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暇看长评,就来看短评吧!
======================影片的主题词是父亲,与其说影片刻画了“又一条狗”,不如说影片刻画了“又一个父亲”。
影片从剧情上看有点虎头蛇尾,尤其对多时间线的处理不让人信服。
片子开始阶段的皮博迪回忆自己与舍曼相遇的短片堪称精彩,尤其是其配合墙上的照片而采取的倒叙方式。
影片因涉及历史和各国、各文明的穿越,因此有大量的细节值得挖掘,其拍摄时所做的案头工作可想而知将达到怎样的量级。
影片总体质量比较好,有不少笑点,值得一看。
======================如果说《疯狂原始人》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的话,那么《天才眼镜狗》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关于父亲的故事。
收养了小男孩舍曼的“最聪明狗狗”皮博迪,只是父亲的一个化身,影片中实际到处充斥着父亲的化身。
小女孩佩妮的父亲自不必说了,或许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角色:譬如当我们把关注点集中在达芬奇与蒙娜丽莎的噱头的时候,我们忽视了他把自己的父爱都浓缩在一个机器小孩身上。
虽然他一度认为这是个失败的作品,但最后还是抱起了它。
当我们把关注点集中在特洛伊木马里士兵的狐臭噱头的时候,我们忽视了他就像个父亲一样把舍曼扛在肩膀上的那个动作。
他弥补了理性却瘦小的皮博迪所不能完成的父亲的任务,与之形成互补。
当舍曼完成从被侮辱是狗收养的孩子而感到迷茫与失向,到最终他勇敢地宣言自己就是一条狗的转变的时候,我们意识到其实“父亲”这个词并不意味着他是富还是穷,是人还是狗,是健壮还是瘦小,是年轻还是苍老,是万众瞩目还是平凡无奇的这些外在属性,它的唯一意义就是他内心所拥有的那份对孩子沉甸甸的爱。
皮博迪即使学识再深、本领再高,他也有无发解决问题的时刻。
影片中唯一一次,他回归了真实的自我,用狗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咬人。
如果说,他通过精密的计算、丰富的知识解决超高难度问题可以叫做精彩的话,那么它通过最低等的一咬解决那个问题可以叫做真正的感人。
在那一刻,即使他“丧失”了所有高贵的能力,他也要用最本真的方式去捍卫他的孩子。
皮博迪就像其他父亲那样为孩子铺垫好一切,但反而遭到了逆反。
孩子渴望得到父亲的呵护,但更渴望得到认可。
舍曼义无反顾地跳下特洛伊木马,只是为了证明自己。
任何父亲最终都必须面临放开双手让孩子自己去飞翔的那一刻。
从对操作达芬奇飞行器的舍曼大声责备的溺爱,到让舍曼驾驶时光机器的信任,皮博迪完成了这个敢于放手的嬗变。
我认为影片非常重要的一句台词是,皮博迪告诉舍曼“社交场合要叫其皮博迪先生,平时则可以叫其皮博迪”。
称呼体现出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大得多,无论是加上“先生”两个字而体现出的要对人表示尊敬和谦卑的美德,还是去掉“先生”两个字而体现出的自由平等观。
这体现了深得人类文化精髓的皮博迪的教育理念,实际上也代表了美国的教育理念。
在中国,无论在任何场合直呼自己父亲的大名,这绝对是无法想象的一件事。
所以,与其说影片刻画了“又一条狗”,不如说,影片刻画了“又一个父亲”。
狗、眼镜、领结,这些都是外在元素,真正重要的是在这些元素背后的那颗爱子之心。
PS:最后谈一点和影片主题或许无关但或许有关的事,关于社会调查员。
女性在影片中其实并不光辉,除了佩妮的嫉妒心以外,女性社会调查员甚至是作为终极反派来出现的。
有趣的是,社会调查员本应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调解矛盾,给社会带来美好和幸福,但是片中的这位肥胖女士却戴上了有色眼镜,以先入为主的意见左右她的判断,以刻薄无情的言语威胁普通的公民,非要拆散一个温暖的家庭以体现其所谓的正义。
其实这个人物远比皮博迪先生要现实得多,因为她代表了这样一批人,一批用道德标签标榜自己但实际上在行反道德之事的人。
究竟是社会赋予了这样一批人话语权,还是人一旦拥有了话语权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向这个方向发展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
没有觉得很好看的电影 一只天才到不行的狗还讲述了历史的穿越等等不知道孩子看完是怎样的感受但值得一提的是 孩子与狗之间的感情就像美国的家庭都会养狗 他们把狗作为家庭的成员 而不是宠物电影表达出深刻的 人与狗之间的那种感情其他的 没有太多的感受也好久没有看动画片了
有次袁腾飞上央视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问现在中学生们最讨厌上什么课,袁老师说北京市教委曾搞过一次调查,历史课排在学生们最不喜欢的课程第二位,崔永元又问那第一位是什么课?
袁老师说这个不好说——内什么,反正大家都懂的,不管怎样,历史课不受孩子们欢迎,怕是国内的一个普遍现象。
毕竟要死记硬背,当然会有些讨厌,时间、地点、人物还好,一些地位、作用、意义什么的,更是诘屈聱牙。
从这个角度而言,《天才眼镜狗》不啻于梦工厂动画师们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历史课:一个时光穿梭机的设定,便让片中的小伙伴带着孩子们一起在银幕世界的历史长河里尽情穿越,亲历了法国大革命、埃及法老婚礼、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古希腊特洛伊木马攻城战这四个大场景,再辅以各种历史典故的穿插,原本停留在纸面上的枯燥历史瞬间活灵活现——再加上在历史场景中的冒险经历,想必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时候看过一部源自墨西哥经美国包装的动画片《笑星和他的朋友们》,这部1979年出品的动画片讲述的便是主角“笑星”(以墨西哥传奇喜剧明星马里奥•莫雷诺为原型)带着小朋友上学天文下学地理穿梭古今往来宇宙的科普故事,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其中就有不少历史的内容——譬如有一集就介绍了中国长城的来历。
从整个故事结构上来看,《天才眼镜狗》跟《笑星和他的朋友们》极为类似。
当然,电影的剧情更精炼,也有一个明确的主线故事:一只狗收养了一个小男孩,这对养父子于是需要面对世人的歧视,特别是帮助小男孩解决学校的霸凌女孩的问题,他们由是卷入了一场时光穿梭的大乱斗中。
放浪形骸的古希腊哲人第欧根尼从来不介意别人称呼他为“狗”,甚至高呼“像狗一样活着”,不过《天才眼镜狗》里的狗爸爸绝没有第欧根尼式的犬儒做派,这位狗爸爸几乎是个都教授式的全才,他凭借自己的超强能力为自己赢得了财富、名望、地位,只是在收养一个人类儿子后,才开始遭遇歧视和白眼,并让养子有了身份认同的障碍——完全可以把狗爸爸理解为是少数族裔的代言人,甭管它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外表、肤色始终是横亘在它和主流社会之间的巨大鸿沟(霸凌女孩的父母便是美国主流社会的典型代表)。
不过最后它当然赢得了世人的完全认同,就像奥巴马一样,无论长什么样,只要内里是符合主流社会价值观,还是可以融入“美国梦”的。
不过以狗喻父毕竟骇俗,自始至终,小男孩都没有叫过狗爸爸一声“爸爸”,这也是为了照顾观众情绪吧。
而单身父亲带着儿子的设定,完全忽略了母亲的存在,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厌女症的嫌疑,不过《勇敢传说》《精灵旅社》这类动画片都是重点描摹父子/父女关系,似乎也是近年好莱坞动画师们的常备主题。
穿越题材很“脑残”吗?
未必。
马克•吐温写《重返亚瑟王朝》,算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有影响力的穿越文吧,后来随着科幻的兴起,穿梭时空成了司空见惯的设定,其实就算在所谓的“文艺片”里,穿越手法也可以运用的相得益彰——譬如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而即使是比较严肃的国族现代史命题,譬如俄罗斯人面对卫国战争,穿越手法的使用也未尝不可——譬如那两部卖座的俄罗斯电影《古墓迷途》。
历史这东西,对孩子们来说本质上不就是穿越?
枯燥的说教和空洞的描摹只能抽空历史的灵魂,真正的历史一定是鲜活而有生命力的,这样的历史,当然是孩子们喜爱的历史。
其实在我们的电影创作中,也可以适当的借鉴穿越手法,展开历史题材的叙述。
孩子们不喜欢历史课,那一定是历史课本身的问题。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让孩子们喜欢的历史课本真是历史罪人。
(刊载于《中国新闻周刊》2014年第13期)
文/梦里诗书 “每只狗都应该养个男孩”,我没写反你也没看错这就是电影《天才眼镜狗》中的原话,看梦工厂的作品,真的会被他们那种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所折服,一段人狗奇缘的穿越之旅,这是一个绝然不凡的故事!
《天才眼镜狗》给我的惊艳,并不在于这部电影剧情上多么的颠覆,那终究只能作为一部电影的噱头,而在于这是一部真正好看有内涵的作品,其实好莱坞动画这种讲极端激化的的同类电影非常多,比如蜗牛赛车手,老鼠大厨,好莱坞动画一直非常善于将这种看似离谱至极的事情,通过天马行空的现象,展现在动画之中,而《天才眼镜狗》最大的桎梏就是如何去突破狗父人子这样一个即使在电影中都很难被常人所接受的话题,狗爸皮博迪先生的危机也正是源于这点上,所以电影中一面通过反复强调皮博迪先生令人惊叹的才华和皮博迪先生收养舍曼经历的温情回忆,另一面反派社会调查员要带离舍曼离开皮博迪先生为电影的张力,导演罗伯·明可夫在《天才眼镜狗》中展现着一如他的同类作品《精灵鼠小弟》中巧妙的让世人接受一直白鼠是家庭中的一员,并令人津津乐道的电影手法,逐步让人接受着这个看似离谱的故事,甚至在电影结束时众人口中都高呼“我也是狗!
”中丝毫不会令人感觉违和或不似,而是一种由心的感动。
这部梦工厂动画的另一大看点,在于以时光机为剧情发展的电影主线,虽然好莱坞动画主旋律的亲情牌未变,但法国大革命、古埃及法老、特洛伊之战、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与蒙娜丽莎、甚至最后的华盛顿,电影在非常好的打造了一对狗爸人子的卖点后,数度穿越时空融入到那些世人都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无不笑点十足,令人充满着未知的惊喜,而作为曾经成功塑造狮子王辛巴,精灵鼠小弟图亚特的罗伯·明可夫,虽然他指导的数部真人电影平庸无奇,但这位导演在将动物拟人上过人的天赋,一如《星你》中都教授天才眼镜狗皮博迪先生的塑造,只能说这一角色将成为罗伯·明可夫手中被世人所铭记的第三位动画人物。
狗爸父子情也深,梦工厂再一次打破常规的天马行空,这依旧是一部老少皆宜全年龄段的魅力之作。
给我梦的一点批评,人物塑造的什么鬼啊,佩妮那么漂亮一个小丫头给塑造的那么烦人,脾气大爱凌霸,为了达到目的忽悠舍曼闯祸什么的信手拈来,塑造这么烦人婊气冲天偏偏又漂亮的女主也不知道什么用意,舍曼比佩妮还要烦人十倍,标准的有了女友忘了爹,他倒是确实不是老爹的狗,是女友奴还是受虐倒贴狂。
1.在埃及的时候佩妮都对扒皮浇油表示无所谓了,几秒种后舍曼又倒贴上人家春心萌动了,不是倒贴受虐狂是啥(当然我知道这其实是梦工厂强行生硬凑cp,简直大败笔,前几秒还互看不顺眼,后几秒就看上人家了,没见过这么生硬的转变)2,佩妮忽悠几句就跟着闯祸,时光机里那几句讨好佩妮的话更是让人烦躁连小姑娘都知道自己做错舍曼还在旁边一直讨好,不怪你不是你的错真是醉人3.佩妮做啥都是对,老爸说几句就发脾气,明知道抚养权问题还跑去战场上作死被人追的屁滚尿流时候想起来让老爸救,看见小女友有危险立马脑子也抛了把老爸害下悬崖后惊慌失措擅作主张,搞出这么多事后来说几句动人的话再想个主意就强行洗白皆大欢喜。
不知道梦工厂搞出这一套是什么鬼,熊孩子也有个熊的限度,其他动画里熊孩子顽皮也是正常孩子容易犯的错无可厚非,是成长中不可比避免遇到的错误,这部动画里什么鬼,才七岁半有了喜欢女孩立马忘爹连脑子都不要的这类令人发指的熊孩子第一次见,因为老爸是万能杰克苏狗,所以就塑造出一个婊气小女孩和恋爱脑儿子来强行拉动剧情吗?
不怪你扑街,你不扑谁扑,编剧的脑子都给了设计外形的人了吧。
本影片中说的最对一句话就是老爸不该收养他,忘恩负义的小崽子,赶紧滚蛋
皮博迪(泰·布利尔 Ty Burrell 配音)是一条与众不同的小狗,它拥有绝伦无比的高智商,因此注定拥有迥异于同类的“狗生”。
它持有哈佛学位,成功开发了新能源,圆满解决地缘政治,还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
皮博迪偶然机缘下收养了和它有着类似经历的人类小孤儿舍曼(麦克斯·查尔斯 Max Charles 配音),它如同慈父一般悉心教育着他的儿子,并利用自己开发的时光机带舍曼回到未来每一个重要时刻,亲身经历书本上枯燥的历史事件。
转眼舍曼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丰富的历史知识得到老师表扬,却也引来高傲的小姑娘佩妮·彼得森(阿芮尔·温特 Ariel Winter 配音)的嫉妒和欺负。
舍曼和佩妮的冲突使皮博迪陷入前所未有的艰难境地,为了保住对舍曼的抚养权,它想尽办法取悦佩妮的父母和相关机构负责人。
在好莱坞技术一家亲的今天,每一部动画片常常都是出奇的相似,闹腾的情节、兄弟喜剧式人物关系,加上一系列的追逐场面,有时候还会有一两段歌舞场面和一段关于时光飞逝的蒙太奇剪辑。
影片最戳人泪点的一段我认为是在邀请佩妮一家来吃饭之前,皮博迪先生对于养育舍曼的回忆。
那首歌曲可能就叫“beautiful boy”吧,温柔的男声听来就像是小时候老爸讲的睡前故事。
不知道中文版在进行本土化的时候会不会直接换成很应景的“你拼命发芽,我白了头发”。
这一段回忆用的是类似《飞屋环游记》“柴米油盐一辈子”和《机器人总动员》“你若突然宕机我必不离不弃”的那种默片式的变现手法。
皮克斯已经快被致力于强干弱枝的迪士尼把武功全废了,而它过去的这些绝招如今老对手梦工厂可是使的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这三部动画片都是在音乐辅助下,像翻书一样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给观众展示岁月流逝,虽然没有或几乎没有台词,这些简单的情节却极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这段戏把我三屉馒头的一面激发出来了,当时我就在想,后面得出多少笑点才能给我把这点情绪中和了。
影片中角色取自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动画剧集《The Rocky and Bullwinkle Show》,全新的故事配以动画特效,科幻糅合返古穿越,充满风趣幽默和温情正能量,一部标准的寓教于乐型好莱坞梦工厂风格作品。
影片再现了一系列历史画卷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历史故事桥段,这些著名人物不是以非常正统的形象出现,其中诙谐幽默的形象对求知欲狂热的孩子们来说是不小的诱惑,让他们在滑稽搞笑的氛围中得到生动活泼的科普认知,同时通过怪异父子档时空穿梭的奇遇来珍惜和审视亲子之间互动的重要性,让家庭充满温馨和关爱。
当然影片也注入现代思维特色,那就是一只狗为什么不能收养一个小孩,而天才眼镜狗也努力地履行一个负责任和有爱心的父亲义务,在一场穿越之旅之后,孩子间可以冰释前嫌,父子间,不在乎是一个人还是一只狗,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在一起是快乐、健康和幸福的。
正能量同样是动画片的价值观所在,著名动画片都有正义战胜邪恶的桥段,而影片虽然没有这种纯粹的正能量散发,但如何说服歧视的眼光让一只狗也能具备收养人的权力,影片通过天才狗的勇敢智慧表现足以打败所有世俗的眼光,当然这只是一种预想,但同样表达了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的可贵所在。
很难相信皮博迪是一只狗,但是它就是一只狗!
西方人表达好感的一个著名句子,曾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那就是you like a dog!
你像一只狗,在中国肯定是骂人的,是要被打的,可是在西方,就是一句赞美的话,就好像著名的香奈儿女士说过和人接触久了,我就会想去家里的小狗,西方的世界认为狗是最好的朋友,他们忠诚可爱纯洁要求不多,只会付出不会索取,是人类最好的伴侣,所以自己最好的朋友像一条狗并没有贬义,而是赞扬,人如果像狗一样的忠诚,在西方就是一种美好的赞扬,在东方的角度这个思想是根本不能接受的,人怎么可以和狗相提并论,更不要提这句话的潜意识是人还不如狗!!!
西方是讲究人人平等的,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唯一恐惧的就是欺骗,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很直接的变成利益的关系,人的防着点别人,而狗这给予绝对的忠诚和信任,西方人对地位不讲究,但是对利益和诚信非常讲究,所以有的时候人还不如狗,的确是可以理解的!
东方讲究的就是阶级关心,上下级一定要分清楚,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所以首先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是欺骗,而是叛逆,乾隆不在乎和珅的贪婪和欺骗,但他在乎和珅的功高盖主,后来居上,所以人降级为狗,在东方是一种奇耻大辱,人怎么可以和狗相提并论呢,自然对于西方的人和狗的平等地位非常厌恶和不解,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狗,到底是什么呢?
他真的可以和人相提并论吗?
作为没有养过狗的人,我没有评价的权利,可是看到那些养狗人士一口一个儿子,闺女的,不同上传自己爱宠的照片,还真看不出来那些可爱的狗狗和人有什么区别,甚至在某方面还真的比人强,当然指的是社交能力,我真的认可狗可以带给人欢愉,甚至会大于和人交往。
平等是一个问题,平等之后,人与人的关系将更为复杂,不平等呢,又会压抑人,使人走向畸形的道路,所以平等很重要,一个人获得尊重不应该来自他的父母亲,而是应该来自于他自己,一个人获得尊重不应该是来自于他的财富,而是他如何把自己的财富用在更需要的事情上,有钱不花在西方是可耻的,有钱不花在正地方在西方是犯罪的,可以说,比我们早了几百年就主张人人平等的西方,对于平等有了很深层次的认识和立法,这一点是中国人值得学习的。
钱是有限的,而人是无限的,如果有钱人不花钱,不投资,那么经济就会崩溃,钱是流通的产物,他必须花出去才能赚回来,只赚钱不花钱会让经济崩溃,从而通货膨胀,自己存的钱也会变成一无所有,有钱没什么了不起,有钱不花让人鄙视,有钱不花在正地方,那就是犯罪!
在中国人很具有奴性,但是自己又不愿意承认,所以被说成是狗,自我感觉是一种讽刺和揭底的咒骂,所以中国人不喜欢被说成狗,就好像在揭自己的伤疤一样,这种奴性的东西来源于哪呢,归根结底还是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从来也不是自己手里的思想作祟,这也是儒家思想多年来的沉淀,孔子做人上对的,可是忠君这一点显然是不对的,人和人之间是平等,没有必要真像一只狗一样,做到绝对的忠诚,更没有必要因为是boss,而完全抛弃自己的思路和做事的方式,奴性在中国还是普遍存在的,80岁的老人下跪,一口一个青天,这在现在的社会,多少有点寒心,见到领导就不知所措,胡言乱语,或者是趋炎附势,勤于奉承,这些机关单位的作风就是对现今社会最大的讽刺,所以中国人很讨厌很讨厌被说成是狗,从主观上,老百姓办个事真不容易,一个事办下来,半条命都没有了,人家是主事的,就得什么都听人家的,这不是平等,这是奴性,所以公务员不改变素质,不是个好事,现在的人不愿意当狗了,办个事不愿意求爷爷告奶奶了,不喜欢就曝光你,看你的态度,看你的工作方式,如此优越的环境,就指望你有一天做出出格的事来,结果呢,就是出事了,就是曝光了,就是让人看看你这个所谓的主子的嘴脸,就是要社会舆论打你几个耳刮子,人人平等是说真的呢,不要一口一个高管,一口一个领导,就指着别人伺候你,你也不怕抬起你的人摔死你,什么年代了,奴性的东西该放下了!
有时候人还不如狗,这的确是真的,不是官闹得就是钱闹的,归根到底还不是你太精明了,你注定不是傻了吧唧的老百姓,注定要进入斗争更加踊跃的精英圈,但是还是要记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成人和狗之间的关系,反而更容易办事,狗怎么了,狗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事,他不嫌贫爱富,他不离不弃,他忠贞不二,他每天都摇着尾巴接你回家,每天都摇着尾巴送你出门,每天都摇首期盼等你回家,人可以做到这么纯粹的感情吗?
做不到,一时做得到,留给你回忆,然后就忘记了,留给你伤痛,在感情方面,人不如狗,人要是像狗一样,这个世界就会更美好!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感动我的!
故事:熊孩子总会长大其实看第一遍时,虽然很喜欢里面的奇思妙想,但并不太喜欢这部片子。
虽然很欣赏皮博迪这种全能型爹地,但也恰恰是因为欣赏他,就觉得舍曼这孩子太熊不能忍。
都差点被吸进黑洞了,你怎么能在你爸爸忙着操纵时光机时揪住他问“为什么不告诉我银汉鱼小姐要把我带走”?
你怎么就不相信你爸爸不会那么容易死而违反时光机操作规则呢?
事儿都是你惹出来的知道不?
可是,量变引发质变。
看到第三遍(第二遍是看原声,第三遍纯粹为了和小伙伴再欣赏一遍国语配音)时,我却好像能有点儿理解舍曼了。
因为,他毕竟是小孩子啊。
除了黑洞危机逼近时追着爸爸问“为什么不告诉我”这里确实欠揍,其他像是看见狗头铡(误)朝爸爸脖子落下就晕过去,因为佩妮的激将法而忘记爸爸的叮嘱泄露了时光机,问爸爸应该上哪艘船结果用了否定句以致上错了船……等等等等,包括各种好心办坏事,都是小孩子常犯的错误。
虽然我还没养娃,但也是当娃过来的。
比如我小学的时候,给比我小四岁的表妹闹着玩剪头发,剪歪了,我千叮万嘱她不可告诉大人,答应得挺好,一转头我就被大人问话了……片中还用了一个对比项,那就是皮博迪对舍曼佩妮俩熊娃偷开达•芬奇的滑翔机一脸严肃,人家达•芬奇大叔自己倒手舞足蹈的很惊喜“真不敢相信,我的飞行器竟然真的能飞!
”反而没有在意滑翔机被玩坏。
反过来说,如果舍曼是个乖巧伶俐天资聪颖的孩子,不够真实先且不论,情节就难以展开了。
成长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提升的过程嘛,并且无论如何,舍曼同样对皮博迪先生怀着深挚的感情,这让他在以为爸爸丧生时着急忙慌地违反了时光机的使用法则,也让他在最后的危急关头喊出“我也是一条狗”。
他为何只让他喊“皮博迪先生”而不是“爸爸”?
那或许是因为他不想让他被贴上一张“狗的儿子”的标签。
虽然在剧情中拜佩妮小丫头和银汉鱼小姐所赐,这个矛盾冲突终于激化。
但或许也因为,作为没有成功胜任“小孩子宠物”这个角色的他,一直默默期待着自己和一个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
总有一天,这个他在纸箱子里发现的beautiful boy,可能不会成为像自己那么显赫的全能天才,但会是一个热爱科学勤于思考的大男孩,并终于能听懂他这个狗爸爸所有的冷笑话,发自内心地笑出来。
配音:这次的明星比较靠谱此片上映期间,我接了一篇时光网的约稿谈明星配音的,本来开头就是写这个片子,但是因为版权问题无法配视频,文字部分只好牺牲掉了。
在此正好可以展开写。
如今动画片找明星配音,大抵是制造噱头。
运气好的片子,落在虽是明星毕竟还是演员的人手里;运气不好的片子,落在连台词都不会说的偶像手里;运气不好不坏的?
那就是明星还算努力译导却不靠谱了。
此处不展开举例,呵呵。
黄渤是两者之外的特例,他是演员,是明星,却是科班学配音出身(虽然,那是前无古人后也还没来者的一届)。
当年中国配音网论坛还是正常运转之时,专门有人介绍过那届北电配音班的情况,还特意提到黄渤,成绩好,是班长,是可造之材……几年后,他成了《疯狂的石头》里的黑皮,慢慢火了。
因为一张猥琐脸摆在那里,黄渤的代表作,大多非痞即蠢,有时也不痞不蠢,那就要么邪,要么二。
总之,不大符合传统审美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都演了福尔摩斯,黄渤怎么看都是连高智商天才的边都沾不上。
可是,机会就这么莫名其妙来了。
《天才眼镜狗》找他配主人公,一只不但高智商还高情商的狗,博学多才,睿智风趣。
不用出脸,出声即可,还专业对口。
这次,黄渤的表现,其实远超出一般明星配音。
他的好基友徐峥,话剧功底扎实,但是配《怪兽大学》,也许是缺乏指点,闭上眼睛一听就还是徐峥,不是毛怪。
《天才眼镜狗》的海报上写着黄渤的名字,你不听也知道那是黄渤,你仔细听听听,当然还是听得出黄渤。
可是我让自己扮演了一个不知道黄渤是谁的观众,催眠完自己之后,黄渤果然消失了。
别说没有那股口音,痞蠢邪二,一概消失。
我听见的,只是一个说汉语的皮博迪先生。
他遇事沉着冷静,随口冷笑话吐字伶俐,身为天才充满自信,对舍曼则充满爱意。
好了,就算是声演,黄渤也终于是天才过了,以后可能没有第二次机会了,那也没遗憾了。
听说他进入状态很慢(毕竟多年没有配音经验),但是认真地慢慢磨,一遍一遍,从中午十一点奋斗到次日凌晨三点。
片子里俩熊孩子,舍曼和佩妮,找了俩童星配,小男孩朱佳煜,《小爸爸》里的机灵鬼,小女孩张子枫,知道人,戏没看过。
第一次看配音版,我觉得小男孩没有小女孩口齿伶俐,后者那抑扬顿挫多流畅啊,虽然一口京腔掩不住。
可是看过原声版再看第二遍配音版的时候,我发现光口齿伶俐算个毛线,熊孩子舍曼的每一句开心每一句抱怨每一声哭腔,朱小朋友都是用了力气,很真诚,而张小朋友,跟原声一比就听得出差距,带着京腔,轻轻飘飘,不太走心。
当然,这样的成果也是磨出来的,译导黄莺跟朱小朋友奋战两天,总算孺子可教,可喜可贺。
据说因为档期安排问题,张小朋友并没有受到多少黄导的指点,能配出这个效果,也算悟性蛮高啦。
贾玲姑娘我是真心不熟悉,她还一口气配了仨角色:娇滴滴的玛丽王后,傲娇的蒙娜•丽莎,蛮横的银汉鱼小姐。
和其他几位不同,她是单独在北京录的。
我得说,相声演员毕竟是语言艺术工作者,配动画还真是很合适,尤其这仨角色,都是大开大合的鲜明风格,豁得出去就没大问题。
蒙娜•丽莎那里,她跟达•芬奇(王肖兵老师)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斗着玩,非常喜感。
为了制造意大利口音的“笑”果,在黄导和陆翻译的共同商讨下,两位还使用了一套搞笑口音,比如达•芬奇的“可我八是讲笑话的!
”“保擦住(保持住)那个笑容!
”“我砸(自)己来就行了”。
此外我还想提一提从老王声音中感受到的温暖,譬如达•芬奇劝解皮博迪要想得开——“他在长大,就像一只即将离巢的小鸟,多么奇妙而美好”这句真是让人如沐春风。
佩妮的爹妈由年轻的赵乾景和周帅担任。
性格基调一听便知,妈妈是生性温和善打圆场,爸爸是油盐不进太难伺候,直到皮博迪先生施展按摩神功咔嚓几下,这位别扭的男同胞才放下心防。
“哦、哦、啊——哦、哦、喂咦喔————”这段象声词特别丰富,起承转合,引人爆笑。
接下来是搞笑N人组——历史长河中的若干名人。
张欣的罗伯斯庇尔是个大愚若智的货,“我不会听从任何人的命令!
”加上模仿法语原声的“自由!
平等!
博爱!
”——然后吃了一记电击枪,哈哈哈太逗了;刘北辰的埃及宰相大维齐尔,声线浑厚又威严,顺便说紧张兮兮的珀迪校长也是他配的;孟祥龙的阿伽门农,雄浑基调下透出一股子憨厚诙谐,“闻闻我胜利的味道!
”——糙汉子风采斐然,顺便说他还配了字正腔圆一本正经的法官。
吴迪的小法老也很形象鲜明,“跪下,野蛮人!
”声音一丢出来就是个霸气铿锵的……熊孩子,笑。
她嗓音细薄,配女生不容易有特色,反而配正太能出彩。
附译制名单主要配音演员皮博迪 配音 黄 渤舍曼 配音 朱佳煜佩妮 配音 张子枫保罗 配音 赵乾景帕蒂 配音 周 帅达•芬奇 配音 王肖兵银汉鱼小姐 配音 贾 玲爱因斯坦 配音 胡平智阿伽门农 配音 孟祥龙珀迪校长 配音 刘北辰蒙娜•丽莎 配音 贾 玲其他配音演员张 欣 黄 莺 吴 迪张 琦 胡 艺 谢永和陈梅君 毕歆阳 拜 跃译制职员翻译 陆瑶蓉导演 黄 莺录音 黄 巍混合录音 张 拯 黄 巍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这个电影剧情唯一好的点就是用事实证明了:越是心机重,腹黑,不讲理,挑拨离间的女生,越招男人喜欢。
然后男人们把这种女的写成剧本的女主角,拍成电影给那些善良的女生看,并且一定要让那些善良的女生承认,那种心机女真的是很好的,人品好家教好是大家所有人的女神。
你要是不承认,你就是嫉妒人家。
抱歉我真是连冷笑呵呵的力气都没了。
荷尔蒙上头的男人,被一个蠢女人指挥得团团转,连老爸都不要了,最后女人一个拥抱,彻底洗白,男孩被感动得不行,觉得自己长大了。
你看女神都喜欢我了。
太多太多文艺作品完全从只占人类一半人口的男性角度去创作了。
价值观简直离奇古怪,惊为天人。
我相信如果让一只鸡创作一个剧本,写好之后拍成电影给那些男人看,他们的感觉肯定和我看这部电影的感觉完全相同。
怎么,难道鸡竟然不以下蛋多为荣?
难道鸡不以被我们人类端上餐桌为最好归宿?
屁股决定脑袋。
生殖器官决定创作视角。
红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