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玩笑3
Joy Ride 3,血玩笑
导演:德克兰·奥布莱恩
主演:克丽斯滕·齐恩,本·霍灵斯沃斯,迪恩·阿姆斯特朗,肯·科齐格 Ken Kirzinger,Jesse Hutch,萨拉米切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简介:燥热枯燥的长途旅行,怪物卡车司机“锈钉”(肯·科齐格 Ken Kirzinger 饰)的血腥旅程仍未结束,17号公路上布满残肢断体,娱乐着他的邪恶趣味。某个平凡的路边小餐馆,奥斯汀(Gianpaolo Venuta 饰)、米克(Ben Hollingsworth 饰)、爱丽莎(Leela Savasta 饰)、鲍..详细 >
不知所云
全固定機位+零碎的對話,簡陋的很。一些短評在那裡跩什麼人名?顯得好像很懂一樣
帐篷、车内和别墅三场对话描写青年一代对爱情责任思想的无所适从和漠不关心,任由时代潮流沉浮然后搁浅。后半段观感奇妙(老头真的很聒噪)
++//。。。
+
低欲望的澳洲年轻人 只想躺平听自然的声音 会抱怨难以掌握的生活 但烦恼永远都是蜻蜓点水 溜号maybe是我们这一代共同的精神保护机制哈哈哈哈
excuse me?不是海边度假+干净的男孩+红色衣服女孩就是侯麦了
画面挺美的
天呐,到底谁在炒它啊😅整一个大无语,本次北影节最差购入影片。最大的疑惑就是胤祥居然说想到侯麦?(就是被这句话忽悠去了)给侯麦当洗脚贱/婢都不配吧,真是和《星溪》一样的登月级碰瓷了(当然比《星溪》还是好点的)。拜托,谁想看一个中产阶级又脆弱又神经质的巨婴发癫啊?真的是学学侯麦怎么把中产阶级的无聊生活拍得有趣又自然吧。最大的彩蛋是居然在一部澳大利亚的电影翻译中看到“空/谈/误x,实/干/兴x”,不愧是你北影节,这翻译不去编写最新版语/录都屈才了。
画面看着挺舒服的,但是好像都没讲什么内容
人与人之间有够无聊的,每天都在交流些废话
比悲伤更糟的心情。肮脏的世界将几具躯体封闭在僵硬、笨拙的街道;出现在生活里的高大楼房以及那些彩色玻璃的橱窗/ 路途上需注意些绝望的面相。与朋友的交谈发现:房屋的四个方向被长满了树木的山坡遮挡。为了见到海岸线:必须把脸贴到窗玻璃上。跑进公园,好像被捆绑着长椅上睡着了;翌日清晨也说不出头天夜晚到过哪里。
帐篷里主动索吻的女孩让他惶恐,担心关系进展得太快。发廊里再次重逢的男孩令她无措,谎称那是朋友的经历。精神上没有断奶的一代人,像被卫生纸包裹的仙人掌,像礁石上拾得的硬币,像被噪音笼罩的房间,与周遭熟悉又疏离。争论女王喜欢粉色还是蓝色,随手扔瓶子或是棒球,无所事事的白墙上需要刨个洞。
很不澳影的澳影,叙事进展与观点评论被调到一个很微薄的范围;取而代之的是随心所欲的引用和错落于几场没有太多联结的戏所创造的风趣。“无所事事”四个字仿佛贯穿全片;并在其中塞入一些碎片式的段落,来创造对澳大利亚当代面貌以及热点的触及- -原住民、殖民史、艺术…处女作有如此花样,值得观望。想顺藤摸瓜找到Ray的更多资料,结果没有什么收获。
看似是漫无目的的云淡风轻,其实在处处碰壁中夹杂的是无处可逃的沮丧和无力,片子比外表来得要锋利许多。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犹豫间手中的机会也溜走了,在真实的人物互动中,片子成功讲出了这种让人感同身受的挣扎。不过,展示归展示,在展示过后似乎并没有更多的东西了。虽然片子也有对澳大利亚殖民史的影射批评,但终究也是很难在引起共鸣的基础上击中心灵更深层。能从片子中带走的东西并不算多,只是真心感叹:夏天快来吧,想露营了!C
#11thBJIFF# 最奇妙的一点是 本来约朋友同去 临场不到半个小时朋友说加班来不了 于是在转票组里极限邀一位能赶来的豆友来看 约了朋友来看「朋友和陌生人」最终和一位陌生人同看了「朋友和陌生人」
人生何处不相逢,我们从陌生人到朋友,然后从朋友到陌生人,这中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实在是妙不可言
观看的感觉犹如那一段刺耳的邻壁音乐突如其来,但又奇怪地受了下来,不知不觉就又挥发掉,再意识到已经掉入新的声音洞:情境也依照此法不断「being」,不断生成。
看预告片和开头的部分以为是轻松度假片,but后半段加上诡异的配乐和一些kinky drawings 真是很像做梦,后面巧遇女主那段真的是很尴,让我发笑指出,真的是很超现实主义
导演以“唯我主义”来定义男主一代人,应该是成立的吧。影片对此最直接的体现,一是朋友和陌生人有时并无二致,所有人际关系与任何往来对象都不是恒定的,是fragile不牢固的,只有“我”是不变的;二是这代人的实质生活和精神状态就像墙上画作一样一拳即破,是fragile易损的,不能够用力推敲。 * 本片极像一篇漫不经心的随笔,从日常散漫里捕捉到了某代人/某类人的寻常松懈。