望在这一部分上能有更好的处理,即便是不同于《炊事班的故事》的风格,情感的衔接与转换也仍需要谨慎处理。
最后,就总体观感而言,《伙头军客栈》既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能带来炊事班的感觉,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作为一名老炊事班迷,也多少觉得等到《伙头军客栈》的播放是一件幸事。
期待接下来的剧情!
看了爱奇艺的预告就来打一星了 广告都那么烂
《伙头军客栈》的大家,越来越好。每个人都渐渐有了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奋斗。
不好看,太out了
背景笑声加得很尴尬,第一集最后有个集体大亮相,想看情怀的直接拉到最后吧
老几位出来的时候就感动了
看了第一集,看不下去了。
还行吧。带着滤镜。
笑点太少、生硬
看过几集,和炊事班相比,表演有点尴尬,煽情部分略僵硬。但还是不错的情景剧,值得追着看的。
泪点越来越奇怪了今天看伙头军客栈 看到洪班长带着炊事班战士出现的时候 竟然哭了 哭了 哭了 哭了..我以前真的泪点出奇高 难道是物极必反吗..
图个情怀吧
演员真的好赞,都是老戏骨实力派呀
军人精神在于行,而不在于言。强调军旅题材没有错,错在三句不离“我是军人”、“军人这样那样”反倒让人觉得俗套了。笑点还是有的,可惜强行立意,让看的人觉得有些尴尬,有种道德绑架之嫌。
突然想起来炊事班的故事洪班长说的,不能像情景喜剧一样,不搞笑也在里面放一些笑声。
感谢高亚麟,没给这剧起名叫炊事班的故事4。保住了炊事班的故事这个超级美好的大IP,否则一定是狗尾续貂。在后期制作时候特别加入笑声音轨是N年前的手法了,当时观众会跟着笑,现在不一定了哦。这剧服化道还有打光都有问题,我是不会相信有哪个饭店女服务员不管前厨后厨一溜高跟鞋还顶着大眼睫毛和亮瞎眼唇彩的。道具看起来很廉价,客栈宿舍里的道具看一眼就感觉质量不是很好。光打的太强了,让观众觉得不真实。恳情中国的女演员们,如果你要当流量爱豆就不要去演戏,如果你打算去演戏千万别整容。大双眼皮一拉,再配上过多玻尿酸的嘴唇,高耸到额头的鼻梁,让人不适。大周双鬓斑白了,时间真的过去很久了,不知道大周的小三轮还能不能 骑,小姜的泡菜坛子里还有没有泡菜,小毛的猪圈打扫干净了没有?炊事班是美好的桃花源,伙头军客栈不是。
看了几集,没笑点啊
好久没看到一群人在一起插科打诨了。从家有儿女到伙头军客栈,看来天津卫视还是能弄点东西出来的。
喜欢,期待晓彤跟前辈们的合作!
不是那个味儿了,但还是给三星。
没有以前的味道了,过了十多年了,你初恋也没有以前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